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圖,輸到反肚。
短炒的奧義,在於理解市場情緒的變化。炒恒指期貨,有成16倍 槓桿,「雙底衰退,個市實死,沽沽佢先」,庸手方為。市場氣氛起落無常,一時草木皆兵,一時貪欲暴發。數周之內,幾千點話挾就挾,幾「熊」心壯志,都挾到 投降。最終實體經濟,可能真的一沉不起,但槓桿放大錯誤,早已被挾上西天往生。因為雙底衰退長沽恒指,執到錢都唔會做…
「料事如神者,實際上是料人如神。所以,琢磨計謀是沒有 用的,你還是琢磨人性吧!」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一書中,如是總括智將的成功之道。炒股之道,亦頗近矣。人炒股,而不是股炒人。股係死,人係生;價是 果,人是因,不應捨本逐末。股海求生,要琢磨的,是感應眾人貪與懼的變化。
傳統圖表派的罩門之一,是市場步速越來越快,圖表反映的,其實是幾日,甚至幾十日之前的貪婪與恐懼,但市場情緒忽然轉變,要等圖表「確認」,隨時差咗十萬九千里。試想一下,五月底恒指不破19,000,要到升穿牛熊分界線,和在匯豐(5)以及和黃(13)等廢股,抽到爆機,才驚覺「好似有D嘢噃」時,指數已升至21,000,足足慢咗十拍。
傳統圖表派如果道行不高,很易墮入「市升睇升」,「市跌 睇跌」的陷阱,而不自知。市衰,梗係幅幅圖都肉酸到無倫:平均線又穿,支持位又穿,圖型核突到不堪,一浪低於一浪。睇住幅圖,左度右度,前思後想,唯一得 到的結論,就是大注追沽。至於目標價,則視乎個人想像力,或是「量度跌幅」是從何處計起。一旦進入「人圖合一」的「境界」,九成九不能自拔,只會落得被市 場的恐懼氣氛牽引,完全「俾給市帶住嚟走」,多數瓜多過菜。
問題癥結,在於圖表只顯示已經發生的事情。應該發生,而沒有發生的事情,圖表並無記載,但往往是走勢關鍵。借用《福爾摩斯》小說的例子解釋,查謀殺案,人人苦尋現場證據不果。福爾摩斯反問,點解案發時,無人聽到狗吠?必定係熟人所為,揪出兇手。近來的例子,是恒指22,000大量熊証雲集,而不能聚而殲殺 - 應殺不能殺,反映升勢「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立時回調千點。
應升唔升沽,應跌唔跌揸,絕不是自創招式,而是很多discretionary traders的共通招數。舉個例子,Market Wizards裏的Michael Marcus,就是同道中人:When the news is wonderful and a market can’t go up, then you want to be sure to be short. (好消息升都唔升,就開波造淡) 。事緣70年代商品火紅,大豆瘋漲。又到公佈出口數據,出口貨量,高到無朋友,見都未見過咁好。原先的交易劇本,是升停板三日,誰知不但不停板,嗰朝就抽高回落。本來揼心口買得唔夠大,一見應升不升,立即殺性大起,斬倉再加狂沽,大勝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