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彭淮南阻升匯率 唯一民營外匯經紀商受惠 元太交易暴增 肥了北京政協委員

2011-1-10  TWM




受到央行尾盤作價影響,台北外匯經紀商價格波動劇烈,不少匯市交易員,乾脆改在元太外匯經紀公司下單。具官方背景的元太大股東鄧予立,意外成了央行阻升下最大的受惠者。

撰文.歐陽善玲

新 台幣升值壓力大,央行總裁彭淮南每日上演「尾盤作價」戲碼,雖然有效悍衛新台幣收盤匯率維持在三十元以上,但卻引來「央行版匯率失真」之議;相對的,唯一 民營外匯經紀商──元太外匯經紀公司,則因匯率價格被認為真實性較高,近來成交量激增,成為央行阻升新台幣下的意外受惠者。

引人側目的是, 這家受惠公司,背後有位來頭不簡單的大股東。據資料,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會中,香港亨達集團擁有四八○萬股,握有二席董事,其中身兼香港亨達集團主席的 鄧予立占有一席。鄧早期在香港外匯市場有「外匯高手」之稱外,目前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因此,彭淮南強力阻升新台幣,卻意外肥了北京官員。

早在一九七○年代,鄧予立即在香港中銀集團旗下銀行任職並接觸外匯,九○年決定自行創業,成立亨達集團,主要從事外匯業務,並於九八年與和新汽車共同出資,在台成立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為央行外匯局特許的「唯二」外匯經紀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民營外匯經紀商。

雖然成功取得特許經營權,但過去十餘年來,元太在國內外匯市場始終只能算是「小配角」。

在台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

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具官方背景的台北外匯公司相對具有代表性,「央行公布的匯價即是來自台北外匯公司」,且流動性較佳,因此平時下單都以台北外匯為主、元太為輔,兩者交易量其實差距頗大,元太約占台北成交量四成左右。

相較於元太「不成氣候」的業務量,鄧予立本人近幾年來則是在台灣快速建立政商關係。在他的部落格相簿中,貼出他與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行政院副院長陳冲等人合照,高調顯示他的政治人脈。

在 實際動作上,二○○一年納莉颱風重創台灣,鄧予立立刻捐了幾十艘橡皮艇、大量物資支援救災。○四年,馬英九還在台北市長第二任期內,鄧也透過管道贊助大稻 埕碼頭的「煙火慶光復」活動。之後,舉凡台北元宵燈會、煙火音樂節,鄧都慷慨捐助,因此能與不少政治人物維持不錯關係。此外,他也曾在台灣出版兩本著作, 為自己的知名度與形象加分不少。

但在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之餘,關於鄧予立或亨達集團在台違法吸金、詐騙等負面爭議,近年來時有傳聞,惟截至目前,均無法證實鄧予立直接相關。

如今,元太業務量有所起色,對這位北京政協委員來說,也算是一樁美好的意外收穫。

鄧予立

出生:1950年,香港現職: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亨達集團主席、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1

中國政協委員張松橋、在港買殼炒股的百億富豪

2009-10-26  tWM




中策最大股東是紅色資本大鱷!

過去靠著特權關係,二十八歲的重慶小子張松橋拿下二千多畝荒地,醞釀出後來的四家香港上市公司。

這位身價新台幣三五二億元的紅色富豪,編號第一七二八號的中國政協委員,靠著資本炒作、借殼上市等手段成為資本大鱷,沒有壽險經營經驗的他,卻將成為南山人壽的第一大股東,結果如何,令人關切。

撰文‧周啟東

走出重慶江北機場,高速公路上的車潮一路向南方的重慶市中心奔馳,路旁矗立著二十幾棟三十層高的大廈,這片宛如造鎮計畫的房地產雖然龐大,但是外表已有歲月的痕跡。

這片風華老去的地產,不僅造就一位香港炒股資本大鱷、甚至更影響千里之外台灣南山人壽三萬六千名員工的命運,這個傳奇的主角就是身價高達三五二億元的渝港國際主席張松橋!

這一次與博智金融合作競標南山人壽的香港中策集團,張松橋就是增資新股的最大股東,這位神祕人物總是蒙上一層面紗,讓人捉摸不透。他是殷實的實業家、房地產炒手,還是善於玩資本遊戲的投機大鱷?

張松橋是胡潤﹁中國百富榜﹂的常客,去年身價新台幣二五八億元,排名第一一八名,今年拜香港股市大漲,身價暴漲一.三倍,排名擠到第九十八名。他同時是渝 港國際、渝太地產、港通控股及中渝置地四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這四家公司市值合計達一六四億港元(約合新台幣六八○億元),張松橋個人則坐擁數棟上億元 豪宅,甚至可以跨海收購台灣第二大保險公司,而其財富的來源,竟然都來自重慶北邊二二○○畝的荒地!

靠特殊關係累積第一桶金

一九八二年的重慶江北機場,一位重慶土生土長的十八歲少年走下飛機,他就是畢業後到香港歷練二年的張松橋,正準備回鄉大展身手。當時大陸才剛開放,能夠拿 到赴港單程簽證的人非常稀少,他就是其中之 一。而之所以能拿到簽證,據傳其父親在政府僑務部門工作是主要原因,這層特殊關係成為他未來致富的關鍵因素。

二十多年前大陸經濟剛起飛,各種物資缺乏,而處於大陸西部內陸的重慶更是落後,張松橋回重慶就是因為嗅到開放的大商機。一九八五年,當別人還在讀大學時, 二十一歲的張松橋已下海創業,他創立中渝實業,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藉由香港人脈進口電子錶、音樂卡帶、雨傘,甚至是二手汽車,只要重慶市場需要什麼產 品,他就想盡辦法進貨,成為重慶有名的年輕﹁倒爺﹂(專門進口買賣商品的商人)。

賺了第一桶金後,頭腦靈活、當地政商關係良好的張松橋,急著想找新的發財機會。一九九二年時,他做了一件轟動重慶的大事,這位二十八歲的倒爺一口氣買下重慶江北機場旁二二○○畝的農地,並以其中的八○○畝地,蓋起二十幾棟現代化公寓大樓,取名﹁加州花園﹂。

﹁當時江北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農地,房子還是公家分配,他當時蓋那片房子根本沒有人看好!﹂重慶台商協會資深會長楊思明回憶指出,但他也相當佩服張松橋的眼光,未來的變化讓所有人都無法置信。

在荒涼的內陸山城造鎮,對於重慶人而言是一項瘋狂的舉動,但對於想要上市的張松橋而言,卻是一項美好的包裝。習於炒作房地產的香港金融圈對於造鎮並不陌 生,何況又是在崛起中的內陸重慶,一九九三年,他將加州花園與在中國的貿易項目一起打包,以﹁渝港國際﹂的名稱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他財富傳奇的重要轉捩 點。

香港上市等於搭上致富的特快車,張松橋之後逐漸淡出重慶,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經營人脈及學習股市操作的技巧,而重慶江北的大片土地一直放著養地,沒有繼續開發,他等待時機要讓這片不值錢的荒地變成黃金聚寶盆。

一位二十八歲的年輕人一口氣可以買下二二○○畝土地,他當時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嗎?一位在當地發展十幾年的台商就指出,當時土地買賣根本不存在,都是由政府 部門大筆一揮畫撥的,土地價格低得離譜,一畝地只要人民幣兩、三萬元,只有關係特殊的人才可能批到大筆土地。台商當時雖然財力最雄厚,但也只能一小塊地、 一小塊地的開發,﹁那是當時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產物,現在根本不可能發生﹂,一位不願具名的重慶台灣房地產開發商指出。

房地產大亨變身股市大鱷

在中國西南邊陲擁有一塊荒地、在財富之都的香港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張松橋還算不上是第一線的富豪,如何打入富豪的人脈圈,成為他在香港的首要目標。

香港媒體指出,張松橋最擅長的,就是藉著自己的背景與富豪拉關係,﹁對香港人,就說自己是重慶人,認識許多高官,可以介紹許多內地發財的機會;在重慶,就 說自己是香港人,認識許多富豪,可以介紹資金進入重慶投資。﹂會說流利重慶話、廣東話的張松橋幾乎無往不利,逐漸在兩地建立深厚的人脈關係。

一九九九年,張松橋在香港的人脈開始發生效用,當時上市才半年,以生產包裝盒、行李箱為主業的﹁確利達﹂,因為大股東──李嘉誠的連襟林孝文醫師,炒股失 利被斷頭,在香港著名﹁買殼教父﹂劉夢熊的牽線下,張松橋成功入主確利達(後改名中渝置地),踏上資本炒手的第一階段。

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成為集團公司,張松橋以渝港國際控股為投資公司,四處尋找狩獵目標,二○○一年,香港九龍倉集團負債累累,為了精簡瘦身,有意將旗下擁 有西區海底隧道管理權的上市公司港通控股出售,在劉夢熊的介紹下,張松橋以六億港元吃下擁有二十億元資產的港通控股,接著又吃下彩星集團下擁有尖沙咀彩星 中心商辦的彩星地產(後來改名渝太地產),一時之間,張松橋的胃口大開,成為股市大胃王。

在瘋狂買殼後,○三年張松橋已成為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渝太系﹂終於成形,但這些殼都是不太賺錢的空殼,例如港通控股○七年才賺二.八億港元,○八年更只有一.五億港元,如何讓空殼變現金,成為這位新興資本玩家的當務之急。

○六年,張松橋開始進行令人眼花撩亂的重組、注資遊戲。他先以控股的渝港國際併入中渝置地之前的包裝、行李箱業務,再將自己持有的重慶北方十一塊荒地,以 ﹁半價﹂高達三十三億港元(約合新台幣一三七億元)賣給中渝置地,張松橋成為持股五九%的大股東,股價從○.一港元一路飆升到十八港元,市值一度突破三百 億港元,重慶的荒地養了十四年,終於從泥土變黃金,張松橋創造了一項財務操作傳奇;只不過這項傳奇卻禁不起考驗,金融海嘯後股價大跌,目前只有高點的四分 之一。

低價買殼、注入資產、炒作話題、換股上市、股票變鈔票,成為張松橋躋身香港一線富豪的手段。他手下的四家上市公司,除了渝太有一些商辦固定的租金收入、港 通有隧道的通行費收入外,其他二家公司都僅是靠重慶的大片荒地創造美好故事,雖然手上握有一千兩百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但是開發速度緩慢,根本沒有為上市公 司帶來應有的利潤回報。

中國政壇最紅的資本玩家

張松橋四十二歲就成為百億元富翁,在香港炒作豪宅、股票成為他平日的主業,國際資源集資、中電新能源的新股配售、電訊盈科的私有化炒股都看得到他的蹤 影;○四年初,他以一.三八億港元買下小說家金庸位於山頂道的豪宅後,加入豪宅炒手俱樂部,今年初據傳更以四.四五億港元天價,買下淺水灣八十五號豪宅, 創下新紀錄。

中、港政商關係深不可測的張松橋,結合香港富豪炒家大玩資本遊戲,在中國也努力經營官方人脈關係,他不僅擔任重慶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去年一月二十五日更被中國政府選為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編號第一七二八號。

依據規定,除了港澳台居民外,政協委員都必須具備中國國籍,之前電影明星鞏俐即因入籍新加坡而喪失政協資格,張松橋可說是中國政壇最紅的股市玩家。

一位靠特權取得二二○○畝荒地起家的資本玩家、股市炒手,從未經營過壽險相關業務,惟一在行的是股市炒作,這樣的資本玩家突然成為南山人壽的最大股東,南山人壽未來的命運,值得關切!

張松橋

現職:渝太地產、中渝置地、渝港國際、港通控股主席 中國政協委員編號第1728

學歷:高中

經歷:重慶攀鋼鈦業總經理身價:新台幣352億元,2009年胡潤百富榜第98名

張松橋企業版圖

中渝置地

2008年營收:13.9億港元

市值:116億港元

主業:在重慶、四川、雲南開發房地產,手上擁有1200萬平米土地

渝太地產

2008年營收:1.2億港元

市值:11.7億港元

主業:經營香港彩星中心、 世紀廣場商辦出租業務

渝港國際

2008年營收:-7.2億港元(控股公司手中股票大跌)

市值:9億港元

主業:投資渝太地產、港通國際等,主業為投資控股

港通控股

2008年營收:2.4億港元

市值:27億港元

主業:香港駕駛學院、西區海底隧道、大老山隧道大股東,主要收入為車輛通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3

政協委員為何敢言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3-12/100235756.html

「偌大一個中國,總得要有人站出來說話」
黃震

  昨晚趁著「兩會」休會,請大學時候的老師吃飯。老先生年過耳順,從國企老總位置退下來已一年有餘,他是連續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年是最後一次進京參加政協會議,明顯感覺到老先生變得放鬆了,隨和了,不像以前那麼時刻小心翼翼。

  席間談起政協委員馬富才(曾任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石油董事長)分組討論透露,目前中國成品油價格中,稅收比重達44%-45%。 「從加油槍加到消費者身上的油價中,增值稅、養路費、教育附加、城市維護,名目繁多。」我不禁有些忿然:「為什麼他當中石油董事長時不討論這個問題,非得 到退了休無力解決時才提出來?!」

  老先生笑了,同樣身為退休政協委員的他,對此有務實和深刻的理解。他的一番剖白聽來令人唏噓。

  「政協委員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任職後期或退休不久的政府官員或國企高管。這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制度安排——既能適當延長這一人群的職業生 涯,又能使他們在新的平台轉換角度審視自己曾經從事的行業,從而更好地達到建言獻策的目的。以老馬為例,他任中石油董事長時,估計腦子裡大多是銷售額、利 潤率、管理架構、企業戰略。也只有到了政協,他才會去真正花時間琢磨,老百姓買了我的一升油,其中有多少是買油錢,多少是交稅費。

  「坦白地說我和老馬一樣,在國企老總位置上時,都是從企業利益角度考慮問題,不會過多從老百姓或者政府利益角度考慮。還是拿稅費舉例:其實任何 一種商品在國內的銷售價格,都包括了不低於30%的各種直接和間接的稅費。國有企業不可能也沒必要偷稅漏稅,但還是有些變通的辦法。稅高了?我會和稅務部 門協商,申請相應的減免政策;費多了?我就找政府協調,進行一些部門間的利益平衡。這些方面國企總歸要方便一些。如果都行不通,我就提高銷售價格。

  「國資委對國企『一把手』是有考核指標的,如果連續幾年不達標,就得下課。考核指標裡並沒有這一項:讓一把手去考慮公司產品及產品價格對老百姓 收入的影響。現實地講,國企老總在任上把企業做大做強,把企業員工的收入提高,讓國資委對企業認可,就算對國家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至於說這家企業是不是依 靠壟斷性資源獲得了利潤,是不是破壞了社會經濟生態的平衡,是不是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那可不是一個國企老總應該去考量和評判的事情,否則的話,就在這個 位置上幹不長了。

  「政協開會時,退休委員確實比在職委員敢說敢寫敢放炮。一方面,在職委員不可避免地顧忌要多一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退休委員可以更純粹、更無羈絆地審視和反思以前所處行業的問題,轉換了角色以後能夠更全面、更宏觀地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

  「以我自己為例。前幾年我提交的多是要求政府如何更好保護國有企業的議案,這兩年我提交的議案都是關於如何降低行業的進入壁壘,如何引導民營企業在這個行業內發展。」

  曾經有人調侃,說退休官員敢說真話是因為落差很大,很不適應,因此就開始「炮轟」,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以找回昔日的權威。在老先生看來,並非如此,「至少我認識的相當多退休的政協委員不是這樣:偌大一個中國,總得要有人站出來說話吧!」

  飯後送老先生返回酒店,看著他孤零零走進酒店大堂的背影,不禁回想起幾年前,也是在「兩會」期間,也是在這家酒店,他被前呼後擁的情形——此刻 的老先生似乎要更高大,更厚重一些。只是這些提案有多少會引起重視?我想起了另一個政協委員的總結:政府各部門想幹這個事情的時候,你提了有用。如果不想 幹,你要一直提到它們想幹時才有用。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7

蜜餞事件曝來伊份內控缺失 前發審委員稱過會幾率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8/zOMzA4XzQyNTgzOQ.html

這一次,一度引無數PE競豔的來伊份真真切切地撞在槍口上。

4月24日晚,「毒膠囊」事件不斷發酵引得全民追問「食品安全」隱患之時,一則來自於央視有關「蜜餞」行業食品安全問題的揭露,將兩個工作日前剛進行IPO預披露的來伊份推至風頭浪尖。

IPO最忌諱陷入食品安全風潮並被捲入其中成為主角,但來伊份卻污點均霑,IPO能否順利前景頗不樂觀。

「從上市要求的硬性數據看,『毒蜜餞』事情對於以商貿模式為主而非食品生產商的來伊份而言,似乎影響並不大,但卻反映其對於供貨商渠道的把控和內部治理問題存在較嚴重的內控風險。」4月25日,一位證監會前任發審委員向本報記者坦言。

4月24日晚,有關蜜餞存在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消息一面世,來伊份立即發表申明表示將嚴查有關問題,但似乎時機已晚,局面很難挽回。

「對於來伊份而言,其被捲入食品安全問題並非意外。」4月25日,浙江一家PE機構負責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但令其意外的是,「來伊份怎麼這麼容易就被食品行業的潛規則撂倒?還在食品安全問題最敏感的時刻。」

說其並非意外,是因為以零售多種類休閒小食品為主的來伊份,近年來,雖然其門店擴張火熱,生意門庭若市,但有關其銷售的食品質量問題似乎就從未間斷。

2011年1月22日,青島一家媒體便接到舉報,稱來伊份山東路家樂福店購買的蠶豆佈滿蟲眼,仔細一看,上面還有數條白色蟲屍。

對此,來伊份有關負責人回應表示:「不能保證蠶豆百分百都是好的。」

或許,如果沒有幾天前央視對來伊份有關蜜餞生產過程的曝光,沒有親見在鏡頭下那一個個骯髒不堪的環境下生產的蜜餞,恐怕多數人會認為上述傳聞誇大其詞,但往往現實比傳言更可怕。

如果說上述對於來伊份的食品安全問題僅停留在生產環境和保質日期,那麼就在此次蜜餞含有超標添加劑前不久,其就已被爆涉嫌出售食品檢測不合格的產品。

據2011年底青島早報報導,市民發現其在來伊份購買的手撕肉條生產廠家剛被當地工商行政機關查處。據公開資料顯示,為來伊份生產手撕肉條的龍海市桂珍有限公司因其生產的牛肉絲日落黃、大腸菌群超標,被溫州市工商部門列為食品檢測不合格企業名單。

2012年初,其還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為賣點,向國內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2012年4月19日,來伊份招股說明書(預披露)顯示,擬公開發行5000萬股。

此前數日,隨著「毒膠囊」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作 為涉及食品行業的企業,來伊份不可能不知道因『毒膠囊』引發的食品安全討論大潮。企業預披露前就大概知道IPO安排時間,這家食品安全問題重重的申請 IPO企業一旦預批,自然是公眾關注焦點。所以如果來伊份稱對『毒蜜餞』事件頗感意外,是說不過去的。」北京一家公關公司項目負責人士坦言。

「目前看,發審委認定其從食品安全的事件反映出的內控問題缺失較為嚴重,單就這一點其IPO過會幾率就比較小了。」上述某前任發審委員坦言,但關鍵還是要看其上會時如何向發審委解釋。

雖然之前多宗投訴和曝光,沒有讓來伊份引起足夠重視,但這次在其IPO當口再加上食品安全問題引得口誅筆伐之時,來伊份的反應可謂迅速,4月24日曝光當晚便在官網發佈申明表示會核查到底。

「但如果證明『毒蜜餞』並非是其『特例』,那麼任何申明都很難被信服。」上述某前任發審委員坦言,這一定程度說明其要麼放任不安全食品流入,要麼就是其內控管理長期缺失。

「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如有涉及行業潛規則問題時,應在上市前做好規避糾正準備,隨著新股發行制度進一步改革,有關信披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潛規則的東西將越來越容易被搬上上市公司的檯面。」深圳一家券商投行負責人感嘆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3

夫婿的創投公司背景是關鍵陳元玲NCC委員之路恐一波三折

2012-6-4  TWM




NCC新任委員提名人陳元玲,頂著創投界出身的光環,在立法院審議會引發軒然大波。問遍創投業,幾乎沒人認識她;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戴章揮,創投界倒是對這位橫跨兩岸三地的創投公司董事長印象深刻。

撰文‧林宏文、白澄誠

五月初,行政院公布第四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部分委員提名名單,包括正副主委提名人石世豪、虞孝成,與兩位委員提名人陳元玲、彭心儀,任期自今 年八月一日至二○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提名咨文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不過,自名單公布以來,被提名人經歷與利益糾葛,不斷引發外界質疑。

其中,現職為英屬維京群島商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Integral Investment Holdings Group Co.,Ltd)董事總經理的陳元玲,在五月十六日立院交通委員會首次列案審查人事案時,提供給立委的簡歷表僅「一頁」,簡述生日、學歷與經歷,全文相加 不到一百字。

一頁簡歷交代不清創投背景前前後後不到一百字的介紹,夾在另外三位提名人相加厚達六十七頁的簡歷文書中,顯得相當突兀。這樣薄薄「一頁」的簡歷,引發朝野立委抨擊資料不全,藐視國會審查,更涉及隱匿過往經歷。

十二天後的五月二十八日,陳元玲補上「十頁實務經驗報告」,但這十頁的簡歷僅可看出,陳元玲做行銷出身,絲毫看不出與創投有什麼淵源。

另外,在二十八日交通委員會進行程序協商,政院人事官員更脫口爆出陳元玲與虞孝成兩位提名的委員具有雙重國籍。雖然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強調,被提名人僅需 在到職前完成放棄該國國籍申請即可,但是從接二連三爆出的問題可以看出,陳元玲引發的「私募基金老闆娘到底能不能擔任NCC委員」爭議,似乎才剛揭開序 幕。

創投董娘獲提名NCC委員問遍創投業,幾乎無人認識陳元玲,包括台北市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也對這個名字完全陌生;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 戴章揮,大家倒是都認識。

陳元玲之所以被稱為創投出身,主要因為她現在的職務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這家以私募基金為主要運作項目的公司,管理近二億美元及五億人民幣的資金,正是她的夫婿戴章揮所創,戴章揮就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的董事長。

由於陳元玲在英特閣並非單純專業經理人角色,本身也屬直接投資經營角色,即使她在報告中強調,「公司主要投資醫藥產業及民生消費產業,投資標的均非電信跟媒體相關產業」。

但立委管碧玲質疑, NCC是國內電信、通訊、傳播等訊息流通事業的最高主管機構,握有台灣整體通訊硬體與內容主導權;而創投或是私募基金的主要工作就是尋找投資標的,由創投 或是私募基金的老闆娘,來擔任台灣訊息流通事業最高主管機關的審查委員,這之間難道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

管碧玲表示,陳元玲擔任英特閣董事總經理的時間究竟有多長?這些資料行政院都沒提供。以陳元玲與英特閣的關係來看,難道立院審議時不應對這家公司深入了解?管碧玲直言,「陳元玲根本就不該被提名」!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也無法苟同:「完全看不出來她(陳元玲)有哪一項條件足以擔任NCC委員,不知道為什麼行政院會有這樣的提名。」她進一步表示: 「這一次的提名名單很明顯地偏重電訊產業,完全忽略傳播與言論相關領域的專業。掌管通訊傳播的主管機關,竟然如此失衡。」陳元玲與戴章揮從台大求學時代就 認識,兩人後來都到美國念書。戴章揮回台後,早期任職過所羅門美邦台灣區總經理,在有﹁購併教父﹂之稱的杜英宗手下工作;之後又到第一波士頓任執行董事, 後來則自行創業成立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也在上海成立豐厚上海投資管理諮詢,投資管理超過二十家大中華地區民營企業。

夫婿掌控兩岸巨額創投資金戴章揮至今參與過的重大購併案包括:花旗銀行入股富邦金、雅虎併奇摩、台新併大安商銀等。此外,新生銀行投資日盛金控的案子,戴 章揮也參與其中,並與新生銀行一起投資。另外,戴章揮也主導過台灣一家上市軸承公司國直,以每股五十元,賣給全球軸承製造龍頭瑞典SKF公司,算是成功的 收購案。

戴章揮在台大念生物系,自承在台大念書很「不務正業」,老喜歡跑去心理、哲學、歷史等系旁聽課程,「我的老婆陳元玲就是這樣從心理系追來的。」由於自己在班上很少出現,因此當他考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時,簡直讓班上同學跌破眼鏡。

與戴章揮熟悉的朋友表示,戴經常就特定政經議題抒發己見、展現大炮性格,朋友總會笑他,「個性比記者還像記者」。

更甚者,日前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應邀來台演講,對其筆鋒心嚮往之的戴章揮竟一時興起,透過各種人脈關係,想要與吳曉波面對面深談。

如今陳元玲的NCC委員提名案卡在立法院,夫婿在兩岸三地的私募基金背景,恐怕會被許多人拿來用放大鏡檢視,會不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大家都在睜大眼睛看。

陳元玲

出生:1965年

現職: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經歷:香港無線電視台開發部經理、日本Nikkei-CNBC電視台總監、Discovery頻道台灣區總經理學歷: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 婚姻:已婚,夫婿為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戴章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3

個人對委員們的VIE提案的一點淺見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3198209

此次兩會,兩位全國政協委員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將對VIE這事提交提案。張近東呼籲,中國商務部、證監會正研究制定針對VIE模式的監管規定能夠儘早出台。他建議:1、完善外資准入監管,明確將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進行規範。2、拓寬境內融資渠道,在政策層面扶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在A股上市,幫助電商企業在境內就可以解決融資需求。3、適當放寬國內電商企業國外直接上市的條件,培育真正的享譽全球的民族電商品牌。李彥宏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與看法。在投資併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對於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或採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逐步梳理不同類型的VIE結構企業。

        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譯為「可變權益實體」),在國內被稱為「協議控制」,是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VIEs(可變權益實體)。VIE模式標準框架是在境外設立離岸控股公司,然後由離岸控股公司的名義在香港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並以該全資子公司在中國境內成立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並以該外商投資企業以協議而非通過直接投資形式間接控制內資公司,從而達到合併內資公司財務報表的目的。VIE模式能有效的規避2005年10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了《關於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05】75號)(「75號文」)及商務部於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分別進行修訂並發布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令」)。若依據「75號文」及「10號令」,中國境內的公司若是期望去海外上市,流程比較複雜。先得在境外設一個特殊目的公司,得商務部;然後,特殊目的公司併購境內公司,得商務部及證監會批;再次,特殊目的境外上市交易,得中國證監會批;最後,上市融資完成,得向證監會、商務部匯報,外匯還得接受外匯管理局的監管。可謂層層把關,層層審批,層層監管。VIE模式目前已成為中國境內公司赴海外上市主要的法律架構模式。自新浪第一個使用VIE模式並於2000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以來,10多年來有200至300家內資企業通過VIE模式實現了海外上市。

      VIE模式因為2011年支付寶事件飽受質疑。2011年第一季度,根據央行要求,已經在申請牌照期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須向央行作出書面陳述,即「是否存在境外投資人通過持股、協議或其他安排擁有其實際控制權」。隨後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均就自己股權狀況向央行作出表述。央行的規定,如果有外資結構,就要上報審批。故馬云單方面終止VIE協議安排。馬云單方面終止VIE協議安排引發悍然大波。馬云支付寶事件引發美國證監會(「SEC」)對於VIE的安全性及風險問題的關注。其後新東方VIE調整引發美國證監會調查。2012年7月11日,新東方發佈公告將北京新東方股權結構由11位股東持有更改為俞敏洪100%持有。而新東方VIE股權結構調整引起了SEC的注意,並對新東方的VIE展開調查,同時在做空機構的大幅渲染情況下,新東方股票一度因該事件暴跌。最終,在耗費數百萬美元的調查費以及SEC在俞敏洪「較為滿意的保證」之後,此事方算塵埃落定。

      VIE模式就這樣遊走於中美監管層的視線邊緣。VIE模式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途徑。那麼VIE是否如張近東所提「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張近東認為「VIE模式目前境外資協議控制模式存在著管理隱患,因這種模式本質上是併購行為,而』經營銷售在國內、投資上市在境外』的現實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之外,缺少有效的監督。」因此應「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

      VIE模式最初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海外上市,而是為了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象2002年2月21日國務院發佈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鼓勵、允許、限制及禁止的行業予以了規定,以及另外201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新浪採用VIE模式初衷應是規避中國政府限制外資進入電信業政策的規定,而2000年時,並未有「75號文」及「10號令」。也就是說VIE模式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二是規避「75號文」及「10號令」。

      「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有其兩難之處。作為VIE模式的關鍵步驟,採用協議形式控制境內內資企業,發生在中國境內,是聯繫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與內資企業最核心的步驟。就該步驟本身而言,該步驟的目的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意味著協議控制在法律上予以支持。而協議控制在法律上合法化,意味著對於政府相關部門需對進入限制及禁止外商投資企業及外國投資者進入的行業的企業進行實質性審查,否則限制及禁止外商進入這一條就會成為空話。而如果限制及禁止外商進入這一條採用實質審核的方法,這意味著採用VIE方式規避某些行業或項目對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進入的限制或基於某些特定要求的審查將不再有效。這樣自然就會造成VIE方式的絕跡。所謂的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併購行為,以及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進行規範實質上就是要杜絕協議控制。

       杜絕VIE協議控制很可能會杜絕或減少外國投資者資金對於某些限制或禁止外資進入行業介入。以互聯網為例,中國限制外資進入電信增值業,外資持股比例不能超過49%。在過去的十來年裡,中國大小眾多互聯網公司通過VIE協議的模式從海外融到了大量的資金,另外一些互聯網公司通過VIE模式登陸海外股市。而外國投資者通過曲線界入中國互聯網不僅為中國互聯網提供了資金,還帶來的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為中國互聯網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如果此時一旦杜絕VIE協議控制,將會令外資大量的回轍,這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講將會是致命或毀滅的打擊。因此在考慮對VIE協議控制監管同時,需要有配套的企業融資

      「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並不能徹底解決「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的問題。VIE只是規避「10號文」和「75號文」的其中一種方法,象股東變更國籍、購買「殼公司」、信託模式等都是規避「10號文」和「75號文」的手段。另外「10號文」和「75號文」的目的其實旨在將境內公司海外上市納入監管範圍,但是VIE協議控制卻是利用了境內境外監管錯位,避稅港離岸公司信息保密的特點,從而規避國家的監管。因此,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範疇在實際操作上也存在管理執行的難度,也很難說就能解決「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於國家的監督管理」的問題。

     因此,個人認為對於VIE協議模式,不能採用直接堵的方式,而是採用疏導方式。疏導意味著對於VIE協議控制本身就不要對其採取措施,而是對於VIE協議一些產生的因素採取一些政策予以調整。張近東提到的「2、拓寬境內融資渠道,在政策層面扶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在A股上市,幫助電商企業在境內就可以解決融資需求」,以及「在投資併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訴求,實質上都是在建議放寬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限制或禁止進行的行業或者放寬一些審查條件。就比如廣告行業,放寬了外資持股比例後,即允許外資擁有中外合營廣告企業多數股權,但股權比例最高不超過70%(《外商投資廣告企業管理規定》第23條,搞VIE協議併購的自然就減少了。

      而對於李彥宏提到的「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這將意味著政府將對返程投資的特殊目的的公司及自然人與其他類型的外國投資主體予以區別對待。個人認為,由於現在中國移民之風比較盛行,也有存在一些控制VIE的中國自然人在進入敏感區域後移民,從而變成實質外國投資者。因此,建議附加一條「若掌握VIE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的中國自然人移民或將其股權轉贈非中國居民,則該公司涉及敏感領域的資產應收歸國有」。

      因此,基於委員的建議及個人基於VIE分析,個人認為,VIE暫時不可納入監管,可適時放在外資允許、鼓勵投資的範圍,另外對於敏感領域,嘗試對企業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均為中國自然人掌握的VIE企業開放,但若掌握VIE實際經營權和控制權的中國自然人移民或將其股權轉贈非中國居民,則該公司涉及敏感領域的資產應收歸國有。同時,簡化「75號文」及「10號令」審批手續,建議改成備案制,增加企業對海外籌資收入的自由支配權,減少外匯管理局的干預。成立海外IPO融資基金,對海外IPO成功的企業在其備案的情況下成功IPO予以獎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48

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設置進度遲緩 亞洲排行 台灣公司治理不如泰、馬

2013-04-22  TWM
 
 

 

二○一二年亞洲區公司治理排行榜中顯示,台灣不僅被新加坡、香港遠拋在後頭,更被泰國、馬來西亞超之在前,中華公司治理協會認為,值此之際,應該加速推動審計委員會的設置,以避免台灣的評分再遭下修。

撰文‧葉揚甲

台灣資本市場近年來面臨香港、中國、新加坡等地的競爭,面臨嚴重的邊緣化危機;更糟的是,攸關外資認同度的「公司治理」表現,台灣也在「不進則退」的情況下,逐漸被亞洲各國迎頭趕上,如今,甚至就連泰國、馬來西亞,公司治理的整體表現也已超越台灣。

每兩年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與里昂證券共同發表「亞洲地區公司治理調查與排名」,在二○一二年的報告中揭露,台灣從一○年的第四名退步到第六名,不僅遜於首位的新加坡及居次的香港,甚至是泰國、馬來西亞,也分別名列第三及第五,表現超前於台灣。

直接衝擊外資認同度

對於台灣名次退步,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呂東英感到些許擔憂地表示:「亞洲公司治理協會是由國際法人投資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界所組成,這個協會對亞洲十一個國家的評分,將會是國際機構投資人決定資金配置於各國家權重的重要依據。」換言之,當台灣的公司治理成績單差人一等,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外資認同度降低。

尤其,在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會員中,全球性投資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即超過十二兆美元,若是因為公司治理成效不彰,而削弱外資對台灣資本市場的投資誘因,則確實應該立即找出問題癥結並加以改善。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根據該項報告,台灣業者在董事會中普遍設立「薪酬委員會」的狀況獲得亞洲公司治理協會肯定;不過,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的設置進度遲緩,卻讓台灣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大大扣分。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中,尚有約四○%沒設置獨董,八八%無審計委員會。

「如果這些扣分項目沒有辦法獲得改善,一四年公司治理評分出爐時,台灣的分數恐怕還會退步。」呂東英憂心忡忡地說,如果台灣現在還不動起來,一四年要在公司治理評分上扳回一城,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此,中華公司治理協會日前召開「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設置如何一步到位」研討會,邀請學者、律師及會計師從不同面向分析,並試圖提出可行辦法。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劉文正坦言,「只要沒有法令強制性,多數公司就不會做」,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公司領導人願意領先法律,「照理說,審計委員會的重要性比薪酬委員會更高,台灣卻是薪酬委員會設置的進度較快,這有點奇怪。」讓審計委員會進度迎頭趕上薪酬委員會設置進度較快,雖是因為政府祭出法令規定,但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卻有另番解讀,認為台灣算是「歪打正著」,之所以加速訂定相關法規,主要是回應金融海嘯過後各界對「肥貓」的撻伐聲浪,而並非全是基於健全公司治理的考量。顯然,台灣眼前的挑戰,是如何讓審計委員會的設置進度迎頭趕上。

從制度面來看,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認為,台灣現行制度允許監察人與審計委員會同時存在的「董監雙軌制」,是最不好且有問題的制度,因為,監察人與審計委員會同樣被賦予監督公司的職責,兩者併存,公司勢必得承擔雙重監督的成本,業者自然「能省則省」。「只是,台灣的監察人制度缺點不少,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缺乏獨立性,監督效果有限。」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王文宇強調,監察人屬於「事後」,審計委員會則屬於「同步,甚至是事前」監督的概念。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則提出實務面的觀察表示:「設置審計委員會已是未來必然趨勢。」就公司治理而言,審計委員會優於監察人的理由主要有三,首先,法令對審計委員會成員的條件要求,相較監察人更具獨立性及專業性;其次,審計委員會的獨董,準用︽公司法︾監察人得單獨行使職權的規定;第三,審計委員會採合議制,能降低監察人各行其是的困擾。

從以上比較不難發現,即使國際還沒有共識,但從台灣的法制與公司治理層面都已顯示,審計委員會的設置將蔚為主流。不過,薛明玲不忘提醒,審計委員會既參與決策又職司監理,顯然權力不小,因此,公司在獨立董事人選的考量宜審慎。

勤業眾信集團總裁陳清祥認為,無論是審計委員會或監察人制度,在實際運作時,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公司高層的態度,尤其大股東的支持與否,更是制度能否落實的關鍵。建議政府應頒布審計委員會設置的時程表,讓企業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同時應該將公司治理列入四大基金的重要投資參考,藉以提高企業改制的意願。

討論結果,其實台灣資本市場要在公司治理層面避免邊緣化的動作很單純,就是「政府動起來」,呂東英強調:「最怕的還是政府無感,今年若無相關修法,企業的動作會來不及在一四年前有所成績。」台灣的公司治理會不會繼續退步?不僅趕不上星、港,甚至被泰、馬等國愈拉愈遠,台灣的資本市場會不會在區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再因公司治理因素加速邊緣化?要扭轉危機,政府現在就要動起來。

台灣公司治理總得分

輸泰國、馬來西亞

名次 市場 總分

1 新加坡 69

2 香 港 66

3 泰 國 58

4 日 本 55

5 馬來西亞 55

6 台 灣 53

資料來源:ACGA CG Watch 2012 審計委員會與監察人之主要差異比較項目 審計委員會 監察人獨立性 由符合獨立性資格之全體獨立董事組成;獨立董事不得為政府、法人或其代表人。 至少有一席與所有董事及其他監察人,不具有配偶或二親等以內關係。

人數/資格 至少三席,且均為獨立董事。

至少一人應具備會計或財務專長。 公開發行公司:二席以上

上市上櫃公司:三席以上

監察人無專業資格要求。

職權 1.採取合議制,且審計委員會至少每季開會一次。

2.對於提交董事會決議法定事項,應經多數決。

3.審計委員會之獨立董事,依法得獨立行使《公司法》所規定之監察人相關職權。 1.監察人對於《公司法》所訂之監督事項,各得單獨行使職權。

2.非屬合議制,且無定期開會之法定要求。

資料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72

過去一週美聯儲委員發言總結:罕見地一致安撫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488

WSJ的Hilsenrath認為,作為一個通常情況下難以掌控的團體,美聯儲的委員們在本週罕見地採取了一致的行動,他們在講話中對美聯儲的政策計劃做了驚人一致的闡述。

在本週五緩和了市場波動的演講中,美聯儲的委員們反覆強調金融市場認為美聯儲將很快收緊寬鬆政策是一種誤讀(詳見華爾街見聞報導)

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在週五的講話中表示,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在最近幾週已經大幅修改其利率計劃,那麼這是投資者的誤讀。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當天晚些時候表示,「絕大部分」美聯儲官員不希望在2015年前加息。
美聯儲理事Jerome Powell週四表示,市場波動超過了美聯儲對利率的立場所應該顯示的調整幅度。
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週四表示,市場表現與美聯儲認為的並不一致。

美聯儲委員們的這種一致表態是在市場對6月19日伯南克新聞發佈會上的點評做出激烈反應後出現的,伯南克當時列出了美聯儲退出QE的時間表。

伯南克強調美聯儲只會在經濟符合增長預期的情況下才會退出QE,也明確表示美聯儲在購債計劃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

然而,這種微妙的信息並未被市場所理解。股市隨即大跌,利率期貨走勢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更快加息。而美聯儲的委員們此後的表態幫助市場有所回穩。到週五晚間,股市回補了部分發佈會以來的跌幅,期貨市場也有所恢復。

委員們的一致行動顯示出美聯儲對於市場反應的不安。股市大跌和長期利率走高可能傷害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經濟更快的復甦。

美聯儲通訊社的報導強調美聯儲委員們的點評並未事先協調,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週四表示;「我們都代表自己發言,表達的都是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理解。」

Hilsenrath寫道:

在過去幾年裡,美聯儲委員們在議息會議後的發言經常爭鋒相對。鷹派們會傾向於更早推出QE,而鴿派們則強調要保持政策路徑。

而過去一週的一致發言也顯示出美聯儲內部反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鷹派聲音比一年前要少。此前公開表達對寬鬆政策質疑的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和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都改變了觀點,因為通脹持續低於他們的預期。兩人在過去都表達了與其他委員一致的觀點,認為美聯儲並不急於加息。

當然,並非所有美聯儲委員都站在同一立場。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週五表示股債雙跌的局面並非投資者的誤解。作為一個堅定的鷹派,他表示近期市場的下跌是「市場價格反映新信息的正常過程」。他預計未來市場還將出現更多波動。

以下是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美聯儲鴿派和鷹派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4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解除對沖基金廣告禁令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580

彭博社消息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今日批准瞭解除長達80年的對沖基金廣告禁令。對沖基金和其他試圖尋求私募投資的公司將可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為吸引融資進行公開廣告。

禁止對公開募股活動進行對外的廣告宣傳,是用來保護小投資者不會遭受不適當的風險。SEC強調,雖然禁令解除,但這並不等於允許所有的投資者將錢投入到私募。對於個人來說,SEC設定的合格的投資者標準是那些年收入在20萬美元,或者家庭收入在30萬美元以及淨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

彭博社評論稱,

雖然合格的投資者標準使得一些人遠離風險,但考慮到貨幣貶值等因素,SEC1982年設定的個人年收入20萬美元的入門標準,已經無法限制現在投資私募人數。與1982年相比,現在的私募潛在市場規模將是那時的20倍還多。

人們也似乎淡忘了廣告禁令列入美國第一個證券法的一個明顯的原因——因為私募徵集氾濫間接造成了1929年的股市崩盤。

而對沖基金的業績表現非常清楚地表明它們並非投資工具,而是補償計劃,旨在從不成熟的投資者們的錢包裡把資產轉移到提供投資服務的人的錢包裡。

截止於2012年7月的一年、三年、五年期內,整個的全球對沖基金指數每年分別產生了-5.2%、1%和-3.4%的年平均回報率;相比標普500的年回報率分別是9.1%、14.1%和4.4%;而5年期國債的回報率分別是每年4%、6.1%和6%。在從2003年到2012年的期間內,全球對沖基金指數的業績表現比每一個主要的股票和國債指數的業績表現都更差。SEC的這一決定將更多的投資者們暴露在了更嚴重的風險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49

芬蘭下一代「立法委員」:網友

2014-01-27  TCW  
 

 

第三站芬蘭。在這裡,政府正將網民導入立法過程。芬蘭環境部剛結束一場九個月的實驗,號召民眾參與修法。藉由三階段的實驗,產出法條草案,由環境部送交國會,做為修法依據。

「我必須承認民主的確正在面對危機,所以政府要試著更新自己、跟上人民,」芬蘭國會未來委員會副主席丁克楠(Oras Tynkkynen)對我說,他將透過網路群眾智慧(Crowdsourcing)立法的實驗,視作尋找「下一代政策制定工具」的任務。

群眾聲音,才能反映最原始的需求

他口中的危機,包括參與率降低、貪腐事件、透明度問題,威脅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及政府代表性。

這場實驗的三階段試著對症下藥。以修正「非道路區域交通法條」為實驗目標。

第一,由人民定義問題,就像開發產品時請來焦點團體那樣,分享使用者經驗、不滿、期待。第二,人民提出解決方案。全透明,所有提出來的點子不須具名,分類後透過史丹佛大學打造的系統,由參與者一一評分,最後清單進到下階段。最後一步,則由專家及人民共同檢視方案如何成為法律文字。

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艾塔默(Tanja Aitamurto?)觀察,過去,衝突可能在法條公布後產生,或者被其他議員擋下,如今衝突只是線上辯論的一個對話框,所有對話紀錄透明、永存線上,曾經棘手的衝突甚至成了對全民再教育的材料。

省錢、避免衝突,政治人物除了確保線上系統穩定、公正,沒有其他風險了。「我們看到唯一的挑戰是政府的心態,」丁克楠說。如今芬蘭各部會都在準備套用新模式,丁克楠在部會間溝通協調,教官員們如何抬起尊臀請民眾上門,「後來發現,你只要讓他們知道這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就肯學了,」丁克楠笑說。

長遠而言,人民對政治的疏遠就代表政府的失敗,如何在實驗中找到政府決策的新模式,便是政府未來的「專業」所在。

【延伸閱讀】首次線上立法,芬蘭學到7堂課

線上立法優點:更具建設性發現:網上討論品質高,4,000條討論只有20條必須刪掉

線上立法優點:態度更務實發現:只要政府不誇口,人民不至於過於天真,過度期待自己的影響力

線上立法優點:全民再教育發現:是一個全民學習的過程,給不同意見的雙方深入了解對方立場的機會

線上立法優點:打破小圈圈發現:意見來自各方,更具代表性

線上立法優點:匿名帶出好點子發現:網路匿名的特性,能找到最多點子

線上立法優點:剔除極端意見發現:經過比較,模糊、極端選項被淘汰,由細緻、有完整資訊的選項出線

線上立法優點:各方機會更平衡發現:立法過程透明,政治人物在利益團體、專家、民意間能取得更多平衡

資料來源:史丹佛大學研究員Tanja Aitamurto  整理: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