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報訪問: 投資要買「凶險時最硬淨股份」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36


 

(原載於新報23/7)       

在股巿日,黃國英會寫開巿前瞻建議,給訂戶閱覽。休巿日 他則愛看心理書,學習控制投資情緒,提升心理質素。股場上並無長勝將軍,他曾經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千萬元化為灰燼,不停斬倉以留下本金,避免火 燒連環船。現時他認為,投資要買「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1990年開始從事金融行業,任職外匯技術分析員的黃國英,期間再轉職至證券行任研究部經理及基金經理。2007年由打工皇帝自立門戶,擔任豐盛融資資產管理部董事。當時黃國英身邊有同事勸他,打工「樹大好遮蔭」,做老闆的風險較高。黃國英還是一心向外闖,3年間已由2人變成7人公司,替過百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明年籌備再推新的基金。黃國英笑說:「如果我們是股票,就已經是漲了6倍的股票了。」提及人生的第一次投資經驗,黃國英憶述,1992年做外匯技術分析員時,因賭馬而贏了6萬元,將贏了的本錢投資藍籌和黃(0013)及恒隆集團(0010),升了就沽貨。後來有同事給股票貼士,採取新鮮即炒,又幸運地賺了一筆,卻開始踏上越炒越瘋狂的路。

 

直至1996年投身證券界,抽亞洲衛星(1135)等新股,一星期賺了幾千元便沽貨,自此長期投資組合總有10隻不同的股票,價值由幾十萬至幾百萬元。

 

 

輸錢最多20% 留本東山再起

 

輸錢皆因贏錢起,不夠錢買貨就去借孖展,「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結果只剩一成,輸了千萬元,只有不停斬倉。」黃國英卻很有原則,認為炒股也不要欠街外數,輸剩本金就好了,留下本金好待日後東山再起。

 

問他現在可再炒孖展嗎?黃國英搖頭,現在每天早上七點多便盯中外大巿,但已懂得去注意控制注碼和風險了。「現在幫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我的原則是控制投資組合不能連續輸20%,輸不要令自己輸太多,但贏就要放盡去贏。」問他目前的個人投資組合,他說60%持有股票、30%投資物業、10%投 資貴金屬。「在淡巿時基金價值大跌,有黃金、白金和金等這些實物和紙資產當保險,我只會不停買,不會賣。」至於今年下半年看好的投資板塊,中資股方面,黃 國英自言喜歡內房股多過內銀股。內銀不值得作超級主力的投資股,雖然估值平,但內銀與本港銀行不同,業務並非全權自家決定,很多時受「阿爺」一聲放水(貸 款)與收水(緊縮貸款)令下,錯失升值時機。「未來一年,內銀的貸款質素是業內隱憂,要買還是揀招行(3968)。」

 

內房夠硬淨 吼世茂龍湖

 

他預計未來內地人工至少升2030%,工人多了收入,自然會買房子,將令內房股受惠。「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他指最凶險的日子,是今年上半年A股跌穿新低及房產調控措施出爐期間,內房股只錄得輕微跌幅,「根據跌了最終會再升的傳統理論,持內房股不必驚青,能承受風險者,建議買世茂房地產(0813)和龍湖地產(0960),未來升20%30%。」此外,自富士康事件推動內地工資上升的趨勢,將來工廠因人力成本上漲,廠家有機會傾向削減人手而以機器代替生產工序,黃國英透露,也可留意銷售生產機械的公司,如立信工業(0641)。

 

吼準機會跟大戶入貨

 

他認為有些股份,股價在1元時,並沒有太多活躍投資者,但增加至2元後,由於巿場流通量增加一倍,大戶有興趣買貨,投資者不妨抓緊這些機遇,跟入貨。

黃國英認為香港股票巿場還有很多機會,很多人還是想搵飯食,而旗下公司的生意規模,預計日後可達2030億生意額。「我最驚不是輸錢,而是沒有人一齊玩。」黃國英認為,投資時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股如運動 心理質素要高

 

財經人不只愛盯金魚缸,還愛睇心理書,目的為妥善管理自己的投資情緒。黃國英推介兩本書,一本是由英國兵乓球手Matthew Syed的著作《Bounce: Mozart, Federer, Picasso, Beckham, and the Science of Success》,另一本叫《The ART of Learning》(中譯《學習的王道》)。

 

兩本書均比喻炒股如運動比賽。一直想自己的投資方法有甚麼瑕疵,輸了怎麼辦?就好像踼足球,贏了一球佔上風,怎知被追和局,情緒卻突然變崩潰。試想想,和局不就是回到未開波前的局勢嗎?

 

縮短低潮延長高峰

 

賭徒,怕兵敗如山倒,在低潮時因心理壓力大,就會想太多,無法集中於行動上。又如打高爾夫球最後一桿為甚麼會失準?因為在去馬時想太多,欠缺揮桿的流暢性,這應該是新手在學習初期時,才須顧慮的技術問題。

 

股民要當自己是運動員,縮短自己的低潮期,延長高峰期,這就要視乎個人心理質素。

黃國英舉例,曾經以6元買入中金再生(0773),升10%11元不沽,有一天跌了30%,不過是重回起點,可以做的是置之不理,然後專心去管理其他資產。「提醒自己別令一些芝麻綠豆的問題,變成火燒連環船,鑄成大錯。」炒股如運動,要維持最好的精神狀態,持有贏面高的資產才好出手,才有信心。「越炒越輸越沮喪,輸了20%,就要限制輸下去,好多人就是不識喊停,最後輸身家,變了病態賭徒。」

採訪:李如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5

評論要誇 操盤要實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42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Listen to the market, not to the people(聆聽市場,而非眾人)”是自己長期掛在辦公室的格言之一。能否貫徹執行,會是投資投機成功與否的一大關鍵。

近日一位股壇前輩,表示恒指有逾七成機會,下試萬七點。一周下來,恒指卻已上升近千點。美國的名基金經理Barton Biggs(巴頓碧斯)也是同一命運,七月初看淡美股,至今S&P 500指數輾轉升近一成。

當然,一兩次戰役中失敗,絕對是微不足道,強如索羅斯(George Soros)般的殿堂級操盤手,也不可能百戰百勝。列出兩位前輩看錯市,是希望大家明白,專家的意見可以參考,但絕非不可逾越的聖諭。真正出擊之時,唯一不會錯的,只有市場。

聆聽市場的聲音,另一優勢是可以看到別人忽略之處。大部 份的評論,會集中在已發生的事情。例如壞消息浮現,股價大瀉,極為引人注目,當然會有很多評論跟進。相反,利淡因素連環來襲,股價卻應跌不跌,其實市場在 暗示強勢,相當值得留意。但由於故事乏味,全不刺激,所以評論會相對冷清。之前內房股在政策連環出招下,表現仍優於大市,到市況逆轉,立即成為反攻先鋒, 就是一例。

此外,要留意評論員或分析員,與交易員的目標和心態,其 實並不相符。評論員、分析員的取向,多是重名多於利,尤其是講看法無須成本,所以多數人會講一個又遠又大的預期,因為一旦成真,就可揚名立萬;就是錯了, 也沒人會逐字記存。錯一次無所謂,中一次就變大師,就像買期權,橫豎不用付錢,當然是買一旦中了,就贏十倍的期權。問題是投資者的目標,與交易員較相似: 利字先行,看錯就沒回報;看對了,但抵受不了波動,坐不牢也沒回報,所以要求嚴格很多。交易員要聽評論、分析,可要非常小心,才可以配合自己的手法操作。

兩位前輩的看法,最後會否實現,暫時仍是未知之數。但如果因聽評論,而使短線操作由贏變輸,就十分不值。投資投機,還是尊重市場之聲,較為上算。





服裝股 管理定輸贏 利邦可看好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19


(原載於東周刋27/7)

早前,某內需衣履零售股,公布年度業績。業績增長近四成,牌面看來,夫復何求?自己看好內需「黃金十年」,仍要勤做功課,九十年代買入新地(16)跟新世界(17),回報雲泥之別。公司執行能力長線投資之本

管理層興致勃勃,跟各分析員交代乘勝追擊的策略。擴充分 店、改善產品組合、深化品牌,不在話下。照稿宣讀完畢,來到戲肉所在:問答環節。分析員拿到咪高峰,立時向管理層詢問兩大要點:第一,資料顯示,公司產品 主要的原材料,價格近來翻了一翻,如何應對?第二,公司產品有明顯季節性,之前依賴分銷商銷售,淡季時它們可賣別家公司產品,去頂燈油火蠟。自己開舖,果 真利大於弊?

之後公司CEO跟分析員糾纏了近半小時:CEO不斷「大道理催眠」,強調透過產品研發,能將原材料上漲,大部份轉嫁至消費者身上。CEO咪高峰剛放下,分析員又重問同一問題。如何做?細節呢?眼見雙方仿如咸豐年「拳王阿里對摔角手豬木」,實擊虛避,必無結論,不如早點打道回府。

查實絕大部份原材料,價格反彈逾倍,毛利率不升,甚至反跌,早在預期。最打擊自己投資信心,是公司CEO對經營細節,好像不甚了了。衣履零售,乃B2C生意,看他樓起快,看他樓塌也快。消費者無永遠的忠誠,忽然hit中潮流,極速崛起,做大五、十倍,非癡人說夢。但一旦失去點石成金的觸覺,就會落得思捷(330)之下場。一年的銷售成本,幾十億人民幣,上升幾個百分點,已夠純利打折,加上市盈率不低,有D戥高位追買的朋友牙煙。

近日看台灣《商業週刊》訪問零售商Uniqlo社長—日本首富柳井正,更體會「細節決定興亡」這條零售的金科玉律。Uniqlo成功要訣,一言貫之:「快+運作嚴謹」。快者,快速對應市場也。公司有兩百名客戶服務人員,專門接聽顧客意見。每天客服主管會匯總客戶意見,分發至商品企劃部和分店等相關部門。最常看、看得最多的,當然是柳井正本人。

至於運作嚴謹,更已融入公司血脈:自訂超高產品測試標 準,和派二、三十年老師傅到供應商工廠臨場指導,嚴控出產品質。分店的店長,按業績分為超級明星、明星和普通三級。柳井正每周和超級明星、明星店長會面開 會,眾人須提改進意見,反映賣場問題、對手動態,和對手熱賣但自家沒有的商品。凡無法提出意見者,會被降級。柳井正每月更會親臨分店,突擊檢查,直接感受 客戶需求

內需衣履股,自己暫看好利邦(891),出發點是系出將門,冀管理層的執行能力,能有利豐(494)之風。不過血統雖佳,仍要更多實戰去證明身價,且看下期業績如何?本月31日有4小時投資工作坊,進一步分享自己選股心得,查詢電話: 2545-3012

 

(本人客戶持有利邦(891))

 



 



 







不懂自負己責,投資進境有限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46


蠻喜歡Uniqlo社長、日本首富柳井正的一段話:「沒有『劣等感』,啥也做不好。多數人會把一點點成功,當成連戰連勝,因為他們的標準極低。」為避免被小勝沖昏頭,柳井正隨時警惕自己:「成功一日就可以捨棄!」-只有拋棄小勝,才能追求大勝。

柳井正最經典之舉,莫過於1995年手風大順時,竟「懸紅」百萬日圓,登廣告徵求批評:「誰能講出Uniqlo壞話,我就給他一百萬!」萬封信函,須臾湧至,品質批評,洶湧澎湃。柳井正不愠反喜,看出品質問題癥結,重調供應鏈,跳過中間人,直接落單給內地廠商,寧冒庫存風險,也要做到價平質正,公司隨之起飛,高速成長。

 

歐債危機,恒指四至六月的調整,又快又勁,實在惡頂。投資組合價值,從高位回落,現雖幾收復失地,但仍執意「回首向來蕭瑟處」,自我檢討。本可自我安慰星島(1105)、周生生(116)和六福(590)如何「眼光獨到」,甚至自我洗腦,當無發生過。但不斷調低自己的self-esteem,對實戰操盤,只會有害無益,還是拆解問題根源,記下可能的破解之道,加厚作戰的playbook:

l   內房股撈底出手過早。撈底守則:「應跌唔跌」,像房產稅出台時,股價仍能穩守,反咉弱手早已淘盡,方為值搏。

l   攻守平衡。組合長揸部份,偏重增長股,無形資產多、有型資產少,攻強守弱。中勢逆轉,就像踢足球,前鋒盡出搏殺,中、後場空虛。手風順時,換入後衛替代前鋒的意識,必須加強,才能保持大勝。防守,是為了更有效的下一輪進攻。

l   釐清操作的time-frame(時間架構)。操作分不同的時間架構,短打以時計,中線以周、月計,長線以年計。代客操盤,周、月中勢,至為關鍵,就像NBA,十二分鐘一節,四節一場,完場buzzer(鐘聲)一響,入波多過失波,謂之勝仗。同一道理,倉位季結,等同buzzer響,贏多過輸,便為回報。如過於偏重長線時間架構,便像控球後衛不看game clock一樣,拿捏不到最精準的攻守節奏(rhythm)。市場步速快,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幾日輸一個run雖不致覆軍殺將,自行潰散,但追數追到氣喘,絕不好受。當然不能走極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只往最人多擠逼處,鬥傻、鬥戇、鬥癲,只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市場長線,必定厚待良股,但總不會永不回調,風物宜長,就算「黃金十年」,也偶有小熊出沒,增長溢價回調。價好,更能像理文集團(746)般,坐得較遠。

心態比招式更難練,正如同事最近看的投資心理書Super Trader (作者:Van K. Tharp)中所講,花點時間,自我分析,是交易員成長的唯一途徑。失敗的交易員從不花時間分析自己,輸錢一己永無責任」,贏就「一如所料」;輸就「市場不理性、大戶加害」。記曰:不懂自負己責,投資進境有限。







集中眼前機會 切忌仇富自怨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59

(原載於東周刋10/8)

仇富思想,怨毒沖天。人各有志,誰能阻止?人生定律:拙於思考,必愚;自怨自艾,必頹;缺乏反醒,必墮;憎人富貴,必貧。凡將自身諸種問題,皆以「地產霸權」、官商勾結、無能政府、衰同事、賤老板、狗朋友等合理化,愚、頹、墮三位一體,想成功,難矣!

2003年,太古城3,000蚊呎時,又怨;現在百業興旺,又怨;升,又怨;跌,又怨;好,又怨;壞,又怨。你見過有人怨人怨到發達未? Rich people focus on opportunities. Poor people focus on obstacles. 心神焦點所在,決定了人的命運。只有集中尋找機會,才能發現機會。

英國富豪鄧肯·班納坦(Duncan Bannatyne)的發跡史,可以說明此理。此君出身寒微,讀書不成,當兵揾食,又年少氣盛,差啲掟咗個玩針對的軍官落海,要坐九個月軍監。基本上三十歲前,都是打散工為生。但有意無意之間,累積了幾度板斧:

在海軍服役時,鄧肯學識維修器械;之後揸的士,學識幫人整車;終日滑浪,閒時在沙灘替更賣雪糕。鄧肯的富豪之路,始於一輛待售的殘破二手雪糕車。用了450(計入通脹,約是現今港幣兩萬多元)買下,修妥後不遜新車。人家賣名牌雪糕,易賣利錢卻低。鄧肯沒怨天尤人,而是揭黃頁逐家問價。最終搵到平價批發商,開張大吉。

賣雪糕無門檻,鄧肯如何突圍?他引進來路匙羹,比對手快 一步「筆」好雪糕,快手搶客。此外,米飯班主是細路哥,鄧肯出盡法寶,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在雪糕球面,用模具加上眼睛和微笑,再用朱古力豆、餅乾等造出不 同面相,改埋不同卡通人物的名字,小孩天真無邪,嘻嘻嘻被氹落叠。鄧肯冧客功夫,實在鬼哭神號:為小朋友拍照,仲叫得出「客仔」大名,客仔幫襯一角幾毫, 感覺仿如上賓。當然不是特異功能,而是當年小孩衣服多繡有名字:有腦加有心!

生意紅火,迅速擴張,轉眼已有雪糕車隊。無牌經營的行家眼紅,偷偷入楔,交足稅項、牌費的鄧肯當然深深不忿,但報官需時,就直接調動兵馬,以三敵一,將「游擊隊」團團圍住,攪到對方雞毛鴨血。

鄧肯另一秘技,是熟讀政府部門的小冊子。孜孜苦讀發現,發現可以申請牌照,獨家在市政公園內賣雪糕。由於無人知曉,標價極低,獨市生意好做,正過印銀紙。鄧肯在回憶錄中笑言,不知為故對手會懶蠢如此,將印鈔機拱手相讓。

幾許風波後,終於賺進第一桶金,以28,000鎊賣出車隊,賺到第一桶金,再碌卡借錢夾叠開第一家老人院,之後上市,現時坐擁三億英鎊身家,不在話下。

眼前不少中線投資機遇:地產股與樓價背馳、本地零售業興旺、收租股及REITs股價或會重估。看一萬遍《地產霸權》,也幫不到閣下由無樓變有樓。性格決定命運,發達先改性格 - 集中於眼前機會。戒怨!



從圖表到圖表之外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72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圖,輸到反肚。

短炒的奧義,在於理解市場情緒的變化。炒恒指期貨,有成16倍 槓桿,「雙底衰退,個市實死,沽沽佢先」,庸手方為。市場氣氛起落無常,一時草木皆兵,一時貪欲暴發。數周之內,幾千點話挾就挾,幾「熊」心壯志,都挾到 投降。最終實體經濟,可能真的一沉不起,但槓桿放大錯誤,早已被挾上西天往生。因為雙底衰退長沽恒指,執到錢都唔會做…

「料事如神者,實際上是料人如神。所以,琢磨計謀是沒有 用的,你還是琢磨人性吧!」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一書中,如是總括智將的成功之道。炒股之道,亦頗近矣。人炒股,而不是股炒人。股係死,人係生;價是 果,人是因,不應捨本逐末。股海求生,要琢磨的,是感應眾人貪與懼的變化。

傳統圖表派的罩門之一,是市場步速越來越快,圖表反映的,其實是幾日,甚至幾十日之前的貪婪與恐懼,但市場情緒忽然轉變,要等圖表「確認」,隨時差咗十萬九千里。試想一下,五月底恒指不破19,000,要到升穿牛熊分界線,和在匯豐(5)以及和黃(13)等廢股,抽到爆機,才驚覺「好似有D嘢噃」時,指數已升至21,000,足足慢咗十拍。

傳統圖表派如果道行不高,很易墮入「市升睇升」,「市跌 睇跌」的陷阱,而不自知。市衰,梗係幅幅圖都肉酸到無倫:平均線又穿,支持位又穿,圖型核突到不堪,一浪低於一浪。睇住幅圖,左度右度,前思後想,唯一得 到的結論,就是大注追沽。至於目標價,則視乎個人想像力,或是「量度跌幅」是從何處計起。一旦進入「人圖合一」的「境界」,九成九不能自拔,只會落得被市 場的恐懼氣氛牽引,完全「俾給市帶住嚟走」,多數瓜多過菜。

問題癥結,在於圖表只顯示已經發生的事情。應該發生,而沒有發生的事情,圖表並無記載,但往往是走勢關鍵。借用《福爾摩斯》小說的例子解釋,查謀殺案,人人苦尋現場證據不果。福爾摩斯反問,點解案發時,無人聽到狗吠?必定係熟人所為,揪出兇手。近來的例子,是恒指22,000大量熊証雲集,而不能聚而殲殺 - 應殺不能殺,反映升勢「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立時回調千點。

應升唔升沽,應跌唔跌揸,絕不是自創招式,而是很多discretionary traders的共通招數。舉個例子,Market Wizards裏的Michael Marcus就是同道中人:When the news is wonderful and a market cant go up, then you want to be sure to be short. (好消息升都唔升,就開波造淡) 。事緣70年代商品火紅,大豆瘋漲。又到公佈出口數據,出口貨量,高到無朋友,見都未見過咁好。原先的交易劇本,是升停板三日,誰知不但不停板,嗰朝就抽高回落。本來揼心口買得唔夠大,一見應升不升,立即殺性大起,斬倉再加狂沽,大勝而回。

 



股海求生之道 實事求是 不頑固偏執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91

「所求不智,萬苦之源。小心死心眼」-李天命先生。

股海如苦海,同樣無邊,唯「真實」二字,方為解脫之道 – 意謂實事求是,不頑固偏執。接受事實痛苦,確是進步的必經之路,但只有接受現實,才能斷事客觀、明透。

傳奇的投資者,絕對不會死心眼。索羅斯: 「我的優越之處,在於承認自己錯誤…這是我成功的秘密」(Where I do think I excel is in recognizing my mistakes..that is the secret to my success)。股神拍檔芒格:「發現問題要快,然後行動」 (Quickly identify mistakes and take action)。凡人總為傳奇,披上神的聖衣,永遠算無遺策。傳奇樂向凡人展示,只有神才永不犯錯,他們只是善於找出 -> 承認 -> 消除錯誤而矣。

 

成功的企業家,亦是殊途同歸,不頑固偏執,反善於多角度分析事情。同事近來在看,英國富豪占士堅(James Caan)的傳記The Real Deal: My Story from Brick Lane to Dragons’ Den,裏面一段,是為一例。占士阿爸,原籍巴基斯坦,1940年代為避戰亂,ABC都唔識,赤手空拳從流落英國打工。多年打拼,營商竟成小康,育有多兒,游刃有餘。占士天資聰敏,但反叛不欲繼承父業,中五會考前,寧願離家出走,闖蕩江湖。打滾多年,在獵頭界漸露頭角,決定自行創業。話說1986年時,英國經濟暢旺,各公司搶住請人,獵頭公司能醫不自醫,也因缺人,叫苦連天。占士人如其性,堅過石堅,奪將招兵,毫無窒礙,心生一計,想向其他獵頭公司推薦人材。占士行軍,其疾如風,立跟同事相量,組織攻勢。同事聽完此計,眼珠也差點跌出來,「咁即係行入麥當勞同個店長講,我有漢堡包想賣俾你!大佬呀,你真係怪人,獵頭界靠hunt人搵食,點可能反過0黎磅水俾你!」占士自信爆棚,立時反駁「但係我哋勁好多喔。」同事聽罷,差點吐血:「請你推薦D人,即係自己認衰仔。無可能啦,算吧啦!

占士身負富豪之魂,不破樓蘭誓不還: You know what? I’ll do it myself。拿起電話就cold call,當然就給罵到狗血淋頭,「係咪玩嘢呀!」苦戰六周無果,銳氣稍挫,但見慣大浪,事實擺在眼前,非如想像般容易。本可丁蟹上身,大罵而去,「D人唔識嘢啫,我先識嘢。」但占士實事求是,知道問題出自己身:「我的推銷手法有錯(I realized that I must have the wrong pitch) - 錯在傷人自尊」。心念一轉,嘗試代入對方的想法,假設某日,有人忽然sell自己同一服務,甚麼的內容才能打動自己,而不會抗拒。忽然靈台清明,答案浮現,立時拿起聽筒。

「聽住,好快講完,我有一件熟手嘅,三年經驗,一年開到十五萬英鎊嘅單,可以幫貴公司搵到五萬鎊盈利,推薦費六千,有無興趣?」六千博五萬,對方雙眼發光,問題迎刃而解。自此公司多了一門B2B生意,擴充加速,不在話下 -全賴不執於一己之偏見。

記曰:小器,難成大器。死心眼,死硬。近來宏利(945)暴挫不歇,又見升又讚,跌又讚的粉絲,看錯N次後,本著「今年的盈利,即是今年的盈利;今年的撥備,終是將來的盈利 - 點都賺0架啦,乜駛驚!」的精神,舊票剛彈,又開遠期(空頭?)支票。幾年來,股價三百幾跌到九十幾,也從無懷疑自己看錯。這可能已經超越了死心眼,到達了終極形態的瞎心眼了。




也把宏利留給別人去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96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近來小投資者的熱門問題,不少是買宏利(0945)中伏,究竟是戰是逃,拿不定主意。自己不是金融股專家,亦放棄了長揸金融股板塊,宏利固然不撈,其它金融股,包括歐美、內銀,多是避之則吉。

原因顯而易見:長線持股,當以價值投資先行。而價值投資的先決條件,是要估算公司的合理值,再待市價低於此水平時,方才買入。宏利、匯豐(0005)等 金融股,手持的投資組合,基本上是個黑盒,外人根本無從知悉內裏乾坤。就算是一眾大行,由行業分析員專人全職跟進,得出的結論,往往都是相去甚遠。再以宏 利為例,第二季出現虧損,印象中事前只有一位分析員提出預警。又如匯豐,出業績前眾多分析報告中,預測盈利的上限和下限,竟相差一倍。出盡全力,都得不到 合理值價值投資金融股,不外鏡花水月而已。

金融海嘯前的世界,以高槓桿運作,環境相就,就算公司有個黑盒組合,水漲船高的氛圍下,盲買也不太相干;但後海嘯的格局,以去槓桿化為主,管理層的能力,要比以往更強,才能創出佳績。今時今日,再去買這類身懷黑盒的金融股,是捨易取難之舉。

就宏利而言,管理層現時可做的,也是不多。公司之前賣出的保險組合,以債升股跌,最為不利。回顧近期市況,美債屢創新高、股市半生不死,管理層撤手不理不行,全盤對沖也不行。就如一葉輕舟,就算是航海能手,也是困難重重,逆水行舟。

當然,自己看不通,不出手,但不排除有高手看得通。或許 一季之後,巴菲特公布趁低大手掃入宏利,也是未知。但切記分析的次數多,不等於對股份更熟悉 - 看好三年又三年,股價卻跌了三成又三成。力之所不逮,無以估計安全邊際,寧願避開。股票選擇多的是,對宏利這把飛墜之刃,自當謹守 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的古訓。

但對散戶而言,如果唔博唔安落,與之共存亡, 保命之法有二:第一,限注買入,注碼控制風險,不要在一隻金融股賭身家;第二,請準備美股戶口,購入其ADR(美股編號:MFC),通常會比香港有折讓,而且宏利ADR有期權市場,需要時可以買put對沖,又或股價長期牛皮,可以沽call減少損失。

另請各位讀者留意,下周起本欄將改為逢周二與大家見面,敬希垂注。



資產股、高息股被追捧的原因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09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上周五,又一次「世界末日」。二、三線股票大跌,自己長線看好的周生生(116),公布業績後,也大跌14.5%。業績不是差,可能只是預期偏高所致一穿$15.2大位就一洩如注成隻散晒。但收費服務的讀者,已無暇理會如何分析業績,問題重點只有三個字:斬不斬?

現今技術分析盛行,股市大上大落,主因是投資大眾在海嘯後,心態大變。自八十年代起,經濟持續改善,通脹受控、貿易自由化,金融業槓桿上升、財務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興起,全球經濟以及企業盈利亦得以不斷提升,造就近二十年的大牛市。廿年之間,時勢造英雄。很多投資者,其實對甚麼基本分析、公司營運,是一知半解,但盲目長揸,由於形勢相就,最後或多或少,都有斬獲。

但到了海嘯時期,所有超越想像的重大事故,一周之內,全數發生。親歷其境後,心靈受創難再相信股票的所謂價值,實乃人之常情。經濟不明,信任不再,投資模式遂由長線盲坐,走到另一極端,變成短線盲炒:一升齊買、一跌同斬;以往看「長線價值」,現在只顧支持阻力。

其實有99%的人,對基本分析是全無概念,又或沒想過理會基本因素,只是碰上之前不停開「大」,不停從眾,做了廿載幸運的羊。時移世易,長揸受創,變身熊軍,去年又被打了一巴掌,現在仍留在市場中的,都情願信奉市場有效(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天大地大,市價最大,一切行動以股價為依歸。

對於長揸,投資者變得極為揀擇。仍能獲垂青的長揸對象, 只剩二種:第一種是實物資產,譬如黃金,或是房產。沒有營運風險、技術含量較低,只要不用大槓桿,坐得牢就沒問題。一位海嘯中,基金被捲走的行家曾說,買 樓起碼可摸到四幅牆,不像金融資產,是可以一夜間消失於無形。所以樓熱股冷,未必可以歸類為非理性,坐擁大量財富,入市者只視為保存財富(wealth preservation)而已。

第二種是可提供強勁現金流的資產。領匯(0823)以往是毫不起眼,可單在八月,便有九個交易日創出新高。就算往績息率已只有四釐,投資者仍是甘之如飴。別以為這是個別例子,冠君(2778)業績毫不突出,但有逾五釐息率護身,股價也是一跌即彈。

股票本身已被視為虛幻,如再身懷「黑盒」(請參考上期文章),可謂虛幻二次方。手持大量衍生工具、不明投資組合的金融股不受歡迎,理至易明。

了解上述的市場心態,對不少股票板塊的長線起落,極有幫助。

 

(本人持有領匯(0823)及冠君(2778); 本人客戶持有周生生(116))



港股變「狼市」 贏錢要有堅定信念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04

上期講過Market Wizards裏的Michael Marcus,此君操盤,實屬神級,十年回報兩千五百倍(留意:是倍,不是%), 傳奇非常。身受多劫,曲折離奇,終能悟道。初出道時不理好醜,但求就手,瘋狂盲炒,輸到破產。最終體悟「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之恨,在於心浮氣躁、 缺乏耐性:出手太濫,值唔值搏,一律照搏。後嚴訂出手原則:基本因素、技術走勢、大市氣氛,全部相就時,方下大注。精選交易,配合風險控制,終令Marcus成一方之雄。

老掉牙的80/20定律告訴大家:80%回報,來自20%交易,貴多不貴精,死做爛做另外80%對大局沒影響的交易,只是徒虛精力。有此感想,源於同事回顧自己一個模擬倉的表現,發現回報中起碼一半,來自兩隻股票:理文(746)及六福(590)。餘下的交易,功過相抵後,才提供了另一半回報。

現時市場情緒極飄忽,中小型股波幅高、流通性低,先回調 兩三成,再抽破頂,已成常態。有篇文章稱現時市況為「狼市」:升就鬥快買,跌就鬥快斬,鬥狠鬥快。就算睇啱基本因素,也要不為價位起伏、新聞消息所擾,堅 持己見,耐性百般消磨,方成正果。十隻股票,最多得一隻長升,一旦被震走,組合回報隨時減半。

刻下要贏錢,信念(conviction)最重要。借用同事口頭襌:If you aren’t freaking convicted, don’t buy a single share.convicted一剒就頂唔蒲斬頭。回想過去半年,大家做過幾次「燒臘達人」:斬斬斬?而極強信念,必源自精研深究,建立自己獨特的優勢,是結合了解行業,睇廠/舖、見管理層加大量閱讀、計算而成,不是求其跟兩份大行報告,或揭吓報紙了事。今非昔比,上個牛市,美國透支廿年榮景,造就03-07年一榮俱榮、雞犬皆升的「盲牛市」:只要夠stubborn死坐爛坐就變股神。海嘯後,只有極少行業跟公司,有力逆流而上,十居其九,不是過氣股皇,便是偽增長股。寧缺莫濫,寧慢莫快,取易不取難,買熟少買生,變成生存法則。

檢視公司的營運,也可活用80/20定律。一直不看好霸王(1338),當然不是所謂「產品風險」,而是公司在營運上,沒集中火力,猛攻核心:上市之初,霸王賣點,是內地洗髮水市場,極具發展潛力;而公司的中草藥洗髮水,定位獨特,市佔率仍有限,一段時間後,或可成中國P&G。可是一期業績下來,本業進境有限,公司未謀對策,反而突然轉招,又推涼茶,又吹噓中草藥清潔用品、化妝品,周圍點火頭,亂晒大籠。

眾分析員相當受落,股價輾轉升上$6。沒有絲毫悔意,當時在收費股評寫過:「想一想王老吉,為何不賣洗頭水?」20%重中之重未交功課,倒過來出力做80%周邊產品,逆練80/20定律,不論投資、營商,都是大忌。自己喜歡估值不便宜的利邦(891),無非取其專注、專業、專精的發展模式而已。

(本人客戶持有理文(746)及六福(5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