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件燒錢大戰繼續升級。
據騰訊科技報導,為回應2月17日快的打車打出「快的打車獎勵永遠比同行多1塊」每單立減11元,嘀嘀打車也在18日早間宣佈將補貼額度調高到12-20元之間。而18日下午15點,快的火速推出新補貼政策還擊。快的表示,原本定於18日開始的每單減免11元現在作廢,從18日下午15點開始,用快的打車並用支付寶付款每單最少給乘客減免13元,每天2次。按照「@支付寶」官微消息,每天的10001個免單大獎也提升到15000個。
「永遠比對手多補貼1塊錢,只要對手調整了,我們的政策就自動調整。」 快的強調。
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這兩款打車應用的燒錢戰在2013年燃起,於2014年年初癒加白熱化。
據《新京報》報導,2014年1月10日,嘀嘀打車與微信支付發起了乘客打車立減10元,司機補貼10元的活動。其對手快的打車和支付寶隨即跟進,1月21日快的打車也推出司機乘客返單10元的獎勵。
2月10日,嘀嘀打車第二輪營銷因補貼從每單10元降至5元被業內認為是放緩燒錢。快的打車則表示維持原有每單10元獎勵不變。
2月17日,嘀嘀打車宣佈與微信支付第三輪營銷開始,對乘客、司機的獎勵從之前的5元重回10元。嘀嘀打車稱,總投入將高達10億元。
對此,17日下午,快的打車和支付寶立即回應,宣佈:「快的打車獎勵永遠比同行多1塊」,2月18日0點起,乘客只要使用快的打車並用支付寶付款,每單立減11元。
該口號一出,18日兩家燒錢戰再度升級。對於快的18日下午的最新政策回應,嘀嘀打車截至發稿尚未有新政策。
業內認為,表面上兩家目前是針對補貼金額「槓上了」,其實還是處於互聯網企業競爭常規的「搶地盤」階段。
據《新聞晨報》報導,看上去是打車軟件之間的一場鬥爭,背後卻是互聯網巨頭之間的一次角力。 「嘀嘀」打車2014年1月6日宣佈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騰訊是投資者之一。而「快的」打車2013年12月收購了上海打車軟件大黃蜂,阿里巴巴表示將聯合其他財務投資者進行持續投資,鞏固市場第一的位置。
背靠阿里騰訊兩棵大樹,嘀嘀快的放手肉搏。據瞭解,此前嘀嘀打車第一輪補貼(1月10日至2月9日)的補貼金額為4億元。嘀嘀打車宣佈第三輪營銷總金額達10億元。
不過,據《浙江日報》報導, 嘀嘀快的至今未分出勝負。不過,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快的」打車的市場份額為41.8%,居行業第一,「嘀嘀」打車39.1%,較第一僅差2個百分點。
「很多用戶司機都是衝著補貼去的,對軟件本身沒有什麼忠誠度。這也是燒錢策略退出市場後,打車軟件最應該擔心的問題。怎麼從誘之以利轉向理性補貼和培養用戶習慣,這才是打車軟件的長久之計。」業內專家表示。
據《京華時報》報導,互聯網分析人士孫傑指出,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背後分別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巨頭的競爭。但打車軟件目前都沒找到盈利模式,都是拿著投資人的錢在狂燒,目的就是短期內獲取大量用戶,改變全國市場的打車軟件格局,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因為只有最後佔據市場絕對地位的一方才能最終活下來,所以戰爭非常慘烈。一旦市場格局勝負分出,所有補貼勢必停止。打車軟件還是得回歸理性,回到做好產品和服務上來,尋找健康的商業模式才可持續。現在的價格戰,其實是雙方產品和服務差距太小導致。
據前述《新聞晨報》報導,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表示,「嘀嘀」打車和微信支付、「快的」打車和支付寶錢包的補貼活動,用戶要獲得補貼就需要綁定銀行卡,通過打車軟件,騰訊和阿里首先爭奪的是移動支付市場,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同時,「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主要瞄準一線城市的核心人群,這群用戶的價值很高,後續可以進行很多O2O(線上到線下)領域的嘗試。
洪波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沒有PC端清晰,PC時代,騰訊主要從娛樂遊戲賺錢、阿里巴巴主要瞄準電商服務、百度的商業模式是搜索,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業務交叉越來越多,衝突也會越來越多,不論是打車軟件等直接衝突,還是爭奪潛在收購對象的間接衝突。
想結婚的女性都想找到好歸宿,高收人的優秀男人當然係女仕們「願托良喬」的對象喇!
可是優秀男人,作為市場上長期稀缺商品,而男女發展又關乎男女兩方互動,如果女仕唔清楚優秀男人的選擇條件,又點會有機會嫁到優秀男人?
本人作為亞洲最幸福男人(之一),可以好老實同大家講:
成功人仕做任何事情,一定係先定計劃與目標,再遂步按實際情況微調,加以實行。
優秀男人擇偶,當亦如是。那他們選擇的女仕,去經營一個高質幸福家庭,會有那些要求?
1. 非常良好的烹調技巧
2. 可以和他的家人良好相處
3. 願意生育下一代,而且可預見有教好小朋友的能力
點解係以上三個條件?大家不妨花時間思考下,下回再分解優秀男人擇偶背後的邏輯所在。
【西裝革履】
昨天晚飯後,我散步到海上世界。海上世界新裝面世,晚上有噴泉和表演,遊人如織,好熱鬧!突然,幾個西裝革履的人出現了,他們簇擁著一個人,明顯是個大官,大官目不斜視不苟言笑,其他人小心翼翼、神色緊張又透著傲氣,這幫人的著裝和表情與遊客格格不入。呵呵,裡面有幾個挺面熟,他們是這個地盤的領導,顯然在陪重要客人。
回到家,我脫下外套,打開衣櫃拿換洗衣服。我的服裝很簡單,平時換洗的衣服除了內褲多一點外,上衣和長短褲各有三件,但衣櫃被裝得滿滿的,大部分空間被我以前的職業裝佔領。我是一個不願扔東西的人,這個習慣很不好,想過要改,但改不了。西裝五套,其中皮爾·卡丹兩套,觀奇洋服三套,長袖襯衣八件,短袖襯衣八件,還有一件黑色風衣,一件呢子大衣,都是西裝樣式,外加領帶十幾條。十二年來,除黑色風衣冬天偶爾穿一下、做房地產顧問時穿過一天西裝外,其他衣服都沒穿過,襯衣都發黃變色了,還是沒扔。
在華商文化工作時,著裝隨便一些,上市公司董秘是伺候人的工作,代表公司形象,我必須每天精神抖擻出現在別人面前,買了不少好衣服,連戴的眼鏡都是三千多元。早上被鬧鐘吵醒,一秒也不敢耽誤,起床洗漱,要是沒睡好,趕緊用熱水沖個澡,尤其要多沖臉,最好沖得臉上冒出紅暈,讓別人看不出睡眼惺忪。在辦公大樓地下停車場把車停好,上電梯就會碰到熟人,不停地跟人說「早上好」。到了辦公室,先理一下當天的工作,就去跟人談事情,一天下來,幾乎沒有停歇……
其實,在國營企業工作,不光是做董秘,所有人都是在干伺候人的活兒。把別人伺候好了,自己才能舒服,當然,關鍵是要把領導伺候好。我們的辦公樓有個慣例,上級領導來公司檢查,要把電梯設置為專用電梯,在其他樓層都不停,只供領導和陪同人員使用。要是碰到上下班高峰期,電梯門口排著隊,那就在專用電梯外放一個維修牌子。這種時候會有排隊的人抱怨,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說什麼,也許是司空見慣吧。
一個總伺候別人的人,又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伺候。記得有一次我上廁所,小便,旁邊站著剛到公司上班的大學畢業生,他討好地對我說:「領導好!領導您親自來上廁所了啊。」我損他說:「我不親自上你幫我上啊。」搞得小夥子滿臉通紅。小夥子雖然不太會說話,但他討好的口氣還是讓我很受用。
被人伺候確實很舒服,但久了會讓自己缺失基本的生活技能。我買車好幾年,都是司機幫著辦年審、維護、加油、洗車。辭職後,我就蒙了,趕緊向師傅請教,才學會做這些事。我總是想,要是真的可以幫忙上廁所,估計好多領導真的不會自己撒尿。
作為董秘,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滿,與券商談合作,與基金公司溝通,接受媒體採訪,跟其他上市公司董秘切磋,給公司法律顧問打電話,我碰到的難題幾乎都跟法律有關,呵呵,難怪《風月俏佳人》裡李察·基爾的搭檔是個律師……白天的工作幾乎排滿,文字方面的工作只好熬夜做。業餘時間還要完成MBA學業,作為班上英語水平最差的學生,要讀英文原版教材,我必須花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常常熬到凌晨一點才睡覺。
MBA畢業後,2001年初,同學們辦去歐洲母校考察的申根簽證,我也辦了,但工作太忙,他們去歐洲轉了一大圈,我只能讓簽證作廢。那兩年根本騰不出時間出去旅遊,除了一次去廣州長隆動物園。印象最深的是裡面的白虎表演,這是長隆動物園的重頭戲:大鐵籠裡,十來只白虎在馴獸員的指揮下做各種動作,整齊有序。我看這樣的表演,會去注意馴獸員的一個不起眼動作,相信大多數觀眾不會留意:白虎完成一次跳躍,馴獸員會拿出一塊肉喂到虎嘴裡。兇猛的白虎為了一塊肉,每天重複他們的表演,我們為了名和利,每天起早貪黑伺候人。呵呵,沒區別。
| ||||||
一群看天吃飯的失意漁民,不到五年時間,打敗全台六千個對手,入列二○一三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這個只有十三人的團隊,產值破億元,平均每位漁民年收逾千萬元,居全台漁業產銷班之冠。 更難的是,他們挑戰賣冷凍死魚,卻能賣得比活魚還要貴! 原來今日成績單背後,是這群漁民一連碰上禁藥風波、八八風災及九一九水災衝擊,他們更團結,透過科學化管理提升品質,在危機中淬煉出生機,大膽顛覆養殖業,挑戰眾人心目中石斑魚生猛海鮮的形象,開闢出冷凍加工品新通路。 他們是永安石斑魚產銷第八班,會走上賣冷凍魚這條路,班長蘇國禎回憶,第一次衝擊是「二○○五年石斑魚傳出含孔雀石綠禁藥消息,整整兩年沒賣出一條魚,」他魚塭裡的石斑魚價值上千萬元,一個月光飼料費就破萬元。 接著是八八風災,又隔一年再來個九一九水災,自家近六公頃魚塭不是淹成一大片,不知道要堵哪裡,就是泡到髒水,成千上萬條魚因此流走或暴斃,損失四百萬元。 養殖,打團體戰互通知識,育成率增三成 「魚跑掉、死掉,沒有不灰心的,」班員林櫻聲補充說,「但是哭過了還是要重新站起來。」為了突圍,蘇國禎在二○○九年底,號召當地漁民共同組織石斑魚產銷班,從頭檢討各養殖環節,力拚品質最大化。 「石斑魚不好養,育成率是關鍵,」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黃徹源觀察,石斑魚平均育成率約五成到八成,如果只有五成很容易賠錢,加上養殖業受氣候影響甚鉅,除了技術需求也依賴管理方法,彼此互通訊息、截長補短的團體戰是必要的。 深知影響石斑魚利潤的氣候、單價無法操之在己,一旦育成率高,漁民總收入就越高,所以蘇國禎和班員先從魚苗品質下手,找育苗達人和檢驗專家當顧問,從最源頭把關育成率。 接著,由於當地地下水質含鐵過高,只能引海水養殖,受限鹽度、溶氧量等不同養殖條件,除相較屏東至少須多養一個月,放養密度也有差異,「好還要更好,」他透露,為了找出最適數量,所有班員一人出一分地,從六千尾放到一萬四千尾不等來實驗,一年過後,發現最適數量只有屏東一萬五千尾的一半。 「過去單打獨鬥時不曉得,團結就是力量,」蘇國禎說,養魚至少有氣候、水質、寄生蟲等問題,漁民遇到自己的魚不吃餌料時,透過交換資訊對照各自狀況,便能初步判斷問題所在。加總所有,育成率已從五成提高到近八成。 此外對漁民來說,打團體戰最「有感」的好處,便是透過共同採購降低成本。舉例來說,青斑、龍膽魚苗每尾大宗採購分別可省○.二和五十元,餌飼料每公斤則有兩元價差,再加總水車零件等設備價差,共同採購一年可節省超過百萬元。 販售,直接對通路首創急速冷凍,比活魚好賣 這一天,我們來到舊高雄縣沿海最小鄉鎮永安,遠遠近近的魚塭在早上清明的陽光下,熠熠發亮。眼前,蘇國禎正和一群工人,把上百尾活跳跳、二十斤以上的龍膽石斑撈上岸,送往一旁距離魚塭僅三分鐘車程的盛洋冷凍食品廠。 一尾尾石斑魚在離水一小時內,經過冰鎮、放血、去鱗、去鰓、去內臟、分級包裝等系列處理,便送進比照生魚片規格的攝氏負五十度急速冷凍,冷凍石斑魚或分切品,就這樣賣進全聯等通路和國賓、圓山飯店。 其實第八班最早能新增冷凍 加工通路,是因為蘇國禎么弟、盛洋總經理蘇國泰的一股傻勁。 「我看這條魚華人很愛,不甘願台灣這麼好的魚不能讓人享受到,」蘇家家族在永安世代養魚,蘇國泰十六個堂兄弟都是養殖業,同樣投入養殖的他,為了突破漁民會養不會賣、活魚運輸不便、辦桌對石斑魚大小等既有限制,以及無端受用藥波及等宿命,決定轉進冷凍加工,透過產銷履歷追蹤,確保食安與通路。 「誰要買你的死魚?」一開始,他找冷凍廠或中央市場盤商合作時,要把生猛海鮮冷凍的想法,常被譏笑「發瘋」,只好自己在三年前成立全台第一個石斑魚專業冷凍廠。 對通路而言,冷凍品可調節石斑魚淡旺季價量、各規格更易普及等優勢,讓他三年來初步打開通路。 對身兼漁民和冷凍廠老闆的蘇國泰來說,直接賣冷凍石斑魚到全聯等通路的價錢,高過賣活魚給大盤商,等於提高了石斑魚附加價值。 八班去年賣到冷凍通路的石斑魚有十萬斤,約佔全班年產量十分之一,儘管量還不算大,卻有助調節產銷,「歡喜,通路越多越好,有機會越銷越大,不用被活魚綁得死死的。」蘇國禎說。 「活的東西不能掉以輕心,明、後天會怎麼樣不曉得,」林櫻聲說,夏天時凌晨四點就要起床準備餵魚,深夜怕魚塭發電機跳電,要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還隨時可能因天候變化出狀況,或深夜時遭小偷釣走高貴的龍膽,因此這十三個人年收千萬,卻從沒出過國的大有人在。 這群漁民重新定義了石斑魚,不變的卻是他們對石斑魚的感情。下一步,他們要讓永安石斑魚名氣更響亮,用品牌賣高於市場的差別定價。 | ||||||
美國聯儲局的量寬退市已成定局,儘管流速有所放緩,但資金流向沒有改變——繼續由新興市場流向成熟市場。
環球主要股市在第四季主要是波幅上落。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在第四季升7.61%,輕鬆跑贏升幅1.54%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跌升1.9%的MSCI中國指數,反映資金流向未改。
各環球主要市場指數在2013年第四季表現各異。在我們追蹤的二十四個指數中,有十八個股市錄得升幅,升跌比例接近7.5:2.5。值得留意的是,下跌的六個股市中,季度計跌超過5%的只有泰國曼谷股市及上海A股;而升超過雙位數百分比的指數則有日本、德國及納斯達克指數,請參考以下圖表:
鬧劇完結
踏入10月,華盛頓就聯邦預算和債務上限問題上的角力變成了全世界的關注點。然而,債務上限的政治鬧劇已經是第三度上演,市場會否變得麻木,才是分析的重點;亦因此,資金的反應才是值得投資者留意的關鍵。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市場這次沒有被嚇怕,在接近死線前,調整主要仍集中在美股,而且更似是來自高位套現因素居多。從「執平貨」角度出發,資金的下一個目的地應該在歐洲。
深化改革
隨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全文披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細節出台,市場的希望失而復得,大行轉軚看好,市場情緒突變,「後三中全會」行情終於啟動。從概要看,《決定》有多項細節值得留意,依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路線,要簡政放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同時把打貪反腐升級,要解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問題,這些都是針對地方政府。其次是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且有不少篇幅提及自貿區。社會民生上,放寬「一胎政策」,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事實上,《決定》中,幾乎每個板塊都找到與改革相關的概念,而習李提出的改革路線,更始終不離兩個中心思想:開放、轉型。
比特狂潮
2013年的網路世界,比特幣如同罌粟花般瀰漫,有人為之迷醉,說是貨幣的未來;而有人稱之為魔鬼的謊言,龐氏大騙局。更為瘋狂的是,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從2010年5月首次交易的0.03美元/個,漲到了2014年末的1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比特幣價格3年多竟漲了3萬多倍。12月5日,比特幣在中國人行警告的打壓下大跌。「末日博士」麥嘉華認為,市場正處於巨大投機泡沫之中,並且已滲透到股票、債券、比特幣這種另類貨幣和農地等各個層面。
中日冰點
12月26日,正當日本近期與中國及南韓的關係跌至冰點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是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以來,時隔7年後再有日本首相任內進行有關參拜。此舉迅速激起中韓強烈反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安倍或是時候要回到經濟議題上,否則,歷史上,他或要為埋下日本國運進一步衰落的伏線而負上責任。回顧港股表現, 2013年第四季可以說,「成也三中,敗也三中」。內地經濟數據見底回穩,加上11月中旬公布三中全會改革細則,大市升溫,突破上半季牛皮悶局,12月初高見24111點,半年波幅4298點,漲幅達22%,但12月改革夢轉冷,單月最多跌5.8%。
恒指全年最終僅升649點或2.9%,在過去十年中,表現屬倒數第三(若只計指數上升的年份,則升幅是十年來最小)。市場憂慮內地經濟放緩,國指走勢落後於恒指,國指全年倒跌620點或5.4%。滬指2013年累計下跌153點或6.8%,遠較亞太區股市遜色之餘,也跑輸歐美股市,自2010年起,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輸家。
回望港股過去一年,完全符合「炒股不炒市」原則,指數升幅雖小,藍籌升跌幅榜中,卻不乏暴升急挫成分股。藍籌股三甲由科網及濠賭股包辦,藍籌新貴銀娛(027)榮膺升幅榜首,全年大漲1.3倍,雖然其主席呂志和曾指股價過高,但無阻其如虹氣勢。另外,保險、環保能源、券商及部分汽車股亦屬標青板塊,龍源電力(916)全年暴升87%,成為最佳國指成分股。有人歡喜有人愁,煤炭股成為2013年雙料輸家,排行恒指及國指榜尾,中煤(1898)全年急挫四成八。
對於港股2014年前景,不少投行仍然樂觀,渣打及瑞銀公布「最牛預測」,預期恒指高見28000點,瑞銀認為最樂觀情況可高見28878點。其餘各行對恒指年底目標則大致介乎25000點至26500點。標普旗下Captial IQ亞洲估計,美國失業率仍高企,預料退市步伐較緩慢,看好交通、航空及公用股,恒指及國指2014年底目標26190點及13250點。Capital IQ認為,交通類股份已見底,利潤率改善,燃油價溫和利好航空股;公用股今年有併購概念,料投資者興趣增加,加上成本收入比例改善,有利支持收入。
新股賺錢
一直深受大市氣氛影響的新股市場,2013年下半年也見強勢,而新股的投資回報亦尚算不俗。今年新股「賺錢王」為雲遊控股(484),若以掛牌當天收市價沽出計,該股每手賬面獲利1650元。其次是海螺創業(586),於上市當日每手賬面獲利1620元,僅以30元之差屈居次席;此外,福壽園(1448)、金邦達寶嘉(3315)以及靄華押業(1319)也緊隨其後,於首日每手賬面分別賺1490元、1400元以及1320元。
全球最牛
日圓兌美元全年更累積近21%的跌幅,是1979年以來34年最差全年表現。但日本的振興經濟政策持續,預料將令日圓的廣泛跌勢延續至2014年。受惠日本首相安培晉三施行量化寬鬆及弱日圓政策,資金從各方湧至,日經225指數較去年底累升達五成七,勇奪2013年區內表現最佳股市,同時跑贏今年頻頻破頂的美股,成為今年全球最牛股市。
不牛不熊
綜合內地券商預測,市場普遍預測滬指2014年表現介乎1900至2600點,以上限計,即較2013年底收於2115點,有23%潛在升幅。不過,內地股民似乎未看好A股,據網易的調查顯示,近七成股民認為滬指最高位不超過2500點,逾三成股民更認為最低跌破1500點。
申銀萬國指出,隨着政策面的不確定性下降,A股的吸引力將提升,滬市最高有望見2600點,但經濟正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切換期,A股大市全面「轉牛」的機會不大。由於貨幣政策調控從緊和美國逐步退市等因素,今年宏觀流動性仍然中性偏緊,但是股市流動性未必差。
三大主線
A股在2014年須把握三大主線,主倉大消費,同時收穫政府投資和改革紅利。第一條主線:群眾消費板塊。限制三公消費的影響在削弱,疊加低基數效應,消費增速將恢復。再考慮到通脹緩升以及經濟結構往消費轉向,具有防禦價值的大消費板塊將成資金配置的最佳選擇。相對看好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
第二條主線:政府投資重點。預期2014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邊際增長最快的領域,主要是國家安全(包括國防軍工、資訊安全、安防等板塊)和生態環保(節能、新能源、環境保護與修復等)領域,投資機會更為確定。
第三條主線:改革兌現主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執行期,A股主題機會也將被持續啟動。國企改革、對外開放和人口戶籍政策調整相關的概念板塊值得關注,資本市場制度重構下的新股投資機會也應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