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志成:人生有幾多個低息10年?

1 : GS(14)@2017-09-25 04:08:49

【明報專訊】有報告表示,今年第二季香港住宅樓價按年大升超過兩成,升幅冠絕亞洲,全球亦排行第二,僅次於冰島。本港樓價高企不下,上車難度有增無減,二手業主叫價態度強硬「無價講」,市民難免傾向購買一手新盤,發展商近年積極提供高成數按揭吸客似乎成為新常態。消委會日前比較市面上的按揭計劃,提醒市民注意高成數按揭的利息開支,並呼籲準買家量力而為。

消委會比較銀行和發展商提供的住宅物業按揭計劃,前者提供的實際按揭利率,一般介乎1.9至2.15厘,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計劃,部分息率相對較高,普遍超過5厘以上,後者利息開支無疑較高,每100萬元貸款的利息,以25年期計算,差距可以達40萬至50萬元不等。不過翻閱樓市歷史數據,本港1990年代期間,銀行的樓按息率曾一度高逾10厘以上,兩者對比之下,現時發展商的高成數樓按息率仍未及當年一半水平。事實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按息率下滑,至今仍然維持在息率不足2厘水平,正所謂「人生有幾多個10年」,更何况是長達10年的低息時代?樓價升勢未停,政府不時增加印花稅,以及多次收緊按揭,提升市民上車置業的門檻,市場生態持續被扭曲,不少買家為怕錯過這個黃金時代,用盡各種方法置業,有的選擇延長按揭年期,以降低每月供款,有的靠父母籌措首期,發展商亦只能夠「見招拆招」,提供高成數按揭貸款方案,因此成功搶去不少二手客源。

不過筆者相信,即使美國加息,加幅亦相當有限,畢竟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前景未明朗化,加息只能步步為營,相信低息黃金時代尚未結束。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43&issue=20170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65

李志成:港樓明年中始見加息影響

1 : GS(14)@2017-10-01 19:18:50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剛公布議息結果,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並宣布10月開始縮表,啟動縮減約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安排,反映美國長期推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逐漸退出市場。香港置業於議息期間曾進行一項意見調查,發現有62.3%名被訪者認為今年內本港銀行將會加息,可見普遍被訪者早已預計加息因素。

本港市場關注息口走勢影響,是次調查以問卷形式進行,共有541名市民接受訪問。調查發現,約337名被訪者認為今年內本港銀行將會提高按揭息率,佔比62.3%,比重與今年第一及第二季本行進行同類型的調查相若,另外37.7%被訪者相信今年內本港銀行將不會調高按息。

雖然市民早已預期息口逐步正常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市民對加息幅度的影響呈現變化,當中可接受加息1厘以上至2厘及加2厘以上的被訪者比例顯著回落,反映抵禦加息能力有所回落。筆者認為,美國年底前有機會加息一次,加幅最多四分之一厘,本港最快明年初才跟隨加息步伐,相信要明年中始見加息對樓市影響。

事實上,目前房屋政策較息口因素對市民入市意欲影響相對較高,畢竟聯儲局耶倫曾多次預警加息,準買家早已消化美國加息因素,加上下月政府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市場聚焦新政府推新供應及利民紓困措施助上車置業,以回應置業需求。

現時二手市場筍盤短缺,成交持續徘徊低位,買家入市普遍傾向新盤市場,除了樓齡新,價錢貼近二手,加上發展商配合按揭優惠,支付首期及供款辦法更較二手市場靈活,難免搶去不少二手客源,相信全年勢將跑贏大市。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27&issue=2017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38

李志成﹕新晉屋苑成搶手貨

1 : GS(14)@2017-10-08 22:01:06

【明報專訊】樓市升勢未止,筆者經常聽到身邊有人問,何時才是入市時機?其實樓股息息相關,表現往往同氣連枝。作為股市的投資新手,最快速入門方法,不外乎以熱門的藍籌股來測試水溫。至於樓市,本港物業市場一般以藍籌屋苑表現作為市場的參考指標,近年不少新晉屋苑相繼落成入伙,吸引大量外區居民進駐,租務買賣需求帶動成交轉趨活躍,當中不少市民遷進新界區,造就該區新晉屋苑崛起,表現不下於傳統屋苑。

「藍籌」(Blue Chips)據稱源於西方的賭場遊戲,因為眾多籌碼當中,藍籌代表最高價值的籌碼。大部分人都將恒生指數成分股稱為藍籌股,因為恒生指數是反映港股行情的重要指標。

樓市亦有類似情况,美孚新邨、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等,向來被視為藍籌屋苑代表,未必是市場上最高價屋苑,但成交量肯定是名列前矛,加上位置優越、配套完善、租金長期有支持,投資者自用皆宜,吸引不少用家及長線投資者追捧,高峰期單月成交逾百宗以上,足以代表市况。

流通率高於傳統屋苑

雖然傳統藍籌屋苑不乏捧場客,不過隨着時代轉變,樓齡新以及會所設施較多的新晉屋苑相繼崛起,受歡迎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流通率主要反映屋苑成交的活躍程度,數字愈高代表成交愈暢旺,較成交量的實際數字更為客觀。新晉屋苑崛起,表現更勝傳統藍籌屋苑一籌,特別是元朗區兩個新晉屋苑溱泊及尚悅,雖然樓齡分別僅3及4年,但流通率分別高達8.6%及8.1%,足證其受歡迎程度,假以時日,十大藍籌屋苑可能像藍籌股般需要「換馬」。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62&issue=2017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49

李志成:人行降準 樓股受惠

1 : GS(14)@2017-10-15 13:58:06

【明報專訊】十•一國慶黃金周展開前,人行突然宣布新定向降準措施,市場解讀為「中國放水」,預期準備金率將下降約0.5%至1.5%不等,變相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以及支持實體經濟。有分析指相等於向巿場釋放3,000至4,000億元人民幣,刺激投資市場氣氛,樓股市場同步受惠。

內地預告2018 年實施「遠期定向降準」,恒生指數率先於假期後首日高開,其後升幅擴大,最終收市報超過28000點,單日升逾600點,市場普遍預期恒生指數有望突破29,000點;至於樓市,十•一國慶長假首日,將軍澳大型項目日出康城「晉海」強勢搶灘,首批403伙即日全數沽清,深受市場歡迎,發展商食髓知味,乘勢即時宣布加推194伙,冀把握黃金商機搶盡市場。

值得注意,新供應將至,今年財政年度的首三季,連同「一鐵一局」及私人重建/發展項目一併計算在內,合共提供20,140伙私人住宅供應,已超越2017至18年度私人房屋土地供應目標的1.8萬伙。

料發展商勢必發力提速推盤

早前政府公布第四季賣地計劃,政府將招標出售3幅住宅官地,涉及1,090伙,;雖然如此,但市場聚焦市區豪宅靚地,正所謂物以罕為貴,相信仍會成為賣地市場的焦點所在。

中國放水加上新供應將至,預料發展商勢必發力提速推盤,現時樓市準買家普遍傾斜一手市場,導致上周末大部分區域二手睇樓量出現下跌現象,成交更寥寥可數。隨着新盤積極搶攻市場,筆者相信,短期內買家注意力仍會集中於一手市場,全年表現更是看高一線。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81&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81

李志成:適時檢討房策 避免客源重疊

1 : GS(14)@2017-10-22 14:06:24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以建立置業階梯為主調,特首期望協助有能力的市民早圓置業夢,政策重點包括與私人發展商合作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讓有較高收入的港人置業。與此同時,亦會增加基層過渡住屋供應,以及將「綠置居」及「白居二」計劃恆常化,讓公屋住戶可從置業階梯逐步上行,業界對此持不同意見。

筆者認為,政府針對性不斷推出「變種」房屋供應,包括早前推出的「綠置居」及「置安心」計劃,無疑能為社會各階層提供適切置業協助,起疏導港人置業需求作用,同時為市場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上車選擇。是次「港人首置上車盤」先導計劃,進一步變種,助具備合適條件的年輕家庭上車,在本港樓價目前呈上升趨勢下,不過要注意一點,樓市周期變化不定,長遠樓價有機會出現調整,一旦市况逆轉,該類房屋與私樓客源重疊的情况將會加劇,建議政府適時檢查政策,避免資助房屋供應過盛擾亂市場。

目前政府尚未公布「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之申請及限制詳情,該計劃目標客群的個人入息限制介乎2.6萬至3.4萬及家庭入息限制介乎5.2萬至6.8萬,因此筆者相信相關政策,在樓市上升周期時,對私樓市場影響輕微。不過一旦樓市進入下行周期,樓價下調或為市場帶來更多可負擔的置業選擇,當細價樓量目增加,屆時上述資助房屋及私人住宅需求重疊的情况將會加劇,影響需求。而市場亦關注購買「港人首置上車盤」限制,從而降低買家入市意欲。就此,香港政府應因時制宜,隨市場變化而調節,如放寬住宅按揭成數及年期限制、降低住宅物業印花稅及取消壓力測試等,為欲上車者重啟置業之門。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97&issue=20171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52

李志成:重啟換樓鏈助流轉

1 : GS(14)@2017-10-29 22:23:03

【明報專訊】近年樓價屢創新高,變相提高上車門檻,細價樓盤源短缺,市民上車的無力感增強。香港置業於今年第四季初再次進行「置業意向調查」,結果發現,有近九成的受訪者對置業感到困難,有意年內置業的市民只佔總數約23%,比例按季下降39個百分點。不少人均表示,樓價走勢及房屋供應為影響其入市決定的主要因素。

75%受訪者指樓價影響入市

上述「置業意向調查」透過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成功收回312份問卷。結果顯示,有近57%的受訪者看好今年樓市走勢,認為樓價仍有上升空間,然而觀望氣氛較濃,只有71人表示年內會考慮置業,入市意欲創7季新低。有四成三受訪者表示,樓價走勢是影響置業決定最主要因素,按季大幅上升約23個百分點,兩成則認為房屋供應是最影響置業決定的因素,至於樓市調控措施及家庭收入則各佔約12%及9%。

樓價上升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雖然政府有意將「綠置居」及「白居二」計劃恒常化,以及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惟細節方面仍未公布,對於資金緊絀,市場盤源選擇少的市民而言,難免持觀望態度,考慮入市時更為審慎。

不過現時要在私樓市場置業並非易事,香港置業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首9個月的平均每宗一手私樓註冊金額已超過1,200萬元,入場費動輒近千萬元,即使是二手市場,平均每宗二手住宅註冊金額亦逾660萬元,確實令一般人難以負擔。同時亦期望政府放寬按揭成數及取消壓力測試,分別有22%及9%,藉此重啟二手業主換樓鏈。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70&issue=20171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20

李志成:延退稅釋放換樓動力

1 : GS(14)@2017-11-04 15:13:04

【明報專訊】上星期專欄提到,現時細價樓盤源逐漸減少,樓價接連攀升,物業交投漸分流至中高價物業市場。資料顯示,今年一、二手中高價物業市場表現首次超越細價樓,逾千萬或以上物業佔比亦衝破雙位數水平。筆者認為,政府早前提及有意延長「換樓退稅期」,有助釋放換樓動力,加上未來大單位供應有限,預料高價及豪宅市場升勢持續看俏。

香港置業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500萬元或以下物業一、二手註冊量比率呈下行趨勢,今年首9個月佔比已跌至39%,創歷史新低,惟本港樓價逾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物業率則跑出,佔一、二手住宅註冊量比率升穿四成,達41%,是自1996有紀錄以來首度超越前者。與此同時,逾千萬元或以上物業佔比同樣逐年上漲,當中逾1000萬元至2000萬元物業佔比首度衝破雙位數水平 。

成交回正軌 利市場健康發展

然而大單位出現供不應求情況,截至今年8月底,實用面積介乎1076至1721平方呎的D類及實用面積達1722平方呎以上的E類私人住宅落成量已降至不足6%,可見大單位長遠供應緊絀。綜合各項因素,高價及豪宅物業表現料可看高一線,逾千萬物業一、二手物業註冊量比率,有機會由現時兩成提高至兩成半的新高。

值得注意是,政府有意延長「換樓退稅期」,市場憧憬換樓板塊起動,壓抑已久的換樓需求將會釋放。筆者認為,換樓市場重啟有利市場健康發展,政府亦應隨樓市變化調節政策,如適時放寬按揭成數及年期等,更應逐步減辣,有助讓樓市成交重回正軌,亦避免細價樓湧現衝擊市場。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62&issue=20171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00

李志成:支持積金助首置人士買樓

1 : GS(14)@2017-11-19 15:38:38

【明報專訊】人人都想退休後有個安樂窩,事實上,近年本港樓價節節攀升,細價物業出現短缺,加上金管局收緊按揭,上車門檻亦日漸提高,置業首期不足成為上車族的障礙,一般市民收入實在難以企及。最近,市場再度熱論「強積金助首置」議題,研究是否可放寬提取供款限制,幫補有置業需求的首置人士支付首期。市民能夠多一個渠道籌措資金上車固然好,不過有意見認為,新政策或與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的原意相違背,概念可行性仍有待商榷。但筆者認為,強積金只要用得其所,其實「置業防老」亦不失為理財良策,日後市民亦可將物業透過逆按揭(又稱安老按揭)作為「退休保障」,安享晚年。

不少人說,「供樓唔難,但首期儲極都唔夠」,尤其是二手樓按揭成數較低,首期動輒過百萬元,市民一時間未必有足夠資金。事實上,早年已有社會聲音要求放寬強積金用途,當中包括用作首置資金,兩年前時任積金局主席的黃友嘉明言,有關做法同樣是累積財富的方法,與強積金推行原意相符,初步構思料獲市民支持。至本月初,當局表示正準備向政府提交研究報告,將由政府決定會否展開諮詢。

正所謂「安居而樂業」,居住問題是退休計劃重要的一環,目前社會上有許多聲音認為,落實放寬強積金用途措施前,需認真研究樓市周期轉折的憂慮,以及是否可以一筆過取用款項及年齡限制等等。有關討論雖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見近年樓價走勢持續向上,增添市民置業難度,筆者認同有關提議具可行性。畢竟樓市長遠有升有跌,政府可制定條款,限制使用強積金置業的市民轉售物業,或轉售物業後,需回撥資金入強積金戶口。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31&issue=20171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78

李志成:樓市飈升 勢不可當

1 : GS(14)@2017-11-26 14:26:19

【明報專訊】新地王誕生後,各大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及貨尾,樓市氣氛暢旺。事實上,自政府房策明朗化後,買家對後市焦慮一掃而空,一手市場持續升溫,在細價盤源短缺下,二手樓價更是拾級而上,多個屋苑均錄得破頂成交,豪宅表現一枝獨秀,多個豪宅盤甫推出,火速吸納本港及內地買家購買力,當中不乏逾半億元交易。筆者認為,日前長沙灣住宅地王破紀錄成交,由中港財團以172億元奪標,反映發展商對後市投以信心一票。再者,股市做好,市場投資情緒升溫,資金續追貴價貨,大碼成交活躍,料豪宅旺勢持續至年底,天價豪宅創舉陸續有來。

現屆政府房策以置業為主導,自施政報告出爐後,首置客續以高價入市,一眾細價樓業主則趁機高沽套現,實行「細屋換大屋」,換樓鏈似乎有轉活迹象。受惠換樓客及投資者入市支撐,中價樓及豪宅再現一輪升勢,根據統計,年初至今豪宅價格升幅約達12%,跑贏整體樓價升幅;一手豪宅市場需求同樣活躍,接連有新盤推出不久即沽清,除了本地客入市外,亦有不少大手內地買家。繼2月份中資投得鴨脷洲地王後,日前長沙灣新地王中標價破紀錄,由多家香港及中資發展商組成的財團投得,料刺激樓市短期升溫,部分賣家更率先還價甚至封盤,反映他們對後市看好。回顧近年本港房地產業,中資發展商積極以高價投地,商業大廈交投亦頻現中資機構的蹤影,至於樓市方面,不少內地客手頭資金充裕,即使需支付額外稅款亦照買無誤,各方內地熱錢確實不斷流入香港地產市場。筆者相信,隨着內地資金繼續湧港,未來會有更多大碼物業成交,有利維持商廈及住宅價格的升勢。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52&issue=201711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9

李志成:股樓暢旺 破頂成交續增

1 : GS(14)@2017-12-03 18:06:53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股市牛氣冲天,恒指早前一度重上3萬點,創近10年高位,本港樓市火熱程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自政府公布房屋政策,以「置業作主導」定調後,後市逐漸明朗化,一、二手市場明顯轉旺。尤其是二手方面,近期多個屋苑連環錄得破頂成交,即使業主見市况熾熱而提價,亦不乏用家接貨。筆者認為,年底前多個焦點新盤高價推售,刺激二手市場叫價進取,在盤源短缺情况下,部分用家或怕「高處未算高」而心急入市,破頂成交料陸續有來。

自上周長沙灣誕生地王後,部分區內二手隨即反價或封盤。宇晴軒一個3房戶原先以1050萬元沽售,創下同類單位新高價,惟三日後有新買家追價搶貨,業主賠訂,以1128萬再次沽出單位,實呎突破2萬元水平。

盤少議價空間窄 用家追價入市

事實上二手屢錄破頂成交,除了地王效應外,始終離不開盤源短缺這個因素。自額外印花稅推出後凍結不少購買力,買二手樓當做投資的需求下降,外加按揭規限增添換樓難度,本港整體放盤量持續減少。與此同時,新盤開售氣氛良好,未能買到心頭好的向隅客回流二手,業主叫價亦變得相當進取。雖然業主議價空間收窄,但仍不乏首置或換樓客高追入市,其一是盤源銳減在「僧多粥少」及樓市持續升溫下擔心錯過入市時機;其二是息口仍處較低水平,料本港最快到明年次季才進入加息周期。筆者相信破頂成交會陸續有來,年內市場氣氛維持暢旺。若要讓二手市場換樓鏈重啟、協助市民置業,政府則應因時制宜,考慮放寬換樓期及按揭成數等。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47&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