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读川润股份5手内非跌停成交单内里乾坤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080925/0743534122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

法說會後連跌兩根跌停板 外資論斷:宏達電最壞的情況還沒到

2012-8-13  TWM




一場外資分析師怎麼問,都得不到答案的線上法說會,一連串難看的獲利數字,宏達電第三季又踢鐵板了。然而,還沒為滿腹疑惑的投資人解答,王雪紅就登高一呼要買庫藏股,能不能聽,答案就藏在歷史軌跡裡。

撰文‧賴筱凡

就在宏達電第二季線上法說會的前四十八小時,巴克萊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正忙著準備寄給客戶第一手報告,蓋欣山的指尖緩緩敲下這幾個字:「看起來最 壞的情況還沒到。」四十八個小時後,宏達電線上法說會不只沒交出好消息,第三季還會更差,投資人的心已經先涼了半截。

「未來十二個月(宏達電獲利)要翻船的機會,還滿大的。」蓋欣山這一席話,其實說得已經算是非常保守了,在他沒說出口的背後,真正要示警的是,或許宏達電由盈轉虧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只想做手機,股價難破三百元為時一個小時的宏達電線上法說會,每位外資分析師開口都先稱讚宏達電今年的旗艦機種,「One系列在各大科技網站上有很高的評 比,甚至超越三星S3」、「One是不錯的產品」,只是,話鋒一轉,緊接著所有分析師都想知道的是:「產品不錯,為何拿不出成績單?」「大陸出貨成長強 勁,為何第三季營收數字繼續向下掉?」這就像是一場找不到答案的法說會,不論外資分析師怎麼問,宏達電財務長張嘉臨能回答的只有:「我們會持續努力,提高 消費者對宏達電的品牌認同度。」蓋欣山深深的嘆了口氣,「最重要的是,Peter(周永明的英文名)必須想想,他們希望五年後的宏達電,會是什麼樣的公 司?」宏達電就像是一艘迷失航向的船隻,找不到方向,堅持不跨入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策略,更是招致外資的不諒解。

於是,外資分析師得不到答案,法說會後,一份份報告從各大券商寄送出來,賣出、減碼、調降目標價;更可怕的是,摩根大通證券大刀一砍,宏達電的目標價只剩下一六○元,距離昔日股價登上一三○○元榮景,不過只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

新產品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進入衰退期「簡單這樣講好了,未來科技業的戰爭,不能只靠一種武器來獲勝,如果在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Peter心 中,宏達電五年後只是一家手機廠,那很簡單,股價就是差不多三百元以下,市場給它的本益比不會高,三百元差不多就到頂了。」蓋欣山話說得直接,卻也透露出 對台灣品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儘管宏達電的研發設計實力,讓宏達電的股價不至於跌破百元關卡,但上漲空間同樣有限。

過去三季,宏達電財測跳票、新機銷售不佳、營收縮水、毛利直落,幾乎沒有一個是好消息,但壞消息結束了嗎?顯然還沒有。

美國電信商AT&T將兩年綁約的宏達電One X手機售價,直接腰斬,只賣九十九美元,「這是一個警訊,宏達電的One系列推出不到三個月,電信商綁約價就砍半賣,宏達電花了大半資源研發的殺手機種, 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即將進入衰退期。」一名外資分析師搖了搖頭,這無疑是敲響了One系列產品的警鐘。

看完宏達電繳出的上半年成績單,追蹤宏達電多年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王萬里直指,「看來宏達電年底前都不會有什麼題材了。」即使宏達電開發已久的Win 8手機可能在第四季露臉,但強碰上蘋果iPhone 5的現身,風險真的很大。

今年六月十三日,下大雨的日子,王雪紅撩著褲管、涉水走進股東會的畫面,猶在眼前,她大聲疾呼將加碼宏達電的話,還在資本市場上迴盪,但王雪紅始終沒有告訴投資人,加碼宏達電的理由何在。

威盛殷鑑不遠,當王雪紅喊買庫藏股……「王雪紅都買進宏達電五千張股票了,能跟進嗎?」這是一位小散戶的疑問,王雪紅沒有拿出有力的理由說服他,答案卻已在歷史軌跡裡。

二○○三年九月,威盛股價從天上六二九元掉下來,只剩下不到五十元,王雪紅說話了,威盛要實施庫藏股,預計買進一萬五千張,結果實施了兩個月,僅買進了七九九一張。

○四年,王雪紅又大聲疾呼要力挺威盛,連續三次買回庫藏股,但威盛股價卻從近五十元,四、三、二、一,最後威盛股價只剩不到十元。

當然,宏達電不必然會步上威盛的後塵,但宏達電去年三次買回庫藏股,都難替股價加分。

如今,王雪紅又疾呼要加碼宏達電,能否奏效,挽回市場投資人的信心,還有待觀察。但無庸置疑的是,面對市場投資人、外資分析師的滿腹疑問,宏達電若繼續對投資人打官腔,答非所問,得不到答案的投資人,也會直接反映在股價上,讓宏達電了解他們有多失望。

威盛5次實施庫藏股,股價仍然回不去,那宏達電呢?

公司 買回期間 買回股數(千-股) 實際股價表現(%)威盛 2003/09~11 7,991 -4.2 2004/03~05 8,336 -14.8 2004/06~08 7,879 -23.2 2004/09~11 12,651 +3.0 2008/11 17,456 +6.9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7.80元宏達電 2011/07~08 10,000 -12.9 2011/08~09 10,000 +1.9

2011/12~

2012/02 6,914 +15.5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240.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9

多頭逼倉失敗連續跌停 甲醇期貨1501合約暫停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79

QQ圖片20141222111509

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公告,22日日盤,甲醇期貨1501 合約(ME501)繼續暫停交易,此前因該合約連續三天跌停,交易所宣布啟動風險管理機制,12月19日晚夜盤及 12月22日日盤暫停交易,業內人士稱有參與多頭逼倉的大客戶賬戶穿倉傷到了江西瑞奇期貨公司。

11月6日,甲醇期貨1501合約從低點2472元/噸附近反彈,一路上升至的2797元/噸(12月3日),之後又一路下行,截至上周五已跌至1975元/噸,11個交易中跌幅接近30%。

根據鄭商所統計數據顯示,12月17日和18日,瑞奇期貨席位持甲醇期貨買倉量分別為6457手和6454手,位居多頭榜首位。19日當天,瑞奇期貨席位則減倉5984手。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網透露,瑞奇期貨席位19日所減倉位大部分系強制平倉,受甲醇1501合約三個跌停板行情影響,多頭面臨穿倉風險。

瑞奇期貨公告稱已啟用風險準備金及自有資金進行填補。具體處置情況公司按照要求書面告知全體股東,並對穿倉投資者進行追償。

新湖期貨研究員王鵬對中國證券網表示,後期甲醇期現市場價格維持持續下跌走勢,現貨市場庫存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下遊甲醛、二甲醚等行業開工率下降,下遊需求進一步弱化;臨近春節長假,下遊企業多以隨采隨用為主。由於近期期貨價格呈現恐慌性暴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價格恐怕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的有價無市的局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56

樂視網股票跌停 管理層擬增持股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13

樂視網12月2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共計12人通知,其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自2014年12月23日算起),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規定,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允許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數量為21萬股至51萬股。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鄧偉、董事會秘書張特、財務總監楊麗傑、副總經理高飛、梁軍、吳亞洲、雷振劍、譚殊、金傑9人均擬增至2至5萬股;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弘、副總經理賈躍民、楊永強均擬增持1至2萬股。

公告稱,前述人員此次增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增持所需資金由其自籌取得,增持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

同時,參與本次增持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承諾:在增持期間及在增持完成後6個月內不轉讓所持公司股份。

今天白天,樂視網股票跌停,開盤後不久即直線下挫。

QQ圖片201412222140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85

高盛,投行老大是怎樣煉成的 --寫於A股券商集體跌停的2015.1.19 中軒山流水

來源: http://xueqiu.com/6549386042/35446434

高盛(Goldman Sachs)為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為《財富》雜誌評選的美國財富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高盛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人。業務按地域分為三大塊,即美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代表處;包括紐約、芝加哥、法蘭克福、倫敦、東京、臺北、北京、上海和香港。上一次金融危機隨著雷曼的破產,美國五大投行如今僅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高盛為何能夠屹立於投資界146年而不倒,讓我們一起來探求答案:
創立:1869-1930
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高曼於1869年創立的。公司成為了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並於1896年加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創始人馬庫斯·高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可斯的收入。二十世紀初,股票包銷包括首次公開募股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高盛還成為了當時最喜歡招聘名牌商學院MBA學位學生的公司之一,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1928年12月4日,公司宣布成立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高曼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的速度,進入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互助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膨脹1億美元。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華爾街股災,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
發展:1930-1980
這之後,繼任者西德尼·文伯格決定把註意力從股票交易轉移到投資銀行部門,正是文伯格的這一決定挽回了公司當時極差的聲譽。1956年,高盛是福特集團IPO最首要的咨詢公司。另外高盛還開展了為地方政府或城市發行地方債券的業務,並且最先開始發明了類似現在對沖基金使用的投資風險管理。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複了元氣。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帶來的新的增長。反惡意收購業務使高盛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博弈:1980-1999
70年代,高盛抓住一個大商機,從而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出現使投資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發了新的行業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擡高收購價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天使。在高盛的高級合夥人萊文去世後,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剛開始,華爾街的人們都懷疑這種兩人共掌大權的領導結構會引發公司內部的混亂,很快他們發現他們錯了,因為兩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邁進了世界最頂尖級的投資銀行的行列。新領導人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貼出了一條簡明的公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慣例——4:30由轎車接送——將不再繼續,即日生效。” 自此以後,合夥人的等級特權將不複存在,費用支出也受到監控,每天下午4:30也不再是一天工作的終結,而是下午工作的中段時間。盡管起步緩慢,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公司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兼並和收購業務的發展。
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購另一家公司,它很可能會盡量吸引或說服對方同意,絕不會公開地強行兼並。但到了70年代,一向文明規範的投資銀行業在突然間走到了盡頭,一些主要的美國公司和投資銀行拋棄了這個行業傳統。1974年7月投資銀行界信譽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參與了惡意收購活動。當時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戶國際鎳鉻公司(INCO)參與了企圖惡意收購當時世界最大的電池制造商電儲電池公司(ESB)的行動。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敵對意圖後,打電話給當時掌管高盛公司兼並收購部的弗里曼德,請求幫忙。當他得知競購價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9美元)時,建議ESB用“白衣騎士”(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以擡高收購價格)的辦法對付INCO,或進行反托拉斯訴訟,在高盛公司和“白衣騎士”聯合飛機制造公司的協助下,INCO最終付出了41美元的高價,ESB 的股東們手中的股票則上漲了100%。從這件事開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與反收購鬥爭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後是第一波士頓都充當了收購者的角色,而高盛公司則是反惡意收購的支柱。
參與惡意並購使摩根斯坦利獲得了破紀錄的收入,但是高盛公司采取了與其截然不同的政策,拒絕為惡意收購者提供服務,相反,高盛會保護受害者。許多同行競爭對手認為高盛這一舉動是偽善行為,目的是引人註目以及籠絡人心,而高盛卻認為他們是公司對自己和客戶的長期利益負責。反惡意收購業務給高盛投資銀行部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量的。在1966年並購部門的業務收入是60萬美元,到了1980年並購部門的收入已升至大約9000萬美元。1989年,並購部門的年收入是3.5億美元左右,僅僅8年之後,這一指標再度上升至10億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誌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範圍,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億美元的總利潤中,阿朗公司貢獻了30%。
90年代,高盛高層意識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詢顧問,公司不會持久繁榮。於是他們又開設資本投資業務,成立GS資本合作投資基金,依靠股權包銷、債券包銷或公司自身基金,進行5年至7年的長期投資,然後出售獲利。高盛在1994年投資13.5億美元換取一家從事服裝業的拉夫·勞倫公司28%的股份,並自派總裁。三年後,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現到4.87億美元。其余股份升值到53億多美元。短短三年內,高盛的資本投資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業務投資銀行部只翻了兩番。
投資銀行業與其他產業一樣,一項業務創新並敢冒風險,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首推垃圾債券使德雷塞爾公司迅速發跡,而抵押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大量家庭貸款的打包及轉信業務的出現,使羅門兄弟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盛公司嘗到推陳出新的甜頭後,把“先起一步”與“率先模仿”作為自己的重要發展戰略。
公開發行夭折:1998
1998年6月份由合夥人表決同意的高盛首次公開發行,於9月末擱淺,並正式“撤回”。此項首次公開發行,本應成為牛蹄聲聲90年代的里程碑,卻不幸淪為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的犧牲品。9月之後,高盛股票僅較帳面值有少許溢價,將公司估價為70億美元,遠遠達不到將公司財富分配給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及其他員工的公開發行的目的。
據公司的行政總裁柯賽和保羅森說,推遲首次公開發行是實用主義的決定。柯賽說:“適當的時候我們會重新考慮公開發行,但目前我們只能往前走。”但據高盛的合夥人、員工、客戶及華爾街人士透露,高盛就公開發行而進行的大辯論及發行的夭折,對公司是一次沈重的打擊。它使高盛的資本結構及業務組合曝光並公諸於眾。高盛一貫是其他人樂於憎恨的公司,這多半是由於高盛如此出色。那麽為何該公司與其他華爾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眾之處多半在於華爾街上廣為流傳卻少有公司真正擁有的一種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員工步入曼哈頓下區布羅德大街 85號那一刻起,高盛的優越及其對手的平庸即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印象。高盛警誡新員工永不能讓公司蒙辱或出現在媒體中。他們一天工作14或16甚至18小時,明顯是為了獲得加入合夥人這誘人的獨一無二的獎賞而奮鬥。
需要思考的問題依然存在。高盛沒有進行公開發行,是否錯過了黃金機會,抑或幸免於難?也許答案是後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價現在會大大低於發行價---這對於華爾街的頭號公司來說是恥辱的開端。其實,許多合夥人認為公司躲過了子彈。另一問題:高盛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上市?公司高層依然堅持發行上市的路線。但許多其他人,包括長期的華爾街人士以及現在和以前的合夥人,都認為不可能。目前不僅有一大群新的合夥人----星期一會議後有 25%的新合夥人-----需要被說服,但公開發行擱淺後,那些上次投“贊成”票的人會重新考慮。華爾街極度投機的最近一輪之後,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資者再次相信這些股票會賣成4倍帳面值。
上市跨越式發展:1999-2008
高盛集團是在1999年5月公開上市的,當時正是互聯網公司泡沫的高峰期,金融企業通過幫助科技公司和創業企業上市獲得豐厚的服務費用以及售股盈利。高盛集團在它的首輪公開募股中融資37億美元,在當時位列康菲石油公司1998年上市交易後的第二大首輪公開募股。高盛集團股價在上市當天上漲33%,收盤價超過70美元。
轉型:2008-至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8年9月21日晚間宣布,已批準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轉型,意味著“長久以來世人熟知的華爾街的終結”。2008年09月2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計劃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資50億美元。截至2009年12月,高盛全球雇員為3.25萬人。2014年高盛四季度凈利潤21.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3億下滑7.1%。公司全年的股權回報率為11.2%,略高於2013年高盛的FICC部門營收的下滑幅度超過其他大多數銀行,暴跌了29%至12.2億美元,從而拖累公司整體營收(76.9億美元)下滑了12%。其他部門表現也不理想,商業銀行部門(Investing& Lending)收入15.1億美元,比預期的13.9億略高,不過依然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7%。而受到受承銷和咨詢收入下降影響,投行部門營收1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不過,高盛的凈利潤依然略超市場預期。每股盈利4.38美元,比市場預期多出6美分。在過去的八個財報中,高盛的每股盈利平均比預期要高出65美分。
高盛的業務主要是以下這些領域:投資銀行、貿易及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
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分為兩個部門,包括財務顧問(合並和收購(M&A),重組和分拆)及承銷業務(公開上市和股權,私募股權相關的債務工具)。高盛公司是領先的M&A咨詢公司,經常在交易規模排名榜上排名第一。高盛的並購業務因為當年幫助白武士避免惡意收購,在業界享有有很高的聲譽。高盛在20世紀80年代是唯一一家反對敵意收購的大型投資銀行,這使得高盛在業界聲譽大增。2010年,高盛投資銀行的凈收入為48億美元。
交易與自營投資
高盛在全球並購領域保持領先,在本日歷年度內已公布和已完成的交易中排名第一。固定收益、外匯及商品部和股票部的凈收入分別達233.2億美元和98.9 億美元,均反映了公司在核心客戶業務的雄厚實力。2010年,高盛是最活躍的高頻交易投資銀行。
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
高盛業務組合中的另一弱點是其提供抵擋市場波動緩沖的資產管理業務。雖然資產管理增長很快,但卻並不像其他對手那樣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資產的1/3。高盛4.58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收入比摩根4億的資產管理凈收入高不了多少。
資產管理可能不像聲勢浩大的成千上萬億金額的投資銀行交易那麽驚心動魄和有利可圖,但它能產生理論上比交易利潤更穩定的以費用為基礎的收入。高盛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為贏得業務而收費低廉,由於定位不明和人員流動而出師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其中 40%來自低費用的貨幣市場基金。
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關於資產管理是“醜陋的義子”的看法正在改變。在過去的兩年半中,資產增長了3倍多,高達1650億美元,其中只有 20%是貨幣市場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態度已改變。高盛的資產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員工,而幾年前僅有250人,高盛不僅向聘用的外來人才許諾他們會成為合夥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內部其他部門的明星也轉至資產管理公司。美國金融研究公司說“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評高盛在營銷方面遠勝於投資方面,高盛要成為巨人還長路漫漫。沒有公開交易的股票作為貨幣用來收購,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嶇。
一、嚴格風險管理,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關鍵
 高盛的經營思想是充分承受風險,獲取合適的利潤,增強競爭優勢,所以,風險控制是公司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為此高盛建立風險控制體系,制定風險控制程序,監督和控制各項業務活動的風險裸露頭寸。
各項業務的風險控制必須上報公司風險控制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批準交易風險參數、公司和業務部門的風險承受水平、檢查每個業務單位的市場風險承受限度、批準已被選定的新興市場和業務部門的市場風險限度、批準主權信用風險限度、根據信用評級確定信用風險承受限度、檢查各種風險分析方案的結果。根據公司總的風險承受限度,各業務部門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制定本部門的市場風險限度。根據每項業務風險限度,業務部門經理分配每個交易小組的風險限度,每個交易組長是控制這項風險限度的第一責任人。公司財務部每天監控公司和各業務部門的風險承受限度,如果發現
有違反風險承受限度,立即報告風險控制委員會。高盛公司的風險控制技術更突出
 二、網絡最優秀的人才,是高盛取得成功的保障
高盛從成立之初就是最喜歡招聘名牌商學院MBA學位學生的公司,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招收了一流的人才,又怎樣才能留住這些人才呢?是靠金錢的誘惑,還是成功的滿足感?對高盛公司來說,答案顯然是後者。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人才流動成為常態,而高盛公司的人才流失現象卻極少發生,大部分員工均對公司有歸屬感、忠誠感,以在高盛公司工作為榮。這一方面因為高盛所有資源是全球共享的,當一名員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可以立即得到遍布全球同事的支持,而且公司的業務是無縫隙的,保證一天24小時,每周7天運轉,因而員工成長快,工作效率高,容易取得成功,並獲得滿足感。另一方面是因為高盛的組織結構是扁平式的,等級觀念淡薄,一名普通員工可以直接向高級領導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正確的觀點通常會得到采納。
三、全球化、多元化,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途徑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各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美國以外的資本市場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強勁增長、德國經濟的複蘇,為高盛創造了更加誘人的機遇,也使高盛的全球化戰略進一步加速。高盛首創“金磚四國”概念,加強了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投入,尤其是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和中東。高盛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得益於自90年代初至今對中國業務的投入。通過與北京高華證券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高盛能夠在中國國內市場開展業務,並對中國工商銀行作出了戰略性投資。通過高盛(印度),高盛在印度建立了廣泛的投資銀行和證券業務,與印度多家大型公司建立了穩固的關系。在俄羅斯,高盛在莫斯科開設了一家辦事處,為俄羅斯公司發展國際業務。在巴西,高盛獲得了簽發當地外匯業務許可證,並積極建立了頗具規模的銷售和貿易業務。同時,為常駐聖保羅市投資銀行部配備管理團隊,進一步加強了與巴西及整個拉丁美洲的業務合作。在中東,高盛在阿拉伯灣開設了辦事處,與投資銀行和個人理財客戶更緊密地合作。
四、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是高盛取得成功的內因
 從一個在1869年創建於地下室、只有一個雇員的公司到2008年發展成為坐落在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在全球開展業務、有著3萬2千名雇員、年凈收入11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高盛的成長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金融公司發跡史之一。從規模上看,高盛的影響與形象大得不成比例:只有3萬名雇員、市值最高時400億美元的高盛卻能與擁有30萬名雇員、市值最高時2400億的花旗集團齊名。高盛合夥人的資本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收入以15%的速度增長,都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從1999年上市到2008年第三季度,高盛從未出現過虧損。 
 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堅固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對公司聲譽的珍視,讓高盛在2008年這場席卷美國與全球,並導致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或是破產或是被收購的金融危機中,仍然能夠完好無損地生存下來。   團隊精神 高盛與眾不同的是,它將個人對財富、聲譽的貪婪與野心成功轉化成了真正的團隊精神。在高盛,只有“我們”,沒有“我”。高盛的各部門中,大部分是兩名負責人。這種團隊精神讓高盛不像別的公司那樣縱容個人,即便是華爾街最優秀的個人。高盛不向任何人保證將在未來數年中,給予多少薪酬,也不按交易員賺取的利潤給他們提成。高盛一直抵制“明星”制 體 制在20世紀70年代底到80年代初領導高盛的約翰懷特黑德一再強調的“在高盛只有“我們”沒有“我”。這種團隊精神成為高盛文化的主要部分之一。在別的公司中,個人的突出表現會受到鼓勵,而在高盛,能否融入公司之中才是關鍵,個人英雄主義沒有立足之地。高盛不乏金融天才─高斯·利文、羅伯特·魯賓、馬克·溫克爾曼等人的能力與成就可以比肩於華爾街任何明星,但高盛沒有將他們塑造成明星,所以高盛沒有因為高斯·利文的突然去世、羅伯特·魯賓的離職從政或者馬克·溫克爾曼未能成為高盛總裁後離去而大傷元氣。
五、高盛模式對我國券商發展的啟示
 (1)適度放松證券業的經營領域,拓寬券商業務空間
近年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券商原先賴以生存的制度環境與市場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壟斷性保護色彩日趨淡化,傳統的盈利模式己難以為繼,而嚴格的分業經營和政府管制使同樣屬於市場化範疇的創新空間的釋放相對滯後,使市場開拓、業務轉型的步伐受阻,券商的業務空間狹窄。加快創新步伐己成為券商繼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加快創新步伐、拓寬業務空間就需要解除過度、過時的管制。以融資問題為例,如果券商正常融資需求在制度內得不到滿足,違規融資、高成本融資、挪用客戶資金等問題就很難真正解決好,控制風險的目的也就不能有效實現。考慮到國際投資銀行發展的混業化、規模化、集中化、現代化、全球化、業務多樣化、分工專業化的趨勢,以及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加快,通過放松管制促進一批有潛力的券商做大做強就更顯緊迫和重要。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奠定證券業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
 我國的券商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還很不完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一股獨大”
,信息披露不真實,董事不“懂事”,監事會形同虛設等。要想系統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產權改革,積極推動券商股權的多元化和社會化。依照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
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券商上市,無疑是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合規券商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後,必須進行強制性信息披露,並及時對影響公司經營狀況的重大事項進行披露。因此上市將使券商面臨證券市場、普通投資者和證券監管部門的三重監督,強大的市場機制和監管力量將促使券商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合法、規範運作,賺取“陽光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券商上市有利於迅速擴充資本金、增強抗風險能力,也有利於建立、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制度、風險監控體系、激勵約束機制等,從根本上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確立符合開放環境下證券業基本屬性的經營規範。
(3)建立完善的風險規避機制
 一個完善的風險規避機制需要管理層通過市場的創新為券商的風險規避提供充足的風險管理工具。發達國家的券商即使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其交易仍能保持盈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均具有賣空機制和套期保值工具,通過賣空機制交易者可以從市場的下跌中獲利,而不是像我國這樣下跌給所有的投資者帶來的只是虧損的結局。套期保值工具則可以將交易者的風險和收益鎖定,避免市場變化可能帶來的損失。
(4)券商要在競爭中不斷進行創新,同時嚴格加強風險管理,走穩健經營之路 
券商盈利模式的核心是業務和產品的創新,因此券商要圍繞著這兩方面來做文章,一方面要對
原有的服務性業務進行重新改造,使其升級,同時要開展新的業務;另一方面又要不斷地創造新的金融服務產品,以擴大服務範圍,增加服務對象,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證券行業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而創新又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風險。因此,我國券商在進行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時,一定要學習和借鑒國外投行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券商內控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運用VAR分析法、應力分析法、場景分析法等來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使得風險和收益能夠相對稱,以確保將公司的風險損失控制在事先確定的限度內。應根據資產結構優化
和流動性原則,合理安排資產各組成部分的規模,並與相應期限的負債在數量上相匹配,而且要利用各種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和規避風險,通過資產組合管理,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我國的券商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片面追求規模的擴大,盲目追求發展,忽視了證券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忽視了對風險的控制,從而導致其在市場下跌時出現了行業性虧損的局面。券商們應吸取教訓,牢固樹立起穩健經營的理念,避免重蹈覆轍。
A股券商風險提醒:
過去幾個月,在散戶投資者紛紛炒股之際,中國股市一片火熱,券商股享受到了瘋狂的追捧。根據彭博(Bloomberg)的數據,今年12月,上海和深圳的平均日交易額一直在1100億美元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僅為170億美元。券商股自10月下旬以來上漲普遍超過一倍。它目前是2015年預期盈利的38倍。這些盈利預測看似保守,但很難說有多保守。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稱,如果明年的平均日成交額達到900億美元(即2014年的近兩倍),那麽中國最大兩家上市券商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的盈利可能增長多達130%。如果這看起來太牛氣,看漲人士可以指向一個先例。你是否還記得從2006年底到2007年的最高位,上證綜指上漲一倍以上,從2500點上升到6000點以上。其間日成交額增長4倍以上。 而且還有較便宜的買入方式。香港上市的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股票相對於內地上市的股票分別有48.1%和48.6%的折扣。這使海通的市盈率為21倍,而預期增長接近20%。自我膨脹精神的複蘇正鼓勵中國的券商親自參與賭博。投資券商實際上是對市場投下杠桿化的賭註。無論中國股票有什麽基本面的誘人之處,但散戶興奮度可能冷卻,成交量可能大幅下跌,而券商在擴張業務。即使對看漲中國的人士來說,券商股票看起來也像一場賭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中國金融分析師徐然表示,投資券商本質上是對股市大盤的下註。他估計,股市相關業務仍占券商總營收的56%至86%。12月,隨著股市大漲,上海和深圳的股票交易總額平均達到每日7990億元人民幣,遠高於2014年頭11個月的日均2520億元人民幣。但如果市場回落或僅僅是漲勢趨緩,交易量很可能再度下降,影響傭金收入。對於券商而言,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新業務線可能不會打開局面。商業銀行正越來越多地參與貸款承銷,它們在公司借款人和債務投資者之間扮演中介角色,以賺取一筆費用。這使他們與券商形成競爭。
A股券商的美麗泡沫,今天被證監會刺破,券商迷們心中的滋味只能自己慢慢品味了.

$中信證券(SH600030)$ $國海證券(SZ000750)$ $國金證券(SH600109)$ $東北證券(SZ000686)$ $國元證券(SZ000728)$ $興業證券(SH601377)$ $海通證券(SH600837)$ $國信證券(SZ002736)$ $廣發證券(SZ000776)$ $光大證券(SH6017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1

“119”慘案!滬指盤中暴跌逾8% 期指跌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97

A股一片血雨腥風。

在監管層齊出手規範委托貸款及兩融業務後,本周一開盤,A股就暴跌逾5%,金融股重挫。期貨方面,早盤開盤期指主力合約1502暴跌逾5%。

午盤開始交易後不久,滬指繼續下挫,暴跌逾8%,創近八年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跌逾7%,期指各合約幾乎全線跌停。大盤所有板塊均下跌,銀行、證券、保險集體跌停。煤炭、石油板塊跌幅超過9%。兩市超過2000只股下跌,近120只股跌停。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報3116.35點,跌幅7.7%,成交額4098.86億元。深成指數報10770.9點,跌幅6.61%,成交額2914.47億元。 

20150118_SHCOMP_0

QQ圖片20150119145905

QQ圖片20150119143955

QQ圖片20150119142150

受滬深兩市暴跌的影響,香港股市今天也出現大幅下挫。盤中,恒生指數跌1.6%,恒生國企指數暴跌5.6%。其中金融股跌幅居前,海通證券、中信證券跌逾16%,中國銀河跌逾15%,申銀萬國跌逾12%,國泰君安國際跌11%,中國平安、中國太保跌逾10%。銀行股中,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跌9%,中信銀行、中國銀行跌7%。 
 
上周五,證監會出手打擊違規資金進入股市,證監會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並對民生證券和廣州證券、招商證券等九家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其還表示要加強對融資監管,加大現場檢查和處罰力度。

這一消息對近半年來火熱的融資業務潑上一盆冷水,而兩融資金入市曾是推動A股“瘋牛”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銀監會也出手擬限定銀行委托貸款來源及用途。當天發布的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銀行委托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托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

12月的貨幣信貸數據顯示,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大幅反彈,民生證券分析指出,銀行同業創新參與兩融和傘形信托進入股市也是推漲表外融資的一大動力。銀監會此舉意在堵住這一通道。

這兩大“狠招”再加上證監會主席肖鋼的講話使得註冊制推出的預期再升溫,這都可能壓制短期市場情緒。

上周五晚間,當時仍在交易的新加坡SGX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一度大跌近5%。周一開盤後,該期貨合約繼續暴跌。

QQ圖片2015011909375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96

臺灣股指期貨跌停後發生了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1

本文原發布於方正金融工程團隊的微信“量化零距離”作者高子劍 樓華鋒 陶勤英 陳楊城 李 楊

今天股指期貨遭遇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跌停,除了IF1509合約之外(新掛盤合約跌停幅度為20%),其他三個月份的合約在下午14:20左右陸續跌停,對市場產生了不小的沖擊。事實上,在2004年3月22日,臺指期貨也曾遭遇跌停的“打擊”,次日臺指期貨大幅低開,但隨後低開高走並產生了臺指期 貨的階段性底部。

2004年3月22日,受“3.19槍擊”事件影響,中國臺灣地區股指期貨直接以6352的跌停價開盤,當日其成交量僅有4624手,而持倉量為46297手,較昨日45893手略有增加。次日,即3月23日,臺指期貨大幅低開7%,但最終低開高走,收盤於6055,較開盤價收高 2.5%。我們觀察到3月23日,在臺指期貨跌停的第二天,期貨持倉量出現了大幅的減倉,減倉幅度接近20%。由此推測,跌停次日,多頭大規模地止損離場 (包括強平單),市場恐慌情緒濃重。所謂“多頭不死,空頭不止”,3月23日開盤價也成為了臺指期貨的一個階段性底部。

 

臺指期貨跌停後,臺指期權當月合約的漲跌幅更為“驚心動魄”。其中,各行權價格的買權跌幅基本在80%左右,而賣權的漲幅極為驚人,漲幅最高的是最為虛值的行權價格為6300的賣權,其漲幅接近830%,可見期權確實讓“一夜暴富”成為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指出現暴跌的情況下,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使得賣權的隱含波動率大幅高於買權隱含波動率,而從期權平價公式來看,兩者隱含波動率應該一致。“存在即是合理”,賣權相對於買權的大幅高估,表明市場繼續看空臺指走勢。而次日臺指期貨直接低開7%,也印證了期權市場的觀點是正確的。

隱含波動率是把權證的價格代入期權定價BS模型中反算出來的,它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標的證券波動率的預期。

圖表:2004年3月22日,臺指期權行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1

“最後的莫西幹人”淪陷 倫銅持續重挫 滬銅跌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83

受到美元走強以及中國需求疲弱的影響,本周一的亞洲交易時段,銅價再度大跌,刷新五年半新低。

北京時間14:16,倫銅下跌3.1%,創2009年7月以來最低。上期所銅期貨合約跌停,報每噸38860元,同樣觸及五年半來最低位。

QQ圖片20150126145243

LME倫銅最低跌到5345美元:

QQ圖片20150126145716

今日早間,受到希臘局勢的刺激,歐元不斷下挫,歐元/美元一度跌破1.11關口,創下11年新低,美元較周五收盤價強勢上揚。美元的走強對銅價形成打壓。

QQ圖片20150126143643

此外中國房地產行業需求的不振也制約銅價。

高盛上周五發布報告,下調2015年多種大宗商品的價格預估。主要原因就是美元升值、油價下降以及其他投入成本下滑等。其預計,未來12個月銅價將下滑10%,至每噸5200美元。未來3-6個月銅價將下滑5%,至每噸5500美元。

在2014年大宗商品普遍暴跌的時候,銅可謂是“最後的莫西幹人”。2014年原油暴跌了46%,煤價跌了41%,鐵礦石重挫51%,而銅卻波瀾不驚。

倫銅在2014年3月到11月底這段時間,只在6500至7000美元範圍內窄幅波動,在11月底OPEC決定不減產後,銅價的跌勢有所加大,但總的來看全年也只跌了14%。

但今年以來,這個商品最後的避風港也遭到了血洗。華爾街見聞曾報道過,1月14日倫銅在亞市早盤突然自由落體式暴跌,最高跌幅達8.7%,滬銅開盤不久即跌停,這觸發了礦業股的拋售潮。

從邊際現金成本的角度來看,即便銅當天5353美元的低價,依然算不上多低。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這個價位,繼續做空銅的誘惑還是很大。(具體分析看這篇文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01

人民幣暴跌逾200點 逼近“跌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67

BN-GB182_yuan12_P_20141217050633

人民幣連續第二天暴跌,貶值幅度逼近中間價的2%,這是官方允許單日浮動的下限。在岸人民幣一度觸及6.2578,跌幅達1.95%。

周一,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匯收跌0.43%至6.2556,延續上周五下跌0.31%的勢頭,創下2008年12月以來的最大兩天跌幅。歐元/人民幣升至7以上,是2001年以來首次。

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大幅走低。在岸人民幣暴跌逾200點,最低觸及6.2531,創去年6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暴跌逾100點。

人民幣即期較中間價折價達1.9%,創歷史最大紀錄。中國央行今天將人民幣中間價設低0.07%至6.1384,上周五為6.1342。

根據央行規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

上周歐洲推出QE和全球各大央行的競相寬松,讓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日益加重。上周四,歐洲央行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路透援引上海某商業銀行交易員的評論稱:“中國央行近幾個月來一直容忍人民幣貶值,如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寬松行動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走弱。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並不均衡,而是被持續高估,這也是中國經濟遲遲無法複蘇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民幣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過匯率貶值,則中國經濟將輕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大膽預計今年匯率最大貶值幅度將達5%左右。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駐新加坡外匯策略師Andy Ji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12年和2014年的下跌,最終都迎來了浮動幅度的擴大和人民幣的進一步走軟:“從歷史先例來看,浮動幅度再次擴大的風險似乎已近在眼前。” 他認為,隨著美元全面走強,人民幣中間價應會繼續走軟。

在岸人民幣:

20150126cnyyyyy

離岸人民幣:

20150126cnhhhh

在岸人民幣創去年6月以來新低:

QQ截圖2015012610224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12

人民幣暴跌200點逼近“跌停”,到底怎麽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36

人民幣暴跌200點逼近“跌停”,到底怎麽了?
作者:佚名


在岸人民幣:


離岸人民幣:
1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早盤初段最低跌至6.2569元,較中間價跌幅達1.93%,逼近2%跌停位,創近八個月新低。今日中國央行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設定在6.1384,較上個發布日(1月23日)6.1342,跌42基點。

同時,歐元兌人民幣也跌破7.00,為2001年6月以來首次,其兩個交易日內跌幅則創近四年最大。

歐版QE來襲,人民幣對美元下行壓力大

歐洲當地時間1月22日下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自3月起每個月購債600億歐元,直至2016年9月或歐元區通脹率回升到2%。這意味著市場上將會多出上萬億歐元。在達沃斯冬季年會現場,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言後現場宣布了這一消息——靴子終於落地,會場的氣氛五味雜陳。

如此龐大的QE計劃落地,歐元對美元“百點巨震”後跌破1.15,為2003年以來首次,歐元兌人民幣則破天荒地跌到了7以下。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歐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國QE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全球美軍正在收縮,美國海外產業投資者也在回歸美國的路上,不僅如此,美國還在利用全球政經動蕩吸納全球產業資本流向美國,借以恢複美國在全球制造業的領導地位,逆轉美國國際貿易長期逆差的不利格局。美元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升值周期即將全面展開,加上美國的加息預期,都將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再迎全球貨幣戰爭,人民幣匯率貶值時代或將開啟

現在美元強勢,日元大貶值,歐元大貶值,新興國家貨幣大貶值,只有美元和人民幣非常強勢,雖然人民幣贏得了負責任大國的貨幣稱號,但人民幣繼續強勢確實壓力越來越大,出口會繼續受到壓制,過剩的產能無法消耗。

人民幣即期匯率已經創下了7月新低。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央行公布的中間價也開始貶值,這是過去很少出現的。過去經常是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但是央行公布的中間價升值,央行通過這種方式來維持人民幣的強勢,為人民幣護盤。現在即期匯率和中間價同時貶值,說明了央行的態度,就是人民幣應當適度貶值。不要低估這個信號,這個信號的釋放已經明確說明了人民幣開始迎接世界貨幣戰爭了,這對中國的經濟是好事,有利於中國的出口,有利於中國過剩產能的消化。

面對全球大規模幣戰爭,該如何應對?

首先,中國應當要很快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場貨幣戰爭的起源本身就源自美國,源自美聯儲,源自美元,如果沒有近期美國退出QE,並臨近加息,全球資本開始回流,導致貨幣環境失衡,也就不至於會有大規模的貨幣戰爭發生。同樣,資本也在大規模流出中國,使得中國的基礎貨幣下降,從外匯占款環比負增長就可以看出。而中國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全世界最高,當年本身就是為了應對熱錢流入而建立的資金池,現在資金外流,那麽也就應當將資金池的錢放出,對沖資本的外流。我認為春節前應當會公布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因為春節是用款的高峰,也是社會貨幣容易緊缺的時候,提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應當的。

其次,中國應當繼續下調經濟增長速度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打壓原油、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而這些對於中國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下調速度並不可怕,將經濟數據公布得差一點也不可怕,反正後面可以調節。要學會像美國那樣,通過調整經濟數據,對金融市場的一些產品進行戰略調控,中國必須要這樣加強對全球商品的定價權的影響,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2015年,人民幣或貶值5%?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認為,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並不均衡,而是被持續高估,這也是中國經濟遲遲無法複蘇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民幣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過匯率貶值,則中國經濟將輕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並大膽預計今年匯率最大貶值幅度將達5%左右。

“如果人民銀行讓人民幣大幅貶值,過去積累的熱錢就會突然流出中國,可能會有系統性風險。出於這個考慮,央行也不會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如果有利差存在的話,人民幣反而還會繼續升值。”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研究員李奇霖說道。

謝亞軒認為,未來3~5年來看,美元走強將成為中長期的趨勢,這種情況之下,人民幣用一個顯著的貶值來應對,比如超過5%的貶值,顯然不是最佳方案。(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