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葉趁勝出擊 挑戰小汽車事業 拿製造機車強項 抓住顧客的心

2016-01-25  TWM

山葉發動機二0一五年度獲利估計創歷史新高,但倚賴機車和水上事業的比率過高。基於危機意識,山葉發動機計畫開發汽車,希望在公司體質佳的時候,成功挑戰新事業。

「未來光靠機車與水上產品,是存活不下去的。」山葉發動機(Yamaha Motor CompanyLimited)預估二0一五年度將創一二五0億日圓營業利益,為有史以來最高,但社長柳弘之仍不諱言自己很有危機感。

經手多種不同事業,再從中摸索出接下來的成長事業,這就是山葉發動機的DNA。一九五五年,該公司從日本樂器製造公司(現山葉公司)獨立出來,開始以機車為事業主軸,目前最賺錢的是船隻與船外機等水上事業。

水上事業牽引收益火車頭

山葉發動機現在最受矚目的,其實是要正武發展汽車事業。在一三年的東京車展中,山葉發動機公開了兩人座的小型概念車MOTIV;一五年也展出試作的跑車,展現挑戰汽車市場的意願。

0九年度時,由於金融海嘯的影響,出現二一六一億日圓的虧損。但努力重整國內工廠與刪減成本,加上日圓眨值與先進國家景氣恢復等環境因素的推波助瀾,業績順利地呈V形復甦。

雖然合併報表的營業利益金額和金融海嘯前約莫相同水準,但收益結構已大幅改變。以先進國家富人為主要客群的水上事業,已取代機車事業,成為牽引收益的火車頭。在估計約三兆日圓的全球市場中,山葉發動機大概占一成。

山葉發動機力求擴大市占率,但由於是成熟市場,幾無成長餘地,一五年十二月發表中期經營計畫中,一五年度至一八年度的水上事業,營業利益估計只有七十億日圓的成長。

此外,正在復甦中的機車事業,在新興國家市場,也從過去的主要獲利來源,變得開始失色。受到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需求縮小;當地貨幣的貶值也成了負面因素,一五年度在新興國家市場的營業利益預計是三五0億日圓,比一四年度減少十一億日圓。

推升機車事業的是過去陷於苦戰的先進國家市場。景氣復甦,加上推出新車,使得該公司一四年度的一三三億日圓虧損,可望在一五年度轉換成二十億日圓的獲利。 只是多數利潤仍得倚賴新興國家市場,而新興國家還有多名強敵,例如全球市占率達三成、一枝獨秀的本田,以及印度的Hero MotoCorp等等。

本田靠著規模優勢,機車事業營業利益率高達九.九%(一四年度);相較之下,山葉發動機同期只有二.三%,瞠乎其後。柳弘之說,「我們追求的不是在銷售輛 數迎頭趕上,而是力求七%至八%的利益率。」為此,一二年起該公司就著手於底盤共通化的平台策略,藉以壓低生產成本。

累積經驗統包銷售與維修

機車的平台策略並不代表要把商品款式縮小到少數幾種上,反倒是為了細膩地因應新興國家消費者的需求而多樣化。例如,越南女性很在意自己穿著高跟鞋搭機車時,看在別人眼中是否好看;但印尼就未必是這樣。

因此,底盤交由國內(日本)開發、力求共通化,外觀則交由當地設計。在中期計畫中,最後一個年度,也就是一八年度,和一二年度比起來,預計要增加六成的車款數。

不同於本田與鈴木,缺乏汽車產品的山葉發動機,與顧客的接觸點有限。考量到消費者的購買行動,一開始先買機車,等到有家室後再買汽車,畢竟是很自然的趨勢。為了留住一度曾有接觸的顧客,挑戰汽車產品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山葉發動機自從一九六七年參與了「豐田2000GT」的開發生產以來,一直在培養汽車用引擎的技術。預計二0一九年後,將推出可在歐洲都市間短程移動的超 小型汽車(小巧都市車,可搭載兩人,排氣量約一000c.c.以下),並從銷售到售後服務一手包辦。柳弘之說,「未來一年半內,非得做出結論不可。」

目前山葉發動機業績正好,行有餘力,是挑戰新事業的奸時機。能否成功種下未來的成長種子,就看該公司的決斷了。

譯者.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95

顧客說ring it up 業績新添一筆

2016-02-08  TCW

Debby被派到觀光景點擔任販售人員。某天,一位外國人跟她說:Could you ring it up for me? 她看對方拿著商品,直覺是想結帳,但為什麼要她打電話(ring up)?春節將至,若你是觀光景點或百貨商場銷售人員,以下這3句千萬要聽懂。

1. Could you ring it up for me?

(錯誤)可以幫我打電話嗎? (正確)可以幫我結帳嗎?

解析:ring up是打電話,ring it up卻是結算之意。這個片語由來,是按下收銀機開關鍵時都會發出「叮/噹」聲,由此衍生出結帳之意。

例句:I don't know where I can pay for this. Could you ring it up for me?

(我不知道上哪兒付錢,你可以幫我結帳嗎?)How much do I put down?

(錯誤)我放下多少? (正確)頭期款多少?

解析:put down原意確實是放下、寫下,不過若上、下文涉及買寅、交易之意,down是指「立即付款」。所以這整句話,就是買家在問頭期款的金額。

例句:I'd like to buy this on the installment plan. How much do I put down?

(我想要分期付款買下這個。頭期款該付多少?)Can you break this?

(錯誤)你能打破這樣東西嗎? (正確)你找得開這張大鈔嗎?

解析:break在此仍是打破之意,不過,真實情境中,若顧客對著你手持大鈔,可不是要求你真的打破它,而是想請你找開,也幫他換成零錢。

例句:Sorry, I don't have anything smaller. Can you break this?

(不好意思,我沒有零錢,你找得開這張大鈔嗎?)世界公民文化中心獨家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38

專訪》帶領4萬員工的樂園前高級副總裁 迪士尼頂級服務秘訣:把員工當顧客

2016-03-07  TCW

走進迪士尼樂園,從小販到設施工作人員,人人都掛著微笑,這樣全員一致、「給人快樂」的一五○%的頂級服務如何做到?

儘管是凌晨一點,走在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你會看見不管是遊行工作人員或者飯店外場,臉上依然掛著微笑;再轉入遊戲項目後頭,即便是垃圾箱旁也一塵不染,正在維修遊樂設施的工程師開心跟你打招呼;轉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迪士尼樂園現場,看著走失父母的小孩,自己都驚魂未定的迪士尼員工,則是先拿出一個玩偶安撫著孩童的心。

「在服務業中最頂級的服務就是積極反應、超越顧客需求,這不是SOP做得出來的。『制式』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員工從心而發,如同迪士尼形塑一個優質服務的企業文化。」老爺大酒店執行長沈方正說。

迪士尼樂園世界度假村(Walt Disney World Resort)前高級副總裁科克雷爾(Lee Cockerell)在他《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一書中表示,他深信要做好頂級服務最重要就是:「員工就是第一層顧客」。

在他四十二年飯店和迪上尼樂園服務生涯中,共帶領超過四萬名員工,管理配有三萬多間客房的度假酒店、四個主題公園、兩家水上樂園、五個高爾夫球場……。

在接受我們專訪時,他表示,能感動員工快樂工作的秘訣:找到對的人上車、提供訓練,對員工絕對坦誠、傾聽。

他在書中表示,在以優質客服文化著稱的企業中,他們的最高層都是敢於直接放手給部屬的人。如何透過員工提供超乎預期、一五〇%的頂級服務?以下是《商業周刊》對他的第一手訪談:

選才,未必要很有能力最看重的是:熱情、熱情

穴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說「員工就是第一層顧客」,這是怎樣的概念?

科克雷爾答(以下簡稱答):最重要的,是面對顧客的第一線員工,假如你只有差勁的員工,那麼你也只會有一家差勁的公司。

爭取卓越的員工,是我們所深信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然後訓練、訓練、再訓練,確保他們每天日新月異,所以可以精益求精,有機會、有熱情,就能夠自我激勵。

問:但你如何找到合適的員工,你認為,熱情比能力更重要嗎?

答: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關於能力……(他停頓想了一下)。當他們到這裡(迪士尼工作)時,他們不必然要有能力,我們訓練他們。

你必須一開始就找對的員工上車,且訓練後確保他們真正有學習東西,能通過測試。我們有一套對待員工很好的文化,他們有機會被提升到管理職,在奧蘭多(迪土尼樂園)七萬二千名員工中約有五〇%都擁有大學學歷,所以我們有很多人才可以在內部選拔、進而出任管理職。

問:關於找對的員工上車,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例子?

答:有位飯店清潔人員,服務態度很好。我們進一步觀察她,希望她升任管理職,但她猶豫了,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又有孩子要照顧,而我們對她說:不,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她升任管理職,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她是我們最佳員工之一。

我們在組織中找人才,關注可以提拔的人。誰願意一直做低階工作?透過組織讓他們不斷被提升,現任迪士尼樂園總裁也是從端盤子開始的,許多員工從底層做起,但在今日都爬到高級管理階層。

激勵?喔,這裡不流行給尊重但員工要自我激勵

問:做一名激勵型領導者不容易。你用什麼方法激勵你手下的員工?

答:我們並不激勵員工!我們給他們一個專業的工作環境,尊重的對待他們、訓練他們,他們自己就會激勵自己。我們對員工主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信任感。

我們試著去雇用能自我激勵的員工,我們不想要每天忙於催促員工工作,所以我們告訴他們:你要為激勵自我而負責,而我們給予你訓練和機會,也會對你的績效表現給予回饋。工作是你的,你(員工)必須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問:但是,信任感的建立是很難的。你如何讓這些員工相信你?

答:我們有一個非常真誠的文化,我們告訴員工每件事的真相。假如他們做好工作,我告訴他們;假如他們沒做好,我也會據實以告,就像父母對孩子那樣。

懲罰?有,而且頗嚴格遲到會記點,集滿就資遣

問:你會使用「胡蘿蔔與棍子」的方式嗎?

答:當然會。實際上,對第一線員工,我們有一個記點系統,最多只能記十二點。假如你工作遲到,會記半點;假如你工作有錯誤,記一點。如你被記上十二點,那麼表示做不好,就會被資遣。非常清楚、非常公平的。

問:你擔任企業顧問已經十多年了,通常大多數公司領導人會有何盲點?

答:他們多數問題在於沒有領導策略,僅僅只有營運策略。所以他們擔心開新店,擔憂製造、產品、物流等等事情,但是他們不擔心如何去提升員工的能力素質,而且他們沒有跟員工建立好的關係,所以員工才會來來去去、辭職,那是人的問題。

問:什麼是差勁的經理人,、可以給我們一個例子嗎?

答:當然。太多了……,(笑)。像是,我們曾雇用一個知名廚師,他是美國最佳廚師之一,非常優秀,但他對員工非常壞,傲慢自負、不尊重員工,甚至對員工大聲咆哮,讓員工覺得自己能力很差。所以我們在四十天內解雇了他。那是我們的做法,員工要被尊敬。我們不要會威嚇員工的經理人,這原則很重要。

問:在台灣,有所謂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文化。在管理上,你們也有這樣的準則嗎?

答:我們也有。我們有許多、許多。我們會衡量每一件事情,徹底的執行它,並且逐一評量。我們知道我們有多少個商標、每個小時有多少生產力、在每間飯店我們做了多少事。在奧蘭多(迪士尼樂園),我們有一千個財務人員,事實上,我們是一家用各種方式賺錢的財務公司,迪士尼也是一個數字導向的公司。

問:但,你認為「員工讓顧客快樂」也能量化評估嗎?

答:是的,我們一年訪談兩百萬名顧客,我們用電話訪談,到顧客的家裡訪談;在他們來訪要離開飯店時詢問他們的意見。其實,我們整天都在跟顧客說話,每一天,去了解他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為什麼想要與為什麼不想要;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把這些記錄下來,這就成了員工讓顧客快樂的KPI。

問:你曾提到,身為一個領導者,就算難以啟齒也要直接和員工對話。但華人的文化裡,我們的領導人通常很權威,以至於……。

答:當你使用負面權威方式告知員工,那不會提升你的績效表現。如果你處處監督,只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害怕犯錯。所以我們雇用對的經理人,同樣我們也會每年對員工調查:「你的經理人要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嗎?」「他有告訴你,你犯的錯誤?」「你多久與你的經理人見面一次?」「你了解主要負責的工作任務嗎?」我們對所有員工做調查,找出經理人如何管理好員工的關鍵。

傾聽,不只是說說而已曾聽從員工建議,關掉飯店

問:請舉個例子,你真的從員工身上得到的建議。

答:九一一事件後。我們營收掉了四億美元,約三五%。我要求所有員工給我們意見。他們給予我們上千個改進營運模式的想法,像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捨棄不必要職位,調查後發現,非必要的職位競超過一千個。此外,一個人提出建議要我們結束一間飯店,我們也做了。

另外,我們管理階層有一個機密語音信箱,任何員工、任何時間都可留下訊息,而不用留下他們的名字。而我們會找出問題所在,試著修正問題。

問:台灣,有許多小中型的企業,多數是製造業。你認為他們也能適用《每個人都是服務專家》書中所提到的服務法則嗎?

答:他們當然也能將頂級服務放在他們的企業中,因為最後,製造業的人也要真心服務他們的顧客,做出最好的產品,正確介紹出去……。

我認為在製造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同樣需要服務他們的員工,確保他們有好的工作訓練、確保他們擁有資源,才能生產好的產品,員工開心,他們想要好的工作,就會更有生產力。

我了解亞洲的企業管理是比較權威武,像日本、中國,但是他們如今已經遇到人手不足的問題。美國也是一樣,如果你不善待員工,員工因此離開,必須重新招募,這些反而使生產力下降,是負擔不起的成本。

我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在台灣,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假如你不好好對待員工,他們也不會對你好。他們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心中不會有信任感。要改造員工的腦袋,必須從心下手,建立信任感才行。

整理者吳和懋、黃亞琪 採訪者吳和懋、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87

服務流程,決定顧客體驗

2016-05-16 TWM

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後,可能不記得細節,卻會記得體驗的高低點;廠商設計服務流程時,多替顧客著想、增加更多選擇,不僅可提升滿意度,也有助業績。

本專欄前幾期提到,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決策流程,已有所調整,故廠商設計新的服務流程時,應確保在各個與顧客的接觸點都能創造良好體驗,提升顧客滿意度,進而增強購買意願和忠誠度。

為了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體驗,廠商在設計服務流程時,可以參考行為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或許效果會更顯著。例如,當顧客接受服務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已經不記得各個接觸點的服務細節,而只記得其中體驗的高點和低點。因此,廠商如何安排顧客體驗的高低點,可能就會影響顧客滿意與否,尤其是不愉快的結束,往往會有強烈的副作用。

因此,許多飯店為了避免常客退房時的大排長龍,而提供快速結帳、退房的服務,或是提供最後一天免費早餐的優惠等。而有些航空公司,不僅投資在客艙的內裝,或是改善報到、艙內服務,也開始注重顧客下機後的服務,例如協助顧客找到行李、交通工具等,阿聯酋航空甚至提供商務艙以上的旅客免費機場接送,目的都是確保服務結束的接觸點,讓顧客留下完美體驗。

其次,研究發現體驗高低點發生的頻率,也會影響顧客對服務滿意的認知。也就是說,將低點集中在一起,而將高點分散在不同的接觸點,會顯著提升滿意度。例如,迪士尼樂園的各個遊樂設施往往人滿為患,因此販售快速通關通行證的額外服務,顧客可以在入園前購買,而在各個遊樂點享受免排隊的特權;或是,一般購物網站會提供顧客儲存付款資訊的服務,顧客只需要輸入一次,就可以在每次享受購物的樂趣後,免除重複輸入相關資訊的麻煩。

再者,研究也發現顧客喜歡掌控的感覺,因此廠商可以提供顧客選擇的機會,例如顧客可以選擇接受服務的時間,也就是預約制度。另外,像航空公司提供高端顧客選位和選餐的服務,或是電影院也提供選位等。同時,在服務過程中,即時更新服務進度的資訊,如快遞業的追蹤系統,都是在滿足顧客的控制欲,以提升顧客的體驗。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樓永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73

Uber全球CEO:不和滴滴合並,比滴滴對顧客更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8/157008.shtml

Uber全球CEO:不和滴滴合並,比滴滴對顧客更好
石慧 石慧

Uber全球CEO:不和滴滴合並,比滴滴對顧客更好

在全球,20%的Uber運載量都是通過拼車服務來進行的。

i黑馬訊(石慧)6月28日消息,今日的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Uber全球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在被問及是否會與滴滴合並時,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這些客戶,那這些客戶就應當是我們的。”

特拉維斯說,六年前成立Uber時,想按一個鍵就來一輛車,當時並不知道居然可以對城市的交通出行產生影響,只覺得這是一個小小的App,一個小公司。

他透露,在全世界,有18個城市,每個城市中都有10萬人每天使用Uber拼車服務,這些人以前是自己開車或一人乘車,現在是三人一輛、兩人一輛。

“在全球,20%的Uber運載量都是通過拼車服務來進行的。”

以下為特拉維斯演講實錄(經i黑馬刪減):

我差點好幾次走上來,因為聽到我的名字被提到。我非常高興回到北京,大多數在中國的時間我都是在中國最好的城市度過的,那就是北京。

今天我想跟大家講一講城市出行的未來。在我到中國來之前,我並不了解中國有多少人。我來自美國,出生在洛杉磯,住在舊金山,我們那里只有80萬人,而在中國,這個人口只相當於一個小村莊,中國有15個城市超過1000萬人,這些人怎麽出行?

我們用車載他們出行。在美國,汽車的革命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60年代發生。在今天的中國,每年賣的車要比美國所有的車加起來都多,每個城市都在增加更多的車。

這些車加在一起是有公共成本的,有1億人每天在美國陷入交通堵塞,在中國有好幾億人每天都陷入交通堵塞之中,在整個歐盟地區,1%的GDP是浪費在人們的交通堵塞之中,這就是1000億歐元的體量。

車占了二氧化碳排放的五分之一,這使得空氣產生汙染,使得陽光都不很明媚,但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當這些車上路時,他們創造汙染、創造更多交通流量,大家開著車去上班,然後開著車回來,但在一天中96%的時間車是沒有被使用的,車得停在某個地方。

這意味著中國城市20%的地方都是用於做停車場,停車場中的車沒有人開,也沒有人坐在里面,不被使用,甚至有高樓只是用來當停車場。

全世界的城市管理者過去用很長的時間來處理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案就是公共交通,包括地鐵、鐵路、巴士,它可以有效地運載人,減少交通量,減少汙染,這樣很好,在紐約我們也能看到特別棒的公共交通,但即使如此,每天還是有200萬人要過紐約的這座橋。

Uber始於六年前,當時我說,我們想按一個鍵就來一輛車,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居然可以對城市的交通出行產生影響,我只覺得這是一個小小的App,我和我的朋友、我的創始人搞的一個小公司。

當我們增長起來,我們就意識到原來Uber可以造成巨大的影響,在上海,1/3的承擔量都離公共交通點只有200米之遠,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坐公共交通在城市穿行,最後一英里可以開車。

而開車上班時,頭1.5公里可以開著車去公共交通點,然後坐火車、坐地鐵進城市。上海承擔量的三分之一都是為了載人去公共交通點,這些公共交通點在全世界都存在,不只是上海。

這是巴黎的地圖,藍色的點就是正在運行的Uber的車,而其余10%的地方都是很貧困的地方,那里的人們並沒有獲得很好的交通服務,他們或者沒錢,或者是那里沒有公共交通網絡,當系統高效運行時我們可以以廉價可靠的方式出行,幫助那些地位不高或沒有錢的人。

當然,Uber最繁忙的時間是晚上,你看這個曲線的最高峰是在半夜,這時候人們會出去玩,可能是周五的晚上,公共交通並不會營運到這個時間,而這也是Uber最受歡迎的時候。我們幫助一個城市,幫助運載這個城市中的人,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很難承載的時候。

幾年前我們發現自己的系統非常活躍,我們就在想,很多人同時去差不多的地方,那我們就想,是不是可以兩人按一個鍵,然後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輛車,而不是放在兩輛單獨的車里,這是一個很勇敢的想法。

我們首先在舊金山推行,後來推到中國,在中國我們把這個叫做“人民優步+”,也嘗試了這個產品,我們不知道這會不會管用,人們會不會覺得和陌生人坐在一起很尷尬?我和我的產品經理說了,有一個公共產品叫巴士,巴士上陌生人一起坐著也並沒有覺得怎麽樣。

我們在舊金山做了這個產品,拼車服務出現之前,右邊是舊金山,Uber拼車服務啟動之後,同時去差不多地方的人按一鍵車來了,進車之後發現已經有一人坐在里面了,現在是一輛車載兩個人,而不是一輛車載一個人,價格也下降了,價格下降會有更多人使用這個系統,這樣效率會提高,當系統能夠容納更多人時,交通量就會下降,這是右邊的一張圖。

舊金山是我的老家,Uber拼車服務推出的八個月里,那里相當於少開了800萬英里的距離,這相當於1300萬公里,二氧化碳也就少排了一千多噸,這只是前八個月的情況。

今天在洛杉磯,我們比過去的數量大了五倍,所以數字真的有意義,Uber可以減少空氣汙染,減少交通量,使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在洛杉磯、在全世界、在中國,我們都在這樣做,他們改善了自己城市的空氣質量,讓自己的城市變得更好,而且可以更加廉價地在城市中出行。

在全世界,我們有18個城市,每個城市中都有10萬人每天使用Uber拼車服務,這些人以前是自己開車或一人乘車,現在是三人一輛、兩人一輛,18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10萬人以上使用拼車服務。而在全球,20%的Uber運載量都是通過拼車服務來進行的。

我老家,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是典型的美國郊區,在早上,所有車都會從自己的停車庫里倒著出來,同時出來,每輛車坐著不同的人,他們都往同樣的方向開,大家去上班。

現在我們實施的想法是,如果大家早上喝著咖啡,喝完咖啡拉開車門,每個人在上班過程中都能變成優步司機會怎麽樣?他可以載個鄰居,鄰居去的方向和他差不多,而且可以為鄰居服務,也許可以掙一點小錢對車補貼,我們把這個叫做“Uber順風車”,幾個月前推行的產品,做得還不錯。

剛剛稍微講了一下Uber的故事,我們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我們很愛自己的城市,我們希望它更綠、更宜居,減少堵塞量,並且我們希望能夠進駐這些城市,讓更多人使用更少的車來便捷出行。

當我們從摩天大樓上往下看,看到這麽多的車,我們想,為什麽不通過Uber的系統來協調它們呢?我們看到這些空著的座位,為什麽不可以讓人坐進這些座位呢?如果這些座位都坐上了,那街道就是空的,生活質量就會更好,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這樣,這就是我們的願景,也是我們的主旨。

非常感謝大家的時間,我非常高興能夠再度回到北京。

謝謝。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與主持人對談(經i黑馬刪減):

主持人:你介意在中國市場上排老二嗎?目前Uber的估值已經600多億美金了,但Uber在世界上總是排第一。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我的考慮是,我們的工作就是更好地服務於司機和乘客,如果我們更好地服務於他們,最終我們就能贏得更多客戶,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主持人:不會跟滴滴合並?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這些客戶,那這些客戶就應當是我們的。

主持人:你剛才說到2020年後不會有任何出租車,這是真的嗎?還是你腦子里隨意的想法?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我參加了一個討論小組,討論的話題是“2025年的世界看上去是什麽樣子”。我做了一個比喻,我朋友有個女兒,他女兒8歲,這是他們當時在紐約旅行,這個女孩坐進了一輛車,她看到那些招的士的人,她問“爸爸,那個男的為什麽要對著車招手?”大家考慮一下,為什麽你要對著車招手呢?只要我按一鍵,車就朝我來了,那該多好。

就像我們現在不用過時的手機一樣了,2025年可能會看到這一幕。

Uber 滴滴 拼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46

暑期兼職之選做神秘顧客彈性上班

2016-07-14  NM

已經由服務性行業主宰了整個經濟發展的香港,要在世界上保持競爭力,提供優質服務是必需的。有些公司為了保持服務質素,都會找顧問公司安排身分如謎一樣的神秘顧客,到分店巡查及提供服務評核。這些神秘顧客大多數以兼職方式聘請,工作時間非常彈性,未找到暑期工的學生哥不妨考慮,說不定開學後也可以繼續開工!

神秘顧客是市場調查中的重要工具,他們需要隱藏身分,潛入目標商戶進行探訪。因需要保持身分神秘,故在採訪當日,成為神秘顧客2年多的Kelly,事前叮囑攝影師,千萬不要拍到她的面容,Kelly說:「做神秘顧客最重要係識得保護自己,如果出咗鏡俾人認得出,以後就唔使撈啦!」現時26歲的Kelly,大學主修人力資源,在學時因需要找點外快幫補生活,便加入顧問公司萬賢堂當文職兼職,之後更被公司發掘成為兼職神秘顧客。14年畢業後,她留在萬賢堂任職HR部門,也不時當神秘顧客的兼職。

快至幾分鐘

Kelly說:「做神秘顧客嘅時間真係幾彈性,工作由顧問公司指派,時間只要喺特定嘅日子、時段內完成就得,每次調查由最快幾分鐘至個幾鐘不等,視乎目標行業而定,好似買嘢咪快啲完成,入餐廳食個飯就耐啲,事後要填番份問卷畀個客。如果調查餐廳,嗰餐可以claim番個客;買嘢事後就退番件貨拎番錢。我每星期約接2至3單job,主要去調查衣物零售及飲食,每月搵多約$1,000。」採訪當日,記者跟隨Kelly測試其中一家餐廳的服務水平,了解神秘顧客的工作流程。在進入目標陣地之前,她表示事前要做足準備工夫,「喺收到order之後,事前最好搵清楚目標嘅地址,尤其好似便利店呢啲咁多分店嘅店鋪,去錯地方就行動失敗啦。」

主測零售店及餐廳

此外,Kelly事前還要溫習客戶的測試要求及調查重點,「記低要問店員啲乜?要試乜嘢服務?如果去零售店鋪,多數要問吓sales嘢,試下sales對自己鋪頭嘅產品熟唔熟悉,向客人介紹產品時有冇耐性等。接餐廳job,好多時為咗試吓侍應服務夠唔夠細心,喺落單時,我都會加少少麻煩嘅要求,好似set lunch轉餸菜組合,要求雞扒轉豬扒;我亦會記錄埋出餐準確度同效率、食物質素等。」神秘顧客進行調查時,Kelly表示只要做回客人,行為自然一點便可,「我哋進行調查時,會提出麻煩嘅要求,只要當自己係一個有要求嘅客人,表現自然,就唔怕俾人識穿你係神秘顧客,好彩我暫時都冇試過俾人識穿過。」Kelly認為要因應情況而隨機應變,「有次做餐廳,有位侍應倒瀉杯茶落我條裙度,我即刻發晒脾氣,之後佢哋應變得好好,全餐廳連廚師都向我道歉之餘,仲free埋我嗰餐,我覺得學到嘢,呢件事我都有寫落份問卷度o架。」

入職要上堂

顧問公司萬賢堂現時擁有600位神秘顧客,負責人Billy表示:「公司至今已經訓練過萬位神秘顧客,要成為神秘顧客,需要上3至4小時嘅課堂,課堂分兩部分,首先會介紹神秘顧客嘅工作流程,例如有乜準備?點先叫做完成調查嘅所有項目?仲有調查後嘅問卷介紹等。」之後便教入職者去隱藏自己的身分,Billy說:「神秘顧客最基本就係唔可以穿煲,我哋會講解用乜嘢心態去調查為之最好,好多時你理所當然做顧客就冇問題,一加個神秘顧客嘅身分就有機會好唔自然,好易俾店鋪職員拆穿。完成課程之後,再經過1小時嘅問答題考試,合格就可以成為神秘顧客。」

後記:真的緊張了

當神秘顧客的心情真是很複雜,當日跟Kelly調查的時候,明明只是入去叫個餐吃完離開這麼簡單,記者卻真的有點緊張。相反,Kelly可以非常鬆容,又在不知不覺間已測試到餐廳的服務水準,當神秘顧客並不簡單!

放蛇遂格睇

點入行?

現時零售、飲食等服務性行業,都需要神秘顧客協助以維持及提升服務,每個地點都需要4次調查,人手需求非常大。Billy說:「我哋嘅神秘顧客主要以兼職方式聘請,經過訓練後,公司會按客戶嘅要求去派job,一般簡單嘅調查,好似入零售店鋪買吓嘢,幾分鐘就搞掂,呢類job可收約$100。遇到扮拍婚紗照、買車等特別要求嘅神秘顧客,人工可以去到$1,000,當然エ作時間亦會長啲,要求測試嘅項目亦會多啲。神秘顧客有時一日可做6至8單job,月入平均有$6,000至$8,000。」只要是18歲以上,又有工作經驗就可以應徵,做過part-time的學生也歡迎,神秘顧客屬兼職職位,同學們也可嘗試申請,時間就到的話,學生可以照接單。

晉升階梯

特別要求的神秘顧客(拍婚紗或扮中產買車)每次$300-$1,000

經驗神秘顧客(入高級餐廳試菜時間較長的任務)每次$100-$200

新手神秘顧客(如買麵包等簡單的任務)每次$60-$80

撰文:黃德禹攝影:劉宇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64

打造時尚形象、棄用致癌糖,顧客反而說不 垃圾食物衝高股價 打臉百事轉型

2016-07-25  TCW

百事變健康了?它想跟天然食品風潮,市場卻追捧其垃圾食物,儘管近日股價創新高,執行長盧英德的轉型路依然迂迴。

公司想轉型,消費者卻想它重操舊業,這是百事(PepsiCo)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的處境。近來百事轉做健康食品,消費者卻仍追捧它的可樂碳酸飲料與零食,這意味著盧英德想治好百事的「碳酸依賴症」將困難重重。

百事日前公布財報,今年第二季淨利(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億元)高於市場預期,股價創歷史新高(見第六十八頁圖),盧英德功不可沒。身為印度裔女性的她,過去只當過策略顧問,十年前被提拔為百事執行長時,曾引起諸多質疑。然而公司在她治下股價漲近八成,營收亦領先對手可口可樂(Coka Cola)。如今盧英德已是《富比世》(Forbes)「全球商界最有權力的女性」第二名,僅次於臉書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

CEO行銷跨界

聘設計長,與精品、手機合作

自稱「叛逆分子」的盧英德,年輕時爬樹、玩搖滾。她執掌百事後展現的第一個特色是「重視細節」。她每週巡視產品在門市架上的陳列狀況,某次她親自試搬超市裡一箱旗下品牌的礦泉水,發現頗為費力,將降低女性購買誘因,她立刻要下屬設法減輕包裝重量。連超市飲料架上少一瓶百事可樂、冰箱門擋住百事的商標這種小事,她也不放過。《財星》 (Fortune)引述她的話:「我們要突破極限,追求執行的完美,最終目標是毫無瑕疵。」白天她在芝加哥發現問題,當晚專機降落紐約時,她就要求下屬「(當天)九〇%的問題必須已解決。」

她的第二特色在於跨界經營。二〇一二年盧英德找來在3M負責設計的波西尼(Mauro Porcini)擔任首席設計長—過去百事從沒有這個職位。如今有稜有角的AxL百事瓶子,就出自紐約曼哈頓蘇活區的「百事設計與創新中心」。她還將百事帶入時尚圈:在米蘭時裝週時,百事推出一個「可樂屋」(Kola House)時裝展示會,讓旗下洋芋片與精品結合。她推出Spire冷飲販賣機,這個仿效iPhone的裝置,以純白或純黑的簡約外型,搭配著展示一千種口味的觸控式螢幕。她還將百事品牌,授權給中國一家手機製造商,於是有了「百事手機」(Pepsi PI)。她想減少百事零食裡的鈉含量,又保持顧客喜歡的口味,最後從一家骨質疏鬆研究所裡找到解方。

企圖「改邪歸正」

聽輿論棄代糖,卻不被埋單

表面上看,盧英德似「不務正業」,但此乃環境所逼。健康意識抬頭,百事從碳酸飲料到洋芋片等主力產品,皆被視為垃圾食物。從美國費城課徵汽水稅,到巴西小學禁賣汽水,大環境對百事日漸不利。因此盧英德除了跨界經營,也推出茶、果汁、乳製品,「若顧客想追求健康,百事就須轉變。」她說百事轉型後,將生產更多「沒有罪惡感」的產品。

但百事轉型的第一個挑戰來自對手。近年來崛起的澤維亞(Zevia),打著「汽水大廠的替代選擇」旗號,標榜其飲料無熱量且用天然糖分,如今澤維亞的碳酸飲料在美國超市占有率六成,年營收破一億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史潘斯(Paddy Spence)表示:「人們不相信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的成分。」他稱挖掘越深,將會發現這些大公司用了「不可告人」 (nasty)的原料。

第二個挑戰來自自己,表現在「阿斯巴甜」(aspartame) 事件上。阿斯巴甜是一種高甜度代糖,輿論懷疑它有致癌風險,去年八月百事因此宣布其健怡百事可樂(Diet Pepsi)棄用該成分。新產品雖標榜「無阿斯巴甜」,消費者卻抱怨它不夠甜,不少顧客改暍對手可口可樂含阿斯巴甜的飲料。眼見市況不利,今年六月底百事又宣布重新使用阿斯巴甜。

抓不準顧客面貌

全因健康、垃圾食物都想做

百事出爾反爾,是消費者不同選擇的結果。例如人們擔心柳橙汁太甜而減少消費,百事旗下的「純品康納」品牌因此遭打擊。但百事另一款富含糖分的Mountain Dew飲料,卻在年輕男性裡廣受歡迎。盧英德稱消費者對非基因改造、天然成分趨之若騖,卻因此吃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我們從未見過消費者的概念像目前這樣混亂。」

但根本原因是百事想魚與熊掌兼得。消費者本就有不同面貌,垃圾食物與健康食品各有所好,百事卻想將它們一網打盡。其實盧英德近年來雖力推健康食品,現實是百事大多數利潤仍來自垃圾食物:今年第二季百事旗下「菲多利北美」(Frito- Lay North America,生產洋芋片等零食)的營業利益,占整體超過三分之一。去年六月《財星》指出,百事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二〇一二年至二〇一四年間,從七%升至九%,「大多數都是舊產品的延伸。」

某次盧英德受訪時談到家庭,自承因工作繁忙而無法當個稱職母親,她自我解釋:「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然而她掌管的百事,卻想做健康食品又做垃圾食物。百事能找到兩全其美之路嗎?這將是她留給世人的最大疑問。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83

江南春:做品牌要直擊顧客心智,進行高頻次飽和攻擊 | 學員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17/158199.shtml

江南春:做品牌要直擊顧客心智,進行高頻次飽和攻擊 | 學員筆記
李佳宇 李佳宇

江南春:做品牌要直擊顧客心智,進行高頻次飽和攻擊 | 學員筆記

做品牌要聚焦認知,品類,特性和差異化。

撰稿人/創培生李佳宇

7月30-31日,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進行了“創業實驗室”的第一講,他和20個“黑馬創培生”進行了一次深度的互動交流會

江南春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賺錢只是結果。”他覺得每個人要去想自己為社會創造了什麽價值,給用戶創造了什麽價值,這是一個基本點,但有時候連他自己也會跑偏,如何在跑偏的路上重新找準定位很重要。 

以下為江南春現場分享的關於“品牌和顧客心智打法”的觀點整合:

公司和產品的品牌戰略才是最高戰略

1、媒體本來就只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流量性廣告,一種叫做認知性廣告。

流量廣告是偉哥模式,吃了立馬見效,壞處就是你明天還得吃。而且流量的成本還在持續的上漲。品牌認知性廣告是六味地黃丸,雖然要吃一個療程,但是治標更治本。

2、流量重要還是品牌重要,許多人認為品牌固然重要但品牌比較慢熱,盡管流量成本越來越貴,而且每天都要花,價值很難累積,為迅速融資還是應該把主要的錢花在流量上。但是錢總有燒完的一天。

有人認為品牌慢熱是因為你沒有找到消費者心智中的那個定位(定位要麽是開創了一個新品類,要麽是找到了一個區別於競品的特性),如果你真正找到了那個點,利用大規模的廣告飽和攻擊,撕起口子創建起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優勢,那麽不僅是單量和銷售量的迅速崛起,而且會根本性地擺脫同質化和純價格戰的競爭,建立起消費者心智中的壁壘,因為消費者認知會先入為主,一旦形成會很難改變。

不斷拉流量沖單量,不斷補貼用戶培養習慣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在這些流量與補貼的同時,消費者的心智中是否已經清晰地了解了你想要表達的品牌定位,這些流量與補貼是否有助於強化和放大消費者心智中對你這個品牌的認知。

3、品牌的認知更持久,心智的認同很難改變。

在現實世界中差異化往往是一時的,當別人即刻展開模仿,同質化似乎很難避免。技術優勢,商業模式的差異化優勢等不是真正的壁壘,這些往往只能為你創造一個時間窗口。如果把差異化的優勢在那個時間窗口用飽和攻擊的榔頭牢牢打進用戶的心智中,把自己的品牌成為一個新品類或新特性的代言者,就有機會建立起較深的護城河,而這條河存在於消費者的心智中,因為消費者的心智很難改變,而且容量有限,喜歡第一,所以第一往往拿到市場70%的利潤。如果不能數一數二,往往就利潤稀薄甚至陷入虧損的困境。

品牌該如何定位

1、要麽封殺品類,要麽開創特性,否則很難防止對手切入

過去很多年,企業的發展有四個路徑,首先就是找到品牌定位,開創新的品類,或者開創新的特性,這是企業最大的特點,很多企業因此演變成商業新物種。然後在時間窗口中,采取大量的飽和攻擊進入消費者心智,最終占據獨特的心智優勢。

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不用把互聯網+看得多麽神奇,最關鍵是回到消費者的人心。很多品牌成功不是因為采取了互聯網的變革措施,只是找到了消費者心智中全新的價值與位置。

君智公司的謝偉山老師幫香飄飄重新找到了獨特的定位:緩解輕度疲勞和饑餓的飲料,這就開創了非常多的場景。因為小餓小困是常態,午後工作,晚上加班,午夜看球追劇都會小餓小困,當它跟這些場景聯動在一起的時候,他的銷售場景大量增加。而且定位為“采用新西蘭的奶源加印度紅茶,一年十二億人次都在喝”,這個信任狀重建了消費者的信心。

2

2、你自己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對你怎麽認知。

定位要回歸常識。常識是消費者心智中已存在的認知。現實世界是表象,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才是現實。定位要順應消費者心智,認知和常識很難改變,要利用常識去建立定位。例如消費者認為好的補品是人參,燕窩,鹿茸,蟲草,東阿阿膠就借力這種認知進行關聯定位,把阿㬵定位成一種珍貴的高價值的補品。信任狀來自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滋補有三寶,人參、鹿茸與阿膠。十年中把東阿阿膠從20元一斤漲到2000元一斤,市值從20億漲到300億。

為什麽像耐克這樣的情感型廣告不可學,因為這種廣告是成功者的特權。相信耐克在創業時不會用這種廣告。為什麽當前許多情感型廣告泛濫,是因為同質化的產品找不到獨特的定位,只能轉身追求與消費者情感共鳴,即使拍的很好讓人有感動,但消費者會為感動買單嗎?大眾銀行的不老騎士很打動人,你會由此選擇大眾銀行嗎?這種廣告無法給消費者選擇你找到一個獨特的理由,在消費者心智中創建一個認知優勢而獲得消費者優先選擇。而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紅牛,小餓小困喝點香飄飄,康師傅就是這個味,聯邦快遞的隔日必達才是真正有殺傷力、銷售力的廣告。如果你不是市場的強權者,就要遠離所謂的情感型、形象型的廣告。

3、定位要找到差異化價值

以分眾為例,分眾年營收超百億實際上取決於一件事,分眾賭對了電梯。電梯是城市文明的基礎設施,代表著四個詞:主流人群,必經,高頻,低幹擾。而這四個詞正是今天引爆品牌的最核心以及最稀缺的資源。今天4億城市人口,每天2億看分眾。5400個品牌毎年投分眾。分眾電梯媒體,120個城市,110萬塊電梯海報,18萬塊電梯電視,5億人次城市主流人群的日均到達。

分眾的定位我總結為【引爆主流,投分眾】,與電視相比,分眾電梯媒體每天覆蓋的2億消費者是20-45歲,中高收入的城市主流消費群,而這些人已經不是今天電視的主要觀眾。與網絡相比,分眾更具品牌引爆力。移動互聯網入口多,內容信息爆炸,廣告很難記憶,消費者具有主動選擇權,對廣告往往容易忽略。對社交媒體,新聞端用戶主要看內容,廣告主最應該做的是公關內容植入,視頻貼片廣告必須賭對,《太陽的後裔》《老九門》《歡樂頌》少數幾部熱劇堵對了,否則品牌就很難被引爆,即使看熱劇中有部分中高收入主流人群,現在往往開始選擇買VlP付費一次看完不要廣告。

總結:做品牌要聚焦認知,品類,特性和差異化

品牌該如何傳播

1、我以為一個品牌成功傳播大概要三個融入:

① 從主動資訊模式上看關鍵在於如何融入社會熱點話題和熱點事件

② 如何融入社會重大娛樂

③ 從被動生活空間看關鍵在於融入消費者核心的生活軌跡。

融入社會熱點話題和事件就是利用微博、微信結合社會熱點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這種方法有效且成本低,小米、褚橙等個別案例很成功但很難複制,可遇不可求。這種方式在微博火熱的時候有機會成功,但在目前以微信為主導的時代,商業品牌傳播容易形成小圈子傳播,實際在整個社會上沒有引起廣泛的關註。

融入社會重大娛樂就是選對電視核心欄目,最好的劇和抓住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像加多寶《中國好聲音》、立白《我是歌手》、伊利《爸爸去哪兒》依舊很成功。電視有幾千個欄目,大家能夠廣泛記得住的欄目也就是這五六個,而且必須賭他的冠名贊助商。加多寶中國好聲音,立白我是歌手片中廣告插播都有幾十條,很大部分廣告你都想不起來。去年最牛的前五大節目3-4億左右的冠名贊助費,今年已經漲到了5-6億,這對許多新經濟品牌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關於核心娛樂,電視欄目之外就是電影,每年50%左右的成長。每年高速成長。

融入消費者核心的生活軌跡就是把廣告植入到公寓樓和寫字樓等消費者被動的封閉的生活空間中,成為那個時空中他們唯一的選擇。

例如晚上大家有120個頻道,電梯口只有一個頻道,馬路上你一天路過幾百個公車車身廣告和候車亭廣告,你不一定記的起那些品牌是什麽,而公寓社區的電梯里的框架海報平均是二部電梯六個海報,你早上出門第一個廣告,晚上回去最後一個廣告,一二個星期上上下下這幾個電梯海報往往你是印象最深刻的。分眾的廣告模型在信息粉塵化的今天反而是聚眾的模型,就是說把2-3億的都市主流消費者聚合在了他們的必經的封閉生活空間當中,形成高頻次強制性的到達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品牌引爆能力。分眾往往能夠在有限的時間窗口里把一個不太知名的品牌打到在主流人群中很有影響力例如神州租車,餓了麽等等,這也是分眾被稱為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首選媒體的原因。

2、品牌一旦找到正確的定位就該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

為什麽飽和攻擊?許多人認為事半可以功倍。但跨越一條大溝時,絕不應該先嘗試跨過一半,再嘗試跨過另一半。所以對於增加廣告預算,管理層不應該問,投資收益如何?相反,他們應該問:我們應該投資多少以確保勝利。

如何進行飽和攻擊?應該把資金和資源用於攻占消費者的心智,而日複一日把精力資源用於抓流量追求短期的所謂訂單效果,最終很難擺脫長期的同質化,補貼戰和價格競爭,往往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有強大盈利能力的公司。

分享完自己的品牌理論之後,江南春對於創培生的項目進行了點評,他斷言:20個項目,有5個有優秀公司的潛質,25%有不錯的商業模式和未來規劃,25%需要做模式或方向的調整。

3

姓名:吳展雄

公司:EMAX眼界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VR、虛擬現實

心得感悟:抓緊窗口期先行優勢,跑馬圈地,先把線下做透,再橫向接入場景

觸發改變:放下雜念,拒絕誘惑,聚集業務,重拳出擊

江老師點評:

吳總已經取得了先機。就是在VR智能硬件這塊都在了前邊。當大家都在燒錢的時候,他已經賺錢了。這個一點就是我之前經常提到的“窗口期的先行優勢”。

我覺得今天的時間窗口要做的事情是把那些場地壟斷,先讓三五年的場地壟斷建立一個壁壘。

但是,最大的問題也是硬件不是壁壘。內容才是關鍵。目前吳總的做內容匯集接口也是一個過渡性的壁壘。最後還是誰掌握內容誰才是贏家。

總結性建議:盡快將公司並購上市,尋求退出路徑。後面的內容競爭沒有優勢,那是巨頭的天下。

4

姓名:武運平

公司:深圳芭黎之花酒業有限公司

定位:第一家國外葡萄酒直采服務平臺,沒有中間商加價

心得感悟:把握好時間窗口,拉攏核心資源,建立項目高壁壘,讓同行無法學習和超越

觸發改變:定位要清晰,言語不需要華麗,只要能占領客戶心智;快速拉攏以後會對公司產生威脅的有效資源,建立壁壘。

江老師點評:

第一、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一定的壁壘,沒有絕殺的壁壘。

第二、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因為你率先去做了,短期之內有時間窗口。因為你做這個方法,別人要觀望,在觀望的時候有一個時間窗口,你如果觀望的時候形成時間窗口,形成巨大的壁壘,量已經很大了,我認為你最好的方法是形成聚起壁壘,形成你的量級。

總結:個人感覺你目前想到的平臺模式和展覽資源都不具備一定的壁壘。成為行業老大的突破口可能會和我當年做分眾一樣。搶占窗口期。因為這個行業的人思維比較落後。那麽大家不願意幹的事情,你來幹。通過聚合資源和聚合能力,形成行業老大,最後當大家都反映過來的時候,你已經具備了最大的行業資源。所以窗口期對你的項目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5

姓名:黃金同

公司:賀天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18到30歲年輕時尚消費群體

心得感悟:自己的項目還有很多的不足,品牌定位,賣點的提煉,如何占領消費者心智都需要再深度思考。

觸發改變:做產品先找出自身的優勢和對於目標客戶的的深度研究

江老師點評:

白酒品類太多。而大多數人無法分辨酒的好壞。所以這個時候定位就顯得很重要。喝酒的人不少,但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用戶。特別是在中國年輕的一代中,對於酒的品味,口感,這些都不重要。江小白的成功,是他把白酒定位在一種情感的宣泄,大家喝的是一個時代,一個情感,一個氛圍,加上價格不貴,贏得了市場。RIO雞尾酒,定位在年輕白領中,喝的是時尚,喝的是一種年輕的沖動,也贏得了成功。所以白酒有很多,市場也很大。找到自己的特性,才最重要。

可以去嘗試一下線下市場,因為是隨機消費。

6

姓名:李佳宇

公司:寧波夥伴基金投資有限公司

定位:保姆基金

心得感悟:1、在相同中尋找不同;2、聚焦深耕;3、凝聚力量、一點突破。

觸發改變:繼續深化“夥伴基金”的保姆式服務,目前夯實和完善財務和稅收籌劃團隊。

江老師點評:

這小子是臥底。以後就做我的助理吧。

7

姓名:龐浩

公司:上海保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互聯網金融

心得感悟:經過無數磨難才能成就偉大

觸發改變:1、商業模式修正,發揮自身所長;2、克服恐懼,燦爛綻放or絢麗死亡;3、聚焦為一點,其他砍砍砍。

江老師點評:

龐浩所在的領域具有鮮明的特性,就是是行內最大,所以行內最大的領導品牌一定是封殺品類。而且這個行內還有很多小公司競爭,你的方法一定是找特性,一定不是找品類。

根據你的路演項目,我給你兩個建議:

1. 保險定制化方向

最終要從渠道走向一個互聯網保險公司,而互聯網保險公司一定是能夠設計出跟用戶定制性的產品,只是你今天沒有定制權,你是聯手那些不同的公司做出不同的定制,最終你拿到一塊牌照,以後牌照一定會開放的。這才符合一個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定位,才能和那些巨頭比較起來尋找到差異化。而這個差異化一定是在特性方面,而不是品類。

2. 手機智能投保

“是手機智能投保,就找行家保險”這就是差異化特性定位。要把所有的體力、精力、兵力,公司所有東西都往這個方向去打,才有可能一劍封喉,打出自己的特色,擁抱品牌和用戶。

舉個例子:王老吉現在是第一大飲料,因為它出道的時候,康師傅已經是一百億了,它跑出來我做飲料,我怎麽找出我的軟飲料,我的冰紅茶,冰綠茶,我找了一個可以預防上火的飲料,“怕上火喝王老吉”一語中的,打出特性,是這個意思。

8

姓名:申俊

公司:北京良植化妝品有限公司

定位:天然、草本、健康

心得感悟:創業10多年,企業一直沒有做好,原因在於:1、只會低頭做事,不會擡頭看天,這種情況通常能活著,但是無法成為優秀的企業家;2、太自嗨,只關註內部 ,其實外部遠比內部重要的多;3、不聚焦,定位不清晰,只知道方向是對的,但是研究不深入,思考不深入;4、只會賣貨,但不會營銷。

觸發改變:1、對行業認識的深度還不夠;2、對產品的定位不夠精準;3、盡快找到品類的新特性;4、重新思考客戶的需求,產品、包裝等,多考慮外部因素。

江老師點評:

申俊的洗發水尋找的品類特性是“安全”,“低殘留、健康”這個定位可以,但是在傳播領域卻比較困難。我之前講過,品牌傳播有三個融入:1. 融入熱點事件和話題 2. 融入重大電視電影欄目3. 融入人們生活軌跡。

從最省錢的角度,第一點和第三點最為合適。但是熱點事件的隨機性太強,需要等待機會。融入人們的生活,目前中國大眾沒有對洗發水的安全產生疑慮。所以定位可以,但是考慮到傳播的可行性這個定位就有失偏頗了。

9

姓名:楊濟銘

公司:湖南天然工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定位:天然環保的產品

心得感悟:1、目標人群一定要窄,消費人群可以展開;2、產品一定要堅守差異化,因為同行95%的產品是同質的,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不容易,做的不同很容易;3、差異化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決心問題;4、眾多差異不可能都做,堅持專註於1%做到無限放大。

觸發改變:1、搶占用戶心智中第一,封殺品類;2、聚焦品類做渠道品牌,而非聚集流量做平臺;3、飽和、多點攻擊。

江老師點評:

這是個好項目。

第一、 符合消費者認知,並且造出了心智上的認可。大家給楊總鼓掌就說明了這個。因為第一這個紙不漂白,第二竹子做的,更抑菌。符合認知。

第二、 項目前期,做透產品。

第三、 做渠道,不靠譜。特別是微商渠道更不靠譜。因為微商屬於我之前說過的流量營銷。你這個產品打著紙業革命旗號。就說明你對產品有信心,既然這麽有信心的產品更應該做品牌。

10

姓名:張育麟

公司:第一化學網

定位:化工品出口交易平臺

心得感悟:1、項目定位不清晰,總想大而全;2、對於抽傭方式有了一定的思考。

觸發改變:1、明確公司的定位;2、重新考慮新的盈利模式;3、關於上線工廠的策略和重點;4、集中力量進行飽和攻擊打造爆品。

江老師點評:

這個生意對於用戶的吸引力來說,對國際廠商采購你,我選擇第一化學網,而不選擇別的阿里巴巴或者中國化工網的理由。三點,第一點是說我真實的,真實廠家就像真實房源一樣,鏈家真實房源。第二部分優選的,第三個部分是無中介的。性價比更高,所以這就是三點對國際廠商的好處。

不要總想著免費,而是應該想著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服務好了,收費是必然。這才是撮合生意的本質。

11

姓名:魏普照

公司:拜登集團

定位:大住宿運營管理集團

心得感悟:更加明確了公司的定位以及未來的戰略規劃,對核心競爭力的強化有了新的認識。

觸發改變:1.將公司定位更加明確化,提升大住宿運營管理能力;2.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簽約項目的質量。

江老師點評:

從目前角度來說,你這個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又安全的,又好的。所以專註把這個做大,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你專註去做,管家費的什麽做到後面,如果中國的這些房地產商的庫存都做下去,我認為是不可限量的,這已經夠大了,不要去說看途家、Aribnb。

第二是你說的融資問題,我認為你這個商業項目在今天市場上,互聯網已經不是受到大家最感興趣的時候,反而是這種項目很安全。

任何一門生意都需要聚焦、專註、深耕。不要去羨慕什麽互聯網+,專註你的供應鏈已經是一個很好的生意了。

12

姓名:黃佳洋

公司:深圳市圖靈機器人有限公司

定位:認知童年

心得感悟:1、商業模式的轉變:從技術、產品形態、合作商、產品形態,市場環境去做論證和驗證,尋找最大的可能性;2、找到我們合作廠商的信任狀,跟全世界第一的玩具廠商尋求合作,將心態和場景做結合;3、企業經營方式方法論的具象化;4、更加重視品牌和建立消費者心智,從經營外部到經營內部。

觸發改變:1、競分格局分析方法論的轉變;2、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理解和建設。

江老師點評:

智能機器人這個領域目前比較火,我看你們公司是一個偏技術的研發公司。根據你目前公司的情況我給你幾個建議:

第一、 inside才是可以把這個生意做大的方法。任何好的技術都需要一個載體落地。你把這個玩具升級成可以跟小朋友互動的,可以感知的玩具,這個時候你的生意就一下子被打開。

第二、 你融資方面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就是我要把技術做到如何如何的完美。中國不是福爾摩斯的國家,它是一個武俠小說的國家。就是美國西方人的思維是福爾摩斯,層層推理,你看我怎麽怎麽技術,所以你的論述沒有太大殺傷力的問題在於,你論述了一二三,我有多少專家,沒意義,你告訴我,我怎麽知道這個專家是最頂尖的?你告訴我我隨隨便便做了一個東西在京東上就賣了30萬臺,我很牛逼。所以中國的武俠小說就是這個人一出道就打敗了武林,先殺幾個人,證明他是牛逼的,而不是說開始的時候,證明你我的技術練到了第幾第幾,講技術,不如講結果。

總結:黃總計劃走技術壁壘型公司,那麽inside是最好的方案。否則黃總相當於除了研發之外,還要做廣告、銷售、生產三個公司。這樣才能成功。技術壁壘型的公司都是走的合作模式,放眼世界皆是。

13

姓名:馬文俊

公司:青島小帥影院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小帥電影機,把電影院搬回家

心得感悟:飽和攻擊的重要性,消費者認知再聚焦

觸發改變:酒店院線的城市聚焦,農村院線的更大商業模式的覆蓋

江老師點評:

第一、 從設備上尋找差異化是錯誤的。目前你們的設備和幾米以及其他的品牌沒有差異。

第二、 你從規模走到廣告可以相信的規模,一定要2C,你這個核心的,只是你2C時間長了之後,已經到了一定規模。才有廣告價值。在中國,幾十萬臺設備的廣告價值等於零

第三、 要聚焦,不要分散。如果你的幾十萬臺設備在一個地區,那具有廣告價值。如果分在全國,每個城市才幾臺,那樣的廣告價值是沒有的。

第四、 第二院線的思路還是比較靠譜的。

14

姓名:崔佳

公司:徐州蘇寵寵物用品有限公司

定位:80、90後年輕都市養寵人群

心得感悟: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賺錢順便

觸發改變:重在提升企業核心價值,持續給用戶提供價值

江老師點評:

第一、 崔佳在淘寶店里面采用了封鎖品類的方式。包斷所有的同類廣告,飽和攻擊做到了淘寶線上第一。這就是我說的一點突破,飽和攻擊的重要性

第二、 但是用崔佳自己的話說。線上只占20%。第一,我的建議是你進入線下商店。那里才是你打造品牌的戰場。

第三、 第二是鎖定終端,進入線下之後先鎖定終端,你要把終端進去之後都是大幅的廣告,你把終端占了,複制線上模式。

第四、 再有錢就要擴大,你要成為領導第一品牌的時候你要擴大認知,但是我認為產品上賣點還是需要有一些新創新的思路。

舉例比如說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做狗糧的人,他說的問題是地域特色,比如四川,四川人最喜歡吃什麽東西?這種狗糧就是號稱帶,北京人叫四喜丸子,比如說,我給我的狗也吃,把它做成一個四喜丸子,就是我能吃的好東西,我都給你吃了。比如說叫紅油餛飩,紅油抄手,這是成都狗可以吃的。最後我讓我的狗吃遍天下美味,這就是也蠻好玩的。

15

姓名:趙子侃

公司:北京天下易茂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每一個寫字樓里面都有一個樓小易

心得感悟:清晰自己的定位,聚焦一點發力

觸發改變:調整商業模式,暫時先不做增值業務,未來增值業務以遞推為主,全力拓展網點。

江老師點評:

第一、 這個項目前期的盈虧平衡是關鍵。現在很多公司玩補貼,不建議大家跟風。“樓小易”的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就是前期搭建入口時候的盈虧平衡。

第二、 增值服務就應該拿利潤,天經地義。有了錢,提供更好的服務,良性循環

第三、 “樓小易”做到了定位聚焦,只做高端寫字樓的快遞,專註,不補貼,找到痛點一劍破天。

16

姓名:葉垂林

公司:上海金店世家珠寶有限公司 (520珠寶)

定位:20-35歲人群

心得感悟:定位決定方向,選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觸發改變:公司定位的重新梳理。

江老師點評:

第一、 莆田系是你的一個優勢。莆田系做事很報團,執行力高。

第二、 原創設計,時尚感強,提高你的溢價能力,變相也是一種品牌價值。

第三、 封殺品類已經不可行了。因為市場的巨頭很多了。只能尋找品類特性。“520”這個品牌很不錯。針對這個名字尋找品類特性。

第四、 要用創意的方法增加你的附加值。正面520 倒過來1314 這個創意很不錯。

17

姓名:曾克慶

公司:南京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定位:公司名稱定位沒有錯,但是過於寬泛,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明確的細分客戶或業務定位,無法形成工作聚焦在小領域發力。

心得感悟:1、在創業的過程中大道至簡;2、創業是有方法論的,正確方向上的激情才有價值;3、商業智慧與直覺,不是憑空思考出來的,是無數實踐與思考融合後的產物;4、創業者的自信,是一把雙刃劍;5、時間窗口是有限的,飽和攻擊中的勇氣與執行力是珍稀資源;6、就事論事很重要,但不能只看事情本身;7、時間窗口內必須建立壁壘。

觸發改變:1、深度思考並重新定位,聚焦主營業務,縮減甚至砍掉不符合新定位的非主營業務;2、需要思考如何經營外部客戶心智;3、思考如何在時間窗口內飽和攻擊

江老師點評:

1. 曾總再聚焦定位這塊做的很好。

舉例說明:他的民營背景導致他對於工農中建這種資產端,華融這種資產端的對接能力上人家相信你,或者人家覺得你跟我不對稱的,不是一個檔次的,好,他覺得我跟北交所做還是一個檔次的,這個行業當中有了一些把大客戶攬掉的,他說那我就退而求其次,我把城商行這個生意發展起來,這個邏輯就是一個定位。而且是一個差異化的定位。

2. 但是再第二個特色中。曾總說風控是他們的一個特點,是一個特色。這點可能做的很好。但是我並不認可。我上面經常提到兩個觀點:“第一,你是什麽不重要(你自己哪里做的好不重要),關鍵消費者如何認知你才最重要”、“第二、經營最重要的不是內部,而是外部,也就是如何經營外部客戶心智,讓用戶按照你的思路去認知你的公司和產品”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風控你認為是你的特色,你的利劍,你的殺手鐧。但是並不一定能打動我,說服我。這就是信任狀不足。這一塊是你需要去思考的。

18

姓名:朱文燾

公司:隨時噴

定位:車主保險公司之外的解決之道

心得感悟:放下浮躁,點滴累積

觸發改變:每天進步0.1%

江老師點評:

從“隨時噴”的廣告語來看公司定位。

廣告語一:車險如何降到3.3折。這個廣告語雖然和吸引人,但是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賣保險的公司,和企業定位不符。

廣告語二:一撞車就找“隨時噴”。概念模糊,不能突出服務特性。

廣告語三:小刮小碰找“隨時噴”。這才是點睛之筆。

第一、小刮小碰才是車險場景中的常態。就像“小困小餓就喝香飄飄”一樣。

第二、他開創了一個新的認知,就是這個小刮小碰不出險更劃算,然後這個信息是由隨時噴打進去的,所以消費者想小刮小碰找隨時噴。

總結:你想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一個什麽樣的認知優勢。你要創建一個什麽樣的認知優勢,我認為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價值,你認為的價值傳達出來,但是你傳達價值要進入消費者心智,你經營的是自己的公司,我認為一個公司不是經營自己的內部管理,而是經營你在你的用戶心智中的那個心智優勢,這個經營的東西不在內部,你經營的核心不在內部。經營管理重要嗎?人事管理重要嗎?獎金管理重要嗎?激勵機制重要嗎?都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這個公司的經營不在內部,你的經營是經營消費者心智中我想達到的哪個位置,哪個印象,我用哪個詞,這是關鍵。就是我認為你經營是內部的所有東西,圍繞每個東西,這些都是基本功。所以大家有很多工作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這邊創新那邊創新,但是你首先要確定我在消費者心智中要建立一個什麽認知。

我覺得大家在創業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你跟你的競爭對手差異是什麽。第二是你的這些差異在消費者心智中能不能建立一個清晰的一個,別人沒有過的一個心智印象,心智優勢,我覺得大家一定,我借著他的情況給大家說一句話,就是顧客的認知比產品更重要。就是產品重要嗎?重要。顧客認知中的產品更重要。

19

姓名:劉聞波

公司:1號貨的

定位:同城貨運

心得感悟:1、進行飽和攻擊,全力以赴,區域破局,建立優勢;2、差異化營銷,從對手最強的領域尋找弱點,提煉出核心優勢,在單個區域迅速突破,進行飽和攻擊;3、盈利模型的探索,要有競爭壁壘;4、拒絕自High。

觸發改變:1、制定差異化競爭的營銷、執行策略;2、優化盈利模型,建立核心競爭壁壘。

江老師點評:

我們來把劉聞波目前的項目梳理一下,

1. 找到了一個貨運領域的“滴滴專車”的突破口

2. 資本熱的時候,融資非常容易,幾乎等錢上門。用2千萬去幹了全國插旗,全國布局的事情,後來發現不靠譜,收編回廣州

3. 目前的競爭對手是58。和這個資本巨頭打,沒有任何優勢。

4. 目前平臺自營和加盟同時進行,比較迷惑。

首先,劉聞波在2014年找到了一個所謂的藍海,就是同城貨運。這個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用資本的錢花在了攻城掠地,全國插旗的事情上。

創業初期,一定要聚焦。創業一定是最小化產品,最小化地域,把一個模板,樣板市場做出飽和為止。其實像你這種產品線非常地域化,絕對是打透,因為打透你才有一天至少還能被58收購嘛。

舉例:上海的那個大黃蜂,最後人家只能把你並了,為什麽?大黃蜂把一個上海做透了,如果你跟著全國去幹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吃力。一定是聚焦,做不了皇帝也可以做諸侯嘛。這就是聚焦的意義。

關於是發展方向是自營還是加盟,這一點不是迷惑,而是矛盾。如果你和58繼續打下去。根據你剛才給我講的,我沒有發現你和58的差異。那麽我建議你選擇一條路。自營是一條路,是不是行得通,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你有了差異化。否則,你繼續和58打下去,失敗的幾率是大的。

這個就是你跟58走了兩條道路,它這兩條道路就在於什麽?那就是神州和滴滴的區別,大致是這個邏輯吧。神州專車,在這個群雄逐鹿的品類找到了自己的特性,那就是“最安全的專車”。

總結:

通過劉聞波的案例,我想告訴大家:

1. 高頻的飽和攻擊是創業公司的首選。不能有了錢就到處跑馬圈地,插旗子。

2. 不能做品類就找特性,既然我競爭對手是58這個巨頭,那麽我就做最特性,比如最“安全的貨車”、“最快速的貨車”

3. 聚焦很重要,不能什麽都想做。自營和加盟只能選擇一個。

20

姓名:張銘磊

公司:小胖看房

定位:移動互聯網服務商

心得感悟:1、幫助開發商在負責區域內傳播建立品牌認知;2、在廣告服務中建立信任背書幫助品牌主。

觸發改變:服務中引入產品策略打法

江老師點評:

第一、 小胖看房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掌握碎片化的資源。目前的商業模式兩頭都不靠。對上是房地產上,對下是承包各大媒體。兩邊都不掌控。最為漢堡包,被兩頭夾。兩頭都不占。兩頭都不敢得罪。

第二、 小胖看房作為的大數據精準營銷,實際上就是內容的優化。核心問題是你的生意就是一個創意公司的生意。本質上,我就是一個創意代理,號稱叫優化,你的優化不是一種技術優化,是一種內容優化。創意的生意,無法複制。這就是最核心的問題。

解決辦法:

第一、 既然,目前“小胖看房”的做法是流量的廣告變現,那麽你的溢價能力應該是把成本洗成窪地。而且窪地反彈不起來,因為你把所有窪地串起來了,就像我把所有公寓樓串起來了。這樣你至少做到了控制媒體。就像我,那個物業和分鐘叫板,我都不怕我全國有110萬塊屏,少了你一塊我不怕。兩頭至少先站一頭。

第二、 你需要聚焦你的用戶。說白了小胖看房,要成為一個不是洗流量的公司,而是它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價值,它聚集了一個特殊的社群,最後這個社群可以賣給所有人家。就像分眾,全國有13億人口。6-7億的農民,6-7億的城市人口。我的電梯廣告就定位2億的白領階層就足夠了。小胖看房也可以聚焦那些愛買房的大爺大媽。這些人再上海少說也有幾千人。這些才是你的沈澱用戶。而且,這些人,有錢,高頻。

21

姓名:王思遠

公司:漢獅影視廣告公司

主營業務:影視廣告定位傳播、受眾研究、創意及拍攝制作服務

江老師點評:

1. 創意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成功都是不同的,無法複制。

2. 要麽提高自己的服務和創意能力,靠方法論賺錢。也就是說不光光提供拍攝,應該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幫所拍攝的產品最好品牌定位等。

3. “易拍即合”的定位是模糊的。一個平臺的定位到底是什麽?是簡單的勾搭,還是撮合,還是搭建場景,靠後續的其他賺錢。這個不清晰。

舉例:瓜子二手車他是創造交易場景,然後做金融的事,簡單來說楊浩永肯定是做金融保險的生意,為什麽?沒有人白白去創建這個東西。

總結:所以,如果你是想搭建廣告主和制作團隊之間的平臺。要麽平臺服務收費,要麽平臺免費,靠後續的金融、或者租賃賺錢。這個定位要想好。

22

姓名:郝耘琦

公司:魔方網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互聯網+面試,在線、智能現場面試相結合

江老師點評:

第一、 時間窗口對你這個項目很關鍵。提供面試,我認為這個技術不是壁壘,問題是51job智聯招聘這些巨頭,他一旦認明白這個道理。很有可能向下延伸,依托自己的品牌和資金實力打壓你。所以我建議你,你要形成更快的融資,更快地在市場上打出去。

第二、 我再補充一點就是說,很多的技術不是壁壘,商業模式不是壁壘,既有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但是他沒構成核心壁壘,真正來說,即使你構成,它只會帶給你一個時間窗口,在時間窗口中你要飽和攻擊,最後在消費者心智中覺得這就是你的開創。

23

下課了,大家還在積極的“對接資源”,“互訴痛點”

江南春 點評 品牌和顧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2

專訪|孫堅:如家、首旅酒店整合將發力中端市場、看好顧客生態圈

首旅酒店(600258.SH)日前發布公告,進行了最新人事任命,其中,原如家CEO孫堅被任命為首旅酒店總經理。

據悉,此番新人事任命後,如家與首旅系將在品牌多元化、加盟模式和受益方式多元化等方面進行整合。

那麽,如家私有化後並入首旅酒店究竟如何具體整合?孫堅任職首旅酒店總經理後,會有什麽樣的發展大計呢?

孫堅在9月9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這次的任命表明了,首旅酒店非常有勇氣去導入市場化,未來如家和首旅酒店的整合中會大力發展中端酒店品牌,鑒於首旅系涉及主題公園、餐飲、景點、購物零售等各個上下遊產業鏈,其也很看好未來嫁接這些資源打造顧客生態圈。

將力拓中端酒店

其實如家私有化並入首旅酒店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雙方諸多酒店品牌的整合。

根據資料顯示,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如家在中國市場355個城市共有2922家經濟型酒店。首旅酒店麾下擁有北京首旅建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寧波南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著自五星級到經濟型的各類酒店170多家。雙方合並後的酒店品牌包括“首旅建國”、“首旅京倫”、“雅客e家”、“欣燕都”、“南苑”、“如家”、“莫泰”、“雲上四季”、“和頤”和“如家精選”等。

談及酒店品牌的整合,孫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建國到如家、雲上四季等,我們會對各個品牌酒店的定位梳理,本來很多酒店定位就不一樣,涉及到經濟型和高端等不同層級,今後我們會適當對一些品牌做一些重新的定位,有些品牌可能就是重疊了,畢竟中端和經濟型都涉及到3~4個品牌。但這並不一定沖突,我們可以想一下有什麽差異化發展策略,比如可以在管理上、模式上差異化,要知道,直營和輸出管理是不同的。其實這次如家和首旅酒店的整合也是給了我們一個轉型的機會。”

孫堅進一步透露,從規模而言,大比例的酒店項目依舊是如家,首旅系的酒店占較小比例。

“但是我們整合後,不會去一定要區分如家的業務還是首旅酒店的業務,我們都是一體化進行整合和發展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端酒店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包括如家本身在中端酒店已經發力,首旅酒店也有部分酒店註重在中端市場。當然我們不排除今後還會有更多的品牌出現在中端酒店市場。首旅酒店本身就是以中高端酒店為主的,因此這方面的人才的共享和提升是有利於雙方中端酒店發展的。以前我們是‘向增量要發展’,但我們未來的發展是‘向存量要發展’,所以未來希望通過管理和模式來挖掘存量的發展。”孫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後臺統一化、看好生態圈打造

有業界提出質疑,如家和首旅系由於客戶群的不同,因而後臺運維和客戶群也大相徑庭,如果要做會員體系的合並或者營銷運作的統一化,存在一定難度。

“系統方面,我們已經啟動了信息系統、預訂系統和會員系統的大統一的項目。當然,不同品牌的技術設備、軟件是不同的,但我們已經擬定了未來18個月的計劃。我們先從相對容易的一些切換平臺上進行統一化。我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做到初步的系統統一化。有些比較大系統的統一,我們相信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或技術層面來解決。系統的對接是非常重要的。”孫堅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未來在資金運作和財務方面,很快就會統一化操作。

值得註意的是,首旅在中高端酒店方面有優勢,而且首旅系還有主題公園、餐飲、景點、購物零售等各個上下遊產業鏈。在孫堅看來,這些是非常好的資源。“我們現在都在說要建立顧客生態圈,首旅系就有很好的建立顧客生態圈的資源,我們未來可以做資源嫁接。”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首旅酒店一直在慢慢剝離非酒店資產,然後註入酒店業務,未來,首旅酒店還可能會持續進行非酒店業務的剝離和酒店業務的註入,今後首旅酒店會是一個以住宿業為主業的專註型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76

陳春花:免費服務會趕跑你的顧客毀掉你的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7/0313/161813.shtml

陳春花:免費服務會趕跑你的顧客毀掉你的產品
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

陳春花:免費服務會趕跑你的顧客毀掉你的產品

產品的價值須由產品自己來決定,服務的價值須由服務自己來決定。

本文由春暖花開(微信ID: CCH_chunnuanhuaka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春花。

產品的價值須由產品自己來決定,服務的價值須由服務自己來決定。服務帶來的應該是一個增值的部分,如果沒有增值,服務就沒有意義。

服務創新是中國企業尋求營銷創新的一個有效方法,很多中國企業以服務取勝,獲得了非常好的牧果。但是當我們認真對中國企業所做的服務的實際績效進行評價的時候,恐怕會發現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服務並沒有實現增值,相反,很多企業在做服務的時候,是想用服務來彌補產品的不足,而不是用服務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可是一定要記住,如果不能增值,服務就沒有任何意義。

這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機械制造公司,下面有兩個事業部,產品分別是小型包裝機和小型食品機。和其他珠三角民營企業的成功經驗一樣,它的產品以低價和快速的模仿創新占據了低端市場。

客戶一方面極為歡迎這些物美價廉的產品,一方面又對不穩定的質量怨聲載道。為了安撫這些受傷的客戶,他們建立了龐大的售後服務網絡,每年的利潤都會有好大一部分重新回到客戶那里。於是銷售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利潤率卻直線下滑,更要命的是,客戶並不買賬,他們依然怨聲載道,依然一有機會就選擇更優質的進口產品。

痛苦的老板開始尋求咨詢顧問的幫助。

顧問問了一個問題:“你的服務收費嗎?”

老板瞪大了眼睛說:“當然不收!”

顧問告訴他:“那就開始收費吧!”

老板的眼睛瞪得有剛才的兩個大,尋思要不要把這個顧問趕出去。不過最後他決定試一試。

4c706e0838df1651784072572fe52529

當售後服務部門被迫要向客戶收錢時,他們發現僅憑維修機器根本不可能。同時他們也發現自己原來還可以為客戶做更多的事:幫助客戶培訓維護人員,從而減少生產停機時間;幫助客戶改善工藝,從而挖掘設備潛能;幫助客戶設計配套方案,從而實現總成本最低。

直到有一天,售後服務部門突然發現,兩個事業部的兩類產品竟然分別銷售給同一個客戶,而售後服務部門完全有能力把這兩類產品與一些外部產品加以組合,從而提供給客戶一套完整的產品線解決方案。而客戶願意為這樣的方案支付的價錢幾乎是設備款的25%! 

274a30366eb67e11f67884c1bae13cbf

一年後,這家企業又一次實現了銷售額和利潤率的同步增長,同時客戶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新利潤來源於公司的售後服務部門,這個部門不但實現了服務收費,而且當年這個部門實現的設備銷售額占到了整個公司的15%。對了,這個部門已經不再叫售後服務部了,而改名為客戶增值服務部。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表面看起來匪夷所思,里邊的道理卻出奇的簡:客戶願意付錢的服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換言之,凡是無法為企業帶來利潤的服務,就無法保證為客戶創造價值,當然,也就不能指望客戶會真正滿意。

簡單的道理,一些企業卻屢屢犯錯,錯把服務當作彌補產品不足的手段。

有些企業在意識到客戶不滿的同時,會高舉起服務的大旗,卻忽略了產品才是戰略的中心,錯把服務當作彌補產品不足的手段,錯把客戶服務等同於客戶滿意。殊不知服務與產品之間不是相互提升價值的關系,而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兩者不是互補關系,而是平行關系。產品的價值須由產品自己來決定,服務的價值須由服務自己來決定。因此,服務帶來的應該是一個增值的部分,如果沒有增值,服務就沒有意義。

我最喜歡的一個廣告是瑞士手表的,其廣告詞是“瑞士手表世界各地維修站的人員正閑得無聊”。但我們在國內經常看到的廣告是“我們的維修人員正一周7天、每天24小時為您服務”。

瑞士手表的價值由產品自身的品質來提供,我們的廠商卻錯把服務當作彌補產品不足的手段。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