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發科三個失誤 逼蔡明介再上火線

2010-8-16 TCM




一張發出警訊的財務報表,逼得蔡明介不得不親上火線,重掌手機通訊部門。

「這一次,蔡董是真的親自下來督軍,而且involve(涉入)很深,大家皮要繃得很緊!」聯發科發言人喻銘鐸證實。

七月三十日,法說會當天,聯發科釋出了令人訝異的悲觀消息:不只第二季營收衰退,第三季的展望更加不妙,預計第三季合併營收將減少八%到一五%,毛利率在一年內從六○%一路降到五二%,整整掉了八個百分點。

當天,聯發科股價收盤時來到四百三十四元,比起四月時的最高價五百七十九元,三個月股價跌了二五%。

更可怕的是,本該是傳統旺季的第三季,庫存週轉天數竟然從六十五天一路拉高至八十八天。雖然聯發科不斷強調,第四季前就會恢復健康水位,但德盛安聯基金管理部協理鍾兆陽認為:「這次的危機看來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管理的環節上肯定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要從中國深圳看起。過去聯發科在深圳華強北、羅湖商業城等山寨大本營,擁有高達八成的市占率,但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手機,每十支中「至少有五支都已經改用展訊的了,」不願具名的山寨機業者老王說。

失誤一:堅持不降價 中國晶片大廠殺低價搶市

今年三月以來,展訊股價已從五.五九美元漲到十塊多,升幅將近一倍。而且,預計今年第四季前,月產能將由一千萬顆提高到一千三百萬顆。兩岸最大手機晶片製造廠,一來一往的消長明顯。

去年十月,聯發科才做過一次內部大改組,其中最被看重的手機晶片業務部門正是由研發出身、屢建戰功的副總經理徐至強領軍。聯發科內部員工表示,近一年來,蔡明介多半只管大方向,細節的部分都交由事業群總經理主導。

結果,一年不到的時間,聯發科先是讓對手坐大,接著營收、獲利一路下滑,丟了股王寶座,最後竟然連蔡明介自己都得跳下來救火。聯發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你用一個研發出身的去管業務(指徐至強),本來就不是一件對的事……,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懂大陸市場,」瑞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程正樺談起聯發科的表現炮火猛烈:「死不降價……,最後就是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去年以來,山寨機的毛利越來越薄,過去一台可以輕鬆賺上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元),現在「能賺五塊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二十五元)就偷笑了,」在兩岸擔任手機開發顧問,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說。

毛利已經不高,但聯發科的報價卻硬是卡在人民幣五元,這就給了展訊、晨星等對手絕佳的切入機會。

「技術上雖然還是聯發科好一點,但是價格貴了三○%,你說誰還會想用他們的晶片?」老王說。

失誤二:改變封裝方式 產品難用卻拒絕客戶退貨

不只價格硬,就連服務上也出現老大心態。不少山寨業者都反映新產品6253又貴又難用,「他們改變封裝方式,在組裝上變得非常複雜,不像以前只要套上板子就可以用了,」鐘兆陽解釋。

而聯發科卻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現象。

如果客戶要退貨,要求換回舊產品,不是拒絕,就是不理不睬,「以前(聯發科)小的時候,大家都很好講話……,現在,一點都不好談!」老王說。

然而,蔡明介眼前所遇到的,不僅有客戶流失的挑戰,還有3G市場上新竄出頭的另一個競爭者:威睿電通。

威睿,王雪紅旗下威盛電子轉投資的大陸通訊公司,二○○二年購併了美商巨積(LSI Logic)的CDMA團隊,成為極少數擁有高通(Qualcomm)專利授權的公司。

失誤三:壓寶中國移動 坐看威睿成新3G山寨王

目前大陸三大3G主流規格中,高通掌握了WCDMA與CDMA兩大系統專利,另外一個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由中國最大行動通訊業者中國移動主導。

看好中國移動的實力,蔡明介重金壓寶,先是在二○○七年以三億五千萬美元收購協助開發TD-SCDMA技術的美國公司ADI手機晶片部門。今年再砸大錢收購中國TD-SCDMA晶片開發商傲世通。

投入了大量金錢與資源,沒想到,「這塊市場一直起不來,」喻明鐸坦承。

在中國移動的3G系統未成氣候,高通又有昂貴的權利金障礙阻擋下,擁有專利技術,又走在地化親民路線的威睿,儼然成為新一代的「3G山寨王」。這也讓威睿母公司威盛過去四個月來,股價大漲近五成。

「兩廣以南的山寨業者都是把3G當成2G在用的……,」陳俊宏表示,因為取得成本不高,還可為日後轉型練兵,而「只要用3G,就一定得找威睿。」

前有高通、威睿擋路,後有展訊、晨星夾擊,聯發科是否還能繼續主導未來的手機市場,將是蔡明介接下來最困難的一場硬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8

彩电巨亏3.34亿港元 李东生反思两大失误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wOMDAwMDE5NDcwOA.html

月27日,深圳TCL大厦的一间会议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面对媒体,一脸笑容——上个月,TCL集团刚刚完成的A股定向增发,募资45亿元。

但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8月27日,TCL集团旗下主营彩电业务的TCL多媒体(1070.HK)发布2010年上半年财报,连续两年盈利后,重陷亏损。为此,该公司去年10月刚刚上任的CEO于广辉引咎辞职,这已经是TCL多媒体过去6年更换的第5位CEO。

然而,除了自身在互联网电视和LED背光电视的战略抉择判断错误外,TCL多媒体过去半年的遭遇,正是国产彩电市场的一个缩影。

2009 年,国产彩电利用金融危机中,上游液晶面板价格回调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带来的爆发性增长,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业绩,然而突如其来的意外高增长让国产彩 电对2010年国内市场做出了过于乐观的预测,称4000万台销售量已经是保守估计,更有企业喊出了“黄金10年”的口号。

然而从2009年12月开始,市场的现实给国产彩电巨头泼了一盆冷水,过高预期让彩电企业的库存危机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暴露出来,而液晶面板价格的下滑则加剧了这一危机,TCL多媒体正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

互联网电视判断失误

对 于2010年上半年出现的3.34亿港元亏损,TCL多媒体给出了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国内彩电行业的增长预测未达预期而导致前期库存增高;为加速LED 增长,二季度集中对旧款型LCD产品进行存货清理,增加了销售成本;以及公司业务重组费用、OEM业务调整及北美市场加强自有品牌销售推广、欧元持续贬值 等因素的影响等。

在所有的亏损因素中,来自中国区清理库存造成的损失最大,而且由于对传统CCFL背光液晶电视产品的库存清理要延续到今年8月,所以TCL多媒体第三季度的业绩依然将受到影响。

在TCL集团于2004年实施跨国并购后,一直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TCL多媒体中国业务来说,这次亏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导致这次亏损的原因则来源于一次战略选择的失误。

按 照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的介绍,在液晶电视导入中国市场5年后其在2009年进入了爆发性增长,但是其附加值也在持续的价格战中下降,这样很多彩电厂家都 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2009年液晶电视行业出现了两个产业方向:一是从CCFL背光向更加节能轻薄的LED背光的升级;二是从数字电视到互联网电视 的升级。

在国产彩电的“十字路口”上,TCL选择了互联网电视,与其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长虹和康佳,而创维和海信则选择了LED背光技术,如今市场的反应已经证明了TCL的这次选择出现了失误。

虽然TCL多媒体在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占有率达到了31%,而互联网占其整体销售比例也达到了25%,但是由于互联网电视整体规模受到政策和技术两大风险限制而无法像LED液晶那样快速上量。

尽管李东生并不愿意承认其互联网电视战略过于激进,但是他还是对互联网电视监管过严的局面一番抱怨,“正是因为广电对内容限制过严,中国有线产业的整体规模只有几百亿元,而中国移动一家规模已经是广电的几十倍”。

目前虽然TCL与获得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杭州华数、CNTV等进行了合作,并与长虹成立了内容方面的合资公司,但是互联网电视的政策监管环境并没有改善,这让坚持互联网战略的彩电企业遇到了瓶颈。

LED升级慢人一步

在互联网电视上判断失误的TCL多媒体,同时在LED背光领域也“慢了一步”。

李东生表示,“去年底在做产品规划时我们只规划了一条面对高端市场的LED背光液晶生产线,结果后来LED背光模组价格下降幅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结果我们要想调整就晚了。”

相反在LED背光液晶领域创维、海信的布局时机恰当,其中创维LED的占比已经提高到25%,而TCL多媒体目前只有8%左右(7月份销售量只有4.3万台)。

为了提高LED液晶的占比,TCL多媒体今年5月才开始清理CCFL库存,而过去的5-7月又是彩电淡季,与此同时液晶面板价格从6月开始已经下降了15%,这让TCL多媒体中国区出现了亏损。

今年8月,TCL多媒体基本完成对CCFL库存的清理,而9月将发布全系列的LED背光液晶新品,并且突出3D影像功能,预计到年底目标销售80万-100万台LED背光电视。不过TCL多媒体已经将全年液晶电视出货量目标从年初的1100万台下调到850万台。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TCL进入液晶电视也不是最早,但是2009年已经进入了全球前6位,而在LED液晶领域布局较晚的TCL,随着其与台湾地区中强光电以及友达光电成立的LED背光模组工厂8月投产,其在LED优势的后来居上并非没有可能。

受困上游价格波动

如果说在LED背光液晶布局太晚是TCL、长虹等企业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原因,而整个国产彩电行业从巅峰到谷底的转换,则是整个国产彩电脆弱产业链的共同体现。

去年TCL多媒体和创维数码分别以842万台和599万台的规模进入了全球液晶电视的前10位,而且创维数码以12.5亿港元的净利润创造了过去10年国产彩电的最佳业绩,而TCL多媒体也连续两年盈利并取得了国际化以来最好的业绩。

杨东文告诉记者,“其实2009年上半年彩电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一片悲观情绪,然而中国市场却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拉动下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这让国产彩电获得了最好的利润和规模同步增长的机会。”

无论是彩电企业和调查机构都对中国市场的持续高增长做出了最为乐观的预测,一些机构将2010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预期从2009年的2700万台上调至4000万台。

李东生表示,由于2009年液晶面板缺货而且价格上涨,为了2010年应对更大的需求,“很多企业采取了提前采购面板甚至囤积面板的情况”。

然而情况却未如中国企业所料,进入2010年虽然整个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依然保持了20%左右的增幅,但是其中卷土重来的外资品牌占据了最大的增量,而国产平板巨头的增长幅度则开始逐月回落。

李东生表示,“其实2009年12月我们的出货没有达到目标,而2010年1-2月虽然同比增长很大,但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太低,但是TCL多媒体的管理层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生产速度,而液晶面板的价格则出现下降,这导致后来清理库存的压力变大。”

他还指出,TCL多媒体的管理层在做判断时选择是以后台推动前台的策略,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前台市场的需求变化,所以导致出现了这次危机,而制造出身的于广辉也选择了承担责任,营销出身的TCL高级副总裁赵忠尧接替于广辉后将改变策略。

市 场调查公司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峰告诉记者,其实这并非TCL一个企业的问题,由于TCL、京东方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投产,在此之前 液晶面板的价格波动依然是对国产彩电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中国企业再出现战略选择的错误,那么亏损将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东生也将TCL多媒体的扭亏和未来都放在了今年3月动工的华星光电8.5代线上。目前包括旭硝子投资8亿美元的玻璃基板工厂在内的所有配套项目的谈判都已结束并达到了协议,该8.5代线项目的投产日期有望提前。

“目前全球前5的彩电企业都完成了产业链垂直整合,这给TCL等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提供了借鉴。”李东生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2

2010年回顧(1)-自己的失誤

2010年好像眨眼就過去,在一個小時前,香港股票今年的交易已經完畢,雖說回報不錯,但是失誤因交易增多,好像多了,較以下是一些自己的失誤。

(1) 過早出售亞倫國際(684)

此股筆者早在2008年1月已購入,購價1.45元,在金融海嘯時期一度跌至70仙水平,虧損約一半,但其後公佈一份不錯的中期業績,股價開始回升,那時股價屢創新高,但當時為了集中組合起見,我於2.42元的水平賣出,轉購奧普(477),其後奧普表現一度良好,但是該股又再次下跌,亞倫則再創新高,但是後來奧普輾轉果升,其實變成結果差不多,但是如果這操作稍遲數個月完成,回報可提升10%。

(2)過早出售才庫(550)

此股於2009年3月底購入,價格72仙,後於2009年11月間增持,價格96仙,苦等一份不錯的業績後,終於有回報,一度升至2元水平,為籌集資金購買更好的股票,我當時已有售出之念,但由於自己心目中掛價太高,並無人購買,於是我多次降價出售股,並在跌破線圖後,終於在1.63元售出,其後下降至1.40元,有回補之念,但因為一連串的購買股票後,已苦無資金購買股票,故最後放棄機會,其後股價又上升,已知自己錯誤。

其後大股東在中期預示來年業績倒退,股價大又至1.40元,我當時也有動心,但因為此股派息不吸引,沒有購入,終在大股東於此價回補之下,股價又升至2.1元水平。

如果我眼光好一些,不多心購買股票並持有的話,回報可能更好。

(3) 稍遲出售建聯集團(385)

該股是聽從精英大師意見後購入,購價41仙,其後在業績前一路猛升至58仙,獲利超過40%,但由於自己無視業績前股價大升必有問題的教訓,故繼續持有,在業績及派息實際倒退之下,股價大跌,最終於48.5仙出售,如果能在業績前較高的價位出售,則回報可能提升1.5%。

(4) 購入南粵物流(3399)

在業績不佳後,成功售出建聯集團(385)後,又犯錢多就多事的失誤,加上其全年業績顯示出其情況是暫時性,故於2.33元購入,連特別股息,成本價約2.23元,最後因為市況轉壞,股價一度大跌至1.7元的水平,其後業績期臨近,股價又回升至原水平,但因8月公佈較差的業績,股價又連續下降,味皇及偉哥真因此出售股票,最終在想抽AIA(1299)及新天綠色能源(956)下,終於1.97元售出此股,對組合造成2%的損失。

 

(5) 出售富豪產業信託(1881)

此股於2009年8月購入,主要是為增加股息收入,在2010年3月,在得知越秀房地產信託(405)派息良好後,本有改持之念,但因為該股升幅過於強勁,故作罷,其後因自作聰明,在2010年5月預期下一年在派息大減並跌破線圖之下,並籌集資金購入股票,於1.76元全數出售,結果最終在自己看錯之下,股價又上升至現時2.23元,加上中期派息8.5仙,基本上損失了約4%的回報。

(6) 出售湯臣集團(258)

此股為當時 佔組合較高比率的股票。在2009年11月購入之後,其實有多次獲利機會,但是僅有10%,故不捨得售出,此後因5月的股災,因破線且加上售弱買強,故在 2.95元把股票悉數出售,並錄得約17%的虧損,且沒取得股息,其後發現自己售出的是低位,加上其出售物業情況良好,亦有新發展,結果股價回升,現時的 股價3.36元,加上13.5仙的股息,其實如果不賣的話,也沒有重大虧損,此交易對組合錄得約4%的回報損失。

(7) 購入利記(637)

此股於2010年3月於1.10元購入,其後業績果然不俗,一度賺了20%,但其後因鋅價大跌,股價亦不停回落,但我忽視此點,卻在除息1.15元大手購入,一度佔組合20%,在購入後股價一度跌至0.85元,不久後雖有上升,但因盈警關係,又跌回那水平,此後股價也反覆回升,不久又回跌至現時1元,現在仍錄得虧損,如果當時不賣才庫增持利記,並把獲利的利記售出,今年回報可能較現時高12%以上。

(8) 購入精熙國際(2788)

當時購入的原因是因為看好相機市場,並因為其派息良好,最終於5月在1.45元購入,加上其約4仙的特別股息,實際成本約1.41元,股價其後慢慢上升至1.6元,但是最終在無特別訊號下,營業額、盈利及派息都有嚴重下降,更發現其對公司的業務概述千篇一律,故決定售出,幸好仍能以1.48元售出,並錄得少許獲利,但較1.60元時獲利稍少,此操作失誤帶來約2.5%的回報減少。

 

(9) 過早售出中港照相(1123)

此股早在2009年1月購入,其後於2009年內增持多次,成為去年組合主要持股之一。在不明的原因下,股價曾一度跌至50仙,當時套現的現金有考慮過再購入,但最終轉投建福(464)。

其後在各專欄支持後股價輾轉上升,在江小魚吹捧之下,股價曾在一日內大升超過40%,當時已有售出之念,但其後因掛價過高失敗後,最終於第二日於74仙售出一部分,轉購建福(464),但不久股價又回落,加上業績不佳,故有繼續售出之念,最終在曾廣標先生推介當天以80仙全部賣出,轉投中國動向(3818),但不久,曾廣標先生再次吹捧,股價一度上升至99仙,到達我心目中的目標價,如果我全部股票沒賣出的話,加上沒有抽新股之下,回報可能上升10%之多。

(10) 抽新股兩隻-新天綠色能源(956)、重慶農商行(3618)

此兩股均是有錢就多動作的東西,都 是有錢就多動作的東西,均以為是第一隻必有佳回報的失誤之作,兩隻均造成了少量的損失,如果持有原本股票不動的話,回報可能較好。

(11)購入卓高國際(264)

此股已在約5月公佈業績已持續留意該股,其後於57仙購入並取得股息,因陸續售出獲利股票取得現金的於是在63仙及70仙均有增持,成為組合內較大比重的股票,其股價在公佈業績前一度上升至73仙,當時此股錄得不少回報,但在公佈較差的業績下,股價基本上打回原形。

如果當時不在70仙加注,並售出的話,並保留現金的情況下,對回報造成7%的損失。

(12) 其它吹水式失誤

況且也沒跟味皇的幾隻零售股,例如漢登(448,前雅佳)、堡獅龍(592)、聯亞 (458)及旭日(393),以及包浩斯(483),在期內股價大升,也沒能力分享。另外,亦在手上現金充裕下,購入魏橋紡織(2698)作為投資,亦造成一定的回報減少。但沒購入的原因,主要因為派息不穩定,所以自行放棄。

在以上的錯誤之中,共造成53%的回報損失,其中(1)、(2)及(7)、(9)、(11)是重大失誤,(5)、(6)是中型失誤,(3)、(4)、(8)是小型失誤,其中大型失誤佔60%,中型及小型失誤佔15%及25%,其中犯上的失誤包括:

(1) 對基本分析不太完全,導致持股較無耐性,有少少恐慌就賣出股票減少損失,賺一個較少的浪就賣出,忽略未來的大浪,導致獲利較少,且因為轉換期間找不到好對象,更加深損失。

(2) 只要有錢在手就導致過分頻繁的交易,未做到持幣觀望,造成大量的中小型失誤出現。

但在樂觀的方面來說,開始做到「重注的要穩定、中注有信心就要狠心購入」,但是仍是未做好充足的分析,導致有重大失誤,有提早購入及賣出的情況出現,所以下一年仍要打好對基本分析的根基,務求減少重大失誤,提升回報為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1

周成建:並不諱言的「兩個失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1144.html

龐大的浙商群體中,周成建是一個異類——美邦服飾至今沒有涉足房地產業,也沒有在股票一級市場上進行大開大合投資的經歷,這位裁縫出身的董事長堅持只做服裝。

在其他企業家認為服裝業務難以做大的時候,美邦服飾的收入在2010年已經達到75億元,與2005年相比,收入增幅達到717.88%,如果只比較服裝業務,美邦服飾的服裝收入已經超過雅戈爾,成為中國服裝企業的老大。

老大也會犯錯,周成建並不諱言自己幾次狂飆突進式的失誤,不僅在股東面前大方承認,也在媒體面前坦承。

「Me&City」是一個被周成建經常用來提醒自己不要求快求大、犯冒進主義錯誤的案例。2008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同時,美邦服飾推出了子品牌「Me&City」。

按照一位資深服裝行業人士的說法,一個新的服裝品牌面市,一般都是一年虧,兩年平,三年贏,一個新品牌開一年就賺錢,這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新的子品牌與原品牌風格不同的時候。

在創立之初,美邦服飾已經將2009年Me&City的銷售額設定在20億元的刻度上,實際上2009年,Me&City的營業收 入只有3.5億元;2010年,Me&City的銷售額增長到6.9億元,但是依然遠低於20億的目標值,目前,Me&City仍未盈 利,如何實現Me&City的盈虧平衡,這是周成建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周成建認為「Me&City」最近三年的經歷極有價值,追求規模不應該是企業的第一要務,他說:「從今天來分析Me&City,當 時第一不要去大規模開店,第二也不要期望一夜之間成為多少億,也就是說2008年追求一個億到兩個億,2009年三個億到四個億,2010年追求五到六個 億,2011年追求七到八個億,這樣做是比較保險的;但2009年就要做20個億,那這個投入就很大了,事實當時也沒做到,但是成本在那裡,收益沒達到, 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

另一個案例是,2010年9月份,美邦服飾直營店同店可比增長達到80%~90%,包括周成建在內的美邦服飾高管預測依照這樣的發展勢頭,2010 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直營店同店可比增長可以達到100%,美邦服飾因此大舉增加了訂單的數量;但是2010年底的氣候意外回暖加上今年春天的姍姍來 遲讓計劃落空,美邦服飾存貨金額大增。

2011年一季報顯示,美邦服飾存貨金額為31.6億元人民幣,比今年年初25.5億元人民幣增加約6億元,周成建坦承,按照美邦每年現在的銷售規模,存貨金額控制在10億~15億元是比較合理的水平。

對於多出的15億存貨如何消化,周成建認為,應該加強美邦服飾的供應鏈管理,業績增長的目標不能單純只考慮季前的增長水平,而應該動態把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2

婚姻會減少非受迫性失誤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02
上一期富大人的專欄提到了我的婚姻,這令我收到了很多祝福,其中還有讀者的郵件,我就權當都是好話聽吧。


  不管怎麼樣,婚姻對我來說的確是件好事,拋卻其他的好的方面,我的財運因此好轉了不少。


  婚姻到底是不是件好事,很多人看法不同。除了對婚姻有創傷的人之外,我感覺,出生在1970年代的很多人結婚年齡要大大晚於出生於1980年代和1960年代的人,並且他們會更晚要小孩,離婚率也偏高。


  這很可能和這個年齡層的人在青春期受到的節育教育有關。相信這種婚姻平均狀況會給這個年齡層次的人的個人財務狀況帶來負面的影響。很明顯的一部分是,離婚會分掉你的資產並且折磨你的神經—其中還有很多「摩擦費用」,比如律師費,還有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態。


  當然,說結婚對個人財富有益,卻只能相對離婚來展示優勢是很可笑的。在一般狀態下,相對於光棍,婚姻對財富也是有好處的。


  西蒙·拉莫曾經寫過一本書,《網球庸手的高超打法》。拉莫發現,超級職業網球選手為了贏得比賽,需要打出精準的Ace球,這種球的力量、角度都令對手 無法應付。一般來說,在一場頂尖的職業比賽中,打出Ace球數量多的一方會獲勝。但對於那些技術平庸的網球愛好者來說,Ace球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爾他們 憑藉運氣也會打出Ace球,但是更多情況下,對Ace球的追求會令這些業餘選手失誤頻率大增,頻繁的「非受迫性失誤」是這幫人失掉比賽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是在財富問題上,人們會發現平庸選手的比例要遠遠高於網球界—這主要是因為網球選手成為高手只要拚命訓練就可以,但財富問題就沒那麼簡單,而且也難以進行練習—一個平庸的選手會對自己的個人財富作出怎樣的決策呢?


  這些平庸選手如果一個人做出投資決策,往往會為了追求高收益率而放棄對投資安全的考慮,而且如果在沒有顧忌的情況下,人們也會傾向於在某次所謂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上孤注一擲。結果,光棍們也往往一再出現「非受迫性失誤」,進而在財富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但是如果一個人結了婚,由於各種壓力,他的財務決定就不能那麼輕佻了。為了房屋貸款、孩子的奶粉錢、妻子的「愛」和逛淘寶的樂趣,這個傢伙要提高自己 財物安全級別,儘量減少「非受迫性失誤」。比如,他們會減少換工作的頻率並且更加努力工作,減少投機,增加高等級的投資行為。


  另外,我婚後經歷的一個經常性場景是:我媳婦半躺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而我在廚房刷碗,她說:「我有旺夫命吧?」我說:「是的,沒錯。」婚姻除了對我財運有改善,也讓我刷碗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50

布局記憶體模組失誤 變身蘋果通路商 郭台強順水推舟 勁永蛻變重生

2012-10-15  TWM




記憶體模組產業歷經過去兩年劇烈變動,已逼使許多二線廠商退出市場,郭台強將正崴集團的通路布局策略也帶進勁永,並且斥資二十六億元取得香港十一個蘋果專賣店的通路布局,讓勁永成功變身為蘋果的通路概念股。

撰文‧林宏文

兩年前,正崴董事長郭台強入主勁永,雖然正崴並未借殼上市,但勁永從記憶體模組撤退,今年三月並以二十七億元取得香港中旋實業,切入香港的蘋果電腦產品專賣店,也將中旋新台幣百億元以上的營收注入勁永,實際上也等於是借殼上市。

產業萎縮 業績大受衝擊正崴是在二○一○年七月接手勁永,郭台強坦承,當初會買下勁永,「是為了從通路跨足上游,達成整合。」但當年七月郭台強正式接任勁永董事長兼總經理後,卻立刻面臨記憶體產業景氣急轉直下,勁永營運轉差,股價也大幅縮水。

從營收的減少,就可看出勁永衰退有多嚴重。一○年,勁永營收還有一七七億元,但隔一年就掉到六十三億餘元,今年上半年更掉到僅剩十四億餘元,在記憶體模組市場上,幾乎已不見勁永的蹤跡,僅剩金士頓、創見、威剛等大廠還能繼續存活。

一位記憶體模組產業大老說,其實,郭台強切入勁永前,根本沒想過這個產業變化這麼大,在這段期間,不僅台灣的DRAM產業全部被淘汰出局,國際大廠也都出現虧損,並進行減產,產業大餅萎縮,居於後段班的勁永,業績自然最受衝擊。

其實,不僅外在環境劇烈變化,DRAM模組產業本身的經營難度之高,對於郭台強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考驗。許多在模組產業界的人都知道,由於DRAM與快 閃記憶體的價格變化太快,很多老闆都要日夜盯盤,靠著殺進殺出賺取價差,這樣的工作形態,絕非郭台強這種人能夠勝任的。

勁永在被郭台強收購前,靠的是勁永前董事長呂美月(後改名呂采妮)日夜操盤,把全部時間心力投入下去,才建立了勁永緊釘著前幾大廠的規模。不過,相較於制 度良好及規模更大的金士頓、創見及威剛,它們都已累積一定的品牌價值,也熟悉產業的運作,營運都已上軌道,勁永少了創業的靈魂人物後,當然不容易回復原來 的榮景。

「郭台強在正崴做的事,一直是把少數幾個客戶照顧好就好,絕不可能半夜還開著手機,讓別人不斷地吵他。」一位同業老闆這麼說,「把蘋果一家客戶服務好,和 面對記憶體上中下游的複雜關係,而且還要搞定許多利益關係人,這兩個事業真的差很多!」其實,郭台強也很清楚,記憶體產業變化太大,供應商愈來愈少,讓模 組業者的壓力只有不斷增加,這種情況與正崴過去專注在製造代工,一樣面臨很大的成長瓶頸。因此,從○九年起,郭台強積極尋求布局通路事業,讓正崴集團能夠 進一步成長。

布局通路 事業出現轉機「正崴以前專注於製造,不太懂行銷,投資通路,對集團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與改變,大家開始學習行銷,並讓產品價值與使用者充分結合。」郭台強 的正崴,一○年便入股蘋果專賣店Studio A晶實科技五一%股權,如今,Studio A的據點橫跨台灣、香港、大陸,今年拓點家數可達一一○家,較去年又大增五成以上;同時,今年Studio A蘋果通路的業績目標,原本預估為二四○億元,目前也已上修再增一至兩成。

此外,正崴旗下的崴強,也在一○年入股3C通路廠商虹優科技。虹優科技以彩虹3C為主要通路,主要布局台北地區,目前分店數達三十家,並透過江蘇昆山富士優擴展至中國市場。

同樣的,郭台強也將勁永的業務擴展到通路上。今年三月,勁永宣布以近新台幣二十六億元的資金,入主香港中旋公司一○○%的股權。

中旋是香港的蘋果專賣店,目前在香港共有十一家分店,澳門有一家,中旋年營收約三十億港幣(折合新台幣約一一五.八億元),獲利約一億港幣(折合新台幣約三.八六億元),這些業績未來都將併入勁永,並已從七月起就開始計算到勁永的營收。

由於中旋是以布局香港通路為主,而香港的蘋果產品,出貨時間都是全世界最早的地區,當然也較中國地區來得早。

對於中國龐大的「果粉」族群來說,要取得最新的蘋果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香港去購買。這也是每次蘋果有新產品推出時,香港的蘋果專賣店必定是亞洲地區人潮最洶湧的地方,勁永透過中旋間接打入中國市場,未來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為了管理勁永的通路事業,今年八月下旬,郭台強也宣布,邀請張仲英擔任勁永全球營運總經理一職。張仲英曾任美商優派︵ViewSonic︶美洲區、歐洲區 暨亞太區總經理,還在蘋果電腦公司擔任業務主管,擁有豐富的品牌操作經驗,相當適合勁永未來朝向通路事業發展的方向。

由於蘋果今年下半年除了iPhone 5之外,也將推出iPad mini等多款新產品,對蘋果的通路事業挹注極大,法人預估,正崴集團的通路布局,將在崴強與勁永也全力加入下,逐漸成形擴大,也讓勁永這場類似「借殼上 市」的劇情,成為國內少數比較有實質利多的一個案例。

勁永(6145)

董事長:郭台強

總經理:張仲英

股本:22.25億元

主要業務:模組業務、3C通路

近三年營收

年度 營收

(億元) 稅後純益

(億元) EPS(元)

2010 177.0 -11.46 -4.06 2011 63.1 -6.47 -2.21

2012

(上半年) 14.4 0.48 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7

盤點這幾年的投資失誤 - 也許我們都是盲人摸象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494271
早醒了,睡不著,起來寫文章。想不到雪球上5點鐘就有人敲開市鐘了。

10年開始投資股票,真的是無知無畏,什麼都不懂。我經過一番自我摸索,看中了港股復旦張江。可惜資料很少,我在網上用各種關鍵詞,拚命挖掘資料,拼湊了一些文章,即使到現在,在網上搜索復旦張江的投資文章,好像基本上只能搜到我寫的,其他人的依然不多。

投資復旦張江不能算賠,我滿倉持有半年多還是一年,可能是略虧,我就出來了。

A股這個時候我主要研究並發文看好的只有兩個股票,昆明製藥,福瑞股份。昆明製藥還算看得準,但是福瑞股份就走眼了。這個股票我沒有買,但是公開發文看好的也算投資失誤。

我之前已經反覆總結過復旦張江和福瑞股份的投資失誤。說白了,就是新技術,都有各種侷限性,不要過於盲目樂觀。但問題是,我現在看多了商業歷史,才知道,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最開始也都是缺陷纍纍的,例如火車最開車都不如馬車跑得快,而很多技術看起來完美無缺,到頭來卻失敗了,例如摩托羅拉的銥星,例如通信業界傾力打造的ATM標準最終敗在IP這種簡單為美的草根協議之下。經驗教訓就是不要盲目對新技術新路線過於自信,測不準的概率很高。

再後來,就是讓我悔恨的投資失誤了。我幾乎在2011年中集安瑞科的歷史性底部前後一兩天,半倉抄底了這個去年的超級大牛股。只可惜,後來我在諸多名博的文章誘惑之下,慢慢將倉位轉向中國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等股票。錯失了中集安瑞科的收益,反而造成了一些虧損。當然,由於我09年在期貨上的投資教訓,我已經學會了止損。很多價值投資者很自信,不止損,我想這也許是很多名博主後來銷聲匿跡的原因吧,滿倉一個股票,結果後來深套不休,例如曾經有一個賣房滿倉押寶中泰化學的博主。

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這幾個股票對我在投資上的啟迪其實遠大於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熔盛重工,當年我是看朱文兄的博客買入的,朱文兄至今依然把它作為港股第一倉位,但是他持倉眾多,很分散,風險不大。

這幾個股票,最大的啟迪之一是不要盲目逆向投資。這方面林奇的文章很好,不要為逆向而逆向,我也反覆引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某個事物曾經的泡沫和盈利高峰所吸引,夢想著重現輝煌,殊不知,這種時刻往往是數十年一遇的,例如07年的航運暴利,09,10年的棉花暴利,甚至11年的水泥暴利可能都算。熔盛重工的輪船業,匹克體育的體育服裝,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都不知道何時能夠脫離行業的低谷。大家都夢想著很快回到過去的高峰盈利,只可惜,消化不良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他們的轉型方向海工,更加差異化的體育服裝,胰島素等,都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對於這種股票,我會更傾向於右側交易,就是看到了行業的週期明確有了改善信號,或者公司的轉型開始展示成效才考慮買入。如果是左側抄底,那麼一定要重視資產負債表,如果像熔盛重工這種資產負債率過高,多元化的業務相互之間無法對衝風險的,我基本上不會考慮。

前一段時間我也初步研究了大成生化科技等股票。這個股票之前以研究羅欣藥業出名的愛麗舍大哥好像已經買入建倉。但我的結論還是等等。與熔盛重工一樣,資產負債率很高,而且週期性嚴重,原有的氨基酸很難重現過去的輝煌,新轉型的植物醇還遠遠沒有技術成熟,誰知道何時能夠規模盈利。

現在這兩個股票都已經創新低或者即將創新低。

聯邦製藥我曾經發文表示,相比科倫藥業,更看好聯邦製藥。現在看來,這完全就是錯誤。我當初的主要論點就是:聯邦製藥新轉型的胰島素前景好,科倫藥業從大輸液往抗生素轉型,不靠譜。啟示有幾個:首先,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要深刻認識,它究竟會如何發展?現在看起來,科倫的大輸液比起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還是要好。其次,轉型一定能夠成嗎?胰島素這種高難度的細分市場,是中國企業這麼容易突破的嗎?特別是聯邦製藥這種沒有深刻思路的公司?

我看了sosome老大的港股逆向分散投資的實盤倉位,聯邦製藥的倉位最重,恐怕他潛意識裡也還是有看好醫藥股的主觀偏見,所以才對聯邦製藥分配了最多倉位。其實,聯邦製藥的主營業務不穩健,新業務不確定性大,資產負債表也不算特別好,這個公司的運營能力總體上是一般的,股價也不算便宜,沒有低於淨資產。

A股這兩年我主要的失誤就是永輝超市,嘉麟傑。說實話,這兩個股票我買入後也都很快清倉,沒怎麼虧損。永輝超市我是因為門店裝修攤銷期限過長有虛增收入風險賣出,但現在看來,永輝超市主要的問題還是估值太高,同時它的生鮮模式不一定有我們想像的牛,可以跨地域不斷革其他現有超市的命,同時忽略了房租和人力成本對超市行業的系統性影響。

嘉麟傑當初我拿來跟探路者和魯泰對比,說白了主要是基於它的小市值,它現有業務戶外服裝高級面料的壁壘,以及進入戶外服裝高端品牌的前景。教訓有幾個,第一個,跟聯邦製藥等一樣,主營業務的壁壘估計錯誤,它的戶外面料壁壘還不如魯泰的色織布壁壘高,業績下滑更厲害,第二個,新轉型的業務成效很慢,不確定性很大,高端品牌哪有那麼容易塑造?探路者走大眾入門級產品路線,正好趕上這幾年的景氣,所以估值雖高,業績還是增長的。魯泰的襯衫轉型慢,但是它的現有面料業務很堅挺,業績比較穩定。嘉麟傑這種小市值公司反而是業績下滑最厲害的。

最後一個就是中國食品了。去年我主要投資的是醫藥股,A股片仔癀,東阿阿膠,港股廣州藥業,中國生物製藥,李氏大藥廠等。中國食品當初主要還是衝著它的業績在逐年轉好,甚至在張裕等同行下滑的情況下,它半年報逆勢增長,給了我危險的心理暗示。另外,它的食用油我覺得應該是大眾消費品,有提升潛力。後來考慮到紅酒行業的危險,我還是清倉了,沒有虧損,幸運。年報出來,讓人大失所望,不僅紅酒理所當然下滑,食用油竟然破天荒虧損了。

昨天又思考了一下紅酒行業。我感覺,也許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盲人摸象,自以為看懂了一個行業和公司,其實南轅北轍。之前,有多少人在中葡股份,張裕等紅酒股上摺戟?也許,大家跟我一樣,都是衝著紅酒在中國的人均消費量低於世界水平,紅酒的健康優勢,紅酒替代白酒趨勢這些美好潛力去的。但是,紅酒行業真的那麼容易複製白酒的輝煌嗎?

白酒的成功,其實有很多因素,例如中國投資驅動的社交需求,中國的文化傳統白酒佔統治地位,紅酒是舶來品,面臨國外紅酒的激烈競爭,白酒比起紅酒更加共性化但同時還保持個性化,例如白酒都是勾兌的,容易規模生產,而紅酒都是年份酒,不同年份的天氣導致紅酒質量不一樣,價格也顯著有差異。

國外紅酒品牌太多了,似乎都是小眾品牌,家族企業,例如我在南非Woolworth看到過差不多有數十個品牌數百種當地紅酒,價格也都不貴,很多折合人民幣才幾十元。我也看過南非的紅酒雜誌Wine,去過開普敦的著名酒莊參觀。

也許紅酒就TMD是一個小眾的長尾路線的個性化行業,不適合規模化生產,適合慢慢經營而非學快速消費品鋪天蓋地鋪貨,把自己和渠道撐死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不管是張裕,還是中國食品,中葡股份,也許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估值都太貴,小眾產品想指望業績暴增,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求安全邊際。

不管是長城的酒莊酒路線還是中葡的葡萄園限產路線,我相信是正確的選擇,回歸小眾經濟長尾路線,提高質量,限制產量,但是,在面臨國外紅酒競爭,以及如何適應紅酒的個性化營銷方面,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也許,葡萄酒行業,最好的投資標的還是王朝酒業呢,價格低,即使自己的品牌無法復興,它的紅酒庫存和葡萄園也可以轉手賣個好價。誰知道。

總結自己的幾年投資歷程,最大的感受還是不要過於自信,我們也許都是盲人摸象,真的能夠洞察一個行業和公司的本質,而不是僅僅靠運氣賺錢?終極的制勝之道還是要兩手準備,一方面儘量追求安全邊際,多多研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誠實還是貪婪,另外一方面深刻瞭解行業和公司的本質,明白它們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一方面固然要儘量多蒐集和研究數據,另外一方面也要努力用常識和邏輯思考,數據會有矛盾衝突,只有常識和邏輯能夠指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4

21世紀經濟報導:「光大事件」系台灣團隊實盤測試失誤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78

21世紀報導稱,週五的光大套利程序失誤源自策略投資部對其內部台灣團隊開發的投資模型進行實盤測試失誤。

該報援引知情人士則向本報透露,把買入股票數量由萬股誤操作成萬手,只是導致市場異動的表面原因,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烏龍。

真實的情況是,8月16日上午11時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對其內部台灣團隊開發的投資模型進行測試。由於忽視了測試環境為實盤交易系統,加之測試時,把擬買入3000萬股誤搞成3000萬手。

「該部門的交易團隊成員由來自台灣的人士組成。由於大陸股市和台灣市場每筆股票交易數量單位差異,光大證券原本模擬測試交易變成實盤買賣,實際交易數量被無形放大100倍。」知情人士如此描述烏龍產生的真實原因。

具體情況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擬購買3000萬股50ETF,每份約1.64元,錯下單為3000萬手,此舉引發ETF基金自動購買成分藍籌股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迅速跟進,銀行石油等大藍籌瞬時漲停,指數旋即大漲。

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模擬交易測試下單金額230億,實際成交72億。涉及股票150多只。這一結論已被公司寫進上報證監會的自查報告。

儘管光大證券將擬買入3000萬股操作成買入3000萬手已為眾人所知,但對為什麼會在實盤交易系統上進行模擬測試多數人還是不甚了了。

「光大證券如此操作,相當於實戰演習誤將實彈當成空包彈使用。其實際風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另一位熟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實際交易操作的專業人士指出,「光大證券的烏龍不可能是系統本身參數設計出現大問題,主要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失誤」,他透露,該公司策略投資部的套利系統根本沒有納入公司的中央風控系統。

對此,知情人士稱,「套利交易屬於高頻交易,納入公司風控系統後交易時需履行內部審核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交易效率。」

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策略投資部在實盤交易系統進行投資模型測試,除相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與套利系統缺乏必要的風險監控有關。

21世紀報導稱,曾有業內人士對光大證券下單金額230億之說不以為然,認為中信證券自營規模有300億,海通證券有150億,光大的規模不可能超過海通。

目前券商自營賬戶並非保證金賬戶,而是信用賬戶。光大自營盤實際佔用的資本金規模並不大,但考慮到股票質押融資,可動用資金的規模可能在100億以上。

該中層人士強調,「現在監管部門對券商自營賬戶信用保證金槓桿比率沒有明確規定,交易時可任其下單,只要收盤後結算把資金湊齊就行。」

這不僅一語道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之所以能無限放大交易的秘密,而且意味著個案之外,或許整個券商自營投資都存在風險監控盲區。

「烏龍單成交後十分鐘左右,引發大量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跟風買進,把大盤推高約2%。T+1交易制度下,買入資金無法當天賣出,如不能及時對沖就會損失很大。這也是程序化交易的弊端,值得吸取經驗。」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監管部門應會處罰相關責任人,並很可能對全證券行業量化投資等創新業務進行從嚴整頓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28

光大內部人詳述烏龍指細節:實盤測試失誤

http://xueqiu.com/3533335030/24859166
21世紀經濟報導 東方白
8月16日,星期五,一週最後一個交易日,因光大證券(12.12, 0.76, 6.69%)(601788.SH)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獨立套利失誤,引發一場軒然大波,足以令市場銘記。

「平淡、焦灼、回落、二次爆發,再回落,歸於理性,這4個小時就像一出摺子戲,一場虛無縹緲的夢,但卻直生生的發生了。它來了,排山倒海;它去了,滿地殘骸。」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目前,光大證券相關核查工作仍在進行,未向外界披露結論。當晚,本報撥通涉事部門負責人楊建波瞭解有關情況,對方聲稱其本人不在,隨即掛斷電話。

但經多方調查,本報記者獲悉這次烏龍背後數個鮮為人知的細節。

測試台灣團隊投資模型

16日下午,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似乎表明套利交易烏龍為系統問題所致,不存在人為過失。

而目前有關光大證券烏龍背後的原因有系統問題、技術操縱失誤等多個版本的猜測。

知情人士則向本報透露,把買入股票數量由萬股誤操作成萬手,只是導致市場異動的表面原因,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烏龍,這筆套利交易並不是光大證券的真心操作。

真實的情況是,8月16日上午11時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對其內部台灣團隊開發的投資模型進行測試。由於忽視了測試環境為實盤交易系統,加之測試時,把擬買入3000萬股誤搞成3000萬手。

「該部門的交易團隊成員由來自台灣的人士組成。由於大陸股市和台灣市場每筆股票交易數量單位差異,光大證券原本模擬測試交易變成實盤買賣,實際交易數量被無形放大100倍。」知情人士如此描述烏龍產生的真實原因。

具體情況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擬購買3000萬股50ETF,每份約1.64元,錯下單為3000萬手,此舉引發ETF基金自動購買成分藍籌股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迅速跟進,銀行石油等大藍籌瞬時漲停,指數旋即大漲。

本報記者獲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模擬交易測試下單金額230億,實際成交72億。涉及股票150多只。這一結論已被公司寫進上報證監會的自查報告。

知情人士還告訴記者,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是撤銷原金融衍生品部後成立的,原來的人馬部分離職,部分到了公司資產管理部,部分在策略投資部供職。目前,該部負責人楊建波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學博士。

他2004年加入光大證券,2005年11月,首批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所權證創設等活動,並負責光大證券備兌權證系統的開發及衍生品業務平台的建立,曾在保德信集團接受衍生品業務培訓和見習,號稱為華人金融經濟學者裡最早運用GARCH、GJR-GARC、ECM等模型,對中國及世界資本市場的波動率集群效應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

不過,據透露,楊在光大證券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十分融洽,當初在策略投資部總經理進行群眾民意測評時,得分只有45分,後來,公司高層力排眾議其才當上部門總經理。

烏龍之殤
儘管光大證券將擬買入3000萬股操作成買入3000萬手已為眾人所知,但對為什麼會在實盤交易系統上進行模擬測試多數人還是不甚了了。

「光大證券如此操作,相當於實戰演習誤將實彈當成空包彈使用。其實際風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另一位熟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實際交易操作的專業人士指出,「光大證券的烏龍不可能是系統本身參數設計出現大問題,主要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失誤」,他透露,該公司策略投資部的套利系統根本沒有納入公司的中央風控系統。

對此,知情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證實,「套利交易屬於高頻交易,納入公司風控系統後交易時需履行內部審核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交易效率。」

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策略投資部在實盤交易系統進行投資模型測試,除相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與套利系統缺乏必要的風險監控有關。

本報記者調查過程中,曾有業內人士對光大證券下單金額230億之說不以為然,認為中信證券(自營規模有300億,海通證券有150億,光大的規模不可能超過海通。

本報記者從光大一位中層人士處獲悉,目前券商自營賬戶並非保證金賬戶,而是信用賬戶。光大自營盤實際佔用的資本金規模並不大,但考慮到股票質押融資,可動用資金的規模可能在100億以上。

該中層人士強調,「現在監管部門對券商自營賬戶信用保證金槓桿比率沒有明確規定,交易時可任其下單,只要收盤後結算把資金湊齊就行。」

這不僅一語道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之所以能無限放大交易的秘密,而且意味著個案之外,或許整個券商自營投資都存在風險監控盲區。

「烏龍單成交後十分鐘左右,引發大量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跟風買進,把大盤推高約2%。T+1交易制度下,買入資金無法當天賣出,如不能及時對沖就會損失很大。這也是程序化交易的弊端,值得吸取經驗。」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監管部門應會處罰相關責任人,並很可能對全證券行業量化投資等創新業務進行從嚴整頓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40

三次失誤跌倒爬起 造就中國「賈伯斯」 抓住行動網路 雷軍:一定要站在浪頭上!

2013-09-16  TWM
 
 

 

許多人都想學賈伯斯,但多數畫虎不成反類犬。

然而,有一個人,學賈伯斯卻學到骨子裡,一本寫矽谷創業的書、一則賈伯斯的創業故事,硬是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創業,造就他傳奇一頁。

撰文‧林宏文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那天,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逝世,全世界哀悼一位天才隕落的同時,大家都想問,下一個「賈伯斯」在哪兒?

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科技廠的執行長,穿上了賈伯斯一貫的T恤、牛仔褲,在偌大的舞台上,從口袋裡拿出一支又一支的自家手機產品,他們都想學賈伯斯,都嚮往成為下一個賈伯斯,都企圖打造出另一顆「蘋果」,但成功的少、失敗的多。

然而,卻有一個人,在三年內迅速躥起,讓六百萬名粉絲為他瘋狂、為他尖叫、為他的產品排隊、為與他互動而著迷,他是北京小米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雷軍。

一本書、一個人

雷軍的夢,這麼開始……認識雷軍的人,這麼形容過他:「雷軍是一位精力充沛、對前方永遠充滿興趣的射手座老闆。」在他們的口中,雷軍不懂得什麼是疲倦,卻可以一直快速奔跑。

其實,雷軍的傳奇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例如只花二年時間就修完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所有學分,席捲學校大部分的獎學金,甚至在學期間還寫了多本有關程式設計的書。因為在那個年代,大陸的程式設計書籍不多,偶爾還有錯誤,讓雷軍深感寫一本沒有錯誤的程式設計書,是很重要的。

為了想學到課堂上沒教的東西,雷軍一有空就往武漢最有名的電子街跑,那裡幾乎是雷軍踏進科技圈的起點,他更在這裡認識了第一次創業的夥伴——在電腦公司當技術人員的王全國。

就在升大四的那個暑假,雷軍與王全國開發一款加密軟體,從程式碼、介面設計、測試、說明,都由他們包辦,僅僅花了兩周時間,最後署名為「黃玫瑰小組」,因為那正是羅馬尼亞電影《神祕的黃玫瑰》流行的年代,此後,雷軍寫的軟體也多會留下這名號。

正因與王全國的相識,讓雷軍第一次有了創業的念頭。如果有讀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故事,能改變他的一生,對於雷軍來說,那就是《矽谷之火》與賈伯斯,「那是一九八○年代的一本書,印得很粗糙,翻譯也與今天不太一樣,但看得我激動到不行。」大一讀完《矽谷之火》後,雷軍一直對創業懷抱著美麗的綺夢:「我深深地被賈伯斯的故事所吸引,甚至開始作夢,夢想寫一套能套用在全世界電腦的軟體,夢想創辦一家全世界最紅火的軟體公司。」

錯過網路崛起時代

成為天使投資人 抓住每次機會因此,當王全國提出要創業時,雷軍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創辦的公司叫作三色(Sunsir),希望像紅、藍、綠三原色一樣,能夠創造七彩的美麗世界。只是夢想再美好,也有面對殘酷事實的一天,「四個人創業,每人二五%的股份,大家都很高興,沒過幾天,問題來了,每件事情都需要反覆討論,甚至連開公司誰投錢?開張後做什麼?靠什麼賺錢?都沒討論過,最後只能黯然收場。」面對這次失敗,雷軍這麼分析著。

很快地,雷軍又嘗到了第二次失敗的滋味。一九九二年,他進入軟體公司金山,出任總經理,在制定公司發展方向時,他堅信金山一手開發出的大陸第一套文書處理軟體「WPS」深具未來,有機會打敗微軟「Word」。

所以,當金山面臨是向WPS或網際網路發展的抉擇時,雷軍毅然決然走向WPS;最後結果很明顯,微軟Word軟體至今仍屹立不搖,曾經風光一時的「WPS」也沒持續下去,還與網際網路的大爆發風潮擦肩而過。一九九六年,金山差點就要關門。」雷軍回憶。

然而,雷軍並沒有懊悔太久,金山重新改組、重新創業,不靠任何創投注資,雷軍硬是把金山從垂死邊緣拉了回來。甚至到了二○○○年,甫創業不久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還找上雷軍,希望金山收購QQ(騰訊的即時通訊軟體,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體之一),但雷軍第三次錯過了機會,這一次也等於錯過了一個成為中國首富的機會。因為後來QQ風靡全中國,今年六月,騰訊反倒以雄厚的資金入股金山網絡,取得一八%,成為第二大股東;馬化騰更以四六七億人民幣身價,成為二○一三年中國首富。

挖角頂尖人才 成功打造小米大陸第四大網路巨頭「雷軍系」成形三次的判斷錯誤,除了第一次大學創業只是小打小鬧以外,後面兩次關鍵都在於雷軍錯過網路的威力。因此,當雷軍看著那些毫無名氣的小老弟,例如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等人,一個個後來居上,遠比他還要成功,他對金山恨鐵不成鋼,常常感到很難過;即使他名下的金山股票價值也不過三億人民幣,有一次他在內部的主管談話中,甚至還講到痛哭失聲,與一群團隊抱頭同悲。

雷軍無法認命,也心有不甘,「我錯過了整個網際網路崛起的時代,但這次的行動網路風潮,絕對不要再錯過。」在離開金山軟件後,雷軍開始當起天使投資人,投資數十家網路公司,拚命急起直追,不再錯失機會。從凡客誠品、多玩網到拉卡拉等,多家公司都已在美國及中國股市掛牌,而且若將這些公司市值加總,高達二百億美元,也讓雷軍的身價急速上升,並開始思考要再找個新的創業標的。

現任小米總裁林斌,是雷軍第一位邀請的對象。原本擔任Google中國研究院副總裁的林斌,在幾次活動中認識雷軍,兩人相談甚歡。後來,林斌向雷軍談到自己創業的想法——音樂網站,但雷軍說:「不要做這個,這個太小了,找人做就好了,我們要做就做更大的。」而這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小米。

為了一雪前幾次創業失敗的恥辱,雷軍認知到創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找到最優秀的人才加入,有人才,小米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因此,小米最初的七位創辦人,不是來自谷歌、微軟,就是摩托羅拉、金山,都是一時之選。

雷軍在挖角優秀工程師上更是不遺餘力。有一次,一位很出色的硬體工程師來小米面試,他對小米的前途心存懷疑,也還沒做好創業的準備,但幾位合夥人採取「車輪戰」,整整談了十二個小時,最後這位工程師舉雙手投降,「好吧,我已經體力不支了,還是答應你們了。」這些工程師不只是來小米工作,還掏錢投資小米,光是創業初期的五十六名員工,總共投資了一一○○萬美元,這對雷軍來說,形成不小的心理壓力,畢竟是他讓大家捨棄高薪,跳出來創業。但他換個念頭,「從好處想,在大家的監督下,可以避免我做出昏庸的決定。」這種將創業團隊與公司利益完全綁在一起的作法,讓團隊自動自發、認真拚命,是雷軍從投資經驗中萃取的最佳作法。

至於小米的組織,雷軍也要求很扁平,基本上公司職務只分三級,第一層是七位創辦人,第二層是部門主管,第三層就是員工,團隊規模不會太大,稍微大一點就再拆成小團隊,因為任何一個組織都不能超過百人。他認為,一超過效率就會打折。

從小米的辦公室就能看出這種組織結構,一層樓是產品開發、一層樓是行銷、一層樓是電子商務,都由創辦人坐鎮。只有七位創辦人有職位,其他人全都是工程師,「晉升」的獎勵就是加薪再加薪。雷軍說,連他自己的第一定位都不是執行長,而是首席產品經理,所以他有八成時間花在參加各種產品會。

企業經營就像衝浪

記取教訓 站穩產業浪頭雷軍的所有努力,在小米逐漸於智慧型手機市場嶄露頭角後,也讓他在中國科技界越來越具影響力,甚至有大陸媒體這麼形容,繼大陸網路三大巨擘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之後,第四大派系,也就是所謂的「雷軍系」儼然形成。這個系統除了雷軍原本投資的二百億美元市值企業外,加上市值上看一百億美元的小米,以及他重新被邀請回任董事長的金山軟件,形成直逼市值上兆新台幣的集團。

若用雷軍現在的成就來看,他寫下的一頁傳奇,就像是天方夜譚,他卻從來不這麼認為,「我這個人運氣不怎麼樣,二十多年來,我成功的喜悅並不多,失敗的教訓比比皆是,所以當別的成功者吹牛說多麼成功時,我只能告訴大家,我只是運氣好。」但小米的成功絕不是偶然,企業經營就像衝浪,靠的從來就不是運氣,前面幾次的創業,雷軍一次又一次地試著站到浪上,只是都沒有成功,直到這次浪又來了,「一個時代性產業機會來的時候,浪潮會把你推到最前端,這個浪潮所具備的力量,將是你自身力量的很多倍。」這次,雷軍終於學會了怎麼站到浪頭上。

雷軍

出生:1969年

現職:小米科技執行長、金山軟件董事長經歷:金山軟件總裁、卓越網董事長、優視科技董事長

學歷: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賈伯斯

出生:1955年

經歷:蘋果創辦人之一、NeXT創辦人、皮克斯動畫執行長學歷:美國波特蘭里德學院肄業用微博與百萬粉絲搏感情!

善用社群威力,大陸網路巨擎的微博成為與絲粉互動的新工具,一個最新動態、一張照片,都能立即傳遍整個科技圈,更可看出這些大陸網路巨擎對粉絲的龐大影響力。

奇虎360董事長

周鴻禕

粉絲數:690萬

阿里巴巴創辦人

馬雲

粉絲數:957萬

小米創辦人

雷軍

粉絲數: 529 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