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永傑:英國脫歐 香港漸見得益

1 : GS(14)@2017-11-19 15:38:36

【明報專訊】英國去年6月公投脫離歐盟,不但對英國及歐盟造成兩敗俱傷局面,更意外地令到香港經濟、金融及物業市場得益。因為歐盟陷入亂局,中國及香港政治經濟穩定,有一些世界級投資銀行打算將金融部門由英國倫敦搬遷來香港。

據說,有多達數家外資投行,計劃將金融部門由倫敦遷至香港,以管理更多亞太地區的交易活動。英國宣布脫歐之後,歐洲先後發生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事件,意大利亦出現地方政府要求增加自治權益,都對歐洲政治經濟蒙上陰影。

去年6及7月筆者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英脫歐影響不大 欲置業可落實」及「英脫歐後資金湧港 樓市轉旺」,指出英國脫歐無損香港,甚至會有得益,預測看來逐漸應驗。

英國脫歐成為定局之後,當地的負面影響陸續浮現,德國法蘭克福及法國巴黎相繼出招,爭奪成為歐盟金融中心,不但加強兩個城市的金融營商條件,並積極拉攏英國倫敦的金融機構到法蘭克福及巴黎擴展業務。倫敦受損已經成為事實。

多家投行加強香港業務

但因歐盟還有其他成員鬧分裂要求獨立或提高自治條件,造成不穩定性,令一些世界級金融機構對歐盟市場產生疑惑。最近有些大型投行加強在香港擴充業務,英國脫歐變成有利香港。

投行擴充香港金融業務,帶來更多工作機會,自然需要羅致大量金融專才,他們在香港工作,自然需要住宅及商廈樓面,對本港樓市都有好處。而且中國市場繼續高速發展,投行在本港金融生意就要有更長遠的發展準備,有利經濟前景。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82&issue=20171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75

陳永傑:末季樓市全面起動

1 : GS(14)@2017-11-26 14:26:18

【明報專訊】中國與美國關係改善,預期今年餘下時間,會有大量資金流入本港,樓市及股市將全面起動,並以豪宅最突出。

今年10月,中國內地及香港都出現對樓市利好的消息,首先是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她第一份《施政報告》,由過往打壓樓市變為鼓勵置業,令樓市氣氛轉活過來;其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內地政治經濟路線變得更明確,今年經濟增長6.5%很有可能超標完成。這兩個因素,都將內地及香港投資吸引力大大提高,因歐美都存在不少隱憂,加上兩地股市位高勢危,資金自然要尋求新出路。

港股雖則升上10年高位,卻是全球少有未創歷史新高的股市,恒生指數平均市盈率只得13倍,十分吸引。因市况偏低,明年吸引力依然。金融市場好景,樓市亦間接受惠。

明年股市仍旺 帶動樓市

中國政治經濟昇平,外國投資者無論在實體經濟以至金融方面,都想再捲土重來踏足內地及香港,而且美國與中國關係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將會進一步修好,更有利中港的經齊、金融及樓市投資。

自10月份開始,本港大中小型銀碼樓盤成交量逐步上揚,不但一手新盤有表現,二手樓市亦告升溫,相信今年餘下時間會全線起動,並以豪宅走勢最悅目。今年首9個月價值1200萬元以上的豪宅(包括一手及二手)買賣合約登記錄得7109宗,總值1846.09億元。金額剛突破去年全年總和,較去年1808.77億元上升2.1%。宗數亦剛升穿2010年6975宗的高位,並較去年的5812宗上升22.3%,同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22年歷史新高。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87&issue=20171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6

陳永傑:美元陰乾 買樓夠實在

1 : GS(14)@2017-12-03 18:06:52

【明報專訊】雖然投資金句說「Cash is King」,但假如在不適當時間持有太多美元現金,可以輸得很嚇人。所以近十年來,愈來愈多人持有本港物業,原因是美元長期貶值,再加上通脹,陰乾程度嚴重。

轉眼又到年尾,2017年個多月之後便畫上句號,暫時各種熱門投資工具,本港股市獨領風騷。截至11月上旬,恒生指數以32.36%升幅領先,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作代表的本港二手樓市以11.82%升幅居次。但如果持有美元作資產,在全球投資市場大旺市之中,逆市勁跌8.09%,處於陰乾狀態。假如再計入今年本港1.7%通脹,美元貶值幅度接近10%。代表港股的恒生指數勁升32%,如果不是買入追蹤恒指的盈富基金,投資者在港股回報會有很大落差。投資股市選股是勝負關鍵,如果不幸買錯弱勢股,不僅跑輸大市,更甚者是逆市而跌。運氣更差的,買入單日可勁跌八九成的股票,損失就更慘重。所以,恒指升,不等同持有股票也有同等回報。

投資本港住宅物業,雖然有可能要付出約達樓價一半的三種印花稅,但亦因此會令投資者採取長線投資策略,不再有短炒的預期,安心作長線持有。今年住宅樓價無疑跑輸給港股,但表現也不俗,暫時錄得11%升幅。

置業可抵消租金升幅

今年樓價升勢不及恒指,但樓價升幅已經完全抵消美元匯價的跌幅,並且解決到居住甚至投資這兩個重要問題,可謂一舉數得。最低限度,置業之後,業主不必面對今年首10個月租金累升6.3%的問題,不用為將來加租以至搬遷而頭痛,搬屋及加租都非常麻煩。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13&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03

陳永傑:港經濟向好 樓市受惠

1 : GS(14)@2017-12-05 00:40:51

【明報專訊】本港貿易、旅遊、零售等僱用大量人手的行業,近期已見觸底反彈,令今年經濟展現升勢。經濟動力增強,對本港樓市建構成更強大的承接力,預料後市升多跌少。

過去幾年,本港經濟受到旅遊業不景影響,多個相關行業皆處淡靜期,但樓市仍然穩步上揚,撐住全港經濟大局。假如連樓市也支持不住,本港經濟環境更堪虞。現今多個表現欠佳的行業也扭轉頹勢,得以改善,部分相關企業業績更爆升,預期未來經濟情况會更好。

政府公布,2017年首3季經濟增長實際數字為3.9%,加上今年餘下時間即使在去年第四季比較高基數之下,經濟仍可望繼續穩健擴張,預期2017年全年最新經濟增長預測為3.7%,高於8月時公布的3%至4%預測範圍中間數。

就業市場好轉 加強承接力

過去幾年,香港經濟不景之際,樓市依然表現堅挺,逆市而升。最主要原因是港人的居住需求龐大之外,投資市場普遍無甚可為,買樓收租低至2厘至3厘的回報率,已經跑贏許多投資產品。由於住宅物業能夠同時解決居住及投資兩個難題,本港樓市多年來穩步向上。樓市上升,並不是香港獨有,北美洲、歐洲、中國、澳洲及新西蘭,這幾年都是樓價上揚,買樓作投資已經是全球大趨勢。

以往本港樓市在經濟不振之時逆市而升,現在本港經濟逐漸復蘇過來,多個主要就業市場皆告好轉,將會建構好更強大的樓市承接力。雖然全球尚有不少不明朗因素,但只要香港經濟回穩,過去幾年能夠逆流而上的樓市,將會更為穩健,後市升多過跌。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41&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06

陳永傑:完成供樓 必經息口升跌潮

1 : GS(14)@2017-12-18 03:35:03

【明報專訊】本月美國加息0.25厘應無可避免,但無論是否加息,作為港人如果是居住在私人住宅的話,解決居住問題也是同樣避不過的。難道加息我們就不用居住?既然要居住,買樓回報又勝過租樓,還是趁着目前息口低企,買樓總比較划算。

現在買樓可以肯定地說一句,只有長揸沒有短炒,絕大部分都是用家或長線投資者,因為政府所實施的3D印花稅,造成交易成本太重,樓價假使有短期升幅皆抵消不了3D印花稅的支出,所以,樓市基本上是無得短炒,自然沒有炒家。現在所剩下來的不是用家便是長線投資者。用家買樓要完成一個供樓程序,長達二、三十年,因此,幾乎必然面對息口升跌周期。雖然目前要迎接的是息口上升時期,但相對也有機會遇到減息的日子。而美國這次加息已經講了長達五、六年時間,如果本月加息成真,這些年來只加5次0.25厘,共1.25厘,加幅不算多。最多只令按息由超低息環境去到低息環境,距離高息環境還有很遠時日。

美經濟似回落 難大幅加息

不過,美國經濟強勁日子好像已由高峰回落,明年面對負面的政治經濟因素看來愈來愈多,大幅加息的難度增加。倘若美國經濟走勢凌厲,過往5、6年就不會只加得1厘息這麼小,便是因為經濟不大好,無力大手加息。

租樓無回報可言,租客儘管租了幾十年樓,最後是一無所有。無疑租樓有其靈活性,租客不滿意現時居所,約滿便可搬走,再另找自己覺得合意的居所,揀到滿意才搬進去。但新業主將來加租,租客又可能上屋搬下屋……。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79&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30

陳永傑﹕新盤售價 裂口高開

1 : GS(14)@2018-01-07 13:52:34

【明報專訊】由於土地儲備補充緩慢,近期發展商開始改變賣樓策略,由過去的首批單位以優惠價發售,改為裂口高開,以惜售代替廉售。長期以來,發展商在本港售賣一手新盤,慣常以優惠價格開售首批單位,然後分批加價。目的是以吸引價錢開售營造熱鬧氣氛,然後才逐步溫和加價,令首批買家有賺頭。

發展商補充土儲不易 變惜售

但因發展商發覺補充土地儲備面對不少困難,競爭大,成本又高,低價開售可能會「開錯價」,更甚者削弱公司盈利。有部分發展商逐漸改變賣樓策略變惜售,不想開價過低,賣樓賣得太快。

筆者預期未來開出的一手新盤,樓價不會便宜,想在首批單位抽籤買到低廉一些的機會愈來愈小,幾個百分點的折讓都將會消失,取而代之是逐漸要付出更高溢價,這樣才有機會享受得到高成數按揭的一手新樓。

一手新盤要多付幾個百分點的溢價,只是說普通新盤,超級豪宅就更乖乖不得了,價位何止會裂口高開,更是破頂屢創新高。5、6萬元以至10多萬元一呎實用面積的超級豪宅相繼湧現,更將會是高處未算高。因為本港土地供應不足的弱點已經被識破,而且各地資金持續湧入,爭相購買物業等實物作為保值,尤以豪宅,原因是物以罕為貴。想購買一手新盤的買家,要有承受高樓價的心理準備。

以往買不起二手樓的買家,流入一手新樓市場享受低首期、高按揭成數的情况有所調整。因為愈來愈多一手新盤售價高開,將會促使有多一些一手新樓買家回流到二手樓市,令平淡多時的二手樓市稍為回暖。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59&issue=2018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70

陳永傑:屋租難有友情價

1 : GS(14)@2018-01-15 01:49:56

【明報專訊】不少人覺得住宅樓價升得太快,很難上車,租樓居住罷了。但單看近兩年的租金升幅也不小,不但為業主「打工」,也蠶食了閣下的財產。橫豎都要居住,咬緊牙關置業,為自己「打工」好過為業主「打工」。根據中原地產新簽租約統計,去年11月全港107個大型私人住宅屋苑每實呎平均租金最新錄35.8元。去年首11個月租金累升7.5%,升幅顯著高於前年全年的4.4%,顯示去年香港經濟明顯復蘇,刺激租金走勢平穩向升。隨着樓價及經濟持續向好,相信租金走勢繼續上升,估計去年底將迫近36.0元高水平,全年升幅約8%。

雖然前年租金升幅為4.4%,算得上是「友情價」,但不是維持太久,因為租金大市大漲,業主也難以給予太多友情價。無論租金升幅如何相宜,租客都是為業主「打工」,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去到最後亦一無所得。

幫業主「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

這6年美國加息之說頻傳,兩年來只加得5次各0.25厘,合共1.25厘,但香港的銀行完全沒有跟隨,維持超低息。遠的不說,近兩年本港樓價上升約20%,只需仍是業主,便能將得益「私有化」。非但財富有所進帳,資金調配能力亦大增,所以,既然要居住,「打工」免不了,為業主「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自己做業主,物業的資產升值所得就是你的。

美國政府及國民負債巨大,再大幅加息自己也吃不消,否則不會講了6年加息只加得1.25厘那麼少。買樓面對加息壓力不會太厲害,但租樓卻很難避得過加租的命運,一來一回,得益與支出相距甚多。做業主勝過做租客!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24&issue=201801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80

陳永傑:美元貶值 資金尋出路

1 : GS(14)@2018-01-22 05:16:54

【明報專訊】本港樓市愈升愈有,去年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計算,升幅逾13%,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樓市亦有某程度的升幅。港樓之所以上升,不僅有用家需求,亦有許多投資者眼見美元匯價弱勢,資金尋求出路,買入物業作保本增值之用。

去年在投資市場中,樓市、股市、金市及外幣大多數有突出表現,只有美元獨憔悴,貶值約一成;所以,大量資金從美元流向各式各種的投資工具,避開貶值的美元。

北水流入港樓市 供不應求

筆者去年繼續看好港樓,因為供應量應付不了本地買家之外,還有大量外來買家亦希望買入港樓,理由是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價值比較一般城市為高。香港樓市經已不是港人市場那麼簡單,單是以中國大約14億人口為例,只要有1%人口要買港樓,就是1400萬人,一人要一個單位便是1400萬個住宅單位,香港不會有1400萬個單位那麼多。

據粗略估計,香港私人住宅大約154萬個單位,公營房屋約121萬個單位,合共約275萬個單位。如果有1400萬個買家,同時到來買樓,香港賣清現有單位亦供不應求,再加上全球各地買家更加不得了。而且建樓需時,香港根本應付不了,最終結果是唯有樓價上升。

過去幾年,世界各大城市的樓價多數是上升的,因為資金需要尋求投資對象,樓市是其中之一,香港是主要金融中心,樓價上升實屬必然,各地股市亦大漲。

2018年到來,美元跌勢依然,與筆者預期沒有兩樣,估計全年也是弱勢難改,投資者維持棄美元增持樓股等資產。美國今年息口溫和上升,亦阻不了港樓升勢。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21&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12

陳永傑:樓市升勢一致 業主皆大歡喜

1 : GS(14)@2018-01-22 06:15:29

【明報專訊】去年全球股市多數都表現異常出色,升幅有20%以上的比比皆是,有些升得更多。但不代表本港住宅樓市不濟,升幅有14%亦很理想,因為樓市升跌幅度比較劃一,不會像股票出現飛天遁地相差很遠的情况,業主得到實質回報率高於10%不難。

股市表現佳 仍不乏蝕錢股票

去年投資市場以股市表現最好,熱門股市升幅達到20%至30%甚多,美國股市三大指數亦有19%至28%升幅,香港股市更升近36%,成為主要股市中最出色的市場。冷門股市更厲害,越南升幅高達48%。

各地股市儘管有明顯升幅,不等同投資者得到相同的回報率,有時實際收益更存在很大差別,因為股市中每一隻股票的表現都不同,升幅與股市指數有很大出入之外,甚至會有股份錄得下跌亦未可料。

追蹤指數基金會有比較貼近市况的回報,但各種同類指數基金內的成分股比重各有不同,又影響到實質回報率,除非每一隻指數基金都像本港盈富基金(2800)的股票成分一樣,才可跟貼股市,否則回報都有一些分別。但如果各指數基金與盈富基金成分及比重相同,又何必多設同類指數基金,一隻就夠!其他投資產品好像黃金及外匯,只得黃金及歐元分別有13%及14%升,其他多數平平無奇。港樓去年上升14%,樓市的一致性比較強,升幅不會相距太大。樓市上升14%,大多數住宅樓不難有10%以上的實質升幅,或有少許樓盤升得更多,但落後大市甚至倒跌則非常有限,不似得股票同時有飛天遁地的場面。業主持有住宅物業,回報率不會像股票出現那麼大的偏差。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49&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40

陳永傑:銀行低息「搶供」另有所圖

1 : GS(14)@2018-02-04 20:55:52

【明報專訊】美國加息對於本港銀行盈利是利好的,因為息差擴闊提高利潤,銀行理應鼎力支持加息。但有些大銀行不僅表示今年加息的幅度比美國為低,而且更積極推出低廉定息按揭計劃打減息戰,因為「搶供」根本另有所圖。

美國聯儲局公開去年12月會議紀錄透露,委員對今年加息3次各0.25厘的步伐,存在分歧。全球投資市場仍預期今年美國加息3次,大致視作標準,稍有出入不足為奇。原則上銀行應該支持加息,可藉着擴闊息差增加盈利。

本港銀行亦認同上述論調,但美國兩年來加息5次,本港銀行並無跟隨。縱然聯儲局表示今年再加息3次,但有些本港銀行預期只會加2次而已,理由是本港銀行資金池結餘充裕,不用跟得太貼。

在去年底內地及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抽升之際,有投資市場人士預料本港銀行會很快步入加息時期。踏入今年,部分大銀行非但沒有加息,反之在按揭貸款市場推出首一兩年低至大約1.68厘的低廉定息按揭,來個「大搶供」,爭奪置業顧客。

吸實力顧客 提高盈利能力

銀行在每逢年頭出招爭取按揭貸款市場,屬意料之內,但在加息期內來個低廉按息,似乎是逆市而行。但細心分析,按揭是有抵押貸款,風險一貫比較低,最重要是買得起樓的顧客質素通常不錯,不少人更有餘力使用銀行其他服務,是交叉銷售的理想對象。

銀行以低廉按揭作招徠,吸引到實力顧客,能夠創造新業務,提高了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另闢蹊徑。因為能夠置業已經是實力最佳證明,減省了許多篩選工夫。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50&issue=20180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