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上半年GDP數據已全部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重慶增速居首,黑龍江增速墊底。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和全年預期目標相比,31個省份GDP增速均未達標。
22省份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幅為7.4%。在31個省份中,22個地區的增速超過了全國水平,8個省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寧夏剛好等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增速總體高於東部地區,且重慶、貴州、西藏、天津、青海、新疆6省GDP增速均超10%。受產業結構影響,東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GDP增速則處於墊底狀態,且大幅低於全年預期目標。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與經濟發展梯度吻合,西部地區仍然能享受到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快速提升,並且產業轉移和向西開放等一系列政策也對西部省份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而東北和華北的部分省份經濟對單一行業依賴度仍然很高,政府通過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暫時“止痛”,但是爬坡過坎過程仍然很艱難,並且還要註意以後是不是會對結構轉型等產生副作用。
GDP增速前五名和後五名。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在全國31省份中,GDP增速前五名的分別是重慶、貴州、西藏、天津和青海,其中重慶以10.9%的增速位居第一;而後五名的是上海、吉林、山西、河北及黑龍江,其中黑龍以4.8%的增速墊底。
值得註意的是,一季度黑龍江的GDP增速僅有2.9%。面對如此難看的數字,二季度以來,黑龍江加快了以投資穩增長的步伐。
6月23日,黑龍江出臺《黑龍江省促進經濟穩增長的若幹措施》,計劃投資3000余億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其中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就投資2300多億元,與黑龍江全省一季度GDP總量相差無幾。
而重慶的高增長,則得益於多重因素拉動。中國戰略思想庫秘書長田雲向《新京報》分析,重慶GDP增速排名靠前,需要考慮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的拉動。重慶位於“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為重慶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作為內陸開放城市,重慶的加工貿易對拉動GDP貢獻巨大。另一方面,從消費的角度看,重慶的公租房建設處於全國前列,這避免出現收入低、房價高的局面,老百姓有更多余錢來消費,用消費來拉動GDP。
5省份GDP增速回落。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通常情況下,隨著二季度微刺激措施逐步發力,整個上半年的GDP增速相較於一季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卻有五個省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其中,天津和安徽均回落0.3個百分點,新疆、遼寧和吉林均回落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這5個地區二季度經濟出現了下滑。
事實上,上述地區基本都是能源大省,或是工業基建投資大省,主要依靠能源或工業投資帶動GDP增長的情況與前文黑龍江等地的情況類似。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效果顯現,產能過剩的工區均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以天津為例,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專家陳乃醒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天津過去經濟快速增長主要是高投資拉動,目前全國大部分工業產能過剩,此模式難以持續。
今年5、6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8.7%、9.2%,這是國家統計局有可查統計數字的最低值。而消費增速為全國第31位,即全國增長最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有4.5%,位於全國倒數第一。
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臧學英認為,天津GDP的放緩是在調整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好事,因為過去主要是以投資驅動為主,“下一步需要轉為創新驅動型”。
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最大。數據來源:各省公開數據。(小虎、zero/圖)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高達3.088萬億元,為全國最高,江蘇以3.012萬億元緊隨其後,全國僅這兩個省的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山東排名第三,GDP總量2.808萬億元,也是唯一一個GDP總量在兩萬億級別的省。而西藏和青海則墊底,分別是0.037萬億和0.097萬億。廣東的GDP總量約是西藏GDP總量的83倍。
此外,GDP總量為千億級別的省最多,有18個;為一萬億級別的省次之,有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