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深港通」正式推出的日子漸近,不同證券行已推介不同的投資對象及受惠股;有大投行更在9月初,已推薦19隻深圳A股,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股份,應該是近期飽受資金短缺傳聞困擾的樂視網(A股:300104)。由天堂到地獄 根據樂視網2015年的年報,樂視網主要業務是提供網路視頻服務、網路終端設備及視頻平台增值服務。在2004年成立的樂視網,是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上市,2015年7月被納入滬深300指數,今年4月更獲內地媒體頒發「創業板最佳董事會」及「最佳新媒體運營」等獎項。可惜,僅半年,樂視網在中港媒體報導中,彷彿已由天堂跌落地獄。自10月底開始,內地就有報導,包括樂視網的樂視集團欠債達500億元人民幣,拖欠供應商款項也逾100億元人民幣;而香港傳媒在上週初,亦開始廣泛報導相關傳聞,直指樂視爆煲、神話破滅。查看媒體報導樂視的傳聞,包括分析員的評論,發現不少有趣及不足之處,而共同點是 —— 無上網「Google」!中港媒體關於樂視集團債項的報導,以傳聞、網上罵戰及員工內部信件為基礎,並以樂視網10月底開始的股價表現作佐證。上網Google,可找到深交所信息披露網頁,可看到樂視網的公告及財務報表,上網亦可看到樂視網的股價表現。內地或許上不到Google,但可上百度。 樂視網不是樂視 首先,不少評論及分析都混淆了樂視及樂視網,其實樂視網並不是樂視或樂視的整體。樂視的整體可稱為樂視集團,或就簡稱樂視,應包括三部分:深交所上市的樂視網、非上市的「LeEco Global」及汽車生態。上週初,樂視網就再透過深交所信息披露網頁,公告上述三部分的分別,並重申樂視網的核心業務是樂視視頻、樂視雲和超級電視等。其次,樂視集團包括非上市業務,債項數字並不透明,但樂視網在深交所上市,樂視網財務報表是公開的,當中可找到樂視網的債項數字作佐證。翻看樂視網2015年財務報告,總負債超過130億元人民幣;10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務報告,總負債急升44%,達190億元人民幣。而最令人憂慮的,是樂視網兩份財務報告的營業總收入都不足以應付營業總成本,即代表樂視網接近兩年沒有毛利,只有毛虧。數字上可看到樂視網的財務困難存在已久,而且樂視網亦在兩份財務報告中,反覆指出「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從而作出的種種安排。就是樂視網股價,在6月初停牌半年後復牌,至10月底已跌了25%,媒體跟進不多;反之,10月底至上週五,樂視網股價僅跌了13%。故此,樂視網公布有資金壓力已久,股價亦反映近半年了。大投行推薦樂視網時,預測現時市盈率超過100的樂視網,2017年的市盈率將降至53,不知有否看到樂視網的資金壓力公布及毛虧情況?你接受推薦嗎?或許,後知後覺總較不知不覺為佳!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三年之後又三年」的電影對白,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可用來描述筆者已33年的會計學習生涯,也可描述剛寫滿三年的《壹計就明》,與大家一起三年,分享了不同公司的故事及分析。說到對白,不知大家會否記起另一經典廣告對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上週四,兩間上市逾40年及30年的公司,同日公布中期業績,令人想起此段廣告對白,兩間公司是寶光實業(84)及金山工業(40)。寶光實業的財務與品牌 「天長地久」出自《老子》,使人唱詠的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的詩句,香港集體回憶應是90年代「鐵達時」腕錶的廣告對白。鐵達時是寶光「時間廊」擁有的品牌,寶光的業務包括鐘錶零售和批發及眼鏡零售,品牌還包括「眼鏡88」。承接去年虧損,寶光的最新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收入下跌兩成,毛利率保持60%,虧損卻擴大44%。 在中港澳及東南亞有逾600間店鋪的寶光,解釋業績不振是「零售環境持續不景」所致。在財務上,寶光上半年有7,600萬港元「贖回可換股債券之收益」計入損益;扣除此一次性收益,寶光應是錄得營業虧損。此外,寶光的財務成本亦加大虧損,寶光同時以短債代替長債,使到負債中逾98%是短債,總負債亦達權益的165%。 收入及業務收縮,資產及負債未能同步下降,虧損及風險亦會增加。更嚴重的,或不是財務上,可能是業務上品牌的老化。品牌老化的影響,在零售環境興旺時並未浮面,但在零售環境持續不景時就可星火燎原。試問90後及年輕人,有多少會知道「不在乎天長地久」或「天長地久有時盡」是什麼! 金山工業的非控股權益 相對寶光的零售,金山主要從事生產電子產品、揚聲器及電池,品牌包括「GP超霸」電池。與寶光同病相憐,金山近年的收入及溢利都下跌;最新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收入跌4%,但溢利卻跌接近五成,擁有人(即股東)應佔溢利更跌逾七成,主因除其他收入下跌外,行政、財務及稅項支出都不跌反升。金山的總負債對權益比率是136%,較寶光的165%為低;但細看權益,包括「擁有人應佔權益」及「非控股權益」,非控股權益就是非金山股東的權益,例如金山擁有子公司的部分,約65%權益,非控股權益就是指餘下35%的權益,並不是金山或金山股東擁有。若分析業績,以分析「股東應佔溢利」為準;分析負債比率,亦應以分析「負債及非控股權益」對比「股東權益」為目標。金山的總負債及非控股權益對比股東權益是356%,寶光的相同比率僅167%。兩者差異頗大,原因是金山的非控股權益頗高,是股東權益的93%,寶光的非控股權益僅是股東權益的1%。不論是否「只在乎曾經擁有」,曾經擁有也僅可是曾經部分擁有。弄不清部分擁有,弄不清部分擁有延伸的非控股權益,分析負債比率也會弄錯。不以可類比的比率分析,是無意?或是有心?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深港通今週正式推出,中港股票市場的互動加深,但在人民幣持續偏軟陰影下,或令投資者加深疑慮,要小心衡量當中的匯兌風險。匯兌風險可簡略分為經濟上、交易上及折算上的風險,影響投資者,亦影響上市公司。上月底,康師傅(322)公布季度業績前,就因為人民幣持續下跌,公告在2017年起更改財務報表的「呈列貨幣」。康師傅的折算風險 上週一中午,在內地從事製造及銷售方便麵及飲品等的台資公司康師傅,公布最新季績。對比去年同期,康師傅九個月的收益跌逾9%,毛利率接近持平,股東應佔溢利卻跌近四成。或許,市場已預期康師傅的季績會更差,故此分析員對康師傅業績的評語卻是「有驚喜」及「勝預期」! 季績公布當日,康師傅股價升了4%。可惜,好景不常,季績公布翌日,康師傅股價無以為繼,更跌低於季績公布前價位。一週下來,亦即是康師傅季績公布前及後,恒指微跌了0.7%,康師傅股價接近無升跌,僅升了0.4%。 人民幣持續弱勢,對業務主要在內地,但一直以美元呈列財務報表的康師傅,當然有沉重打擊。康師傅的2015年財務報表已指出,「根據區域性觀點有超過99%以上之集團銷售是在內地進行」,內地銷售當然以人民幣作結算;換言之,就是康師傅的人民幣收益不變,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轉弱下,折算成美元呈列的收益亦因此下跌,此就是「折算風險」(translation exposure)。 功能貨幣與呈列貨幣 企業呈列財務報表,原先應確定企業經營所在地的主要經濟環境(primary economic environment),並運用此主要經濟環境的貨幣,計量財務報表所列項目,此貨幣就是「功能貨幣」或「本位幣」(functional currency)。接着,企業再以同一貨幣呈列財務報表,或選擇以另一貨幣呈列財務報表,此貨幣就是「呈列貨幣」或「記賬本位幣」(presentation currency)。簡而言之,企業不能選擇功能貨幣,必須以企業經營所在地的主要經濟環境貨幣為功能貨幣,但可以選擇呈列貨幣。逾99%銷售在內地進行的康師傅,經營所在地主要經濟環境應是內地,功能貨幣亦應是人民幣。然而,在2015年財務報表解釋功能貨幣時,康師傅將控股公司與大部分附屬公司分開論述,指出雖然大部分附屬公司的功能貨幣為人民幣,但因控股公司的功能貨幣為美元,故在「綜合財務報表按本公司之功能及呈報貨幣美元呈列」。當天,在人民幣匯價節節上升時,折算成美元呈列的人民幣銷售收益及利潤,自然水漲船高,康師傅以控股公司功能貨幣作為呈報貨幣的誘因很大。去年,人民幣匯價開始掉頭下跌,誘因或又成了禍根。公布季績前一日,康師傅公告更改及採納人民幣為其財務報表呈列貨幣,解釋「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幣計值及結算」,並指出「使用人民幣作為其呈列貨幣更為合適」。「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或許是最好的勸勉!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美國終於在上週加息,更預示明年將加息三次,與美元掛鈎的港元亦受牽連,港股同時作出反應,恒生指數在加息公布後單日下跌了2%。利率變動對企業有不同的影響,原因之一是企業有不同的資產及負債組合,例如收租股的資產較多是收租物業,而銀行股的資產大部分是金融資產。認識資產及負債組合,可以由淺入深,從認識「資產負債表」開始!資產負債表像企業相片 大家了解企業財務表現及狀況時,通常會從損益表入手;但核數師在審核企業賬目時,卻另闢途徑,通常會從資產負債表開始,俗稱資產負債表審核(balance sheet audit)。資產負債表就像一張列表或一幅相片,將企業特定一刻的資產及負債狀況記錄下來;而將年初及年終兩張列表或兩幅相片比對,增減的就是盈虧了。顧名思義,資產負債表羅列了各項資產及負債,但嚴格上資產負債表應包括三項元素,分別是資產、負債及權益。 資產負債表的英文名字是「balance sheet」,此英文名字的直接翻譯應是「平衡表」,代表了會計的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權益」,換言之名字並未顯示此報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故此,近年因應國際趨勢,資產負債表已正名為「財務狀況表」。以2005年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展(823)為例,2010年前採用資產負債表的名字,2010年開始就改為採用財務狀況表的名字。到現在,因普遍通用的原因,很多企業仍採用資產負債表的名字。 上月底公布最新中期業績的領展,資產負債表中接近1,700億港元的資產,99%是用作收租的投資物業,資產組合簡單並單一。領展物業租金收入短期不變下,物業資產價值將因利率上升而趨跌,領展股價亦反映此情況。在加息公布後,領展股價單日下跌4%,一週跌了逾7%。 何謂負債?何謂權益? 負債亦會受利率所影響,帶息的負債有繳付固定利率,亦有繳付浮動利率。繳付固定利率的帶息負債,支出不受利率波動所影響,但負債公允價值會浮動;繳付浮動利率的帶息負債,支出隨利率波動,但負債公允價值大致不變。持有金融工具為主的銀行股,普遍較注重利率風險的管理,以在香港上市的民生銀行(1988)為例,年報中就針對利率風險敞口(interest rate risk exposure),列示在年結日,帶息資產及負債的預計下次利率重定日或到期日較早者。可惜,在加息公布後,民生銀行股價單日亦跌了3%,一週跌了8%。其間,民生銀行亦公布,發行了14.39億美元「非累積永續境外優先股」,年息約4.95%,以補充一級資本。民生銀行指此「境外優先股均作權益工具」,列示在資產負債表內的權益中。權益不是股東權益嗎?為何愈來愈多上市公司發行永續證券,而又能將永續證券放在權益中?相信此等問題要另案討論了!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2016年與2017年交接之際,收到美國會計師公會一份報導,是一個對美國及環球數百位董事及行政人員的調查,調查發現他們對2017年最高10項環球風險的影響評估,都較2016年上升,當中升幅最高而又獨佔鰲頭的一項環球風險,就是經濟狀況。
2017年的環球經濟狀況是否真的令人擔心,值得大家留意,但無論怎樣,居安思危仍是需要的。剛巧有讀者問到上週分享佳兆業(1638)時,提到的「經營及投資現金淨流出」問題,今天就一併以曾分析的佳兆業、漢能薄膜(566)及樂視網(A股:300104),分享怎樣從財務報表看現金流。
現金流量表
一份財務報表主要包括:可看到企業業績的損益表,可看到企業財務狀況的資產負債表,還有可看到企業現金流入及流出的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將企業的現金流分為三項活動來列報,分別是:(1)經營活動、(2)投資活動及(3)融資活動,三項活動的現金流入及流出淨額總和,就是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增加或減少的淨額。企業經營活動的業績及盈虧可從損益表中看到,但業績及盈虧是否已轉換成現金或是否有水分,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可以用來與溢利做比較。以佳兆業停牌前公布了的財務報告為例,自2011年開始,佳兆業每年都賺錢,但經營活動卻只有淨現金流出。2013年,佳兆業溢利逾28億元人民幣,但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接近14億元人民幣;2014年,佳兆業中期溢利逾13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更急升至逾97億元人民幣。
燒錢惟有依賴融資
與佳兆業一樣有錢賺但沒錢收,溢利與經營活動現金流不對稱的,還有漢能;而更嚴重的是,在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中,亦看到佳兆業及漢能都仍保持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佳兆業自2011年到2014年中就在投資活動中,有80億元人民幣淨現金流出;漢能自2011年到2014年底的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較少,但也有15億港元。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都在燒錢,僅有淨現金流出的時候,企業惟有依賴融資活動,以支撐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的淨現金流出。簡單而言,融資活動不是發行新股,就是借貸。同樣情況出現在近期飽受財困的樂視網,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務報告,總負債急升44%,達190億元人民幣。接近兩年沒有毛利,只有毛虧的樂視網,自2014年起的融資活動現金流就淨籌資127億元人民幣,單是2016年頭三季就淨籌資72億元人民幣。然而,一間企業不可能無限及無止境籌資。居安思危,大家也可試試看自己投資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不同活動的現金流情況或有不同的啟示。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自三年前開始分析上市公司以來,本欄《壹計就明》就以身作則,每年都會回顧及批判自己一年內曾做過的分析,無論分析是對是錯,都如實檢討,而方法就是比較曾分析公司的股價,在分析前和後的表現。《壹計就明》不再是明燈?
在2016年52篇文章中,本欄分析了73間上市公司,年內更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分析了一些在內地及歐美上市的公司。根據分析時各公司的收市價,對比其2016年年終收市價,統計了73間公司的回報,除了2間股價無升跌及2間股份已停牌外,發現股價上升的公司有34間,而股價下跌的公司有35間,升跌的數量接近平分春色,73間公司的平均回報是5%。單以恒生指數在2016年僅升了86點或0.4%來作比較,本欄分析的公司全年平均有5%回報,算是跑贏大市。可是,本欄不是以分析會計陷阱為目標?不是以「明燈指數」見稱?那麼,若以此回報看,《壹計就明》豈非不再是「明燈」?
潛力股份增長逾兩成
2016年能得出上述統計,源於2015年中開始的兩大改變:一是在各方強烈要求下,開始以財務報表為基礎,分析公司的會計陷阱及風險外,也看看有沒有表現不錯或有增長潛力的公司,當中有瑞聲科技(2018)、舜宇光學(2382)及申洲國際(2313)等,甚至在2016年初,更曾分享石油價格或會谷底反彈,故此可注意石油股;二是做多了一些板塊及政策受惠股的分析,2016年就曾分析零售股、汽車股、內銀股及地產股等。根據上述兩大改變,倘若將曾分析有增長潛力的公司及板塊的公司,與其他分析的公司,分開三項來獨立統計,會發現有趣的結果(見附表)。首先,曾分析有增長潛力有12間,當中僅一間沒有正回報,其餘11間錄得15%至57%的回報,舜宇回報最高,瑞聲就成為恒指成分股新貴。其次,其他分析的公司平均回報是負3%,七成的公司股價下跌,「明燈」效力仍在;然而,有少數其他分析的公司錄得較大股價升幅,例如滙豐(5)升了逾35%,或許大家也知道當中原因,就是與滙豐在2016年中推出股份回購計劃有關。
年度檢討的結果一方面引證基礎分析及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但同時另一方面亦帶出分析的缺陷及不足。分析是針對特定時間的,是平面的,是靜態的;而現實是流動的,是立體的,是動態的。有了分析,亦要小心行事,現實總是「半點不由人」!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與太太在倫敦諾丁山(Notting Hill)漫步,偶然路過名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故居。兩年前分析創業板的文章:《更平等的股票必勝法》,就曾引用他名著《動物農莊》的名句,當日的結論是,創業板「更平等的必勝機會」僅屬於一小撮人,並不屬於大家。時光匆匆,過去兩年創業板新股集資總額不足百億港元,但卻星光熠熠,財源滾滾,「黎姿股」、「翠如BB股」及「啤殼股」等紛紛湧現!黎姿股 上週上市的卓珈控股(8358),主席兼行政總裁黎珈而是前藝人黎姿,卓珈故被稱為「黎姿股」。提供醫學美容服務的卓珈,僅在香港經營兩間醫學美容中心,招股章程顯示一年收益僅8,300萬港元,溢利率約22%,一年溢利1,800萬港元,以上市配股價0.8港元計算,上市時市值是3.2億港元,引申市盈率17倍,估值不算便宜。可是,在創業板配售上市,卓珈的股份「配發予合共114名經選定的香港專業、機構及其他投資者」,再加上明星效應,卓珈首日股價如脫線風箏,最高升至5港元,收市3.95港元,較配股價高出4倍。上週收市,卓珈股價回落至3.16港元,但引申市盈率仍達68倍,代表要68年才可回本。然而,醫學美容是創業板所謂的「高增長、高風險」新興企業?說到創業板,說到「黎姿股」,當然不能不說創業板之最:「翠如BB股」。2016年4月上市的聯旺集團(8217),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是藝人黃翠如的父親,而她亦出席聯旺的上市儀式,「翠如BB股」因而得名。 翠如BB股 提供土木工程及投資控股的聯旺,招股章程顯示一年收益2.7億港元,溢利率僅7%,一年溢利亦是1,800萬港元,以上市配股價0.26港元計算,上市時市值3.2億港元,引申市盈率是18倍,估值亦不算便宜。聯旺最新去年9月底中期業績顯示,半年溢利仍不足800萬港元,連續兩季溢利都約400萬港元。單看這些數字,上市時配售給122名投資者的聯旺,怎會是創業板之最?能成為創業板之最,主因是聯旺「堅離地」的股價!上市首日收市,聯旺股價已較配股價高出14倍,之後兩日更升至最高14.2港元,較配股價高出54倍;上週三更升至最高26港元,上週收市24.8港元,較配股價高出94倍,市值竟達310億港元,較恒指成分股利豐(494)298億港元的市值更高,但利豐一年溢利逾4億美元。聯旺不單是創業板最高市值股份,更是2016年全球最佳表現新股。不過,以2016年溢利計算,聯旺市盈率竟達3,689倍;若以最新中期業績溢利計算,聯旺市盈率仍高達1,989倍。都是那一句,提供土木工程也是「高增長、高風險」新興企業?創業板股份不知是否「高增長、高風險」新興企業,但估計是高風險股份。大家還記得兩年前分析的愛特麗(8093)及SDM(8363)嗎?最近兩者都不約而同有新舉動,愛特麗疑似賣殼,SDM已公告兩股供一股集資。持有創業板股份的您,財源在您手,還是在一小撮人的手上啊!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上週《星光熠熠創業板》分享了「黎姿股」卓珈(8358)及「翠如BB股」聯旺(8217),原來僅是三年多來的第五篇創業板股份的分析。巧合地,沒有任何事先溝通下,本刊財經組亦在上週刊登了創業板新股太平洋酒吧(8432)的調查故事。更巧合地,在上週五,證監會及聯交所竟像要回應上週的分析及故事般,發布《有關創業板股份股價波動的聯合聲明》。同日,創業板新股智昇(8370)的首日股價波動,是印證了聯合聲明的必要?還是一切仍未足夠?穩賺無賠但無你份 並不多分析創業板股份的原因,可簡單用2015年5月的文章《更平等的股票必勝法》來解釋。當日文章分析了以配售形式上市的創業板股份,包括2014年18隻新股及2015年首季9隻新股,發現所有新股的首日開市價都較配股價為高,最高升7.5倍,最少也升9%,兩年平均升幅分別是3.5倍及2.5倍;更嚴重的,如以首日開市價或在高位接貨的其他投資者,股價其後都會在短期內下跌,跌了逾9成的比比皆是。換言之,所有獲得配售股份的投資者都穩賺無賠,反之其他投資者卻或傷痕纍纍,似未能獲得一個公平的機會。上週五證監會及聯交所的聯合聲明,直接及間接引證了《壹計就明》2015年的分析,他們用了類似的比較,以2015年及2016年的數據,分析了創業板新股上市後的股價波動,發現的結果亦大同小異,上市首日股價狂升,上市後股價江河日下,甚至「在2015年首日升幅最大的十隻創業板股份中,有一半的股價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急跌逾90%」,而「平均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下跌47%」。 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 假若獲得配售股份的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真的未能獲得一個公平的機會;假若股份經常急升暴跌;假若經過各方專業人士估值的配股價,與首日股價經常有巨大落差,試問聯交所是否已盡責承擔了聯合聲明內指的主要職能:「為證券交易提供一個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的市場?」發布聯合聲明的同日,新股智昇剛好亦在創業板以配售形式上市。在內地製造及銷售辦公傢具的智昇,招股章程顯示上市前8個月收入僅7,200萬元人民幣,毛利率僅28%,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收入4%,但行政開支竟佔收入15%,溢利率只得4%,8個月溢利僅260萬元人民幣,以上市配股價0.31港元計算,引申市盈率已達47倍。可是,只要是配售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哪怕僅是傳統傢具製造及銷售商,股價也會似火山爆發。智昇首日股價最高升至4.21港元,較配股價高出12.6倍;收市2.5港元,較配股價高出7倍,引申市盈率已達379倍。緊隨聯合聲明,證監會同時發出了一份指引,期望亡羊補牢,「向保薦人、包銷商及配售代理闡明,他們為在創業板新上市股份安排上市及配售時應達到的操守標準。」指引雖然遲來,但遲做好過什麼也不做。然而,一份「操守標準」指引,就可改善根深蒂固的「市場運作」?就可教化那些「穩賺無賠」的更平等投資者?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不用爆竹,沒有桃符,在傳統農曆新年,大家都會喜氣洋洋除舊歲及慶新春,謹祝大家,雞年心想事成,盆滿鉢滿。要投資盆滿鉢滿,就要知道機遇及風險所在,才可趨吉避凶。特朗普、中國及脫歐 不是風水師及預言家,亦沒有羅庚及水晶球,要趨吉避凶,首先就要做功課,分析目標投資外,也可多看新聞,了解環境趨勢。在雞年,要留意環境趨勢重點相信離不開三點,恰巧三點亦是剛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世界經濟論壇的討論關注重點,依次是:特朗普、中國及脫歐。不用多解釋,大家看到三點,不期然亦想到每點中各自的問題,例如特朗普包括貿易戰、美國與各國關係、稅務改革、美元及利率走勢等,中國包括人民幣匯價、供給側改革、內房價等,脫歐包括英國金融地位、英鎊匯價、歐元匯價、英歐互動等,不能盡列;而各問題亦互為牽引,互為影響。不是要大家做各問題的專家,而是要大家留意當中的潛在影響。簡單而言,潛在影響愈大,不確定及波動就會愈大,而風險亦會愈大。要迎浪隨險而上,還是避之則吉,大家要自己衡量及決定。 波動、回購及創業板 回到香港,回到投資,撇除特朗普、中國及脫歐問題,不談政治、民生及房屋等困局,大家或許也會面對三個本土重點,依次是:波動、回購及創業板。自特朗普當選,美國道瓊斯指數升逾9%,創了歷史新高;同期,恒生指數僅微升0.6%,但不同股份卻有可觀升幅。短期至中期,香港股市是否維持此上落格局?大家有此心理準備?當大家關心政治議題多於民生經濟問題時,經濟股市或許已在不知不覺間,反映了一些現實;但現實是,你和我自小的培訓是在民生經濟上!有可觀升幅的股份,僥幸包括《壹計就明》曾經分析的股份,當中有簡稱中巴的中華汽車(26)、瑞聲(2018)及舜宇(2382)。兩年前分析中巴時,已指出中巴是「穩定收息股」的選擇,而股價亦會受回購行動影響。剛巧上週1月25日,中巴就受被基金股東要求回購消息刺激,股價單日升了接近14%。無論回購最終是否進行,中巴基金股東的持股亦已水漲船高。無巧不成話,電視廣播(511)同日公布,擬用42億港元回購股份,股價亦單日升了11%。隨着此等事例,加上去年滙豐(5)回購,令股價谷低反彈三成,回購在上落格局中或會蔚然成風。不過,大家也應注意,回購並非萬試萬靈!要避的或許應包括創業板股份,除非你是可獲配售新股的更平等投資者。疑中留情,在證監會及聯交所發表聯合聲明及新指引後,大家或可遠觀新股是否有新氣象。2月6日有芭迪貝伊(8297)上市,稍後或有已遞交上市申請的「彌明生活百貨」。初步上市文件顯示,彌明的創辦人、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為「著名社交媒體達人」袁彌明。看新聞,袁彌明應是政治人物及政黨前主席,初步上市文件為什麼隻字不提?做功課,看新聞,可知天下事,也可知上市文件沒有披露的事!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一睇題目說周星馳,大家或以為是賀歲片影評,那就誤會了!《壹計就明》要說周星馳,當然就是周星馳的比高集團(8220);中伏的,希望不是你,但或包括媒體分析員,想不到的是周星馳自己竟也中槍,原因不就是曾經有一份財務報表放在面前,而大家沒有去珍惜!躺着•中槍篇 過去五年農曆新年中,三年有周星馳的影片賀歲,這些影片的票房亦屢創新高。據說2016年賀歲片《美人魚》的全球票房就逾40億港元,更成為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的非荷李活電影。憧憬仍在上映周星馳賀歲片《西遊.伏妖篇》的票房,有投資者或已急不及待,買入比高的股份,因為周星馳直接或間接持有逾50%的比高,業務正是「電影製作」、「影院投資及管理」等。當今年《西遊.伏妖篇》的票房在內地及香港賀歲片中鶴立雞群之時,有媒體分析員亦按捺不住,分析對比周星馳的賀歲片滿堂紅,周星馳的比高作為製片商卻未必能受惠,提出「院線的議價能力較片方高」等原因,故此「即使星爺片賣座,也不等如製作商會大賺」。今次,周星馳及比高真是「躺着也中槍」!問題是,為何周星馳的賀歲片賣座,一定與比高有關?比高是周星馳賀歲片的製作商或電影版權商?比高的確曾是2013年賀歲片《西遊.降魔篇》製片商,但並沒有參與近兩年賀歲片《美人魚》及《西遊.伏妖篇》的製作。 比高•未解篇 大家閱讀財務報表時,是否也如分析員一樣,只看損益表當中營業額或賺蝕的大數,而沒有去珍惜其他資訊,例如花多數分鐘,看看附註中列出營業額從何而來?以比高財務報表的附註為例,就列出了比高的營業額分析,當中清楚顯示自2013年後,比高三年來「製作及發行電影版權」的營業額,總數不足300萬港元;反之,比高逾九成多以上的營業額是「來自影院業務之收益」。換言之,比高應算是分析員口中議價能力較高的院線商!順藤而上,在比高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在參與《西遊.降魔篇》的製作後,比高就只曾製作大家或沒有看過,或甚至沒有聽過的動畫片《長江7號超萌特攻隊》,此動畫片在內地於2015年9月上映,比高2016年3月止年度「製作及發行電影版權」的營業額僅有57萬港元。在比高2016年3月的年報及其後9月的中期報告中,比高資產負債表上的「在製電影及電影版權」,亦已沒有任何結餘了。雖然周星馳及比高躺着也中槍,但假如投資者或分析員看完財務報表後,改改問題及分析方向,例如為何周星馳的賀歲片賣座,比高卻不再參與製作?為何比高算是議價能力較高的院線商,仍年年蝕錢?比高大股東兼執行董事周星馳,在電影製作的表現卓越,在比高的表現又如何?找不到正確問題,得不到分析方向,更沒有明確答案,就貿然投資,等到蝕錢的時候才後悔,塵世間最痛苦莫過於此!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