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紡織股王轉搞金融?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8-11  NM


人人期待的「七翻身」沒有出現,恒指在7月下跌了6%。沒有「七翻身」,證券行也積極推介不同股份,上週就有大行推出「中小型股首選名單」,當中申洲國際(2313)的股價及財務表現可堪細味。紡織股王長升長有

申洲從事代工生產針織服裝產品,主要客戶包括Adidas、Nike、Puma及Uniqlo等國際品牌。2005年11月在香港上市時,申洲的招股價為 2.625港元,上市後市值不足35億港元。上週五,申洲股價收40.75港元,市值達570億港元。相比同是紡織及成衣股而仍位列恒指成分股的利豐 (494),股價經近月持續下跌,創十年新低後,市值僅500億港元,申洲已企穩紡織股市值之首多月。為何申洲仍被大行視為「中小型股」?不計已派發的股 息,申洲十年股價上升逾15倍,每年複合回報逾三成。在2015年,恒指僅升4%,申洲股價升了59%,無論在升市的1至4月,恒指上升19%,或跌市的 5至7月,恒指下跌12%,申洲股價都上升,分別升了43%及11%,在恒指成分股中難以找到。上市前的2004年,申洲收入21億元人民幣,利潤不足6 億元人民幣;十年後的2014年,申洲收入111億元人民幣,利潤有21億元人民幣。複合計算的申洲增長率,收入每年上升18%,利潤每年上升13%。近 年申洲的收入增長似有放緩,但2014年仍有11%,而同年利潤卻反而增長15%。能保持持續增長,申洲的秘訣應是持續擴充生產規模及市場,並同時保持穩 定的溢利率和成本控制,直接控制成衣製造中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及縫製等各個工序。近五年,申洲都能保持28%至30%的毛利率及18%至19%的淨 利潤率,在代工生產商中,算是既穩定,又高回報。以供應鏈管理自豪的利豐,近年收入及利潤不進反退,2014年毛利率及淨利潤率僅12%及2%,優勝劣敗 顯而易見。

大手投資金融產品

看似無可挑剔的財務表現,仍會有風險。與上週分享的瑞聲一樣,申洲也有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申洲從四大客戶所得的收入,共佔總收入約四分之三,可幸當中每個客戶的比重較平均,約佔總收入兩成多。此外,按產品劃分,申洲的運動類及休閒 類產品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約61%及25%,運動類產品收入仍增長,但休閒類產品收入卻持續收縮。面對內地經營成本上升,生產工序集中在內地的申洲,亦開 始將工序外移。在2014年,申洲就在越南增加了接近7億元人民幣的非流動資產,而在內地非流動資產的比例也由92%,下跌至80%,相信匯率及政治穩定 性等風險或隨之而增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工序外移需要資金,故此或可解釋申洲在2014年中,為何首次發行可換股債券,而申洲也指出發債所得38 億港元款項,將「用作業務擴張及一般企業用途」。然而,反覆翻看申洲近五年的年報,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每年僅5億至9億元人民幣不等,但申洲每年經營 所得現金淨流入充裕,不需發債也足以應付額外投資。而且,發債的同年2014年,申洲卻花了共43億元人民幣,投資在結構存款、有抵押存款及委託貸款等金 融產品上,較發債所得更多,反而購置物業、廠房及設備項目等,卻只用了11億元人民幣。紡織股王一年內大手投資金融產品,難道想轉型搞金融?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26

拆解盈利增長陷阱 林智遠

2015-08-27  NM

中期業績公布高峰期迎來環球股災,恒指及道指都創今年新低。若然指數下跌反映經濟前景,再加上內外困局,「覆巢之下無完卵」,選股買股務必小心,也要忍手。買股及繼續持股可看業績中盈利增長,今天就溫故知新,嘗試拆解一些盈利增長陷阱。陷阱一:盈利增長存有水分

君 陽太陽能電力(397)、利豐(494)、酷派(2369)及魏橋紡織(2698)在上週四及五公布中期業績,盈利都對比去年同期上升,利豐及魏橋升 29%和50%,君陽及酷派更大升3倍及6倍。可是,看業績只看損益表底數的盈利增長,很容易忽略了盈利增長是否穩定持續,或存有「水分」,亦即忽略盈利 質素。首先,大家在看損益表底數外,也可嘗試由上而下看營業額及毛利率變化,是否能與盈利增長配合。如先看營業額,四間盈利增長公司中,僅君陽的營業額是 上升,其餘的營業額都下跌,跌1%至41%,換言之業務都倒退,甚至大幅收縮。就算是君陽,收入雖上升逾一倍,但仍不足5千萬港元,而當中僅34%是來自 售電收入,近六成是來自利息及金融服務收入,究竟君陽應是太陽能電力股,還是金融股?接着,大家可再看毛利率,君陽一樣出色,由41%升至69%;反之, 利豐只保持11%,酷派由14%微跌至13%,魏橋更由8%大跌至4%。由此引申,在營業額收縮及毛利率大跌下,魏橋經營正面對困難。但為何魏橋盈利卻能 上升50%?

陷阱二:忽略其他收入及收益

魏橋盈利上升全因其他收入及收益中,逾7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電力及蒸汽收益,比去年同 期上升逾一倍,而當中逾93%銷售是與直接控股公司,原因?你懂的!一間毛利只有2億元人民幣的紡織公司,竟有7億來自電力及蒸汽銷售,彷彿電力股不是君 陽,應是魏橋,兩間公司會否考慮改名呢?相同的其他收入情況,在酷派及君陽中也找到。酷派盈利能上升6倍,全因錄得包括出售附屬公司權益的27億港元其他 收入;君陽亦有5億港元的投資公平值變動收益。

陷阱三:留意去年基數的詳情

一直支持《壹計就明》的讀者如看利豐業績,應不會 忘記去年《不願見到的收益》的分析中,提醒大家要看的「應付或然代價重估收益」。如減去今年此6千萬美元收益,利豐中期盈利或僅剩約一億美元,盈利率僅 1%。此外,盈利增長是以去年數字作基數來比較,大家有否留意去年基數的詳情?以利豐為例,去年中期盈利是扣減了「已終止經營業務虧損」,故此要正確衡量 利豐今年中期業務的業績,應以去年相同業務的業績作對比。那麼,不計已終止經營業務虧損,利豐中期盈利應是下跌27%,當中值得關注的,是利豐銷售及分銷 開支上升逾一成,但營業額仍下跌。盈利增長或僅是表面,大家應小心如繁星之多的盈利增長陷阱!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43

搏鋼鐵股重組? 林智遠

2015-09-03  NM

上週一環球股市大跌,恒指再次單日跌逾千點,有經濟學者及分析員就急不及待,即日分享尋底之說。猶 記得那學者,在今年7月恒指跌至23,500點時,亦曾說「跌千點是市場過分敏感」。在去年第三及第四季,他亦曾不斷撰文推介零售股,彷彿成了零售股代言 人,今天他會否再推介零售股呢?那分析員在上週五推介馬鞍山鋼鐵(323),大家對馬鋼或鋼鐵股認識多少呢?馬鞍山鋼鐵值得推介?

馬鋼上週 二公布的中期業績,虧損接近14億元人民幣,對比去年同期,虧損大幅擴大接近八成,而更令人擔心的地方也不少。首先,馬鋼的營業收入自2012年開始,已 持續下跌,2014年按年下跌19%,今年上半年對比去年同期也下跌19%。其次,馬鋼的毛利率不斷收縮,今年上半年只剩3%。此外,馬鋼的銷售及管理費 用,在營業收入下跌之下,仍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對比去年同期升了35%。過去兩年,馬鋼能保持利潤,主要靠政府補助,每年的補助收入接近或超過5億元人 民幣,如沒有此收入,馬鋼已虧損2至3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馬鋼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也超過1億元人民幣,但已阻不了中期虧損14億元人民幣。看 完馬鋼的虧損數據,大家會否懷疑分析員在推介前,究竟有否看過馬鋼的業績?分析員推介馬鋼的理據有二,搏反彈及搏重組,靠賭博的多,看業績的少!

同是業績沉淪鋼鐵股?

同 是鋼鐵股的鞍鋼(347)及重慶鋼鐵(1053),上週五也公布中期業績,表現差強人意(見附表)。營業收入跌四分一的鞍鋼雖仍有淨利潤,但較去年同期大 跌四分三,淨利潤率只剩0.5%。重慶鋼鐵更持續出現毛損,去年全年雖能以9億元人民幣的政府補助收入,維持5千萬元人民幣的淨利潤,但今年中期卻已虧損 逾22億元人民幣。

從鋼鐵股的業績,不難佐證媒體報導中,內地鋼鐵股正面對的困難,當中包括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無序競 爭、價格下跌等。外在問題有多少及是什麼,財務報表未必可看到,但外在問題對股份最終的影響,卻會在財務報表中浮現,這正是大家作為投資者需要看財務報表 的原因。從財務報表的數據看,鋼鐵股或有重組的需要及可能,上週五媒體也接連報導,鋼鐵業或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山西省公布「工業19條」支持重點鋼企整 合重組等消息,馬鋼及鞍鋼股價因此逆市上升。推介馬鋼或有跡可尋,從中可看見分析員觸覺之敏銳及反應之快速。有趣的是,馬鋼應不是在山西省,應是在安徽省 馬鞍山市!政策逐省執行是內地慣例,今次會否如是,何時推行,力度如何,大家就要靠搏了。然而,投資不是賭博!就是要靠搏,也要懂得怎搏,是馬鋼、是鞍 鋼、是重慶鋼鐵,還是全都要搏?也要懂得「轉膊」,何時調整?何時減持?對不起,賭博不是《壹計就明》的專長!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44

內房股摸底的衝動 林智遠

2015-09-10  NM

過去兩個月,恒生指數反覆下跌,由6月底至上週收市已跌了21%,如以4月最高28,588點計算,更跌了27%。大家都反覆問何時是「摸底」的好時機?甚至已經摸底!內房股愈摸愈低?

恒 大地產(3333)上週一公布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收入上升23%,利潤更上升40%,朋友間就引發內房股摸底的衝動。朋友更用手機按程式,分析內房 股的市盈率及市賬率,說碧桂園(2007)的市盈率僅3.9、雅居樂(3383)的市賬率僅0.3等等。現今資訊氾濫,用程式或網頁要拿到資訊非常容易, 但大家也要格外小心。就是可靠的資訊,也要明白那些資訊是怎樣計算。以市盈率為例,程式或網頁都是按股票最新的報價計算,但市盈率當中的「盈」代表盈利, 每每卻僅按歷史盈利計算。如以最新中期業績計算,市盈率或已不一樣,代入內房股的最新中期業績亦然(見附表)。

雅居樂的中 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僅升0.1%,毛利率及利潤率持續下跌,利潤率由去年中期的14%,大跌至今年中期的8%,利潤因此下跌了四成多,下半年還會繼續下跌 嗎?碧桂園中期收入較雅居樂優勝,比去年同期升了23%,與恒大並肩。可惜,碧桂園一樣面對毛利率及利潤率收縮的現實,利潤率由去年中期的15%,持續下 跌至今年中期的11%。如以中期業績估算市盈率,雅居樂應是5.8,碧桂園應是4.8,已沒有程式中找到的那麼低,但現實是還要面對利潤率持續收縮的風 險。

恒大利潤強勁增長的背後

眾裡尋他,恒大的利潤及收入都強勁增長,估算市盈率僅3,可考慮嗎?先不論恒大持續擴大的債務及 與其他內房股的相反趨勢,就看看所謂的利潤增長。大家有否留意,恒大中期收益表中的「透過損益按公平值列賬之財務資產之收益」,達25億元人民幣。從恒大 2014年的年報,可看到此財務資產就是「若干A股上市公司之權益投資」,可說是「炒股」收益。此外,恒大中期收益表中的利息收入亦不知何故,升了6億元 人民幣。另一令恒大利潤增長的,是靠估算師估算的「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對比去年同期上升達11億元人民幣。有趣的是,碧桂園及雅居樂同期相關「靠估」 收益都是大跌,分別減少六成至八成;反之,恒大相關「靠估」收益卻上升25%。市場一向關注內房股的債務,大家或未留意恒大廣泛業務的其他方面,當「炒 股」、利息及「靠估」收益主導了中期利潤增長接近八成的同時,其他業務包括營運連奪中超四冠的足球隊,雖有16億元人民幣收入,卻仍持續虧損,中期就虧損 了15億元人民幣。從小股東及公司管治看,持續虧損的業務應怎樣處理,是愈營愈低?還是冷靜分析後,引入如馬雲的投資者?再看看本地地產股的市賬率,領展 (823)的較高是0.8,九倉(4)的較低是0.4,恒大的是1,哪些較相宜?衝動是要控制的!摸底也是投資,也要冷靜分析,否則或會愈摸愈低!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86

新股小陽春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10-01  NM

啄食順序或啄序(pecking order)源於動物學,意思是在群居動物中,不同階層擁有不同啄食先後次序。《維基百科》就解釋,動物從爭鬥中取得社群地位的階層,擁有優先啄食權;而不跟從此順序的動物,亦會被啄咬警告。

啄序被應用在財務學上,形成財務學的啄序理論,意思是企業在融資中,會因應信息不對稱,注重融資的信息效果(signaling effect),小心選擇融資方式的先後次序。企業會為了減少不當的信息效果,每每是以內部融資為先,外部融資為後,最後才會選擇股票集資。

近期股票市場陰晴不定,陰的比晴的較多,恒生指數也仍在今年以來的低位徘徊,港股卻迎來新股上市的小陽春,上週四同日三隻新股公開招股,今週亦有三隻新股以介紹及配售形式上市,公開招股的就包括維珍妮(2199)及IMAX中國(1970)。

啄序之選

集 資約16至19億港元的維珍妮,號稱全球領先的貼身內衣公司,為客戶創新、設計與製造貼身內衣和功能性運動類產品,故又自稱與傳統代工生產商(OEM或 ODM)有別,聲稱自己為IDM(創新設計製造商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網上搜尋並沒有IDM的定義,有的亦與維珍妮有關,IDM名字或是自創的。有趣的是,不承認是代工生產商的維珍妮,卻有着代 工生產商的特性。首先是集中風險,維珍妮的單一大客戶佔銷售額超過三成,五大客戶佔銷售額超過三分二。其次,按2014年統計,維珍妮的產量佔市場份額僅 1%,份額低,議價力也低。再者,維珍妮過去三年毛利率都保持在21%至23%,但利潤率只有4%,僅上市前的2015年突颷升至8%。參考同是內衣商的 上市公司,黛麗斯(333)及安莉芳(1388)除設計、製造內衣外,亦擁有自己品牌,但利潤率僅3%及8%,維珍妮8%的利潤率可維持多久?安莉芳 2014年12月年度溢利1.9億港元,市值18億港元;維珍妮2015年3月年度溢利3.4億港元,不足安莉芳溢利的一倍,但以招股書計算,市值將是 63至75億港元,是安莉芳市值的2至3倍,股價不菲。維珍妮的集資目的,是用集資所得的70%提高生產能力,包括在越南興建新廠房,30%償還貸款及 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維珍妮物業、廠房及設備10億港元,非流動資產13億港元,但借款已達12億港元;資產總值31億港元,負債總額20億港元,負 債總額對權益是176%。但維珍妮的權益若扣除應收一名股東款項,負債總額對調整後權益已達317%。股票集資擴充業務及還債,或是維珍妮的啄序之選!

售股套現不是企業融資

在 影院和影片業務經營商IMAX中國(1970)的公開招股中,應用財務啄序理論或也有不周之處。IMAX中國挾IMAX的電影技術,在大中華擴充電影院及 佔有率之名,理應充滿概念和憧憬。可惜,名義上公開招股6,200萬股的IMAX中國,集資約18至21億港元,但當中僅28.75%股份是新股,其餘接 近四分三的股份是現有大股東們,包括IMAX Corporation,出售持有的股份。既然有概念,有憧憬,IMAX中國大股東們為何售股套現?為何IMAX中國集資款項僅約5至6億港元?怎足夠在 幅員廣闊的大中華擴充業務?不用解答,不用細看IMAX中國的財務報表,大股東們的信息,已昭然若揭。物競天擇,啄序因此出現,應用在財務學的啄序理論, 卻似乎沒有考慮股東售股套現,可能更排在股票集資之後。財務啄序理論不周的原因,或是售股套現根本不是企業融資方式之一!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40

給王維基的信 林智遠

2015-10-08  NM

致香港電視網絡(簡稱「港視」,1137)創辦人兼大股東王維基主席及一眾大小股東:8月底,港視 公布2015年上半年業績,期內虧損逾2.3億港元;9月底,高等法院就流動網絡提供電視服務的司法覆核,裁定港視敗訴。到今天,是否是時候想想下一步應 怎樣走?革新與溢利不相稱

2013年前,港視稱為「城市電訊」,以經營長途電話服務起家,1997年在香港上市,1999年以預託證券形式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城市電訊為人稱頌的,包括推出IDD1666直撥服務,打破香港國際長途電話服務的壟斷,其後更以「香港寬頻」名義,涉足固定電訊網 絡服務。雖然,城市電訊不斷帶領革新香港的電訊市場,但溢利卻並不穩定。由1997年至2011年,城市電訊的資產回報率平均僅9%,營業額年均升幅僅 9%,溢利率平均僅7%,年度溢利更是一年升、一年跌,其間平均下跌1%。故此,2012年,城市電訊毅然把電訊業務主業,以約49億港元出售,以尋找新 發展的決定,在財務上或可以理解。「眾裡尋他千百度」,城市電訊的新發展是免費電視業務。在香港政府打算開放免費電視牌照的背景下,城市電訊又有經營數碼 電視平台的經驗,再加上免費電視業務看似平穩的回報。例如電視廣播(511),由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溢利率約13%至30%,平均達25%; 資產回報約13%至27%,平均達21%,溢利率和回報率在在較城市電訊穩定和出色。

小股東要等到何年何月

然而,免費電視是 否真的是城市電訊的藍海?隨着互聯網及手機娛樂的興起,免費電視市場相信已在不斷收縮;此外,2012年前的十年,電視廣播的營業額平均升幅僅 6%,2013年及2014年的營業額更僅增長4%及2%。免費電視或是滿布競爭的紅海,港視由競爭到溢利要多少年?隨着流動電視的司法覆核被判敗訴,港 視只剩繼續經營網購平台、等待免費電視牌照的司法覆核上訴結果、及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但司法覆核或重新申請的流程,豈會是一時三刻之事。假如,免費電 視牌照的司法覆核要待終審法院判決,最終判決或要待2016年,甚至2017年才有結果。就算終審最終裁定港視勝訴,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也要經過一定程 序討論及頒發免費電視牌照,不用等到2047年,或至少要等到2018年,甚至2019年或2020年了!出售電訊業務後,港視錄得大額溢利,但接着 2013年8月的年度業績,虧損已逾4,000萬港元;2014年12月止的16個月業績,虧損逾2.3億港元;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虧損逾2.3億 港元。無論責任誰屬,港視虧損不斷擴大,主席及管理層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時候想想辦法,是時候想想怎向股東交代和問責。

建議派發不須運用的現金及金融資產

上 週五,港視股價收報1.69港元,市值不足14億港元,而港視2015年6月底的資產淨值逾28億港元,港視資產淨值已逾市值約一倍。港視資產中,其他金 融資產、存款及現金合共逾22億港元,就算12個月內不須運用,被歸類為非流動資產的金融資產,也接近13億港元。以此等現金及金融資產狀況,港視有足夠 能力,每股派發等同或超過上週五收市價的現金股息,而不影響港視的運作。在追求公義及夢想的同時,港視管理層也可為股東,全力承擔受託的責任,並爭取最大 的利益,為何不可?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46

嘉能可的困境可預視 林智遠


2015-10-08  NM

以加拿大卡加利為起點,遊覽洛磯山脈中的冰川、雪山、黃葉、碧湖及滿月。途中遇上一位越南來的華僑 計程車司機,訴說石油及天然氣之都的卡加利,曾擁低失業率及高人均收入的美譽。可惜,今天一切已人面全非,在原油及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後,很多石油及天然氣 公司已停止在卡加利的運作。司機每天等一個乘客,普遍用上多個小時,而司機的人數也不斷增加。遠在無線上網緩慢的洛磯山脈中,剛巧亦看到媒體廣泛報導商品 生產及營銷商的嘉能可(Glencore,805),突爆出「債務恐慌」,故此也不得不看看及分析或成「雷曼式骨牌效應」的嘉能可。嘉能可掌握上市時機一 絕

翻開嘉能可的年報,必定看到嘉能可反覆自稱是「領先的綜合商品生產商及營銷商」,在全球生產、精煉、加工、存儲及運輸不同的商品,包括金 屬、礦產、能源產品及農產品,常屬地為瑞士。嘉能可經營的商品廣泛,確是「綜合」商品商,但何為「領先」,卻不甚了了!更奇怪的是,嘉能可的財務報表不是 已有不少的蛛絲馬跡,可預視嘉能可的困境或債務問題,又何來突爆恐慌?由淺入深分析嘉能可的財務報表,看怎可預視嘉能可的困境。首先,嘉能可8月中欣然公 布的最新中期業績,是由盈轉虧,報表中已直接看到期內虧損超過8億美元。事實是,嘉能可自2011年上市後,利潤已年年倒退,直至2013年更出現大額虧 損,達73億美元。嘉能可雖在2014年轉虧為盈,但也不及2011年的利潤,更只曇花一現,緊接的2015年上半年又再虧損了。嘉能可的股價除上市後數 天,曾短暫及輕微超越66.35港元的招股價外,就一直輾轉下跌。上週五,嘉能可的收市價是10.7港元。嘉能可掌握上市的時機,堪稱一絕,應該可算是 「領先」了!

財務報表的蛛絲馬跡

或者,大家會疑惑,嘉能可的業績及股價表現,或如卡加利的情況般,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所影 響。然而,再看看財務報表附註,就不難發現嘉能可的虧損,是源於2013年以295億美元代價,完成收購斯特拉塔(Xstrata)所致。根據2014年 的財務報表附註,嘉能可收購斯特拉塔,產生了132億美元的商譽。收購完成當年,嘉能可就要為此商譽減值超過六成,虧損達81億美元。一買就要減值,不是 管理層的責任?還是,管理層已知道,那些用作收購代價的嘉能可股份,是不值那價錢,所以趕緊用來作收購之用?再簡單的計計數,收購斯特拉塔後的2013年 開始,嘉能可的資產及債務大幅上升接近五成,但收益或營業額相對總資產的比率卻一直下跌,由超過200%跌至150%。換言之,嘉能可的營業額升幅,追不 上資產及債務的升幅,嘉能可2014年的權益回報更不足5%。更深入一層,嘉能可的毛利率多年來都微薄,僅2%至3%。如此微薄的毛利率,管理層哪會不 知,是很容易被「雨打風吹去」?當2015年上半年,嘉能可又要為物業、廠房及設備進行8億美元的減值時,業績再出現虧損或是可預視的。大家沒有水晶球, 但有年報及有財務報表,突爆恐慌或可此中尋,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50

TVB和石堅的最佳角色 林智遠


2015-10-22  NM

乘了三程飛機,用了約20多小時,輾轉飛到加拿大的黃刀鎮,逗留了5天。據說,在北極圈旁的黃刀 鎮,一年中有約250天可看到北極光,近年成了追蹤北極光的熱門旅遊地點。計算一下,逗留5天,而任何一天也看不到北極光的或然率,應少於1%。最後,此 行到黃刀鎮的最深刻體驗,相信就是一絲北極光也看不到了!

「天氣不似預期」,投資如是,人生亦如是。什麼計劃都僅是預期中的計算或安排, 而現實並不是預期。可惜,大家近年彷彿只知在追逐中,一定要有成果;只知做了多年配角,就覺得有天一定要做主角;而不知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大家不但忘記 「失敗乃成功之母」,忘記失敗之後可再失敗,更忘記自己的最佳角色。

中期業績難言出色

追北極光以失敗告終,僅屬個人之事;以 股東的資金追夢,如以失敗告終,那就絕非受託人個人之事,上週的《給王維基的信》也是同一理念。文章刊登後,不同朋友都反覆追問,追問的竟不是港視 (1137),而是簡稱TVB的電視廣播(511)。也難怪朋友會追問,TVB的股價在5月中,創近年新高53.9港元後,已輾轉回落超過5成,上週五收 27.5港元,與52週低位的25.25港元相去不遠。TVB的股價跌幅,更甚於港交所(388)的股價跌幅,但TVB在8月公布的中期溢利,卻由7億港 元升至11億港元,自然吸引注意。單看2015年的中期業績,TVB的表現難言出色,因為當中已包括了出售台灣業務帶來的14億港元收益,及對聯營公司所 做的6億港元減值撥備。如扣除此等一次性項目,TVB的中期溢利,對比去年同期應是下跌約40%。更何況,TVB的中期收入也下跌11%,而中期毛利率也 由59%,收縮至55%,此中期業績表現說不上滿意。那麼,TVB的收入及溢利下跌是否短暫呢?試細看TVB的業務分類,大約可分為香港電視廣播及非香港 電視廣播。前者佔TVB的收入及溢利貢獻超過五成;後者,包括節目發行及分銷、海外收費電視業務、頻道業務、數碼媒體及其他業務,佔TVB收入及溢利貢獻 四成多。

溢利形成下跌趨勢

TVB的香港電視廣播,過去5年的收入都保持增長,但增長率已年年減少;可是,非香港電視廣播的增 長率更加低,到2014年更僅有1%的增長率。對比去年同期,兩者2015年上半年的收入都下跌。雖然TVB的收入持續上升,但溢利貢獻卻已在2012年 開始持續下跌。TVB的香港電視廣播溢利貢獻跌幅,在2014年更加劇,下跌達20%,在2015年上半年,更下跌達46%;非香港電視廣播的溢利跌幅, 雖不及香港電視廣播的溢利跌幅,但在2015年上半年,也下跌達32%。非香港電視廣播當中的海外收費電視業務,更在2014年開始轉盈為虧,情況持續至 2015年上半年,仍未改善。在香港電視廣播,TVB是主角;但非香港電視廣播貢獻TVB四成多收入及溢利,當中競爭卻從來是來自四方八面,近年最激烈的 競爭當然就是來自內地,相信TVB或也在尋找自己的最佳角色。綜觀TVB近年的數據及競爭,收入及溢利的下跌趨勢會否改善,或有待觀察。分析TVB,想起 已逝世的石堅,他一生參演接近600部電影及電視。演奸角無出其右的石堅,在TVB也演活慈祥的長者,備受尊敬,他當過主角嗎?不知在他參演的最後一部電 視劇《我係黃飛鴻》中,飾演黃飛鴻,算不算是主角呢?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52

滙豐渣打的表現 林智遠

2015-11-13  NM

兩年前,無心插柳,開始《壹計就明》專欄;幾許風雨,人面全非,柳雖仍未成蔭,今期剛剛滿兩年了!

當日,開始和大家分析上市公司時,恒生指數約在23,000點上落,今天也在23,000點徘徊。專欄初時僅得半版,曾先後分析滙豐(5)及渣打(2888)兩間香港發鈔銀行,並指出有「預警倒退信號」。大家記得當時滙豐及渣打的股價嗎?

2013年11月中,滙豐股價約87港元,渣打股價超過180港元。上月收市,滙豐股價是61港元,渣打股價是85.8港元,兩年以來分別下跌了三成及五成。回首前塵,大家有否避開兩間銀行股呢?

上週,11月初,滙豐及渣打公布第三季季度業績。媒體標題突出滙豐季度利潤現驚喜,稅前盈利增長三成;反之,渣打季度利潤卻現驚嚇,出現虧損外,更公布折讓三成的「7供2」供股計劃,彼此財務表現彷彿高下立見。

滙豐季績何喜之有?

翻開滙豐最新的季度盈利公布,收益表中的利潤是增長了,但增長主因並不是真的收益增長及利潤增長,僅是滙豐去年有數項一次性支出,包括與美國當局和解及賠償英國客戶等支出,拉低了去年的比較數字。滙豐今年沒有這些支出,故此利潤就「增長」了!不看滙豐季度收益表底數的利潤數字,如看收益表中的淨利息收益、費用收益淨額、營業收益總額,甚至營業收益淨額,大家會發現數字全是下跌。單以滙豐的營業收益總額,對比去年同季及今年第二季,竟分別下跌了14%及16%,換言之,滙豐的收益及利潤,不是增長,應是收縮。大家看收益及利潤的增長外,亦應留意利潤的質素(earning quality)。分析利潤質素,其中一個方法,是看全面收益表。可惜,滙豐按他們的習慣,並沒有在季度業績中提供全面收益表。退而求其次,參考滙豐8月時公布的中期業績,中期利潤有107億美元,在可供出售投資的公允價值及匯兌差額等虧損下,中期全面收益僅是中期利潤的三成,有32億美元,而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總額,亦因此僅增加21億美元。若以滙豐第三季的股東權益總額僅增加6,800萬美元推算,滙豐第三季的全面收益或更不樂觀。

渣打撥備大增帶來虧損

對比滙豐62頁的季度業績,渣打上週公布僅五頁的管理層中期報告,就更顯簡陋。渣打的報告,除和滙豐一樣沒有全面收益表外,亦沒有資產負債表,只有簡化了的收益表。從渣打簡化了的收益表,看到渣打收入下跌兩成中,經營支出卻沒有明顯降低;更嚴重的,是貸款減值等撥備大幅增加超過一倍。渣打公布中期業績時,6個月的撥備才17億美元,短短3個月卻多了超過12億美元的撥備。兩者都反映,渣打管理層責無旁貸。逆向思考,季度業績要虧損一億美元,撥備是否需要大增?撥備大增,供股的理據不就加強了?撥備大增後,當撥備回撥時,業績不就能「自動」改善?兩年過去了,滙豐及渣打的表現似仍未有改善的跡象,甚至似更泥足深陷;兩年後是怎樣,或仍未可作準,但大家卻可掌握今天,做自己的分析,做自己的抉擇!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75

聯想的隱憂 林智遠

2015-11-19  NM


睡前,最近話題不少的電視旅遊節目,才剛帶大家遊罷地球另一邊的巴黎;一覺醒來,巴黎竟遇上二戰後 最大的恐怖襲擊,死傷枕藉。以空襲回應恐襲,以恐襲反擊空襲,您我或已陷入無間斷的循環,隱憂似在您我之間,一發不可收拾了。恐襲的隱憂短期內似不易解 決,上市公司的業務或財務隱憂又如何?聯想中期業績尚可?

聯想集團(992)上週公布2015年9月止的中期業績,因6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及 3億美元的一次性存貨報廢費用,出現8億美元的除稅前虧損。扣除此等費用,聯想的中期業績,應有約1億美元的除稅前溢利,相比去年中期6億美元的除稅前溢 利,仍大幅下跌。如此業績,聯想仍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數額和去年中期一樣。難怪面對聯想轉盈為虧的業績,仍有投行指聯想溢利「超出預期」,仍有分析員說聯 想「表現尚可」!大家看分析,除了看分析的評語及結論外,亦要留意分析的數字,尤其是一些與評語或結論不對稱的數字。以聯想為例,投行如真的認為聯想業績 超出預期,那又為何同時下調聯想股價的目標價呢?

聯想收入在增長嗎?

分析指聯想中期表現尚可,理據還包括聯想收入仍在增長。 對比去年同期,聯想中期收入確是升了10%。可是,從收入分析中,可看到佔聯想收入接近7成的個人電腦業務,收入是跌了9%。而餘下主要來自企業級業務及 移動業務的收入,能保持增長,全因去年10月收購IBM及摩托羅拉的相關業務所致。可惜,去年年報披露,收購此兩項業務,貢獻了聯想下半年56億美元的收 入,但今年上半年中期收入僅升38億美元。換言之,聯想不僅個人電腦業務收入下跌,兩項新收購業務的收入實際也下跌,跌幅更不小。在中期業績公布中,聯想 不斷強調轉盈為虧及經營費用大增,是因重組及一次性費用。然而,在扣除此等費用後,聯想的經營費用仍由佔收入的11%,上升至13%。假如重組一如聯想所 預期,能節省6.5億美元開支,經營費用佔收入的百分比或能降回11%以下,很巧合啊!聯想的隱憂不但是舊業務收入不振、新收購業務收入下跌及經營溢利率 收縮,新收購業務帶來的隱憂或也會陸續浮現。

聯想有形資產不能抵債?

2015年年報已披露,為收購IBM及摩托羅拉的業務, 聯想付出約52億美元的收購代價,買來的資產淨值僅25億美元,當中屬於客戶關係、商標及品牌授權的無形資產竟達31億美元,而收購產生的商譽也達27億 美元。今年中期業績再披露,聯想不用攤銷的商譽及無形資產已升至64億美元。不用攤銷不代表不用衡量減值的需要,任何收購表現不符合預期,相關業務的商譽 及無形資產就需要衡量有否減值,減值如出現,將降低溢利。2015年3月,聯想的資產淨值有41億美元,減去商譽及無形資產,純以有形資產計算的資產,已 不能抵債。半年後的2015年9月,聯想的資產淨值更降至30億美元,淨有形資產是負34億美元。營運情況不改善,不但未能抵禦資產減值的衝擊,就是能否 持續派發過往一般的股息,或也成疑問。聯想重組業務,似是對症下藥,行了正確的一步。始終,解決業務及財務的隱憂,應較解決其他的隱憂容易。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