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施煒:新中產消費時代的“顧客假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0/164040.shtml

施煒:新中產消費時代的“顧客假說”
華夏基石e洞察 華夏基石e洞察

施煒:新中產消費時代的“顧客假說”

“中產階級”並不僅僅“理性”,他們也註重產品(服務)中的情感、審美因素,追求格調,講究質感。

來源 | 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作者 | 施煒

在選擇目標顧客人群,或是選擇之後分析目標顧客人群時,我們常常會對目標顧客群(可以是多個)的特征(主要是需求特征)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進行描繪和勾勒(稱作顧客畫像或顧客素描)。顧客素描的角度如下圖所示:

51.webp

客特征勾勒的4個側面

1. 自然屬性。 顧客自身的“天然”特征,如性別、相貌、身高、體重、健康狀況等;

2. 社會屬性。顧客作為社會成員,與社會相關的,在“社會化”中形成的,或者由社會所賦予的特征,如職業、收入、社會地位、社會資本、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地域(城/鄉)等;

3. 生活方式。顧客由自身心理因素所決定的生活狀態和行為特征。包括與消費相關的價值導向(消費倫理)、生活態度、情感方式以及審美偏好等多個相互關聯、疊合的因素在內,比如是節儉還是奢華;是保守還是激進(時尚);是古典還是現代;是“中國化”還是“西方化”的;是簡單的還是繁複的;是閑適的還是緊張的;是退隱的還是奮進的;是纖細的還是豪放的,等等。

4. 消費行為。顧客在消費過程中體現出的行為特征。比如是簡單決策(高效率決策)還是複雜決策(低效率決策);是理性決策還是感性決策;是自主決策還是從眾決策;是單一主體購買還是多個主體購買(典型情境是:是一個人選擇和決策,還是一家老小七嘴八舌地選擇和決策);等等。

在顧客各方面數據尤其是行為數據完備的情況下,借助於人工智能,據說有關營銷軟件已經能從幾百個維度(運用幾百個變量)對顧客進行畫像。但是軟件或機器人恐怕難以摹刻出顧客微妙、矛盾的心理特征,也難以揭示出現象背後的“本質”和真實意圖。

我們勾勒特定顧客群特征時,以上4個角度及其內部變量、因素未必面面俱到,可根據需要刪減(也可以添增)。下面,我們嘗試對當前中國市場最大的3大消費者群體作一個簡要的素描(近乎於速寫)——這實際上也是筆者對這幾類群體經過觀察後的“假說”。

富人(“土豪”)

cun1

中國市場化變革以來,已產生了一個占總人數比例不高但總體規模可觀的富人群體。其中的構成相當複雜。早期富人的標簽化形象為“山西煤老板”、“房地產老板”。近年來隨著科技型創新企業的興起,“富人”群體增添了一些“知識”、“技術”、“創意”、“互聯網”的色彩。在幾大商學院EMBA班級上,經常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其代表人物也經常出現在各大論壇和媒體上,使外部對他們的行為特征以及背後的心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早期“富人”消費心理的顯著特征,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追求奢侈,喜歡炫耀(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種現象仍然可見)。但新的富人群體,普遍推崇“低調的奢華”;已從炫耀性消費過渡為“小圈子”內的認同。講究產品和服務品質,但已不會為一些虛幻價值付出過高代價。重視一些獨特的、稀缺的、與精神享受有關的“強度性”體驗——即那些挑戰性大、信息密度大、空間跨度大以及參與度高、社交性強的體驗。比如探險性旅遊、國際遊學、封閉式修煉學習等。

作為“富人”,常常會有一些個人愛好和區隔性消費。所謂“區隔性”,就是與眾不同。哪怕再低調的富人,也願意為此付費。“區隔性”消費的載體主要有茶葉、雪茄、藝術品、收藏品、音響設備、手表、汽車,等等。

“中產階級”

中國市場上的“中產階級”是消費的中堅。“中產階級”在全國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總的來說,年齡在30多歲-50多歲,文化程度較高,在公司/機關/單位里是骨幹和支柱,收入能保證衣食無憂。這群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重,責任大;價值觀鮮明,有較高的精神追求。

“中產階級”總體上具有“平衡消費”和“理性消費”的特征。所謂“平衡”,主要是指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平衡,不激進、不超前,但也不過於節儉和保守,保持一定的生活質量。這也意味著在當下消費和未來安全之間的平衡。比如,一個中產家庭,平時小孩的父親、母親工作努力,開支也很謹慎;但到了春節還是願意花費較大一筆錢帶孩子到三亞去看看大海,一家人赤著腳在沙灘上感受海浪的溫柔或激越。所謂“理性”,主要是指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不率性,不感性,不沖動;對消費的投入產出有清醒的分析和計算;對產品(服務)的性價比和價值(以及價值的來源)有比較客觀、清晰的認知。“中產階級”對產品(服務)所蘊含的知識很感興趣,購物決策時常常對購物理由進行充分、完備的論證。因此,他們不會“只買貴的”,也不會“只買便宜的”,但會買最合適和自己認為最“正確”的。借用“政治正確”一詞,“中產階級”很在意“消費/購物正確”。

“中產階級”並不僅僅“理性”,他們也註重產品(服務)中的情感、審美因素,追求格調,講究質感。實際上他們對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存在雙重關註。由於收入比不上“土豪”,他們所追求的格調無法誇張和炫目,主要體現在一些細節和局部氛圍上。“中產階級”總體上是崇尚規範、遵守規則的,但內心對自由、“出格”有一定程度的向往。

從經濟角度看,我國的“中產階級”是存在的;但從文化和社會心理角度看,“中產階級”卻不一定成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模仿“富人”的消費模式;而另一部分人卻仍然存在經濟地位更低階層的消費習慣。

“小白領”

61

這一群體主要指在城市工作、進入職場不久、從事初級職位(所以叫“小白領”,而不是“老白領”或“金領”)、受過一定教育、收入不太高的年輕人(年齡在25歲-35歲)。這個群體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成長,與父輩、兄輩相比較更加自主,更加自我,也更有個性,它們更渴望平等、尊重和參與。

“小白領”重視購物的過程,喜歡比價,註重信息對稱,關心他人(尤其是自己所屬或認同的群體)的評價,將購物變成了“挖金”、“淘寶”的體驗,希望獲得超值產品(服務)以及意外之喜。有意思的是,這個群體奇妙地在“從眾”和“個性”、“自主”之間達成了平衡。別人的話要聽,但又不全聽;決策自己獨立來做,但又不一意孤行;既要匯入群體,找到歸屬,發現參與的契機,並且樂於分享;但又要彰顯個性,體現獨特的品味和追求。

“小白領”更喜歡面向細分市場,回應個性化需求的品牌——這是近年來某些大眾品牌市場份額下滑的重要原因;他們由於收入有限,價格敏感度較高,但對時尚卻有較強的追求(國外幾個最著名的休閑服裝品牌在國內的目標市場主要是定位於他們的),希望用較少的代價實現。此外,“小白領”對於產品(服務)的某些差異化功能——比如筆記本電腦的遊戲功能、手機的自拍功能,需求強度較大甚至具有剛性。

由於情感方式較“淺”——不像其父輩、兄輩那般“古典”,情感結構沒那麽複雜,情感濃度那麽深厚,因此“小白領”尤其是城市中家境較好的年輕人,喜歡“淺淺”的情緒表達:“小”清新、“小”煩惱、“小”愉悅;重視“瞬間感覺”,在消費情趣和審美上偏好娛樂化和符號化(最典型的“符號”是一些動漫形象)以及放低姿態、自我嘲諷甚至自我作賤的“呆”、“萌”、“醜”。

(本文選自施煒先生新著《回歸顧客端:需求、價值和連接》

新中產消費時代 顧客假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39

顧客 VS員工 左丁山

1 : GS(14)@2010-08-17 23:20:41

2010-7-16 AD
做學生時讀市場學、銷售管理等科目,教授話從美國傳過嚟嘅一條鐵律,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於服務行業尤其如此,不能得失顧客,即使顧客橫蠻無理,要忍耐,忍耐又忍耐」。小 Y Y以前在瑞士學習酒店業務時,老師日日提醒佢地班同學:「終日面露笑容」,做酒店面對人客黑口黑面,隨時被炒。後來小 Y Y到倫敦、紐約以至返香港做五星酒店,見過不少大人物、小人物、中東大富豪、中國大款、荷里活大明星、中台港小星星,真係受盡不少氣,有時明知客人博懵,仍然要講「鎖你」,必要時為咗息事寧人,酒店會送早餐,免費送往機場之類,顧客永遠是對的,係國際五星豪華酒店嘅金科玉律。其實在所有服務行業亦一樣。以前聽肥佬黎講如何培養佐丹奴服務文化,不惜放蛇挑剔售貨員之服務態度。不過呢一套唔知係唔係已變成老套老餅嘅呢。

《蘋果日報》報導國泰地勤人員與金管局職員為遲到閘口而發生衝突一事,令人反思在當今「人權」呼聲高唱入雲嘅世界,顧客是否永遠對的?以老一輩管理思想嘅人嚟處理上述事件,當場話事人即使明知乘客唔啱(待調查證實),傳統方法就一定係口頭講對唔住,跟住為人客辦手續坐下一班機,至於會唔會 upgrade就要視乎是否有位,去新加坡就多數冇,去吉隆坡喎,商務艙並非常滿嘅啫, upgrade比較容易。自己人又如何,叫佢地骨一聲吞咗啖氣啦!但新思維新一代嘅職員會話,我都係人,打工啫,點解要受人客侮辱?點解仲要明益佢,人客好叻咩?有特權呀?條氣唔順,即刻上網、上 Facebook,將事件擴大公開,於是公司尷尬,「惡客」現形,員工出啖氣,最高興者就係傳媒有新聞可煲,議員有騷可做,有機會扮演正義代理人角色!管理人面對此情況,是否有必要捨棄「顧客永遠是對的」呢條鐵律,站在員工一方,當面斥責人客係刁民呢?左丁山唔識。有機會撞到陳志輝、梁覺、冼日明三位教授,要向佢地請教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61

夥計最重要的顧客

1 : GS(14)@2010-12-05 15:30:32

2010-11-24 EW

上回我所說到關於那位美麗沖茶師的真實個案,希望讀者能明白老闆與下屬相處,最重要的並非挑出他們的錯處,搵他們的笨,剋扣他們的工資和生活費,而是找出讚美他們的機會,也找出欣賞他們、給他們加薪的方法,這樣,每位為你辦事的員工,自然能夠「大家樂」了!

以下,是我給一眾餐飲老闆對夥計的「十誡」:1.你無理責罵夥計,特別是在廚房工作的同事,他們必然會給你「倒米」,讓甜的變鹹,鹹的變苦,最終「蝕底」的還是自己;2.你給予的薪金過低,員工心情不好,對顧客的態度也一定不會好到哪裏,只懂天天愁眉苦臉,終日密謀搵工跳槽!

3.隨意剋扣夥計工資,把他們的錯處借題發難,員工便會變得比貓王還要震,一看到你便手忙腳亂,雞飛狗走;4.你懂計數,夥計的數口其實比你更精。你在算死草,表面上雖是贏家,但員工每天只想着如何與你抗衡,搵你笨,早晚你的生意必然陰溝翻船,沒有好下場;5.員工吃不飽足,自然會想辦法吃裏扒外,諗計騙取你的金錢,如收取回佣、偷竊你的貨品來轉售等等;6.相反,你對夥計好,夥計也會對你更好。人性就是這麼簡單,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即使對方未有給予你回報,但總也不會想到要加害你吧!

7.夥計工作得快樂,你個人品牌的口碑亦會隨之而生。員工會希望介紹親友到你的公司來打工,連招聘成本也能節省呢!

8.工作開心,員工間的相處也會更愉快,懂得互助互愛、互相幫助與交流;新入職的,會得到舊員工的支持及教導,若新員工上手容易,你業務的擴張亦自然能更快更暢順;9.在你公司工作的員工,姑勿論是快餐標準化的出品,還是如茶餐廳般一碟一碟炒出來的,員工亦應有權享用到公司的美食。只有在他們親身品嘗過後,才懂得向客人推介,若遇到食物質素出現問題,也懂得與廚師溝通,提高品質;10.好的企業,建立了良心的品牌,顧客一定會支持。每人都希望在消費的過程中,能有良好的感覺,所以,當你支持員工,員工支持你;你支持社會,社會也會支持你。不論是大集團還是飲食小店,也要明白這個道理。

上市公司要講回報,也要向股東交代,但對一眾市民與食客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與一堆廢話罷了;員工聽進耳裏,亦只感到你假仁假義,在欺騙大家。

數字是死的,人卻是生的;生意是人做,而不是錢做。故此,企業着眼於利潤之餘,也要講求良心與全情投入,當你做到一個好老闆,教出好員工,自然會引來好的顧客,這才是致勝的三角關係!要做到這點,最重要就是將夥計當作你最重要的顧客,顧及他們的感受,以人性對待他們。

黃毅力,從三文魚身上學懂力爭上游,適者生存的天然定律;棄警從商,創立自己的商業堡壘,有汽車及遊艇代理。過去十年,遊學四方、拜訪名師;曾就讀於中大 EMBA、哈佛商學院、INSEAD商學院、牛津管理課程。2007年獲DHL及SCMP頒授Hong Kong Business Award的年輕企業家殊榮。

Facebook: www.facebook.com/EricWong980Page
2 : GS(14)@2010-12-05 15:31:03

2010-11-17 EW
夥計是最重要的顧客(上)   

近日,因為最低工資而觸發的「大家樂」扣減飯錢事件,惹來全城公憤,雖然問題已獲解決,但討論仍然不絕,有人問我對件事的看法,我的答案只有一個:「無可奉告」。我剛踏進飲食這個行業,不應也沒有條件去批評其他大集團做法,但我可以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作業模式。

做零售,大家都講求對顧客應有的服務態度、效率與質素,但在這大前提下,最重要的顧客,其實正正就是自己的僱員!你對員工好,付出真情與真意,對方必然感受得到,也將工作當成是自己的生意,遠超於「做好呢份工」。

每次當我走進自己的茶餐廳,即使看到員工在工作上出現錯漏,我都不會破口大罵,相反,我會向店長作出提點,可以的話,請他們下次多加留意;又或許會在政策上,利用公司其他資源去協助他們,減少他們犯錯的機會。

我還有另一個小習慣,是每次巡舖時,每當遇到女性職員,我都會稱讚她們美麗動人;在與男性員工打招呼之時,亦會稱讚對方英俊瀟灑,不論如何,我還是會找到一個觀點去讚美他們。原因很簡單,這個行業的僱員,他們的經歷與學歷往往不被社會尊重,工作上缺乏被人關愛的感覺,正因如此,他們多較自卑,不懂尊重自己,更加不會顧及自己的儀容,連笑容也欠奉。故此,當你對員工不斷加以鼓勵與讚美,給他們自尊、尊重與關愛,員工對自我形象與表現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舉一個實例。在我旗下一所食肆分店中,有一位女員工沖的港式奶茶既香且滑,茶味與奶味均勻。有一天我到店舖巡視,坐下品嘗她沖泡的奶茶,才呷一口,就感到有點不對勁了!接着便向店長查詢,想了解她到底發生何事。店長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問:「喝一杯茶,也能感受到沖茶者的心情嗎?」我回答說:「當然,不相信的話你也可以一試,只需喝一口,你都能感受到她悶悶不樂,茶亦特別『嚡口』!」店長就微微笑着對我說:「是啊!真的啊!她上星期到了深圳割雙眼皮,回來後卻有點後悔,總感到效果不太理想,於是變得終日木無表情,渾身不自在!」聽罷我便跟店長說:「對夥計多點讚美、尊重與關愛,煮出來的食品也將會變得不一樣。稍後你留意我所做的事情,在我離去後,再告訴我,她其後所泡出的茶會否不同。」說完,我便緩緩走向她面前說:「你今晚是不是去飲?」她呆一呆,就答道:「不是啊!為何你這樣說?」「因為不知何故,我總覺得你今天特別漂亮,是否晚上有重要約會?」她笑笑口道:「不是呢……」「那不打緊啦!」我回以一笑,轉身便離開店舖,眼尾也不再多看她一眼。

才離開茶餐廳,店長便急不及待致電我的手機,笑個不停:「黃生,你走了後,她不斷陰陰嘴笑,笑得好甜。」我說:「這並不是關鍵,最重要是她泡的茶是何種滋味。」再過一小時,我接到店長來電:「真的相差很遠啊!兩杯完全不同,這次好飲好多!」這變化再次證明,員工心情與產品質素確有直接關係。

黃毅力,從三文魚身上學懂力爭上游,適者生存的天然定律;棄警從商,創立自己的商業堡壘,有汽車及遊艇代理。過去十年,遊學四方、拜訪名師;曾就讀於中大 EMBA、哈佛商學院、INSEAD商學院、牛津管理課程。2007年獲DHL及SCMP頒授Hong Kong Business Award的年輕企業家殊榮。Facebook: www.facebook.com/EricWong980Pa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18

蔡東豪:「經濟不景對奢侈品顧客群的影響不大。」

1 : GS(14)@2011-11-14 22:51:13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經濟不景對奢侈品顧客群的影響不大。」
Prada副主席Carlos Mazzi


有錢佬真係大晒?風風雨雨對有錢佬的荷包不會做成實質影響?我有2點懷疑:
1、奢侈品顧客群包括為數不少的非有錢佬,其中包括希望成為有錢佬和其實冇乜希望,但仍渴望成為有錢佬的非有錢佬。這些人也會從購買和擁有奢侈品的過程中滿足心靈上的渴望,這群人肯定受經濟不景影響。
2、人是很容易受其他人影響的動物,朝早扭開電視,昨晚道指下跌300點,心情立即差了一截,不管閣下是否持有股票。個人經濟狀況或者不受直接打擊,但身邊的人有事,自己的心情一定會受影響。
Prada(1913)剛上市,管理層仍在學習上市公司跟公眾溝通之道,高層的虛話暫時可以諒解。
蔡東豪
2 : 鱷不群(1248)@2011-11-15 00:15:53

「影響不大」這種廢話,大陸公司年中也說不少
3 : 草帽(1253)@2011-11-15 10:51:08

琴日食緊野見到班唔知係咪叫闊太, 一齊約埋食下午荼, 叫既下午荼都係37蚊, 其中一個話買左個袋2000蚊, 我估應該唔係咁好景啦, 有錢既話, 買個袋都萬萬聲卦.
4 : GS(14)@2011-11-16 21:05:59

3樓提及
琴日食緊野見到班唔知係咪叫闊太, 一齊約埋食下午荼, 叫既下午荼都係37蚊, 其中一個話買左個袋2000蚊, 我估應該唔係咁好景啦, 有錢既話, 買個袋都萬萬聲卦.


都是吹下水,我媽媽都是日日咁,不過唔會買個袋2,000吧
5 : GS(14)@2011-11-16 21:06:15

2樓提及
「影響不大」這種廢話,大陸公司年中也說不少


我見到D人咁講,即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73

百佳收銀員夥假顧客偷貨

1 : GS(14)@2012-01-21 17:17: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2047

辯方求情指,患有抑鬱症的黎婦已婚,但丈夫有外遇甚少回家,她要獨力照顧 10歲兒子。她本來在案發的深水埗白田商場百佳超級市場任職收銀員,月入約 5,000元,但去年中新經理到任後,縮減她的工時,令她只得 2,000元月薪,故財困下犯案。
求情續稱楊失業兩年,每月領 8,000元綜援金,要供養母親、妻子及一對年幼子女,希望念在他是家庭唯一經濟支柱而輕判。惟此語即遭裁判官揶揄。
裁判官認為案情嚴重,尤其黎負責替公司把關,卻邀請楊扮顧客付款偷竊,故將二人還柙,等候感化官等報告,下月 2日判刑。

案情指,今年 1月 4日,該百佳超市的經理發現楊到店內將涉案貨物放入購物車,然後到由黎負責的收銀處掃描貨物條碼,跟着以八達通卡付款。惟經理認為楊沒可能用八達通繳付大額貨款,遂在店外截停楊。楊只能出示兩張分別購買兩元蘿蔔及一張三百多元的單據,但他根本沒付款,經理遂報警揭發事件。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2047

該名 41歲謝姓男經理於去年 7月到任,年底時發現存貨數目與銷售紀錄不符,加上在閉路電視片段發現黎姓被告工作期間形迹可疑,先後出現幾個「問題顧客」,遂暗中監察。職員又指經黎處理的銷售記錄有不少奇怪之處,懷疑她已「做手腳」多時。
對於黎於庭上指自己被刻扣工時,形同減薪,職員指根本是黎經常請病假,上班又不時早退,並非公司刻意扣薪。黎求情時又指案發後等待警員到場時,曾要求上廁所,但經理卻派兩名同事監視她如廁,令她甚為尷尬。職員解釋黎當時自稱不適,故找同事相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74

JigoCity突然重組 顧客組退款聯盟 團購網或現倒閉潮

1 : GS(14)@2012-03-31 18:28: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01484


本周突宣佈重組業務的 JigoCity,雖指網站會營運至所有香港 JigoCity優惠券到期,但熱線已無人接聽,記者昨到其位於金鐘辦公室亦發現數天前已搬走。 JigoCity在澳門、澳洲、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網站也刊出重組告示,只有內地及台灣網站仍運作。記者曾電郵該公司查詢,至截稿未有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33

神秘顧客應徵騙案變種

1 : GS(14)@2012-05-29 00:37: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28/16374242
騙徒在網上討論區發佈招聘訊息,見面後要應徵者往財務公司借錢,事後有數百元報酬;也有個案獲明確告知是協助以虛假住址證明借錢,其中35%至50%是酬金,「有人真係收到錢,但最終當然係受害人負責成筆數」。陳志勇補充,有受害者知情下行使虛假文書,同樣被捕,呼籲市民勿貪快錢。
有求職者應徵時提供個人資料,騙徒把身份證拿走影印,事主苦等逾句鐘才發現騙徒去如黃鶴。陳志勇說,騙徒憑資料往借貸,或到電訊商上台狂出電話,求職者頓時負債纍纍。
模特兒公司騙案未曾止息。商罪科偵緝總督察郭美森說,去年共五宗,今年首季已有一宗,事主多為文員及學生,也有中學教師中招。公司多稱事主適合當硬照模特兒或幕後代唱,要求參加貴價美容療程或歌唱課程,最終求職者僅獲安排少量工作,之後不了了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21

理財第一波: 銀行債權人,股東與顧客 李兆波

1 : GS(14)@2013-09-08 13:59: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08/18413501

                任何企業的資金都是由債權人及股東而來,銀行較特別,資金主要是由存戶(即是債權人)而來,股東出資的比例很少,銀行的負債相當高,錢都是存戶的。金融海嘯前不少銀行特別是投資銀行用了客戶的錢作炒賣,賺個盤滿缽滿,高層又分紅;海嘯來了,資本薄弱,要增加資本收場。
既然資金大多是由存戶而來,存戶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一定要把資金借給銀行,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銀行的經營也不容易,最少監管方面越來越嚴苛,而股東方面也希望銀行可以為他們爭取高的回報。
感謝讀者對我上星期文章的意見,匯豐銀行在看過當晚的閉路電視後亦有職員來電,期望它會更注重禮貌,例如清楚告訴「清場」的時間,平衡保安與客戶服務。

愛之深,責之切

                即使香港警察也十分注重禮貌,機場與主題公園負責清潔的員工也彬彬有禮,他們多是顧客查詢的第一目標。我不是等著拿支票套現,而是在推門進入櫃員機中心時被推出去,再被罵,詢問後再罵,相信任何顧客也不會接受。意見已表達,我亦向匯豐再三強調不想影響有關人士的職位。經一事,長一智。
我擔心的是匯豐接二連三困難重重,其他的銀行在進步,爭取不同市場包括高端客戶的市場,而它卻沒有以前般目標清晰,股東等了多年已不耐煩。現在的客戶要求不斷創新與高水平的客戶服務,長此下去,客戶會有選擇。為甚麼其他銀行如中銀香港沒有這些事情發生,偏偏會在匯豐發生?我也是(亦仍是)匯豐的股東、債權人與顧客。愛之深,責之切。

                  李兆波
2 : GS(14)@2013-09-08 13:59:24

死撐
3 : 鱷不群(1248)@2013-09-09 00:12:04

我今晚剛巧經過那個櫃員機中心,又剛巧護衞員在內面幫櫃員機入錢。其實護衞員明顯企在門後,有腦的人應會意識到不准進入,何解有人仍會打算強行進入?

從現場所見,護衞員未等清完場就入錢,這點我反而質疑。提款的人走了,護衞員立即上鎖,顯然不准進入有關範圍是保安程序的一部分。
4 : GS(14)@2013-09-09 00:24:28

我那邊都是咁,總之護衛員人錢通常都是封左成個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27

品味蘋果:港商「一百年都不會買你們的食品」魚販死守福島 重建顧客信心

1 : GS(14)@2015-03-22 22:16:00





■福島盤城漁業老闆小野崎幸雄面向四十公里外的福島核電廠,迎難而上。


在距離福島核電廠約四十公里的盤城(Iwaki)海灘,沿薄磯海岸向北不遠,火力發電廠兩支煙囱冒着輕煙。原本是消閒海邊,畫着不同海洋生物圖畫的一米多高石牆外,是平靜的太平洋。二月到訪那天,上空全是灰白的雲,風把人的頭髮向海那邊吹,陌生地方是赤凍的,因為水產業老闆,感覺一陣熱。老闆名小野崎幸雄,他個子不到五呎六,但雙手按在四呎多高石牆,一下彈跳就跨了上去。這個時候,記者開始感覺,老闆不是一般小商人,他有種內斂的動力,他來見記者、接受訪問,帶着意志。比他瘦長的攝影師,借力慢慢也跳了上去。石壆上,兩個人各有目標,老闆目光四處眺看,沉着而深遠,他眼裏的圖畫,包括過去、現在與將來,跟陌生訪客很不一樣。三代魚販,兩祖輩打魚,老闆小時候也有跟漁民出海的經驗,目前,他主要做漁業產品貿易生意。海邊,曾經有他的鮮魚店。四年前未發生三.一一海嘯地震以前,他們一家人,不時會從盤城的零售魚巿場、壽司店到海邊來,視察生意,看看海,順道吃飯。四年後,好的、壞的;原本有的、被無情打破的,一切推倒重來。這刻,只有重重的推土機,整個海岸都變了灰色黃色,冬末特別蕭瑟。海嘯地震那天,老闆在巿內總店上班,大災時,他正駕車去海邊店。半路上,地動山搖,路面陷落,他立刻回頭,足足駕車兩小時才能回家。然後,就是多天沒水沒電的日子。「全家分頭工作,我與女兒排隊取水要四個小時,我半夜去排隊買電油,小車要加油才能上班,排隊八個小時,很辛苦。」老闆太太小野崎秀玲說。二十五年前,老闆在巿內一間英文夜校認識了台灣女同學秀玲,兩人結婚,生了兩男一女,現在,即管閒來帶兒女到世界各地旅遊,天地盡頭,秀玲還是把日本夫姓放在自己名字之前,原來姓氏,絕口不提。義無反顧的寄託,就像她跟記者說,永遠不會離開福島。



■三.一一災難以後,老闆小野崎幸雄(左)、台灣妻子秀玲和老員工關係更好。

■位於福島的農業科技中心,每天檢測約二百個食物樣本。



海嘯來襲後每天開舖

從大災那天起,老闆天天開舖,一直沒有休息,早上到晚上七時,要讓街坊鄰舍的人能夠買到所需要的、吃的飲的。來買東西的人龍很長,老闆沒有加價,只是盡力搬貨運貨售賣,客人買多少都可以。一場患難交易,令老闆的魚產品零售店生意四年來一直沒有問題。大災後不知哪一天,他與太太及三個兒女,分別去看海邊店受災情況。近十米高巨浪打來,店子沒有被沖走,卻足以令一家人心裏難受。「店裏滿是泥漿,玻璃被打破。小孩嚇一跳,流着淚說:『爸爸以前的店子,都變成這樣子。』」老闆娘想起外人無法身處的情景,還在流淚。當時,碰巧是三月假期,長子高中畢業從東京回來,其餘念高中及初中的孩子也放假,一家共同經歷了世紀大災。大家不能接受怎麼會有這種情景發生,不可思議,覺得海邊的災民好可憐,大車小車都亂七八糟,她就想,自己有甚麼可以幫助他們?巨災裏,男人的韌力可以出奇地驚人,而女人無畏無懼,能跟大自然當一個夠級數的對手。「現在老闆看見大海也有懼怕的感覺?」記者問。「不會。當時他有,現在不怕了。我當時不怕,我覺得我要去幫助他們,我有責任留在這裏。」大海滋養一個小城,當大海快要滅毀小城的時候,老闆娘更別無選擇。「當時候想過生死嗎?因為當時核電廠洩漏輻射很嚴重。」「我們一起,我們絕對不能離開,我們責任很大。」大難臨頭,一家人及員工關係更好。越過生死,又是另一場與福島天地共存的搏鬥。「國外、包括香港人對這裏(環境、食物)安全仍有疑慮,你想跟他們說甚麼?」「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對我們福島印象更好,對我們來講,吃的方面都沒有甚麼影響,已經這麼多年,我們都很加油,希望全世界能多給我們支持,相信我們沒有受影響,對我們福島印象更好。」辛酸裏說好話,她難掩激動。「你覺得他們(國外人)都把你們遺忘了嗎?」「沒有,我相信,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會很相信我們福島。」



■Lucy Birmingham相信日本政府的食物檢測。

■Andreas Schneider形容東京的輻射量遠比福島低。



搬遷潮推高仙台樓價

剛受災後,老闆整體生意跌三成多四成,現在已回復九成以上。從錢看,他生意沒問題。剛到福島第一晚,老闆在飯宴桌前的眼神,比一碟魚生深刻。來到他主場的海邊城巿吃北海道海膽、赤貝等縣外海產,在你沒有投下信任票前,不會要你硬吃。問起以往盤城魚鮮味道,他才開始笑。四年來,他經常到外地展銷會努力推廣福島魚產品,兩星期到一次東京跟魚商及大百貨公司洽商,曾經面對的,令他非常非常累。老闆暫時無意重建海邊店。大海,對災後日本人來說,感覺或許是太複雜了。來自崎玉縣的木村優介,娶仙台巿妻子,他說現在仙台房地產巿道升高,原本住在海邊的人紛紛搬到內陸,把裏面的住宅樓價也推高了。他在日本政府觀光交流局的縣產品振興戰略課工作,三月來港為五月展銷做預備工作,還踟躕在香港搞一次福島宴。災後推廣福島食品,經常被拒絕。現實有多殘酷,他早就明白,有時還要聽重話。有次跟香港供應商洽談,對方叫他死心:「一百年都不會買你們的食品。」一百年太長。二戰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人以為那裏寸草不生的了,誰知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卻盛開紅色夾竹桃。四年前福島桃令人垂涎,災後至今,香港政府仍然禁止入口福島農產疏菜水果、魚、鮮肉和奶類等產品。木村說,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已全面批准福島各種食物進口。英國威廉王子早前到訪福島,縱然有人認為是被安倍利用作宣傳,但王子下榻的郡山,按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說,四年前災後,是不少人避災的地方,「當時田川巿的人都走到郡山避難」。他說現在郡山每小時輻射劑量為約在0.13uSv,跟香港0.15uSv差不多,當年綠色和平災後監測工作,也以郡山作為下榻據點。郡山巿華之湯酒店與Fuku-che-cciano法國餐廳,都有縣內縣外有心人,為了支持當地農牧食材,費盡心思,經營特色料理。位於福島的農業科技中心,九年前成立之時,主要支持開拓農產品,但三.一一事故發生後,合共從美國引入十台檢測農產、魚及肉食物輻射含量的機器,每台約為二百萬港元。面對着全世界獨有的輻射污染問題,中心擁有全世界最多輻射檢測機,至去年底,合共檢測十三萬二千多個食物樣本。中心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察,每天檢測約二百個食物樣本,在得到結果後,會即時在福島縣政府官方網頁上公佈(網址:http://www.pref.fukushima.lg.jp/site/portal/t-03.html),公眾可以得知哪一種食物樣本出現過超標問題。輻射中所含銫134半減期為兩年,銫137半減期是三十年。日本政府檢測輻射的參考值,遠較香港及歐盟等標準高,食水及牛奶參考標準為10bq及50bq,香港及歐盟參考標準都是1000bq。日本在野菜、穀類及肉類參考標準都是100bq,香港與歐盟分別都是1000bq及1250bq。按該科技中心一月初檢測數字,有六十九宗魚產、二十四宗野菜及蘑菇、十一宗牧畜農產品,被驗出超過安全參考標準數值。福島核電廠附近海域不能捕魚,盤城海床仍存有輻射物,但因為水流,盤城海域已逐步開放,每星期可以出海捕魚一次,魚穫要經輻射檢測,從去年三月至今年二月初,盤城海域撈捕的送檢魚穫當中,不符合標準的包括有軟骨魚、鰈魚、石鰈魚、巴巴鰈魚;其他縣內巿發現過超標的魚類包括岩魚、六線魚、白眼張魚、姬鱒魚、山女魚、鱸魚、鯉魚、狐眼張魚、珠星三塊魚(石斑類)。福島縣政府在二○一四年十月為縣內三十七萬十八歲或以下及一萬五千個出生嬰兒進行甲狀腺問題測試,結果在三十萬名完成測試個案中,發現有八十八人患甲狀腺癌,當中兩人分別是六歲及九歲,其餘是十歲至十八歲。相對切爾諾貝爾核意外導致六千個患癌個案中,八成是零至四歲。而這些患癌者的病理變化與一般癌症無異,但與切爾諾貝爾不同,所以不相信與核意外事故有關。綠色和平古偉牧說,上述癌病個案數量太少,還未能成為參考數據。在食物安全檢測上,他傾向相信日本政府不會造假,但他認為,若日本政府多做水與土檢測報告,或許有助進一步消除疑慮,但要在現階段找出科學證明福島農產可信或不可信,幾乎是做不到,因為輻射分佈,即使在一塊田、一間屋,每個小面積都會有不同數字。接收嚴重輻射量的人會死亡或是重病,對於輕度輻射污染的影響,反而不能掌握,作為環保團體,有責任提醒消費者福島漁農產品存在風險。記者在福島縣政府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安排下,在福島訪問六天,發覺核電廠輻射洩漏意外後,福島人陷入一種「自我檢查」的生活。但冰冷的檢查數字,有時只會引伸更多的疑問。在東京生活了三十年的日本外國記者會會長Lucy Birmingham相信東京是安全的,也相信日本政府的食物檢測,她對海產食品有保留,也傾向不會讓兒童選擇輻射污染地區的漁農產品。巨大災害以後,留給一縣居民不只是創傷,還有長期的不被信任甚至是歧視。她在災後曾訪問災民,與另一位美國記者合著《Strong in the Rain》,她的好友Andreas Schneider負責書中圖像設計,也關注監察日本災後輻射問題。



德教師監察輻射數據

Andreas是德國人,在東京一間大學教設計,災後一直關注核電廠輻射污染測試,「我不信任何政府、不信業界組織,我信農民,若他們把苦況告訴我,我會買他們的農產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信任與憐憫。「我會更進一步,即使農產品污染,我仍然會買。」「你會吃嗎?」記者問,當然,記者也吃了福島蔬果。「會。我不測試,我信是因為尊重農夫。」但尊重與科學存疑是兩回事。「當然你不能夠叫讀者吃或不吃,但你能告訴他們福島人的矛盾困境,不會有明確答案。」他對記者說。切爾諾貝爾事件發生時,Andreas住在西柏林,當時還是學生。「人會告訴你,不要外出,倘若外出,要用雨傘。」他形容福島核電廠意外後,東京與福島核電廠的輻射比例,猶如信用卡與東京晴空塔Skytree高度之比。為了監察日本政府量度輻射進度,他與一些科學家及工程師組成一個網站SafeCast,四年來用方法掌握政府四千五百個監測站即時數據,透過自動化程式,再把不同縣政府數字收集,統一數值、地點分佈,再以英日文字解釋,讓公眾參考。他質疑東京有大學管理層叫教授停止量度核輻射的情況,「他們是科學家,肩負向國際公開研究的責任,這是一個研究機會。」他批評這是另一種隱瞞。更危險是,按他所知,不少教授研究經費都是來自東京電力,「意外發生四年至今,都沒有中立(neutral source)資料,不能置信。」他們把資料向政府、綠色和平及學者解釋,但都沒有得到回應。「我們也收集德國的數字,因為切爾諾貝爾事件後,那裏監測站分佈很稠密,基本上是每十五公里便有一個感應器。」二○一一年十月,他回德國,知道有為個人量度體內輻射的設施,其中一個設在原東柏林那邊。「那是很複雜的科技,那建築外牆厚一米,裏面測量房間,以一呎厚的特別鋼鐵建成,這些鋼鐵來自二戰前墜入深海的大型船隻,確保不受輻射污染,也能保護受外界輻射影響。那是很昂貴的測量設施。」事前,他致電測試中心,「我來自日本,我想測試。」對方立刻說好。「我只逗留數天。」「好,就明天吧。」現在測試收費,約需兩百歐元。「那裏有特別的機器,我躺下去,只需二十分鐘。」說到測試的時候,他有點感觸,「那時我並不好受,好像自己有一種特權來到這裏接受測試,但當時很多日本東北巿民卻不能。」測試報告顯示,他體內輻射量是零。Andreas相信福島人面對巨災後的輻射污染,前景不明,但可以用意志戰勝的。「日本戰時有個小孩徒手挖掘鈾,他現在八十歲仍然沒問題,所以,很難說。」日本原爆後力爭上游,曾一度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有說六、七十年代,日本向外國顧客推銷日本車,費盡唇舌,即管客人不買,他還是會笑着三鞠躬才走出你門口。這個時候,記下福島人的努力就好了,還記夾竹桃花開當日,誰主明天?撰文:冼麗婷攝影:謝榮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2/190848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67

教學及顧客服務請人最多 大學畢業生招聘 空缺激增三成半

1 : GS(14)@2015-04-02 08:38:13





【本報訊】踏入4月,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旺季開始。八間資助大學組成的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今年首兩個月接獲的空缺較去年同期激增35%,反映就業市場暢旺。不少大企業都會聘請無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擔任見習生,三大會計師行安永、畢馬威及德勤計劃今年聘請逾850名大學畢業生;新鴻基及屈臣氏亦分別聘請120及200名大學生。有人事顧問估計應屆大學畢業生今年起薪點約1萬元至1.3萬元,較去年升2至5%。記者:盧文烈 王家文





大學聯校就業資料庫在今年1至2月共接獲1,148名僱主提供空缺,較去年同期增加15%;包括兼職及全職等各類空缺數目則由去年的13,356個增至18,088個,增幅35%。各類職位中,以教學工作及顧客服務(零售/酒店/旅遊)空缺增幅最多,分別接獲2,157個及5,490個空缺,增幅75%和53%。本報向多間企業查詢今年招聘大學畢業生情況,以會計業行情最活躍。安永表示,公司每年聘請大學生的數目都有增長,今年提供逾300空缺,起薪點1.3萬元。德勤及畢馬威亦分別招聘約250及至少300名見習生,人數與去年相若;羅兵咸永道今年計劃在中國及香港招聘2,000名應屆畢業生。銀行業方面,恒生計劃聘請約60名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較去年多10多名,星展亦提供60個空缺。匯豐指會聘請見習管理人員,但未能提供空缺數目。公共事業則以中電空缺最多,見習工程師計劃及見習技術員計劃共提供逾50空缺。



起薪點料最高1.3萬

其他大企業如屈臣氏去年聘請了200名應屆大學生,今年估計聘請人數相若,當中100名為店舖見習經理。新鴻基及旗下集團去年聘請了110至120名大學或大學畢業生,今年亦會繼續招聘。另外,麥當勞今年聘請約300名見習經理,月薪1.1萬元,根據以往經驗,兩成以上應徵者擁有大學學歷。合眾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蘇偉忠表示,不少大企業都會預留空缺予應屆畢業生,特別是金融、銀行及會計等,但中小企則主要揀選具經驗的應徵者,避免投放太多培訓開支。他估計今年大學畢業生起薪點約為1萬至1.3萬元,較去年微升2至5%。
Manpower 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徐玉珊預計,今年大學畢業生起薪點由9,000至13,000元,視乎工作經驗而定,與去年相若,「如果係白紙一張,冇經驗,人工會低啲」。她建議現就讀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的學生,利用暑假累積工作經驗,這將有助畢業後搵工。



應屆畢業生心聲





政政系鄭同學:啱啱開始send CV(履歷表)。覺得今年畀大學生嘅空缺算多。大企業普遍畀到月薪1.3萬左右,畢業新生嚟講算合理。





財務系Joyce:搵緊銀行工,之前曾經實習過,有再請番我,覺得要搵工應該唔難。市面普遍畀到月薪1.3至1.4萬蚊,合理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2/19099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