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認為, 成為銀行尊貴客戶只係為左唔駛排長龍兼有帝皇式享受的話, 那未免太浪費了, 因為躋身高階客戶, 係可以有好多著數, 好好利用的話, 甚至幫倒你儲錢、理財, 實現人生夢想。
首先大家一定有疑問, 要成為尊貴客戶, 無幾十萬存款都唔駛諗啦, 我擺得幾十萬係銀行的話, 仲駛貪呢D小恩小惠? 不過大家又知唔知其實銀行依家為爭客, 好多時都會借意 free upgrade, 例如你係按揭客戶, 或者係自動轉賬出糧, 有間銀行仲過份到 MPF 結餘都當係銀行結存一部份, 呢個都解釋到點解有 D 銀行的 MPF 表現咁差但係仍然係市場一哥。
咁成為尊貴客戶, 好多時都會有一張尊貴信用卡, 信用額仲要係幾高下的, 咁大家又會問, 信用額高有咩野用?唔駛還嗎? 首先筆者要強調, 借銀行錢一定要還, 仲要千祈千祈千祈, 準時準時準時, 為的是一個好的信貸紀錄, 當有齊咁優質的信用額同埋信貸紀錄之後, 就係可以用逆向思維儲錢了。
原理很簡單, 就係首富成日用的借錢買平貨。 說實在我地又無本事買起成間電廠或者超市, 但五、六厘股息的優質收息股也不難吧, 只要能夠低過五厘借番黎, 保守點就可以賺息差, 進取點就 buy low sell high, 財富就是這樣煉成的。
就算回報和利息只係打過和,對於平時無儲蓄習慣的人來講都係賺左,因為儲錢可以有好多理由推搪,無人會話你,但係唔還錢就唔係咁講,輕則銀行會溫馨提示,重則法庭頒令破產,點都唔係一件好事。只要將借番黎既錢好好處理,例如做下人仔定期或買收息股,再從人工度扣起部份黎還錢,咁就可以變成強制儲蓄了。
所以,作為銀行尊貴客戶,並不需要為左被冷落或者大排長龍而唔開心,與其無病呻吟,不如諗下點屈銀行機好過。
| ||||||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並不會重複,但它會押韻。」用這句話來形容今年以來美國網路股大牛市,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是繼二○○○年的網路科技泡沫後,又一次,投資人砸下重金追捧網路股,亞洲《華爾街日報》形容為「網路狂熱(Mania)」浪潮再起! 指標股正熱Google、臉書,股價創新高 到底有多熱?今年以來,那斯達克指數漲幅為三二.五%,標準普爾為二五.六%,但那斯達克指數中的網路類股指數漲幅竟高達五四.七%。這樣的表現,還是在那斯達克指數創二○○○年九月以來新高,以及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的比較基期下。 夯的理由在哪?可以從幾檔指標股來觀察! 首先,搜尋引擎公司Google的股價在十月十八日突破每股一千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公司總市值一舉升到三千四百億美元,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公司(Apple)與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e)石油,換算成新台幣也超過十兆,等於是,一家美國網路搜尋公司竟創造出相當於台股一半的總市值。 如果以二○○四年掛牌價八十五美元來計算,不到十年,Google竟然飆漲超過十倍,被不少投資人戲稱「Google打敗了地心引力」。但才剛過成立十五週年生日的Google,在網路上已經被當作是老公司,後起之秀更驚人。 例如被許多人形容,一天沒用就活不下去的臉書(Facebook),十月份也創下掛牌來新高,同時今年來漲幅高達九二%,最主要就是反映剛出爐的第三季淨利和營收雙雙大增,淨利達四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優於去年同期淨損五千九百萬美元。 臉書和Google,從財報上來看,主要營收來自於廣告收入,尤其是來自手機與行動裝置的比率,甚至都已經將近五成,也就是說,消費者並沒有直接付費給網路服務供應商。 「使用者付費」題材看俏奈飛思靠三低,創長尾市場 但這不是這波網路股大漲的唯一題材,另一個叫作「使用者付費」(pay for service)。 這個老掉牙的概念,在這波網路牛市中終於得到驗證。例如美國網路旅遊服務巨頭「價格線上」(PriceLine),其最新財報公布淨利達四億三千七百萬美元,年成長二四%,優於市場預期,在九月份成為首檔股價突破千美元大關的標普五百成分股。 價格線上的業務,說穿了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它就是利用與國際飯店、航空公司間,進行團購和推銷,等於一方面幫忙業者推銷,一方面也可以把整個額度包下來再轉頭分賣給消費者。團購模式使其可從營業額中獲得佣金五成,比起單一推銷能抽的佣金(為一三%)高了好幾倍。今年以來,它的股價漲幅已約七三%,而且包括高盛和瑞信在內的多家機構分析師都將目標股價調升至一千二百美元。 此外,線上影片租賃網站業者奈飛思(Netflix)也是一家靠使用者付費機制崛起的新網路概念股。據市調機構Needham分析,奈飛思的美國付費用戶數量,九月底已達三千萬,超出HBO的二千八百七十萬。彭博社也估計,其最新一季的美國訂閱用戶很可能到達三千一百萬戶。 由於個人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凸顯了它的競爭思維:「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網際網路上的電視將取代傳統的有線電視。」奈飛思在財報指出,「App將取代電視頻道,遙控器將會消失,螢幕將無所不在。」 網路知名美股投資專家畢德歐夫分析,除了線上收看外,奈飛思打破原先的單片出租模式,改成月租服務,沒有到期日也沒有延遲罰款,更不用擔心還片的問題。只要在線上挑選好目標,奈飛思馬上將影片寄出。以前小眾市場比較不受重視,但是網路時代來臨後,透過技術與網路傳遞,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潛在的客戶,同時成本大量降低,成為「利基商品」。 簡單來說,「眾多的小市場結合,就可與主流大市場相抗衡。」換言之,它利用「三低」:低儲存成本、低通路成本、低宣傳成本,打造出專有的「長尾市場」。 此外,畢德歐夫特別點出,新網路概念股還有一項與二○○○年.dot熱潮不同之處,就是「大資料庫」(Big data)運用能力。 新概念股崛起數據分析,更貼近使用者 以奈飛思為例,它會利用訂購數據做分析,根據消費者過去的影片評價,預測使用者接下來想看怎樣的影片,而根據測試,這樣的分析服務,達到七成五的接受度。同時它也利用這些數據自製影集,等於先客製化大部分民眾的喜好,例如近期推出叫好又叫座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更入選美國電影艾美獎多項提名,也讓奈飛思今年來股價是大漲二.六八倍,穩穩站上三百美元大關。 不僅奈飛思,臉書、Google等也針對使用者做數據分析,貼近消費者,藉此吸引更多廣告商,這跟過去無法精準掌握消費者動向、最後只能殺價競爭的結局大不相同,也和過去以大廠商如微軟、思科、IBM等製造商大相逕庭,畢竟這已經是一個雲端時代了。 【延伸閱讀】網路股漲勢凶凶,壓過傳統科技大廠——網路股及傳統科技股今年來漲幅 網路股: 公司名稱:線上影片租賃網站Netflix 今年來漲幅(%):268.5 公司名稱: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 今年來漲幅(%):92 公司名稱:網路旅遊服務業者PriceLine 今年來漲幅(%):72.8─股價破1千美元 公司名稱: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今年來漲幅(%):46.7─股價破1千美元 傳統科技大型股: 公司名稱:軟體巨頭 微軟 今年來漲幅(%):33.79 公司名稱:網路設備巨頭 思科 今年來漲幅(%):16 公司名稱:資訊服務龍頭 IBM 今年來漲幅(%):-5.58 |
| ||||||
食用油黑幕一路延燒,還好有一支黑心終結者軍團,讓黑心商人一一現形! 雖然這只是近一個月的追查,卻是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所帶領的食品科娘子軍團隊,以及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總共十三人,花費超過七百個日子,一路抱持著把中央官員眼中的「小案」當成「大案」來辦,才揭開國內食用油市場存在多年的黑心內幕。 揭發大統油摻假的彰化縣衛生局及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絕對沒想到一家位於彰化線西鄉大統油廠的摻假案,會引發「蝴蝶效應」,甚至連住在台北帝寶豪宅的頂新魏家都扯進風暴核心。 二○一○年,為了查緝網路販賣偽劣藥,彰化縣衛生局與地檢署首度成立溝通平台,兩個單位搭上線之後,兩年多來,包括連鎖火鍋店使用假干貝、釣蝦場蝦子使用禁藥、乖乖過期食品、全國第一起豬肉瘦肉精、塑化劑案等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在這兩個單位攜手合作下獲得偵破。 以這次假油風暴為例,其實早在二○一一年,國科會委託台大農化系教授蘇南維的研究報告,就已指出市售七種麻油有四種摻混大豆油,國科會卻隱而不宣,甚至有人向衛生署(現為衛福部)檢舉,衛福部態度也不積極,同時間,檢調高層甚至還為政爭監聽、關說案爭執不休。 娘子軍團抽絲剝繭調閱報表,踢爆造假油 去年十月十六日,葉彥伯接獲檢舉得知「大統長基的橄欖油」有問題,之後幾次的檢驗油品及現場稽核都「找不到進一步的證據」,當整個事件進入膠著狀態時,今年六月,有多次辦理食安經驗的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科科長林毓芬在內部會議中突然提議,「為何不從大統橄欖油進口量以及出售量來查查看。」找到了第一個突破口,而進口量、銷售量彷彿是黑心油商的撈錢密碼,就在林毓芬等人不怕嘗試失敗後,終於被他們解開了。 於是,在林毓芬及彰化縣衛生局資深專員李淑齡的帶領下,由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科新進組員許婉貞隻身前往大統長基線西場區調閱大統橄欖油進口、銷售量的資料。 許婉貞先搞清楚大統大約每三個月進口一次橄欖油,因此她抓住今年三月到五月這段時間,橄欖油進口、庫存以及銷售量,從一大疊進口報單、庫存以及銷售的單據中,她一一核對整理統計之後得到「大統進口三萬噸橄欖油卻賣出五萬噸橄欖油」這個可疑的數字,這數字也成為之後檢調介入偵辦的重要關鍵。 其實不只是大統,富味鄉事件也一樣。在十月二十一日一早,當外界都還不知道富味鄉油品有摻雜棉籽油,甚至衛福部高官在立法院對著立委及媒體掛保證「富味鄉棉籽油全部都外銷」時,當天一大早李淑齡就到富味鄉芳苑廠現場稽查。 當時李淑齡請富味鄉交出近三年來棉籽油進出口的數量統計表,但是富味鄉一直以「資料在北部總公司」予以拖延,最後僅願意給今年一到十月棉籽油進出口數量。 李淑齡在現場馬上開始計算今年進出口、庫存以及生產過程耗損的數字,抽絲剝繭後發現,數字怎樣都「兜不攏」,且富味鄉一直不願意提供「去年」及「前年」的進出口資料。 最後李淑齡跟富味鄉管理階層下最後通牒說,「目前提供的數字不對,如果明天還是提不出資料,就要送檢調,」果然隔天中午過後,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就自己到地檢署到案說明,富味鄉高價芝麻油摻廉價油出售事件,也一舉被揭發開來。 帶種公務員立功先抓「大尾」,從源頭杜絕 彰化縣衛生局這批娘子兵團「有勇有謀」,屢屢立下大功,證明葉彥伯帶兵確實有一套,而建中、陽明醫科畢業的他,做事確實相當講求效率及方法,是個最不像公務員的公務員。 如果這次假橄欖油檢舉案發生在其他縣市,少了葉彥伯把小案當成大案辦的態度,和娘子軍想盡辦法辦到底的精神,這些黑幕可能都無法顯現。地方官員辦案,最容易想東想西,可能擔心上面會怪罪下來,到時候立功不成反而變成有過,甚至將來影響升遷及官運,所以大多採取「能拖則拖」,「能吃案就吃案」的方式混過去。但葉彥伯要做就會「抓源頭,抓大尾的」,絕對不會只在意枝微末節,抓小尾來作秀。 衛生福利部給予全國各地方衛生局每年的業務評鑑考量(KPI),是觀察這一年內地方衛生局稽查了幾家廠商,稽查的家數越多、KPI就會越好,通常地方衛生局最喜歡查市場小攤販,因為一次出動就「大有斬獲」,但葉彥伯並不想為了KPI去查小攤販。 「以這次食用油事件來說,如果沒有去抓製造油的上游大統,而去抓下游上百、上千家的油品通路、飲食店、小吃店,這不是很奇怪嗎?」葉彥伯說。 葉彥伯認為,食品安全會出問題都是來自「源頭管理」出狀況,源頭就像是整個事件的「肉粽頭」一樣,一抓到源頭,整個供應體系就會現形。不只黑心油事件,塑化劑也一樣,如果不去查塑化劑的供應來源昱伸,而去查下游的食品及飲料業者,只會查不勝查,根本達不到杜絕的效果。 食安界福爾摩斯+華生「微服出巡」實地蒐證 這次揭發黑心油事件除了彰化衛生局居功至偉,與衛生局聯手出擊的彰化地檢署民生稽查小組也扮演臨門一腳關鍵的角色,其中推倒大統長基公司董事長高振利的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葉建成及鄭智文,絕對值得記上一筆。 葉建成及鄭智文,一個個性沉穩內斂、一個衝勁十足,他們兩人在民生稽查小組就如同福爾摩斯探案中的華生與福爾摩斯一樣,各自扮演運籌帷幄及衝鋒陷陣兩個雙引擎角色。 由於葉建成及鄭智文的家人都在彰化的市場從事海鮮及禽肉買賣生意,兩人求學時代都曾經在市場幫忙父母親「顧攤」,從小深諳各種攤販怎麼讓食材維持新鮮的方法,所以對於海鮮、肉類、食品等怎麼維持新鮮、好吃的「眉角」都相當了解。 因此兩人辦起案子來,不同於一般的檢察官走的是傳統法律系科班出身的學院派理論路線,而是貼近一般人生活的調查、實務路線。 其中學歷僅北港高中畢業,之後靠著自學一路考上書記官、檢察官的鄭智文,更是實務派最佳實踐者。 因為就在接到大統油案件後,鄭智文親自回到北港(南部產油重鎮)找老同學實地了解煉油的「眉角」到底在哪裡?甚至十月十六日檢方要採取行動前,鄭智文在一個月內還利用假日,帶著妻小三度到大統位於鹿港的觀光工廠做實地調查。 當天他到大統觀光工廠參觀,為了不引起注意,特別穿著短褲及涼鞋,還不時抽著菸,全身造型打扮甚至被太太笑說「很俗」,不過那幾次的「微服出巡」,加上與觀光工廠的員工深談後,他進一步了解到大統的產品相當多,老闆對員工很苛刻,這些都成為之後蒐證以及接下來偵辦時的重要線索。 除了大統案,假干貝案、過期乖乖以及瘦肉精案,也都是鄭智文利用自己對於食品食材供應體系多年觀察,透過進一步蒐證所破獲,堪稱比衛福部部長還要重視民眾食品安全的基層檢察官。 一連串恐怖的食安事件背後,民眾看到的不僅是黑心商人為了賺錢見利忘義,也看到了位居廟堂的高官們「打高空」,推諉塞責,當大家都覺得台灣的食品安全即將崩盤時,幸好還有彰化縣衛生局及地檢署這群來自基層的力量為大家健康把關,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台灣食品安全走出黑暗隧道的一絲光亮。 【延伸閱讀】塑化劑、毒澱粉到黑心油,一一現形!——彰化縣衛生局與地檢署捍衛食安成績單 時間:2010.11 事件:火鍋店假干貝案 破獲關鍵:透過經驗法則,辨識真假干貝口感不同 後續進展:緩起訴,造假火鍋店須宴請60位家扶中心小朋友吃火鍋 時間:2011.5 事件:塑化劑案 破獲關鍵:掌握第一時間搜索,查扣骷顱頭桶罐 後續進展:起訴塑化劑供應商昱伸負責人,一審判刑15年 時間:2011.12 事件:休閒食品變造日期案 破獲關鍵:發現零食售價怪異,揭發業者變造過期日期 後續進展:荷亞負責人陳政利依共同偽造文書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 時間:2012.2 事件:臍帶密醫案 破獲關鍵:受害民眾舉報 後續進展:依違反《醫師法》起訴兩位密醫 時間:2013.4 事件:素食包裝產品、糖果批發商變造日期案 破獲關鍵:發現零食售價怪異,揭發業者變造過期日期 後續進展:偵辦中 時間:2013.5 事件:毒澱粉批發商查緝案 破獲關鍵:掌握第一時間,查扣6大毒澱粉盤商 後續進展:偵辦中,盤商被處以行政處分 時間:2013.8 事件:茶包中毒疑似千面人案 破獲關鍵:衛生局通報 後續進展:偵辦中 時間:2013.10 事件:大統長基、富味鄉油品摻偽假冒案 破獲關鍵:現場搜出關鍵造假配方 後續進展:起訴大統高振利、富味鄉陳文南,大統罰款18.5億元、富味鄉罰款4.6億元 資料來源:彰化縣衛生局、彰化地檢署 |
外匯是金融市場中最成熟的市場之一,
銀行外匯部的主要利潤來源包括:
1。長及短缐自營買賣short term and propriotary trading
交易員根據銀行配給他的風險額度,利用他個人的経驗做買賣。
2。套利arbitrage
需要強大的IT系統支持,其回報相對和風險都比自營業務低。
3。客戶業務
一般來説,客戶做越簡單的產品銀行就越難賺錢,
下回開始會由最簡單的買賣差價bid offer spread講起一路到衍生產品I Kill You Later(accumulator)!Stay tuned.
Note:
*G10currencies 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瑞士法朗,英磅,瑞典法朗及加元。
*EMK desk 就包括所有non-G10,而最流行的就是BRICS金磚五國-
做外匯要準確捕捉貨幣走勢談何容易,
| ||||||
最新研究指出,人一生的成就與學校成績無關,而是取決於中學時期,是否擁有7項關鍵心理特質,這些特質也與智商無關,每個孩子都能透過學習、探索而來。 未來的贏家不必樣樣100分,60分的中等生也能闖出一片天;父母與其勉強孩子拚高學歷,不如支持他們適性發展,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撰文‧方德琳 研究員‧黃家慧「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我不會去念博士。」新聞焦點人物雞排博士宋耿郎曾經如此感慨。可惜人生沒有「倒轉」鍵,不能重來的人生,要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 宋耿郎說,從小父母灌輸他用功讀書,將來一定有好工作的觀念;他一路念到研究所,好成績讓他以為得到全世界,待人傲慢也不自知。直到太太堅持離婚,他才發現世界不是只有成績而已;這個挫折打開新視野,他決定轉行賣雞排,踏上重新認識自己的路。 中學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只逼念書沒有探索 博士生最後去賣雞排如今,站在演講台上回顧過往,宋耿郎對年輕學子最衷心的建言就是:「適性發展。」他為了不想當兵,逃避就業一路往上讀,到頭來發現白白浪費好幾年時間。 這樣的例子對心理醫師王浩威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我的診療室裡有太多這種精英,甚至一路保送建中、台大電機的資優生,最後卻成為社會的逃兵。」他認為,固然有人抨擊雞排博士浪費教育資源,但就個人發展來說,他的例子很正面。「畢竟,轉行需要更大的勇氣,他選擇面對。」王浩威說。 類似雞排博士的現象,王浩威稱之為「晚熟」,這個現象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台灣也不例外。晚熟引發心理學界與教育學界關心。「為什麼越來越多青年人不肯接受挑戰,只想一路念書,甚至躲在家裡啃老?」而另一個大家更關心的問題是,「相對於這些不肯面對真實社會的人,那什麼樣的人才願意接受挑戰,有勇氣克服困難,甚至最後有高成就?」研究結果發現:一個人可能成為「啃老族」或「高成就」的分水嶺,就在中學時期;關鍵因素也不是成績好壞,而是中學時期是否有時間去自我探索,發現自己內在的動機。 王浩威說,早在一九七○年代,就曾經有一份調查追蹤所有哈佛醫學系畢業生的研究,他們發現,歷屆成績排在前五名的學生,幾乎都是一般醫院的主任或開業醫師,成就平平;但後來可以成為美國醫學界重要人物的,則看不出成績與成就的關聯性,反而與他們在學校時的社會參與,或社團活躍程度高度相關。 這項研究似乎讓人覺得「會玩的學生更有成就」,但為什麼會玩的人可以有高成就呢? 教育專家對這個謎題很感興趣,二○○二年,美國教育家列文(Dave Levin)和心理學家皮特森(Chris Peterson)合作實驗,目的就是要找出可預測未來高成就的能力,以及如何擁有這些能力。 成績越好將來成就越高? 七大心理能力才是關鍵 可透過學習而來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有七項心理能力與未來成就高度相關,分別是:熱情、自我控制、好奇心、樂觀、毅力、感恩、社會智商。而這些特質與聰明才智的關聯很薄弱;換言之,智商(IQ)高的人不代表他就比較有毅力、樂觀與好奇心……。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成就與智商無關,而是與熱情、毅力……這些心理素質有關,那是不是天生有這些特質的人就占優勢呢?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些心理能力百分之百可以被塑造,是可以透過教育學習而來的。 「這些心理能力都與人的內在動機有關。」王浩威說。「我們稱之為自我探索,也是人從依賴邁向自我獨立最重要的一步。人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決定要了之後,做出承諾,然後去克服困難,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探索最重要的精神。」探索,不只讓人從依賴走向獨立,真正進入大人世界,不至於躲在家裡靠父母。同時探索,也能學習到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經驗,擁有高成就該具備的心理能力。 在什麼都有的豐饒社會,自我探索更加重要。王浩威解釋,以前沒聽過大家談探索,也不會有啃老族,因為以前的人要脫離貧窮,追求經濟的動力很快轉換成內在動機,再怎麼不情願,也要為養活自己去工作。現在的人不一樣,父母給的經濟環境都不差,需要更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動機,才有辦法說服自己往前走。 自我探索為何這麼重要? 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才能應付未來變局就像學習語文、鋼琴都有所謂的黃金期,學習自我探索也有關鍵期。十三歲,青春期階段,正是最敏感、最有效的時候。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醫師艾瑞克森(E.H.Erikson)分析,十三歲青春期正是人要完成自我價值統整的階段。在這之前,人只會想到自己,而且相信父母、師長權威;但從青春期起,青少年會開始思考未來的社會角色,急於尋找自己在社會的定位。 「這是一段漫長的探索期,需要花時間去檢視自己,思考未來;但對年輕人來說,在這階段找尋最適合他們野心、興趣的機會,是建立正確的生命方向所必須。」史丹佛青少年中心主任戴蒙(William Damon)在他的暢銷書《邁向目的之路》說。 面對這些研究成果,許多國家正在掀起中學教育的新變革,希望在最關鍵的時期導入更多的探索教育。 芬蘭的「教少學多」讓中學生花在課業的時數降低,每天平均約六到八小時,其他時間鼓勵青少年去參加活動,去企業實習;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也試圖透過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人際關係中深度學習。他們的目的都是要釋放時間與空間,讓中學生有多元的人際往來,與社會做第一步接觸。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觀察,台灣也正興起一股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的趨勢,像是:解決問題、勇於接受挑戰、自動自發承擔責任等。這股風潮來自職場轉變。「以前只要關起門來用功讀書,得到一個學位,優勢可以持續很久。現在專業被整併得很快,誰知道五年後企業需要的人才是什麼?」企業人資已經察覺,只有具備內在動機、充滿活力的人,才能面對高度不確定的世界。 「帶著走」的能力愈來愈重要,但是這些能力需要家長「放手」,才可以學習,這考驗台灣絕大多數的家長,需要徹底改變觀念。 六十分的贏家 三個中等生 適性發展也能各擁一片天金華國中家長會前會長,也曾經擔任過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祕書長的符慧中,十多年前,三個小孩相繼讀國中;她的三個小孩功課並非頂尖,當時她就面臨多數家長一定會遇到的問題:該不該讓小孩去補習班,或找家教來幫忙? 並不了解探索教育理論的符慧中,當時決定選擇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如今她三個小孩已經有兩個進入社會工作,各自在職場擁有一片天。即使國中成績排名末段班、後來決定念大安高工的老二李亞修,現在也成為建築師,在上海的李祖原事務所工作。 她笑說,自己等於做了一個中學生教育實驗,如今這個結果還算令人滿意。由於她曾為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祕書長,在教育界也有不少人請她演講分享經驗。 為什麼符慧中能丟開多數家長的焦慮,堅持不讓小孩補習?她說:「可能是因為自己學歷也不好,但生活過得還不錯,所以沒有特別覺得成績很重要。」金華國中一個年級約有一千兩百名學生,符慧中的老大李杰修總成績排名約在三百多名;老二李亞修大概是七百多名,老三李艾修也差不多在七百多名。除了老大成績好一點外,其他都算中下。 李亞修回憶他的國中生活:「很快樂啊!如果是別的家長早就叫我去補習了;但我們家沒有,講好聽一點,我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是很民主,但其實就是很放任。」當時符慧中看到李亞修根本不愛念書,卻老是喜歡動手做東西,就決定不該讓他讀高中。 符慧中說:「我三個小孩進高中的方式都不同。老大李杰修用考試進入景文高中;老二李亞修則是推甄上大安高工;老三李艾修申請入學進入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從升學精英角度看,這些都不是明星學校。 明星國中選念高職 發掘自己興趣所在 一路念到英國研究所符慧中是金華國中第一個要推甄進大安高工的家長。她記得,由於每一所高中釋放給國中的推甄名額很有限,譬如:北一女給金華國中三十個名額,建中有三十個名額。學校為了公平起見,把家長聚集在大禮堂裡,各個學校名額就像一疊疊日曆一樣掛在牆上,學生按總成績排名依序去撕名額。 「我小孩七百多名,輪到我的時候,大安高工一張都還沒被撕過。」當她撕下大安高工第一張名額時,旁邊的老師一擁而上,告訴符慧中說,「不要那麼絕望,七百多名還是可以考上高中,幹嘛要去念大安高工呢?」然而,進入大安高工建築科的李亞修,在其中發現自己真的很有興趣;為了學習更多的建築專業,他自己主動把課業補起來,自修英文,一路念到國外研究所。 符慧中開玩笑說:「現在成績最好的老大學歷反而只有大學畢業,當時成績很差的老二,反而讀到英國漢諾丁大學研究所。」然而不管學歷高低,「他們都過得很快樂,勇於接受挑戰也很熱愛工作。」符慧中話語裡滿是欣慰,畢竟現階段在台灣,能夠樂觀迎向未來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稀少。 李杰修目前是國內一家金融公司的基層幹部,正被公司訓練預計明年初派往俄羅斯。他已三十一歲,國內元智大學學士學歷,已有兩百萬元年薪,在同輩之中表現很突出。符慧中認為,不害怕外派,願意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拓荒,是李杰修在職場中最具競爭力的特質;而他認為,這與他從國中時期一路打籃球校隊有關。 十二年國教錯了嗎? 探索教育初衷良善 只可惜執行細節偏了短短十年,符慧中訝異世界變化之快。當時,周遭有一些家長急著讓孩子補英文,甚至送到美國當留學生,「但如今,外國人都要來學中文,這你當時怎麼料想得到。」目前,台灣的中學教育也在進行大變革。符慧中認為,十二年國教的初衷是好的,讓國中生延緩三年面對升學壓力,給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這個方向才能培養出帶著走的能力,也才能符合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只可惜後來的執行細節偏了。」符慧中惋惜地說。 「十二年國教可以跳脫只重升學考試的陷阱,家長們應該把握這個機會。」親子專家李偉文提醒家中有國中生的家長。他說,從各國中學教育的新趨勢來看,讓國中生有課外的學習絕對必要,不應該讓他們把時間全花在考試補習上。 送去私立學校或補習班,用長時間密集的考試來壓迫學習,「勉強的學習,只會讓孩子失去動機與活力。」根據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的觀察,開始有家長認同國中生探索的重要。將來,若有更多的家長觀念改變了,國中教育可以在三、五年後有全新的面貌。 有好學歷就能有好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世界會變化得更快。回到一開始雞排博士對年輕人的忠告:「適性發展。」確實,在充滿挑戰的社會裡,只有找到自己清晰的目的與動機,才有激勵向前的資本。 13歲是發展心理能力關鍵期──人生各時期的人格發展任務與瓶頸 0~1歲 嬰兒期 人格發展任務 信任vs.不信任 若發展不順利,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6歲 學齡前兒童期 人格發展任務 自主行動vs.羞怯懷疑 若發展不順利,會缺乏信心,行動畏首畏尾。 7~12歲 學齡兒童期 人格發展任務 勤奮進取vs.自貶自卑 若發展不順利,會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13~18歲 青春期 人格發展任務 自我價值統整vs.角色混淆 若發展不順利,生活會覺得無目的,徬徨迷失。 困惑的青春期孩子,須經過一段摸索期,才能完成價值統整,困惑期結束於他們決定投入某個成人的社會角色(如某種職業)。摸索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挫折或承諾,都是培養心理能力的關鍵。 19~30歲 成年早期 人格發展任務 友愛親密vs.孤僻疏離 若發展不順利,將與社會疏離,時常感到寂寞孤獨。 資料來源:根據心理學界著名的艾瑞克森人格發展理論整理而來。他認為不同年齡階段都各自有主要的人格發展任務。 整理:方德琳 成就與智商無關 七大心理特質才是關鍵 熱情 以興奮和能量迎接生命,會積極參與、激勵別人。 自我控制 對自己的感受和所作所為都加以節制,建立自我紀律。 好奇心 對新事物的體驗有興趣,找到讓自己著迷的東西。 樂觀 期待未來美好的一切,並且努力爭取。 毅力 不顧一切阻礙,完成任務。 感恩 能察覺機會與周遭的好事,並心懷感激。 社會智商 能察覺他人的動機與感覺,尊重別人感受,並知道如何結識別人。 資料來源: 1.此研究結果來自美國教育家列文(KIPP,知識就是力量計畫創辦人)與心理學家皮特森的研究。 2.每項心理能力的詳細說明來自心理醫師王浩威。 他們,13歲時做了不一樣的選擇──符慧中三子女不拚成績 各自找到出路 老大 李杰修 13歲:學校籃球校隊,打到聯考前仍不放棄。 現在:年薪200萬,並勇於接受公司外派俄羅斯的挑戰。 老二 李亞修 13歲:不愛念書,愛自己做東西,進入大安高工讀建築。 現在:發現對建築的興趣,念到英國建築研究所,並以建築師為業。 老三 李艾修 13歲:每周請假一天擔任兒童節目外景主持。 現在:研究所剛畢業,期待進入傳播界。 |
| ||||||
台灣電視市場,堪稱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戰場,兩千多萬收視人口,卻有一百多個頻道,再加上日、韓、陸劇大舉入侵播映頻道,今年全台灣戲劇節目自製率僅剩不到三成。日前,繼壹電視出售給年代,業界又謠傳東森電視台也將出售;有線電視台逐漸發展成「家族」頻道,具有廣告議價優勢,都已虧聲連連,更何況只有單一頻道的無線電視台,民視,異軍突起。 成立十六年,前兩年每月虧損七、八千萬元,第三年打平,之後十三年,年平均稅後淨利億元以上,「今年獲利會超過三億元,」民視總經理陳剛信自信的表示,今年還共投資約四十億元,預備在新北市興建十座攝影棚和戶外影城。 相較於老三台,成立僅十六年的民視,算是小老弟。去年,中視、華視虧損,台視年獲利逾億元,民視獲利則有兩億元,今年還可能更高。 翻開收視率表,無論是戲劇類、綜藝節目類或者新聞類,民視都是綜合排名第一。其中,具有指標意義的八點檔,正在上映的《風水世家》,近期平均收視率逾六%,每天約有三百萬人口坐在電視機前收看,穩坐冠軍寶座。 民視節目戲劇年產量約一千小時,是三立電視台年產量三分之二,民視僅有汐止三大一小攝影棚,是三立一半,相較之下,效率非常高。民視做戲的「工廠(攝影棚)」比競爭對手少,又僅有單一頻道播映,何以成為電視台賺錢王? 其實,一檔又一檔被罵「老梗不斷」,每檔超過兩百集的「長壽」劇,是民視成為常勝軍的關鍵。 主攻逾55歲收視群總座每晚八點盯場調劇情 相較其他戲劇製作成本一集約一百五十萬元,民視戲劇過去一集製作費僅有同業三分之二(目前已提高至一百三十萬元),「清寒子弟打赤腳也能上學,不一定穿皮鞋才能讀書,」陳剛信點出民視剛成立前兩年虧損,清楚戲劇要做,但成本精簡的現實。 戰略就是先找出目標族群。製作費比人家低,靠著是精密的計算。 首先,民視長壽劇鎖定的目標族群,是一群晚上八點鐘在家的五十五歲以上收視人口,「有閒,或放鬆只想收看不須太用腦筋思考的人,」一位電視劇製作人分析。 鎖定目標族群後,開始說故事、擬定戰術。民視節目副總經理許念台指出,故事架構多是管理階層和製作單位討論出來,從八點檔固有故事情節,如婆媳、感情背叛、父子傳承等故事為架構,再加入現代感。 以《世間路》為例,男主角演的就是「陳世美」,講的是感情背叛老梗,但老梗要活用,因為活在二十一世紀,不可能讓被拋棄的女主角,演出帶著孩子千里尋夫戲碼,而改以獨立堅強且積極報仇的角色設定,符合現代女性想法。或者趕上最熱的風水命理話題,順應而出,上映中的《風水世家》即是一例。 此外,位於民視總部十三樓、不到十坪大的「戰情室」,則是集體創作來源。 每晚八點一到,陳剛信、許念台、製作人約七、八位高層主管魚貫走進戰情室,一邊吃便當,一邊望著牆上六台電視,討論自家劇情外,還兼看競爭對手的戲劇情節。 看完後立即討論,討論內容則做為明天劇情機動性調整所用,也可避免多頭馬車情況出現。為了抓速度,收視率調查會趕在前一天就進行。當天收視率,隔天早上才會收到,調整速度太慢,所以民視在新戲上檔時,都會請一百個工讀生,每天從戲開播時就電話詢問收視情況。一方面可知道最新市場動態,另方面也能靈活調整劇情走向,以達到最貼近「地氣」的內容。 民視每一檔八點檔收視率衝到冠軍寶座,廣告議價空間自然就大。以《娘家》為例,光是一檔廣告收入就貢獻超過億元以上,也讓隔年的民視稅後淨利直逼六億元,讓其他三台無線電視台望塵莫及。 只是,老梗玩到透,一玩十六年,「爛梗王」批評迎面而來。台大PTT網友就曾直接點出《風水世家》中「嬰兒永遠長不大」、「犯罪永遠不會被抓」等五大爛梗。 一位戲劇製作人也指出,通常長壽劇第一次的盲點會出現在八十集,第二次是一百二十集,能鋪排的元素都用得差不多!「所以開始生病、失蹤戲碼,就是爆點。不然劇情就太平淡了!」 面對質疑,許念台表示,「事先就會對人物和劇情及可產生哪些衝突性,有完整沙盤推演。」只是事先演練,總趕不上被訓練已久的觀眾口味,這時候,管理就很重要。 「抓細」管理從上到下監管每一秒劇情減少誤差 戰情室目的,除了是集體創作來源外,也是陳剛信「抓細」的管理戰術之一。細細端詳,會發現戰情室內中間大電視後方,有條線連接著時鐘,時鐘背後一條幾乎看不到的電線彼端,連接的是主控導播室。 好比說,一百八十三集的《風水世家》,八點三十六分,如果出現一場鏡頭或者劇情不對的戲,那麼陳剛信會記住劇情時間點,對比著昨天的導播日記,找出場次負責的人,然後檢討。「大方向要掌握,小地方要注意,」陳剛信說。 日前節目部經理被記過,就因打耳光的劇情穿幫。如果是借位,看起來很假,如果從中間拍,隔著好幾個人,怎麼打得到。「這是很明顯的錯誤,查起來很簡單,就是一條電線,」他表示,這麼一來,可以讓底下的人知道,上至總經理,小到一秒劇情,都在監管著,自然不敢放鬆,以減少誤差值。 十五年前上任至今,陳剛信每天晚上一到八點就到戰情室看戲、開會到十一點,除了週末以外,一年缺席的日子不到十天,就算晚上有飯局,也一定會在戲劇結束前趕回開會。「演員一飆戲,對手跟著也飆戲,節目製作也是一樣,才能建立良性循環。」他更進一步解釋:「電視我可以回家看,看帶子也行,為什麼一定要在公司看?當我跟主管一起看時,精神就不一樣!」 經營模式多角化培養藝人、賣起戲中豬腳 獲利戰術的調整,也隨著市場數位化逼近,而有改變。《動腦》雜誌中指出,民視開台初期總營收中,約有九成來自廣告,但在五、六年前開始,危機意識一向很強的陳剛信,明確指示要將本業廣告營收比重降到七成。 其中,往上游切進藝人經紀,成立鳳凰藝能公司,從源頭培養藝人;另外,成立商品行銷中心,是台灣電視台產業起步最早的。靠著一檔高收視率的《娘家》不僅賺進上億元的廣告費用,同時還開發劇中商品「豬腳」,開播一年就賣掉六萬多支,目前為止,掛上民視品牌的還有「娘家粽子」、「娘家滴雞精」。 「營收占比不高,但卻是多角化商業經營的測試,」站在新事業與成本擴張拉扯點上,陳剛信坦言,「戰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闖出來的,平均三成以上利潤,是我的底線。」踩在製作與轉型成本鋼索上,也逼出民視的經營挑戰。 僅有汐止一個攝影棚場地,是民視「產能」未能開發的限制,「連備檔戲都有困難,」陳剛信表示,這是民視目前的挑戰! 「我只有一處攝影棚,維持八點檔常勝軍,都很戰戰兢兢,怎麼會有剩下資源去做其他經營(指其他劇種)。我的資源不允許我去做八點檔之外。」一頭白髮的陳剛信說得坦白,「民視還沒有認真在做外銷版權,目前僅有國內和東南亞市場而已。央視播《意難忘》只是在晚上五點半、十點後的非黃金時段,還有努力空間,」這是他面對外銷版權經營課題質疑,給予的答案。 「沒有第一,就要被淘汰。」這是陳剛信從事電視產業逾四十年來的信念,也讓他帶領著民視從成立兩百多人,來到目前千人規模。 然而,面對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未來平台播映擴及一千個頻道,要爭取能見度,要保持資優生位置,要持續獲利,也考驗著強人陳剛信的轉型經營智慧和能耐! 【延伸閱讀】長壽劇始祖,每檔最少200集起跳——民視近年自製「最長壽」八點檔劇成績單 劇名 :《意難忘》集數 :526集成績單 :播出378天(註1),其中369天收視率第一 劇名 :《娘家》集數 :415集成績單 :開發出業外產品「娘家豬腳」;同時授權安徽衛視拍出《娘家的故事》,占該時段收視第一 劇名 :《夜市人生》集數 :410集成績單 :播出83週,收視率81週排第一,僅2週排名第二 劇名 :《愛》集數 :386集成績單 :播映權外銷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劇名 :《風水世家》集數 :361集(註2)成績單 :收視率曾衝到7.1%,全台約有330萬人收看 劇名 :《父與子》集數 :260集成績單 :播映權外銷至馬來西亞Astro歡喜台;2012年戲劇收視名列TOP 10 註1. 每集播映分鐘數時有調整,播映天數不等於實際集數註2.《風水世家》目前上映中,集數統計到2013 年12 月3 日資料來源:民視網站 整理:黃亞琪 |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
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
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
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
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
《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
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
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
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
《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
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
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回顧港股表現,恒指2013年第三季表現先低後高。雖然第三季市況受美國隨時退市及停止買債消息困擾,港股走勢反覆,惟以點數計算,第三季卻是今年表現最強一季,除恒指錄得超過2000點進賬,藍籌升幅也不遜色。恒指表現十分理想,較第二季大幅反彈9.89%或2056點;單以9月份計算,也揚升了1128點或5.19%。
第三季度首十隻表現最佳大藍籌,升幅由16.77%至43.16%不等,銀河娛樂(027)升幅最大,全季大漲43.16%;其次為騰訊(700)、金沙中國(1928)等,分別上升33.73%及31.19%。至於季內表現最差藍籌則為昆侖能源(135),跌幅達21.22%;其次為恒隆地產(101)及中華煤氣(003),分別下跌2.4%及1.58%。
國浩集團研究部主管袁志峰表示,美國未有改變貨幣政策,雖刺激港股今年第三季反彈,惟比較其他已發展國家,港股表現相對遜色,此乃由於港股仍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減慢所影響。不過,袁氏指出,隨着中國經濟數據開始穩步好轉,加上展望中國貨幣政策增長速度加快,房地產市場政策將再度放寬,相信今年第四季,中港兩地股市不會太悲觀。但他提醒投資者仍要注意內地公布的月度經濟數據,若然差強人意,則可能對後市帶來一定隱憂,同時必須留意美國貨幣政策的動向。
A股連續三個月上升;滬市第三季累計上升9.9%。但總結首三季,A股仍要下跌4.2%。創業板季內再創歷史新高,指數此輪升勢自去年初啟動以來,近10個月累計升幅達到1.28倍。然而,中國基金經理對股市前景趨於審慎。A股市場上的金融地產估值修復行情暫告一段落,增長股估值偏高,而且資金面相對偏緊格局沒有改變,基金經理總體持謹慎態度。根據路透最新月度調查顯示,中國基金經理對未來三個月股票持倉建議配比,由9月的85%降至83.8%。分析人士表示,A股第四季度表現,還看三中全會改革深度和國內宏觀經濟走勢。
「李總包底」
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7.5%,按季下跌0.2%,主要是出口下跌、政府收緊信貸所致;如今,新政府以短痛來換取未來可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的改革走到關鍵十字路口;實現平穩轉換的不確定性風險也無可避免上升,而這將撬動市場信心。因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為降速設定「下限」,在可容忍的「下限」範圍內,推動結構改革,以釋市場疑懼。無可否認,李總的「下限論」是本輪股市轉勢向上的關鍵,至此,市場評論普遍相信新政府肯定會有寬鬆政策對下行的經濟「包底」。
「超人套現」
香港首富「李超人」近日在香港動作/改變多多,又賣超市,又用「哎也仔」置富產業信託(778)為自己「親生仔」長實(1)高價套現,更減少與大眾「交流」的次數,到底葫蘆裏賣什麼藥?留意長和系業績最新的主席報告,以「穩健發展 有守有為」的8個字為題,似乎叫人要「有守」的深意,因後市仍多變,現在實不應以高槓桿入市。
「板塊輪動」
大市季內實際上主要炒作二三線股份,由小型落後濠賭股,到借黃金周炒作零售股,新能源股輪流炒作等現象此起彼落。各個板塊持續強弱交替,煤炭股、航空股、金屬股情況相若,走勢可以轉弱得很快,然後見汽車股、基建股穩步回升;這些炒弱股反彈的風險是,隨時彈完散,要知進也要知退。
「政策主導」
南方基金指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對A股的影響不大,A股的表現更多取決於國內的經濟和政策,因此A股在四季度走勢可能仍是以波動為主。方正證券報告建議,第四季投資重點將圍繞新增長點、改革紅利和消費主題這三條主線。新增長點相關行業包括TMT和節能環保;改革紅利主題包括土地流轉、現代農業和民間金融;消費主題則有醫療、食品、旅遊和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