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上半年GDP數據已全部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重慶增速居首,黑龍江增速墊底。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和全年預期目標相比,31個省份GDP增速均未達標。
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幅為7.4%。在31個省份中,22個地區的增速超過了全國水平,8個省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寧夏剛好等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增速總體高於東部地區,且重慶、貴州、西藏、天津、青海、新疆6省GDP增速均超10%。受產業結構影響,東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GDP增速則處於墊底狀態,且大幅低於全年預期目標。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與經濟發展梯度吻合,西部地區仍然能享受到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快速提升,並且產業轉移和向西開放等一系列政策也對西部省份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而東北和華北的部分省份經濟對單一行業依賴度仍然很高,政府通過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暫時“止痛”,但是爬坡過坎過程仍然很艱難,並且還要註意以後是不是會對結構轉型等產生副作用。
GDP增速前五名和後五名。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在全國31省份中,GDP增速前五名的分別是重慶、貴州、西藏、天津和青海,其中重慶以10.9%的增速位居第一;而後五名的是上海、吉林、山西、河北及黑龍江,其中黑龍以4.8%的增速墊底。
值得註意的是,一季度黑龍江的GDP增速僅有2.9%。面對如此難看的數字,二季度以來,黑龍江加快了以投資穩增長的步伐。
6月23日,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幹措施》,計劃投資3000余億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其中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就投資2300多億元,與黑龍江全省一季度GDP總量相差無幾。
而重慶的高增長,則得益於多重因素拉動。中國戰略思想庫秘書長田雲向《新京報》分析,重慶GDP增速排名靠前,需要考慮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的拉動。重慶位於“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為重慶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作為內陸開放城市,重慶的加工貿易對拉動GDP貢獻巨大。另一方面,從消費的角度看,重慶的公租房建設處於全國前列,這避免出現收入低、房價高的局面,老百姓有更多余錢來消費,用消費來拉動GDP。
5省份GDP增速回落。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通常情況下,隨著二季度微刺激措施逐步發力,整個上半年的GDP增速相較於一季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卻有五個省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其中,天津和安徽均回落0.3個百分點,新疆、遼寧和吉林均回落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這5個地區二季度經濟出現了下滑。
事實上,上述地區基本都是能源大省,或是工業基建投資大省,主要依靠能源或工業投資帶動GDP增長的情況與前文黑龍江等地的情況類似。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效果顯現,產能過剩的工區均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以天津為例,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專家陳乃醒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天津過去經濟快速增長主要是高投資拉動,目前全國大部分工業產能過剩,此模式難以持續。
今年5、6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8.7%、9.2%,這是國家統計局有可查統計數字的最低值。而消費增速為全國第31位,即全國增長最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4.5%,位於全國倒數第一。
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臧學英認為,天津GDP的放緩是在調整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好事,因為過去主要是以投資驅動為主,“下一步需要轉為創新驅動型”。
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最大。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高達3.088萬億元,為全國最高,江蘇以3.012萬億元緊隨其後,全國僅這兩個省的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山東排名第三,GDP總量2.808萬億元,也是唯一一個GDP總量在兩萬億級別的省。而西藏和青海則墊底,分別是0.037萬億和0.097萬億。廣東的GDP總量約是西藏GDP總量的83倍。
此外,GDP總量為千億級別的省最多,有18個;為一萬億級別的省次之,有8個。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8月27日上調了2014會計年度的聯邦政府預算赤字至5060億美元,占GDP的2.9%,比今年4月的上一次預估增加了140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的財年始於每年10月份,終於次年9月份。
5060億美元是多還是少?與2009年的赤字高峰相比,這僅僅占了三分之一。但與過去四十年的平均水平相仿,僅略低於平均值。美國政府的赤字降低主要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包括稅收增加、經濟複蘇、預算削減、政府支出受限等。
此次CBO上調赤字預估主要是由於這一財年的政府收入低於預期,尤其是企業稅收。CBO預測,稅收總額將比4月預估的低0.9%。2014年企業稅收預計為3150億美元,比4月預估的3510億美元大幅降低。同時,政府支出則比4月預估僅低0.3%。
CBO在更新後的10年預算和經濟前景報告中將2014年美國GDP增長速度預期從3.1%下調至1.5%,並稱其“反映了上半年中令人意外的經濟疲弱狀況”。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黃金周三小跌。雖然昨日數據平淡,但因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總體強勁推動加息預期升溫,提振美元和美股走強,打壓金價一度逼近1240美元的七個月低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俄軍撤退令烏克蘭局勢持續緩,金價再失避險支撐。
現貨黃金下跌5.39美元,跌幅0.43%,報1249.71美元/盎司。日內最高觸及1257.8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243.65美元/盎司。
截至9月9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3噸,為788.72噸。
全球機構一致看空金價,1240美元/盎司將是短期內的強力支撐位。
利好因素:
1.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三(9月10日)在天津達沃斯論壇致辭時表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下半年和今後一段時間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以結構性改革推進結構性調整,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2.法國統計局周三(9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法國7月工業產出月率意外增長0.2%,分析師預估中值料工業產出將下滑。分項數據顯示,焦炭及其精煉品,礦業/能源/水產出,以及電力設備產出錄得增長,其余分項一致惡化。
利空因素:
1.美國商務部周三(9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7月批發銷售月率增長0.7%,預期增長0.6%,前值修正為增長0.4%。
2.美國勞工部周二(9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JOLTs職位空缺為467萬,較前一個月創下2001年2月以來最高點的468萬減少2000。這表明在上個月放緩招聘之後,美國企業可能會加快招聘步伐。
3.據外媒周三(9月10日)報道,歐盟今晨再次未能就是否執行對俄追加制裁達成一致。意大利外長稱,一些成員國認為應擱置制裁,因為烏東部停火狀況目前良好。
4.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周三(9月10日)稱,國內70%的俄軍已經撤回俄方境內。這是有望和平結束烏克蘭戰亂的新跡象。不過,他同時指出,要維持停火並非是一件易事,親俄武裝一直在試圖激怒政府軍。
後市展望:
◆ 南非標準銀行在報告中稱,從上周四(9月4日)金價的下跌可以從美債收益率的變動中尋到重要線索,同時也能印證當前整個金融市場是如何看到美國經濟的複 蘇。首先,至少目前為止市場完全不認為美國存在通脹上行的風險,對於黃金這類抗通脹商品無疑是個承重的打擊。其次,該行認為近期美國實際利率再度走高,很 大程度是因為通脹下滑。在其它條件都較為中性的環境下,美國實際利率走高明顯利空黃金,加上美債收益率上揚,更是限制了金價的反彈空間。
◆ 法國巴黎銀行也指出,盡管上周美國8月非農遠遜於預期,但本周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依然延續升勢。預計這樣的情況在本周美國8月零售銷售數據或是下周美聯儲貨幣 政策會議之前都不會改變,這也意味著在這期間金價仍將承壓。本周美國舊金山聯儲即將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可能會引起一定的關註,該報告對追蹤未來美聯儲貨幣 政策的風險有很好的指引效果,有助於恢複市場對利率上行風險的關註度。美國利率提高將增加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削弱投資黃金的吸引力。
◆巴克萊銀行也認為,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多數強於預期,黃金缺乏實物需求支撐,投資者也缺乏信心,金價可能會進一步回落。
◆香港永豐金融集團研究主管Mark To表示,“強勁的美元對黃金和其他商品有進一步的影響。市場目前似乎認為提前加息取決於經濟數據。黃金當前的支撐位於1240水平,但可能回撤至1200水平。”
◆Kitco 首席技術分析師Jim Wyckoff周三稱,“技術面來看,隔夜金價進一步跌破1250美元,並收在該水平下方,暗示短期金價有望下探6月初低位1240美元。不過,後市金價 可能會迎來一波修正反彈。至於上行方面,多頭若想重奪優勢必須收在1275美元上方。上方強勁阻力自隔夜1280美元下移至1275美元,下方關鍵支撐位 於1241.70美元。”
◆瑞士MIG在當地時間周三(9月10日)的報告中寫道,黃金隔夜錄得長下影十字星,這表明買盤興趣上升。黃金上方阻力位於4月9日高點1278(同時也是下行趨勢阻力);進一步阻力位於8月28日高點1297。黃金下行支撐位於1240水平。
周四關註重點:
09:30 澳大利亞8月季調後失業率
09:30中國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09:30 中國8月CPI
09:30 中國8月PPI
14:00 德國8月CPI
14:45 法國8月CPI
16:00歐洲央行公布月度報告
20:30美國上周季調後初請失業金人數
國際能源署(IEA)周四連續第三個月下調今年全球石油增長預期,稱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在2014年第二季度放緩至近兩年最低。
IEA在其月度原油市場報告中稱,預計今年全球日石油需求增長90萬桶,較上個月的預期下降15萬桶,並下調2015年預期10萬桶,至120萬桶/日的水平。
IEA表示,第二季度石油需求增長創2年半以來新低,需求近期下滑程度“顯著”,因為歐洲和中國的經濟步履蹣跚、而以北美為首的原油供應卻在穩步增加。
報告公布後,原油價格加速下跌:
面對需求不振的局面,歐佩克(OPEC)中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已經采取了應對措施。
IEA周三報告沙特阿拉伯上個月將日石油產量削減了33萬桶,並將重點轉向亞洲市常過去4個月中,沙特阿拉伯的日石油出口量可能低於700萬桶,為201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因國內石油消費量上升以及對美國出口量下降。
沙特阿拉伯削減石油產量的行為在OPEC周三公布的報告中體現出來。報告顯示,OPEC的石油需求下滑,石油價格大幅下降,市場推測該組織有可能繼續削減產量。
國際能源署(IEA)同時下調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估, 並表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出口量為近三年來最少,因為中國和歐洲減少購買量。
IEA就此表示,雖然利比亞和伊拉克沖突並未出現緩和跡象,但在原油需求增速疲軟不堪、供應充足之際,地緣政治沖突對全球原油市場平衡性和價格的影響仍然溫和。
IEA月報認為,歐元區經濟原本就難以擺脫停滯困境,現在正越來越接近陷入通縮困境的邊緣,當前的風險在於,一旦歐洲物價觸發通縮螺旋,歐洲經濟活動恐怕會進一步降溫。
IEA還擔心,作為全球二號原油消費國,中國的原油需求增速恐怕難以明顯超過2.0%。
原油價格在9月稍早跌破100美元/桶,為逾一年來首次跌破這一關口,就是因為原油需求疲軟和供應充足的疊加效應所致。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11日表示,目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成員已達到2萬至3.15萬人,這一數字遠比之前估計的1萬名多。
中央情報局發言人Ryan Trapan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基於對從5月至8月收集到的所有情報分析後,中情局估計“伊斯蘭國”可以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招募2萬至3.15萬名戰士,而當中包括有大約一萬五千外國人,來自超過八十個國家,有二千人是來自西方。
Ryan還指出,這一次估計的人數大大高於之前,主要原因是自六月開始,“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為了繼續壯大,於是也加大了招募力度。
美國當地時間10日晚間,總統奧巴馬發表了電視講話,全面闡述美國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戰略。他表示,美國將通過發動空襲和支持合作夥伴地面作戰部隊的方式來“削弱並最終摧毀‘伊斯蘭國’”,現決定加大對伊拉克空襲力度,同時將“毫不猶豫”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采取行動。
9月美國垃圾債發行規模或創六年新高,本周美聯儲FOMC會議可能透露提前加息之前,那些財務高風險公司要盡可能多的借錢。
評級機構穆迪(Moody's)警告,債券市場對投資者保護已經大幅降低。
據彭博數據,9月迄今投機級債券銷售規模達到275億美元,創下有歷以來同期最高,整個9月發行規模至少創六年新高。高收益率債券在8月總共只出售了35億美元。
垃圾債券,也稱為高風險債券,是評級在標準普爾公司 BB級或穆迪公司Ba級以下的公司發行的債券。垃圾債券向投資者提供高於其他債務工具的利息收益,但風險也高於投資其他債券。
本月AK Steel鋼鐵總司出售了4.30億美元債券,自從2008年以來鋼鐵公司一直無法盈利。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則發債募集了7.5億美元。 去年被高盛指出流動性存在嚴重問題的零售商JC Penny也計劃發債。
美國公司要趕在本周美聯儲FOMC之前發債。市場預期美聯儲很可能修改加息“前瞻指引”,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從表述中刪除,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
但在美聯儲政策可能轉向之際,投資對債券正在迅速減退。
據美銀美林的債券指數,7月份債券市場回報下跌1.3%之後,盡管8月份回報率有所好轉,而據估計9月份垃圾債回報率將下降1%。
2014年美國市場已出售了2580億美元債券,一些人擔心隨著美聯儲收回刺激,現在這些垃圾債券的安全性正在降低。
資產管理公司TD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Greg Kocik說:“現在有消化不良問題。你供給太多的時候,恰逢錢流出市場。”
穆迪(Moody's)9月8日發布的報告稱,企業發行債券中的“保障性條款”強調,至少降至2008年以來最低。
據美國銀行策略師Barnaby Martin援引EPFR Global數據測算,投資者從歐洲高收益率債市場撤資達到11億美元。美國銀行美林指數顯示,歐元計價垃圾級債券平均收益率攀升41個基點,至3.87%。
據Lipper數據,上周投資者從美國杠桿貸款市場撤資額達3.42億美元,資金連續9個月流出,杠桿貸款評級同樣低於投資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索尼公司今天再次下調了公司的全年利潤預期,預計公司2014財年將凈虧損2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1億元)。索尼此前做出的2014財年業績預期是凈虧損500億日元。
索尼公司同時宣布取消年終分紅。這是1958年索尼上市以來首次取消分紅。不過索尼維持全年收入預測7.8萬億日元不變。
索尼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則是因為其移動通信部門在市場中不佳的表現。索尼表示,他們承認曾高估了其中端智能手機的收入,現在他們已經對此做出了戰略調整並願意接受損失的事實。
索尼於7月把本財年的智能手機銷量預期從5000萬部下調到了4300萬部。根據調查機構 Gartner 的數據,2013 年,索尼在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僅占 2.1%,而三星和蘋果則各占 31.3% 和 13%。
近幾年來,索尼一直在努力在重建公司的運營模式,並圍繞平井一夫提出的“一個索尼”戰略不斷縮小公司的業務範圍,進而變成一家更具有凝聚力並能夠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索尼公司宣布剝離VAIO筆記本產品線,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開始專註於Xperia智能手機產品線。不過,看著索尼對手機業務收入預期的下調,可以看出,其依靠微薄利潤率獲得市場份額的戰略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此索尼表示,會在移動業務上會逐漸做出調整,以適應市場和競爭環境的改變。有可能專註高端型號發展而減少推出中端型號。
此外,索尼首席執行官平井一夫表示,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本財年,索尼移動部門將裁員15%,約1000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