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8743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Making_Paper2Making_Paper3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

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

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

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

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

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

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

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

《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

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

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

Making_Paper2

Making_Paper3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Making_Paper2Making_Paper3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