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外親友敍舊,閒談間,有親友說到一直追看《壹計就明》,指出分析的上市公司不少、涵蓋的行業亦廣泛,在追問對內銀股意見時,也質疑為何獨缺俗稱「內銀股」的國內銀行分析? 一 言驚醒,原來兩年來,真的沒有和大家分享內銀股的分析,僅曾分析本地及跨國銀行。分析任何公司,都要從微觀及宏觀入手,除要分析微觀上該公司的業務及財務 狀況,亦要分析宏觀上該公司的行業及行業中同行的優劣。記得多年前,在媒體與讀者分享分析入門之初,就是以內銀股作例子及藍本,無論講座與文章也分享了不 少內銀股的分析。或者,就是這原因,一直沒有在此專欄分享內銀股的分析。內地四大商業銀行陸續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季度業績,就嘗試分析工商銀行 (1398),或可看到一些對內銀股的啟示。 工行的利潤增長或告終 位居內地四大商業銀行之首,工商銀行無論在收入及市值上, 都較建設銀行(939)、中國銀行(3988)及農業銀行(1288)為高。然而,以今年首三季業績而論,工商銀行的淨利潤卻只增長0.7%。雖然工商銀 行的淨利潤增長率與其他三大行同期增長率相若,但反觀去年同期首三季及去年全年,工商銀行淨利潤分別增長7%及5%。工商銀行的淨利潤接近無增長,或有其 概括性,反映內銀股的利潤增長期或告終。單以工商銀行的情況分析,淨利潤無增長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利息收入增長放緩;一是客戶貸款及墊款的減值損失大 幅增加。2014年,工商銀行的利息收入,無論首三季及全年都能保持11%的增長。可惜,今年首三季的利息收入增長卻只有5%,第三季的利息收入對比去年 同季更僅升2%。利息收入增長下降,工商銀行嘗試以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作彌補,但仍有不足,故此今年首三季包括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的營業收入增長,亦成了近年 新低,只有7%。 工行的減值損失大增 對比利息及營業收入的增長放緩,工商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大幅增長,更值得關 注。對比2014年同期,工商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上升達9成,而此減值損失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也由往年的6%至9%,升至今年首三季的 12%。減值損失大增,或反映工商銀行的客戶貸款及墊款質素正在下降。可幸,工商銀行今年9月底期末數據顯示,貸款減值準備佔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保持在 2.3%,仍與往年的數字相若。從整體角度看,相關貸款質素的變化及其他內銀股的啟示有待觀察。分析工商銀行中,亦偶然發現一個有趣的情況。自2011年 開始,工商銀行的金融資產及投資逐年增加,在利潤表中反映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投資收益也每年增大。但直至今年9月底,工商銀行在利潤表中列報的公允價值變動 及投資淨收益,仍是年年淨虧損。工商銀行的金融資產投資表現,是否需要改善呢?股價反映利潤、增長及風險,微觀上利潤增長或不再,宏觀上內地經濟風險加 大,此等因素應也會反映在工商銀行及其他內銀股的股價上!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2015-12-03 NM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出自老子《道德經》的名句,亦可說是《壹計就明》的目標;與其向大家推介股份,不如向大家推介怎樣分析股份,大家自己 找出股份的優劣。一向以分析個別股份入手,使大家可加以應用,從而分析相關及不同板塊的其他股份。承接上週分析,看到工商銀行(1398)的利潤增長及資 產減值損失大增,今天就加以應用,嘗試分析及比較內地四大商業銀行的優劣,看看怎可「授人以漁」。四大行利潤接近無增長
內地四大商業銀行俗 稱四大行,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939)、農業銀行(1288)及中國銀行(3988)。上週分析指出工商銀行今年首三季營業收入增長放緩,以相同分 析作基礎,可計算出表一,從中亦看到其他三大行都面對同樣的問題。當中,更看到中國銀行及農業銀行今年首三季的營業收入增長放緩尤為明顯,增長僅分別保持 在3%及4%。
更重要的,是四大行的總資產仍保持上升,但股東淨利潤增長已急速放緩,四大行今年首三季的股東利潤增長率僅 有0.3%至0.7%不等,反映四大行努力工作貸款,資產也膨脹,但利潤仍接近無增長。資產保持相同增長率,利潤仍沒有增長,那麼假如資產下跌又如何?上 週就有媒體報導,四大行十月份的貸款總數出現負增長,是2009年內地公布信貸數據以來的第一次,情況令人憂慮。
中行建行減值損失升幅最大
工商銀行的季績顯示,今年首三季客戶貸款及墊款減值損失大增,按利潤表中資產減值損失,計算該損失佔營業收入的比率,也上升了不少。應用相同計算在其他三大行,可得出表二。
有 趣的是,工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上升不少,但該損失佔營業收入的比率,竟仍是四大行中最低;反之,建設銀行的相同比率卻是最高,其次是農業銀行。若以 2013年至今年首三季的升幅作比較,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之資產減值損失佔營業收入的升幅最大,更甚於工商銀行。以今年首三季計算,建設銀行的資產減值損 失佔營業收入約15%,年多以來上升接近一倍,並已超越農業銀行的比率,處境嚴峻。分析及比較四大行的財務數據,不但可看出各行的優劣,也可反映內銀股面 對的問題。再進一步,銀行是「百業之母」,銀行的表現亦隨「百業」的經營環境和業務而變化,內銀股面對的問題,是否也是內地經濟面對的問題呢?假若「授人 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進一步,大家或可追求更高層次,如孔子授業中所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層次!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做財演,兩個字:「財技」,說了就可不用分析,批判「借錢派息」的方案,說是掩眼法,說是關連人士 交易,不假思索,就不接受方案。有經濟學者反駁,用的亦是兩個字:「事實」,說方案推出翌日,相關企業的股價升幅較恒指升幅為高。以平常心看,財技是否可 接受,不在那方案是否財技,應是那財技的方案是否能為股東增值!海爾股價回到起點 說到增值、關連人士交易及派息,想到朋友介紹的海爾電器 (1169)。海爾主業是製造及銷售洗衣機及熱水器,並提供渠道綜合服務。前者洗衣機及熱水器業務收入佔海爾總收入僅24%,但分部業績佔總業績60%, 利潤率有10%;後者渠道綜合服務包括提供物流、售後及其他消費增值服務,收入多但利潤微薄,利潤率僅2%。 在2013年9月前,海爾股價 不足15港元,直至同年12月確認引入阿里巴巴作為物流業務上的戰略投資,股價就開始向上,今年4月最高更升至25.9港元。可惜,在今年中的中港小股災 後,海爾股價最低曾跌至11.7港元,上週收市是14.56港元。引入阿里巴巴接近兩年,海爾股價已回到起點,那海爾的業績呢? 海爾八成採購自關連人士 在 引入阿里巴巴前,海爾業績算是平穩,收入保持12%的增長,利潤率亦有微升,故此利潤增長更達22%。反之,引入阿里巴巴後的2014年,海爾收入僅升 8%,今年的中期及累計9個月收入,更對比去年同期下跌5%及8%。更吊詭的是,海爾收入持續下跌的分部,正是引入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後的渠道綜合服務,今 年中期及累計9個月收入就下跌了6%及8%,下跌趨勢似有擴大。股東或慶幸海爾今年中期收入雖然下跌,利潤卻仍保持12%的增長,主因是毛利率對比去年同 期仍微升1%。可是,大家不要忽略,海爾採購的原料及製成品,超過八成是來自屬於關連人士的海爾控股股東及聯屬公司。關連人士交易的利弊相信不用多說,海 爾毛利率能改善是否由此而起,就不得而知了! 海爾累積現金也不多派息 引入阿里巴巴似暫未對海爾業績有正面影響,但仍為海爾帶 來不少資金,包括出售了1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可換股及可轉換債券,以及8億元的新股。奇怪的是,海爾需要那麼多資金嗎?過去5年,海爾每年經營業務都 錄得13億元到29億元的淨現金流入;而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卻都在4億元以下,只有2013年超過16億元,但當中8億元是用於定期存款。換言之,海爾不 用借貸,僅以經營業務現金流應付投資活動,也綽綽有餘。事實是海爾的現金(包括現金等值項目)由2010年底的15億元,升至2013年底的70億元。阿 里巴巴投資後,海爾2014年底的現金更大升至109億元。今年,海爾將12億元投放入「可供出售投資」中,效用仍未可料,而中期6月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值 項仍有96億元。海爾的派息比率一向偏低,2009年至2011年有利潤也不派股息,2012至2014年的利潤僅不足一成作股息分派。既然海爾不斷累積 現金,未有出路,為何不多派息給股東?難為那些無足夠現金的企業,借貸也要派息給股東!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插圖:劉志誠 |
2015-12-17 NM |
||
人生如戲,有時人生或較戲劇更荒誕。不是嗎?有工作可以月入接近十萬港元,但員工僅一刻曠工,就可自動下週才再開工,而且還屢試不爽。怎理解?想起周星馳《食神》中的對白,現已演變成時下的潮語:「凡人識條鐵咩!」 說到鐵,其實真的識很少,只知道鐵是礦產資源。上週做研究時,就發現有數間資源公司都同時發出盈利警告。中信大錳(1091)、中信資源(1205)及五礦資源(1208)的盈利警告,都與資源商品價格下跌及資產減值有關,當中五礦的「非現金減值導致盈利警告」較突出。 五礦併購之路 五 礦的業務或沒有鐵,主力開採和生產鋅、銅、鉛、金及銀,並勘探礦化帶及探礦發展項目。今年6月底,五礦的總資產超過144億美元,主要是在過去5年中,分 三個階段併購而成。首先,在2010年,總資產約10億美元的五礦,在12月底完成以21億美元代價,向母公司全面併購MMG,總資產因而升至35億美 元。其次,在2012年,五礦再以總代價13億美元,完成收購在加拿大註冊及上市的Anvil,總資產升至年底的46億美元。最後,在2014年,五礦與 兩合作夥伴合組合營公司,收購秘魯Las Bambas項目,五礦的收購代價約30億美元,佔合營公司的62.5%,總資產升至年底的134億美元。如僅從業績看,五礦的併購之路並未有滿意效果 (見附表),總資產上升數倍,但收入僅上升三成,股東溢利更日趨下跌,今年中期業績更由盈轉虧,錄得0.5億美元虧損,總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更高達 684%。 五年溢利或一鋪清袋 在上週的盈利警告中,五礦表示審查包括澳洲的Dugald及剛果的Kinsevere等勘探及 開發項目時,出現減值跡象,包括礦產商品現貨價大幅下跌、開發計劃變動、生產狀況有變及收購商譽發生變動,導致項目有減值需要。五礦認為,減值費用約在 6.4億至8億美元之間,並將於今年財務報表內確認。以五礦去年溢利僅接近一億美元,及今年中期虧損0.5億美元為基礎估算,8億美元的減值或使五礦出現 逾9億美元的年度虧損。若從2010年底完成併購MMG起計,五礦至今年中期的5年溢利不足10億美元,併購後的溢利或一鋪清袋。根據今年中期報告,找到 盈利警告中減值的Dugald項目,有物業、廠房及設備7億美元,項目是在2010年併購MMG而來,至今還未投產;而在2012年收購Anvil而來的 Kinsevere項目,分部資產有15億美元,但找不到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數額。若以上述項目的資產計算,8億美元的減值,約佔項目資產約四成,減幅顯 著。在盈利警告中,五礦董事會強調減值是「會計相關調整及非現金項目」,因此不會對五礦現金流量產生任何影響。然而,減值項目本是過去併購得來,五礦不是 已付了現金來併購嗎?減值不也是反映預期,不也是反映項目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expected future cash flow)或有變嗎?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一年將盡,不同的年度統計紛紛出籠,用點擊做統計成了潮流,就以音樂視頻(MV)為例,曾在台慶扮棋的男歌手MV點擊,竟直逼歌神MV點擊,算是樂壇奇葩。心血來潮,查看自己分享文章及講義的網站統計,發現有些月份的點擊仍有數以十萬計,不經常更新的網站有此點擊率,也算是奇遇。
在股市,由年初至上週五,恒指下跌了約8%,若以年中高位起計,更下跌了約24%。如此市況下,仍找到逆市奇葩或奇遇嗎?自稱是內地領先及垂直整合度最高的乳品公司輝山乳業(6863)應是其一,或稱為逆市奇「乳」。
宇宙級回購及增持
輝山股價去年底是1.35港元,52週最低是1.15港元,今年4月初曾隨大市升至1.92港元,接着回落,在7月最低跌至1.43港元,可是7月中起就節節上升,8月底升至2.84港元,升了接近1倍。今年9月,有分析員已指出輝山股價的升幅並不尋常,指出升幅或源於輝山的回購股份及輝山大股東的增持。在今年,輝山共19次回購自己的股份,由7月時最低1.55港元,回購到10月時最高的2.92港元,共花了約20億港元,回購約8.5億股。輝山的大股東更進取,由今年7月至11月,共47次增持約34億股輝山股份,持股由約60.55%,升至接近72.53%,估計涉資約66億港元。在財務學上,回購及增持的意義略有不同,例如回購可與派發股息相若及比較,股東增持卻未必。有趣的是,有分析員都不分回購及增持,就簡單指兩者是「暴力救市」,有分析員又指輝山的奇葩程度應屬「宇宙級」。但無論分析員怎樣評論,輝山股價在10月後仍企穩2.8港元之上,最高更升至3港元,上週收市2.92港元。
基本財務及同業分析
回到基本,今年6月輝山公布的2015年3月底全年業績已不甚理想,營業額上升11%,溢利卻下跌30%。輝山或可歸咎「生物資產公平值減出售成本的變動」產生較大虧損,導致溢利下跌。所謂「生物資產」就是生產原料奶的奶牛,及為餵養奶牛而種植飼料作物。可惜,事實是未計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輝山的毛利率亦由去年的62%,下跌至今年的58%。輝山11月底公布2015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同樣未計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的毛利率仍繼續下跌,跌至54%。對比去年同期,輝山的中期營業額雖仍上升7%,但升幅已不及去年同期的30%;更甚的是,輝山中期毛利及溢利都下跌,溢利跌了5%。
環顧同業,在香港上市與輝山市值一樣超過一百億的乳品公司,有現代牧業(1117)、中國聖牧(1432)及蒙牛乳業(2319)。比較這三間公司(見附表),會發現無論在市盈率及市賬率,輝山都貴絕同業。然而,輝山的毛利、毛利率及溢利都在下跌。股東增持的其中一項可能含意,是看好股份或股價前景。但從數據中,大家若找不出端倪,奇遇還是留待有識之士嘗試吧!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投資有風險,賺了蝕了也要知怎樣賺及怎樣蝕,故定期檢討是必須,否則學費就會白交。基於此原則, 《壹計就明》在年初時,或創了分析員的先河,以身作則,分析本欄曾做過的分析,方法是比較曾分析公司的股價,再分析前和後的表現。今天是時候以同一方法, 定期檢討過去一年的分析。有負IPO殺手所託 由2015年初到上週聖誕假前,本欄共有50篇分析,除開分析55間恒指成分股公司一文,曾分析77間香港上市公司。以分析各公司時的收市價,對比上週收市價,發現77間公司中,25間錄得股價上升,52間錄得股價下跌,平均回報負13%(見附表)。 25 間股價上升的公司中,16間上升超過一成,上升超過5成僅有3間,但有兩間卻上升9成,兩間都是在2015年首次公開招股(IPO),是維珍妮和中國集 成。分析IPO,仍不及封了筆的IPO殺手鄔碩晉。可是,深入些檢討,中國集成的2015年中期業績顯示,虧損10萬元人民幣,資產淨值不足4億元人民 幣,上週市值卻達186億港元,是否大家那杯茶呢? 明燈指數更勝去年 在鄔碩晉離開後,本欄的分析亦有一些調整,其一是在讀者 強烈要求下,分析了一些前景或股價表現不錯的公司,例如銀泰(1833)、瑞聲(2018)及申洲(2313),而分析時亦指出股份的增長及風險所在。上 述公司股價,在分析後到上週收市,有8%至30%的升幅,表現理想。筆者做不成IPO殺手,但身為「熊貓燈神」的「明燈指數」或更勝去年。股價下跌的52 間公司中,37間下跌超過一成,下跌超過5成的有9間,愛特麗和俊文寶石的股價更大跌逾9成。更嚴重的,是佳兆業(1638)、格菱(1318)和漢能 (566)成了港交所的「長時間停牌公司」,格菱更被提呈清盤,並在10月委任了臨時清盤人。 曾預警漢能及不同板塊的風險 本 欄分析的另一項調整,亦是應讀者的要求,由年初的零售股及太陽能股開始,做多了一些板塊及政策受惠股的分析。看看分析了的板塊名字:石油能源股、金屬礦業 股、內航股、二孩政策受惠股,相信不列出具體數字,大家也知道股價表現如何。較大偏差的板塊分析,或僅有內房股。分析或有其局限性,時間差相信必是其一。 就以3月中分析太陽能股為例,當時便指出股價曾一剎那達9.07港元歷史高位的漢能,利潤及資產並不配合,收入及增長更是主要來自關聯交易,大家有聽《壹 計就明》的預警嗎?沉醉在4月漢能股價創收市新高7.88港元之際,大家或會忘記了任何分析。可惜,5月20日一小時內漢能股價暴跌至3.91港元,漢能 亦由當日起停牌至今。「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或又簡單地重複中!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2016-01-07 NM
2016年之始,放下「冧巴」,放下數字,看了些新舊電影,當然包括一些朋友期待了10年的《星球大戰》。自問不是《星戰》粉絲,但亦看過前作的六部曲,可惜問題就在這裡。死硬《星戰》粉絲,請跳過下一段!
沒 有看過六部曲,就沒有看過R2-D2攜着秘密逃逸、死星武器、少年黑武士及其子在沙漠生活及兩人的「原力覺醒」等等,那麼今天的第七部曲應算新鮮。頭三部 曲寫囝囝,第二個三部曲寫爸爸,第三個三部曲開始寫個孫,寫下去或可超逾接近100集的粵語片《黃飛鴻》。回頭一想,寫「冧巴」,寫數字,又何嘗不是在重 複,正如大家或未看過六部曲一樣,財技、會計陷阱也可重複。展望2016年,大家的投資部署可重複嗎?在一年之始,《壹計就明》就大膽一次,不寫數字,不 重複過去,和大家齊齊做2016年的股市預測。
以板塊為主
做預測要有個起點,就從基本分析角度,由上而下(top-down analysis),從大環境宏觀經濟、到不同經濟體、到不同產業板塊、再到不同股份。今天,以產業板塊為主。大環境世界經濟仍陰晴不定,美國的利率已開 始向上,但在商品價格及歐洲(除少數國家,如德國)經濟低迷下,加拿大、澳洲及歐洲卻疑持續「量化寬鬆」。內地的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憂慮的多,驚喜 的少,覆巢之下,香港的經濟情況可想而知!由大環境到集中在香港的產業板塊,試粗略分析恒指成分股的不同板塊。首先,地產及銀行股本應是龍頭企業,但在利 率及樓價逆轉趨勢下,壓力只有更大。零售、食品、成衣、娛樂博彩及綜合股是否能走出谷底,仍是否定的多,有信心的少,就是谷底反彈,升幅亦成疑。公用股如 電力、煤氣及鐵路,或具防守及穩定性,但卻不用大家分析了。
油價覺醒?
綜合上述大家或也略知的摘要,也難怪一些分析員,只能 在一年之始,僅僅推介不屬上述板塊的港交所(388)及騰訊(700)。至於2015年的藍籌股王華潤啤酒(291),相信將不能「重蹈覆轍」,始終派發 大額的特別股息是可一不可再。最不可測的,或在風險中又可期待的,應是石油股。油價在低位徘徊,上週布蘭特期油就僅37美元,石油股的股價亦徘徊低位。然 而,據媒體綜合數間大行預測2016年的期油目標價,預測布蘭特期油最低的一間大行,也預測目標價有45美元,最高的是60美元,平均的是55美元;而預 測紐約期油最低的一間大行,預測目標價是40美元,最高的是56美元,平均的是49美元。換言之,數間大行的預測最低目標價,都較現時期油價格高20%以 上。在英國石油(BP)預測石油「求過於供」將轉勢擴大下,彭博報導美國頁岩油將由過往的增產,轉為2016年的減產。每日產量減幅雖僅約6%,但正表示 現時油價並不能持續。因此,留意油價的走勢及「覺醒」,或是2016年的重點部署之一!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插圖:祝健中
今年之前,大部分人或無留意什麼是「熔斷」;上週之後,大部分小投資者都不想再經歷「熔斷」。有投資者甚至說,上週有逾越生死,又似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感覺。今天,不說「熔斷」,亦收起研究了的數字,而是在熔斷剛斷下,寫想寫了很久的「股下留人」分享!無差別買股建議 去 年,有股壇大師及經濟學家在大跌市時,分享是時候趁低吸納;上季,又有曾是大行的明星分析員,高調說「牛來了」,提議開始分段收集,棄債買股。這樣「無差 別」的買股建議,讓人想起漫畫中金田一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可惜,現實中,被殺不留人者是小投資者。假如以他們分享時的恒指,對比上週收市的恒指,恒指 已下跌了一至兩成。又假如以去年恒指最低位20,368作計算,上週的低位已跌破此數,僅有20,324,牛是真的來了?還是牛仍在「猶抱琵琶半遮面」? 俗話說「文無第一」,要達到共識及總結是牛來或是熊死,並不是易事。或許不作結論下,有兩點可注意。一是無論牛熊,也要配合經濟環境,以現時經濟環境而 論,大家或已心中有數。二是一向不認同無差別買股,買股就要分析,無差別買股僅可買盈富基金(2800)。 大師明星也是明燈 大 家或會奇怪,上述部分分析好像跟《壹計就明》有些格格不入,似是「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多一點?精明的你是對的,部分分析確是技術分析。或許,大家不知道,當年完成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考試,是要學習技術分析;同樣, 也要學習「相反指標」(contrary indicator),後者就是類似大家熟悉的「明燈指數」。故此,跟大師及明星做相反投資決定,既有根據,又有理論基礎。當然,這裡不是建議大家,跟大 師及明星對着幹,而是指出投資一定有風險,大師及明星也可是明燈。在有賺就會有蝕的現實下,大家要清楚明白自己的承受能力,包括物質、生理和心理等的承受 能力。 自己投資自己決定 物質就是錢,除非你的背景或「package」有「父資產」,否則衣食住行要錢,養妻活兒要錢,申請 BNO都要錢,供樓更要多多多錢。供樓是投資,而且是借盡「孖展」,盡投地產股板塊,只剩小量餘錢作投資。生理包括精神狀態及時間,聽一聽大師及明星的建 議不用很久,讀一篇《壹計就明》所需時間不長。但除日常工作、陪伴家人外,還有多少時間看看及了解自己的投資?多少時間閱讀自己投資的公告及年報?力不到 不為財,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投資不是要自己分析嗎?就是自己不分析,跟大師,跟明星,也要自己決定買和賣!心理緊連精神狀態,每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 同。花了所餘不多的金錢及時間,做了自己的決定,面對小上大落的股市,日思夜想,身心疲累;更甚者,自尋短見,值得嗎?股市熔斷已斷,但仍須股下留錢,股 下留人,才可再有賺錢的機會!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僅僅半個月,2016年的投資氣氛就變得沉重,香港、內地及外地股市持續下跌,恒指跌了11%,道 指跌了8%,人民幣匯價下試低位,而原油期貨在跌至30美元一桶以下時,市場更隱隱有恐慌情緒。有分析員更恐你不慌,預測油價最「熊」會跌至10美元!恐 慌時貪婪要膽、力及功夫 在恐慌中,誰能冷靜細心分析而又貪婪,或就能突圍而出。現實是「講就易,做就難」,除要有宇宙最強的分析「功夫」 外,「一膽、二力、三功夫」,大家是否有股神巴菲特的膽量及財力?股神在近期油價創12年新低時,仍大幅增持能源公司股份。自知無膽乏力更不是宇宙最強, 有朋友在臉書就提醒股票必勝法是「及早離去」,有朋友卻分享「股票其實也可以好可愛」,並介紹了一隻他自己長揸的股票:領展(823)。領展在2015年 11月上市,原名是領匯,是香港首家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價值計算物業組合,93%是香港物業,71%是香港零售商鋪,故香港零售及商鋪市道與領 展息息相關。 領展十年價格翻五倍 上市十年,領展市值由200億港元,升至今天的1,000億港元。如以投資者角度看,領展的 基金價格表現出色。領展上市時的單位價格是10.3港元,扣除5%折扣的上市價是9.78港元,若以上週收市價44.85港元計算,上升3.6倍;若加上 十年間約12港元的單位分派,上升接近5倍。股價上升離不開基本因素,在香港零售商鋪租金上升下,領展的收入持續增長並不意外。領展的財務報表亦反映,物 業收入淨額比率及可分派收入相對收入比率不斷增長,表示領展控制開支得宜。領展的物業收入淨額比率,相似普通公司的毛利率,十年間由60%,持續上升至最 近中期的74%。領展的年度溢利,包括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變動,減去此變動後,就約是可分派收入。根據信託契約,領展須確保每年分派不少於可分派收入總額的 90%。故可分派收入相對收入的比率愈高,領展基金投資者的淨收入率也愈高,領展此比率亦在十年間由34%,升至最近中期的53%。 領展商鋪零售物價也翻五倍 如 以領展租客或商鋪附近的住客角度看,或有領展管理下「買豆腐都由5毫升到3元」的感覺,恰巧也升了5倍!財務報表確實反映,十年間,領展的香港物業每月平 均租金,由一平方呎僅23港元升至47港元;泊車位每月收入,由每個913港元升至1,986港元,兩者都升逾一倍;而續租率由93%,下跌至74%。可 是,領展的收入上升,也全非加租所致,亦有其他因素,例如領展的期末租用率,就由以往的91%,升至近年的95%。過去十年,香港零售市場一直暢旺,商鋪 物業雖在金融海嘯間稍有波折,但整體仍穩步上升,領展十年財務報表的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也反映此現象,除2009年3月止年度錄得虧損外,其餘年份都有盈 利。然而,去年年度及最新中期業績,都反映領展的收入及可分派收入增長,已下降至單位數增長,分別是8%及9%。展望未來十年,領展能夠重複過往強勁增 長?領展去年改名,從而開拓不熟悉的內地業務,是否已透露玄機!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有一個英文博客:進取的投資者(Enterprising Investor),不少金融分析師特許證持有人及分析員,都在博客中分享文章,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一看,是免費的!分析員不懂會計? 在 博客中,過去一年受歡迎的文章,有「與巴菲特對賭」、「油價暴跌背後」等並不出奇,最奇怪有趣的是一篇「分析員五大常犯的會計錯誤」文章,竟是最受歡迎。 此篇文章列出分析員的會計錯誤,包括過分依賴第三者資訊供應商,如彭博、雅虎財經等的會計數據,不對照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差異,不看財務報 表附註等,當中更以一句極富爭議的批評:「most analysts do not understand accounting」帶出五大錯誤,批評直譯就是「多數分析員都不懂會計」!批評是否中肯,不敢妄下判斷,事實是每人都可犯上分析錯誤。就以最廣泛採用 的市盈率來做分析,投資者也要知道當中的陷阱及局限,那麼在分析業績時,才可避開分析陷阱。 資訊供應商都可靠?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或PE)是以股價或市值(price),除以每股盈利或年度溢利(earnings),得出一個數字,數字代表股價要多少年的溢利才可回本。以 上週四公布最新全年業績的置富產業信託(778)為例,上週股價收7.82港元,市值是148億港元,若以2014年39億港元的年度溢利計算,市盈率是 3.7倍。置富約四倍的市盈率,亦是部分資訊供應商提供的市盈率數字。可是,若以置富最新2015年25億港元的年度溢利重新計算,市盈率將應是5.9 倍,與部分資訊供應商在週末仍未更新的數字,相差達六成。置富的市盈率變化,是因最新的年度溢利,對比2014年下跌了37%,六倍的市盈率,代表股價的 回本期增大至六年,仍是吸引的數字。但這市盈率數字可靠及合用嗎? 市盈率可靠合用? 過往數年,置富公布全年業績翌日,以收市 市值計算的市盈率,由兩倍至五倍不等,上週五收市後六倍的市盈率相對應是偏高。在最近的股市市況下,置富的市盈率為何仍偏高,問題就在以年度溢利為盈利基 礎計算的市盈率,並不一定全面反映置富的盈利表現,簡單而言就是太簡單了。以置富的年度溢利下跌37%作分析,置富的收入及可分派收益的變化卻是相反,分 別上升14%及13%。當中的差異,主要是置富的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由2014年的33億港元,下跌至2015年的16億港元。假若以置富的可供分派收 益,及扣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後的溢利,分別計算市盈率,會發現不一樣的數字,見左表: 僅關心收息的投資者,或可看可供分派收益計算的市盈率;不喜歡會計調整的投資者,或可看扣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後計算的市盈率。各取所需的同時,不同的市盈率數字也可互補長短,互相對照,減少犯錯的機會。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