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料扮四條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6/09/%E7%84%A1%E6%96%99%E6%89%AE%E5%9B%9B%E6%A2%9D/

隨著接觸財技的人越來越多,莊家操作股票的手法也要層出不窮,以減低公眾參與的比例。雖然財技招數可以千變萬化,但箇中原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拿到使用財技的大方向,自然可以緊貼潮流,甚至舉一反三。現時莊家操作股票的手法,筆者有感越來越迂迴,不論是殼的交收方式,或是股票的佈局上,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看得通透。在資金大牛市中,連相對上比較次等的股票也都大炒特炒,就算沒有基本因素支持,但只要包裝得好,marketing又多花點功夫,始終可以「無料扮四條」,吸引一批散戶埋身與莊家肉搏。

錦興集團(275)於本年4月29日宣佈進行二合一,之後每一股合併股份可獲發供股股份,另外再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由4,000股更改為10,000股。以下為是次供股之詳情:

供股比例:合股後一供六

供股價:$0.16

發行股數:4,815,918,954股股份

集資淨額:約$750,300,000

包銷商:英皇證券及葉家海博士

本來錦興集團屬於「殼王」陳國強旗下的殼股之一,但早於2010年11月時,陳國強已將其持有之20%股權轉售至現今公司主席葉家海。翻查一下葉家海的背景,便可透視葉家海與陳國強之間的關係。葉家海曾在德祥企業(372)、中策集團(235)、珀麗酒店(1189)及漢傳媒(491)等公司擔任執行董事一職,而上述公司的共通點,就是都與陳國強沾上了關係。由此可見,葉家海應該算是陳國強的「自己人」。

背景說完,回歸至錦興集團的供股。公司先進行二合一,再一供六,同時更改買賣單位,照牌面看似乎屬於「供乾」的格局。按照上述比例計算,「一手黨」由原先持有4,000股,在完成了所有財技動作後會變成14,000股,因一手已更改成10,000股的關係,多出來的4,000股就自動變成碎股了。另外,葉家海貴為公司主席,在是次供股之中亦願意成為包銷商,似是有心透過供股來達到增持的目的。

然而,在筆者眼中,則有另一個推測,公司非但不是供乾,甚或可能倒轉是想供錢。首先,是次供股其實等同「二供六」,在供股比例上雖然超過「二供一」的比例,但其實不算極端的大比例,按理未必能夠完全供乾。第二,雖然有公司主席作為包銷商似是利好消息,但只要細閱通告,便會發現「魔鬼總在細節裏」。根據其供股包銷協議,葉家海只會在供股過程中承銷至最多25%,其餘未獲認購的股份才會由英皇證券包銷。如果大股東有心藉供股來搾乾股票,按理應該不會將上限設至25%,而是盡量將公眾的股票收歸到自己名下才對,所以對於「主席作為包銷商」之說,也只是宣傳手法而已。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這隻股票實在有太多需要細心推拷的地方,這還有待股價來說明。但是,要說錦興供乾的話,基於其供股比例及包銷安排,這個推論又不盡然,所以筆者才傾向相信公司最終目的,是屬供錢居多。按照其預期時間表,公司進行二合一將於6月18日正式生效,緊隨翌日已是供股的除權日,並將於7月17日宣佈供股結果。筆者暫且先抱著供錢的假設,且待公司由除權日開始之股價走勢再作定奪。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38

【網絡垃圾】流料扮新聞 令十三億人震驚的農場是怎樣煉成的

1 : GS(14)@2016-10-24 06:13:11

Jansen Lu撰寫科技網誌逾十年,加上從事網上市場推廣工作,眼見內容農場隨網上社交媒體發展而催生。



今年8月先傳出759蝕了七千萬要全線倒閉,再爆出余文樂戀上阮小儀,到最近網上瘋傳的「四人家庭綜援戶月入2.2萬」,無不是令人震驚、憤怒,來不及看內文只看標題也急不及待要轉載的「新聞」,其實全是來自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的流料。



Content farm一詞的來源無從考究,有說早在2006年經已出現,來自網站ReadWriteWeb的一篇文章,主要形容某些透過每日製造大量內容來創造網上流量以搶佔搜尋器上較有優勢的「搜尋結果優先次序」,吸引客戶落廣告的網頁。AOL、Demand Media都被視為是content farm,後者更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成功的例子,早在2006年在美國創辦,2011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首天股價已直上每股125美元高位,今天,股價不到6美元。「基本來說他們是扮作一個傳媒,不論質素希望聚集很多內容,很多例如綜援甚麼、九十後上樓如何、乜乜明星拍拖之類的新聞題目,目的主要是賺廣告。」Jansen是資深的科技blogger,寫網誌逾十年,亦從事網上市場劃,對網絡發展有一定了解,「我所知content farm有兩種玩法,最基本是找一班人不斷寫或抄襲不同網站或傳媒集合成大量的內容;另一個玩法則是付錢給用戶,像用戶自發生成內容一樣,按每條內容的點擊率分成,玩法有點像早前爆紅的手機直播程式17,因為有錢收,衍生出越來越多較踩界的內容。」content farm的內容五花八門,除了新聞題目,科技、健康等生活化題材都是常見的內容。外國較有規模的content farm每天可以有近千條新內容,寫手主要是freelance writer,按量收費,每條內容價錢可低至5美元,寫手為求每天可以交十篇八篇內容,惟有東抄西抄湊合成內容交貨。這種工作,在外國尤其吸引在家帶小孩的家庭主婦。那些「震驚十三億人」、「當我看到最後真的驚呆了」、「沒想到結果會是」式的誇大和利用網民好奇心的標題方式,是content farm的利器,Jansen認為標題的效果,在近年更顯著,「content farm內容以往主要在留言版或新聞群組流傳,這幾年在社交網絡特別是facebook急速普及下催生得更快,用戶都有個取態是未知內容孰真孰假,但求先share,結果內容在短時間不斷轉載,像雪球越滾越大。」content farm內容數量龐大,網上流量高,在搜尋網頁上已有一定優勢,再加上社交媒體推波助瀾,假報道或山寨內容往往比原作得到更高的點擊率。不過近年已越來越多人認清content farm的真面目,亦成為一個相當負面的標籤,還會有人想在content farm內落廣告嗎?「他們很多時會用如Google AdSense這一類來賺廣告,它的方法是聚集大群小型網站來吸引廣告商,廣告商可能也不知道廣告最後會在甚麼網站出現。」
content farm繼續有錢賺,網上繼續充斥垃圾資訊,我們繼續每日接收沒營養甚至是假的內容,但歸根究柢,有份養大內容農場的可能是在fb輕易按like或share的每位。記者:曾冠輝攝影:黃子偉、周芝瑩場地提供:樂道結他workshop


「新移民」、「綜援」這些都是容易挑起香港人情緒的詞語,令人只看標誌未看內容已急急share。

娛樂八卦新聞也是內容農場喜歡炒作的內容。

Demand Media是最成功的內容農場,網站上市後不斷試圖洗底,改形式、改介面試圖抹去內容農場的形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4/1981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