中國8月出口數據超出預期但進口數據意外下滑,推動貿易順差連續兩個月創歷史新高。出口企穩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經濟形成支撐,但進口連續兩月下滑卻引發市場對中國內需疲軟的擔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海關總署今天公布數據顯示,中國8月出口同比增長9.4%,較上月的14.5%高位回落,但高於預期9%,呈現出企穩跡象。同時,進口同比意外減少2.4%,不及前值和預期。
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670.9億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2084.6億美元,增長9.4%;進口1586.3億美元,下降2.4%;貿易順差498.3億美元,擴大77.8%。
中國進口已經連續第二個月疲軟,市場開始擔憂房地產降溫對中國內需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進口數據疲軟可能預示著中國內需不足。”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如果房地產低迷的趨勢沒有扭轉,那麽政府今年很難達到7.5%的增長目標。”
沈建光還稱,如果地緣緊張局勢導致歐洲經濟前景持續惡化,那麽中國的出口增長也將受到沖擊。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評論稱:“今年兩會確定的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前8個月累計才增長0.6%,國內需求轉弱導致進口明顯減速是主因,因此貿易順差出現衰退性擴大28.7%。”
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663.9億美元,增長2.3%。其中,出口14834.6億美元,增長3.8%;進口12829.3億美元,增長0.6%;貿易順差2005.3億美元,擴大30.3%。
美國和歐盟依然是帶動中國出口增長的重要國家,過去半年內美國需求不斷增長,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累計出口額3540億美元和4040億美元,同比增長7.0%和10.9%。
此外,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進口均價普遍下跌,1-8月分類進口情況如下:
鐵礦砂6.1億噸,增加16.9%,均價下跌16%;
原油2億噸,增加8.4%,均價下跌0.8%;
大豆4771.2萬噸,增加16.2%,均價下跌4.1%;
鋼材964.3萬噸,增加4.4%,均價上漲1.9%;
進口煤2.02億噸,減少5.3%,均價下跌15.3%;
成品油1965.4萬噸,減少28.3%,均價為上漲0.1%。
機電產品進口3.37萬億元,下降2.1%;其中汽車95.2萬輛,增加28.8%。
數據公布後,澳元/美元小幅下挫:
中國央行這周向五大國有銀行註入了5000億元的資金。但令人困惑的是,真正缺錢的並非五大行,融資難的小微企業也不是五大行擅長的業務。有分析指出,這五千億遠遠無法應對中國經濟遇到的麻煩。
華爾街見聞昨日詳細介紹了該舉措,央行通過SLF向五家銀行各自發放1000億的資金,期限為三個月,雖然這些流動性的規模相當於全面降準50個基點,但是由於期限較短,中金稱,這筆資金只能用於投放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而難以用於非標和信貸的投放。
包括巴克萊在內的投行分析認為,彌漫在中國經濟上空的陰雲依然沒有消散。巴克萊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常健在報告中寫道,央行的定向措施對經濟只起到了有限的作用,對股市和流動性的影響可能也只是暫時的。
我們不認為預期的定向措施能夠改變中國經濟放緩的勢頭。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則認為,央行可能會出臺更多的寬松舉措,但行動仍會相當謹慎。
自二季度以來,政府一直在通過定向的方式進行“微刺激”,引導資金流向小微企業、保障房等領域,但是這些努力並未表現在經濟數據上。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大銀行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向小企業放貸,當經濟下滑時,惜貸的情緒更加嚴重。
但他們也認為,實體經濟需求疲弱才是經濟不景氣的原因,而非信貸匱乏。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央行多次放水,融資規模遠低於預期的現象。
今年8月,中國進口同比意外減少2.4%,低於預期與前值,當月的社會融資規模雖然從7月的雪崩中回升到9574億,但依然低於預期的1.1萬億。
就企業而言,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大央企在上半年的資本支同比出均出現了下滑,其中中石油減少了15.8%。
一些中小企業依然遭遇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家養魚企業今年減少了銀行貸款,因為利率需要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以往只上浮10%。(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制造業PMI趨勢圖)
中國經濟緩慢企穩,制造業PMI繼續站立枯榮線上方。
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4,創三個月新高,預期和前值均為50.2。不過,產出分項指數初值降至50.7,創五個月低點,凸顯通縮壓力。
(產出分項趨勢)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董事總經理屈宏斌點評稱:
匯豐制造業PMI十月初值上升至50.4。內外部需求均有放緩跡象,但仍位於擴張區間內。投入與產出價格分別降至44.0和45.6,進一步加劇了通縮壓力。但就業與庫存指數均有所好轉。整體來說本次指數顯示經濟擴張勢頭緩慢企穩,但持續走弱的通脹與產能利用顯示有效需求依舊疲軟。經濟仍需進一步的逆周期調節。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匯豐10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初值暗示經濟勢頭“穩定中”,為“溫和回升”。中國仍未維持積極的整體財政政策,但是政府不會全面刺激所有行業,而是更著重於結構性改革。
(就業分項趨勢)
實際上,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目下降在持續下降的PPI數據中就已顯露出些許端倪。
因國內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中國9月PPI同比下降1.8%,連續31個月下降創歷史記錄。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趨勢)
受中國10月制造業PMI好於預期提振,澳元小幅走高,但是WTI油價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高盛發布最新報告對2014年中國的房地產形勢進行了回顧,高盛預計2015年按揭利率將會進一步下降,房地產下行的趨勢將會得到遏制。房地產銷售和房價與2014年大致持平,而且隨著房地產投資的降溫,地產部門對GDP的貢獻將大幅降低。
以下為高盛的分析:
中國房地產現狀
中國房價持續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發布的70個城市房價數據,雖然跌幅有所收窄,但幾乎所有城市11月新房價格都環比下跌。同比來看,平均房價較去年下降了3.6%。
房地產固定投資沒有任何複蘇的跡象。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單月同比增長7.6%,創2009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1-11月新開工面積同比降-9%,比1-10月份進一步下滑。而且,1至11月在建面積也從上個月的12.3%降至10.1%。
政府放松按揭貸款利率的努力和意願正在加強。中國央行和銀監會宣布下調放貸利率已有近兩個月,雖然幅度有限,但銀行的按揭發放正在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下調利率。而且,一線城市之外的所有地方政府普遍松綁限購也有效地限制了土地市場的進一步下行。那些取消限購的城市,11月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僅下跌5%,較10月的下跌17%大為好轉。(那些此前沒有限購的城市的土地市場依然低迷)
整體來看,這些變化顯然有助於提振購房情緒。央行11月21日宣布非對稱降息,房地產交易量隨之一振,11月環比增16%。不過,由於房地產庫存依然很高(我們追蹤的11個城市的平均庫存為18.3個月),房價複蘇依然遙遙無期。
2015年展望
按揭利率將會更低。自明年1月1日其,所有現有的按揭利率都會根據央行11月21日的降息進行下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高盛預期按揭利率每向下浮動10%,對於購房者的支付能力而言就相當於房價下降1%。
開發商庫存降低,財務壓力減輕。高盛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將繼續疲軟。到了2015年下半年,高盛研究覆蓋的200多個城市中約有一半城市的庫存壓力將會降低,房價也會隨之企穩。高盛預計2015年房地產銷售和房價與2014年大致持平。
房地產部門對GDP的貢獻降低。雖然政府的扶持政策將會使開發商的現金流壓力減小,高盛仍然認為在高庫存和“影子信貸”萎縮的情況下,房地產建設活動會降溫。廣義房地產對真實GDP增長的貢獻將由2014年的1個百分點降至2015年的0.3個百分點。
下圖為高盛對中國一、二、三線城市今年房價變化和庫存的總結(點擊放大),除了廈門,其他城市的房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正在低位企穩。
統計局上午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15.7%,創2001年以來新低,預期15.7%,前值15.8%。環比來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
中金宏觀團隊評論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正在低位企穩。15.7%符合市場預期,12月當月同比增速14.9%,與11月持平。如果用PPI指數消漲,12月實際同比增速18.2%,較11月的17.6%回升,顯示投資增速低位趨穩。如果看季調後環比增速從1.02%反彈至1.21%,也顯示投資漸穩的跡象。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983億元,同比增長33.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208107億元,增長13.2%,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81915億元,增長16.8%,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
基建投資仍然是投資增速的重要穩定器,2014全年增速繼續保持20%以上。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86669億元,同比增長21.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6.5%,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3.1%,增速回落1.7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0.3%,增速提高3.4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6.6%,增速回落8.1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指出,政府基建托底意願明顯:“14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長20.29%,公路、鐵路、環保等基建產業投資增速較高,雖不會有30%以上的高增速,但政府投資托底的思路明顯。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中,與政府投資相關的公路投資,公共設施與社會保障、交運倉儲、水利環境都有所增長。”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指出,制造業投資在需求疲軟和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短期內下滑勢頭不減。1-12月工業投資204515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投資14681億元,增長0.7%,增速回落0.7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166918億元,增長13.5%,增速與1-11月份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22916億元,增長17.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227452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141644億元,增長17.2%,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125980億元,增長17.5%,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
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投資477023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港澳臺商投資11986億元,增長8.7%,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11090億元,下降0.3%,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中央項目投資25371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3.5個百分點;地方項目投資476634億元,增長15.9%,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
從施工和新開工項目情況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968785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與1-11月份持平;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06478億元,增長13.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
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53083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4.1%,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增長8.6%,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自籌資金增長14.4%,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下降6.3%,降幅縮小1.3個百分點;其他資金下降5.1%,降幅擴大1.4個百分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錢學寧博士來自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是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副秘書長。
錢學寧在2015年2月11日的“華爾街見聞俱樂部2015紐約新春見面會”上接受華爾街見聞專訪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從以債務融資為導向轉向以股權融資為導向,利好創業板;股市流動性效應將提振藍籌股。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須保持穩定,預計人民幣會重拾升勢。
華爾街見聞:請您點評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
錢學寧:中國貨幣政策事實上走上了寬松,從定向降準一直到降息、全面降準,雖然中央還在說穩定貨幣政策,但實際上已經放開了,這是短期基調。
不過,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效應短期內顯現不出來,只能從資產價格方面反映。
華爾街見聞:您怎麽看待資本市場?特別地,中國股市是否能繼續受益於寬松的貨幣政策?
錢學寧: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結構導向發生了變化,從原來以債務融資為導向的資本市場轉向以股權融資為導向的資本市場。這會帶來什麽機會呢?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與退出渠道會大量增加。從長期來講,創業板和新三板都迎來較好的機會。
從中國股市的流動性效應講,中國股市應該迎來較好的機會。藍籌板塊能很好地吸納流動性,所以藍籌的機會可能就在眼前,一旦趨勢確立,板塊輪動格局就將形成。
華爾街見聞:全球多國包括中國在內,經濟都在放緩,美國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您覺得未來會如何?
錢學寧:以前中國增長率比較高,但現在是從原來的虛胖轉為實質性增長,中國經濟正進入減肥階段,這種瘦身包括壓縮過剩產能、地方政府債務清理、金融去杠桿等系統性措施,短期GDP下行是必然的。但基於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的長期動力依然強勁。
中短期看,美國經濟較為樂觀,在其他國家經濟更為低迷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好,但如果別國都複蘇了,美國的相對優勢就會減弱,避險資本流出以及資產價格下跌壓力就會呈現。美國經濟的長期癥結並未根本解決。
華爾街見聞:近來人民幣持續下跌,您預計這會繼續下去嗎?
錢學寧:美國經濟表現相對好,美元升值預期仍然比較高,美聯儲又有加息預期,所以人民幣短期承受貶值壓力。
但長期角度看,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必須保持穩定而且略強的幣值。預計不久人民幣會重拾升勢,保持國際化所需要的穩健姿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1 09:54 編輯 【宏觀觀察】實體經濟出現企穩,基本面推動市場上漲 作者:高善文 本文為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善文理事及其同事對4月上旬的經濟觀察 3 月中采 PMI 繼續小幅反彈,生產指數開始出現恢複。近期國務院穩增長態度明確,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密集出臺,2 月公共財政支出大幅回升。國內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開始反彈,PPI環比跌幅也在收窄。水泥價格仍在下行,螺紋鋼價格出現反彈,暗示隨著原油價格企穩,企業庫存回補的過程正在發生。合並來看,國內經濟短期可能正在企穩。 3 月初以來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快速恢複,房地產價格也有回升。春節後的周期性銷售恢複,和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合並對房地產銷售回暖有積極影響。 4 月以來國債期貨仍在下跌,經濟企穩預期可能對此有一定影響。考慮到實體經濟需求總體仍然較弱,債券收益率上行的空間可能比較有限。 H 股快速上漲, AH股溢價明顯回落, 目前已經回到今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附近。 MSCI新興市場指數顯示港股的上漲並不獨立,其幅度比新興市場指數漲幅略大。 一、實體經濟出現企穩跡象 3 月份中采 PMI 小幅反彈 0.2 個百分點至 50.1,連續兩個月反彈。分項數據中,生產指數結束了 5 個月的下行開始出現恢複,產成品庫存、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反彈較快,新訂單、新出口訂單指數略有回落。 近期國務院穩增長態度明確,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密集出臺,2 月公共財政支出大幅回升。但 3 月 6 大發電企業耗煤情況較弱。海外經濟中,美國一季度多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日本 PMI連續下行,僅歐洲經濟仍在恢複,外圍經濟偏弱對國內經濟也有一定拖拽。 3 月水泥價格仍在下行,下旬螺紋鋼價格出現反彈,可能暗示隨著原油價格企穩,企業庫存回補的過程正在發生。 合並來看,國內經濟短期可能正在企穩,但總需求仍然疲弱。 ![]() 3 月初以來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快速恢複,房地產價格也有回升。春節後的周期性銷售恢複,和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合並對房地產銷售回暖有積極影響。與此前房地產銷售上升時期比較,本輪房地產銷量上升的同時,價格恢複並不明顯,顯示房地產企業去庫存的壓力仍然較大,房地產投資恢複的時間可能更為滯後。 ![]() 今年以來,創業板指數上漲近 70%,表現搶眼。觀察去年 6 月股市明顯上漲以來的板塊表現,金融、周期、成長板塊的累計漲幅均在 100%左右。去年至今,由金融、穩定向成長板塊的風格轉變比較明顯。 近期房地產銷售再次恢複,實體經濟出現企穩跡象。這也降低了股票市場的風險溢價水平,從基本面上推動了市場的上漲。 ![]() 二、生產資料價格小幅回升 3 月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比 2 月小幅恢複。布倫特原油價格環比再次下降3.8%。全月工業品價格環比跌幅或在-0.5%左右,PMI分項數據中的購進價格指數也指向相似的判斷。 ![]() 3 月國內工業品期貨價格略有下跌。能化、工業金屬、貴金屬、農產品期貨價格集體回落。 2 月份以來,國內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開始反彈,PPI 環比跌幅也在收窄。 看起來,隨著政府穩增長措施的發力,公共財政支出的逐步恢複,國內經濟短期企穩的可能正在逐步顯現。 三、債券收益率略有回落 2 月下旬至 3 月底,債券收益率明顯反彈。長端收益率反彈幅度更大,期限利差有所恢複。進入 4月份,1年期、5年期國開債分別下行 16和 14 個 BP,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下行。4月債券收益率的下行可能有 3月超調恢複的影響。 3月至今銀行間拆借回購利率不斷下行。 4月 7日, 央行再次下調逆回購利率,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的政策意圖明顯。 總體看,3 月至今,銀行間拆借回購利率和 1 年期以內債券收益率下降,受預期影響更大的長端債券收益率上行。除債券置換計劃的沖擊外,實體經濟企穩的預期以及政府穩增長的措施,可能導致了商業銀行信用供應的擴張,並對長端債券收益率產生明顯影響。這一推測仍需等待貨幣信貸數據的證實。 觀察 4 月以來國債期貨仍在下跌,可能暗示這一預期的影響仍在持續。考慮到實體經濟需求總體仍然較弱,債券收益率上行的空間可能比較有限。 ![]() 3 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明顯。除央行為穩定市場預期進行的幹預外,新興市場匯率指數同時出現上升,暗示人民幣升值有一定基本面支持。美國一季度經濟數據不佳,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可能更為主導。 3 月 31 日,國務院公布《存款保險條例》;4月 8 日,外管局發布通知,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實行意願結匯管理,同時允許外匯資本用於股權投資。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繼續深化。 ![]() 四、海外經濟 美國一季度經濟數據較弱,3 月非農就業不及預期。美元指數出現調整,美國債收益率略有下行。3月 FOMC 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就 6月是否加息仍存在分歧。但美元和美國債收益率調整幅度有限,顯示市場仍對美國長期經濟前景和美聯儲加息抱有預期。 隨著歐洲央行 QE政策的實施,歐洲經濟複蘇跡象明顯。德國 PMI創 11個月新高,意大利和西班牙 PMI也顯著增長。歐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 QE政策已經顯現效果,歐洲經濟呈現逐漸複蘇的跡象。STOXX 歐洲 50 指數今年以來漲幅明顯。 ![]() 3 月底,證監會、保監會陸續放行港股投資後,港股成交量不斷放大。4月 8日,港股成交量創新高,港股通額度首次耗盡。 ![]() H 股快速上漲,使得 AH 股溢價明顯回落,目前已經回到今年以來的平均水平附近。觀察新興市場股票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顯示港股的上漲並不獨立,其幅度比新興市場整體指數漲幅略大。 ![]() ![]() ![]() ![]() 作者簡介:高善文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來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
今天大盤雖然沒有創出甚於3373.54的新低,但是卻創出了第二低的收盤價,即比7月8日收盤價3507.19高,低於7月9日大反攻時的收盤價,這種弱勢的走勢看得讓人糾結。有人把它稱為“二次探底”,其實筆者倒是願意稱之為三次探底,因為反彈以來出現過二次探底,即3688.44點。
一般來說,三次探底的低點會比二次探底的低點略高,這樣的上升(反彈)通道才會穩固。當然,形態走穿了原來的通道,不過是形成一條新的反彈通道,無非是更寬幅度的震蕩區間。感興趣的股民可以在大盤60分鐘線上自己畫一條平行線。我們永遠不能苛求市場該怎麽走,只能苛求自己跟著市場的節奏走。
昨晚四點半,筆者寫完《A股4大原因夢碎反彈 國家隊退出為時過早》,對於暴跌的原因可謂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七點半,證監會的一條消息讓人茅塞頓開。原來還是監管層清查配資,再讓市場震蕩,一些配資盤聞風而動,感到形勢不妙大舉出貨,最後促成了不明原因的跟風殺跌。這讓原本有技術上回調需要的大盤雪上加霜,另外,外媒報道證金公司開始還錢給一些商業銀行,這讓外界誤以為國家隊撤資離場。
再結合外圍一些負面消息,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加息,中國CPI或走高以及經濟承壓等消息。最後,盤面出現了比前次暴跌還深的跌幅,這種不應該出現的極端情形反複出現,反映出災後重建工作任重道遠。筆者在昨天發出前文後,晚間七點半做了一段話的更新:“那麽明天後天就沒什麽大事”,“可以放心了”。
今天的走勢基本符合筆者的判斷,大盤雖然收在3663點,下跌1.68%,但是企穩了,跌幅收窄。災後重建過程,在暴跌之後,不要用暴漲來回應,一個碎步上行的走勢更好。今天,如果有大膽的投資在盤中探底時做了抄底做波段,那麽即便收益不多,那麽損失也會少了很多。包括筆者在內,還有身邊幾個朋友今天低位買入相對強勢的軍工股以及昨天領跌、今天領漲的證券股,收益顯而易見。
盤中有相熟的人來問,一成倉位的投資者能不能加倉?筆者回答說,要在水中才能學會遊泳,如果只是把腳踝放到河里沖洗,那是學不會遊泳的。其實,股民在股市中的資產是一個動態的數字,不要把峰值當做了實際資產,否則會影響你做判斷。只要保持總體上的盈利幅度或趨勢,那麽短時間內的變化,可以作為記錄,但是不要過於放在心上。
今天開盤之初,主力拉動銀行板塊,中信銀行等龍頭股領漲,但是持續短短十多分鐘,大量的拋壓就到了隨後創出新低。期待國家隊大手筆的人估計有些失望,筆者跟投資圈的朋友調侃說,這大概是國家隊的錢還在路上,因為上次約定的時間是十一點。結果,大盤還真在十一點左右翻紅,可惜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最後再沒有翻紅機會。
為什麽中午時分沒有一鼓作氣?在大盤翻紅後繼續上沖。筆者以為可能有兩種考慮,一是國家隊不願在這個位置猛拉指數,價位不佳。因為這時候股票的價位並不算低,因為買入就不便賣出,這時候大局建倉並不算特別好的價位,雖然指數和前期低點只差了三百點,但是許多個股已經漲了30%甚至更多。
二是國家隊的策略有所調整,穩紮慢打。盡管昨天暴跌有點嚇人,但是心態畢竟比當初要好,一些融資配資盤只要追保及時,大致上能夠撐下去,不會造成連環強平。所以股市維穩就是點到為止,國家隊只護不拉,既然穩定在昨天收盤點位附近,就要靠市場自身的力量恢複上行。如果勉強上沖,再來一次千股漲停,這又會積累新的問題。
不過,這種策略也讓市場走勢很尷尬,午盤隨後逐漸走弱,超級大單盡管沒有減少,但是大戶單子卻在下滑,市場人氣不足,非國家隊出手不能挽回氣勢。直到中午一點半後,超級大單有所增加,大盤指數也開始止住下滑的勢頭,隨後一點一點震蕩上行,但是3700點壓力重重,最後只好飲恨收盤於3663。
今天,還有一個讓人憂心的情況是創業板,它的跌幅最大。在不少專業人士眼中,創業板最不被看好,兩天下跌就把原來一周多的反彈吞噬。今天還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三大板塊的20天線都已經被突破,如果不能在三天之內站回去,這種壓力會讓八月的行情都非常難看。未來利空會積累,利好會淡化,唯一好的就是,股民的心理陰影面積會逐漸縮小,時間是最好的醫生。
股諺說:“五窮六絕七翻身”,五窮六絕是貨真價實了,沒想到“七翻身”卻是銀樣鑞槍頭,在這個七月底讓股民在炎熱的空氣中感受心底的涼意。如果說,五月的震蕩讓新股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風險義務教育,那麽六月的暴跌讓老股民也感受到風險的高等教育,而七月的災後重建則是給管理層也上了一堂公開課。金融戰場,早就不是吼幾嗓子、揮舞鞭子就能讓市場乖乖聽話的階段,需要投入真金白銀,而且還得是不限額的。
繼昨夜聲明後,今天收盤後,證監會再次釋放出一點政策暖意:根據交易所監控報告和投訴舉報反映,近日,證監會已組織稽查執法力量,重點針對27日集中拋售股票等有關線索進場核查。這對於一些做空力量,肯定是有所震懾的。筆者之前提過,救市過程中不能打小算盤。現在穩定市場並不是幾個人或者幾家機構的事情,體現了國家意誌,一些禁令約束體現了國家信用,如果一些明明受約束的機構陽奉陰違,不僅會打亂救市的部署,更讓市場對監管層的信賴有失,這是一個全輸的結局。
盡管有些監管的臨時應急之策可以商榷,但是既然大家都在遵守一個遊戲規則,那麽至少還是相對公平的。如果幾家打破這個規則,不過是自己得利,讓更多人利益受損,這是不厚道的。監管層對此嚴查,也是應有之義。
綜合這兩天的走勢來看,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目前的股市維穩尚未達到預期,現在就談什麽國家隊撤離方式,言之過早。昨晚,市場的暴跌再次讓管理層半夜喊話:國家隊不走,而且會擇機增持。這種表態確實有穩定軍心的作用,不過,由於國家隊的禁忌和規矩可能較多,反而在護盤之時顯得束手束腳。
就這一點看來,無論是從金融風險的應對能力、人才和機制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市場都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如果對軍事有興趣的,肯定知道去年朱日和演習中,我國的一支藍軍部隊在車輪戰的不利條件下,連續打敗六支紅軍部隊,這種戰績絕不是僥幸得之。同樣,在金融的戰場上,我國也需要一支藍軍部隊,作為各種風險“假想敵”,讓我國的金融系統真正擔當得了風險。
明天怎麽辦?走著瞧!如果國家隊的策略奏效,明天按照上周一二三的小碎步上行,那就等著唄,不要急於增加倉位,可以借助小步回升換倉至更好的股票。如果策略不奏效,倉位高的那就減倉吧,輕倉位的可以不動,空倉的就繼續等企穩再說。(一財網-禪宗七祖)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投資風險。更多觀點,請查閱一財網《七祖侃市》。
主要受到外盤暴跌影響,今日兩市大幅低開後上沖乏力,維持低位震蕩走勢。臨近午盤,兩市再度下挫,滬指逼近3100點。午後,兩市延續弱勢走勢,滬指一度逼近3100點,隨後兩市跌幅有所收窄。臨近收盤,兩市再度下行。截至收盤,滬指跌2.19%,報3115.89點,成交2576億元;深成指跌1.04%,報10132.3點,成交3215億元。
昨天說到券商在搗亂,打亂了原來的上漲節奏,今天果然如此。昨天券商板塊上漲4%,今天就下跌3.5%,這哪是助漲,這個板塊未來業績欠佳,券商在牛市里吃肉,熊市里只能喝湯。大家看看中信證券那個大M造型,中間加一對眼睛和一個鼻子,那真是一個熊頭。
所以,無論券商上半年業績多麽光鮮亮麗,都是假象,因為三季度它們的業績會急劇下滑,四季度相比去年底的收入,也將同比下滑。炒股是炒預期,不是炒作現有的業績,這個板塊被突然拉起是誘多,一部分場外資金做空之心不死,它們買入券商再砸,非要跌出帶血籌碼才心滿意足。
在這個時候不再割肉是原則,即便賣出股票,也盡量切換到其他股票身上。比如有一只股票下跌了40%,你現在深套其中,但同時還有一只股票下跌了70%,那麽額可以賣掉前一只股票,換成後一只股票,因為後者超跌反彈的概率更大。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不是說跌了40%的股都比跌了70%的好,只是說反彈起來,後者空間更大些。也只有那些業績良好被錯殺的股才方便切換,最好是選擇技術圖形已經走好的超跌股,比如雙底已成,或者在底部有強力支撐的個股,它們跌無可跌就會有反彈。
最近滬市的成交額明顯小於深市,今天券商這樣的權重股拉低大盤,但是深圳市場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亮點不少。一方面,它雖然相比昨天有所下沈,但是依然站在5天、10天和20天均線之上;另一方面,昨天上漲放量,今天下跌縮量,說明空頭衰竭。昨天大盤被券商狂拉上漲,創業板下跌,今天大盤被券商砸盤下跌,創業板上漲(假陽線)。這種輪動效果不錯,只要保持節奏,那麽行情就會越來越有吸引力。筆者想起以前礦坑或者鐵道上有一種作業車,就是上面有一塊類似蹺蹺板的裝置,兩個人在上下搖擺就能推動車子前行,希望這個行情也如此。
昨天的文章漏算了外盤的暴跌因素,一方面是因為前幾天A股已經不太和外盤同步,這種震蕩並非趨勢性改變;另一方面外盤主要是受到大眾汽車作弊所致,德國人的企業居然也幹出這種事情,令整個歐洲工業都蒙羞。積少成多,今天外盤的重挫還是形成一股壓力讓大盤直接低開1.5%,隨後A股開啟一波反彈,但領漲板塊只有鋰電池、新能源,其余帶動人氣的板塊並沒有出現。原以為上海有幾家國資背景上市企業牽涉改革停牌會讓上海本地股和迪士尼股雄起,但是早上僅僅拉起了浦東建設一家漲停,其余的國資概念表現平平。
大盤低開後繼續下探,十一點之前,大盤基本上在三根均線上方震蕩(3130點左右),但是十一點之後,迅速下探到3100左右,不過下探過程並未放量,說明做空動能衰竭。午後反而有一些反彈跡象,但是沒有大板塊領漲,所以最終失守幾根均線,但相差不大,還在3100之上。倘若扣除掉外盤1%左右到跌幅影響,今天的走勢大致符合筆者昨天的預期。下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筆者昨天估計是在尾盤殺跌。但是外盤的殺跌讓那部分獲利盤提前出貨,在午間探出新低的時候基本上震出一部分恐慌盤,最後尾盤也再次殺跌。
外盤大跌的因素會比較快消化。歐洲股市也不會因為大眾汽車作弊就次走熊,歐洲量化寬松的政策很可能還會獲得加碼,所以筆者看好明天後天的行情,現在沒有什麽實質利空可言,一旦外盤影響淡化,震蕩向上觸摸乃至突破上沿的嘗試就會不斷,至於摸頂後怎麽走,那是另一個問題,但是先會去摸高。剛才瞅了一眼,歐洲主要股市德國、法國、英國的指數已經翻紅開盤,事發國都不受影響了,中國股市何必跟風下跌。再者,大眾汽車出了黑天鵝,對中國汽車是利好,今天電動車起來就是這樣的邏輯。
說一件小事,昨天做了小嘗試,中午聽到英強博客的午間解盤,他大力推薦一只個股慈星股份,午盤休市前下跌2%左右,由於他的推薦,午後開盤幾乎瞬間封漲停,筆者在漲停位12.2買了兩萬塊錢,就想驗證一下股評的神話,結果這個股今天集合競價高開,隨後下跌,最低跌了3.5%。筆者看情形不妙,在集合競價階段掛了12.4,但是沒有賣掉,還好在十點左右有一次上沖12.5,於是賺了三百多塊錢。
好險,尾盤它下跌3%左右,不管明天它漲還是跌,但聽股評買股票不太靠譜,這個股從底部上來到昨天漲停,已經漲了40%,這麽追買太容易被套,追風買容易就是給獲利盤出貨。看股評最好是學習技術,學技巧,但是別跟風買那些推薦的個股。
今天迪士尼板塊回調,一些前階段的強勢股跌幅較大,筆者傾向於迪士尼是要換龍頭的,這幾天沒能崛起,或許也是在挑選新龍頭。周一把陸家嘴拉上漲停,周二把錦江投資、斯米克拉漲停,周三把浦東建設拉漲停,總的來說,帶動效果都不明顯。不像前陣子強生、海博、大眾這樣連續集體漲停。
有人擔心換龍頭後會不會再從高位砸下來,這種可能性有,但不算大,它們從高位接手的籌碼砸下來,未必自己還能低位接到,因為看好迪士尼個股的莊真多,主力部隊都看好四季度的迪士尼行情,你想砸到低位吸籌,其他主力可不一定配合你,它可能搶過你砸下來的籌碼,然後迅速拉升超過成本區,誰砸下來都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正因如此,它可能會用高位盤整的方式換籌吸籌,在箱體里做波段把成本降下來。
如果這個分析思路正確,那麽持有迪士尼的散戶也如法炮制,不要輕易交出籌碼,哪怕大盤在跌,你看到勢頭不好,就早上賣掉,晚上買回來,盡管市值也有所減少,但是股票數量在增加,只要行情起來,就賺了。為什麽反複說迪士尼,一些讀者留言說,買了怎麽還不漲。不要著急,現在到年底就剩下三個月,持有一個股三個月都做不到嗎?香港迪士尼概念股有些個股翻了十倍,比如堡獅龍,我們不奢望這種漲幅,那麽翻一倍總可以吧,破5178時的前高總可以吧。
四季度會有券商和機構的吃飯行情,大盤指數重回四五千不容易,但是個股和板塊結構性行情可期。有些人總是看到2500,現在的2500和一年前的2500大不一樣,這一年里有幾百只新股發行,他們都在高位發行,你跌回2500就意味著他們都要破發行價,把所有參與認購發行的股東都套住套死,這種野心太大了,這些發行價本來就是打了折扣,還破發就真可怕了。如果加上股權質押盤爆倉的可能,它的殺傷力恐怕遠甚於前年6月1849的大底。
所以真不用太擔心目前的下跌,筆者看到今天大盤下跌2.5%,跌停的股也就是十來家,看來情緒穩了。明天怎麽辦?還是那句話:輕倉不加,重倉不減。筆者繼續看好後市,至今重倉滾動操作,沒有減倉。現在到四季度基本策略是重倉迪士尼,余錢跟熱點,炒一下超短線,就像昨天試了一下慈星股份一樣,訓練自己的操盤能力。(一財網·禪宗七祖)
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因故需要下周一才能解凍,屆時讀者可在後臺留言與作者交流互動,或者關註微信公號 知著(jwzhizhu),目前代發七祖侃市。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