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創或將展開跨年度行情 二月立春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4u1.html

本周的二類股還是像過去那個突襲民宅的黑熊,黑黢黢的壓過來,八們嚇得四處逃竄,哀鴻遍野,不知何時,二八關系搞成這樣,二們被叫做“藍籌股”,在我的印象中,藍籌股應該像家里的頂梁柱大哥那樣,他好,大家才好,他一漲,中小市值的股票應該輪番表現,異常活躍才對路麽,可許多年以來,我們的“藍籌股”們好像變成那種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的惡霸了,它一出現上漲就雞犬不寧,上竄下跳,綠油油一片,活脫脫一個南霸天了,這可真是一個問題,要麽還有另一個解釋,那就是我一直說的:A股還沒有藍籌股。

 

有人說我們的權重大盤股更像是一張披著股份制的皮,卻不行股份制之實的東東,都有個老爸罩著,應該叫紅籌股才對,這個說法麽,呵呵,還是有點過頭了,凡事都有過程,慣性是巨大的,不管怎樣,能披個股份制的皮出來見人,那就是進步,來了資本市場以後,市場會慢慢教化的,時間久了也會長出真正的藍籌股,到時,頂梁柱那樣的大哥就起作用了。

 

滬港通開閘在即,整個市場即將開始一個新紀元,希望這次的二八分化,是最後一次,是短期資金還不夠充沛的無奈之舉,為後面的牛市空間打掉人們的心理障礙,權重股必須集體暴動一番,不管怎樣,困擾市場兩年的高點,終於被有效突破了。

 

滬港通的啟動,意義自然是非常重大,只是可惜被有些先生給解讀的太過偏頗,什麽虎視眈眈國內“大藍籌”,一旦開閘,會飛速搶籌,秒殺啦;或者“藍籌股”的盛宴,創業板的屠場之類的,按這些說法,大陸投資人和機構這麽多年全是睜眼瞎,黃金放兩旁,都去搶臭魚爛蝦,再或者滬港通之前,大陸還是閉關鎖國,聰明的外資進不來,只好看著你們糟蹋黃金,捧臭腳而捶胸頓足?難道這些人不知道四大行上市都有外資機構的參與,並且是走一路拋一路,今天它們如此的低估值,軍功章里也有外資機構的一半嗎?

 

滬港通的意義在於:對內形成更大程度的資金供應,對外則提供更多樣的投資標的(中國上市公司),滬港通之後還有深港通,目的和意義同上,不管怎麽通,對在這個市場已形成的投資風格與理念來講,都不會引發性質上的改變,因為在這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和世界聯通,盡管不夠通暢,但是基本屬性是早就磨合清楚了的。

 

A股大盤國企股超低估值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群體非市場化因素太多,成熟的投資機構是沒辦法對之建立長期估值模型的,如果一個投資標的因過多行政因素難以被長期估值,對那些超大資金而言,唯有其價值低到極端才會有吸引力,因此,在數據上,當這類股票的股息率遠遠低於成熟市場經濟體制下同類企業時,那些大資本獵手才會出手,出手的時機應該是我們的股息率低於境外同類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時;而大資金的活動是需要空間的,一旦股價被推高,股息率下降,那麽這筆投資也就不那麽安全了,因此,某種程度上,這些國企大盤股的玻璃天花板就在眼前,是看得到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漲,但是預期有限;在資本市場,股票規模大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要讓投資機構看到未來,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國企大盤股最沒內容,如果有的話,還需要深化改革,搞混合制經營的變革嗎?

 

好在變革本身帶來希望,可是目前我們只是確定要變革,具體怎麽變,會有哪些成果,還需要時間來打磨,現在是無法對此給出準確估值的,可以肯定的是變革的方向肯定是走向市場化,正因為此,在今天這個節點上,結合其價值低廉,對資金形成了吸引力,這是本次牛市的誘發原因之一,但屬於後知後覺,是被動的,不是先知先覺,領導型的那個主導因素,絕不是所謂的“藍籌股”低估。

 

世界經濟已然一體化,本次席卷全球的牛市首發地在美國,隨後向各地擴散,根本的引發因素是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發展進入到成熟期,將大幅提升人類整體經濟活動的效率,與此同時,大大消解過去那些困擾經濟發展的資源性屏障,兩相合力,推出一個史無前例的牛市,也是一個判斷難度比較高的牛市,因為市場的活躍和積極表現遠遠走在實體經濟走強之前,這是全球共有的現象,未來綜合來看,本次牛市發展的速度和整體經濟效率提升的速度是相當的,只是前期明顯快過實體經濟,未來將會在某個時間點重合,這個重合點,也將是牛市的拐點,屆時很可能實體經濟還在高速發展,而股市卻要拐頭向下了,好在這個時點離現在還遠,不必擔心。

 

找到牛市發起的核心因素,就可以理解中國以創業板為主,以中小板為輔先行出發的牛市步伐的起因,其核心根源絕不是什麽滬港通,滬港通只是錦上添花罷了;對於新經濟,單純的以市盈率來衡量是極不準確的,近十年來,我們看到太多幾年功夫就做出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積累才能做出來的企業規模,比如沃爾瑪五十多年的發展積累,市值被一個十多年發展起來的阿里巴巴瞬間超越,百年IBM現在的市值規模還不及科技新貴谷歌公司的一半,而特斯拉,其發展勢頭看上去很快會超過百年歷史的福特、通用等汽車巨頭,對於這種發展,完全是新發效率在起核心作用,只是這個效率的表達,用市盈率來衡量是極度滯後的,在發展前期市銷率要比它準確的多,當然這也還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量化指標,因為行業的特別因素不能被兼顧,所以要具體考察,還是要深入學習很多知識才能判斷,而當下中國整個股評投資界太過浮躁,鮮有人潛心學習,幾張破圖走天下,幾個指標上戰場,唯市盈率至高論,把價值投資數據化,教條化,從不真正關心企業發展的內涵,永遠跟在市場後面跑,漲說漲的話,跌講跌的理,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淘汰。

 

創業板和中小板是最快速受到來自美國資本市場的傳導並積極反映的板塊,有強勁的牛市誘因,絕不是因為市值小,盤子小,才受到資金青睞,這種國內風行的資金分析論是十足的懶惰低智,這不是解讀市場的鑰匙,資金不論大小,其背後的腦袋有天才也有呆瓜,憑此行走市場永遠不會找到發展真諦。

 

由於2013年是創業板的大年,2014年理應是個小年,因為實體產業發展速度沒那麽快,去年熱過頭的那些產業也需要調整,但是整體發展勢頭未變,美國剛剛退出QE,經濟才剛剛擡頭,離熱火朝天還遠,原油價格才剛剛被腰斬,加息進程也還未開啟,牛市源頭美國無恙,外部條件不錯;而創業板企業正在繼續擴大發展規模,再融資工作下半年才開始,一大批創業板公司正在再融資申請的路上,此外,一直在進行著的外延式收購熱度不減,年報過後具備高送轉資質的企業也不少,中國經濟新常態也為這些活躍度很高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總的來看,內部環境也不錯。

 

在指數表現上,近期上證指數在沖關,兩年高點被沖破,對社會投資大眾的心理是個沖擊,後續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中小創正適時的在做調整,這波調整結束後,多個共振點會齊發,很可能會展開跨年度行情,創出歷史新高。

 

就在不久前,美股還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短期大暴跌,之後很快拉回,中小創的回探,性質等同於此,下跌應該還會持續一點時間,還是那句話,記得要敢買!

 

最後,雖然我一直力挺創業板,但不可否認的是,創業板魚龍混雜,其中質地平平的企業數量也不少,在這次牛市里被炒到天上,選擇好標的也確實難度不小,對這個板塊,我沒有別的擔心,就怕一些政策執行拖沓,比如退市政策,必須嚴苛,速戰速決,沒有任何條件可談,創業板淘汰制度執行的越是嚴厲,它越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藍籌搖籃,如果創業板在這一點上還不能擺脫主板的沈珂,那對其未來的預期,將大打折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33

美國給烏克蘭送“悍馬” 或將提供致命性武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84

路透社報道,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訪問烏克蘭期間,將宣布對烏克蘭增加非致命性武器的供給,包括首次交付第一批悍馬軍車。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稱,美國計劃向烏克蘭增加非致命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悍馬軍車,但目前不會提供武器,因此不大可能使烏克蘭危機發生重大變化。路透社稱該名官員還表示,副總統拜登將於當地時間20日訪問烏克蘭,屆時他會宣布上述決定。

據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稱,美國向烏克蘭增派武器的行動可以視為是美國擴大了對烏克蘭及烏軍的支持。但美國此舉不會對俄烏雙方的軍事實力產生明顯的變化。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今年9月訪問美國時曾要求致命性武器的幫助,雖然未得到奧巴馬政府的支持,但是美國內部對此一直爭論不斷。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副國務卿Tony Blinken在周三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表示,“提供致命性武器依然存在可能,我們正在觀察並評估其必要性。”

俄方周四則回應警告美國不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65

存款保險或將明年推出:銀行破產儲戶最多獲賠50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00

(東方ic/圖)

醞釀已久的存款保險制度終於要正式推出了。據《新京報》消息,央行正在部署有關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工作,預計在明年1月份正式對外發布。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渠道獲悉,存款保險制度將由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協調制定,“很有可能根據監管評級制度實施差別化費率,賠付額度上限可能是50萬元,並且會成立專門的存款保險托管機構。”

目前,央行尚未對此消息作出正式回應。

什麽是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是指為儲戶的存款提供的一種支付保障,銀行繳納一定額度的保費,為特定範圍存款賬戶購買保險。一旦銀行面臨破產倒閉,將由存款保險機構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這樣能迅速、有效地處置問題銀行,降低處置成本。

《南方周末》早前報道,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的統計顯示,目前已有111個國家(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而金融穩定理事會的24個成員國(地區)中,絕大多數都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缺席者是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國。

“(而中國)之所以遲遲未能推出,主要受阻於三方面爭議。”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在《中國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一書中寫道,其中之一即是,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財政部都想成為存款保險的主管部門,“這既有認識分歧,也有一定程度的‘部門權力之爭’”。

而另兩項爭議,則是存款保險機構與銀監會的監管功能、人民銀行的金融穩定機制的協調與銜接問題。

最大賠付額可能為50萬元

據前述《新京報》消息,央行人士曾透露,存款保險機構可能實行限額保險制,央行計劃為98%的儲戶提供全額保險。有專家分析,由於目前50萬元以下存款戶占比為98%以上。這意味著,儲戶在銀行的存款,最大賠付額度可能是50萬元,超過這一限額的存款部分將得不到賠償。假如儲戶在一銀行的存款不高於50萬元,萬一銀行破產倒閉,儲戶將獲得與實際存款金額相等的全額賠償。

“但實際上,只有銀行破產倒閉才能觸發賠償的條件,對儲戶日常的金融活動而言沒有實質性作用,並且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很可能會改變當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方式,更多的人會選擇投資股市等高收益市場。”知情人士向前述《經濟參考報》介紹。

此外,基於50萬的賠償上限,理財專家提醒,最好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混搭”理財降低風險的同時或許還能增加收益。如果把大量資金都存在一個戶頭,一旦出現銀行倒閉等風險,將損失很多。

 《華爾街日報》稱,此舉將成為習近平兩年前執掌中共以來推出的最重要的經濟改革,也是更廣泛的中國經濟政策自由化的一部分。經濟政策自由化的內容包括讓人民幣匯率更多由市場決定以及允許海外投資者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74

小米在印度遭愛立信起訴 手機或將禁售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1/148301.html

據印度媒體報道,德里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專利,並下發了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手機。

\需要註意的是,印度法院判定相關專欄屬於標準必要專利(SEP),愛立信也同樣起訴了印度本土智能手機廠商Micromax、Gionee和Intex侵犯其相關專利。

愛立信為全球通信設備巨頭,在通信標準必要專利、核心專利、移動通信專利等方面都有數額巨大的專利儲備。報道稱,愛立信今年7月曾要求小米為這些專利支付費用,但小米並未回複,隨後愛立信向德里高等法院提出了專利維權訴訟。

根據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進口任何新手機,也不能推廣或銷售這些產品。這意味著,在解決專利糾紛前,小米可能不能在印度銷售任何手機。小米在印度市場主要銷售紅米1S和紅米Note。但小米表示,計劃在本月推出4G版紅米Note,明年初推出米4手機。

印度目前成處於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型市場,其90%用戶購買手機價格都約合人民幣500元以內,對國內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機會。

但專利問題將成為中國手機廠商進入國際市場但首個“攔路虎”,在此之前,諾基亞也曾在印度市場針對中國手機廠商提出了專利訴訟,並取得成功。

小米印度主管馬努·庫馬爾(Manu Kumar Jain)對此表示,公司尚未接到法院的裁決。庫馬爾說:“我們尚未接到德里高等法院的官方通知,我們的法律團隊目前正在對此進行評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41

史上最大“打新潮”將至 或將凍資 2.2萬億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21

53C8226DEA229523D2CC9B5789E39C2C

自12月18日(周四)起新一輪IPO密集發行重啟。國泰君安預計,包括國信證券、中礦資源等12只新股預計IPO發行15.6億股,預計凍結資金超過2.2萬億,創歷史之最。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指出,假設按照11月份新股發行平均網上、網下中簽率均值0.69%和0.25%測算,預計本輪IPO凍結資金規模共計2.2萬億,預測區間為【2.1,2.4】萬億之間,較11月份資金凍結總規模1.4萬億大幅增長超過8000億,資金面將顯著承壓。

640

(圖片均來自國泰君安上周發布的報告)

歷史數據顯示,交易所資金面將面臨大幅沖擊和上行壓力。根據6月以來的6輪新股發行歷史來看,交易所GC007在新股集中發行的2周內平均大幅上行近200bp至6%-6.5%的高位,而11月份IPO打新凍結資金1.4萬億,造成交易所回購利率GC007加權均值連續3天超過10%,資金最緊張的一天達12.7%。不過,徐寒飛表示,打新沖擊對於銀行間資金面的波動遠小於交易所,一般銀行間利率上行40bp左右至4%-4.4%,在IPO沖擊過後,資金利率短暫飆升後仍將回落,資金回流各個市場。

他還指出,貨幣市場利率也面臨上行風險,央行可能會通過降準、PSL定向操作等進行對沖。如果基礎貨幣投放慢於市場預期,流動性將繼續加劇緊張情緒。12月正回購到期為350億,較11月1600億大幅下降。從歷史同期來看,12月資金利率R007和R014較11月一般上行150bp左右,呈現明顯趨緊。在存準補繳、新增外占下降、以及信貸擴張加速的沖擊下,基礎貨幣投放主要依賴央行主動操作,央行大概率存在降準、PSL定向操作、SLF續作和逆回購重啟的可能性。但一旦央行放松力度慢於市場預期,資金面仍將繼續趨緊。如果央行放松慢於預期,則資金利率將繼續上升,預計7天拆借利率將從目前3.65左右上行至4.2左右。

打新路線

640 (2)

周四起12只新股密集發行,預計募集資金133.6億元。在發行節奏上,周四(12月18日)僅1只新股葵花藥業進行申購,預計募資總額13.3億,周五(12月19日)國信證券、高能環境等6只新股發行,預計募集資金總規模85.6億。下周一(12月22日)有4只新股發行,擬募集30億,周二(12月23日)有1只新股發行,擬募資4.8億。根據11月以來IPO新股發行網上網下獲配比例和平均中簽率,我們假設網上申購最終占比為90%,網下申購占比為10%,網上中簽率為0.69%,網下中簽率為0.25%,則預計凍結資金總規模2.27萬億。

640 (3)

其中,12月22日資金面壓力最大,流動性緊張將從12月19日持續到23日。根據表2網上/網下申購的時間安排,預期周四(12月18日)IPO凍結資金規模為2266億;周五(12月19日)預期凍結資金1.45萬億,累計凍結資金規模1.68萬億,已超過11月IPO凍結資金總額;下周一(12月22日)預期新增凍結資金為5098億,累計凍結資金規模2.19萬億,是資金面最為緊張的一天,創IPO發行重啟以來資金凍結規模的歷史新高;下周二(12月23日)只有1只新股申購,累計凍結資金規模為2.05萬億,資金凍結仍然維持在相對高位。

國泰君安給出的圖表顯示,凍結資金從12月23日(下周二)起陸續解凍釋放。從資金解凍時間節點來看,在12月23日(周二)1只新股打新資金解凍,預計釋放資金2252億,在12月24日(周三)有6只新股IPO資金解凍,預計共釋放資金1.45萬億,在12月25日(周四)有4只新股IPO資金解凍,預計釋放資金5068億,在12月26日有1只新股資金解凍,釋放811億元。

640 (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00

投行前瞻FOMC: “相當長一度時間”措辭或將作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29

北京時間周四淩晨3點,本年度最後一次美聯儲決議即將重磅來襲。投資者對於前瞻指引中“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是否會有調整十分關註。以下是各大投行的預期。

高盛的Sven Jari Stehn和 David Mericle認為:

自10月FOMC會議以來,美國數據整體表現良好。只有在通脹數據上有一些反複。一方面實際通脹正在回升,但是低油價還是讓通脹預期進一步走低。

我們預計本次決議上美聯儲可能小幅下調通脹預期,但是對於加息的點陣預估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我們認為本次決議美聯儲可能將“相當長一段時間”調整為“耐心的”。但是美聯儲並不會向市場傳遞十分明顯的加息預期。美聯儲可能在聲明或者耶倫發布會上強調措辭調整並非意味著提前加息。

我們認為首次加息時間點將出現在明年9月。

野村證券的Lewis Alexander則表示:

我們預計12月的FOMC將帶來更多未來的貨幣政策信息。在9月決議之後,大量的數據已經出爐。油價下跌可能會導致美聯儲下調通脹預期,同時美聯儲也有可能下調失業率預期。

我們認為美聯儲將在本次決議上移除“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但是他們不會給予市場即將加息的預期。

美林分析師Michael Hanson表示:

我們認為在本次決議上美聯儲將使用“耐心”一詞代替“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不過美聯儲也有可能按兵不動,兩者概率大致相當。無論是否作調整,耶倫都會向市場傳遞信心,那就是美聯儲依然將根據數據做決策,並且加息步伐將相對緩慢。美聯儲不會想讓市場感到驚訝並導致市場動蕩。

如果美聯儲的確調整措辭,我們認為他們一定會使用其他的用詞代替“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預計耐心將是本次決議及耶倫發布會的主要基調。

摩根大通的看法則是:

我們認為市場的波動並不會改變美聯儲的既有計劃,他們很有可能在本次決議上將“相當長一段時間”移除。但是美聯儲會強調不急於升息。

道明證券外匯分析師Shaun Osborne及Martin Schwerdtfeger在報告中稱:

本周是2014年年底各大主要央行的主要收官之作,但美元走勢仍主要取決於周三美聯儲FOMC利率決議結果。我們預測美聯儲很有可能在本次政策聲明中去掉“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取而代之的是美聯儲對2015年加息預期更加詳細的展望信號指引。本次FOMC會議也可能順便表態美國通脹率有望逐步回暖。若上述猜想成真,這對已經高位盤旋的美元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美元兌其它貨幣或紛紛走軟。我們預期整個市場在聖誕節及新年假期期間可能交投清淡,橫盤整固。但整體而言,美元在2015年年初或保持強勁勢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021

銀行業:明年實體經濟流動性或將改善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4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2-23 16:34 編輯

銀行業:明年實體經濟流動性或將改善
作者:薛慧如

近期我們拜訪了十五家機構投資者,包括海外的long only和hedge fund,國內的公募、私募基金以及保險資管,總體感覺是,相比七八月份,投資者對銀行板塊更為樂觀,大部分投資者認同我們經濟基本面疲弱、刺激政策仍將持續從而推動銀行估值修複的邏輯,也相信未來包括降準、降息等寬松政策仍將推出,但出於對資產質量和降息及利率市場化負面影響的擔憂,大部分投資者銀行股倉位仍然比較低,但我們覺得市場的擔憂有些過度:


(1) 資產質量風險已基本反映在股價中,銀行板塊受益於經濟下滑背景下的寬松政策。投資者對銀行板塊最主要的擔憂集中於資產質量風險,我們認同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不良資產在明年內都難改上升的趨勢,但我們認為風險已經基本反映在估值里了。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銀行PB折價和超額撥備所隱含的2015年不良率為2.3%,而根據我們的情景假設,即便是最差的情景下(2014年發放的小微/三農貸款中50%成為了不良),平均不良率也僅為2.2%,因此市場的擔憂有些過度。事實上,我們認為經濟疲軟是刺激政策延續的前提,而這一階段是銀行股投資的最佳時機。從銀行歷史股價走勢可以看出,2008年10月到2009年7月,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和2014年4月至今,這三個階段銀行既獲得了絕對收益,也獲得了相對收益,且中小銀行表現優於大銀行。從絕對收益的角度看,由於經濟低迷,寬松政策持續將緩解市場對於經濟失速和資產質量風險爆發的擔憂。銀行板塊估值修複持續,尤其是估值便宜的銀行。從相對收益角度看,由於經濟基本面疲弱,大部分行業基本面仍在惡化,但刺激政策持續,銀行板塊作為與流動性關系最密切的行業,有望取得相對收益。


(2) 明年實體經濟流動性或將改善。進入12月以來銀行間、債券利率均出現顯著反彈,導致投資者對明年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和實體經濟流動性產生擔憂。我們認為流動性分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和實體經濟流動性,我們也認同明年銀行間流動性會比今年緊張,但實體經濟流動性有望改善,主要原因不是央行政策收緊而是有效信貸需求提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除了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再次提到了第一位之外,政府對明年政策取向的表述依然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增加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


回顧2013年和2014年,政策定調均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13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但實體經濟資金較為充裕;到了14年,央行多次利用各種政策工具向銀行間市場投放流動性,但貨幣債券市場資金並未有效向實體經濟傳導,主要原因在於央行定向寬松但經濟下滑背景下銀行資產配置策略較為保守。因此2015年政府的政策目標是將貨幣債券市場的資金引入實體經濟,將寬貨幣轉變為寬信貸,因此政府提出了“財政政策要有力度”,未來政府利用財政政策來刺激中長期貸款需求增加,而伴隨政府主導項目投資帶來的信貸需求的增強,銀行的風險偏好會有所提升。貨幣政策 “松緊適度”的提法,說明政府需要保持流動性的適度寬松來配合財政政策發力(比如近期傳言的今年全年新增信貸額度從9.5萬億提升至10萬億)。


因此明年實體經濟流動性有望得到改善,更多的信貸資源會進入中長期投資,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公路、鐵路、棚改和按揭。從11月份新增貸款數據已經可以看出,11月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高達76%,顯示近期基建投資的提速確實改善了有效信貸需求,而11月新增貸款中票據貼現占比仍然較高意味著當前貸款額度依然寬松,未來貸款供給上升空間仍然存在。


(3) 重農、交行、民生、招行、中行受關註。部分投資者對重農很感興趣,認為重慶地區資產質量相對穩定,公司撥備充分且估值便宜。部分投資者對民生很感興趣,認同其靈活激進將使得其在經濟初步企穩、流動性寬松持續的背景下脫穎而出。大部分投資者對交行的國企改革還是比較感興趣,也認同我們員工持股計劃對國有銀行的激勵效應大於股份制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38

國信證券今日上市 或將問鼎中小板最大市值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9/270855.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育超  今日(12月29日),A股年內最大市值IPO國信證券成功上市,有分析稱,國信證券將有望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上市公司。

發行創新高

早盤伊始,國信證券開盤大漲20%後,再次漲10%到達臨停,此此後繼續上漲10%,合計大漲44%直至收盤,收盤價8.40元/股。

資料顯示,早在6年前,國信證券便已謀劃上市,直至今日才得以成行。國信證券上市,不僅是2012年以來A股首只通過IPO上市的券商股,同時也是2014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個股,此次國信證券IPO,共以5.83元/股的價格公開發行1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高達69.96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

從配售和申購公告看,國信證券國信證券網上凍結資金1946億元、網下凍結資金1775 億元,合計凍結資金3721億元,超過11月發行的華電重工3150億元的凍結資金,創下年內新高;同時,國信證券的網下、網上中簽率同樣雙雙企高,其網上定價發行最終中簽率為1.7971%,網下平均獲配比例為1.97%,超過之前的海南礦業網上中簽率1.7970%和天華超凈的1.56%網下配售比例,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或將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

目前,國信證券為國內一流大型券商,其經紀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以及投行業務等主要業務排名都位居國內前十位,並且其投行業務多年以來位居國內券商前三,綜合實力突出。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國信證券總資產為1091億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在第6位;營業收入72億元,排在第4位;凈利潤27.7億元,排在第4位,高於規模相當的券商。

針對國信證券上市之後的表現,多家券商表示出樂觀,華泰證券研報稱,“相比同階梯券商,相對目前公司市值還有2倍提升空間”,國泰君安指出,預估國信證券合理價格13.98-22.58元,上市後將有13個漲停板。

對此,有分析師告訴記者,由於在新股申購時“國信證券的門檻很高,一般投資者很難達到,所以對國信證券看好的投資者將會積極在二級市場追捧,後市國信證券被爆炒的可能性很高”,並且由於國信證券目前估值相對較低,“連續是十幾個漲停很有可能出現,到時候將成為中小板最大市值”。

截至今日收盤,海康威視以910億元的市值居於中小企業板市值排名首位,而今日收盤時,國信證券市值已經達到689億元,在三個漲停之後即可達到917億元,屆時,國信證券市值將有望超過海康威視,稱冠中小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82

索尼影視因“被黑”反獲大利,或將顛覆好萊塢電影發行規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7/148788.html

i黑馬:前段時間,索尼影視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並被威脅取消放映影片《采訪》。內憂外困中,索尼無奈大膽選擇在線和院線同步放映。因禍得福,該片平均影院票房甚至超過同期上映的《堅不可摧》。索尼走出的這一小步, 對於電影業的啟發卻猶如人類登月時邁出的一大步。
 
\索尼開創性地成為同步視頻點播發行的成功案例
 
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索尼影視)在2014年出品了一部電影《采訪》(The Interview)。2014年的最後一個季度,這部電影讓索尼一夜之間登上風口浪尖,成為好萊塢甚至全世界關註的焦點。
 
2014年11月,索尼影視經歷了自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網絡黑客攻擊,並被威脅取消放映影片。內憂外困中,索尼決定部分公映《采訪》並采用在線點播形式在網絡上播出。北美4天聖誕假期過後,《采訪》收獲了近1800萬美元的凈利潤。
 
索尼於困境中創造出生機。對於整個電影產業來說,也具有積極意義。這個另類成功將啟發電影公司尋求更多發行路徑,對於索尼來說,這次被黑可能是一件壞事,但也極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被黑”
 
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11月24日,索尼影視遭到了來自網絡黑客的攻擊,公司辦公電腦全部癱瘓,只能滾動顯示黑客的留言頁面。根據留下的信息,此次攻擊的發動者是一個名為GOP(Guardians of Peace)的組織,他們將一些敏感文件曝光在網絡上,並威脅索尼影視若不答應條件,將把他們從數據庫盜取的所有機密信息公之於眾。
 
調查人員認為此次攻擊可能與索尼今年拍攝的影片《采訪》有關,該片由詹姆斯·弗蘭科和塞斯·羅根主演,虛構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利用電視訪談主持人刺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計劃。
 
黑客從索尼電腦中盜取了近100TB的數據,前期被公開的內容包括了員工工資、合同、財務信息和商業計劃,公司高管的往來郵件,就連公司數萬名員工以一大批好萊塢明星的社會保險號碼亦遭曝光。一向被美國人奉為最不可觸範的隱私禁地——財務信息被暴露,固然令人十分憤怒,但對索尼影視更具打擊性的是,至少5部由其制作發行的電影資源遭到外泄,其中4部還未上映,這其中就有2014年12月19日上映的由傑米·福克斯主演的音樂劇《安妮》。
 
片源遭外泄的還有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戰爭片《狂怒》,影片10月17日在北美上映,尚未在北美市場下線即遭盜版,票房損失慘重。從11月27日起,短短幾天內《狂怒》的非法下載量達到88.8萬次。而《安妮》的非法下載量達到18.4萬次。
 
隨著黑客一批批不斷發布盜取信息,更多索尼影視的“家底”被曬到眾目睽睽之下——放棄拍攝《喬布斯傳》的原因、《美國騙局》主創的後期分紅、《蜘蛛俠》系列的拍攝計劃、最新007系列電影《邦德24》的預算以及拍攝場景的細節等都被曝光。甚至連《邦德24》的電影劇本也被公開,對索尼影視造成了巨大困擾和損失。
 
怒火中燒的索尼影視12月15日向媒體發出長達3頁的公開信,要求新聞機構不要公布黑客盜取的私人信息。索尼稱,如果媒體不理會,公司將“別無選擇,必定追究你們使用和散播泄露信息導致的損害和相關責任”。
 
深陷泥潭
 
索尼的遭遇被認為是最具災難性的企業被黑事件之一。有網絡安全專家稱,索尼影視此次遭受的損失直接經濟價值可達上億美元。早在2011年,索尼公司就曾遭遇過一次嚴重的網絡攻擊,家庭遊戲系統PlayStation被黑,導致大批消費者數據泄露,造成超過1.71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相比修複電腦、更換電腦成本和防止未來攻擊而采取的措施帶來的經濟壓力,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吉姆·劉易斯(Jim Lewis)表示,此次攻擊對索尼公司聲望的影響更深遠。
 
如果連影視明星的個人信息都保護不了,索尼影視今後將很難吸引大牌明星與其合作。加之大批商業合同被公開,未來在與好萊塢影星、制片人和投資人談判時,索尼影視將會更加被動,成本也會隨之上升,與競爭對手相比,這無疑將是很大劣勢。
 
此外,被公開的公司高層電子郵件,涉及對好萊塢多位影視大腕的言論攻擊,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成為戲謔的對象。因此,索尼影視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公眾形象損失慘痛。
 
最讓人吃驚的是《喬布斯傳》制片人斯科特·魯丁(Scott Rudin)在寫給索尼影視聯合主席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的郵件中,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刻薄的指責。
 
郵件中稱,朱莉希望自己欣賞的導演大衛·芬奇執導由她主演的《埃及艷後》,因此不願讓大衛·芬奇加入《喬布斯傳》這個項目。魯丁告訴帕斯卡應制止朱莉的幹涉行為,並認為朱莉是“一個沒多大才華但卻被寵壞了的家夥”,並對這位女星的行事風格和職業素養大加批判。除了對朱莉出言不遜,《喬布斯傳》的另外一位制片人還在郵件中痛斥退出劇組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簡直卑鄙”。
 
公司高層對好萊塢影視明星的大加指責仿佛是一出娛樂鬧劇,而這場鬧劇的最大輸家無疑索尼影視。在好萊塢,維系與明星之間良好的人際互動、樹立信任和口碑何等重要不言而喻,想必索尼今後難再請動朱莉和“小李”出演作品。
 
但相比起來,艾米·帕斯卡在郵件中對美國總統奧巴馬觀影口味的調侃,以及對其黑人血統的暗諷才是引發更大眾怒的原因。
 
帕斯卡早前應邀出席有奧巴馬參加的一個籌款參會,通過郵件與制片人魯丁討論當晚和奧巴馬聊些什麽,魯丁提議可以問奧巴馬有沒有興趣投資電影,帕斯卡認為奧巴馬應該對《被解救的姜戈》《為奴十二年》《白宮管家》等影片會感興趣,這幾部影片都是以黑人為主角或講述黑奴反抗壓迫尋求獨立的故事。
 
帕斯卡在郵件中對種族背景的調侃被放大至聚光燈下,負面影響即刻升級,索尼深陷輿論泥潭,要知道在美國任何有關種族問題的傾向性表達都非常容易刺激大眾的敏感神經。
 
奧巴馬總統的民權顧問、黑人領袖阿爾·夏普頓(Al Sharpton)牧師隨後發表聲明稱,帕斯卡的言語“侵犯和侮辱”他人,反映她所任職的電影公司在好萊塢這個大環境下,於聘請員工和操作商業行為上“缺乏多元化”,索尼需要采取措施尊重美國黑人社會。
 
重壓下的艾米· 帕斯卡發表道歉聲明, 稱自己的表達“ 極不合適”,願為“愚蠢的行為和不當的言論承擔責任”。甚至在與索尼內部員工召開的安撫會上談及此事時數度落淚。
 
但打擊仍未結束。12月17日,黑客團隊發表聲明, 將對任何放映影片《采訪》的影院進行類似於“9·11”事件的攻擊,包括電影首映禮。連續數日的網絡攻擊升級為恐怖威脅。
 
 
2014年12月18日美國加州好萊塢,多家影院宣布取消《采訪》放映並撤下宣傳海報。
 
事態升級,美國影院業主協會召開會議,商議是否如期上映《采訪》。考慮到觀影人員和影院的安全,美國幾家主要的院線Regal、AMC、Cinemark、Carmi k e和Cineplex先後與索尼會晤,宣布取消影片的上映計劃。
 
隨後,索尼影視於12月18日決定取消電影《采訪》的公映,放棄在線放映或影碟發行,也取消了原定於12月25日在全球63個國家放映影片的計劃。
 
峰回路轉
 
事已至此,本以為這部電影無緣與觀眾見面,但事情又有了新轉機。先是總統奧巴馬不計前嫌地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支持,他認為索尼影視因為遭受網絡攻擊和黑客威脅放棄公映《采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並強調針對美國私人企業遭受的網絡攻擊,美國會“以牙還牙”。
 
美國總統發表此番言論後,就有業內人士分析《采訪》將會重獲新生。果不其然,12月24日,索尼影視CEO邁克爾·林頓(MichaelLynton)發表聲明,將於聖誕節期間在美國部分影院上映《采訪》,不包括一些大型連鎖影院。於此同時,索尼影視還決定通過視頻點播的方式同步在線放映影片。
 
“我們首次選擇同步數字發行渠道,以便在首映日時讓盡可能多的人觀看到這部影片。我們將繼續尋找其他合作夥伴和平臺,進一步擴大影片的發行渠道。”邁克爾·林頓表示。
 
隨後,全美320家獨立影院都宣布將在聖誕節當天首映《采訪》,院線正式上映的前一天,索尼影業將影片放上互聯網——12月24日,觀眾可以通過YouTube電影頻道、Google Play、微軟Xbox視頻播放平臺等在線觀看《采訪》,隨後蘋果ITunes也宣布支持在線放映該片。除此以外,索尼還開辟了專門的網站www.seetheinterview.com供用戶觀看影片,在線租賃價格5.99美元,高清資源的價格為14.99美元。
 
對於《采訪》的重新上映,業界和觀眾都顯現出很高的熱情。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Alamo Draf thouse電影院在聖誕節排片5場,其中4場的電影票數小時內即告售罄。影院工作人員稱,該連鎖電影院在德克薩斯州約有16家,大多數影院《采訪》的電影票都被一搶而空。
 
流媒體視頻戰線上,《采訪》更是表現出眾。YouTube上的索尼影視賬號訂閱用戶激增,從12月23日的17.3萬至聖誕節次日的41.6萬,增長了將近兩倍。
 
因禍得福
 
誰都沒有想到一部電影會有如此戲劇化的命運,索尼開創性地成為同步視頻點播發行的成功案例——日發行( day-and-date release),即同步視頻點映電影,被媒體稱作“好萊塢電影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或許會改變傳統的電影發行模式。
 
為了能給影片的票房表現留出更多空間,電影公司通常選擇在院線上映一段時間後發行DVD和在線視頻點播。然而這次索尼的做法顯然打破了原有的遊戲規則,大膽選擇在線和院線同步放映,甚至在線還比院線更早一天。
 
不按套路出招, 結果卻喜出望外。原計劃在北美3000家影院放映的影片最終登陸331家影院銀幕,在為期4天的聖誕假期里取得了285萬美元的票房,平均每家影院進賬8600美元。票房總數乍看並不驚人,但若以每家影院的票房計算,《采訪》甚至比安吉麗娜·朱莉執導、同期上映的《堅不可摧》(Unbroken)還要高。
 
視頻點映方面,據索尼方面公布的數字,聖誕假期內《采訪》在線租賃和在線購買達到200萬次,收入達1500萬美元。至此,這部拍攝成本4400萬美元的電影,4天內的總收入逼近1800萬美元。
 
這是一次頗具風險的試驗,讓觀眾在院線和在家同期收看電影這個做法曾被認為是對電影院線的沖擊,勢必影響到院線票房。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公司一直尋覓電影放映的第三條路徑。美國幾家電影公司曾小心翼翼地嘗試過線上線下同步放映,或縮短院線放映和視頻點映的時滯間隔,但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比如2014年上映的《雪國列車》就在院線上映兩周後推出了視頻點播,結果院線票房馬上下滑37%。
 
對於院線和電影制作公司而言,索尼的這次嘗試讓他們看到了日發行的潛力。雖然索尼的成功具有很多特殊背景,但這個頗有些“孤擲一註” 意味的嘗試也給好萊塢電影的放映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將這種特殊的發行發行模式化還有待摸索, 疑問還有很多。索尼走出的這一小步, 對於電影業的啟發卻猶如人類登月時邁出的一大步。
 
本文轉自《綜藝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60

央行再貸款或將首次引入質押機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38

據《經濟參考報》從權威渠道處了解的消息,我國今年將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報道提到,此舉有望為支農再貸款提供更優惠的利率,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入“三農”領域。

所謂的再貸款,是指央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向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目前一般沒有抵押物。

在2013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進一步完善再貸款功能定位,將再貸款由現行的三類調整為四類,原流動性再貸款進一步細分為流動性再貸款和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金融穩定再貸款和專項政策性再貸款分類不變。

其中,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為央行新設,包括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上述報道稱,此舉意在通過優惠利率降低“三農”和“小微”領域的融資成本。

“因為引入了質押物和抵押物,再貸款風險降低,商業銀行獲得資金成本降低,支農負債成本也將降低,將更有動力向農村地區和農戶發放利率更為優惠的貸款。”《經濟參考報》引述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