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機械人第二次工業革命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24/%E6%A9%9F%E6%A2%B0%E4%BA%BA%E7%AC%AC%E4%BA%8C%E6%AC%A1%E5%B7%A5%E6%A5%AD%E9%9D%A9%E5%91%BD/

在經濟發展中,有很多革命是不經不覺之中靜靜地進行。好像互聯網改變了市民通訊及社交生活,電商改變市民購物習慣。最近中國製造業,靜靜地進行了機械人革命,不知不覺之間,機械人已經改變了中國的製造業。根據最近的資料,中國在2015年成為安裝機械人全球的領導者,令到中國製造業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兩大催化劑,首先是中國經濟改革,自2007年起中國推出騰籠換鳥,大幅增加勞工工資,每年加15%。目的是從提高勞工成本,令到低擋工業不能生存,而提升其工業水平。幾年之內,中國勞工成本提高幾倍。現時中國平均人工包括五保一金是大約每月5千元人民幣,約900美元一個月。中國人工成本是孟加拉是五倍,或者越南的三倍。第二個催化劑是中國勞動人口減少,中國改革開放30年,首25年都依賴過剩勞動人口紅利。中國勞動人口最高達到10億人,改革開放以來,都是利用過剩的勞動人口,進行勞工密集的加工業。25年來,為了最少七億人,提供就業機會。但是由於進行了35年的一胎政策,中國人口開始在13.4億穩定下來,而人口續漸老化,勞動人口開始減少。中國勞動人口最高動到10億人,到2010 勞動人口到頂,2014年勞動人口已經減少至9.6億人。珠江三角洲的工廠開始請不到人,很多工廠不能開工接單。

面對勞工不足,及工資高企雙重難題下,企業家開始把工序自動化,安裝機械人來代換人。最近五年機械人的售價下降,2010年機械人平均售價是463000元人民幣,到2016年平均售價已經跌至332000元人民幣。因為工資的增長,機械人投資的回報期也大減。2010年一個機械人的回報期是5.3年,到2016年回報期已經減至1.5年。在2009年中國購買了5525臺機械人,到2015年中國購買了66000臺機械人,成為全球購買最多機械人的國家。以勞工比例計,機械人密度最高的國家是南韓,日本,德國,瑞典及美國。中國只排第十,還在印尼之後。這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及全球都有極之深遠的影響,機械人的普及,生產工序自動化,令到中國的工業生產提升。由於勞工短缺,及工資提升,勞工密集的製衣業已經搬到低勞工成本國家例如孟加拉,印尼及越南。本來經濟學家推算下一輪工業遷移,五金或電子製造業。但是由於機械化及自動化,中國解決了勞工短缺及勞工成本上漲的兩個難題,中國製造業可以成功升級。中級的製造業會留在中國及擴展,可以預見不是L形的發展,而是U形的增長。

在香港上市公司中,找不到生產機械人的企業。在A股2015年上市的寧波弘訊科技是生產機械人的市場領導者。全球的領導者是瑞士的ABB,德國的KUKA,及日本的KAWASAKI。上週中國生產電器的美的集團MIDEA宣佈向德國KUKA提出收購其30%股份。美的提出以115歐元收購KUKA股份,持股量從10%提高至30%。中國在機械人的技術仍然遠遠落後於歐美及日本,收購KUKA是提高中國這方面的製造業水平最好方法。投資者可以從A股投資中國機械人行業。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36

香港上市公司和一路一帶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30/%E9%A6%99%E6%B8%AF%E4%B8%8A%E5%B8%82%E5%85%AC%E5%8F%B8%E5%92%8C%E4%B8%80%E8%B7%AF%E4%B8%80%E5%B8%B6/

最近在香港聽到很多有關一路一帶的報導,特首施政報告更重點推介一路一帶,香港如果不想被拋下,落後於內地,一定要積極參與一路一帶的發展。但是對大部份人,一路一帶只是一個空虛的概念,都不清楚實在是關於什麼事項。最近筆者參觀了幾間上市公司,有關西部開發,及一路一帶的建設,令筆者覺悟,原來一路一帶,帶來大量商機。而香港投資者亦可以透過香港上市公司,而獲得利潤。

最近筆者參觀了兩間香港上市公司在重慶和貴陽的投資,投資重慶是新世界集團旗下負責基建的新創建(659);投資貴陽的是深圳市政府旗下窗口公司深圳高速(548)。

新創建在重慶投資基建業務多年,現在有兩個項目。第一是汙水處理項目,第二是鐵路貨櫃集散總站。新創建和一間法國公司合資在重慶西部,經營一個汙水處理廠,現處理重慶大約三分之一的汙水。技術是由法國公司提供,管理層已經完全本地化。公司今年進行擴建,將把汙水處理量提升一倍。

另一個項目和香港上市的中鐵(390)合作,經營一個龐大的貨櫃集散場。這是一個龐大的鐵路貨櫃場,由中鐵領導,和新創建合作的項目。按管理層,中鐵在重慶的貨櫃場是渝新歐鐵路運輸的起點,稱為零公里。按國務院一路一帶的規劃,重慶是中國西部向歐洲鐵路貨運的起點,新創建香中鐵在重慶合資的貨櫃集散場,就是這一路一帶起點最重要的投資項目。

現在由重慶運貨櫃往德國口岸漢堡,需時十六日,海運則需時一個月,縮短了十四日。現在陸上絲路各國通關都很快,需時一天之內,除了俄羅斯,需時兩天。如果俄羅斯海關在通關效率能夠提高,運貨時間可以減至少一天。現時歐洲陸上貨櫃運輸仍在起步階段,一天只有一班。運費去到歐洲港口,一個40呎櫃大約是6千美元,比起海運3千6百美元仍然高約四成。如果鐵路班次增加,到每天兩班或以上,鐵路運輸的折舊攤銷將會大幅減少,成本將可下降,運費可以減至五千美元或以下。屆時競爭力將會大幅提高,對海運構成龐大競爭,在內陸的廠商現在要趕運貨到歐洲,可以選擇經鐵路。但如果運費能夠持續降低,在中國西部的廠商可能改用鐵路運貨到歐洲。中國在一帶一路鐵路的投資,改變了亞洲和歐洲貨運的市場。現在商家有一個更快速運貨到歐洲,更好的選擇。

另一個筆者參觀西部發展的項目在貴州省會貴陽市,是一個香港上市公司深圳高速在貴陽的發展項目。本來筆者只以為深圳高速只是經營收費公路項目,原來事實上比預期多很多。幾年前貴陽附近一個小鎮龍里縣想建一條高速公路,把龍里縣和貴陽市區接連起來,可以快速發展龍理縣的經濟。於是深圳高速就墊支6億人民幣的建築費,為縣政府起了一條連接龍理和貴陽的公路,貴龍大道。

龍理縣沒有錢,就以三千畒未開發地作為支付建造費用的代價。現時深圳高速把這三千畒地發展成為高級住宅區,建立獨位別墅。第一期約一百間,售價由150萬元人民幣起,第一期已經全部售罄,集團計劃發展第二期及第三期,6億元建造費就是三千畒地的地價,等於每平方米三元,建築費不包裝修是三千元一平方米。別墅的售價現在訂在一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集團毛利可達到五千元一平方米。若總售樓面積達到2百萬平方米,集團的毛利可以達到一百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西部開發的PPP政府私人合作的成功例子,缺錢的縣政府用未開來地皮來交換,建成一條通往省會的大道,能夠發展小鎮經濟,及發展未開發的鄉鎮地成為豪宅區。上市公司透過這政府私人合作,賺到可觀利潤。這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開發的一個小故事,值得報告的這是一個雙嬴實例。

通常外國傳媒只會報導一些不利的報告,令到讀者以為內地經濟一無是處。但有時候一間上市公司所造的事,可以改變一個村,一個市,或者一個省人民的生活,筆者將會如實報告。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31

港交所針對賣殼的新提引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6/06/%E6%B8%AF%E4%BA%A4%E6%89%80%E9%87%9D%E5%B0%8D%E8%B3%A3%E6%AE%BC%E7%9A%84%E6%96%B0%E6%8F%90%E5%BC%95/

港股五月未窮,由五月初到五月十九日,恆生指數跌了1372點,符合了五窮的傳統智慧。五月十九日恆跌至19596點的低位,之後港股反彈。五月底恆生指數連升六日,累積升了1006點。因而五月份恆生指數只跌了252點,遠比市場預期好。

令到港股低位反彈,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港股跌破20000點,市帳率只有一倍,估值實在非常便宜,雖然沒有二月份的0.98倍市帳率低,但已經低到吸引長線投資者入市。其中一個最有義意的指標是,港股通的三千億元限額,已經差不多用完,市場人士認為港股通限額應該提高。內地投資者買港股,多數是一些長線投資者,專門投資一些高回報的穩健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相反,滬股通的投資者多數是一些專門短炒的短線客,大部份已在2015年8月A股崩潰之前走貨。另一個港股五月底反彈的原因是中國領導人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市場認為會派大禮,宣佈深港通開通日期。雖然張德江沒有就深港通作任何發言,但是市場人士仍然認為會今年內快開通。

到了六月份,市場對港股仍然持樂觀態度,希望短期內有好消息。港交所從180元升到190 元以上,證券商股也跟隨炒上。還有就是美國五月份新增非農業職位增加3萬8千份,遠比市場預測10萬份低,同時是五年來最低。美國非農業職位增幅欠佳,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尤其是職位增長已經是強弩之末,已經開始放慢。全球經濟增長放慢,最後也影響到美國。因此美國就業增長放慢,也一點也不出意料之外。就業增長放慢,直接影響到美國利率走勢,及美元滙率。美國短期息率立即急挫,本來六月份加息機會達到25%,急跌到只有6%。現時利率期貨,預測今年美國加一次息的機會只有50%,七月份加息機會也只有15%。美國加息步伐放慢,對港股有刺激作用,六月份港股表現不會太差,不會令人絕望,恆生指數有機會衝上22000點。

近日輿論猛烈批評,香港股市淪為啤殼天地。就輿論的批評,港交所連環出招。之前傳港交所計劃把上市門檻大幅提高兩倍,主板上市公司市值最少由現時的兩億元提高到六億元;創業板則提高到三億元。到上週末港交所再發指引,港交所對近日啤殼活動,列出新上市公司七大特點,表明會進行重點審查,甚至加辣,或加額外條件,或拒絕申請。這七大特點包括市值低;僅符合上市資格規定;上市所得資金大部份用來支付上市開支; 僅有貿易業務,而客戶高度集中; 絕大部份資產為流動資產,為輕資產公司; 與母公司業務分割過份表面,只是按地區或產品或不同開發階段劃份; 及上市之前幾乎沒有外來資金。其實港交所做法只是把細規模的公司趕走,而沒有對賣殼活動及上市時過度炒作提出解決方法,對癥下藥。

今年炒得最熾熱的股份是創業板的聯旺(8217),在2016年4月12日上市,集資3.24億元,經營土木工程的企業。聯旺並不符合港交所的七條指引,不是貿易公司,規模也不是僅符合最低要求。但是聯旺是全配售上市,結果股份過度集中,被炒家大炒特炒。上市價$0.26,最高升至$14.20,升了54.6倍。2015年新股炒得最厲害的是集成雨傘(1027),2015年2月13日以$1.10 上市,集資1.65億元。集成也不是貿易公司,是雨傘製造商,規模也大過最低要求。但是一上市就急升,升了50倍,而且還在一年之內賣殼,轉手他人。

其實要打擊新上市熾熱炒風,及賣殼活動,港交所要對癥下藥。首先要取消全配售,把股東人數由100增加至200或300,一定要公開發售,不要讓貨緣歸邊,令到炒家不能如願以償。對於上市公司一上市就賣殼,真正有效對策是把鎖定期延長。最近奇虎360要從美國回歸A股,中證監發出要求,要大股東接受長達六年的鎖定期,香港可以把鎖定期延長到三年或五年,這樣便可導絕上市即賣殼的活動。

希望港交所能多點聽市場的聲音,不要把上市條件門檻定得太高,令到一些規模小一點,但有潛質的公司不能夠上市。長江實業幾十年前只是香港一間地產公司,到今天已經是龐大跨國企業。港交所只要針對炒賣活動及賣殼提出有效措施,便可達到目標,不要握殺有潛力的小型上市公司。

Raging Bull

筆者為註冊人士,並不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33

英國公投脫歐,港股六月絕望。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6/24/%e8%8b%b1%e5%9c%8b%e5%85%ac%e6%8a%95%e8%84%ab%e6%ad%90%ef%bc%8c%e6%b8%af%e8%82%a1%e5%85%ad%e6%9c%88%e7%b5%95%e6%9c%9b%e3%80%82/

六月廿三英國公投,決定是否脫歐,這被稱為一代人的大事,決定下一代的前途。英國1973年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加入後英國發展理想。倫敦為離岸歐洲美元的交易中心,入歐後發展為歐洲及世界金融中心,令到英國發展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入歐對英國經濟的貢獻,是不可詳述。但自從中東及非洲難民潮爆發後,歐盟霸道的難民政策,尤其是德國支持大量接納難民政策,還強制歐盟國家接收難民,令到普通市民抗拒。星鬥市民不喜歡歐盟獨裁地作出市民不歡迎的難民政策,脫歐情緒升溫。脫歐派表示英國需要重掌重要事情的話事權,不要歐盟決定大部份事情。

其實,從歷史看,英國是歐洲重要一部份。在近代史,英國和歐洲有緊密及不可分割的關係。十七世紀初,在伊利莎白一世領導下,英國成為歐洲強國,取代當時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在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尼爾遜領導的英國海軍大敗法國,西班牙聯合海軍,建立海上霸主。在1815年,英國威靈頓公爵領導,以英國及普魯士為主力的第七聯軍,在滑鐵盧打敗了歐陸的霸主法國大帝拿破崙,英國成為歐洲及世界霸主。19世紀末德國崛起,在二十世紀德國兩度想稱霸歐洲,結果打了兩次世界大戰。

英國在美國協助下,越過英倫海峽,幫助法國對抗德國的侵略。1914至1918,一次世界大戰,戰勝了凱撒統治的德國。1939至1945,打敗了希特拉領導的納粹德國。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又面對蘇聯的侵略,紅軍佔領了整個東歐,由波羅的海到愛德利亞海,蘇聯建立了鐵幕國家,包括了整個東歐,威脅西歐安全。在1949年,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國家,加上希臘及土耳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對抗蘇聯的侵略。從歷史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英國成為維持歐洲和平的中流砥柱,是歐洲的一個核心成員。

二十世紀上半世紀,歐洲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戰後首要任務是防止德國再引發戰爭。法國首先建議成立煤炭和鋼鐵生產聯盟,在1951年巴黎條約建立煤鐵共同市場,目的是防止德國再發動戰爭。如果能夠控鋼鐵生產,便可以防止德國生產武器。最初只是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六個國家。鋼鐵共同市場十分成功,於是把其他產品加入共同市場。在1957年羅馬條約,六國成立共同市場。後來英國,丹麥,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先後加入。1993年歐洲共同體成為歐盟,建立單一貨幣歐元。現時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系,有28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五億人,國民生產高達19萬億美元,比美國,或中國加日本還要大,在環球經濟上,舉足輕重。

六月廿四日英國公投點票,香港時間早上9時,從幾個小鎮的結果,顯示脫歐領先52%。消息震撼亞洲金融市場,滙市受到衝擊。在港股開市前英鎊兌美元滙率最高升至1.5006,投票結果開始時,英鎊滙率一下子急跌到1.4016。港股開市急跌,英國註冊的滙豐及渣打都跌超過3%,拖累到恆生指數開市跌384點,市場風聲鶴唳,好像天要跌下來。投機者主導金融市場,後來多幾個票站公佈結果,留歐派佔上風,港股由跌轉升。但隨著多個票站公佈結果,很明顯地脫歐佔上風,亞洲金融市場受到衝擊,英鎊急瀉至1.35,是31年低位。日圓升破100大關,日本股市急跌8%。港股急挫4%,恆生指數最多跌1206點,跌破20,000點。

很明顯金融市場及專業人士看錯民情,全球股市星期一至四都上升,都以為英國公投會留歐。但英國人民用感情來投票,不用理智。英國人民不介意損失經濟利益,但不要歐盟在布魯塞爾的公務員,來決定他們的生活。卡梅倫豪賭一場脫歐公投,以為人民會理智地選擇留歐。但是卡梅倫完全估錯民情,結果脫歐勝出,把卡梅倫打了一巴掌。卡梅倫輸了公投,全球金融市場受到拖累。港股狂瀉4%,但除了滙豐,渣打,長和系外,絕大部份港股沒有投資在英國,大市崩潰,反而但投資者一個好機會趁低吸納。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28

英國脫歐危機,決定港股走勢。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6/21/%e8%8b%b1%e5%9c%8b%e8%84%ab%e6%ad%90%e5%8d%b1%e6%a9%9f%ef%bc%8c%e6%b1%ba%e5%ae%9a%e6%b8%af%e8%82%a1%e8%b5%b0%e5%8b%a2%e3%80%82/

港股六月股市,受三大因素影響。第一是美國聯儲局六月議息;第二是摩根士丹利六月中決定是否把A股納入摩根士丹利新興股市指數;第三是英國在六月廿三日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

首先是美國聯儲局議息,五月份多位聯儲局官員包括主席耶倫明確表示,美國有需要加息,只是經濟增長及時間問題。但是五月份非農職位增長只有3萬8千份,是五年來最低,亦大幅低於預期的十萬份。美國短期利息急降,耶倫亦因就業情況惡化,決定暫不加息。但是聯儲局聲明,今年仍有機會加息兩次,明年加息三次。美國不加息,對股市影響輕微,因為不加息已在市場消化。

港股六月初反彈,除了美國聯儲局議息外,另一個熱炒消息就是六月中摩根士丹利決定,會否把A股納入新興股市指數。結果是令人失望,摩根士丹利連續三年決定把A股拒於門外。令人意外的是,比中國細小得多的巴基斯坦股市,在2008年被掦除後,再被納入摩根士丹利指數。摩根士丹利指,中國股市仍然未夠開放,外資參與比例仍然太低。但不排除2017年會把A股納入指數,對A股投資者,A股不入摩事件,令A股投資者失望,但市場反映冷靜,將股市影響不大。

全球股市在6月10日大跌,主因是受到英國公投脫歐民調的壞消息拖累。歐洲股市大跌2%,港股跟隨大跌2.8%。英國總理克馬倫上任後作出兩大賭博,2015年舉行蘇格蘭脫英公投。本來英國只有少數人不足三成的蘇格蘭人支持脫離聯合帝國United Kingdom,但後來蘇格蘭民族黨越戰越勇,在獨立公投幾乎採得均勢。後來克馬倫要求前工黨首相白高頓求助,才能戰勝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

克馬倫在脫歐公投手法和蘇格蘭獨立一樣,本來十拿九穩。滿以為大部份英國會支持留在歐盟,但是在六月十日民調顯示支持脫歐的人有43%,比支持留歐的人42%多一個百份點。獨位報章的調查更顯示,支持脫歐的人比留歐的人多出10百分點。這出乎意料的民調令到保守黨大亂陣腳,要出動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主席士德進Nicola Sturgeon來辯論,辯論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法蘭殊Farage。有趣的事情是英國年輕人支持留歐,因為就業機會增加。相反,年長及退休人士抗拒新移民,傾向支持脫歐。克馬倫出到恐嚇招,說若英國一旦脫歐,英國經濟衰退,稅收減少,退休人士的退休金也可能不保。又加強向年輕人宣傳,遊說登記做選民及投票支持留歐。經濟學家指脫歐會令國家收入減3000億英鎊,國家生產總值會減少6%。留歐派打經濟牌,脫歐派則打自主權,感情牌。指脫歐令到英國可以自己決定移民,福利政策,不會被歐盟控制。脫歐公投基本上是經濟和感情的對決。上星期四支持留歐的工黨國會議員考確思(Joe Cox)被極端份子謀殺,引起留歐同情票,留歐支持看高一線。

對一些在英國大龐大資產的香港上市公司,影響也十分大。滙豐以英國為註冊基地,英國資產佔總資產的37%,佔收入25.9%,盈利的6.2%。脫歐對滙豐的影響十分大,其總部可能要搬到巴黎或法蘭克福。渣打也是英國註冊銀行,總部也在倫敦。但渣打比較國際化,英國資產只佔集團資產6.1%,影響不會太大。反而藍籌股中,長江基建英國資產佔總資產70%,電能因長建關係英國資產佔總資產60%。在藍籌股中,英國脫歐對電能和長建的影響最大。上週電能和長建股價急跌,是英國脫歐最大受害者。本週四英國進行脫歐公投,將對港股有極大影響。如果脫歐派勝出,全球股市將下挫,港股跟隨,恆生指數跌破20,000點。如果留歐派勝出,港股將急升至22000點。

筆者為註冊人士,持有滙豐股票。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29

全球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13/%e5%85%a8%e7%90%83%e5%bf%ab%e6%a8%82%e6%8c%87%e6%95%b8%e6%9c%80%e9%ab%98%e7%9a%84%e5%9c%8b%e5%ae%b6/

按聯合國的調查,根據多個客觀標準,就業,工作環境,勞工保障,退休保險,醫療,住房等,丹麥人民是全球滿意程度最高,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最近有機會遊北歐,漫遊波羅的海五國,在丹麥短暫停留三天,膚淺地了解下這全球最快樂的國家。透過親友接觸的社會中上層和低層,得到一些初步印象。

中上層人士是香港專業人士,移民到丹麥,有子女,住在豪宅區,是高端中產階層。雖然專業人士收入高,住大屋,生活安定,但仍然不滿,因為根本儲不到錢,沒有機會發達。另一位是的士司機,投訴稅收太高,及車價太高。丹麥政府為了推環保,鼓勵人民用單車,加重汽車稅,令到車價特別高,的士司機負擔極重,根本賺不到錢,更不要談儲蓄。

丹麥市民面對最大問題是稅率太高,入息稅是50%,消費購物增值稅是25%。等於收入的75%要交給政府,支付各種國家支出,其中最大是福利支出。在丹麥起薪都有約兩萬港元,每年假期有一個月,女士產假多達一年。一個中學老師,退休金都有兩萬港元一個月,生活是沒有問題。但是為了支付福利開支,稅率高,市民根本沒有儲蓄。一年一月到九月的工資是交稅,十月開始才為自己賺錢。全國由低層到高層都不能累積財富,企業大部份盈利要交稅,很難增長。福利制度令到貧富距離拉近,窮人的生活水平很高,代價是社會上極少有錢人。路上根本看不到豪華汽車,三天內只看過一部平治S型豪華房車,接載馬斯基,全球最大航運公司的總裁。這種高稅,高福利制度令到人均生活水平高,但市民卻沒有致富的機會。極少人能夠白手興家,由打工仔變成富翁。雖然表面上人民快樂指數最高,但市民普遍不滿稅率高,沒有上進機會,窒息了市民的上進心。

香港是另一個極端,稅率低,只有15%,但福利極少。連三千港元的退休金也沒有,窮人生活沒有保障。低稅制是富人天堂,令到人民可以累積財富,企業也可以儲錢擴充業務,由少企業發展成大企業。打工仔可以由零開始,成為富翁。勤力,有上進心及幸運的人可以發達,但社會低層窮人民不聊生。香港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1%的人擁有社會一半的財富。我不喜歡丹麥的福利社會,我珍惜機會。在香港一個打工仔,有上進心,有本事,可以出人頭地,我選擇香港制度。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04

殼股末日?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18/%e6%ae%bc%e8%82%a1%e6%9c%ab%e6%97%a5/

經營墓地,殯葬業務的富貴生命(1438)在七月八日提出要約,以每股3元向股東收購手上股份,把公司私有化。[集團上周五(8日)發公告,指與CVC Capital旗下Equityco訂立執行協議,擬以每股3元向股東提出私有化,較停牌前價2.45元溢價22.4%;或以每股換取2.100076股Equityco附屬Asia Memorial Group優先股及0.031501股普通股,另加現金1.37元。通告又稱,控股公司擬利用外部債務融資,以及投資基金和控股公司現有的信貸資金,支付私有化所需的54.01億元。]

富貴生命在20141217日上市,在東南亞經營墓地,殯葬業務,當時以3元招股,集資20億元。上市後股價表現不如理想,第一天最低便跌至$2.00,之後最低跌至$1.64,到公佈私有化前平均股價是$2.10。由於股價表現欠佳,一直低於招股價,大股東認為低股價令到公司不能發展。私募基金CVC和大股東聯手向小股東提出收購,把公司私有化。收購價較停牌前平均價$2.10 有42%溢價,亦等於2014年上市價,令到原來股東沒有損失。停牌前股價市盈率是13倍,以要約價計,私有化價市盈率是20倍,對小股東很公平。

上市公司的財務顧問會見金融界,解釋私有化的理據。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富貴生命不賣殼?財政顧問表示,其實在未提出私有化前,已經有一間內地經營同樣業務的公司,向公司提出入股。成功入股後,把新股東業務註入,然後把固有業務賣給舊股東,完成賣殼程序。但是財務顧問表示,港交所不會批準上市公司賣殼賺錢。大股東只能向小股東提出私有化,而不能把上市地位出給第三者賺錢。

富貴生命私有化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是否賣殼時代的終結! 過去一段長時期,香港股市有多間公司賣殼,更有多間公司一上市就賣殼;創業板更被人批評,成為啤殼工廠。面對各方面的批評,港交所收緊賣殼批準,否決多間賣殼申請。香港政府最近宣佈改革上市批準,由現時的雙重備案,改為由證監及港交所組成上市委員價,再在上面加一個上市監察委員會,更加有效監察上市業務。在港交所否決的幾個賣殼案例,不批的理由包括,純現金公司,逆向收購,新股東註入業務,然後舊股東抽走原來業務;沽出業務是公司主要業務,餘下的業務不能獨位上市等等。

從港交所近日的行動分析,港交所幾乎聽到市場聲音,接受市場對賣殼的批評,在把關方面,大大收緊,令到賣殼活動收歛。富貴生命大股東,認為股價不能反映公司價值,如果股價有$3.00,公司可以融資擴充業務。但股價表現欠佳,最後只有選擇把公司私有化。私有化後公司可以引入新資金及股東,把業務擴展到中國,之後可以在內地A股上市,能夠得到更好的估值。

富貴生命選擇私有化而不賣殼,令到經營賣殼投資銀行界地震。主板殼價最高一度升至6.5億元,甚至更高。由於近日多個賣殼申請被拒絕,主板殼價已經大幅下跌一億元至約5.5億元。港交所似乎態度強硬,不會從容投機者炒賣殼股賺錢。炒殼股對炒家當然是大損失,對做財務顧問的投資銀行,是一場災難。市場約有一百個殼股,潛在生意額達到10億以上。如果賣殼市場再不存在,造啤殼的投資者損失更加慘重,一個殼價6億元,100個殼的潛在損失更大至600億元。一些財金專財,啤殼專家,財技高手,都要面對不明朗的前景。

筆者為註冊人士。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96

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功效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8/30/%e8%b6%85%e5%af%ac%e9%ac%86%e8%b2%a8%e5%b9%a3%e6%94%bf%e7%ad%96%e7%9a%84%e5%8a%9f%e6%95%88/

八月初曾經撰文討論美國聯儲局自2008年實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一面大量印鈔票,一面把利率降到接近零。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大量借錢,七年內美國聯邦政府負債增加了10萬億美元,成功扭轉美國經濟下行的趨勢。美國是發達國家中第一個成功擺脫衰退的主要經濟體。美國成功的貨幣政策,令到歐盟及日本爭相學習。歐盟兩年前推出負利率來刺激經濟,而日本則在今年推出負利率。歐洲和日本東施效頻,卻有不同的效果。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三枝箭,大幅降低日圓滙率,加稅刺激通漲,及大量印鈔,放水。開始有不錯的效果,但到2015年底,很明顯,安倍經濟已經失效,日本經濟再度陷入衰退。日本央行行長黑田,孤註一擲,把已經超低的利率,降到負利率。但是經濟仍然沒有起色,仍然陷於深層次的衰退。似乎日本中央銀行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沒有招數來刺激經濟。

在世界的另一邊,歐盟面對國債過高,及經濟不景,失業率高的問題。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在兩年前,把歐元利率降到零,來刺激經濟。德拉吉揚言會盡一切所能,免歐洲陷入衰退。瑞典隨即宣佈實行負利率,但是歐洲有兩個國家已經實行負利率多年。瑞士在1970年代因為炒家炒瑞士法朗升值,而實行負利率幾十年。負利率對瑞士經濟沒有太大影響,瑞士經濟幾十年來都增長。但是負利率未能揭止瑞士法朗升值,去年增經把瑞士法朗和歐元掛鉤,一歐元兌1.2瑞士法朗,但幾個月就放棄維持固利滙率。丹麥自2009 年實行負利率政策,但效果卻不理想,和歐盟一樣,負利顯示國家經濟政策失敗,經濟低迷。企業不會因負利率來擴張業務,反而負利率顯示經濟疲弱,需求低迷。最重要還是人口年齡的結構,歐盟和日本一樣,人口嚴重老化。老年人佔人口大多數,負利率令到退休人士利息收入減少,因此更和需要儲蓄更多錢。實行負利率得到相反效果,不單止沒有刺激企業投資,和增加消費。市民認為將來沒有利息收入,需要儲蓄更多錢應付未來退休生活。負利率懲罰投資債券人士,保險公司,退休基金及最重要退休人士。歐洲和日本人口結構嚴重老化,負利率對社會大多數傷害最深。歐洲和日本最深層次問題是,人口老化,福利支出過多,單靠超寬鬆貨幣政策是不能解決問題。德國,丹麥和瑞典實施負利率,結果是人民對經濟失去信心,把更多收入儲蓄,令到負利率政策失敗。

負利率政策卻為另外一個歐盟國家帶來經濟反彈機會,歐豬四國之一西班牙已經進入復甦。三年前當歐債危機爆發時,西班牙國債的違約風險金升至四百多點,希臘的升到一千多點。西班牙需要接要援助,及實行緊縮政策,失業率升至25%。當時西班牙國債利率在8厘以上,但受惠歐洲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歐豬四國國債利率大降,現在西班牙十年國債息率大約1厘。國債孳息率大降,令到西班牙國家預算大大改善。油價下跌,也令到更多遊客駕車來西班牙渡假。英國同期也步出衰退,英國向來都是西班牙渡假遊客主要來源。英國遊客重新來西班牙渡假,令到衰退的旅遊業復甦。法國及德國連續受到恐怖襲擊,西班牙直接受惠,遊客取消西歐行程,轉來南歐,西班牙漁人得利。去年仍然陷入衰退的西班牙,今年預計經濟增長會達到3%。最令人異外的是西班牙國會已經九個月不能組成一個有效政府,現政府沒有控制權,只是個看守政府,不能提議案,或提出預算案。要等保守黨派和中間派談判成功,才能組成新政府。預計西班牙明年經濟增長會至少有3%,全面脫離衰退。

以上的例子看到,超寬鬆貨幣政策及負利率的效果不一,不可以一概而論,而是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有不同結果。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01

股市如過山車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19/%e8%82%a1%e5%b8%82%e5%a6%82%e9%81%8e%e5%b1%b1%e8%bb%8a/

最近談到股市很難預測,忽然火熱,但一轉眼間,又可以冰封。今年夏天港股的走勢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6月23日英國公投,結果爆冷,出現一個大黑天鵝,英國公投脫歐派勝出。消息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港股急挫。恆生指數由20862點,急跌至19898點,跌964點。當市場消化英國脫歐消息後,投資者恢復信心,發現實質影響比預期少,全球股市反彈。美國利率低走,短期加息機會減,令到美股急速反彈,杜瓊斯,標普及納斯達克同在八月創歷史高位。但是到9月利率走勢逆轉。雖然美國8月份新增非農業職位比預期低,短息加息壓力減。再加上深港通消息,令到港股大幅上升。港股從6月低位反彈,從19898點,急升至24364點,升幅達到4466點。

但是天有不測之風雲,在9月9日晚,美國利率在毫無預警下突然飇升,10年美國國債孳息由1.5厘升至1.6厘,升了一百多點。美國三位聯儲局官員先後發表鷹派言論,支持短期加息,消息令到當日美股急挫,杜瓊斯急跌394點。美股急挫拖累星期一開市港股,9月12日港股急挫809點,是當日全球跌幅最大股市。但是到9月12日晚,又有三位聯儲局官員分別表示,美國短期內沒有迫切加息需要。美股急挫後反彈,杜瓊斯反彈238點。但港股上升乏力,雖然聯儲局官員對加息意見分歧,但美國利率持續上升。示美國10年國債孳息,三天內由1.5厘升至1.7厘。恆生指數在兩個月升了四千多點,已經超買。深港通快開通,為港股帶來短期亢奮。北水南下,吸納藍籌股,令到港股飇升。美國利率走勢將決定港股短期方向,港股超買,及美國利率趨升情況下,港股將進入調整期。

股市難以預測,令到金融界專業人士無所適從,就算最有經驗的投資高手也一樣會跌入陷阱。美國最大零售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 Group是信譽超卓,美國首屈一指的銀行。股神巴菲特花了很多時間,派專人註守,研究銀行營運,認為是經營最好的美國商業銀行。落重註入股大約10%,成為最大股東。富國銀行在9月2日宣佈,員工為了達到營運目標,造了兩百萬個虛假戶口。銀監處罰富國銀行1.85億美元,富國銀行同時宣佈炒涉嫌造假的5300名員工,達到整體員工的8%,即是作假風氣漫延全銀行,管理層不知道是嚴重疏忽。9月13日富國銀行股價跌3.3%,一下把美國及全球市值最大銀行的寶座,拱手讓給摩根大通銀行。巴菲特旗艦投資公司巴郡,持有約10%富國銀行股份,股價立即急跌2.2%,單日市值損失14億美元。連全球最有名的投資者,被人譽為股神的巴菲特,做了盡職審查,仔細研究銀行的營運,也不能探測到低級至到高級員工作假。連股神都中招,一般凡人怎可避免投資陷阱。

證券業是除了銀行之外,被監管最嚴的行業。香港證監每月都要審查財政報告,及其營運,根本沒有機會作假。但是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財政報告及消息,證券商也只能盡職審查,分辯其真偽。現在保薦人要為保薦的上市公司負上刑事責任,保薦人最害怕是公司上市後,被發現造假。不但失去證監牌照,更要面對失業或坐監的困境。作為基金經理或分析員,最害怕是推薦或投資的上市公司被斬倉,或被沽空機構狙擊,令到股價一日跌九成,到永不超生。今年四月恆發洋蔘被斬倉,一跌就九成三,救也救不了。今月7月沽空機構狙擊德普科技,指其帳目造假,股價也一跌就九成。這些情況都是金融從業員的噩夢,希望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現在新股上市,仍然有些上升幾倍。一些不知所謂的股票,一個月升幾倍。只能勸投資者,炒莊家股上升時極度亢奮,一旦跌下來就是十八層地獄。就算用盡洪荒之力,也拉不上來。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16

美國維持利率不變,內地樓市瘋癲。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26/%e7%be%8e%e5%9c%8b%e7%b6%ad%e6%8c%81%e5%88%a9%e7%8e%87%e4%b8%8d%e8%ae%8a%ef%bc%8c%e5%85%a7%e5%9c%b0%e6%a8%93%e5%b8%82%e7%98%8b%e7%99%b2%e3%80%82/

九月廿一日美國聯儲局議息,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主席耶倫會後表示,短期內加息難以避免,暗示會在今年內加息一次,未來兩三年可能加息三次或以上。聯儲局不加息,利息維穩,刺激到全球股市大幅上升,納斯達創歷史新高。消息刺激港股在九月廿二日急升,恆生指數升穿24000點,國企指數升穿10000點。但港股在高位守不住,很明顯高位有回吐,南下資金沽貨套現。上星期四及五港股通錄得淨流出,內地金融股顯著下跌,港股從高位回落。內地投資者在幾星期前賣入的內銀股及保險股都有一定升幅,投資者沽貨套利,導致港股從24000點高位回落。在內地國慶長假期前,港股向下尋底,23000點是支持位。

內地樓市再度瘋狂,成為頭條財經新聞。在胡溫時代樓價狂飇,溫家寶總理推出多項招數揭止樓價上升,8年都不能調控失控的樓市。直至到習李上場,在多項措施打壓之下,樓市才開始下跌。但是同期中國經濟增長又放慢,經濟增長欠缺新增長熱點,樓市下跌,令到經濟陷入水深火熱。於是一年前,中央又開始放寬限購令,內地樓市去年開始復甦,為經濟帶來曙光。但到令年,樓市突然瘋癲,一線城市,樓價比去年升了44%,又開始一個泡沫化的週期。一線城市中,以深圳樓價升幅最驚人,在南山區,樓價已經接近香港。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全球房價觀察報》,深圳成為全球居民最難買樓的城市。平均樓價對平均市民收入高達38.36。即是平均深圳樓價是市民平均年薪的38.36倍,香港以34.95排第四,北京以33.32排第5位,上海以30.91排第6,廣州以25.85排第10。這些數字顯示中國樓價遠超過一般市民的購買力,樓價嚴重泡沫化。

樓價上升,對市民是噩夢,但對地產公司是上天跌落來的蔓那。一方面市民望樓興嘆,陷入水深火熱中。但地產發展商卻沖上雲霄,賺到開巷。最近去過杭州及深圳了解當地樓市,了解內地地產市場最新發展。在杭州越秀(123)有兩個地產發展項目,一個在城西開發區的住宅項目,一個在市中心。在城西的發展,越秀以高價投得,地價約一萬元人民幣一平方,去年開始發展。初時售價只是約一萬三千一平方米,只有微利。但今年樓價升了三成,現時越秀每平方米毛利多過五千元。市中心的地盤樓價升幅更高,達到五成,每平方米達到一萬多元的毛利。杭州是二線城市樓價跌得最早的城市,由2011年開始到2014年,樓價大幅下跌,很多發展商陷入困境。杭州樓市2015年開始復甦,今年升幅超過50%。

另一個一線城市,情況更加瘋癲。深圳今年開始,樓價狂飇,今年初一個月升50%。高科技,互聯網,汽車,等新經濟產業,令到經濟起飛。各方人口湧入深圳找工作,現時深圳人口高達1780萬人,生產總值已經超越香港。隨著經濟起飛,樓價更升上雲霄。最核心的福田,南山區,樓價已經超過15萬元一平方米,直追香港樓價。最近參觀了龍光地產(3380)在深圳區其中三個地盤,了解到深圳地產商暴利的情況。多年前龍光地產在惠州西面鄰近深圳坪山區,以每平方米300元的低價,購入了185萬平方米地皮,可建面積達到5百萬平方米,叫做龍光城。深圳市缺地,決定投資1.4萬億元,發展東區坪山的基建,接通公路和地鐵,建立高科技工業園,令到東區樓價飇升。去年龍光城售價只有5000元一平方米,令年售價大幅飇升至15000元一平方米。從此可見到深圳發展商暴利的情況,而樓市繼續泡沫化。

樓價飇升令到一些地產商繼續擴充板圖,上海市政府旗下的綠地海外入股經營園景的博大綠澤(1253) 29.98%。入股後綠地和原控股股東同樣持有29.98%股權,公司將改名為綠地博大綠澤。綠地入股有助博大綠澤擴充業務,可以為綠地發展項目提供園林服務,成為雙嬴局面,博大綠澤股價可以再創新高。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