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跟車太貼,不要靠我太近



因為蔡瀾、才會看豐子愷;因為豐子愷、才會看弘一法師;當弘一還是李叔同的時候,出生在大富豪之家,是中國最早出國學文藝的留學生之一;也是最早研究西方音樂的藝術教育家之一。不折不扣的風流才子,大藝術家。蔡瀾還才子。

弘一大師在晚年時,寫了一首詩:「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這樣的關係,能夠維持的久。如果一直濃濃的,兩人濃如蜜,跟車太貼,靠我太近,就是要分開的時候。

因為,你看到的世界,只是萬分之一。

人們總會認為,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它就是什麼樣的,但實際上果真如此嗎?我們總是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揣度外界的事物,但實際上,我們能看到的世界,只是萬分之一。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朋友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接觸的、認識的就是什麼樣的人,你的圈子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接收到的一切資訊,分析事物的視角、方法,認知世界的方式,全都是構建在這些基礎之上的。

如果一直感情升溫,一定會退溫的,這是宇宙的規律。對人只說三分話,人和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家庭之中,都要適當地保持距離,有了距離,才有感情。這個距離主要體現在說話上,少說話最好,話多了,都是廢話,像葉劉,像老不死的老懵董。

君子之交淡如水。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跟車太貼,就起了麻煩。然後就有恩恩怨怨了,朋友之中也是一樣的。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分開後,可以死都不見面。大家還是朋友。因為我們的印象,一直保存在過去的美好中。

人和人的相處,真的是一種藝術,或者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學問。沒有一種恭敬心,就很難維持下去。要學好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跟車太貼,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靠我太近,就缺少一種恭敬心,看不到對方的功德了。沒有愛,也就不會有恨了,很多人關係越搞越糟糕,是因為向對方所求的太多了。

要恩威並施,又要恩,又要威,這樣才能維持好。


人和人、人與物,是靠緣分在維持著,這個緣分說的好聽一點,叫做恩,說的難聽一點叫做債,互相有緣,互相還,互相報恩,或者互相還債,僅此而已。所以別人對我們好的時候,要感恩。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恩,緣分是很短暫的。不然對方還完了,就結束了。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一個或者幾個巨大的任務來的。任務完了,他就拜拜了。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僅此而已。如果淡淡地交往,下輩子還能很好地繼續。

說了這麼多,應該怎麼做?如果可以,希望你能跳出來,跳出現在的圈子,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盡可能去接觸更廣闊、更現實的世界。或許,可以試試,跟穿梭在我們城市中淡如水的隱形人聊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研究他們的資訊管道,理解他們的思維和想法,真正去瞭解他們的訴求。這些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娛樂方式,永遠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裡面。但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多數人,他們構成了市場的主力。

也就是說,想辦法,將自己的虛擬世界,調適到與現實世界盡可能地接近,我想,你的思維,一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34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37.shtml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數娛工場 數娛工場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本文由數娛工場(微信ID:shuyugongchang)授權i黑馬發布。

北齊有時在想,如果公司堅持到現在,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2016年6月的一個上午,北齊走完了離職需要的所有步驟,這個她奮鬥了一年多的公司——杭州普公英網絡,最終無奈的走到了團隊解散,產品停止服務的境地。

這款產品叫靠我(call me),誕生於2014年10月,一個專註於知識共享的一對一付費制“經驗”交流平臺,用戶可以以語音圖文或是電話的方式,付費向行業大V咨詢問題。

“靠我”看到了知識付費的來臨,卻沒能等來知識付費的爆發,最終成了知識經濟里的炮灰。與之相反的是在行,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創立於2015年3月,同樣圍繞知識經濟,2016年5月,歷經模式思考後上線了線上問答平臺“分答”,短時間內成功引爆社交網絡,最終拿到了騰訊投資,挺過了知識經濟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在以知識為商品的這輪熱潮中,頗受矚目的分答以及知乎推出的值乎,兩者屬於問答類的知識付費產品,而得到、喜馬拉雅則更傾向於音頻課程。相對於後者動輒千萬級別的訂閱費用,前者在“熱”過之後又回歸平靜,而像“靠我”這類一對一的問答產品則黯然消失。

目前,問答類產品開始深入到垂直行業,以謀求各自的特色,問答甚至還成了眾多平臺的附屬功能,但尷尬的背後,對於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而言,是否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比如答案難以標準化,問答需求頻率低,大V回報率低等。

在知識付費的觀念並沒有完全引爆的情況下,正在探索之中的問答類產品,會走向哪里?

b9b5ef2bbba3c8ab503b9ada748d0536

沒能挺過黑暗時光的“靠我”

趙理輝是原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市場銷售總監,2014年創立“靠我”之初,自然而然選擇了以電商類咨詢為切入口,一邊是淘寶操盤手、淘寶大學講師等行業大V,一邊是百萬電商從業者,通過付費的圖文語音或是電話,用戶完成各自針對性的問答。

2015年7月,這款產品相繼獲得了銀杏谷資本和杭州多牛資本的天使輪及A輪融資,而彼時,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帶領的在行團隊同樣獲得了來自黎萬強、昆侖萬維等機構的Pre-A融資,相比靠我的線上咨詢,在行註重線下面對面一對一咨詢,到2015年底時,在行已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

專家們的常識,卻可能是困擾其他人的難題。趙理輝相信,以金錢為橋梁,可以讓知識在不同人群之間高效流動,這是彼時火爆的優步所倡導的共享經濟在知識領域的落地。

但現實情況是,“靠我”的咨詢數據始終停留在極低水平,據彼時“靠我”員工透露,其日咨詢量曾低到兩位數甚至個位數,日成交金額徘徊在百元左右。即便在2016年時,“靠我”已經將咨詢範圍從電商擴展到了投資、健康等8個領域,入住了包括李叫獸、鬼腳七等數千位意見領袖。

“(市場上)難以找到性價比高和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方案,靠我特點是快速、高效、有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靠我”COO郭磊曾如此表示。但對於付費問答而言,什麽是有用的回答卻終是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高效、有用成為這款產品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

d38c257eb558f4673ae7d1bacd05a3ce

▲靠我APP界面

筆者曾在該平臺就一位旅行達人發起過一次30元的付費提問:如何在旅行中拍出好照片?“一言難盡”中,該達人最後建議關註他的公眾號以獲取更詳細的知識。

此種非標準化的問題和答案是問答類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於靠我這款產品而言,同樣沒能就問答本身設立一個可標準化的流程,你來我往的提問和解答降低了溝通效率,也增加了大V的時間成本。

但最終讓“靠我”在運營上無法支撐的困境是,在無法獲得用戶爆發性成長的情況下,一對一問答這種低頻需求,無法抹平平臺的運營成本。

“模式上是跑不通。”行業人士分析,一對一咨詢的形式不可否認解決了某些用戶的既定需求,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對於行業大V來說,如何保證時間和知識成本能夠得到同等價值的變現。

拿“靠我”APP來說,在初期,大V們可以以嘗鮮的態度為用戶解疑答惑,但低回報的結果無法支撐其長久的為平臺用戶“出診”。大V的知識無法重複使用,每一次咨詢都需要重新整理、回答,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規模化成了所有問答平臺的一大“焦慮”。

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處境艱難的不僅僅是靠我,瞄準知識共享而入局其中的咨詢平臺大都不好過。8 點後在2016年4月宣布關閉,“業問”微信公眾號活躍度降低。在問答領域一路領先的在行同樣如此,城市網點的擴張上近一年沒有動靜。

02e52be0fe60e75bd8536426c1101721

▲分答創始人姬十三

分答的突圍和“娛樂化”的尷尬

2016年初,“靠我”嘗試將微信微課的形式移植到APP,即在APP中發起大牛學院,嘗試一對多的知識分享模式,但沒能如願,2016年年4月,靠我逐漸停止了運營,員工陸續離職。

而此時,在行則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分答,主打“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分答上線42天內得到了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超過100 萬付費用戶,流水達到1800萬。

與“靠我”及在行的問答模式不同,分答將大V的回答限定在60秒語音之中,非標準化的問答流程在形式上被固定下來,大V的回答以音頻內容的形式沈澱在APP中,其它用戶可以付費偷聽,完成對內容的二次消費,大V的知識價值有了規模化的可能。

不過,這些變革並非分答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彼時,媒體和用戶熱議的話題是國民老公王思聰用28個問題進賬20萬元。如“校長平均在每個女朋友身上花費是多少?”、“身為霸道總裁的你,撩妹時會害羞嗎?”分答在刷屏朋友圈時,娛樂性超過了知識性。

在2016年8月,分答停止運營了47天,重新開張後,平臺主動瘦身,主推健康、職場以及科普三大欄目,明星、網紅類大V被醫生、教授等專家學者取代,以期回歸知識付費。

看著分答的火爆,焦慮的應該是知乎的創始人周源,作為國內最大的問答類社區,知乎聚集了一批知識型網紅,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知乎擁有超過6500萬註冊用戶,平均每天有1850萬活躍用戶訪問和使用。在“靠我”運營之初,曾有團隊專門負責從知乎邀請大V入駐,而“靠我”也自稱“付費版知乎”。

分答火爆的同時,知乎也推出了相似的功能值乎3.0。如今,再看這兩個問答類應用,基於知識問答的消費在兩個平臺都已經回落。分答的百度指數從高峰期的2.3萬回落到目前的1200左右。

分答聯合創始人朱曉華曾如此分析知乎:“我們在行的行家有沒有人願意輸出這樣的東西(知乎長文)?一開始可能會有,但不會持久,因為這個東西不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但對於分答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通過搜索引擎可以獲得海量信息,相比於信息本身,篩選與甄別才是獲取知識最困難的部分,而問答似乎通過交易的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除了值乎和分答,更多提供問答功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比如百度問咖,新浪微博的微博問答,甚至是媒體平臺界面同樣上線了問答板塊,基於知識分享的問答正在成為一種基礎功能。

有意思的是,更多基於垂直領域的問答平臺上線,比如聯想為垂直IT科技領域的付費問答平臺——知了問答,而耶問則是一個專註於金融領域的問答直播平臺。

當問答往垂直化領域深度探索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問答非標準化服務的劣勢,但一對一量身制定的診斷方式,依然難以解決稀缺的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的問題,在用戶消費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低頻的消費行為可能很難支撐單一功能的某個平臺爆發式成長。

0f5a86a0876655ff318b450d252dcd7d

▲知乎創始人周源

走向知識平臺的知乎

2010年12月知乎上線,在沒有付費模式之前,知乎就以問答的形式鏈接了諸多行業精英,並形成了濃烈的社區氛圍。嘗試值乎的同時,知乎Live上線,與值乎不一樣,知乎Live更像一堂公開課,由大V確定主題,用戶付費參與。

作為知乎投資人的李開複曾在知乎解答用戶關於創業的困惑,一場live入場券定價499元,200張門票一售而空,當日收益在10萬元左右。而目前,知乎live的入場費用大都在9.9到19元之間,除了參與live直播,用戶也能在直播結束後付費觀看課程內容。

有意思的是,知乎live之後,分答很快借鑒並推出了分答小講,與知乎live問答形式的互動不同,小講是大V錄制好內容,開放給付費用戶收聽,分答稱其為濃縮了網紅答主上萬小時後形成的20-30分鐘小課。這種形式更接近於喜馬拉馬上諸多的付費音頻,只是,後者往往將大V某一方面的知識沈澱整理成為期一年或一定數量的課程,打包銷售給用戶。

此前,知乎創始人周源曾說,知乎將面向廣泛的知識消費者和機構夥伴建立大型知識平臺。從問答社區到如今的知乎live、值乎以及書店,知乎沈澱了海量內容,構建了一個基於大V和粉絲的社交網絡,同時也為大V創造了一個知識變現的通道,這是其它問答平臺很難短時間建立的優勢。

afde3f473d3d4c682582d71523355d84

▲知乎live界面

2017年初,知乎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D輪的今日資本徐新稱:“現在流量入口是內容,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生活中做各種決策,大家都要看內容。”

對於目前的知乎而言,社交關系和內容是它最大的資源,而值乎、值乎live這類衍生而來的變現模式,興許還不是知乎最有價值的地方。從問答類產品的發展來看,知乎最終或許還是會與喜馬拉雅、得到等應用在產品層面形成正面競爭,對於稀缺的大V資源而言,規模化、體系化依然會是調動各方參與的重要因素,而一旦進入到教育領域,知乎需要面對的是網易公開課等更多在線教育平臺的競爭。

與之相應的,知乎也需要思考,一旦社區氛圍被破壞,那些忠實用戶是否會棄之而去,這也是先行一步的知乎,遲遲沒能涉足付費領域的一個原因。

知識分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7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37.shtml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數娛工場 數娛工場

從“靠我”、“分答”和“知乎”講的三種故事,看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會走向哪里

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本文由數娛工場(微信ID:shuyugongchang)授權i黑馬發布。

北齊有時在想,如果公司堅持到現在,在知識付費的潮流之下,是不是會有另外一種命運?

2016年6月的一個上午,北齊走完了離職需要的所有步驟,這個她奮鬥了一年多的公司——杭州普公英網絡,最終無奈的走到了團隊解散,產品停止服務的境地。

這款產品叫靠我(call me),誕生於2014年10月,一個專註於知識共享的一對一付費制“經驗”交流平臺,用戶可以以語音圖文或是電話的方式,付費向行業大V咨詢問題。

“靠我”看到了知識付費的來臨,卻沒能等來知識付費的爆發,最終成了知識經濟里的炮灰。與之相反的是在行,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創立於2015年3月,同樣圍繞知識經濟,2016年5月,歷經模式思考後上線了線上問答平臺“分答”,短時間內成功引爆社交網絡,最終拿到了騰訊投資,挺過了知識經濟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在以知識為商品的這輪熱潮中,頗受矚目的分答以及知乎推出的值乎,兩者屬於問答類的知識付費產品,而得到、喜馬拉雅則更傾向於音頻課程。相對於後者動輒千萬級別的訂閱費用,前者在“熱”過之後又回歸平靜,而像“靠我”這類一對一的問答產品則黯然消失。

目前,問答類產品開始深入到垂直行業,以謀求各自的特色,問答甚至還成了眾多平臺的附屬功能,但尷尬的背後,對於問答類知識付費產品而言,是否存在難以避免的缺陷?比如答案難以標準化,問答需求頻率低,大V回報率低等。

在知識付費的觀念並沒有完全引爆的情況下,正在探索之中的問答類產品,會走向哪里?

b9b5ef2bbba3c8ab503b9ada748d0536

沒能挺過黑暗時光的“靠我”

趙理輝是原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市場銷售總監,2014年創立“靠我”之初,自然而然選擇了以電商類咨詢為切入口,一邊是淘寶操盤手、淘寶大學講師等行業大V,一邊是百萬電商從業者,通過付費的圖文語音或是電話,用戶完成各自針對性的問答。

2015年7月,這款產品相繼獲得了銀杏谷資本和杭州多牛資本的天使輪及A輪融資,而彼時,由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帶領的在行團隊同樣獲得了來自黎萬強、昆侖萬維等機構的Pre-A融資,相比靠我的線上咨詢,在行註重線下面對面一對一咨詢,到2015年底時,在行已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

專家們的常識,卻可能是困擾其他人的難題。趙理輝相信,以金錢為橋梁,可以讓知識在不同人群之間高效流動,這是彼時火爆的優步所倡導的共享經濟在知識領域的落地。

但現實情況是,“靠我”的咨詢數據始終停留在極低水平,據彼時“靠我”員工透露,其日咨詢量曾低到兩位數甚至個位數,日成交金額徘徊在百元左右。即便在2016年時,“靠我”已經將咨詢範圍從電商擴展到了投資、健康等8個領域,入住了包括李叫獸、鬼腳七等數千位意見領袖。

“(市場上)難以找到性價比高和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方案,靠我特點是快速、高效、有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靠我”COO郭磊曾如此表示。但對於付費問答而言,什麽是有用的回答卻終是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高效、有用成為這款產品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

d38c257eb558f4673ae7d1bacd05a3ce

▲靠我APP界面

筆者曾在該平臺就一位旅行達人發起過一次30元的付費提問:如何在旅行中拍出好照片?“一言難盡”中,該達人最後建議關註他的公眾號以獲取更詳細的知識。

此種非標準化的問題和答案是問答類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於靠我這款產品而言,同樣沒能就問答本身設立一個可標準化的流程,你來我往的提問和解答降低了溝通效率,也增加了大V的時間成本。

但最終讓“靠我”在運營上無法支撐的困境是,在無法獲得用戶爆發性成長的情況下,一對一問答這種低頻需求,無法抹平平臺的運營成本。

“模式上是跑不通。”行業人士分析,一對一咨詢的形式不可否認解決了某些用戶的既定需求,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對於行業大V來說,如何保證時間和知識成本能夠得到同等價值的變現。

拿“靠我”APP來說,在初期,大V們可以以嘗鮮的態度為用戶解疑答惑,但低回報的結果無法支撐其長久的為平臺用戶“出診”。大V的知識無法重複使用,每一次咨詢都需要重新整理、回答,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規模化成了所有問答平臺的一大“焦慮”。

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處境艱難的不僅僅是靠我,瞄準知識共享而入局其中的咨詢平臺大都不好過。8 點後在2016年4月宣布關閉,“業問”微信公眾號活躍度降低。在問答領域一路領先的在行同樣如此,城市網點的擴張上近一年沒有動靜。

02e52be0fe60e75bd8536426c1101721

▲分答創始人姬十三

分答的突圍和“娛樂化”的尷尬

2016年初,“靠我”嘗試將微信微課的形式移植到APP,即在APP中發起大牛學院,嘗試一對多的知識分享模式,但沒能如願,2016年年4月,靠我逐漸停止了運營,員工陸續離職。

而此時,在行則推出了一款新產品——分答,主打“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分答上線42天內得到了超過1000萬授權用戶,超過100 萬付費用戶,流水達到1800萬。

與“靠我”及在行的問答模式不同,分答將大V的回答限定在60秒語音之中,非標準化的問答流程在形式上被固定下來,大V的回答以音頻內容的形式沈澱在APP中,其它用戶可以付費偷聽,完成對內容的二次消費,大V的知識價值有了規模化的可能。

不過,這些變革並非分答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彼時,媒體和用戶熱議的話題是國民老公王思聰用28個問題進賬20萬元。如“校長平均在每個女朋友身上花費是多少?”、“身為霸道總裁的你,撩妹時會害羞嗎?”分答在刷屏朋友圈時,娛樂性超過了知識性。

在2016年8月,分答停止運營了47天,重新開張後,平臺主動瘦身,主推健康、職場以及科普三大欄目,明星、網紅類大V被醫生、教授等專家學者取代,以期回歸知識付費。

看著分答的火爆,焦慮的應該是知乎的創始人周源,作為國內最大的問答類社區,知乎聚集了一批知識型網紅,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知乎擁有超過6500萬註冊用戶,平均每天有1850萬活躍用戶訪問和使用。在“靠我”運營之初,曾有團隊專門負責從知乎邀請大V入駐,而“靠我”也自稱“付費版知乎”。

分答火爆的同時,知乎也推出了相似的功能值乎3.0。如今,再看這兩個問答類應用,基於知識問答的消費在兩個平臺都已經回落。分答的百度指數從高峰期的2.3萬回落到目前的1200左右。

分答聯合創始人朱曉華曾如此分析知乎:“我們在行的行家有沒有人願意輸出這樣的東西(知乎長文)?一開始可能會有,但不會持久,因為這個東西不能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但對於分答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通過搜索引擎可以獲得海量信息,相比於信息本身,篩選與甄別才是獲取知識最困難的部分,而問答似乎通過交易的模式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除了值乎和分答,更多提供問答功能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比如百度問咖,新浪微博的微博問答,甚至是媒體平臺界面同樣上線了問答板塊,基於知識分享的問答正在成為一種基礎功能。

有意思的是,更多基於垂直領域的問答平臺上線,比如聯想為垂直IT科技領域的付費問答平臺——知了問答,而耶問則是一個專註於金融領域的問答直播平臺。

當問答往垂直化領域深度探索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問答非標準化服務的劣勢,但一對一量身制定的診斷方式,依然難以解決稀缺的大V資源如何最大化的問題,在用戶消費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低頻的消費行為可能很難支撐單一功能的某個平臺爆發式成長。

0f5a86a0876655ff318b450d252dcd7d

▲知乎創始人周源

走向知識平臺的知乎

2010年12月知乎上線,在沒有付費模式之前,知乎就以問答的形式鏈接了諸多行業精英,並形成了濃烈的社區氛圍。嘗試值乎的同時,知乎Live上線,與值乎不一樣,知乎Live更像一堂公開課,由大V確定主題,用戶付費參與。

作為知乎投資人的李開複曾在知乎解答用戶關於創業的困惑,一場live入場券定價499元,200張門票一售而空,當日收益在10萬元左右。而目前,知乎live的入場費用大都在9.9到19元之間,除了參與live直播,用戶也能在直播結束後付費觀看課程內容。

有意思的是,知乎live之後,分答很快借鑒並推出了分答小講,與知乎live問答形式的互動不同,小講是大V錄制好內容,開放給付費用戶收聽,分答稱其為濃縮了網紅答主上萬小時後形成的20-30分鐘小課。這種形式更接近於喜馬拉馬上諸多的付費音頻,只是,後者往往將大V某一方面的知識沈澱整理成為期一年或一定數量的課程,打包銷售給用戶。

此前,知乎創始人周源曾說,知乎將面向廣泛的知識消費者和機構夥伴建立大型知識平臺。從問答社區到如今的知乎live、值乎以及書店,知乎沈澱了海量內容,構建了一個基於大V和粉絲的社交網絡,同時也為大V創造了一個知識變現的通道,這是其它問答平臺很難短時間建立的優勢。

afde3f473d3d4c682582d71523355d84

▲知乎live界面

2017年初,知乎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領投D輪的今日資本徐新稱:“現在流量入口是內容,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生活中做各種決策,大家都要看內容。”

對於目前的知乎而言,社交關系和內容是它最大的資源,而值乎、值乎live這類衍生而來的變現模式,興許還不是知乎最有價值的地方。從問答類產品的發展來看,知乎最終或許還是會與喜馬拉雅、得到等應用在產品層面形成正面競爭,對於稀缺的大V資源而言,規模化、體系化依然會是調動各方參與的重要因素,而一旦進入到教育領域,知乎需要面對的是網易公開課等更多在線教育平臺的競爭。

與之相應的,知乎也需要思考,一旦社區氛圍被破壞,那些忠實用戶是否會棄之而去,這也是先行一步的知乎,遲遲沒能涉足付費領域的一個原因。

知識分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