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壇雙面人黃紹開


2004-11-10  NM




金融圈中人向來糾纏於金錢遊戲,股票可以變銀紙,亦可以變廢紙,闖蕩股海三十五年、見盡賭徒百態的鄭裕彤身邊大紅人黃紹開,對此有深切體會,「做人唔識居安思危,一跌就會跌死。」

黃紹開在金融界有雙重身份,他既擔任鄭裕彤家族旗下大福證券董事總經理,人稱「彤叔御用股壇打手」,事關彤叔透過大福多次出手打救「殼王」陳國強,又借錢予羅兆輝度難關。

黃紹開又身兼上市委員會委員,股壇內幕消息隨時順手拈來,但他說:「你貪(污)得一次,就永不超生。」

周旋於鄭氏家族成員及其富豪友好當中,黃紹開有一套生存秘笈。

金融投資被視為高風險行業,可令人一朝致富,又或者一夜破產。黃紹開見慣股海風浪,面對大福每日逾萬宗交易,除風險管理之外,減壓是他絕對不會忽視的一環。

跑馬拉松、每周行山兩個小時,都是他的減壓良方。記者邀他行山,他一口氣行兩個多小時仍然中氣十足。逾六十歲仍體魄壯健,不遜色於中年漢。

「在金融界工作,如果唔識得減壓,會黐線㗎!這是我個人體驗,因為根本頂唔順,人始終係血肉之軀,頂得幾多!」黃紹開如此形容他肩上的千斤擔。

他接着說:「不單止行山,我又會游水及打坐,十幾年啦,有時行行山會靈光一閃,諗到新方法解決問題。思緒一亂,做事就唔清晰,況且,這個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

對,人事問題,也需要黃紹開八面玲瓏地處理,皆因他周旋於鄭裕彤家族成員及其富豪友好,還有金融監管機構及一眾上市公司管理層,沒有左右逢源的真功夫,早已摔倒地上。

黃紹開與鄭裕彤扯上關係,是由彤叔「大掌櫃」、陳國強與鄭家純好友魯連城一手拉入大福,曾經是大福代言人的「陸叔」陳永陸,當日亦是由魯連城拉入局,黃、陳兩人成為魯連城的左右手。

魯連城是伯樂

魯連城一直是彤叔的心腹,○一年蕭若元的友聯系上市王國一夜垮倒,身為大福證券副主席的魯連城以私人名義一擲兩億多收購友聯系公司,轟動一時,當時盛傳是彤叔在背後打救蕭若元。

提到他生命中的「伯樂」,黃紹開至今仍然感激魯連城,「他是一個非常之有衝勁的人,又是一位出色市場推廣者,做事進取,永不言敗。」黃紹開笑着說。

彤叔多次打救好友,近年備受財困消息纏身的「殼王」陳國強,去年曾經將六成五保華德祥股份抵押予大福證券,解決財政上燃眉之急。因此有人稱呼掌管營運的黃紹開為「彤叔御用股壇打手」,這一點,他卻不認同。

他解釋:「大福以前是家族企業,我們只可以按家族指示去做,大福上市之後是面對市場,考慮的是公司利益,就算是陳生(陳國強)的deal(交易),一樣會check(調查)清楚是否符合公司利益,我們有一套內部監控機制,銀碼大的deal要經董事會同意,個客與彤叔幾熟都係咁講。」

黃紹開指陳國強是股壇「風頭躉」,曝光率高,一舉一動都容易招人話柄,才令人覺得是彤叔打救陳國強

敢向彤叔說不

他更強調:「外間的人誤解啫,我一直以來幾獨立,又最夠膽在老闆面前say no,老闆好深明大義嘅,我們是上市公司,老闆唔會強迫我們接受(交易)。」

儘管黃紹開作出解釋,但彤叔、鄭家純、魯連城及陳國強的交情,是沒有人會懷疑的。

曾經自吹自擂與城中富豪關係密切的「神童輝」羅兆輝,曾經拖累大福○一年業績虧損。當時虧損的一億一千八百萬元中,逾六千萬元的壞帳正是羅兆輝的「孖展」數,提及大福這次「嚴重創傷」,黃紹開無奈地說:「我都好心痛,(錢)冇㗎啦!撇晒啦!」

黃紹開形容魯連城與陳國強出手夠豪,而羅兆輝就「豪得滯」出事,他說:「羅兆輝唔同陳國強陳國強(交易)都叫『有粗有幼』,他熟讀收購合併條例,又有一班謀臣協助,羅兆輝?我睇唔到喎。」

羅兆輝連累大福蝕錢,有人批評是彤叔好心累事,羅兆輝出事前與彤叔及其好友劉鑾雄、陳國強合作過,是大福的大客,對他的「孖展」借貸雖然小心,但最終亦出事。

黃紹開說,大福的「孖展」借貸,九六及九七年時期是高達四十億元,他不認為是風險過高,因為對比當時整個市場的非銀行業務借貸融資額,大福的比率算偏低。

用顯微鏡審核債仔

講每句說話,黃紹開都表現得氣定神閒,但惟獨提起羅兆輝,他便有點勞氣的說:「這次事件對我們敲響警鐘,教識我們以後接受任何交易之前,要用顯微鏡去睇控股股東的為人。」

不過,他指羅兆輝事件不可以將責任推卸在彤叔身上。他幾乎拍心口似的說:「我作為公司負責人,我要對所有deal(交易)負責,所有借貸唔可以因為(個客)識老闆就通過,羅兆輝係大福十幾年熟客,(拖數)我都好突然,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黃紹開懂得「見招拆招」,往往會避重就輕,使出一招「四撥千斤」,在護主的同時又表現出堅持個人的專業操守,難怪備受老闆重用。

要知道變身上市公司後的大福依然「家族味道」濃厚,大福主席為鄭家純,副主席為彤叔「大掌櫃」兼純官好友魯連城,以及彤叔女婿杜惠愷,面對這三位頂頭上司,黃紹開絕對八面玲瓏,這亦令他在大福可以一做十七年。

「股壇專收叻仔」,愈自認炒股專家,愈容易輸身家,縱橫股壇三十五年,黃紹開見過身邊銀行界、證券界的朋友因為貪出事,令他引以為鑑,更何況,他是上市委員會委員,所謂的內幕消息每天送進他耳邊,稍稍把持不住就會出事,因此,黃紹開自稱不會炒股。

貪一次一世難甩身

「我太過投入(股票)市場啦,太多秘密資料畀到你,如果我上午買入股票,有人下午畀秘密資料我,咁我真係水洗都唔清。」他認真地說。

黃紹開又續說:「又或者,當你有過一次(貪污),這好比有把刀架在你頸上,貪少少,都會甩唔到身,因為對方可以掉番轉頭舉證你,只要貪過一次,一生一世都擺脫唔到。錢,夠使夠用就得啦,而且,一個人有冇錢都講運氣,廿年前,我已經睇通喇!」

他又舉了一個案例,七二年,他與渣甸一班從事收購合併的金融界精英合組基金炒股票,為數八、九人合資的兩萬元全蝕清光。

「當年兩萬元差不多等於目前的幾十萬,咁多專家都冇用,一樣蝕晒,所以,我一聽見有人自認投資專家,我會笑。」黃紹開冷笑道。

黃紹開小檔案

● 取得澳門東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 69至73年,擔任牛奶公司秘書處主管。

● 73至74年,任職於中央證券登記處。

● 74至84年,從事投資顧問工作。

● 84至87年,任職於粵海投資。

● 87年至今,擔任大福證券董事總經理。

與陸叔無不和

當年,「散戶黃大仙」陳永陸一直是大福證券代言人,○○年陸叔離開大福,盛傳是與黃紹開不和,皆因陸叔功高蓋主,太搶風頭。

黃紹開澄清:「中間有點誤會,我們當年一直合作得唔錯,我鍾意做管理,喜歡默默地幹,他的優點是對外形象好。」

記者追問,他又補充:「當時大福新方向不想只照顧散戶,要拓展投資銀行業務。」言下之意,是指大福新方向與陸叔的「散戶黃大仙」角色有點相違背。不過,黃紹開仍然強調與陸叔沒有不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6

新零供關係:寶潔的雙面角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9/wNNDE4XzM4NjkwNw.html

「通過數字化實現業務模式革命」是費禮博近來最樂於談論的主題。12月8日,這位寶潔全球首席信息執行官(CIO)來到廣州,對華南理工大學的學子 們介紹了寶潔的各種技術創新。在一個小時的演講裡,這位兼任全球業務服務部(GBS)的總裁同時帶來了一個鮮明的信息:這家全球500強的消費品公司,正 在利用技術手段,變革業務模式。

就在6個月前,寶潔中國與華潤萬家完成了一個新的項目:分別成立了一個由銷售、IT、物流等人員組成的跨職能團隊。這兩個團隊的目標十分統一:解決「銷售預測失誤」這一門店和供應商遇到的老大難問題。

在 此之前,寶潔對海報單品的預測常常出現偏差,預測過高時引發高庫存,不僅影響其他單品的備貨銷售,也增大了零售商的運營成本,激化零供矛盾;預測過低則導 致了促銷期間的缺貨,拖累了門店銷售,更不利於保持消費者的忠誠度。於是,如何平衡庫存與銷量,科學地安排備貨和促銷期間的補貨成了寶潔與華潤萬家共同面 對的課題。

對寶潔而言,華潤萬家的門店作為供應鏈的最終端,直接影響著整條供應鏈的效率。無論是寶潔還是華潤萬家,相繼意識到那種「非此即彼」的零供關係已不再適用,基於供應鏈的合作是雙方獲取客戶的關鍵。

新型的零供關係,究竟應該如何形成?

推倒壁壘

寶潔全球CEO麥睿博讓人記憶尤深的一句話是:「我們想成為首家實現全面數字化的公司」,這是其接替前任CEO雷富禮之後,對各部門提出的要求。

這 種數字化的思維開始影響到寶潔中國,首當其衝便是從銷售預測開始。「如果門店訂單忽高忽低沒有規律,客戶分倉庫怎麼可能準確預測並進行備貨?分倉怎能保證 100%滿足門店訂單?為了使分倉在訂單高峰時能滿足更多的訂單,又需要投入多少建設成本?」此前在11月於長沙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寶 潔大中華區產品供應部副總裁楊源如此問道。

一直以來,銷售預測是行業一個大難題,門店不是脫銷就是庫存過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雙方的信 息不對稱。寶潔通過自身的渠道對消費者進行調研,從消費者理解的角度進行預測;而零售商單方面研讀自身的銷售數據進行預測,並向寶潔下訂單。雙方的數據相 互封閉,且各有缺陷,結果「預測不準」就成了一種常態,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

在博斯公司合夥人徐滬初看來,「過去,中國企業並不重視對數據的收集、分析,並利用它的價值。但如今,單純地壓低成本或抬高價格已不再適用,零供雙方必須共享信息,並結合雙方的數據作出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判斷」。

於 是,寶潔下決心打破信息的壁壘,本土零售商華潤萬家成了一塊試驗田。寶潔的考慮是,「華潤萬家將門店內和寶潔相關的POS銷售機數據分享給寶潔,同時寶潔 將其對購物者的研究數據提供給萬家」。這樣一來,「寶潔通過品類管理和對運營數據的分析,就能使寶潔品類在門店的運營更加高效。」翟鋒表示。

具體說來,華潤萬家和寶潔的銷售團隊共同建立了一個快訊郵報銷售預測模型。這個模型以過去幾年的歷史銷售數據和消費者調研為基礎,結合每一家萬家門店促銷位置的存貨量建立銷售預測,並給出相對準確的訂貨補貨建議訂單量。

有了這個模型後,門店可以科學地進行少量多次的訂貨,並事先規劃好每次的訂貨量,從而在促銷備貨量和門店倉儲資源之間達成平衡,優化了庫存和銷量間的矛盾。

這種消費者驅動的供應鏈設計起始於商店的貨架,然後回推到整個供應網絡。寶潔通過銷售終端的數據得出產品的實際需求,以此為依據進行生產和配送。當寶潔推出新產品時,這種實時的銷售信息尤為重要, 當公司發現真實的需求與之前的預測有出入時,還可以及時採取改進措施。

在徐滬初眼裡,這種零供模式的演變是近年來的大勢所趨。過去,類似寶潔這樣的供應商考慮的是如何快速地將貨品以很低的成本放到零售商的渠道里,而零售商思考的是如何用最優惠的價格拿到這批貨,這種以財務為導向的模式存在了很長時間。

「在有大量供應商和零售商存在的市場內,這種模式依舊可行,但市場不可能永遠高速成長,」他說道,「在供求趨於平穩後,零售商與供應商要維持競爭力,就必須比競爭對手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這時雙方就需要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供應鏈上的合作模式。」

雙面角色

寶 潔大中華區銷售總裁翟鋒坦言,為了建立這個模型,無論是寶潔還是零售商都花費了巨大投入。「這不單單是錢的問題,還包括人力,雙方都投入了專門的跨職能的 團隊,」他說道,「過去,供應商和零售商的接觸停留在銷售和採購這樣一種點對點的關係,但寶潔和華潤的合作還需要財務、信息、物流等系統的對接。雙方都需 要對已有的系統做一定調整,這是很大的投入。」

然而,寶潔所要做的並不僅僅是對接系統這麼簡單。「對供應商而言,它不僅要對及時獲取的信息做出積極的反應,還要專門去指導零售商怎樣做到規範的信息蒐集,告訴他們哪些是有價值的信息。」徐滬初表示。

通 常情況下,雙方的數據分析結果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落差。供應商不可能做到像零售商那樣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數據收集,而是更多地通過第三方進行第一手調查,以更 好地瞭解和掌握市場。用徐滬初的話說,「供應商的數據更多的是面上的,而零售商的數據是具體的點上的,兩種方式都有缺點。面上的認識可能不深刻,有時只是 表面現象,點上的信息可能會以偏概全。如果你預測你的,我預測我的,就不是一種科學的方式」。

在此基礎上,許多諸如設計與消費者偏好之類 的因素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數字,但它們卻能被闡釋和理解,這種模糊地帶同樣增加了零供雙方意見分歧的可能。如今,不少企業正日漸將各種數據分析放在一邊,而 試圖對顧客有更全面的、設身處地的理解,並能將有些模糊的見解轉化為創造性的商業模型。企業必須習慣於模糊情境,並隨時準備放棄對確定、單一答案的追求。

從這個角度看,零供雙方需要常常坐在一起討論,「如何才能更好地結合運用這些信息和數字,大家各要採取哪些應對措施。而這些統統需要雙方很好的協作。」

摩立特集團合夥人、中國區副總裁Torsten Stocker認為,要實現這種親密無間的協作,雙方的重點是要建立起一種長期信任,「他們彼此間不能再把對方僅僅看成銷售方和採購者。」

類 似這樣的合作,使零供之間的傳統關係更加中和。畢竟,顧客是零供雙方的共同目標,當越多的消費者數據參與到雙方的決策制定中,「大家建立夥伴關係的可能性 就越大,而不僅僅就價格和銷售額進行談判。」Torsten指出。進一步說,在這種合作中,寶潔和華潤萬家不會過於聚焦短期利潤,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新體 驗、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上。

「在項目評估上,我們和零售客戶也有一種稱為共同績效卡的管理方式,通過績效卡來衡量雙方共同關注的一些生意指標。」翟鋒表示。這些指標包括脫銷率、庫存率、購物者的滿意度及雙方的銷售利潤等,每到年末,雙方的管理層便會一同回顧績效卡上的數字。

新零供關係:寶潔的雙面角色

信息阻力

在寶潔看來,只有基於購物者的供應鏈設計才是高效的設計。儘管這種「相互滲透」的願景看上去很美,大家也逐步接受了互利的理念,但寶潔的計劃依舊在中國經歷了「水土不服」的階段。究其原因,本土零售商信息渠道的不通暢是寶潔供應鏈計劃卡殼的最大障礙。

信息化的落後,使寶潔所提倡的由技術投資形成的競爭力在中國無法得到充分施展。要知道,寶潔在中國遇到了太多連EDI(電子數據交換)都沒有的零售商與分銷商,能參與數據交易的也只有沃爾瑪、家樂福、上海華聯等一些大型零售商。

無 奈之下,寶潔的大部分訂單只能採取電話或傳真的方式進行,出錯情況時有發生。近幾年來,雖然下游的不少零售商都開始重視起信息系統建設,但每家公司的建設 方式參差不齊,從各個客戶那兒蒐集來的數據也都因分類、格式、長度各異而無法共享。換言之,這些數據只是一個個信息孤島,對寶潔的物流管理及電子商務貢獻 不大,出錯的事仍無法避免。信息的不通暢,使得寶潔中國的經營成本遠遠超過了海外。

從這個角度看,力推行業標準成了寶潔能否打通信息屏障的關鍵。2003年底,寶潔正式啟動中國分銷商數據交換系統,按照計劃,全國各大分銷商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將與寶潔的系統進行鏈接。

除了信息化的重構,寶潔的「嚴苛」標準也給國內不少物流公司帶來了壓力。近幾年來,國內物流業雖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大部分公司提供的仍是較簡單的運輸、倉儲和配送服務,對物流策劃、組織及深入企業供應鏈內部的全程服務涉及甚少,服務質量和信息化程度也難如人意。

用 翟鋒的話說,「這樣的合作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間總會有一些起伏,關鍵是雙方的高層是否認可這樣的理念,認可這種長期合作會帶來長期的利益。」在他看來, 公司高層的推動會給具體的執行團隊更多的鼓勵和空間。畢竟,有了第一步的坦誠合作,供應鏈上的各方才可能在信息管理系統、物流倉儲體系、客戶關係管理、供 應鏈預測與合作體系、人員培訓等方面發展進一步的合作。而眼下,零供雙方的充分合作往往只集中在兩個分支:定製促銷活動及聯合客戶洞察。

不 可否認,建立專用的價值鏈從長期看終將得到回報,但短期內,零供雙方難免出現分歧。「就像寶潔和沃爾瑪也經常出現摩擦一樣,對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一直都存 在,只是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會不一樣,」徐滬初稱,「關鍵是要堅持以消費者為導向,在對抗中合作,在合作中對抗,最後達到一種平衡,實現共贏。」

要 讓本土零售商接受這種新鮮的開放思維並不容易。1998年,寶潔中國在內部理順了供應鏈架構後,開始積極奔走,大力遊說本土零售商採用其管理模式。但實際 情況是,零供雙方的對話大多集中在討價還價上,「雙方為取得供應鏈的主導權展開激烈競爭,結果卻是導致供應鏈上的整體成本上升。」陳東峰稱。

這種狀況並不讓人意外。在博斯公司合夥人徐滬初看來,如今的商業世界,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控制權。「零售商會覺得,如果這種資源毫無保留地給了廠家,廠家就會變得更加主動,而渠道的價值就會被削弱。這也使擁有終端客戶的零售商始終抱有戒備心理」。

但寶潔並沒有放棄努力。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寶潔一方面試著配合本土零售商改進供應鏈管理理念,優化流程;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配合ECR行業協會推動行業標準建設。2001年8月,中國ECR委員會成立,寶潔中國公司主動承擔了生產商方面召集人的角色。

事 情似乎朝著積極的方向轉變。Torsten Stocker認為,這種開放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雙方究竟應該開放到怎樣的程度,並沒有明確答案。」 「畢竟,每家零售商的訴求並不相同,有的希望店內的新品上架速度比競爭對手快3個月,有的只是希望儘可能掙更多的錢。這導致了它們對供應鏈的需求也不盡相 同。」Torsten指出。

其建議是,供應商可以在零售商的個別門店內先進行試點,雙方認可這種合作後再大規模推廣;抑或供應商可以從紛 繁複雜的產品目錄中,先挑一兩個品類進行嘗試。徐滬初亦表示,這種戰略合作的關鍵是「要讓雙方的利益分配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只有這樣,才是一種長期穩定 的合作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4

山西男籃老闆王興江的雙面事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4/5NNDIwXzUyMTY5Ng.html

從鋼鐵業到籃球,王興江給外界的印象截然不同。

身為山西中宇職業籃球俱樂部(下稱「中宇俱樂部」)董事長,王興江以其另類的風格投資男籃而在業內聲名鵲起。而在鋼鐵業,如果不是2008年山西中宇鋼鐵公司(下稱「中宇鋼鐵」)對中鋼20多億元佔款曝光,王興江依然在業內鮮為人知。

由於中宇俱樂部運營資金基本全部來自王興江的鋼鐵產業,隨著中宇鋼鐵被託管,一直不盈利的中宇俱樂部也陷入經濟窘境。

一位與王興江打了近十年官司的債權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王興江近幾年在籃球隊的風光,都是無數債權人的血淚」。

籃球:賠錢的買賣

在籃球界,王興江被一部分媒體譽為「中國的庫班」。去年,王興江再次在籃球界火了一把。原因是,業內傳言,山西中宇籃球俱樂部將以150萬美元的月薪引入NBA籃球明星科比。不過,王興江很快否認了這一消息。

盛名之下的真相是,中宇俱樂部連年入不敷出。去年,王興江曾給中宇俱樂部副總經理張北海發過這樣一條短信:「幾年來,我虧的錢有多少?我承擔的風險和壓力有多麼不易?一生掙的錢,我沒有留給子孫都賠到球隊了。」

王 興江在籃球上到底虧了多少錢?從2002年組建山西宇晉隊到中宇俱樂部,王興江對外界稱自己在籃球上砸了不下2個億。王興江常常以「籃球狂」這樣的形象出 現在媒體報導裡。王興江最喜歡對媒體說的一句話是,「投資籃球,70%是出於自己對籃球的熱愛,從來沒想過通過搞籃球賺錢。」

但今年2月,王興江接受媒體採訪時卻表示,「有人說我搞籃球是喜歡,如果只是喜歡的話,那我回到老家蓋個球館,養個青年隊,天天陪我打球就好了,還受這罪幹嘛?我的想法是,既然進入這個行業就要搞好」。

今年年初,山西男籃破天荒打入半決賽,反而更加暴露了中宇俱樂部虧損加劇的窘境。

一 般而言,CBA(中國籃協)各俱樂部每年的支出大多在1500萬元到2000萬元之間。但近年來,由於各俱樂部在外援上進行「軍備競賽」,投入費用越來越 高,導致俱樂部財政支出緊張。張北海表示,年初賽季,中宇俱樂部外援身價大幅上漲,「我們兩個外援的工資和經紀人的經紀費,就用了1000萬元」。

以往,球隊每取勝一場,都要發贏球獎,這是CBA的慣例,每場勝利大約需要15萬元。今年年初的賽季,山西隊獲勝20場,僅此一項,就需要支出300多萬元。

張北海並不掩飾中宇俱樂部的窘境,「俱樂部的收入只有兩項,汾酒集團的1000萬元冠名費以及400萬元的門票收入」,如此算來,中宇俱樂部還有近1600萬元的資金缺口。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開始,王興江開始減少對中宇俱樂部的投資。

鋼鐵:劣跡斑斑

以鋼鐵業起家的王興江,在業內幾乎聲名狼藉。

中宇鋼鐵逐漸受到外界關注,主要源於2008年中宇鋼鐵對央企中鋼集團20億佔款曝光,一年多後,佔款金額擴至40億元。目前,山西中宇已被山西立恆鋼鐵託管。

實際上,除了中鋼集團,中宇鋼鐵的債權人多達1600多家,債務總額近60億元。

王興江起家於河南漯河仁和線材有限公司,後增資擴股成河南仁和集團。自2003年開始,王興江及其團隊在山西興辦了山西宇晉鋼鐵有限公司(山西中宇鋼鐵的前身)等十幾家關聯企業。

蹊蹺的是,增資擴股後不久,河南仁和集團生產陷入困境而停產,無數債權人蜂擁而至,截至2009年上半年,根據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統計,河南仁和集團在全國各地法院被執行案件達33件。

數位王興江旗下企業的債權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仁和集團陷入困境時,王興江等人就已將資金轉移至山西等地。

2005 年,河南仁和集團因偷稅、漏稅而被稅偵機關查獲,成為當年度全國第二大偷稅漏稅案件。來自國稅總局的歷史資料顯示,王興江在山西、河南等地創立的企業通過 虛開發票和隱瞞銷售收入逃繳稅款,國家稅務總局要求補稅6.31億元,罰款1.4億元,加收滯納金3.82億元,合計11.53億元。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宇鋼鐵內部資料顯示,上述稅案「影響公司生產,使銀行、客戶恐慌,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該資料還顯示,「2006年2月份,又由於河南公安廳調查『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公司上自董事長、下至經理等6人被拘捕,使公司再次遭遇沉重打擊。」

2008年1月,山西宇晉鋼鐵及17名被告人觸犯偷稅罪、虛開用於抵扣稅款發票罪,山西臨汾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山西宇晉罰金約1.85億元。王興江的弟弟王明山與其他人共11名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至2年不等,並處100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罰金。

2009年9月,漯河商業銀行向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仁和公司破產。同年10月23日,漯河市中級法院在《人民法院報》刊登了仁和公司破產公告。

令人疑惑的是,即使王興江在業內有諸多「前科」,但自2007年起,山西中宇鋼鐵先後獲得包括中鋼集團在內的數家國有企業的投資。

王 興江於2004年涉足籃球領域,成立河南仁和隊,2006年,河南仁和隊與山西宇晉男籃合併,成立山西中宇俱樂部。據本報記者瞭解,自成立以來,中宇俱樂 部幾乎沒有任何盈利,絕大多數費用來自王興江的山西中宇鋼鐵公司。自2008年夏天,山西中宇鋼鐵公司因巨額債務轉讓給中鋼集團後,俱樂部運營資金的主要 來源就是王興江的個人資金,再加上少部分外界捐贈。

自此,中宇俱樂部也不斷傳出欠薪消息。2010年9月,中宇俱樂部外援李本森及其經紀人帕裡斯向國際籃聯仲裁委員會狀告中宇俱樂部欠薪案勝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67

從「煤炭大亨」到「金融炸彈」 雙面聯盛的末日救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071

編者按

不過短短幾年,山西煤老闆和金融機構們就從蜜月走到了劍拔弩張。聯盛集團的故事,便是其中的典型縮影。

12年來,山西聯盛在中國的產業、金融兩界,憑藉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獲得了傳奇般的擴張,其控制人刑利斌也一度被戴上「煤炭大亨」的桂冠。

「只有10塊錢的資本,卻要做100塊錢的事。」 邢利斌曾自詡為產業的整合者,卻被飛速膨脹的產業拖入深淵;他醉心於玩弄資本的技巧,卻陷入資本的玩弄之中。

眼下,當恐慌與蕭條聯袂而來,昔日的吞噬者面臨著被吞噬的危險。

更嚴重的是,聯盛還綁架了三十餘家金融機構和幾十家當地的民營企業,彷彿一顆顆隨時引爆的金融炸彈,一場區域性金融危機正在醞釀。

即便金融炸彈能得以拆除,山西的金融格局也已然改寫:手握欠條的金融機構心有餘悸,對煤炭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收緊正在蔓延。

這個春節,邢利斌可能很難過得輕鬆,儘管他曾在很長一段時間經營著山西省最大的民營煤炭企業。

2014年1月23日,邢利斌的黑色賓利轎車出現在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的樓下。這天上午,債權人碰面開了春節前最後一次會議,商量如何拯救邢利斌控制的山西聯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盛)。

兩個多月前,2013年11月29日,總資產600億的聯盛集團因資金鏈斷裂,提出重整申請,引發震動。要知道,聯盛曾經富甲一方——其所在的柳林縣,財政收入位列山西省第二,而手握全縣一半以上煤礦資源的聯盛,至少貢獻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從此,聯盛的董事局主席邢利斌開始輾轉有意為聯盛輸血的戰略投資者之間,遞上重整方案。

然而,時間並不多了。依據法律規定,聯盛應自2013年11月29日起的6個月內向法院及債權人提交重整計劃,最長不超過9個月。

不僅如此,2014年6月前,四筆總計30億的集合信託即將到期,債權人機構的恐慌會讓形勢變得更為複雜,乃至惡化。

突如其來的重整

56億是最保守的數字。

「××一直被蒙在鼓裡。」春節前,張景平(化名)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當時情景,破口大罵。

張景平是呂梁市一家大型企業的負責人,他的公司與聯盛互相擔保近20億,但聯盛實際控制人邢利斌2013年11月29日宣佈重整之前,竟然沒有向他透露分毫。

同樣震驚的還有三十餘家金融機構,不少省外金融機構看了新聞後,如夢初醒,趕赴山西。

據南方週末記者從債權銀行方面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底,聯盛對外融資總額268億,其中銀行借款餘額153.54億,信託借款餘額73.63億,融資租賃借款餘額17.48億,銀行敞口票據餘額23.42億。

在聯盛長長的債權人名單中,中國建設銀行、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建投信託、中江國際信託、長安國際信託等給予聯盛融資超過10億。

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借款41.5億;山西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下屬63家農信社,借款41.5億,成為牽涉最深的兩家金融機構。

73.63億信託借款中,除華融資產管理公司19.9億的信託將在2015年9月到期外,其餘信託產品均在2014年到期兌付,共計54.75億。

而1年內即將到期的短期銀行貸款也達到51.8億。

和聯盛綁在一起的還有呂梁地區多家大型企業:聯盛對外擔保145.71億,外部單位對聯盛擔保140.94億,其中山西離柳焦煤集團、山西匯豐興業焦煤集團、山西中陽鋼鐵、山西大土河焦化、孝義市金岩電力煤化與聯盛互保均超過10億。

昔日的煤炭首富,很有可能成為當地的金融炸彈。如無法遏止,衝擊波將通過擔保網向外傳遞,區域性金融危機迫在眉睫。

截至2013年6月,聯盛總資產507億,負債315億,淨利潤1.6億。但每年需要支付的財務成本高達27億。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聯盛重整方案顯示:如果要救聯盛,聯盛方面估出的資金缺口是56億。

其中恢復生產需要13億資金,包括發放員工工資、清繳工程欠款和各種稅費。保證在建礦井投產需要10億。此外,還有年底償還本金和清理欠息9億,已到期和半年內即將到期的信託資金24億。

「56億是最保守的數字,如果明天就有資金進來,56億也許是夠的。但要保證聯盛的後續生產,需要的資金遠超過這個數字。」一位正與聯盛持續接洽的戰略投資候選人如此判斷。

如此龐然大物,聯盛所在的柳林縣政府自然不希望其倒下。2013年11月29日,柳林縣人民法院受理了包括聯盛在內的12家企業的重整申請,縣政府對此表示支持並參與了此次重整。

所謂重整,又叫破產重整,是指借助司法程序,為已經資不抵債,但尚有造血功能的企業撐一把保護傘。保護傘之下,生產經營可以繼續,債務可以停息止付,逼債催債可以凍結。同時,資產獲得保全,法院不能執行拍賣,債權人不得哄搶。

對於重整,聯盛方面的理由是,企業生產因缺乏流動資金處於半停產狀態,大量的短期資金到期無法有效接續,七對在建礦井無法收尾竣工。聯盛希望依靠重整調整債務期限,降低財務成本,最終減少負債規模。

換而言之,一旦申請重整成功,聯盛有9個月的時間不需要支付任何本金和利息。

「縣領導把烏紗帽放在桌子上,支持聯盛的重整。柳林縣法院不過是走過場。」一位參加了發佈會的柳林官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上述柳林官員透露,柳林縣的主管上級呂梁市領導並不希望聯盛申請重整。就在新聞發佈會開始前五分鐘,市領導還與柳林縣領導通過電話,希望發佈會再緩緩。

「2013年下半年,邢利斌曾向呂梁市長透露過,聯盛會有大動作,但沒想到,邢口中的大動作是重整。」

「邢利斌已經不想等了。」聯盛的一位高管說,「聯盛有十億的貸款會在2013年12月底到期。當時,已經有金融機構計劃發放一筆貸款,保證聯盛能夠借新還舊,接續銀行資金。」

出乎意料的是,重整消息傳來之後,債權人一致表示了對聯盛重整方案的不滿,特別是金融機構,銀行擔心突如其來的不良貸款撥備會吃光當期的利潤,於是,他們集體向山西省金融辦施壓。

2013年12月2日,債權銀行召開了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商議結果是寫聯名信,讓山西省政府介入此事。

12月6日,國開行聯合13家金融機構向山西省委、省政府提交了 《關於省委省政府出面協調聯盛重整時間的緊急報告》,在報告中,債權人指出:此次重整是聯盛和地方法院單方發佈聯盛重整進入司法程序的消息,他們事前沒有收到任何法律文書。重整過程的不公開使得債權人擔心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

「此事非同小可」

邢對自己的資產、負債、付息、現金流瞭如指掌。談判桌上,他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列出每一筆借款及還本付息日。

這份報告被第一時間交到山西省高層手中。省領導在報告上批示:「此事非同小可,請政府予以高度重視。」

轉天,省長親自出馬組織山西省金融辦、省銀監局、省高級人民法院等機構商討聯盛的問題。會上,債權人機構依舊要求聯盛撤銷重整申請,並希望山西省出面拯救聯盛。

但對外聲稱擁有600億資產的聯盛,現在究竟價值幾何?金融機構心裡並沒有確數,他們加班加點,清查聯盛家底。

這期間,金融機構一面要與山西省談判,一面也在暗中全面盤查聯盛的經營狀況和資產價格,還要盯著與聯盛有關聯關係的幾十家子公司、孫公司,以防資產轉移。

「所有的債權人機構必須派一個人在國開行山西分行上班,與國開行保持一致,就差24小時盯守了。」一位債權人機構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隨後,副省長牽頭成立高規格的協調小組,金融工作組則由最大的債權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牽頭。

一次一次的債權人會議之後,部分債權人機構同意以犧牲利潤為代價,配合執行5到6年的基準利率。但聯盛必須按照展期後的還款計劃償還本金,展期後不得再次變更還款計劃。重整後,利息必須足額償還,恢復正常貸款付息狀態。

但對於40億的民間融資,聯盛只承諾償還本金。對外擔保只能減少,不能增加。

債權人機構較為贊成的模式是,以股權的方式注資50億,或者25億以股本投入,另25億前兩年為搭橋資金,第三年轉成股權。

聯盛的焦炭、焦化、參股控股企業的股權,教育、農業地產等主營業務之外的資產要麼繼續保留在重組後的公司,或者以轉讓的方式處置,收入作為重組的資金投入。

事實上,候選戰略投資人也對教育、農業、地產等非主營業務之外的資產並不感興趣。

按照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重整框架顯示,從2014年開始,聯盛企業總負債逐步減少,到2021年,負債減少至100億。2014年開始,聯盛每年可以達到1100萬噸的煤炭產量,到了2015年,產量可以達到1500萬噸,有可能產生更多收入。

但這些只是遠景規劃,眼下聯盛的這口氣能否接上,誰也沒有底。聯盛希望縣政府協調當地企業注入20億到30億搭橋資金,省委則要配合重整,對在建完工礦井盡快核定產能頒發證照。

此外,要讓所有牽涉金融機構贊成這一方案,也並不容易。「現在就等著各家金融機構輪番簽字,每家都要總行簽字審批,流程不知道要走到什麼時候。」一家債權人機構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山西省金融辦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金融機構的決策,但無法左右各家銀行總行的風控。

另一方面,尋找搭橋資金並非易事,即便是當地頗有實力的企業家,也很難攬這個事。「當地的民間債權人沒有真正坐在一起談過,邢利斌的想法是各個擊破,搞定一個算一個。」張景平說。

省外的潛在投資者已經對聯盛的資產做了全面的評估,但雙方卻對煤炭未來的價格預期存在偏差,邢利斌依舊在估值上討價還價。

「邢利斌的態度很誠懇,心理狀態依然很好,很堅強,也很樂觀,不是個會被困難壓倒的人。這點讓我們也很佩服。」一位參與全程談判的候選戰略投資方人士說。

據其描述,邢對自己的資產、負債、付息、現金流瞭如指掌。談判桌上,他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列出每一筆借款及還本付息日。

用股權換資金的大方向是確定的,目前他們的談判更多的是在細節問題。聯盛資產極為龐大,細節糾結上依然頗費周折。

煤炭航母

2009年之後,他更將觸角伸向教育、房地產、農業,聯盛變成一條八爪魚。

重組故事的主角,邢利斌,49歲,生於柳林縣留譽鎮槐樹溝村。

邢利斌個頭不高,瘦削、白淨的臉上架一副金絲邊眼鏡,頗為儒雅。跟他有著深度來往的企業家評價他「講話思路清晰,很有感染力」。

高中時代的他還是個文學青年,創辦了清河文學社,並擔任首任社長。

1990年,邢利斌從山西大學畢業後,回呂梁做起了生意。在呂梁市中陽縣承包私人小鐵廠讓邢利斌賺到第一桶金,承包鐵廠的錢也是從親朋好友那借來的。隨後,邢又建了兩個小型鐵廠,轉手一賣賺了一千多萬。

1998年前後,邢已經擁有5座煤礦、2個大型焦化廠、1座大型洗煤廠和一個由160輛東風牌拖掛車組成的運輸公司,固定資產達到2億。

但當年趕上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鋼鐵價格暴跌,邢虧得只剩下了柳林的金家莊煤礦。

2002年,邢利斌東山再起,聯盛於同年成立。在成立之初,邢利斌的表現已異於普通煤老闆,他曾多次對外表示,立志打造一艘貫穿上下游產業鏈的煤焦企業航空母艦。

當時,柳林縣屬國有煤礦——興無煤礦面臨破產,這座年產量60萬噸的當地最大國企,累計欠債1.9億。邢利斌在拍賣中以最高價拍得這座煤礦,讓興無煤礦成為山西第一個股權轉讓的國有煤礦。

據熟悉邢利斌的當地企業家透露,當時邢只有六百多萬現金,其他七千多萬也是東拼西湊借來的。然而「白菜價」買入國有資產卻讓邢利斌備受質疑,「上面」也來人調查過幾次。

2003年開始,他又投資了六七億,對興無、金家莊、王家溝等煤礦進行技術改造。金家莊煤礦成為呂梁第一個全機械化煤礦。

黃河東岸、呂梁山西麓是中國三分之一的優質焦煤的出產地,焦煤是煉鋼最主要的原料。隨後幾年,焦煤價格坐上了火箭,邢利斌的資產成倍翻番。到2005年,聯盛的固定資產達到63億。

與邢利斌頗為熟稔的當地企業家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有一年,在山西省人大接待培訓中心舉行的煤炭訂貨會上,邢利斌帶領的十多個人的團隊統一穿著藍西裝、白襯衫、皮鞋。其他團隊開著依維柯,他開的卻是桑塔納2000,派頭十足。訂貨會期間,幾乎每個高級酒店都有他的飯局,但結賬往往出現問題,以至於賓館都不敢給他簽單,最後還有賓館扣下了他的桑塔納2000。

訂貨會結束的六個月後,桑塔納不見了,但他帶著五六輛紅色富康車組成車隊從太原開回柳林,後面還跟著一輛皇冠。

然而,2007年的邢利斌可謂是死裡逃生,因為一筆八千多萬元的銀行壞賬,他被協助調查了整整半年。

打那之後,邢利斌開始經常去北京活動,並結識金融機構的高層,這些都成為他日後經營財技的人脈基礎。

收購煤礦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銀,於是從2006年開始,聯盛開始謀劃香港上市。同年,時任山西省長帶隊赴香港推介企業,為山西企業赴港上市站台,而聯盛正是其中之一。

2008年5月,H股上市公司福山能源以總代價105.3億港元收購柳林縣興無煤礦、金家莊煤礦業及寨崖底煤業。邢利斌持有賣方福龍集團有限公司56.92%的股權。邢利斌獲得近24億港元的現金和超過6億股的福山能源股份。

截至目前,邢利斌尚持有4.95%首鋼資源股份,約2.62億股。

2012年4月,美國研究機構曾質疑首鋼資源收購三個煤礦的定價過高。事實上,邢利斌對收購價格並不滿意,這三個煤礦是其最優質的資源,且都已完成了技術改造,年產在60萬噸以上。

另一方面,邢利斌也還在大手筆收購資源。他的出手闊綽屢屢驚動鄉里,據聯盛高管回憶說:「煤礦主的心理價位是2億,老闆(邢利斌)一開口就是2.5億,平均三天收一個主體礦井。」

從柳林縣城驅車前往邢利斌的老家留譽鎮,這裡更像是「聯盛王國」,沿路大大小小的煤礦、焦化廠都是聯盛的。

2009年,邢利斌以34億身家,躋身胡潤能源富豪榜第22位。但邢利斌打造「煤焦企業航空母艦」的目標並未止步,最高峰的時候,邢控制了柳林超過80%的地方和集體煤礦。2009年之後,他更將觸角伸向教育、房地產、農業,聯盛變成一條八爪魚。

就在聯盛上市後不久,華潤電力的老總也來登門拜訪,因為華潤電力需要大量的主焦煤作為原材料。

2009年,華潤電力與邢利斌共同成立山西華潤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邢利斌持有42%的股份。華潤聯盛斥資70億元在中陽、交口、石樓、興縣、臨縣、孝義等縣市收購礦井39對,整合後形成13對主體礦井。2012年達到3000萬噸,這相當於2012年山西省煤炭產量的1/30。

在這之後,聯盛收購煤礦更是瘋狂。

2011年8月,聯盛相繼收購了呂梁市兩大煤炭集團——離柳集團、樓俊集團。聯盛控股90%的山西青鳥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注資40億收購山西離柳集團49%的股權。

南方週末記者從聯盛內部獲得的財務數據顯示,聯盛的資產總額從2011年底的138億,暴增至2012年底的476.6億,翻了近兩番。

梳理聯盛近年來對外投資情況會發現,聯盛也在加大煤炭產業鏈下游的投資力度,在呂梁市新建的幾個工業園區興建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動輒幾十億的大手筆。

這其中,聯盛有時也有難言之隱。2011年,呂梁市中陽縣尚家峪工業園區一位香港老闆投資1億建焦化廠後來跑路了,當地政府找到聯盛接盤,後者陸續投資十幾個億,但項目到現在也沒有完工。

脆弱的資金鏈

金融機構成了邢撬動十倍槓桿的有力幫手。

當地的企業家如此評價邢利斌:「只有10塊錢的資本,卻要做100塊錢的事。」

對於邢利斌來說,這場遊戲的精髓在於,一面要不斷找資金繼續投資儘早形成產能,一面要應對不斷到期的借款和利息支出。在銀行借款暫時難以為繼之時,就不得不引入較高成本的信託資金甚至民間資金,用於維持聯盛集團流動性以及整體投資進度。

於是,金融機構成了邢撬動十倍槓桿的有力幫手,而信託正是聯盛開啟融資之門的鑰匙。

早在2004年,邢利斌與在太原開展項目的北京信託牽上線。同年8月到11月間,北京信託發行了四期總計4億的焦煤信託計劃,募集資金給予聯盛下屬四家煤礦——獅尾溝煤礦、金家莊煤礦、王家溝煤礦、興無煤礦的流動資金貸款,用於預購煤炭並委託代銷。這也是能夠通過公開資料查到的最早的一筆礦產信託。

此後,陸續有西部信託、山西信託、中原信託、平安信託等開始嘗試發行礦業信託產品,資金通過發放貸款的形式用於煤炭企業的礦井建設和技術改造。

據聯盛內部人士透露,北京信託也在幫聯盛上市牽線搭橋。

銀行業也加大了對煤炭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數據顯示:2004年、2005年、2006年山西省全省十大地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中投入煤炭業的貸款分別佔到71.26%、68.59%、72.27%。

但由於當時為數眾多的小煤礦手續不完善,傳統的信貸產品難以支持,煤礦企業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

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頒佈《關於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實施意見》,煤企整合提上日程。整合二字在金融機構的字典裡,與機會是同義詞。得以保留的整合主體也成了各家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

「股份制銀行看到新的行業發展週期,急著趕上那班車,投入的力度特別大。」一家股份制銀行太原分行信貸處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09年底,僅華夏銀行太原分行就投放約248億貸款支持煤炭企業整合。

信貸產品主要有固定資產融資,技術改造貸款,項目貸款。

煤炭企業必須要有項目才能拿到銀行貸款,要拿到貸款,就可以收購更多的煤礦。報政府立項之後,再去申請一筆新的貸款。

這段幸福時光被業內稱為「煤飛色舞」的黃金年代。在全行業瘋狂的時候,不僅聯盛,幾乎所有的煤炭企業都在快速膨脹。資產總額從50億到100億,再從100億到500億。從銀行貸5000萬收購煤礦,轉手一賣就能賣到1個億,企業寧願多付點利息。

來自山西省銀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煤炭行業貸款餘額3734億元,遠高於同為山西省主導產業的焦化、電力、冶金、裝備製造,佔山西省主導產業信貸餘額的43.3%。

而省外的金融機構也主動找到本地的銀行推薦項目。「聯盛是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的AAA級客戶,也是建行推薦給信託公司的。以當時聯盛的實力,信託公司想接近都難。」聯盛的債權人信託公司人士說道。

但高度依靠舉債快速擴張的聯盛,資金鏈一直繃得緊緊的。聯盛的高管說:「資金經常不能及時到位。100萬承包一項工程,預付款30萬,首先預付款就給不了,工程做完了,或許只給個預付款。」

銀行的貸款也多為短期資金,短期資金長期用。今天銀行的款剛還了,明天下一筆貸款就要放下來,缺資金是常態。貸款花10塊錢買下一個礦,可能有8塊錢是不能用的。

呂梁當地的一位企業家還清晰地記得,有一次跟邢利斌見面聊天,兩個半小時中,邢接了兩個小時的電話,都是各個金融機構打來的,而且都是在談錢。

一旦金融機構的資金無法及時對接,聯盛就要依靠企業內部的融資團隊,聯盛內部員工透露:科長級別的每年要融資500萬,而到了副總級別就是1億到2億。

2013年初,柳林縣薛村高利貸崩盤,據媒體報導,有人給柳林公安做過一個證明,他見過聯盛能源給王鳳連打的四張欠條,總額為22.6億元。

柳林當地人戲稱,邢利斌收煤礦分給村民的錢,又通過民間高利貸,回到了邢利斌的口袋。

一位呂梁市臨縣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了其參與民間借貸的經歷,集資人在其兒子的婚宴禮金單上寫下「邢利斌30萬」。之後,便打著邢利斌的旗號在當地吸收了9700萬元的民間資金。半年來,他再也沒有收到過利息。

聯盛的內部員工也不否認,王鳳連確實在給聯盛提供流動資金。王鳳連入獄後,民間借貸也無法為聯盛輸血。

7000萬嫁女之後

聯盛此前可能通過會計手段將負債延後。

在聯盛擴張的每一步,這種「短融長投」的模式幾乎貫穿始終,在這個過程中,聯盛不但做大了資產,同時也提高了負債。

但讓邢利斌沒有想到的是,聯盛的主營業務——煤炭步入漫漫嚴冬,非主營業務的擴張因此顯得力不從心,並最終拖垮聯盛的資金鏈。

由盛轉衰的開始是2012年3月——「山西首富7000萬三亞嫁女」的新聞湧上各大網站的頭條,如果沒有這些新聞,邢利斌的知名度還僅限於山西省。

當時邢利斌的產業帝國涵蓋煤礦、焦化、水泥、電力、地產、農業、教育、物流。下屬6個全資子公司、2個控股公司和5個合資公司,控股和參股主體礦井23對,洗煤1000萬噸/年,焦化400萬噸/年,甲醇30萬噸/年。2011年,聯盛及其關聯企業納稅達到60億。

邢利斌計劃投資100億,將老家留譽鎮18個行政村,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農業的綜合開發。凡是有高層領導來柳林抑或呂梁市視察,當地領導們都會把他們帶到聯盛農業園區,見證荒山變綠洲的奇蹟。

聯盛的高管回憶到,7000萬嫁女新聞一出,山西省領導震怒。當年,原計劃撥給聯盛農業項目2個億的補貼也不發了。

另一邊,2011年四季度以來,煤炭價格一直呈現下滑態勢,2012年下半年,煤炭價格更是「跌跌不休」。煤炭市場的有價無市更讓聯盛的現金流岌岌可危。

目前,聯盛集團主產的焦煤價格也不斷下滑,從2008年最高時的每噸1500元下跌過半。

不過,即便市場慘淡,銀行、信託資金依然不斷殺入煤炭項目,聯盛集團也先後啟動了八個煤礦的技改項目。

2014年1月中旬,南方週末記者走訪了聯盛下屬六家煤礦,其中四家尚未技改完成。原本要在2013年8月技改完成的郭家山煤業,因為資金遲遲未能到位,工期一拖再拖。

已經技改完成的程家灣煤礦,其出產的9號焦煤每噸售價在400元左右,成本也要400元,只能壓縮產能。積壓在露天的煤已經堆了幾層樓高。

聯盛下屬的煤礦、學校已經半年多沒有發出工資了。

聯盛上述高管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一個年產90萬噸的煤礦,生產、輔助和配套等一系列設施的總投資為6億元。公司光技改就投了100億,技改完成產能可以達到1000萬噸,但現在200萬噸都不到。」

2013年前11個月,大型煤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7.03%,33家企業虧損,佔比36.7%,虧損額同比2012年增加16.7%。

2013年上半年,聯盛的利潤也從2012年末的9.77億,跌至1.6億。讓人頗為驚詫的是,負債從2012年底的134.68億,暴增至315.16億。

一位資深會計專家認為,聯盛此前可能通過會計手段將負債延後。例如,通過信託公司持有股權,負債在第三方,聯盛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比較乾淨。但2013年,清查影子銀行的過程中,第三方被撤掉了,聯盛直接變成負債方。

據聯盛的一名高管回憶,聯盛在2012年開過一次長達一天半的務虛會議,總結聯盛的問題,當時提得最多的就是缺資金。

在2012年底,聯盛的債務危機已經開始顯現。

2012年11月1日開始,邢利斌連續三次減持香港上市公司股份,共套現3.36億港元。

北京信託發行的聯盛能源產業投資集合信託計劃的優先級A類信託份額2012年9月已到2年期限,當時聯盛只支付了90%的本金,直到2012年11月5日信託公司才收到剩餘的信託本金和收益。

2013年初,山西信託為聯盛能源發行的一款信託計劃也選擇延期。山西信託2011年發行的山西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二期)於2013年1月28日到期後並沒有立即兌付,山西信託因此發佈了延期公告,信託計劃延期6個月。

聯盛子公司柳林浩博煤焦化有限公司從平安銀行濱海新區支行貸了4000萬,原本在2013年8月底到期,展期了半年才還上。

在邢利斌的老家槐樹溝村,黃土之上,拔地而起十幾座尚未完工的高樓。黃色塔吊們的最後一次起降,已是近一年前的事了。

按照邢利斌的設想,未來,這裡彙集了留譽新興集鎮大別墅、會所式酒店、釀酒廠公寓……整個鎮的村民,都要搬進新家。原計劃項目在2012年6月就可以竣工,但到目前,已經拖欠了施工方1.8億工程款。施工方的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邢利斌的態度很好,也很有禮貌,每次都說過幾天就到賬,但這句話已經講了一年。」

2013年5月,邢利斌之前的總會計師,曾以20萬的報價向媒體爆料聯盛的債務狀況。

而在2013年8月,《21世紀經濟報導》刊出「聯盛負債100%」報導後,金融機構徹底慌了。當時的邢利斌已經境外待了近五個月。聯盛的高管說:「所有的債權銀行都跑來瞭解聯盛的還款能力。之前聯盛還在想辦法補窟窿,但銀行、社會、政府都開始質疑聯盛的資產與負債。」

2011年,聯盛有意引入上海復星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復星計劃投資160億,收購50%的股權。

「當時,邢利斌看好地產行業,誇下海口要在太原投資80億,建山西省第一高樓。邢利斌雄心勃勃,160億能進來,幹什麼事都有錢了。」聯盛上述高管說。但因為價格問題,這筆併購案最終未能達成。

2012年,聯盛有意引入平安集團注資80億,不巧趕上平安集團股東更迭,引資最終石沉大海。

不過,這位昔日煤炭大亨並沒有氣餒,在微信上,他給自己起名為「人定勝天」,但這一次,他能否化險為夷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58

雙面美聯儲:債市看到“鷹”股市看到“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58

萬眾期待的美聯儲利率決議在北京時間周四淩晨如約而至。美聯儲繼續沿用了“相當長時間”的闡述,使得投資者對於加息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美股溫和走高。不過更為精確和激進的利率預測暗示美聯儲未來將加速利率正常化引發了債市的拋售,美債收益率則受益走高。

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0~0.25%不變;縮減每月QE購買規模100億美元,達到150億美元。美聯儲預計10月結束資產購買QE,重申QE結束後相當長時間保持高度寬松。關鍵性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勞動力市場利用不足”依然在聲明中得到體現。此外,美聯儲還強調了通脹低於目標水平(之前措辭為接近通脹目標水平)。因此整體來看,美聯儲的聲明內容相對鴿派

同時在美聯儲9月FOMC會議公布的最新GDP預測中,美聯儲官員也下調了經濟增速預測,尤其是明年的GDP。美聯儲將2015年的GDP增長預測範圍下調至2.6%至3.0%,低於6月預測的3.0%至3.2%。

不過美聯儲同時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將此後的特定時間節點利率水平預期值,即所謂的“點陣預期”上調,令市場仍看好其加息前景。債券市場出現下跌,美債收益率則走高。

在美聯儲同時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中,2015年底的利率預測中位值為1.375%,比6月份的預測值1.125%進一步上調,而2016年底的預期值更是達到了2.875,相比此前上修了37.5個基點,而新發布的2017年預測值低位則在3.75%。聯儲官員們對未來利率的預測令許多人頗感意外。

而從最新的“點陣圖”預測值能夠看出的狀況還有,美聯儲已經把利率預測區間的精度調到了12.5個基點,也就是一個百分點的八分之一,而不再是此前的25個基點。

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或許也意味著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下,美聯儲此後加息的幅度可能不會繼續拘泥於25個基點的整數倍,而是可能會采取更為精細化的利率政策“微調”措施。那樣的話,首次加息以更為溫和的幅度出現暗示加息時間的提前。

市場反應方面,黃金、債券均出現明顯下行壓力,股市溫和走高,美元則強勁上揚。暗示市場均認可了未來美聯儲的加息或提前,而股市的相對獨立性則是對本次聲明的短期反應。

bond

dollar

gushi

CRT Capital的債市首席策師Ader在接受CNBC采訪時總結表示:“美聯儲聲明的用詞明顯鴿派,但是有關於點陣預期的調整則相對鷹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58

他讓球迷沸騰 是因為對自己冷酷 雙面陽岱鋼

2014-11-17  TWM
 

撰文‧鄭閔聲 研究員.孫蓉萍

我是最強的

比賽的時候,只要踏上球場,要贏我很難,因為我是場上的主角,這就是我的舞台。

也是最差的

練習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比大家都差、做什麼都沒有別人好,所以要更努力。

「我都已經準備好了,真的很期待輪到我打擊,要當英雄還是狗熊,就看這一次。」「腦子裡浮現畫面,滿壘,投手不敢保送,第一球會是衝向好球帶的快速直球,我會全力揮擊……。」穿著一身輕便服裝、坐在五星級飯店貴賓室的陽岱鋼,回想起季後賽最後一戰的第九局,右手掌不自覺微微往前一推,像是要快速揮出手中的紅色球棒,將迎面而來的白球狠狠擊向福岡巨蛋外野深處。

這個在陽岱鋼腦海中反覆上演的場景,最後沒有發生;排在他前一棒的打者遭到刺殺,三人出局,一整季的比賽宣告結束。在場邊準備的陽岱鋼,再也沒機會用手中的球棒,洗刷季後賽九戰吞下二十二次三振的屈辱。想起將退休的隊友及自己低迷的表現,在球季結束的這天,陽岱鋼失落地紅了眼眶。

去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他隱瞞傷勢上陣,帶領台灣闖進第二輪,自己也拿下預賽最有價值球員。今年,他的各項打擊數據都創下生涯新高、連續三年奪下外野金手套獎,並成為史上年薪最高的旅日球員;就連交通部觀光局也看中他的超高人氣,邀他出任「觀光親善大使」,替台灣向國際社會發聲。

二○一四年對陽岱鋼而言,無疑是豐收的一年,但陽岱鋼十一月十日在台北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思緒仍不斷被拉回三周前的福岡巨蛋,懊悔自己失常的表現,「我打得很差,可能是傷勢與疲勞累積,也可能是給自己太大壓力……。」有一瞬間,陽岱鋼的失落,蓋過了他的招牌笑容,讓人感到有些陌生。

但下一秒鐘,他恢復自信,宣告季後賽的低潮,將是他明年進步的最大動力。「練習時,我會覺得我比大家都差、做什麼都沒有別人好,所以要更努力。但比賽時就不一樣,只要我上場,要贏我很難,因為我是場上的主角,這是我的舞台,我要好好表演、展現我的全部。」陽岱鋼剖析變換自如的兩種心理狀態。

陽岱鋼顯然認為,只有不斷咀嚼失敗的苦澀,才能體會勝利的可貴。因此比賽時,他毫無保留地散發熱力;比賽結束後,卻總是用放大鏡尋找缺點,對自己近乎冷酷。「他不怕承認自己不好,就是因為知道自己很爛,才會進步。」妻子謝宛容也有類似觀察。

練習時,他把自己貶到冰點,上場時,他把自信燃至沸騰,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為何能如光與影般同時展現?只能從他曲折的棒球路上尋找解答。

離鄉

那是一段我不想再回去的日子。但如果沒有那時候的苦,就沒有現在的我。

本名陽仲壽的陽岱鋼,從小因大哥陽耀勳與二哥陽耀華在球場上的精采表現,許下成為棒球選手的心願。但國小畢業還不滿一百四十公分的瘦小身材,成了棒球夢的最大阻礙。直到某一次,沒受過正式訓練的陽岱鋼,接住了職棒強投、叔叔陽介仁手中投出的球,才讓叔叔相信,這孩子也許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獲得肯定的陽岱鋼,加入台東縣新生國小少棒隊,十二歲時曾代表台灣出國比賽。但進入台東體中青少棒後,陽岱鋼被球隊學長盯上,曾被皮帶、球棒修理,痛到連坐著上課都有問題;打電話回家訴苦時,嚴厲的父親卻說:「如果不能吃苦,乾脆不要打球了。」為了圓夢,陽岱鋼只能咬牙苦撐。

陽岱鋼後來參加台東縣新生國中棒球隊訓練,在前校長施日進的協助下,追隨陽耀華的腳步,以「棒球留學」名義,前往日本就讀福岡第一高校。儘管出國前有教練認為他的實力不如二哥,難以和當地學生競爭;但陽岱鋼早已學會將別人的懷疑視為前進的動力,懷著絕不容許失敗的心情隻身赴日。

不辦手機、不交女友、不出去玩嚴師要求的三年三不,他竟然都做到了「他在日本適應得很好,高一就是先發第五棒,曾經和第四棒的陽耀華同場揮出全壘打。」安排兩兄弟留日的施日進,曾多次飛到日本關心陽岱鋼的生活,每次陽岱鋼總是滿臉笑容地對他說,「我很好。」其實在日本的生活,怎麼樣都和「很好」扯不上關係,只是,陽岱鋼選擇用笑容隱藏壓力。

剛到日本時,除了得面對更嚴格的學長學弟制;身為外國人,卻在一入學就擠進先發名單,也讓他被懷疑是「靠關係」,經常遭受隊友的冷嘲熱諷。如今談起高中歲月,開口前總習慣深思熟慮的陽岱鋼,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一段不想再回去的日子。」回應一切的方式,就是加倍努力。為了加強日文,陽岱鋼經常用功到凌晨;被教練或學長責備後,他只允許自己躲在角落大哭一場,眼淚流乾後馬上全力投入練習,從不表現出挫敗表情。因為他知道,「尊嚴」只能靠自己爭取得來。

高中生涯雖然艱苦得不堪回首,卻也讓陽岱鋼遇上棒球路上最重要的伯樂:福岡第一高校教練平松正次。打從踏進校門的第一天,平松就看好陽岱鋼的潛力,要求他高中三年不辦手機、不交女朋友、放假不出去玩,只要做到,畢業後一定能如願加入職棒。

對尋常高中生而言,這三件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陽岱鋼全都做到了。嚴格的自律,直接反映在成績上。高中三年雖無緣甲子園,陽岱鋼卻在地區預賽轟出三十九支全壘打,被職棒球探譽為「高中第一游擊手」。「沒有教練的要求,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他就像我的第二父親。」陽岱鋼對平松有著深深的感謝。

二○○五年選秀會,福岡軟體銀行鷹隊與日本火腿鬥士隊同時動用第一順位選秀權網羅陽岱鋼。當時的他,一心想加入有地緣關係、且稍早前才簽下大哥陽耀勳的軟銀隊。無奈抽籤結果由遠在北海道的火腿隊取得交涉權。想到必須在冰天雪地裡生活,陽岱鋼難掩失落,但為盡快改善家庭經濟,他還是決定與火腿隊簽約,頂著「選秀狀元」光環投身職棒。

挫敗

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我要反覆提醒自己在哪裡失敗,讓同樣的情況不再發生。

原本以為進入職棒以後,未來將一路順遂。但春訓的第一天,就讓陽岱鋼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之前和年輕選手自主訓練我還滿有信心的,覺得自己很有希望,但看過主力球員練球以後,才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陽岱鋼微笑著搖搖頭,像是在嘲笑當年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事情確實沒有這麼簡單。陽岱鋼在加入職棒第二年,才首次獲得一軍出賽機會,但他不但沒有發揮深受期待的長打火力,就連被視為基本功的守備也失誤連連,讓教練極為頭痛。當時的火腿隊總經理山田正雄就曾不解地說:「我們心目中的游擊接班人,不知為何總是在簡單的滾地球上失誤暴傳。」這樣情況持續了兩年,球團終於對陽岱鋼的守備失去耐性,在○九年初要求他轉攻外野。這對從小就是當家游擊手的他,簡直就是一種屈辱,但陽岱鋼立即調整心態接受挑戰,並懷著再打不出成績就退休的決心從頭學起,希望以外野手身分站穩一軍。

轉換跑道之初,陽岱鋼認為外野守備沒想像中難,期盼在一軍大顯身手,半年後,終於首次獲得先發機會。那是一場飄著細雨的戶外比賽,一向自信的陽岱鋼生平第一次怯場,暗暗祈禱球不要朝他飛來。

事情就是這麼巧,在他心生恐懼之際,打者立刻擊出一顆往他左側而來的平凡飛球,陽岱鋼雖趕到落點,球卻打在他的手套前緣後落地。這個嚴重的失誤害球隊輸掉比賽,隔天,陽岱鋼立即被下放二軍。

「我又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但如果沒有這次下放,我現在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次挫敗,讓陽岱鋼學到重要的一課:永遠不能掉以輕心。回到二軍苦練時,他總強迫自己回想那次失誤,「在腦子裡不斷重播,就是要提醒自己在哪裡失敗,我跟自己說,多練習幾次,就不會再次上演。」靠著近乎自虐的「意志鍛鍊」,陽岱鋼守備能力突飛猛進,隔年開始站穩一軍先發,打擊成績也逐年進步。一二年奪下外野金手套獎後,證明自己已是頂尖的防守專家。年底,球團主動建議他改穿代表看板球星的一號球衣,正式從潛力新秀晉升一線球星。

發光

我想要代表國家隊,在被徵召參加經典賽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一切畫面。

雖然在職棒闖出名號,但陽岱鋼心中始終有個未完成的夢想:代表國家隊征戰。早在二○○三年,由王建民、陳金鋒等人領軍的國家代表隊,在日本爭取雅典奧運資格時,還是高中生的陽岱鋼就死守在電視機前關心賽況,並且想像「如果我也能穿上這件球衣該有多好?」眼看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即將到來,陽岱鋼也幻想自己穿上國家隊球衣,連棒協的徵召作業都還沒開始,陽岱鋼就不斷告訴妻子:「我要打經典賽。」當來自台灣的徵召電話,終於打到日本火腿球團那一天,陽岱鋼興奮得幾乎要跳了起來,無論球團多麼苦口婆心地解釋參賽可能帶來的受傷風險,他只反覆回答一句話:「我想要打。」拗不過陽岱鋼的堅持,球團只好同意他參賽,唯一的條件就是「務必健康回來」。

「在被徵召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一切畫面。」陽岱鋼帶著笑容,回憶這段美夢成真的經過。到底他心中想的是什麼畫面,是在關鍵比賽擊出全壘打,並且英雄式地繞場一圈嗎?「不,比這更美。」他簡短回答後,就像賣關子似地住口不說。

「人家都還沒徵召他,他就已經寫好一份訓練菜單,每天要做什麼功課都安排好了。」一旁的謝宛容忍不住插嘴替我們解開疑惑。原來,在陽岱鋼心中,能與其他球員一起訓練、感受為國爭光的氣氛,是比擊出全壘打還更美妙的畫面。

雖然答應球團保持健康,陽岱鋼卻在集訓時被觸身球擊中右膝蓋,痛得連走路都有困難,但為代表國家拚鬥,他又再度搬出笑容隱瞞痛楚。「剛被球打到的時候我們都很緊張,趕緊打電話向火腿隊報備,但岱鋼一直說可以繼續打。」經典賽總教練謝長亨說。

「當時球團非常擔心啊,每天都打電話來問我的狀況,差一點就要派人來台灣把我接回日本,但我一直說沒有問題,叫他們不要大驚小怪。」想起這段「哄騙」球團的經歷,陽岱鋼露出調皮的笑容。

口說無憑,真正讓火腿隊放心的,大概還是因為陽岱鋼在場上的演出一點也不像受傷,不僅對荷蘭隊擊出關鍵全壘打,還在無關晉級的台韓之戰,以高危險的頭部滑壘撲上一壘。這樣的拚勁看得球迷熱血沸騰,場邊的謝宛容卻既煩惱又心疼,「在日本,他被球隊特別點名嚴禁頭部滑壘,但就是講不聽。」她說。

「其實比賽一結束,球團就打電話來警告我不可以再做危險動作,語氣還滿激動的。」陽岱鋼有些靦腆地說,「我就是沒想那麼多,只想說用撲的可以上壘,就做了。」這樣奮不顧身的態度,深深打動球迷。

經典賽的動人演出,讓更多台灣球迷認識這位在日本打拚的球星,越來越多人專程飛往北海道,只為一睹陽岱鋼場上風采。回想首次在主場看見國旗時,陽岱鋼的感覺是「終於有人知道我在這裡」,緊接著他又說起另一個夢想:「我希望好好表現,有天讓整個球場都是台灣國旗。我知道很難,但就是有這種想法。」在日本職棒占有一席之地,也透過經典賽讓台灣球迷知道這號人物,陽岱鋼球員生涯的終極夢想是什麼?爭取更高薪水?拿下日職總冠軍?挑戰大聯盟?

「這些我都覺得還好,我最希望在球迷心目中,留下陽岱鋼這個名字,讓球迷很開心能夠生在有陽岱鋼的時代,留下回憶跟感動。身為一個選手,讓球迷感動,留在他們的記憶裡,比拿什麼成績都重要。」陽岱鋼說這段話的速度明顯加快,讓人聯想起他在球場上行雲流水的防守動作。

某種程度來說,陽岱鋼的終極目標正逐漸實現,因為他穿著國家隊一號球衣在場上奔馳的身影,早已藉由經典賽的激情,深深烙印在球迷心裡。而他不顧一切的熱血精神,無論什麼時候,都將持續激勵懷抱夢想的年輕人。

陽岱鋼

出生:1987年

現職:日本火腿鬥士隊外野手經歷:太平洋聯盟金手套(2012~2014)太平洋聯盟盜壘王(2013)台灣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13)等

學歷:日本福岡第一高校

年薪:估計1.8億日圓(2014年)婚姻:已婚,育有一女在日發熱,為台爭光── 陽岱鋼大事紀

日職選秀狀元

1999 參加小馬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球衣。

2002 國中畢業留學日本,就讀福岡第一高校。熬過語言障礙與隊友排擠,三年不曾放假出遊,苦練成為高中第一游擊手。

2005 參加日本職棒高中生選秀,日本火腿及福岡軟體銀行兩隊同時第一指名,由火腿隊取得交涉權。最後以簽約金1億日圓,年薪1000萬日圓條件加入火腿隊。

2006 ● 頂著選秀狀元光環加入火腿隊的第一年,並未升上一軍。

● 11月代表台灣參加洲際盃棒球賽,擊出兩支全壘打。

往來一、二軍之間

2007.4 首次一軍出賽,遭到三振2009 ● 守備穩定性不佳,被教練要求轉練外野,但5次守備機會就發生兩次失誤。全年僅在一軍出賽15場。

● 12月返台參加八八風災棒球義演賽,中場休息時向女友謝宛容求婚成功。

● 改名陽岱鋼(原名陽仲壽)2010 日職一軍出賽109場,創下生涯新高。

2011 ● 首度擔任火腿隊開幕戰先發球員,全年守備零失誤

● 女兒出生

2012 ● 首度一軍全勤出賽● 日本職棒明星賽第三戰MVP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再披夢想國家隊戰袍

2013 ● 背號改為1號● 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B組MVP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 太平洋聯盟盜壘王

● 台灣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14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日本職棒明星賽全壘打王● 日本職棒首位單季20支全壘打● 20次盜壘(20/20)的台灣選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0

他如何讓張忠謀、王金平都另眼看待?中霸天蔡長海的雙面經營學

2015-11-23  TCW

亞洲最年輕的百大大學、全台第3賺錢的醫院幕後推手,蔡長海做事大膽、做人周延的風格,連藍綠都曾想找他選市長。

媒體給他的封號,包括:新中霸天、新醫界教父。

他政商通吃,藍綠都曾想找他代表參選台中市長。今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接受亞洲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立法院長王金平,接受中國醫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兩所大學的董事長都是他:蔡長海。

有意思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THE)的亞洲百大大學排行榜中,成立不到十五年的亞洲大學,是榜上最年輕的大學,排名還勝過陽明、政大等台灣名校。而他掌管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市),也是台灣第三賺錢的醫學中心。

最近,他接手遠雄集團在苗栗的燙手山芋,一個占地二十餘公頃的生活醫療園區開發案。同時,他也要在台中水湳經貿園區裡,打造十六公頃的大學城。在經濟緊縮的氛圍中,他卻積極開疆闢土。

蔡長海的名字,近十年來在中部地區很紅。上一位獲得「中霸天」稱號的長億集團總裁楊天生,曾一手創建一九九〇年代中部最大財團,叱吒政商界,但負債過高,二〇〇〇年向政府申請財務紓困,集團一夕崩解。低調的蔡長海,則接著竄起,打造出中部最大的醫療、教育集團。

我們專訪蔡長海。不同於楊天生的眼神犀利、說話霸氣,六十六歲、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的蔡長海,聲音輕柔,非能言善道的類型。令人更好奇,這個從貧窮漁村長大的小孩,到底是如何成為一方之霸的?

蔡長海出生在嘉義布袋港旁的小漁村,考上位於台中市的中國醫藥學院(後來升格大學)後,第一筆學費,是向中學時照顧他的神父借來。出身寒微,讓他能將身段放低,經營出廣大人脈網,在四十五歲就成為醫院院長,並透過房地產與股市投資致富(詳見四十六頁)。創辦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亞洲大學前身)時,他一出手就是十億元。

從做房地產到經營學校與醫院,蔡長海的成功邏輯其實很一致,商人很難同時具有的雙面特質:蒙氣跟細膩計算,競在他身上同時存在。

他對外,作風豪氣

砸錢打造亞洲最年輕名校

花六億蓋美術館,每坪造價勝一〇一先看他豪氣的一面。

亞洲大學的建校過程是很好的例子。

當其他私校都經營困難,並且預算縮減時,蔡長海是用超大手筆經營亞洲大學。

他分析自己有兩個策略,一是「用品牌名師,打造品牌名校」,二是「力求唯一,做出特色」。

他蓋建築,除了行政大樓蓋成歐武宮殿、體育館外觀蓋成羅馬競技場,還請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花六億元在校內興建一座亞洲現代美術館,每坪造價是台北一〇一大樓的一倍半。

與安藤同樣曾獲建築界最

高榮譽普立茲克獎的札哈.

哈蒂(Zaha Hadid)、法蘭克.蓋瑞(Grank Gehry),也都已被他請來設計地標式建築。

建築名師之外,還要學術名師。他旗下兩所大學和醫院,網羅過多位內閣部次

長、三位台大醫院院長、

十一位中研院院士,以及多位從長庚、台大乃至美國回台的名醫,蔡長海滿足他們提出的設備需求,組成重金打造的醫療團隊。「就算虧本,也要建立特色,給病人信心,」蔡長海說。

他敢砸錢,也願意為了最難得的「人脈」投資精力。

要請得動脾性各異的名

師、名醫、名官,非砸重金就成。蔡長海最欣賞日本幕府時期的「忍將」德川家康,如他為了挖角癌症基因研究權威李文華,就等了十幾年。李文華和妻子潘玉華這對院士,在美國大學退休後,一起被蔡長海請到中醫大任職。

忍功請動各界名人

等六小時,只為和安藤忠雄聊六十秒蔡長海最有名的請人案例,是他苦等安藤忠雄六小時後,才爭取到隨安藤步行去坐車的一分鐘機會,自我介縉並遞上請他設計的提案。

他經營人脈更以細膩見長。目前是亞大講座教授的楊志良回憶,楊母早年曾來亞大探望他(楊當時任副校長),當時蔡長海為她安排專屬公務車、提供清潔人員打掃母子倆住處,周到得讓他印象深刻。

中醫大附醫的醫護人員更指出,前台中市長胡志強妻子邵曉鈐車禍重傷後,蔡長海曾為她改建專屬病房,前幾年胡志強本身中風,蔡長海還派一名醫師、兩名護理師,長期去胡家日夜輪班照顧。

明基友達創辦人李焜耀去年中風時,也是住在中醫大附設醫院的VIP病房,隱私保護得非常嚴密,讓他住院期間未曾受到媒體注意。

夠周到,讓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前法務部長施茂林、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都是一卸任官職就到他旗下的學校報到;前後任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陳明豐、黃冠棠,也先後被他請到旗下醫院當顧問。

他對內,細膩計算

邀楊志良籌備亞大

七個月內荒土變校舍,連師資都好了對於想得到的事物,他勢在必得,極度闊綽。

但對於自己掌管的帝國,他的管理卻極重效率,錙銖必較。

他可以花六年等安藤忠雄蓋好美術館,但對屬下的執行,一秒都不願等。

跟他二十多年的秘書曾意惠說,「董事長腳步很快,大家很辛苦的跟在後面。」當年亞大籌備會議後,要做設立登記,她對蔡說一個月內可以辦好,蔡卻說「什麼一個月,妳明天就要去辦。」楊志良說起當年答應蔡長海籌備亞大的場景,二月去看校地,只有兩個大洞(挖地基),他說八月就要招生,我想說哪有可能,所以就lip service(隨口答應),想不到八月竟然校舍、師資都好了。」

管出台灣第三賺錢醫院

嚴格更勝台塑長庚,引兩極評價不過,楊志良補充,「所有事情都有兩面,有優點也會有缺點,」他曾點名中醫大附醫在內的三家醫院,拿盈餘購併、擴張,而不提升醫護待遇,被媒體標為「血汗醫院」。蔡長海則強調是楊志良誤會,中醫大附醫的待遇是中部地區前三名。

確實,比起台塑集團的長庚醫院,他管得更嚴格。

一位資深護理師說,「他把醫院帶得很大,但是用商業的手法做醫療的事,我們好像工廠女工。」雖然同樣企業化經營的長庚醫院,也會為醫護人員設KPI,「但沒逼得這麼緊,每季、每年我們都被要求成長、檢討,護理部主任常被罵哭,」她說。

一位藥廠業務員描述參加藥品採購招標時,每家藥廠須先填藥品價格單,「輪到你進去會議室,他們核對手上的底價表,不像別的醫院還會聽你說明藥效或降價的難處,價格不夠低,他們就把你的單子一丟,不到兩分鐘就被請出去了,」他說。

一位剛從中醫大退休的講師,向蔡長海同學、台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羅倫櫬半開玩笑的抱怨,「叫你同學(指蔡長海)不要太超過,一直逼、一直逼。」原來,這位老講師當年曾教過蔡長海,後來領教蔡長海對教師設定論文產出KPI、積點計分制的壓力。

這位中霸天雖然看似有兩面,但換個角度看,他只是聰明的把資源放在刀口上。如現在的學校評等重點在論文,一位中醫大敦授兼醫師評論,蔡長海就用「撿現成」的方法跳級,挖角學界、醫界的明星來產出論文,讓旗下大學的國際排名快速上升,

「不真實嘛!」

對於批評,蔡長海先沉默了。但隨即提高音量用台語回應「有飯大家吃嘛!」他的意思是,把餅做大,讓事業體成長,對大家都有好處。批評他的人也都承認,中醫大體系確實被他推向高峰。

原本被當地人認為「只能看傳統中醫」的中醫大附醫,如今成為打敗台中榮總的中部第一大醫院。二〇一三年度(最新資料),中醫大附醫賺了十一億七千萬元,僅次於長庚和台大。而且,其醫療本業淨利率達八%,還勝過長庚的五%。

他的下一步:搶銀髮商機

將斥資三百億,蓋健康養生園區網羅百位國際人才、種五千棵櫻花蔡長海的下一個目標,是要在水湳經貿園區投資三百億元,打造結合國際醫療、養生村和大學城的健康產業園區,並準備花三十億元網羅一百位國際級人才。「我還要在那裡種五千棵櫻花,」他補充。

看來,這又將是一場大手筆、打造名牌、創造話題的計畫。

蔡長海的個人傳記中,曾經強調,他和安藤忠雄都是「貧困之子」,唯有靠一己之力才能出人頭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一直是個披星戴月、兼程趕路的旅人。」為成功而趕路,他強勢管理、嚴格要求績效;為打造名牌,他又對人才、人脈細膩經營、超有耐性。就好像他的輕聲細語搭配著高大身影,這看似衝突的雙面特質,卻讓他在十年內快速崛起。

辦大學的錢,股、房投資賺來的!

一個嘉義的窮小孩,進入了大醫院當小醫生,最後變成一方之霸,蔡長海能崛起,當時的中醫大董事長、黨國大老陳立夫是很重要的貴人。

蔡長海的細膩周到,在他當醫生時就顯現。對病人,他會看診後親自打電話問候,讓他的門診常看到半夜,門口停的車輛,多到要警察出來疏導交通。

身為社團成員,與蔡長海是多年扶輪社友的桃園副市長邱太三說,從中醫大附醫小兒科主任、副院長一路升上院長的蔡,對涵蓋政商、媒體界的社友們求醫、找病床,總是有求必應,人緣很好。

當年,蔡長海須定期到陳立夫家中,報告醫院經營情形。一位與蔡同期到中醫大的醫師透露,陳立夫曾向其他醫院主管稱讚「坦個孩子(指蔡)很懂事。」二〇〇一年陳立夫過世,董事會為抗拒外來勢力,推舉政商人脈好的蔡長海接任董事長。同年,他另行創辦的亞洲大學也開始招生。五十二歲的他同時成為兩所私校、一家醫院的董事長。

他有錢可以辦校,是因為在一九八〇年代台灣股、房爆發時期,曾出入股市大戶「榮安邱」的操盤室,也與中部建商如新偕中建設的梁柏薰等共同投資土地。直到梁成為九〇年代台灣本土金融危機下垮台的大亨之一時,蔡長海還是新偕中建設的常駐監察人。亞大另一位捐資人,中部知名建商由鉅建設,也因不動產投資與蔡結緣。

(文 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16

史上最強的雙面間諜

2016-02-22  TWM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雙面間諜加西亞投入英方,協助盟軍利用假情報誤導德軍,降低在諾曼第戰役中可能的更大規模傷亡。

如果我說來拍一部電影,主角是二戰的間諜,他是唯一一位得到希特勒頒發德國鐵十字勳章,還有英王喬治六世頒發英國最高帝國勳章的英雄。要不要投資?你說這是說笑嗎?哪有觀眾會相信這種劇情?

一個真實的人叫胡安.加西亞(Juan Pujol Garcia),他是巴塞隆納人。一九三六年西班牙內戰開打,他被共和軍整,入獄兩次,這使他恨透共產主義。他找到機會逃到佛朗哥民族軍這邊,卻因為說出同情西班牙國王的話,又被抓起來關,出獄後他也恨透了法西斯主義。

一九四○年納粹橫掃歐洲,加西亞看不下去,他決定為英國做間諜,幫助他們打敗德國。他三次向英國毛遂自薦,但英國根本看不上他。報效無門,他轉向決定先成為德國間諜,再找機會來幫英國。

塑造納粹 當德國間諜

加西亞把自己塑造成狂熱的納粹主義者,自稱是西班牙官員,經常去倫敦處理公事。德國在馬德里的間諜,代號「弗里德里科」找到加西亞,吸收、訓練他,使他成為一名納粹德國的間諜,他的任務是到英國建立一個間諜網。

間諜加西亞登場出發,但沒去倫敦,他跑去葡萄牙里斯本。在里斯本的公共圖書館,他利用一本英國旅遊指南、英國的報章雜誌、英國的火車時刻表,來編造活動的報告和提報差旅費。

接著,他慢慢建立遍布在英國軍事要地的間諜網,總共有二十七人。他像寫小說一樣,不斷給德國提供情報,有幾份密電被英國情報單位截獲,反情報單位為此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全部落空,因為所有人、事、物都是加西亞虛構的!

英國人捕風捉影,一陣瞎忙,眼睛慢慢睜開。

他們發現德國人比他們更瞎,德國海軍根據加西亞的情報,組織龐大的潛艇獵殺群,去攻擊一支不存在的船隊,這下英國人明白了加西亞的價值。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加西亞正式投入英方,成為英國的間諜,他的代號叫「嘉寶」Garbo。

一九四四年一月,德國認定盟軍會在法國登陸,要求加西亞蒐集情報。加西亞間諜人生最大的高潮來了,盟軍利用他誤導德軍,以為登陸的地點是「加萊」,主力是由巴頓將軍統率。

加西亞從一月到五月,發出超過五百封密電,報告盟軍調軍、運補的情況。盟軍還在相關地點布置木製的假飛機、充氣假坦克,把同一批軍人白天運過來,晚上偷偷運出去,白天再運回來。德軍根據加西亞的情報,加上其他偵察,「證實」巴頓手裡有十五萬精銳組成的「第一集團軍」。

終於到了「諾曼第登陸」,加西亞在事前通知德國,說一名下線冒死帶給他一份極重要的情報,他怕二重傳遞延誤時間,要求德方安排一名監聽員,在六月五日晚上到隔天早上,監聽他向馬德里傳遞的電文,這樣可在第一時間掌握情報。

加西亞在六日凌晨三點向馬德里發出密電,「盟軍將在諾曼第登陸,不過巴頓將軍的主力沒有參加行動,這是調虎離山,當德軍把重兵拉到諾曼第,巴頓就會在加萊登陸,切勿中計!」

協助盟軍 登陸諾曼第

按計畫,德方應該在三點鐘就給他回應,不知何故?德方的監聽員在八點鐘才回覆收到。他對德方的延誤十分憤慨,加西亞向上線抱怨這樣重大的延誤,讓他痛心、寒心,「我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藉口和疏忽,如果不是為了理想而奮鬥,我就不幹了!」你說德國人不相信他,相信誰?

所以當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德國陸軍將領隆美爾要調兵馳援,德軍統帥倫德施泰特不准他動,還下令兩個裝甲師和十九個步兵師,屯兵加萊,等巴頓過來。

這一等,等了兩個月,盟軍完全站穩,可是德軍這邊還在增兵加萊。如果不是加西亞,以隆美爾的速度、打擊力,諾曼第一定會變成盟軍可怕的墳場。

妙就妙在經過「諾曼第」,德國人反而更器重加西亞。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他得到「鐵十字勳章」。同時間,他得到英王喬治六世特頒的「大英帝國勳章」。他等於拿到兩枚我們的「青天白日勳章」!

二戰結束後,加西亞在英國軍情五處的協助下,跑到非洲安哥拉,偽造自己死於瘧疾,雙面間諜加西亞就此人間蒸發。其實他繞道去南美的委內瑞拉,在那裡隱姓埋名,並開了一家書店。

一九八四年六月六日,諾曼第登陸四十周年,二戰的恩怨情仇早付東流,加西亞才公開露面,來到諾曼第向死者致意。這時,人們才知道這位「諾曼第」最偉大的祕密英雄!如果不是他,盟軍和德軍雙方,不知道有多少倍的亡魂要埋骨於此!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1

漲價策略失敗,淨利創五年來最大衰退 仿Zara快速製造 優衣庫自救雙面刃

2016-05-02  TCW


調整戰略改向宿敵看齊,用速度搶客,但卻墊高成本、還得搞定供應商,短期恐難甩獲利下滑陰影。

信奉「成功一日就丟」的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會長柳井正再次嘗到失敗苦果,去年中優衣庫漲價一○%,使得日本消費者縮手,加上暖冬導致羽絨衣、發熱衣庫存上升,不得不降價促銷,預計今年(二○一六)淨利將較去年衰退四五.五%。

法說會上,柳井正認錯「我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漲價的商品並未讓消費者認同,」決定恢復漲價前價格,追求低價,減少平時的促銷活動。

但是反觀Zara母公司Inditex卻無畏暖冬持續成長,同時,迅銷集團的另一快時尚品牌GU年營業利益率也提升,說明氣候並非唯一因素。

優衣庫明星產品羽絨衣與發熱衣經過三年銷售數量爆量,競爭者增加,當人人都有超輕羽絨衣後,該公司僅能以增加基本款花色,並跟設計師聯名的設計款以刺激銷售。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王男洵觀察,跟設計師的聯名款,首次銷售時確實銷售一空,但到隔年,銷售力道又顯不足。

面對消費的喜好改變與氣候異常,快時尚要獲利,最重要就是快速調節產品製造速度與數量,Zara製造到進倉只要四週,GU只需四十五天,成為戰勝消費市場迅速變化的利器。

求快!交貨時間縮短逾10%對此,優衣庫去年底改採反應快速下單策略,一次大量下單、分批交貨,且要求補單、交貨的次數增加,發現某種款式熱賣,後續將追加訂單,若銷售沒達預期,同一批布料則做成熱賣款式,向Zara的製造速度看齊。據了解,基本款與設計款各自縮短了一〇%到一七%的交貨時間。

增加批次生產的次數,不僅考驗供應商的彈性,更提高優衣庫製造成本,代表其獲利率將會被壓縮。漲價失敗,說明它的品牌力不足使其脫離價格戰,而縮短對消費市場的反應時間,也難以讓它走出獲利衰退陰影。柳井正曾立志二〇二〇年奪得全球營收第一大服飾品牌,目前處於第四名的迅銷集團,能否推出比輕薄羽絨衣與發熱衣更「殺手級」產品,將是四年後能否拿下全球冠軍的最大挑戰。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9

雙面卡蘭尼克:規則破壞者與激情企業家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下稱“卡蘭尼克”)2016年在中國的行程迎來了一個小高潮。7月的第一天,全球第二大獨角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主持了他在湖畔大學的演講,卡蘭尼克在這場演講上收獲了“最牛學生”——開場不久,湖畔大學校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悄悄在倒數第二排坐定,饒有興致地聽完了全場。

盡管卡蘭尼克演講的主要內容並未超出其今年1月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的講話,但馬雲這個未在官方安排日程中的自選動作,無疑凸顯了他們之間的某種相互吸引。

獲得這樣的關註並不奇怪,卡蘭尼克是全球第一大獨角獸Uber的聯合創始人、CEO,這家公司估值已經達到625億美元,是有史以來在上市前估值最高的公司。而它仍在不斷刷新融資紀錄,截至今年6月,其已經融到超過150億美元資金,遠遠超過了Facebook、Google上市前的融資規模。

“Uber算是成功了”,作為行業的顛覆者和規則制定者,卡蘭尼克僅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這一切。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

攪局者

卡蘭尼克是典型的連環創業者,在創辦Uber之前,他先是從UCLA退學創業,創立了可以交換音樂和電影的流媒體下載服務網站Sour,因違反版權法,遭到30多家音樂和影視出版巨頭聯合起訴,面對2500億美元的索賠,Sour最終以破產收場。

隨後,他又與朋友一同創立了Red Swoosh,這一次,卡蘭尼克修正了Sour的錯誤,在“合法”框架下提供流媒體下載服務,6年後,這家公司以1900萬美元的價格被出售。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2008年的一個雪夜,他與加里特·坎普(Garrett Camp,下稱“坎普”)走出位於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久久未能打到一輛的士。於是坎普說,“我想在手機上按下一鍵就叫來一輛車”,之後便開創了Uber這家公司。

事實卻遠比這個有意無意被戲劇化的故事骨感得多。當時,經過8年的艱難創業,卡蘭尼克精疲力竭。坎普也在一年前賣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他們希望借助在巴黎舉行的LeWeb,尋找新的機會。

在巴黎,他們參與了一個討論創業創意的研討會,可惜的是,一鍵叫車的想法並沒有獲得與會者的熱烈反響。

回到美國舊金山後,卡蘭尼克幾乎沒有將這個創意放在心上,坎普卻生出了執念。坎普註冊了Ubercab.com的域名,並試圖說服卡蘭尼克成為Uber的聯合創始人。

創業五年之後,在中國杭州的湖畔大學,卡蘭尼克計算著,試圖告訴聽眾在巴黎打不到車背後的原因。他拿紐約作為例子,“60年前紐約有13250輛出租車,今天也是,但當年的紐約和今天不一樣。”每一輛出租車,都需要獲取動輒百萬美元的牌照。對於付出昂貴代價的司機而言,他們極力要求牌照限量、稀有,順應這樣的需求,整個市場的運行邏輯並非按需配置。

回到Uber的商業模式,2010年,卡蘭尼克與坎普成為聯合創始人,在美國舊金山開始了創業。剛剛推出時的Uber,只有幾輛車,走的是高端路線,僅開放給100名乘客。不過,它已經初具雛形,移動應用,利用GPS定位,註冊信用卡信息後,一鍵叫車,5分鐘內到達,自動扣費。

因為超乎尋常的便捷以及高端服務——“所有人都可以像百萬富翁一樣坐車”,Uber很快通過口碑傳播而廣受關註。4個月後,舊金山市交通管理局和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開出20000美元的罰單,發出禁令,其中一項是不允許使用cab(出租車)這個詞。

禁令成了打開卡蘭尼克的腦洞的鑰匙。去掉cab這個字眼的Uber,成為連接閑置車輛司機與乘客的真正的共享平臺,官方說法是提供非盈利的“搭車服務”(Ride Sharing)。創業6個月後,Uber的平臺迎來了它的第3000名註冊者。現在,在全球範圍內,Uber有超過100萬名司機。

然而,因為對既有體系的破壞, Uber還是不斷受到質疑,甚至遭到禁止。在美國本土的邁阿密、奧蘭多、奧斯汀和弗吉尼亞等,法律禁止Uber這樣的服務,在德國、泰國、韓國、西班牙等國家,Uber遭到全面或者部分封殺。

對於這些抵制,卡蘭尼克采取的方式是反抗,對於Uber在韓國、德國的處境,他的評價分別是“首爾政府還生活在過去”,“德國出租車行業與混蛋一樣”。

他給自己的行為貼上了標簽“原則性對抗”,意思是,如果抵制你的人所堅持的主張是你所尊敬的,那麽就不要對抗;而如果對方的核心目的是保護既得利益者,就沒什麽好談的。

“想當顛覆者,就難免成為混蛋”,Uber的一位早期投資者說。或許你可以看到他的贊美,然而,對於卡蘭尼克來說,這個贊美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個麻煩,不是嗎?從公眾腦海里抹掉“混蛋”這個詞兒,是一場更加曠日持久的戰鬥。

當然,隨著Uber的擴張,情況發生了變化,根據一篇公開報道的整理,目前在全球,除了少數完全禁止的狀況,Uber與監管之間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識,包括納入體系、分層監管以及變得合規。

創新者

Uber的價值何在?卡蘭尼克曾將Uber稱為“生活方式和運輸方式的交會點”。“所謂互聯網的生活方式,就是點擊,然後實現” ,卡蘭尼克說,“5 分鐘時間,我們可以將人運輸到各處;同樣 5 分鐘,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運輸其他東西。”

Uber模式的想象力不僅僅在於它能夠圍繞主業進行自我複制,更在於它的共享經濟的理念,能夠打破物品所有權的概念,讓信息、物品和服務流動起來,並且通過技術驅動,實現“中心調度+按需分配”,這樣的理念與實踐,具有極強的複制性,在很多領域都能夠衍生出新的項目。

《名利場》雜誌對於Uber背後的“大腦”進行了描繪,在位於舊金山的總部,一款名為“上帝視角”的軟件工具可以即時在地圖上顯示所有Uber系統上運行的車輛,而使用智能手機App叫車的乘客的位置也能即時顯示出來。

在汽車與乘客連接在一起的過程中,科技是真正的背後推手。而接下來,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卡蘭尼克承認,一個偶然發現的關鍵性創新,也許決定了Uber的未來,即如何能夠讓汽車的使用率提高,降低乘客的打車成本,甚至實現“用Uber打車比擁有一輛車便宜”的目標。

Uber采取了兩種方案,一是進行浮動定價,即在中國司機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閃電”,當需求量增加時,搭車的成本動態提高,更多的供應出現,一輛車的單位小時載客量最大化,帶來的結果是單位成本降低。二是制造永久旅程,通過拼車服務,形成始終有一位乘客在車上的局面,價格就能夠獲得下降的空間。

足夠大的規模和足夠強的科技才能夠支撐上述兩個方案的實施,對於Uber來說,無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現在,除了讓司機和乘客獲益,作為這家備受關註的獨角獸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卡蘭尼克可以像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的矽谷科技新貴一樣,講述一個更加美好、更加“烏托邦”的故事。

他描繪說,城市因為有了這些出行服務,而變成了智慧城市。人們減少了擁堵和尋找停車位的時間,政府減少了修建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上的開支,數據上的共享可能會為城市解決擁堵和停車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此外,出行的便利對企業是有吸引力的,會為城市創造就業機會;而車輛的減少和低排放的新能源車的使用,也將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

競爭者

卡蘭尼克相信未來市場上最終只能容納1-2家這類公司,而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

對於卡蘭尼克來說,很多外國公司沒有進入到中國的因特網藍圖中,他希望帶領Uber改變這樣的局面,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他承認,進入中國市場是一場探險,“偉大的創業家永遠會需要探險,永遠會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Uber對其在中國的業務做了特別安排,獨立於其全球業務,3家中國公司對其進行了投資,其中包括百度、海航集團、廣汽集團。

在中國,似乎Uber的司機會比其他打車應用的司機更加關註關於競爭和市場戰略的問題。“它去年在中國燒了12億美元。”這樣的數字未經證實,卻在他們那個圈子里流傳甚廣。

盡管在規模上Uber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但在中國市場,估值280億美元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的表現始終更為出挑。後者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

這意味著,主動或者被動,卡蘭尼克與Uber被卷入的,是中國最為知名的三家互聯網巨頭“BAT”的競爭。

滴滴出行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了蘋果公司10億美元的註資,盤點它所擁有的資源,包括微信、支付寶的入口,蘋果的技術與營銷資源,以及來自通用汽車和Lyft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Lyft去年獲得了滴滴出行10億美元的投資,通用汽車也是其投資方)等。

比起滴滴出行的決策者,卡蘭尼克在競爭中的表現更帶有個人色彩。2015年,屬於騰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以“系統抖動”為由,屏蔽多個來自於Uber的微信公眾號,卡蘭尼克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不滿;在與海航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他又指出滴滴出行花錢補貼司機不如高效地花這筆錢;當蘋果公司投資滴滴出行的消息出現後,卡蘭尼克在Twitter上發布消息稱,自己的女友持有iPhone制造商的股票,她是自己競爭對手的間接投資人。

口水仗讓卡蘭尼克獲得了許多關註,不過,口水歸口水,卡蘭尼克在行動上絲毫沒有懈怠。去年他在中國花費了76天時間,今年上半年,他在中國更加目標明確,深耕自己與Uber的影響力,根據公開信息,他在高級別論壇上的“刷臉”日程頗滿,此外,一些能夠與潛在合作夥伴或投資人溝通的渠道,也悉數排入他的計劃。1月參加了極客公園創新大會,3月他開始馬不停蹄地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B20(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圓桌會、博鰲亞洲論壇,6月底的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之後,又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湖畔大學演講。

卡蘭尼克的畫風,似乎在中國也正在發生變化,比如公開資料顯示,他幾乎與所有Uber進入的城市市長進行了會面。

有時“喜歡地獄般的磨難”的“激情企業家”卡蘭尼克顯然從克服困難上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一些顯而易見的顛覆不僅僅是重塑了Uber所在行業的格局,甚至代表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比如,與公開嗆聲騰訊不太一樣的是,卡蘭尼克不斷示好阿里巴巴。盡管阿里巴巴持有滴滴出行股份,阿里巴巴與旗下螞蟻金服分別認購滴滴出行的優先股,在導航和地圖服務上與之深度合作,但顯然這種合作沒有排他性的安排。Uber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合作開始於2014年,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的合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甚至明確表示,Uber與支付寶的合作是實現全球戰略的重要一步。

在湖畔大學的演講中,他表達了自己對在中國探險的信心,一是過去十年在北京,創業者和創新都在不斷提升,正在迎頭趕上矽谷;二是未來五年在中國,會有更多的創業者和創新出現,數量會超過矽谷。

“當超越發生時,意味著在中國的公司都會變成全球化企業。”

控場者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繼續。

不久前,曾位列出行領域第二的Lyft傳出聘請投資銀行QatalystPartners尋找收購方的消息,即便沒有這樣的新聞,這一領域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借助Lyft、Ola、Grab,Uber的最大競爭對手滴滴出行計劃逐步在美國、印度、新加坡開展業務,蘋果的10億美元投入,據稱會幫助滴滴出行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機構。

而Uber呢?卡蘭尼克相信,未來是無人駕駛的世界。早在去年它就已經招兵買馬,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找來40位頂尖的科學家,啟動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7月8日,Uber通過高收益率杠桿融資11.5億美元。業內人士稱,能夠通過杠桿融資的,大多是那些具有威望和歷史的企業。Uber又一次打破了慣例。這也意味著它能夠以較低的貸款利率使用這筆資金,同時確保現有股東權益不被稀釋。

這筆資金的用途包括擴展全球市場、運營以及投入研發。

Uber不缺現金。作為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第一,Uber的不斷融資,被認為是不單單要爭取更多的司機與乘客,還有抑制競爭——開始的時候,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不斷燒錢,到了一定階段,投資人會選擇停止繼續註資。畢竟,與Uber競爭的成本太過高昂。

隨著融資的展開,Uber與滴滴出行不斷出現相同的投資人,包括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投資公司高瓴資本集團、對沖基金老虎環球和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這似乎讓一種新的戰略成為可能,即停止燒錢競爭,雙方合並。參與了滴滴三輪融資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上稱,他和滴滴出行、Uber中國、Uber全球投資者都認為,如果能夠就估值和股權框架達成一致,兩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並。不過很快,他又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滴滴出行沒有就此給出正面回應。中國優步高級副總裁柳甄和卡蘭尼克則在不同場合否認了這樣的傳言。

卡蘭尼克在湖畔大學的演講最後,提到了作為冠軍的競爭態勢,“當你去到球場,你需要把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激情,都在球場上展現,而不是有所保留。”

那麽,先拋開傳言,接下來,卡蘭尼克如何能夠一直保持冠軍的位置與激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