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花錢多周期長 樂視汽車拖累整體產業鏈

樂視控股CEO賈躍亭11月6日晚間發文提到樂視的融資問題,指樂視“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

事實上,就樂視汽車而言,其首輪融資就達到了10.8億美元,這是一般的創業項目根本無法想象的。不過,有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樂視造車消耗了太多的錢,賈躍亭現在必須趕緊把棋子布局下去。

投資方都是大財團

燒錢太猛,樂視現在缺錢了,主要原因在於汽車和手機兩塊業務。賈躍亭在信中提到,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

然而,就在快兩個月前,賈躍亭剛剛宣布樂視汽車完成10.8億美元首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家電網旗下英大資本、深圳市政府投資平臺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托、新華聯以及宏兆基金等知名機構。賈躍亭還特別對柳傳誌、盧誌強、沈國軍、傅軍、姚其湧等知名企業家表示了感謝。

從公布的投資方來看,都是盤子非常大的投資機構。資料顯示,英大資本的背後是國家電網,屬於國有資金,截至2015年6月底,其母公司英大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157億元人民幣。深創投和樂視有非常深的淵源,早就2008年就投資了樂視網。民生信托隸屬於泛海控股,管理資產超過千億。新華聯是涉及地產、石油化工、投資金融等多個板塊的產業集團,2015年企業總資產達到736億。

對於樂視的融資情況,一位汽車行業的資深投資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樂視汽車的融資金額非常大,一般的機構根本無法靠近,因為VC機構盤子小,投資回報周期都比較短,根本扛不住智能汽車的生產周期,而且真正的商業應用要克服非常多的障礙,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大財團看好這個方向才可能往里面砸錢。

該投資人還認為,智能汽車中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可能最先商業化,對於小機構來說,這可以是一個關註點。

據此前流傳的樂視汽車商業計劃書,樂視汽車在2016年至2022年總投入預計為79億美元,主要以貸款形式解決,計劃股權融資A輪、B輪和Pre-IPO共三輪。樂視汽車預計2021年上市,整體估值為900億美元。若在2020年前未上市,大股東將以年化12%的利率回購股份。

“之前在德迅投資的時候曾經通過其他渠道接觸過樂視汽車的項目。”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向記者回憶,當由於當時投資偏重早期項目,重視高回報、長期的投資,對於樂視汽車當時理論上處於天使階段卻使用PE甚至Pre-IPO的經濟模型,邱諄表示看不懂。“如果是按天使階段的邏輯,顯然太貴了,而且預期回報還是不夠高。如果是按PE的投資邏輯,那肯定要做很多盡職調查,比如財務數據,可是根本沒東西可看。”

“汽車這個領域第一天開始就必須是高投入,所以10億融資並不奇怪,事實上燒完這麽多錢真的能造出像樣的車,已經是很不錯的業績了。融了這麽多錢,又不能稀釋過多股份,估值必須往上擡。”邱諄對記者說道。

樂視需要資本故事

賈躍亭在9月份的G20工商峰會上表示,樂視樣車已正式在美國下線,在百公里加速、續航里程等關鍵指標都是全球領先的。同時,在自動駕駛及車聯網等創新型技術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產品量產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他也在公開信中表示,樂視汽車10.8億美元首輪融資已經完成,再加上此前投入的自有資金,已能基本滿足汽車生態需求,自此不再需要其個人和LeEco的資金支持,並稱“無論外界如何質疑,我們使命不變。我們要打造全球化的互聯電動智能共享交通生態系統,讓中國的汽車產業第一次站在世界汽車工業的最前沿。”

“汽車是樂視是整個資本運作的核心。”邱諄認為,樂視的汽車業務應該會盡力撐下去,現在更大的問題可能在手機方面,手機業務的虧損拖累了其他生態,造成整個資金鏈的壓力。

剛剛補充完彈藥的樂視應該不缺乏向市場證明的能力,然而不到兩個月後,賈躍亭發出公開信,稱由於資金鏈緊張,不再將自有資金以及LeEco資金用於樂視汽車。這封公開信一定程度揭露了目前樂視存在的問題,依靠補貼成長起來的手機業務也在短期內提升了整體業務風險。

“A股市場為了維持高估值,必須不斷有資本故事,賈躍亭有這個壓力,必須要盡快把布局中的棋子快速下出去。”邱諄認為,賈躍亭是有眼界和格局的,但是缺乏非常穩固的落地能力。

第一財經記者也聯系了新華聯以及英大資本方面詢問關於樂視汽車的投資回報前景,但截至發稿前還沒有對此進行回應。

據公開信息,新華聯當時對樂視汽車的投資額是5000萬美元。新華聯控股總裁傅軍本人對汽車產業很有興趣,此前投資過長豐汽車和揚子皮卡,而新華聯近年來也在新能源方面發力。今年8月中旬時,傅軍曾經到訪樂視,最終敲定了對樂視汽車的投資。

而英大資本成立於2015年9月,其母公司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電網,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公募基金方面,英大基金主要以中低風險、穩收益的產品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18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利邦存貨周期長 (2013年04月30日)

1 : GS(14)@2013-05-01 16:48:1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2518&d=2031
【am730專欄】經營高級和奢華男士服飾的利邦控股(891),最近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增7.4%至28億元,毛利亦按年升3.9%至21.9億元,毛利率稍降2.6百分點至78.1%。此外,去年股東應佔溢利達5.4億元,增5.2%。
翻閱其公告,被當中一組數字吸引,說的就是他們的「存貨周轉天數」。坦白講,瓜瓜是審計出身,能吸引我的東西,大抵都不會是甚麼好事情。這次也不例外,因他們去年的存貨周轉天數,竟然高達378天,前年也有372天。利邦主業是售賣男士服飾,又不是古董、傢俬、大型設備或器材之類,沒有理由那麼高吧?
初時以為自己看錯,又或是公告刊印有誤,但再三細閱,連公告內的「管理層討論及分析」以至英文版也翻了幾遍,自己並無眼花,公告看來也沒有出錯。或是計算方法比較特別吧?但附註清楚列明,其計算公式是「存貨的年初及年終結餘的平均數/年度銷售成本x年內日數」,與一般方法無異。此情況只是臨時出現的吧?但翻查過往的年報和上市文件,2006年只有107天,至2007年突急升了254%至379天,2008年更高達417天,雖然於2010年稍為回落至320天,但到2011年又再回升。這樣看來,他們的產品由完成生產至賣到顧客手中,的確需要超過一年,為甚麼呢?
一般來說有兩個可能,一是庫存管理或銷售渠道出了問題,引致大量產品長期積壓,以至未能及時推出市場;二是沒有把過時產品妥善處理,或者遲遲未肯將其撇銷。翻閱利邦早年的上市文件後,發現原來還有第三個可能,就是「刻意」的。
根據利邦於2009年的上市文件解釋,存貨周轉天數增加,主要是由於當時零售網絡擴張,大部分新店於2007年年尾及2008年開設,因預期消費者需求增加,所以維持較高的存貨水平以免存貨短缺,加上期內發生了全球性金融風暴,因此存貨周轉天數於2007年至2009年間持續高企。
可是,存貨周轉期沒有於往後回落。根據上市文件所載的「存貨政策」,因為產品不易受時尚趨勢影響,所以即使過了季,若干數量仍會繼續放在零售店出售。另外,管理層每月都會檢視過時產品的存貨水平,並通過百貨公司的特許專櫃、集團舉辦的私人銷售活動,以及品牌直銷折扣店,將產品促銷。還有一點,原來他們沒有嚴格的存貨控制政策和既定的存貨水平,因為要維持靈活性以對應市場需求。雖則如此,他們會每半年考慮一次,是否需要作撥備,並且將過時的存貨,於5年內全數撇銷,難怪存貨周轉期如此高了。
恕瓜瓜才疏學淺,貨如輪轉的經營策略聽得不少,說要維持較高存貨量以應市場需求也聽過,但像利邦這樣高的存貨水平,還是第一次碰見,相信只有少數行業會如此這般吧?究竟其他上市公司又如何呢?
於2012年,同是售賣高檔男士服飾的利郎(1234),同期的存貨周轉期是55天。其他從事服裝零售的企業,例如I.T(999)是197天(截至去年8月31日止6個月),佐丹奴(709)是74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思捷環球(330)是102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6個月)。
另外,售賣女鞋的達芙妮(210),周轉期也只是188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如此看來,利邦的存貨周轉期,則顯得比較長了。
然而,自上市以來,利邦的收入都有增長,毛利率也能維持在70%以上水平,看來超高庫存的策略,對經營暫時未見很重大的影響。不過,個人始終認為,若能從源頭做起,減少過時存貨出現的機會,除了改善庫存水平外,利潤自然也能提升。另外,由於利邦的收入和毛利超過一半是來自內地,中央正倡導節儉,並且制止奢侈消費,在此經營環境下,加上庫存高企,利邦末來的收入會否受到影響,確實值得關注。
不過,一山還有一山高,根據寶姿時裝(589)最近的財務報表計算了一下,他們去年的存貨周轉竟然高達658天,是否冠絕全港所有上市公司,就不得而知,至於他們去年的表現,日後另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91

菠蘿收成期長 需中港兩地種植

1 : GS(14)@2017-11-19 14:36:43

【明報專訊】鄭偉文表示,「有機薈」園內已種植了數百棵菠蘿樹,並且已經有收成,但因為每棵菠蘿樹只能結出一個菠蘿,兼且種植需時,若純靠本地收成,實在不足夠經營這盤生意。因此,早在重新開業之前,他就需要在內地另設一個有機農場來種植菠蘿。現時,「有機薈」園內消耗和出售的菠蘿,是同時來自香港和內地。

擬與內地農場合作 拓授權收入

「有機薈」以往和Sanrio合作時,雖然生意好,但亦要向後者支付相當高的授權費。這次以菠蘿為主題的有機農莊,全部構思和設計都是出自該公司,毋須再支付授權費。相反,該公司計劃向其他業者收取授權費,有內地教育機構舉辦課程,教有機農場的負責人如何以休閒農莊的形式增加收入,鄭偉文被邀請主講其中一部分課程,因而認識內地多個有機農場的負責人。現時,深圳、從化、鄭州都各有一個有機農場正在和該公司商討授權合作,並以深圳的合作機會最大。

此外,該公司除了推出了「菠蘿銀包」、「菠蘿散子包」、「菠蘿拖鞋」,並自創一個卡通人物「比比」(Pi Pi)。驟眼看來,這個卡通人物有點像「喜羊羊」,鄭偉文指事緣在籌備開業期間,園內飼養的一頭小羊跑到田中,踩爛了正在種植的菠蘿樹苗。於是,他設計出將一頭小羊穿上菠蘿皮,成為該農莊的卡通人物「比比」。

自創卡通人物 發售相關產品

現時,「比比」主要是用於園內的裝飾,以及印製環保袋、T恤、滑鼠手枕和咕臣等售賣。該公司將參加貿發局在明年1月主辦的「香港國際授權展2018」,希望透過授權合作方式,來推出更多產品。據他透露,會將6個細展位打通,合併成一個中型展位,面積共36平方米,有空間作較多裝飾。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06&issue=20171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11

代工數期長 首飾生產商擴出路 「親民價」訂製個人化首飾

1 : GS(14)@2018-02-04 21:26:05

【明報專訊】新一代消費者喜歡追求個人化,購買T恤、手機殼到鞋履,都想加入個人化的圖案或設計。在首飾行業,近月亦有業者推出一條龍式的「自訂飾物服務」,標榜可以將顧客的手繪草圖重新繪畫成數碼化的飾物設計圖,兼且代為鑄造飾物,最低消費700至1000元,務求以親民的價錢取勝。

莎特菲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盧志昂表示,公司成立於2008年,以往透過中介公司承接歐美的珠寶首飾品牌代工設計及生產(ODM)訂單,其中歐洲品牌訂單,佔該公司八成營業額。這些歐洲品牌較傾向透過歐洲中介公司落單,覺得雙方較易溝通,不喜歡直接向中國廠商下單。他說:「即使懂得法文或意大利文,都很難直接獲得歐洲首飾品牌的訂單。有時我們接一張訂單,要經過多家中介公司判上判。」

靠中介接歐名牌訂單 財務風險增

他續稱:「這些歐洲名牌的首飾零售價可能高達每件2萬歐元,但我們能夠收取的出廠價只是2萬港元。」更重要的是,除了被中介公司分去毛利,亦令到他們愈來愈難估計現金流,財務風險上升,因為中介公司的數期近年愈來愈長,標準的長達6個月,部分長達9個月至1年。為了分散風險,該公司由2016年底開始籌備接受消費者直接訂造個人化飾物,至去年11月正式推出。

盧志昂表示,公司的自訂飾物服務可以完全按照顧客的喜好,製造包括戒指、手鐲、手帶、耳環、項鏈、頭箍等多種飾物,每款飾物訂造1件亦可,整個流程主要分成四個步驟。首先,是顧客將手繪草圖上傳到該公司的手機App或其網站或facebook專頁內的聊天機械人程式Salley中,並寫下主要要求。之後,公司會在24小時內聯絡顧客跟進,初步將其手繪草圖重新繪畫成數碼化的飾物設計圖,以及提供報價。顧客確認落單之後,公司會用3D電腦設計圖模擬,向顧客呈現飾物的細節設計,讓顧客再次確認。最後,以3D打印技術製作出飾物的模具及鑄造飾物,整個過程約需時3至4周。

3D設計造模 降人手時間成本

至於自訂飾物服務的收費,取決於設計複雜程度及材料等。不過,利用3D繪圖軟件和高級3D打印機,繪圖時間和人手打磨時間大減。若顧客選用黃銅製造自訂飾物,每件700至1000元已經有交易;若選用24K黃金,需要1萬多至2萬元。

盧志昂稱,因為藉現代科技節省很多人手工作時間,以繪畫飾物的3D設計圖為例,用3D繪圖軟件Matrix畫一款飾物最快只需9分鐘,該軟件亦能夠根據飾物形狀和尺寸,自動計算材料使用量,能夠快速報價。所以,低收費為消費者製造個人化飾物,仍然有利可圖。

廉宜黃銅飾品打頭陣吸客

此外,使用售價高達10萬至50萬港元的高級3D打印機,以液態臘來打印出首飾的模,解像度可精細至0.001mm,再用臘模製造石膏模,最後將金屬注入石膏模鑄造出首飾。造出來的首飾打磨時間,比以往大幅減少一半至三分之二。

公司初期主要推介以黃銅製造廉價的個人化飾物,以吸引消費者試用,先建立起他們的信心。當部分消費者熟悉服務後,就會訂造以銀、黃金等貴金屬製造的飾物。除用於陪襯衣著的飾物之外,也許會有消費者訂造婚嫁首飾。

另一方面,他亦認為,個人化飾物未必是每款只訂造1件,因為現時很多名人、藝人、模特兒、主播、網紅(KOL)等,都想推出自己設計的飾物,但懂得首飾設計或能夠運用3D設計軟件的人仍是少數,相信這是重要的潛在客源。

名人推自家設計 料為潛在顧客

盧志昂透露,這服務推出至今只有兩個多月,沒有大事宣傳,但最多試過1個月接到約300件自訂飾物訂單。截至執筆時,公司的手機App累積約2000次下載,facebook專頁有逾2萬用戶追蹤,Instagram專頁亦有9.63萬用戶追蹤。

隨着運作上軌道,以及訂單愈來愈多,盧志昂將逐漸把部分繪圖工作交給其他員工負責,自己只負責最關鍵的輪廓和主要 尺寸部分,其他細節都交由員工處理。

為了避免和歐洲的首飾品牌客戶出現正面衝突,自訂飾物服務初期會主力開拓亞洲市場,並開始研究,推出台灣版和馬來西亞版手機App,開拓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46&issue=20180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