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隨着上週五恒生指數季度檢討有了結果,吉利汽車(175)將在3月取代利豐(494)成為恒指成分股,利豐將不再是「藍籌股」了。一直支持《壹計就明》的讀者,對利豐不再是藍籌的消息,相信並不感到愕然或奇怪,甚至會說是預料之內,認為要發生的始終要發生;但在一些朋友及分析員的眼中,卻仍有疑惑,判斷更大的問題「其實是行業問題」,懷疑「香港採購已死」!行業問題 無可否認,不同行業都面對不同的問題,在企業分析中,分析行業問題每每亦先於分析企業本身的問題。就以「自上而下分析」(top-down analysis)為例,是先由分析宏觀經濟開始,再到分析企業的行業,到最後才到分析企業,那麼就可知行業問題對企業業務的影響。然而作為企業的管理層,在承擔管理責任及問責下,卻只將理想業績歸功自己,而將失望業績歸咎行業問題,而同時亦不積極面對本身及行業的問題,以盡力改善自己,應對所有的問題。財務報表很多時亦能幫助企業的管理層,找到一些企業本身的問題。以經營零售店759阿信屋的CEC國際(759)為例,管理層把最近盈轉虧的中期業績歸咎「每三幾年都有一個波浪」,並指出是「好多公司都出現」的問題。零售行業當然有不同的問題,但以零售食品和飲品為主的759阿信屋亦有自身問題。759阿信屋一方面不斷擴充零售店及「百足咁多爪」,但收益卻不升反跌;另一方面收益下跌,銷售及分銷費用卻沒有一樣跌幅,一般及行政費用及融資成本更卻不跌反升。此等問題不是企業本身的問題,是管理層的問題嗎? 本身問題 同樣地,利豐過去都是不斷擴充,與759阿信屋不同的,是以溢價收購方式來擴展業務規模和擴大市場佔有率。在2010年,利豐營業額及溢利都創新高,按年分別增加19%及27%,毛利率更由12%升至14%。當年,以供應鏈管理聞名的利豐,市值已逾1,800億港元,股價亦屢創新高,更進身成藍籌股,故此市場上除瑞銀分析員「唱淡」利豐外,媒體上就僅有以楊青峰為筆名的鄔碩晉及筆者,在2011年初敢力排眾議,指出利豐增長的背後滿布潛在風險;筆者更警告「投資者是時候小心分析和注意」,並要「作出審慎的投資決定」。一轉眼已六個年頭,假如投資者在2011年初已擁有利豐股份,並持有到今天,股份股價在不斷下跌,已跌了逾八成。與利豐同系的上市企業,有經營品牌服裝及相關產品的利標(787),業務為零售的利亞(831)及利邦(891),無獨有偶,這些企業的股價都從高位向下不斷下跌中,都是巧合嗎?到今日,利豐將不再是藍籌股了,還持有利豐股份的投資者不知有何感想?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隨着業績期開始,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6年全年業績,大家或忙於在股市小陽春中,發掘明星股;或仍望天打卦,希望不用為過氣明星股,「輕輕淒然嘆喟」。大家留意業績外,亦會注意其他公告,但不知有否了解業績公告細節中或許仍有隱憂? 曾被《壹計就明》質疑「採礦變填氹」的中信股份(267),上週三發出公告,將在2016年業績對中澳鐵礦繼續「填氹」:作出預計最高達78億港元的減值撥備,金額佔2016年中期溢利約25%。更有趣的是,中信股份附屬公司中信資源(1205)卻乘着減值撥備減少,公告業績轉虧為盈,持股的小股東應是喜?還是憂?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過去兩年,對持有中信資源的小股東,應算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中信資源的股價曾經在2015年初的從不足一港元,隨着港股大時代,升了160%,至最高2.61港元。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時代過後,港股走勢是怎樣,中信資源亦不例外,股價同樣急速回落,跌幅更甚於恒生指數約四成的跌幅。在2016年初,中信資源股價曾創近七年新低的0.51港元,較2015年高位回落逾八成;上週收市,中信資源股價仍僅1.14港元,但已較2016年低位回升逾一倍。中信資源的股價跌幅更甚於恒生指數的跌幅,答案或可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翻開財務報表,經營電解鋁、煤、錳礦和原油及進出口商品的中信資源,在過去五年,都錄得負增長:收入及資產淨值都年年下跌,五年業績中有4年錄得虧損,2015年虧損更達62億港元,虧損前的資產淨值亦僅約110億港元。 別流淚心酸更不應捨棄? 中信資源2015年的虧損,主要來自資產和聯營公司的減值撥備、應佔合資企業的虧損及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虧損。上週日傍晚約六時,中信資源上載2016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上述虧損都有所改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大升,中信資源因此轉虧為盈,年度溢利約3.4億港元。面對中信資源的股價回升及業績轉虧為盈,小股東或許感到欣喜,想持股「再坐一會」。可是,若了解業績細節中的隱憂,小股東未必感到欣喜。細看業績公告,中信資源的存貨及資產減值撥備減少但仍持續,收入依然下跌,毛損仍然出現,即收入不足以支付銷售成本,更不用說銷售分銷成本、行政費用及融資成本了。中信資源能將毛損,扭轉成溢利,主要是持有約9.7%在澳洲上市的投資,歸類為「按公允價值列值入賬損益的金融資產」,並在2016年的損益表,入賬了逾10億港元的公允價值收益。命運就是曲折離奇,在2015年的損益表,此投資卻錄得公允價值虧損接近13億港元。中信資源及小股東可以依賴此公允價值並不穩定的投資,年年補貼毛損,年年轉虧為盈嗎?減值撥備大幅減少的中信資源處處看到隱憂,繼續「填氹」的中信股份又會是怎樣?中信股份稍後公布全年業績時,大家或可再看看!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喧鬧的人聲戛然而止,柔和燈光中閃閃目光凝視射燈直照的舞台,擴音器響起熟悉的音樂及名字,想像很久的情景終於呈現眼前。鏡頭一轉,可惜,電影告終,共諧連理僅是一個星聲美夢;可惜,奧斯卡中,獲得最佳電影只是一個烏龍笑話。電影情節彷佛在現實中複製,美夢是編劇故意編撰而成,笑話是會計師無心大意造成,巧合地重疊在《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之上。在奧斯卡頒獎禮中,走過紅地氈的會計師怎想到,上週竟瞬間受到全球注視。恰巧在年報中,會計師編製的「獨立核數師報告」,今年或也可引起投資者注意!看保留意見為時已晚 往年,投資者翻開年報,都會找財務報表,看看賺蝕,計計回報,想想風險何在,而風險又不是那麼顯而易見,但總忽略附在財務報表前後接近千篇一律的獨立核數師報告。反而,如獨立核數師報告不是那千篇一律的格式,有修正(modified)或保留意見(qualified opinion)之時,投資者或才會注意,看看當中的原委,想想風險是否可此中尋。然而,當投資者能見到修正或保留意見的獨立核數師報告時,往往是為時已晚。以停牌快將兩年的漢能(556)為例,2013年及2014年的收入及應收賬都有龐大的關連交易及未收聯屬公司款項,據說此亦是漢能停牌原因之一。但要找漢能核數師的相關保留意見,卻要等到漢能停牌十個月後的末期業績公告才找到。 核數師報告大改革 今年,投資者看獨立核數師報告時可值得花時間一看,因為獨立核數師報告根據國際審計準則的新標準,進行了一次大改革,報告更詳盡,增加了內容,提高了審計的透明度。看看電訊盈科(8)及恒生(11)的年報,當中獨立核數師報告就由往年的一版紙,變了今年的八版紙。獨立核數師報告多了版面,革新了報告的格式,要求披露新的內容,最重要是披露「關鍵審計事項」(key audit matters)。關鍵審計事項是指核數師在審計時,根據判斷,認為審計中最為重要的事項,事項應包括:較高已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地方、重大的風險、財務報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層判斷的地方、高度估計不確定性的會計估計、及當期重大事項或交易對審計的影響等。在審計時是風險,在投資亦有機會是風險!恒生的核數師沒有保留意見,但仍指出關鍵審計事項包括:客戶貸款減值、資訊科技應用管理等。同樣沒有保留意見,電訊盈科的核數師也仍列出關鍵審計事項包括:收益確認、有關稅項的重要判斷及關鍵業務的減值評估等。以貸款減值及業務減值評估為例,不一直是投資者應注意的地方嗎?不用在星聲夢裡找,事項及相關數字放了在獨立核數師報告中,大家可以試試看看!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有線(1097)上月底公布全年業績,一如往年,一年不如一年,但有線股價卻紋風不動,直至上週四中午,有線申請短暫停牌,市場仍憧憬有線將被控股股東九倉(4)賣盤。怎料同日,九倉公布的不是賣盤成功,反而是賣盤告終;同時,九倉更踩多一腳,拒絕再承擔有線更多資金需求。九倉給市場的訊息,像是判了有線的死刑,媒體立刻一面倒報導有線的「死訊」,並為有線寫下「墓誌銘」。然而,看看財務數據及細心想想,九倉真會白白讓有線撒手塵寰,落得自己血本無歸?有線的估值 沒有令人意外,有線的全年業績似水流年,收入持續第五年下跌,經營虧損及年度虧損更連續第九年出現,並持續第四年擴大,對比2015年,2016年虧損就擴大了34%。面對如此業績,有線股價在業績公布後卻變動不大,徘徊在0.9港元以上,與一年高位的1.07港元近在咫尺;直至上週停牌前,股價仍收報0.93港元。有線股價能保持高企,主要源於去年7月5日有線及九倉的「聯合公告」。公告指出持有74%有線的九倉,「已自獨立第三方」接獲多份「初步提案」,部分涉及出售有線的權益。有線股價亦因此單日勁升約三成,升至0.9港元高位,股價剛好與上週停牌前接近。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有線每月仍對去年7月的聯合公告,發出更新資料公告,其間有線股價從未低於0.75港元,而最近一次更新資料公告是在3月3日,指出對有線「各種方案,包括出售的可能,現正進入最後階段」。假設市場已考慮賣盤失敗的風險,以0.75至0.9港元為基準,有線的估值應在15億至18億港元之間。 有線的終局 令人意外的,是更新資料公告後不足一週,市場仍在相信有線賣盤快將成功,九倉卻在上週四公布有線賣盤告終,更表示在現有給予有線的4億港元融資外,拒絕再作融資承擔及拒絕為此融資續期。賣盤落空,融資成疑,雙重打擊下,有線股價在上週五單日跌了34%,收報0.61港元,回到去年7月聯合公告前的價位,但市值仍有12億港元。看看財務報表,有線的資產淨值有5億港元,互聯網及多媒體業務仍有穩定溢利,電視分部雖連年虧損,去年年報仍列出有95萬個電視客戶、17萬個寬頻上網客戶及10萬個電話客戶。選擇之一,是將有線個別業務或資產拆骨剝殼,善價而沽。其次,有線的聯屬公司奇妙電視正作最後準備,並已承諾將於今年5月啟播免費電視粵語頻道,沽出或結束其他業務,剩下免費電視業務,是另一選擇。再其次,將有線的估值打一個大折讓,賣價也應以億元計算,怎會白白讓有線瞬間壽終正寢。賣盤不成,不外乎是賣盤未到心水價。要有更好賣價,可以退為進,亦可瘦身減債。一方面,宣告賣盤告終,終止所有談判,可以是談判策略。另一方面,瘦身可以是結束部分業務,減債亦包括減少承諾的投資。續牌要承諾投資,要減少承諾投資,就要有策略及籌碼才能談判。一個策略及籌碼可兩方面使用嗎?選擇策略多的是,有線的終局似仍未可料,大家或可買定花生,拭目以待!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俗語說:「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壹計就明》的分享只需即日,就可靈驗!上週「有線被判死刑?」的分享就是一個例子,不過在電視慢慢被數碼平台所取代,大家的投資對象亦轉移到數碼平台相關的股份,瑞聲科技(2018)及騰訊(700)是藍籌股中的代表。去年分享瑞聲及騰訊時,曾一同分享舜宇光學(2382),一年來舜宇股價的表現其實更勝瑞聲及騰訊,舜宇上週剛公布了業績,股價仍可長升長有?股價表現更勝瑞聲及騰訊 上週分享了有線(1097)被九倉(4)「閂水喉」後,仍有不少選擇及策略,未必會壽終正寢。文章出街之日,有線的聯屬公司奇妙電視,就公布5月14日啟播免費電視;同日,有線亦發出公告,表示因應近期「閂水喉」的事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已同意將當日須回覆收費電視續牌的期限,延至4月26日。從「閂水喉」的事態發展,推敲九倉及有線的策略,相信不用多作解釋了!在恒指上週上升3%的同時,有線一週反彈了11%。可惜,一如過往分享,大家不必對電視業抱太大期望,數碼平台取代電視的步伐並沒有停下來。巧合地,在有線發出公告的同日,運動用品商adidas的行政總裁接受美國CNBC訪問時,就指年輕消費者已少看電視,普遍轉用數碼平台,故此adidas將或不再在電視賣廣告,而是透過數碼平台作宣傳。訪問引證為何數碼平台相關的藍籌股瑞聲及騰訊,股價在去年可分別上升四成及兩成多。相比瑞聲及騰訊,舜宇的股價升幅更優秀。舜宇的股價在去年初才不足18港元,去年底已升至接近34港元,升幅92%。上週一,舜宇公布2016年業績前,股價更創歷史新高的59港元,15個月的升幅達2.3倍,市值接近650億港元,較不少藍籌股的市值更高。 不可忽略隱憂信號 上週一收市後,舜宇公布2016年業績,收入按年升了37%,毛利率是18%,溢利率是9%,股東應佔溢利接近13億元人民幣,按年升了67%;在2015年,舜宇收入按年僅升27%,毛利率較低僅16%,溢利率亦較低僅7%,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僅升36%。從種種數據看,舜宇2016年的業績都較2015年出色,就是股東回報率,亦由20%升至26%。可是,舜宇的股價卻在業績公布後,輾轉回落,跌了3%,恒指同期升了2%。單看業績,投資者未必看到舜宇的隱憂信號,但大家可以一齊計計一些比率,就會壹計就明!首先,舜宇的收入在2016年雖有37%增長,較2015年的27%增長為高,但仍較2012年至2014年的四成半至六成增長為低;而且,此收入增長亦較總資產52%及總負債77%的增長為低。換言之,舜宇的收入增長仍較五年平均增長為低,亦追不上資產及負債的膨脹。舜宇的總負債上升,亦導致總負債對權益比率上升,升幅達四成,兩年就升了接近一倍。綜合而言,總負債上升也解釋了舜宇股東回報率能夠上升的部分原因,主要是借貸帶動。更重要的,是舜宇股價在年多間大升後,股價已並不便宜。去年分析舜宇時,舜宇的市盈率是26倍;但以舜宇上週收市價計算,舜宇的市盈率已達43倍。增長如仍回不到五年平均增長之數,舜宇股價真可長升長有?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投資的價格反映預期,預期會否落實或落空,就要花時間去驗證。要找到不用花時間而能穩賺或全蝕的投資,並不容易。恰巧上週,就有一隻股份,股價半小時內跌了九成;而另一隻近年股價不斷上升的股份公布業績後,仍反覆上升。更巧合的是,《壹計就明》都曾與大家分享這兩隻股份。臥薪嘗「乳」無止蝕機會 上週五早上,輝山乳業(6863)股價如跳崖式下跌,半小時內,由2.59港元跌至最低0.25港元,跌逾九成,中午升回0.42港元收市後,輝山就主動申請停牌。可憐的是輝山小投資者,稍有不留意,可能連止蝕的機會也錯失了。2016年底,沽空機構渾水曾指出輝山業績造假,估值接近零。其實更早一年,2015年底,無背景、無資源、無強大法律團隊,並亦非沽空機構的《壹計就明》,也曾分享輝山的毛利、毛利率及溢利都在下跌;但在市盈率及市賬率方面,「輝山都貴絕同業」,堪稱是逆市奇「乳」,故此總結「從數據中,大家若找不出端倪,奇遇還是留待有識之士嘗試」。在此謹希望,大家沒有自以為是「有識之士」,沒有臥薪嘗「乳」就好了!輝山股價崩盤,大家對其他乳品公司自然起了戒心;同樣,吉利(175)及廣汽(2238)股價近年表現出色,大家就對汽車股情有獨鍾。去年中,就曾用數據引證「汽車股股價表現並非一枝獨秀」,當中僅「吉利及廣汽的股價較突出」。吉利15倍的市盈率,更與輝山一樣,貴絕同業;不同的是,吉利較高的市盈率,卻有收入年升四成及利潤年升六成所支持。 吉利股價有增長數據支持 去年分析後,吉利股價仍節節上升,3月中曾創新高12.62港元後回落。上週吉利公布業績後,股價回升8%,一週收市是12.28港元,較去年分析時升了178%,升幅更冠絕同儕。以吉利逾千億港元市值計算,吉利市盈率已升逾24倍,吉利業績可繼續支持此市盈率嗎?看看吉利2016年業績,銷售量遠超原先年初銷售量目標約三成,銷售量按年升五成,加上平均銷售價增長帶動下,銷售收入按年增加接近八成,溢利更按年增加126%,扣除出售合營公司權益的一次性收益後,溢利率仍增加一個百分點。強勁的銷售量增長下,吉利在今年初就定下2017年的銷售目標按年增長31%。綜合表面上看,吉利近兩年多股價大幅上升,都有實質基本增長數據支持。今年首兩月,吉利公布的銷售量仍持續強勁,較去年首兩月分別升了71%及167%。然而,吉利股價是否已反映強勁的增長數據?吉利的銷售量增長是否能持續強勁,或更上一層樓,以支持股價繼續上升?相信大家都沒有水晶球,更沒有背景及資源作實地深入調查,故必要小心為上,其次是要花時間。肯花時間去跟進股價及銷售量的變化,或許有時更勝任何穩賺或全蝕的分析報告!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
很多人都覺得「食色性也」出自孟子之口,甚至以為是「子曰」的孔子所說;但事實上,此句說話是以口才見稱的告子,與孟子辯論人性問題時說的,原文出自《孟子》。最近,很多投資者、媒體,甚至分析員,都忽然「食『息』性也」,以高派息比率或高股息率的股份為目標;但現實上,是否真可財「息」兼收?派息比率及股息率 3月中,神華(1088)公布業績及建議增加末期股息44%外,還建議派發特別股息。連同末期息及特別股息,神華的「派息比率」(dividend payout ratio),以股息除以股東應佔年度利潤計算,竟逾230%,派息比率在恒指成分股中僅次於滙豐(5)的720%;神華的「股息率」(dividend yield),以股息除以股息建議公布前股價計算,竟逾20%,股息率是恒指成分股之冠。神華股價在股息建議公布後,翌日單日就升了20%。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宣稱,要嚴肅處理不分派股息的「鐵公雞」上市公司,一時間「息」迷心竅,大家都努力尋找高派息比率或高股息率的股份。有媒體從數據分析,指出業績期過後派息榜中,公路基建股位居前列,更點名指路勁基建(1098)最「疏爽」,而同時分析江蘇寧滬高速公路(177)及越秀交通(1052)派息比率亦較高。以派息比率及股息率衡量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算是一個不錯方向。除房產信託和公用股外,公路基建股都應是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然而,路勁基建應不是公路及基建股,也不算是擁有穩定收入及利潤的股份。 路勁基建不是基建股 在聯交所網頁列出的行業分類中,江蘇寧滬高速公路及越秀交通都是工業中的鐵路及公路分類,而路勁基建卻是地產建築業中的地產發展商分類。在財務報表中,路勁基建分佔的基建收入只是總收入的7%,公路溢利亦只佔分部總溢利的兩成,公路資產也只佔分部總資產不足一成。分析員看見路勁基建的名字,就以為路勁基建是基建股,與見到原稱富士康的富智康(2038),就以為富智康是代工生產iPhone的富士康,同出一轍,亦各有千秋!路勁基建過去五年的收入,由最差2015年倒退2%,到2016年增長35%;溢利更由最差2015年倒退20%,到2016年增長66%,當中起伏主因是「作銷售用途之已落成物業銷售收入」的波動而成。若以派息比率計算股息,再以股息率推算股價,在路勁基建波動的收入及溢利中,應該怎樣計算?路勁基建股價今年至上週升了八成,應是收入及溢利增長推動,還是股息推動?股息是分析股份的一種方法,但並不是唯一方法。股息是以已賺取的利潤來派發,故此高股息亦要高利潤來支持,試問滙豐的利潤如不反彈,怎可維持720%的派息比率?以去年年中曾分析股息率僅名列前茅的利豐(494)為例,股息逾7%,但至上週,股價卻跌了逾11%。例子正好印證股息之上,股價的升跌亦是回報之一。股價升,回報加在股息率之上,利潤倍增;股價跌,負回報就是股息上的一把刀。「息」字頭上是利,是刀,還看股份本身!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
在美國,你買了機票,坐上了飛機,也未必回到家,因為隨時有人會「拖你落機」;在香港,你付了月費,簽了合約,也未必看到收費電視節目,因為隨時有人會「熄你部機」。原來,「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真的仍然存在! 上週四晚,有線(1097)公布供股計劃,大股東九倉(4)不會參與,小股東每持有三股就可認購「公開發售」的五股,永升負責包銷,市場普遍認為供股計劃實質是複雜財技下的「賣殼」計劃,是九倉變相「賣殼」給永升。究竟,供股計劃對各方又有什麼影響?試試用財務報表數字及數據來看看。 變相拆骨剝殼 一個月前,媒體一面倒報導有線的「死訊」,僅《壹計就明》力排眾議,指出九倉不會讓有線白白撒手塵寰,「拆骨剝殼,善價而沽」就是選擇之一。有線不死,「剝殼」成真,價錢又如何?有線供股計劃中,每股供股價0.21港元,對比有線停牌前股價,大幅折讓66%;但若對比每股0.25港元資產淨值,折讓就只有16%;若再對比供股後的理論每股資產淨值(即以財務報表中資產淨值加上供股所得,再除以供股後的擴大股數),折讓更只有7%。故若從有線「賣殼」雙方角度來看,「賣殼」僅是以資產「拆骨」價來作價,「殼」價接近零,名副其實「拆骨剝殼」!若從有線的小股東角度來看,可代入「賣殼」雙方角色,是九倉,就放棄供股,善價而沽;是永升,就注資供股,等待股價,何年何月再創高峰。未決定前,可看看數字。有線過去九年都虧損,沒有市盈率,以市賬率分析,供股計劃公布前是2.4,上週收市是2.8,過去一年受收購計劃帶動最高是4.3;但有溢利的電視廣播(511),上週收市的市賬率不足1.9。換言之,單以市賬率而言,規模較小而仍虧損的有線,股價較電視廣播的股價更昂貴。 誰為刀俎,誰為魚肉 上週供股計劃公布後的翌日,有線股價曾跌25%,大家用腳對供股計劃表了態,當時股價引伸的市賬率剛與電視廣播的市賬率接近。有線當日能在下午奇跡反彈,主因是永升中午建議的未來節流計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線員工或將處於被宰割的地位。除了有線員工外,有線小股東、客戶,甚至政府也可能成為代罪羔羊。有線主席已明言,假若有線小股東不在5月29日股東會通過供股計劃,有線將面臨在收費電視牌照屆滿的5月31日「熄機」,暗示付了費的客戶假若受害,責任或在小股東。有線亦已向政府申請,將接納收費電視牌照續期要約的限期延至5月31日。假若政府不接納延期,「熄機」責任或到了政府一方。然而,政府是在去年12月13日,已批准有線為期12年的牌照續期申請,至今已逾四個月。在各方或都有責任及時間緊迫的同時,聯交所資料顯示,有線及九倉主席正忙於在4月13日,減持九倉及九倉母公司會德豐(20)的股份,合計套現逾2,600萬港元。「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夠嗎?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借用周星馳電影《食神》中的對白,大家對於上週的股市,或會說:「俾你估到,就唔係股市啦!」在亞洲東北方戰雲密布、劍拔弩張的環境下,恒生指數在上週,不但擺脫4月以來跌多過升的困局,更連升四日,週五雖稍為回落,一週仍升逾2%;更甚的,是《壹計就明》一向關注的三隻「強勢股」,股價都節節上升,分別創了歷史新高。有人歡喜有人愁,自2013年開始股價就持續下跌的恒指成分股百麗國際(1880),卻剛好也在上週公布私有化計劃。看不穿的市盈率 「強勢股」是去年4月《強勢股大作戰》的分析,給騰訊(700)、瑞聲科技(2018)及舜宇光學(2382)起的名稱,純粹是為方便統稱三隻股份。誰知道,一年過去,騰訊、瑞聲及舜宇的股價已分別升逾56%、110%及178%。隨着股價向上,騰訊、瑞聲及舜宇的市盈率亦分別由44倍、25倍及26倍,升至50倍、31倍及49倍。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面對騰訊股價日復日、年復年的愈升愈有現實,相信沒有分析員敢說騰訊等「科網股」的不是。就如本欄也曾分析,不解為何舜宇的市盈率,比瑞聲的市盈率更高;但現實是,舜宇不只股價屢創新高,市盈率也屢創新高,分析不敵現實。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當科網股龍頭蘋果(美股:AAPL)的市盈率都是17倍之時,內地科網龍頭阿里巴巴(美股:BABA)的53倍市盈率,與騰訊的市盈率接近;但兩者仍不可與美國網上零售龍頭的亞馬遜(美股:AMZN)比併,因亞馬遜的市盈率更達174倍。 改不了的大趨勢 科網股當道,市盈率更高也改變不了大趨勢,同是零售卻從事實體營銷的百麗斯人獨憔悴,股價從2013年初18.58港元的歷史高位輾轉回落,去年中更低見4.07港元,兩週前停牌也只是5.27港元,一年最高收市價也僅是5.6港元。上週五,百麗終於跟隨另一零售商銀泰商業(1833),公布每股6.3港元的私有化計劃。百麗私有化每股價格,引申市盈率為19倍,當然不能與科網股比較,但比較私有化公布前停牌股價,有接近20%溢價;比較一年最高收市價,有約13%溢價;比較最近中期業績中的每股資產淨值,有約77%溢價。若與銀泰每股10元的私有化計劃做對比,銀泰私有化每股價格,比較私有化公布前停牌股價,有約42%溢價;比較私有化公布前一年最高收市價,有約32%溢價;比較最近中期業績中的每股資產淨值,有約67%溢價。故此,銀泰私有化的價格,似乎都較百麗私有化價格吸引,當中是否與阿里巴巴已入股銀泰逾兩年有關?參考銀泰一月公布私有化後,股價迅速反映私有化價格,並要在五月才完成私有化程序,百麗小股東短期內或會因私有化價格的溢價而受惠,同時可考慮善價而沽,不用等四個月來投票!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近期火熱的藍籌新貴瑞聲科技(2018),股價節節上升,屢創新高,在將公布歷史上最高盈利的第一季業績之時,卻突然迎來沽空機構的狙擊,亦是沽空機構第一次狙擊香港藍籌股。瑞聲就是公布了按年升72%的季度盈利,仍阻不了股價兩日間下跌14%,市值亦從歷史高位中蒸發逾250億港元。沽空機構的全名是「葛咸城研究」(Gotham City Research LLC),一個以為只在蝙蝠俠電影才找到的名字!葛咸城的狙擊 葛咸城對瑞聲的狙擊,刊在網絡上可找到的分析報告中,報告特別之處是暫時僅有第一部分的預覽及引言,還有多少部分尚未可知。葛咸城亦已預言其他部分將在不久就刊發;換言之,瑞聲將要面對下一波狙擊,甚至更多的狙擊。沽空機構的報告每每給人高深莫測的感覺,但葛咸城報告的第一部分,卻僅用上簡單的基礎分析,將瑞聲2014年至2016年的淨利潤率,比較同行、谷歌(美股:GOOG)、微軟(美股:MSFT)及蘋果(美股:AAPL)的淨利潤率,得出瑞聲冠絕同行及美股科技巨企的數據;並指出瑞聲是透過沒有披露的關連方及可疑會計(dubious accounting),從而誇大及理順利潤率。其實,兩年前的七月,《壹計就明》首次分析瑞聲,就已寫下「冠絕同行的毛利率能維持多久,是瑞聲的另一潛在風險」。或許,葛咸城也應訂購本刊看看。然而,冠絕同行及美股科技巨企的數據,是否就等同於誇大?相信可留待葛咸城報告的其他部分分解。 瑞聲的反擊 面對葛咸城暫時的狙擊,瑞聲的表現可算是有讚也有彈。可讚的,是瑞聲沒有像其他被沽空機構狙擊的股份一樣,選擇停牌,暫停股份買賣;可彈的,是瑞聲即日反擊的澄清公告中,文字錯漏百出,要修訂再另行刊發,澄清公告亦僅「強烈否認」狙擊的申述,「認為」狙擊內容「不屬實及具誤導性」,但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及數據支持。反而,一眾大中小證券行卻紛紛出航護駕,發出報告,幫助瑞聲解釋。在狙擊中,葛咸城似乎覺得報告的解釋較單薄,故以「可能看起來很牽強」(may seem far-fetched)來粉飾;同時,也把瑞聲的核數師拉入狙擊中,以「在中國遇到最多麻煩的核數師」(the audit firm that has had the most trouble in China),為瑞聲審核財務報表,來加強報告的說服力。有趣的,是瑞聲亦以核數師來擋駕,指出核數師一直沒有任何意見,來作反擊理據之一。在瑞聲核數師「躺着也中槍」中,葛咸城相信瑞聲的誇大情況不能無限期持續,並將在短期內終止,而瑞聲股價將初步跌至40至50港元,並以44港元為目標價。無巧不成話,兩年前《壹計就明》首次分析瑞聲時,瑞聲股價剛好接近44港元。當年,瑞聲市盈率是18倍;上週,瑞聲的市盈率被狙繫前逾30倍,被狙繫後是26倍。就是沒有誇大,瑞聲兩年間的市盈率亦高了不少。狙擊後,大家應注意,瑞聲怎樣準備下一波或更多的狙擊。瑞聲的核數師想必亦會早作準備,假如有任何通告或變動,大家也應留意。俗語說「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可作參考!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