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向標】「好奇」號上的核動力:爭寵「微核」時代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075

當NASA工作人員為「好奇」號擊掌歡呼,解說員介紹核電池動力系統時,中國人自然也會好奇,我們難道只有大型核電站和核潛艇嗎?

2012年8月6日這天,一塊重45公斤、60釐米見方的電池引起了全世界核電界的關注。

這個為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提供動力的大盒子被暱稱為「核電池」,可以持續供電14年。如果要跟以往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核電池簡直是勞模——不分冬夏無論日夜,24小時工作全年無休。有數據稱,核電池提供的電能幾乎是太陽能電池的3倍。

核電池橫空出世後立即受到大肆追捧。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一位結構生態學教授史蒂芬·庫裡(Stephen Curry)在推特上感慨了從核爆災難到核電池的巧合後,如此專業的話題一天內就被轉發了1600多次、新增了100個粉絲。

事實上,「好奇」號只能算是第一個核動力的火星車。早在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的時代,就有核電池的身影。在NASA的名單上,使用過核電池的太空探測器 有一長串,包括執行火星任務的「維京」,探測外太陽系的「先驅者」、「旅行者」、「尤利西斯」、「伽利略」、「卡西尼」以及「新地平線」等。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的字典裡,「核電池」被稱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簡稱MMRTG)。它的原理很簡單,利用半衰期較長 的放射性元素穩定衰變時發出的熱量,加熱所謂的熱點材料,將熱能轉化成電能為全系統供電。「好奇」號使用的是約5公斤重的鈈-238,一種極昂貴又難製備 的放射性元素。

相對於核電站動輒上百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核電池屬於核能的微型利用。「好奇」號的製造商是波音和洛克希德(lockheed),後者95%的營業額來自美國國防部及軍方。中國情況類似,即核電池大多用在軍工、航天領域。

當身穿藍色制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人員為「好奇」號成功著陸火星擊掌歡呼,解說員介紹核電池動力系統時,中國人自然也會好奇,我們難道只有大型核電站和核潛艇嗎?

事實上,中國也有核電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過,將於2013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上,將裝載核動 力系統。鮮為人知的是,已有的月球車都同時裝有太陽能和核能兩套動力裝置,以備低溫、離太陽較遠時切換使用。而業內認可、有據可查的中國第一塊核電池,據 信由中國原子能科學院自2004年起研發、2006年成功。這顆鈈-238同位素電池,被視作填補了中國核電池的空白。

不過,由於最常用作核電池的鈈-238非常昂貴,在近地軌道上的性價比不如太陽能,加上使用領域的小眾,並不被看好是未來「微核」時代的代表。低調又步步為營的是小型反應堆。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界定,電功率在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均為小型堆,美國能源部又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模塊式的概念。小型堆的適應性很廣,可以為偏遠山區、中小電網、工業園區、石化企業供電,也可以用在熱電聯營、汽電聯營甚至海水淡化需要的水電聯供。

目前國際上有三十幾座小型堆機組,但國內尚未有一座。2011年,法、美的三家公司分別公佈了正在研發的三種小型堆設計。2011年美國聯邦預算中,奧巴馬總統要求針對小型堆計劃投入3900萬美元,美國能源部也首度對小型堆設計的商業運用提供了資金。

2011年4月,中國第一家從事小堆開發的產業化公司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首個小型堆示範項目確定將建在福建莆 田,2013年底前開工。目前,中核新能源、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小堆先鋒正在努力推銷,力圖促成小堆的國家示範工程,等待福島核事故之後的中國核電重 啟之門徹底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46

【風向標】「圈氣運動」開啟,民企分羹不是夢?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780

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雖向各類資本敞開了大門,但對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強大背景的地方國企。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未知數。

2012年9月10日,放風已久的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正式啟動。各類資本搶灘頁岩氣探礦權的發令槍終於打響。

國土資源部的公告顯示,本輪可供投標的區塊有20個,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公里,分佈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個省份。開標會確定為2012年10月25日舉行。

和2011年6月的首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相比,本輪投標區塊數量顯著增加、總面積翻倍,但區塊「小而多」——大多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最小的甚至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如果暫不考慮這是在迴避探礦權重疊問題的話,這對資金、技術實力都不如傳統油氣巨頭的民資有利。

此外,招標公告還要求「企業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關係的不同企業,不得投標同一區塊」以及「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 這樣規定意味著每一個區塊的有效競爭對手增多。而「三億元註冊資本金」和「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兩項門檻規定,並非高不可攀,特別是後者,企業 可通過與具備資質的機構合作獲得。

顯然,此次招標釋放的信息非常明確,即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石油央企一統江湖的局面會被逐漸打破,民營、外資和地方國企未來都將分得一杯羹。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儘管國土部門戶網站刊登文章旗幟鮮明表示「各類投資主體均可進入頁岩氣勘查開發領域」,但其中一個看似平淡的規定還是為「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留足了勢力範圍。

這條規定是,「本次招標出讓的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鑽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鑽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2口。」

一直以來,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實行備案制。油氣企業圈定勘探區塊後,只要在國土部備案,再每年完成一個最低工作量,就可安穩坐擁資源。這套遊戲規則 導致企業圈資源時熱情、勘探開發時冷淡的情況時有發生。相對頁岩氣新參與者,上述新規定更有利於勘探技術實力更優的「三桶油」,大佬們要及格都不難,也不 會擔心因資源被擱置而被收回勘探開發權。

值得注意的是,探礦權重疊的問題在第二輪招標時仍然沒有被觸及。我國的傳統油氣探礦權和採礦權主要由「三桶油」獲得,由於我國頁岩氣有80%與常規油氣開發區域重疊,重疊區的礦權統一劃歸幾家油氣央企,還是根據某個標準劃江而治,目前都沒有定論。

礦權博弈尚未明晰,但政府意圖卻初露端倪。第二輪招標並沒有包括幾個頁岩氣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比如四川、山西、陝西、河西走廊、東北等,這有可能是 為此後開發留下資源後備區,也可能是地方不願將資源拱手相讓,有自己的開發計劃。目前拿出來招標的區塊整體繞開了礦權重疊區,有中央與地方擱置爭議共同開 發的意思。

其實,地方政府在頁岩氣開發中先下手為強的意圖已經很清晰——一邊或結交或扶植相好的企業,一邊在自家地盤上捂盤惜售。

最打眼的就是各地熱衷於簽訂各種頁岩氣合作協議。比如,貴州、湖南聯姻華電,重慶搭上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安徽牽手華能等。除簽署不具實質意義的頁岩 氣「訂婚協議」外,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地扶植地方國企。比如湖南頁岩氣開發唯一平台的華晟能源公司,其主要股東就是華菱集團、湘煤集團和湖南發展集團。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輪招標雖機會均等,但對於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地方國企。儘管第二輪招標的意向調查摸底中,民企佔到了1/3,廣匯股份、四川宏華等民營企業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但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6

【風向標】電池巨頭也演「三一、中聯」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639

"「龍頭企業不僅不攜手應對社會對行業的偏見,還發生如此惡劣的不正當競爭,這讓行業聲譽進一步受損。」"

宿怨難了,矛盾激化

老二說老大「不行了」,老大說老二誣陷。

謠言?暗算?2012年11月13日,這一幕出現在一個剛剛從環保風暴中走出來的脆弱行業——鉛酸蓄電池行業身上。

當日,一條短信在業內瘋傳,令資本市場和產業界震動。短信稱,「超威電池董事長周明明移民澳大利亞,並累計減持超威7380萬股套出現金,在股市融資借貸23.5億,面臨崩盤的可能性……」超威集團(00951.HK)為全球銷量第一的動力電池製造商。

超威隨即報案,1天後,當地警方宣佈破案。

造謠者來自天能集團(00819.HK),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另一龍頭企業。11月14日,兩位「互不認識」的天能員工在公司辦公室被便衣警察帶走,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

兩家企業的口水仗隨即拉開。天能集團總裁助理吳飛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員工的個人行為,天能存在對員工教育失職的問題。」而超威集團董事長助理陳中華則對媒體表示,「我們懷疑是得到了天能某個高管的授意。」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行業龍頭之間的商戰並不鮮見,但鬧到警方「抓人」的地步卻是「歷史首例」,這讓他感嘆「連協會都不好協調,只能呼籲雙方保持冷靜」。

這一幕與剛剛披露的「三一、中聯」口水戰何其相似。同為湖南省的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因為商業競爭,關係不斷惡化,相繼捲入「行賄門」、「裁員門」、「間諜門」等多起惡性競爭事件,最終三一重工甚至要「遷都」北京。

「業內都知道二者的宿怨,造謠事件讓雙方矛盾開始公開化。」一位要求匿名的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標準技術委員會專家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過去10年,電動自行車在中國的崛起催生了鉛酸蓄電池製造企業的發達,天能、超威等發跡於浙江北部小城長興縣的小企業得以壯大,並成功在香港上市。2011年,天能集團銷售收入超54億元,超威集團銷售超49億元。

在這個野蠻生長的草根行業,一度存在三千多家鉛酸蓄電池企業。鉛蓄電池製造企業惡劣的環保狀況曾引發多起兒童血鉛超標事件,震驚全國。

「龍頭企業不僅不攜手應對社會對行業的偏見,還發生如此惡劣的不正當競爭,這讓行業聲譽進一步受損。」上述要求匿名的鉛酸蓄電池專家說。

據悉,為遏制事態進一步升級,超威集團、天能集團所在地的當地政府業已介入。

環保大整肅,產業難健康?

現在來看,此次巨頭商戰的爆發,或是2011年全國鉛蓄電池行業的環保大整肅過後,行業競爭格局進一步變化的標誌。

2011年5月18日,環保部下發了《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掀開了全國性的鉛酸電池行業的環保大整頓。5月31日,工信部聯合環保部發佈《鉛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2012年11月6日,環保部再發佈關於《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去年以來鐵腕的行政整頓導致了產業格局的急劇變化。按照「500米安全生產距離。同一廠區年生產能力不應低於20萬千伏安時」等硬性條件,不合條件的企業被全部關停或整治。這些大限一度被行業比作「地球上不夠一米五的人全殺掉,不管你是不是健康」。

就此,中國鉛蓄電池企業數量從三千多家下降至一千多家,未來將進一步縮減至三百多家。全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伊曉波說,浙江省從273家企業關停到只有現在的二三十家,關停了百分之七八十。

一年後,「對行業動大手術」的這一強制行政做法在提高了企業環保標準的同時,其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逐漸顯露。

大量小企業已經倒下,行業裡只剩下天能、超威兩家總計佔據50%以上市場份額的超大企業和為數眾多的中型企業。行業普遍認為,後者在前者的價格戰中將支持不了太久。

「原本我們認為政府的強硬幹預,在環保治理等方面會給行業帶來幫助,企業的關閉都是為了行業更好地發展,但沒有預料到強硬幹預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伊曉波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般而言,淘汰三分之一企業是合理的,如今淘汰三分之二,行業的自癒能力將會受影響,「小企業未必不環保,大企業如果違規,傷害更大」。

「一下子關停了這麼多,有這麼多的利潤可圖,企業都不管了,貪婪,導致企業盲目擴張。」伊曉波說,原來其分析未來3-5年,行業將像大草原,羚羊斑馬全都沒有了,只剩下獅和豹了,獅和豹的殘殺會更加血淋淋,結果這樣的局面一年左右就迅速地出現。

顯然,僅剩兩個寡頭的結果則是,行業的健康程度和未來走向將很大程度繫於兩家巨頭身上。此時發生惡性競爭案件,正如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鉛酸蓄電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紅所說,很難預料行業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

「我們整治了半天,到底有沒有解決污染的問題?有沒有讓產業變得更健康?」蓄電池製造商風帆股份副總經理馬力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是時隔一年之後需要反思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7

【風向標】尚德易帥,為何在此刻?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601

讓施正榮此刻辭任尚德董事長,海外投資者顯然是在賭中國的地方政府「不敢在兩會期間弄出事」,「這招太狠了」。

在2012年8月「辭任」尚德電力CEO後,2013年3月4日,施正榮又交出了董事長的位置。至此,這位曾經的中國新能源首富,在其一手打造的尚德帝國裡,僅剩下了董事一職。

事實上,此前,董事長施正榮對公司的實際影響力已被大大削弱——過去半年,尚德強勢的海外投資者已經牢牢握住了董事會5票中的4票,4對1的尷尬境地已讓孤身作戰的施正榮深感無奈。

過去半年,尚德陷入破產邊緣,施正榮、無錫市政府和尚德海外投資者三方展開了一場殊死博弈,至今仍難分難解。

如今,博弈已經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鬥爭的關鍵是無錫市是否願意幫尚德償還即將到期的5.4億美元可轉換債券,這個決定最遲需在3月15日大限之前做出,倒計時只剩下最後不足10天。

而這將決定尚德的生死。

通常情況下,債券託管銀行將提前一星期即在3月8日前後通知債券持有人,債券即將到期,3月15日到期後的3個交易日內,債券持有人將收到債券本金及利息,倘若債券持有人沒有收到本息,尚德將構成違約,很可能面臨暫停交易,並進入債務重組程序。至今,已有的信息讓外界仍難以對最後結果進行清晰判斷。

3月4日,尚德宣佈更換董事長,此舉讓局勢稍顯脈絡,三方的博弈或已悄然升級成兩方的鬥爭——海外投資者與無錫市政府,焦點仍在於無錫的態度。

如果無錫市最終不對尚德施以援手,施正榮或海外投資者又無法償還5.4億美元可轉債的情況下,尚德電力最終將可能面臨破產——在中國商業史上,如此大規模的公司破產案往前可追溯至鐵本破產案,其影響不可小覷。

倘若無錫市決定施以援手,即通過當地最大國企無錫國聯出資約2億-3億美元,幫尚德贖回到期的可轉債渡過難關,卻又面臨潛在風險——至今為止,問題的解決仍以其中一方犧牲利益為前提,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美國人會不會得利之後,反過來讓子公司無錫尚德破產?」來自無錫市政府的知情人士表示擔憂,屆時,上市公司尚德電力不僅借無錫市政府之力順利償債脫身,還可能就此剝離背負了大量中資銀行債務的子公司無錫尚德,讓無錫市自食苦果。上述知情者分析,屆時,無錫市利益將受損,美國投資者完勝,「等於政府白幫美國人幹了活」。

而對無錫來說,尚德經此一役之後自身的造血能力大受打擊,且本質上作為一家外資公司的中國生產基地,地方政府卻動用如此多資金挽救,是否值得?但若不挽救,地方政府是否能夠承受,這樣一家大企業倒掉後的連鎖反應?

在最後只剩下不到10天的時候,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無錫面前,精明的海外投資者打出了一張讓所有人都意外的牌——全國「兩會」。

上述人士稱,尚德可轉債問題的最後期限是3月15日,而全國「兩會」的閉幕時間是3月17日,海外投資者顯然在賭中國的地方政府「不敢在兩會期間弄出事」,「這招太狠了」。

外界難以揣測,這一意在逼無錫就範的動作,將置中國的地方政府於怎樣的痛苦掙扎中。

在無錫市與海外投資者的鬥智鬥勇之外,施正榮的角色也變得非常尷尬。

3月5日,施正榮發表了最新聲明,表示董事會廢除其職務是錯誤且非法的。這進一步將施與尚德董事會的其他董事的矛盾公開化,這一消息也粉碎了此前施正榮是「主動辭任」董事長的說法。

事實上,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2012年8月施正榮主動「辭任」尚德CEO,也是董事會高壓之下的被動之舉。

如今,施正榮的反擊讓其在無錫市和海外投資者雙方博弈中的立場,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接近施的人分析,這取決於哪一方更能確保尚德和他本人的利益,而面對如今的境地,他更多的是無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2

【風向標】尚德「死緩」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981

過去8個月,施正榮、無錫市和美國投資者三方的利益博弈已難分難解。如今,債權銀行正式向法院提出對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申請,尚德破產危機連續劇已無限接近於「大結局」。

歷時8個月的尚德破產危機連續劇已經無限接近於「大結局」。2013年3月18日,由8家中國的銀行組成的債權人委員會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對無錫尚德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兩天後,本週三,尚德電力宣佈其子公司無錫尚德對此「沒有異議」,法院在幾天內會決定是否受理該申請。

所謂「破產重整」,是指無錫尚德及其債權人制定及執行對無錫尚德的重整計劃,若在計劃期內公司恢復良好運行,則重整計劃結束,公司重回正軌;否則,則宣佈無錫尚德正式破產。

此前,多套化解尚德「3·15生死大限」的方案已見諸報端,包括美國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的子公司無錫尚德在3月15日至20日間,啟動破產保護程序;無錫尚德得以保全,尚德的三家子公司洛陽尚德、鎮江榮德和上海尚德難逃破產命運……

就在3月14日,尚德電力美股收盤之後稱,公司沒有完成將於明天(3月15日)到期5.41億美元債券本金的償付計劃,公司破產可能性大增,股價大跌19.28%,收於0.67美元。

「一切都尚未確定,外面充滿了假新聞。」3月12日,無錫市政府一位知情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現在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如今,60%的債權人選擇了妥協,40%的債權人準備去尚德「鬧事」。前者同意將支付到期債權的時限由3月15日延期至5月15日,通過延長時間換取騰挪空間;後者中3%的債券託管人已經向尚德果斷髮出了債券違約通知,要求盡快支付。

過去8個月,施正榮、無錫市和美國投資者三方的利益博弈已經難分難解,如今,債權人之間又發生了分化,讓未來2個月的事態越發複雜。

尚德若演奇蹟,未知數太多

未來兩月,破產邊緣的尚德能否起死回生,這或取決於在此期間,無錫市與美國投資者的談判能否取得進展。

從過去8個月的談判進度看,雙方達成協議仍有相當難度。癥結仍在於「受助者」尚德和施正榮並沒有展現出「施救者」無錫市希望看到的謙遜姿態——尚德對政府和銀行敞開財務和法務狀況,允許盡職調查,摸清家底,並就政府接盤後的投票權等核心問題進行談判——這直接影響到政府方面的決心。

施正榮的「兩難」在於,如果敞開財務,打開賬本,答應讓無錫市的「拯救條件」,上市公司尚德電力和大股東施正榮的個人利益都能得以保全,但倘若如此,施正榮過去掩蓋的利益輸送問題又勢必曝光,而後者的破壞力難以估量。

當然,並非沒有第二種可能,即無需無錫幫助,尚德從別的地方弄到一大筆錢,自己填窟窿。

3月7日,尚德突然宣佈與此前「反擔保欺詐事件」中的「被告」環球太陽能基金(GSF)和哈維爾·羅梅羅(Javier Romero)達成和解協議,同時,尚德電力將解除對GSF和羅梅羅的所有訴訟——此舉意味著GSF恢復了正常運轉,資金終於解凍。

受此消息刺激,在3月7日、8日兩個交易日中,尚德電力股價累計漲幅達10.53%。分析人士指出,並不能完全排除最後2個月尚德通過其他途徑盤活資金的可能性。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悲觀,標準普爾的分析師甚至斷言,任何形式的政府投資都是沒有意義的,將不會出現拯救尚德電力的「白衣騎士」。

尚德主要貸款行之一中國銀行已將尚德告上法庭,由此債權銀行新貸款安排或已成為泡影。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尚德的另一家主要貸款銀行或也將起訴尚德,此消息並未得到該銀行總部的確認。

重組箭在弦上

諸多變量中,政府的態度似乎已逐步清晰。

此前一直困擾無錫市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政府到底應不應該出錢救尚德?如果出錢,如何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3月15日雙方還是談不下來,才會選擇延期。」一位接近無錫市政府的人士說,尚德CEO金緯代表的美國投資者,提出過一個與可轉債債權人達成的「一半償還,一半債轉股」的方案,即5.7億美元可轉債中的2.85億美元,可以分為幾年期來還,年息6%,需要國內銀行擔保,另外2.85億美元將轉成股票。

但無錫市政府則更傾向於「要麼5.7億美元全部債轉股,要麼申請破產保護」的選擇。二者方案的區別在於,無錫市是否要幫助尚德償還2.85億美元。「從無錫的方案可以看出,全部債轉股和直接破產都是不需要無錫出資的。」業內分析師說,顯然這並不是美國投資者希望看到的。

目前來看,無錫市似乎抱定了不出資的態度——至少外界看起來是這樣,這從國聯最近的動向上也可略知一二。

在無錫國聯的歷史上,整合重組「爛攤子」一直都是這家國有獨資企業的強項。對經歷過江蘇紡織業、無錫小天鵝等一系列產業和公司整合的國聯來說,重組整合尚德並非難事。截至2011年底,無錫國聯旗下擁有全資控股企業75家,總資產426.3億元。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國聯甚至已躍躍欲試了,包括一旦確定尚德破產重組,如何剝離其優質資產,如何將這些優質資產與其他光伏企業分工合作,如何打通產業上下游,如何安排下崗職工,如何變賣設備資產,如何重新「拾掇」出一家優質公司來……一位接近國聯的政界人士表示,「他們已經考慮很多了,一切都輕車熟路」。

一個可以印證的例子是,光伏行業多家公司均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其正在與無錫國聯就光伏行業下游領域的合作進行商談。合作內容直指尚德的部分優質資產。

對無錫市來說,在技術層面,重組整合已不是問題,等待的仍只是一個決定。

來自政府內部的反對聲音認為,中國的地方政府不應「幫企業還錢給美國人」。理由在於,儘管過去國內各種集資或重組案中,地方政府承擔兜底者角色並不少見,皆因企業拖欠的資金來自銀行、中國企業或老百姓,而尚德拖欠的資金卻來自美國投資者,政府一旦幫忙還錢,勢必「有去無回」。

事實上,無錫市一度希望能從同是美國上市的公司的江西賽維身上學得經驗。但兩者的差別在於,賽維的債務多半來自國內,江西省政府並未對拯救賽維掏多少「真金白銀」,其解決方式多是通過銀行利息減免等方式完成,而無錫市則需要掏出約3億美金的真金白銀,這讓無錫難以在國內找到參照案例。

3月6日,無錫市迎來了新任代市長汪泉,汪曾任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即江蘇省政府主要經手尚德一事的領導之一。尚德處置的決定如何做,何時做,正考驗著這位新領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6

風向標:看三星最想收購的硅谷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49.html

收購清單

知情人士稱,三星今年年初曾競購以色列移動地圖服務公司Waze,但最終被谷歌以11億美元成功收購。在此之前,三星還曾希望對Waze進行大規模投資,從而結成合作關係。

除此之外,三星已將收購目標鎖定在硅谷。據公司員工證實,以及一份內部文件顯示,三星計劃在硅谷展開併購,尤其是那些從事遊戲、移動搜索、社交媒體和地圖服務的軟件公司。

這份內部文件顯示,三星已評估了幾家創業公司,其中包括舊金山遊戲平台開發商Unity Technologies、加州聖克拉拉遊戲控制器及軟件開發商Green Throttle Games,以及遊戲開發先驅Atari。

此外,三星還密切關注西雅圖創業公司Glympse,其服務允許用戶與好友分享定位信息。三星曾表示,這樣的服務能被整合進用戶的本地日曆和聯繫人中,從而實現個性化。

知情人士稱,三星2012年初曾首次接觸Glympse,希望對其進行股權投資,目前雙方談判仍在進行中。上個月,Glympse海為三星Galaxy Gear智能表發佈了一款應用。

文件中還提到了以色列兩家公司,分別為移動搜索引擎Everything.me和頻聊天應用Rounds,這兩家公司也是三星的潛在併購目標。

最近幾個月,三星加大了在軟件領域的投資,興建研發工廠,投資初創軟件公司,還從競爭對手公司招募了許多軟件工程師。業內人士稱,對於三星而言,這種入侵競爭對手後院的行為是非同尋常之舉。之前,三星很少進行併購,幾乎完全處於獨立自主狀態。例如,三星約90%的產品都在自己的工廠製造。

去年,三星在研發領域的投資為108億美元,有67000名員工致力於幫助三星維持其在全球電視、半導體和家用電器市場的領先地位。但到目前為止,三星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的努力尚未成功。

移動平台Bada失敗

2009年11月,三星推出了開源移動操作系統Bada,希望以此挑戰谷歌Android平台。但由於用戶界面糟糕,與其他設備的同步較差,Bada並未得到消費者認可。今年年初,在Bada基礎上,三星與英特爾合作開發新的操作系統Tizen,但目前尚未推出基於新系統的智能手機。

業內人士稱,如果新平台Tizen能取得成功,將減輕三星對Android的依賴。同時也能抵禦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如聯想、華為和小米等。但這種成功很難保證,因為與蘋果公司、谷歌和微軟不同,三星在軟件市場也未曾有過有出色的表現。

業內人士還稱,與自主開發相比,通過併購進入軟件市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於歷史記錄,三星在這方面的表現同樣糟糕。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AST Research收購案,至今仍在三星高管頭腦中留下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92

【風向標】老大鎩羽而歸,尚德花落「抄底者」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927

對於英利、天合光能這樣的競購者,無錫市一方面看中他們的後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又擔心這些昔日的競爭對手會就此將尚德的品牌「冷凍」,以徹底消滅競爭對手。

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說,「我們要干(收購成功),企業仍然在無錫,企業仍叫尚德;我們要不干,過去我們已經打敗他,今後還會打敗他。」

尚德殘局終於迎來了一位出人意料的收拾者:順風光電操盤者鄭建民。

2013年10月8日晚間,當這個投標結果最終從無錫市出爐時,作為尚德資產最強有力競購者的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正在他河北保定的工廠裡打籃球。

對在光伏行業耕耘多年的苗連生來說,鄭建民是個頗為陌生的名字;對整個光伏行業來說,鄭建民和順風光電被大眾所知也是2013年之後。這個靠炒賣寫字樓起家,並以資本運作見長的投資者過去一年在光伏行業扮演了一個兇猛「抄底者」的角色。

2013年1月,鄭建民利用其控制的福來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111萬美元(約合1.9億元人民幣),入股陷入破產邊緣的賽維LDK,業界大嘩;9個月後,鄭建民再次以同樣的身份接盤尚德。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這次他出價30億元。

交易細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30億元的投標價已是部分競爭者報價的2倍,多位業內人士對該價格表示驚訝。來自無錫市政府的內部人士透露,最終還要看順風光電的付款能力。

在此之前,苗連生一度是尚德資產最具實力的競購者。2012年,英利依靠2.3GW(吉瓦)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出貨量,成為全球第一。對這起現任全球「老大」收購「前任」老大的收購案,業內一度頗為看好。

2013年7月,苗連生正式決定參與昔日的競爭對手尚德的收購,並派出了一組多達47人的盡職調查「大部隊」進駐無錫,該團隊包括英利首席財務官王亦逾、首席戰略官李宗煒等多位核心高管。

同時傳出有收購意向的還包括天合光能。儘管全球出貨排名居英利之後,天合光能卻是江蘇省內的領頭光伏企業,佔得地利資源。與英利相對堅定的態度相比,天合光能一直迴避該話題,與該收購案保持距離。另兩家國有背景的投標者,儘管綜合實力相對雄厚,後續整合經營能力卻不被業內看好。

苗連生說,尚德對他最大的吸引力並不在市場、製造和品牌,而是希望接手尚德後,能夠實現企業間產能的兼併重組。對其他競購者來說,尚德品牌仍然具有誘惑力。

轉折發生在9月底,原本呈虎視眈眈之勢的競購格局,突然被打破。國慶節前夕,英利駐紮無錫的盡調團隊全部撤出,其餘三家參與競購的企業也相繼退出。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投標前的退出或與投標企業對投標過程的質疑有關。「投標保證金、盡職調查保證金、銀行承諾函,一天一個新課題,到後來我們越來越感到這實際是在層層加碼,重重設障。」參與投標的企業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該說法並未得到無錫方面的回應。據無錫市政府內部人士透露,無錫方面對尚德的接盤者抱有幾點基本要求:接盤者需對政府承諾接盤後不會出逃資金,不會將尚德搬離無錫,更不會是惡意收購,以消滅競爭對手為目的。

該內部人士透露,上述要求來自無錫小天鵝集團破產重整的教訓。2003年,無錫小天鵝集團破產重整,歷經南京斯威特集團等多輪收購者後重回無錫國聯旗下,無錫市政府認為收購者存在掏空小天鵝優質資產的「惡劣做法」。

為避免上述現象重演,投標企業也向無錫市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諾,據另一家參與投標的企業內部人士透露,相對於價格,無錫市也很看重企業中標後打算如何讓尚德重獲新生。

一位接近無錫市政府的分析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對於英利、天合光能這樣的競購者,無錫市一方面看中他們的後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又擔心這些昔日的競爭對手會就此將尚德的品牌「冷凍」,以徹底消滅競爭對手。

至今,外界難以窺探無錫市在面對上述競購者時的複雜心態,但順風光電的突然加入和慷慨出價,無疑極大緩解了眼下的尷尬。

順風光電董秘謝文傑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如果尚德被一個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接盤了,那麼尚德的品牌可能會失去。但是如果順風光電收購了無錫尚德,則會保留尚德品牌,這是政府願意看到的。」

10月8日,決定尚德未來命運的投標會在無錫低調舉行,順風光電如願勝出。業界一片驚訝的同時,也對這家被貼上「玩資本」標籤的接盤者感到擔憂。

同一天,已經退出的苗連生坐在他位於保定的辦公室一邊看著文件一邊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當時去就說了三句話,我們要干(收購成功),企業仍然在無錫,企業仍叫尚德;我們要不干,過去我們已經打敗他,今後還會打敗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1

【風向標】藥店賣奶粉,治標難治本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44

相比超市、母嬰店和網絡銷售渠道,被譽為國內奶粉銷售的「第四渠道」——藥店,在奶粉質量和價格兩方面並無明顯優勢。

2013年10月26日,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來,「試行藥店專櫃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

「產品測試、服務測試、價格測試。」在10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反覆用「測試」一詞總結「奶粉進藥店」後的階段性任務,沒想到一語成讖。僅一天後,多家試點藥店內的奶粉自動售貨機上就貼出了「系統調試,暫停銷售」的通知。

出師不利並不影響雄心勃勃的推廣計劃。據透露,2013年年底,北京200家藥店將開售奶粉,2014年6月試點推廣到全國。到2015年,將在全國500個城市完成兩萬家藥店的奶粉專櫃投放。官方公佈的計劃是,用兩年半的時間,藥店的奶粉銷售額要實現20%的市場佔有率。

然而從醞釀到實施,「奶粉進藥店」始終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充其量多了一條銷售渠道。」北京東方艾格諮詢公司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目前國內奶粉銷售主要包含超市、母嬰店和網絡三大渠道。陳連芳認為,消費者最終關注的仍是奶粉的質量和價格,而藥店這個「第四渠道」在這兩方面並無優勢。

此次入選的11個品牌包括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4個外資品牌以及伊利、蒙牛、飛鶴、三元、雅士利、貝因美、聖元7個國內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以市場佔有率計,三元、蒙牛等區域性品牌並不在國內十大品牌之列。「除了參考市場佔有率外,我們有意識地向一些國產品牌傾斜。」在回答遴選標準時,許京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以官方公信力為品牌質量背書。

據介紹,「奶粉進藥房」採用集中採購、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營銷,在銷售時借鑑ATM模式,以自動化售貨機作為終端,消費者刷卡購買,取貨後窗口自動關閉。不過,這個被稱作「封閉供應鏈」的管理體系能否從根本上提升奶粉質量依舊存疑。

在陳連芳看來,奶粉質量涉及奶源管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三個環節,而歷次奶粉安全事件,問題大多不在流通領域。相比於銷售環節,消費者更看重奶源控制和生產環節的源頭管控。

然而,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雀巢、雅培、飛鶴、雅士利等參與此次奶粉進藥店試點的企業均表示,其供應藥店的產品與其他渠道的產品在質量上並無本質區別,並非傳說中的「特供」。

價格同樣是影響消費行為的要素之一。目前中國奶粉被認為是「全球最貴」,消費者普遍反映,國外一罐900克的奶粉,售價大多在人民幣100元左右。即使算上代購或海淘的高昂成本,最終價格也比在國內購買同品牌奶粉要低得多。

從「奶粉進藥店」的試點看,其價格既不能消弭與國外奶粉的價格差,與國內其它渠道相比亦無明顯優勢。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目前藥店銷售的1段奶粉與超市價格相當,2段和3段實行「限時九折」優惠,其價格略低於超市價,卻普遍高於網購價格。永安堂藥店的一名導購人員以自家寶寶食用的雀巢超級能恩3段為例,超市價每罐308元,藥店價每罐277元。而在「京東」「紅孩子」等電商渠道,同款奶粉售價為238元。

「藥店奶粉價格不可能有明顯下降,這是利益分配模式決定的。」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據透露,目前「藥店售奶粉」實行四方分賬,包括奶粉企業、藥店、物流和一家名為北京友寶的運營商。

宋亮認為,如果藥店渠道降價,必然導致其它銷售渠道萎縮,奶粉企業首先就不願意,而藥店要保持自身的高毛利率,也是無利不起早。

多家參與試點的企業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此次提供給藥店的產品,其出廠價與其他渠道一致。在定價方面,廠家會提供市場參考價。而終端價格是否優惠,主要看運營商願意讓利多少。

在宋亮看來,奶粉進藥店在中國先天存在水土不服。因為在德國、英國等採用藥店銷售的國家,奶粉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福利產品,從生產到流通銷售都納入了醫藥體系,全程都按照藥品的生產流通來監管。國內缺乏這個背景,僅從流通環節效仿,其效果必然打折。

「有人會說,香港藥房賣出的奶粉佔總量的60%,內地為什麼不行?」宋亮指出,香港藥房售藥毛利低,因此奶粉價格也低。而內地藥店本身就是暴利行業,考慮到奶粉營銷的高昂成本,藥店自身也缺乏賣奶粉的意願。

從目前北京的試點藥店看,從奶粉生產到物流銷售,藥店方都不參與,僅提供了一塊1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用來放置ATM機。

不過,此次北京的試點只是商務部及其所屬的社會團體運作推廣的模式。目前,全國各地也出現一些自發的試點,多為奶粉企業和藥店合作的市場化模式。然而從反饋的情況看,如何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解決利益分配仍是普遍存在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10

【風向標】油氣,一路向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567

北極能源開發的「加速度」,讓石油公司蜂擁而至,也讓哈默菲斯特這個全世界最北部的小城開始火起來。然而,在各國目光聚焦北極之時,來自各界的警告也越來越強烈。

湖南人張隆滿每天都能面對「最純淨的自然」和「最極端的氣候」——他的工作是在北極圈以北的巴倫支海上開採液化天然氣(LNG)。這裡是北緯70度的挪威高北地區,也是被稱為全世界最北城市的哈默菲斯特市(harmerfest)。這個北冰洋上被冰雪覆蓋的白色小島,近年因為張隆滿及其他來自19個國家的上千名同事及家屬而變得熱鬧起來。

在人煙稀少的北極地區,這個小城越來越被世人所知,是因為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斯諾赫維特氣田(Snøhvit,意為白雪),這是北部挪威史上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全世界最北端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巴倫支海的油氣開發是一個新產業,這個地區也是新的戰略區域。」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斯諾赫維特項目運營管理經理øystein Holt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挪威海上油氣的開發區域已經由傳統的北海、挪威海深入到北極的巴倫支海。

不僅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殼牌、BP等石油公司也在加速其北極勘探計劃,紛紛去往更冷、更遠、更難的北極開發油氣。2012年8月,殼牌在向北極勘探投入了45億美元後,開始在阿拉斯加海岸的北冰洋鑽探作業。

這是氣候變化帶來的「福利」,大量被巨大冰層「雪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因為北極冰川融化而變得觸手可及。據俄羅斯和挪威等國的估算,北極地區的原油儲量大概為2500億桶,相當於目前被確認的世界原油儲量的1/4。同時,北極地區天然氣的儲量估計為8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5%。

冰川融化帶來的另一個「利好」,是冰封的北冰洋航道通了。2012年11月,「鄂畢河」號油輪滿載了15萬噸的LNG從哈默菲斯特出發到達日本,成為北極油氣開發史上的又一個標誌性進展。這意味著油氣運輸的航道不再是繞行傳統意義上連接歐亞的地中海或好望角航路,而是直接一路向東穿過常年冰封的北冰洋,這讓航行時間縮短了一半。

如今,北極能源開發加速的趨勢看上去已經難以阻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北極能源開發的「加速度」已讓哈默菲斯特這個人口不到1萬人的小城開始火起來。哈默菲斯特市貿易和產業部長Odd-Børge Peders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油氣開發為這個不到1萬人的小城新增了大量人口,小城新的電影院、購物中心正在規劃建設。

另一方面,來自各界的警告也越來越強烈。2013年7月,英國《自然》雜誌刊出《人類將為北極變化付出巨大代價》文章,稱正在快速融化的北極地區是一枚「經濟定時炸彈」,有可能給全球造成至少60萬億美元的損失。研究人員稱:「人們正在計算北極融化可能帶來的數十億美元經濟利益,而我們談論的是北極融化可能帶來的數十萬億美元經濟損失和額外的影響,多年來,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至少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

儘管一直被警告著,但各國對北極的經濟訴求卻越發強烈。北極理事會副會長Nina Buvang Vaja 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作為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和美國等八個北極國家組成的政府間論壇,北極理事會前10年討論的議題以自然資源為主,2004年左右氣候變化開始成為主要議題,到2009年經濟開始成為議題,「而2013年加拿大一當主席國,就提出了要再搞一個北極經濟論壇」。

2013年5月,中國被批準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中國開始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的信號。12月10日,中國正式宣佈成立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和北歐5國在北極資源、氣候、經濟和政策立法上的交流合作。

「我們不會害怕中國加入北極理事會,而是歡迎,但我們並不希望中國把北極作為頭號外交重點。」挪威外交部北極事務官員對中國媒體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2

【風向標】跨界玩環保,轉型還是炒作?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801

直接併購正成為非環保企業跨界進軍環保產業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過去一年環保領域發生的併購交易類型中,跨行業併購比例近三分之一。雖然新進「玩家」各懷想法,但不用過於擔心環保熱潮會重蹈光伏產業的厄運。

2014年,一大撥跨界玩環保的企業正在襲來。

這些五花八門的企業來自各行各業:5月12日,房地產商鼎立股份宣佈以1.5億元收購從事金屬回收的豐越環保;4月7日,道路瀝青材料生產商寶利瀝青,宣佈以3.2億元收購從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同環保;2月14日,化工企業湘潭電化則以1.77億元收購污水處理企業湘潭水務;而過去半年內,餐飲巨頭湘鄂情則已經兩度跨界收購環保公司中昱環保和天焱生物……

「其他行業進軍環保產業的步伐正在大大加快,就連石油、化工、船舶等行業的企業都在謀求環保業務轉型。」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秘書長黎彥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直接併購是非環保企業跨界進軍環保最快速直接的方式。

根據中宜環保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過去一年環保領域發生的併購交易類型中,跨行業併購比例近三分之一。

除了尋求市場上可收購的環保資產標的,另一批企業正以出資成立新環保公司的方式進軍環保產業。今年初以來,橡膠塑料顆粒製造商大橡塑投資設立了一家環境修復公司,從事消費電子行業的漢王科技通過開發霧霾相關產品進軍空氣領域,而山東鋁箔製造企業魯豐股份甚至直接更名為魯豐環保,以完全轉型主營業務……

「對環保領域感興趣的非環保企業多為傳統行業,以化工行業為主,其餘則為房地產和餐飲業。」中宜環保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史方標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以往年數據來看,某些製造業和能源行業也對環保青睞有加。

這一方面來自房地產、化工等傳統行業企業自身主營業務的持續低迷。以兩度進軍環保產業的湘鄂情為例,2013年湘鄂情巨虧5.6億元,環保領域無疑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可以開闢為企業的新增長點。2013年8月,國務院首次提出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到2015年總產值達4.5萬億,年均增速15%以上。

對上述傳統行業的企業來說,其原有業務與環保並不相關,甚至橡膠、化工、金屬加工等相當數量的企業都涉及「高耗能高污染」領域,從污染轉向環保,也成為本輪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由於自身行業競爭激烈或前景不明,上述掙扎於傳統行業泥潭的買家也存在急於轉型的心理。根據對過去一年所有併購案例的梳理分析,史方標發現,相對於環保行業內部的併購案例價格,跨界併購的代價往往高出很多。

另一方面,由於目前環保概念在二級市場估值較高,一些上市公司難以排除借環保題材拉升股價的嫌疑。2013年年底,主營電氣設備的華儀電氣就宣佈斥資1億元進軍環保產業,在此前一系列合同公告的密集「轟炸」下,公司股價創下近兩年新高。隨後,控股股東華儀集團大舉拋售480萬股股票。

業內人士指出,需謹慎看待這類以「粉飾形象」為主的跨界投資,實際上這些企業對環保新業務的消化整合能力仍舊存疑。

目前看來,這種現象似乎還難以避免。由於我國環保行業企業整體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從目前環保上市公司的產值看,2012年環保業務產值超過10億元的公司僅有8家。大量的中小規模的環保企業存在的「低門檻」,為新玩家依靠併購迅速切入行業提供了便利。

當然,也不用過於擔心環保熱潮會重蹈光伏厄運。2010年,太陽能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其他行業紛紛跨界進入的熱點,甚至羽絨服、絲襪製造企業都瘋狂進軍光伏,在2012年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大量企業破產。

業內人士分析,環保產業的子領域更多,新玩家們會迅速被分散到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監測等多個子行業中,因此不太可能出現當年全部湧入太陽能電池組件製造一個領域,導致一地雞毛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