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高盛七壯士帶頭減薪 李華華

2008-11-18  AppleDaily

咩 叫共度時艱?香港老闆要學嘢喇!一個金融海嘯冚埋嚟,捲走晒啲投資銀行,叫做企得住腳嘅高盛連續收緊開支,首當其衝梗係員工啦,前排高盛就派大信封,手起 刀落裁走咗3200人,差不多係全球員工人數嘅一成。咁仲未夠,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話會聯同6位高層,齊齊放棄今年花紅o忝!

CEO放棄花紅少收五億

講起都有啲欷歔,話說布蘭克費恩呢位 「打工皇帝」,上年股市暢旺時豬籠入水,創下華爾街最高花紅紀錄,連埋薪酬、紅利同股票加埋有6850萬美金(下同),華華篤一篤計數機,即係成5.3億 港元。佢今年唔攞花紅,齋計人工年薪得60萬,何止唔見咁截,簡直天同地比。不過冇計啦,雖然高盛前兩季業績都算勉強過關,第二季盈利有20.9億,上季 就得番8.45億,按年跌咗七成;年初至今,收入比上年同期跌咗32%,市場估佢今季業績會破天荒第一次見紅,唔傷就假。

末季業績料見紅冇錢派

公 司有機會蝕錢,高層梗係要做啲嘢,既然開唔到源惟有節流。高盛發言人引述「七壯士」話,佢哋認為自己有份造成今次金融海嘯,責無旁貸咁話,所以覺得放棄花 紅係啱嘅。高層自動減薪,可以提升公司士氣,都算係咁啦。而且,真係要發花紅嘅話,公司可能賺埋都唔夠畀,華華心諗,可能佢哋係想明哲保身先至以退為進, 否則咁嘅時勢容乜易俾公司搵嚟開刀o架!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當好萊塢3D動畫大廠遇上中華電信 李安「少年Pi」背後的兩百壯士

2012-11-26  TWM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位奧斯卡金像獎的台灣導演新作,一部七成場景落腳台灣的電影,連後製動畫最關鍵的核心雲端引擎,都是台灣製造。二百位中華電信工程師,三年裡沒日、沒夜、沒假日,寫下另一頁故事。

撰文‧賴筱凡

一部電影,主角只有一位印度少年與一隻老虎,九○%的場景都在水面上,如何拍成一部動人心弦的巨作?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辦到了,這部他口中最難拍的電影,超過九○%的大量動畫,成功讓整部電影活了過來;然而,背後最重要的動畫製作核心引擎,靠的居然是中華電信的兩百人雲端團隊。

四年,是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下稱「少年Pi」)花費的時間;一.二億美元,是「少年Pi」的拍攝成本。對照「阿凡達」花費的十二年與四.五億美元,「少年Pi」的製作成本少了許多,李安最大的祕密武器,就在中華電信。

十一月二十日,就在電影上映前一天,一位貴客悄悄飛抵台灣,頂著略顯厚重的黑框眼鏡,他是「少年Pi」成功不可或缺的要角——好萊塢3D動畫大廠R&H總裁張弛(John Hughes)。

去年底,張弛旋風來台,砸下六十億元,前進高雄軟體園區;十二個月過去,他再踏上台灣,就為了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張成績單還是R&H與中華電信一起完成。

眾人跌破眼鏡

台灣也能做出雲端心臟

小船兩端,孟加拉虎的步步進逼,與印度少年對峙這一幕,震撼了全球觀眾。孟加拉虎栩栩如生的反應,卻讓R&H的動畫團隊吃足了苦頭,光是老虎身上數以萬計的皮毛,就出動了高達十五位特效師。他們工作室有的在加拿大溫哥華,有的則駐點在印度、美國洛杉磯,而串聯起所有動畫師工程的強大引擎,就隱藏在台灣的中華電信裡。

故事得從一年前說起,那是「少年Pi」拍攝進入尾聲,李安為了拍攝所有畫面,已經花掉三年的時間,電影製作時間拉得越長,錢就燒得越多。

「我們遇到好幾個挑戰,電影公司預算越來越少,要做的動畫特效卻越來越多。」R&H總經理白菩翔(Prashant Buyyala)說。就像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他們必須要有不同的作法。於是在李安的推薦下,R&H悄悄找上同樣擁有文創夢想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

R&H的動畫工作室分布世界各地,每每一個動畫的完成,就要傳輸到R&H總部所在地的美國好萊塢,與拍攝好的片段做剪接,一個老虎嘶吼的鏡頭、藍鯨跳躍的畫面,都得花上好幾個月來進行。

如果這些東西,都能在同一張桌子上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而且這還是一張超大的桌子。」R&H技術總監Samuel Nair說,全球化的年代,R&H的動畫特效人員可以分布好幾個國家,雖有網路串聯,可是做起事來依然像是在不同時空。

鴻海有雲端技術,如果鴻海能幫助R&H,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室,都搬到同一張「放在雲端的桌子」,就能直接大幅壓縮廢日費時的動畫傳輸往返和製作時間。

然而,鴻海的雲端技術還是多半著墨在硬體,「如果不能自己開發軟體,成本是無法降下來的。」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鍾福貴說。

事實上,為尋找理想的解決方案,R&H不只著眼台灣,也比較了韓國、美國業者的作業平台,據了解,在放棄鴻海之後,透過總統府轉介,才讓他們找上了中華電信。

而中華電信的關鍵殺手鐧,就是投入兩百位工程師、花三年才開發而成的雲端重要心臟Virtuoso。

也就是說,每一套雲端系統裡,都需要一個核心作業平台,用專業一點的雲端術語來講,叫作「底層」,但它其實就像電腦裡的微軟視窗,中華電信的雲端作業平台Virtuoso,就是這樣的角色。

三年拚一口氣

沒日、沒夜、沒假日

「過去,有能力、有實力可以開發作業平台的,不是微軟、Google、蘋果,就是雲端大廠VMware。」中華電信總工程師郭吉松說得一點也不誇張,在R&H還沒有與中華電信合作前,半數雲端軟體都來自VMware。

或許,以中華電信半公營的刻板印象,外界認為他們能做出的平台,應該很陽春,但業內人士透露,中華電信的這套作業平台,連廣達也買單,在廣達賣給客戶的雲端機櫃裡,就內建了中華電信軟體。

要做到讓業界都認同,從二○○九年到一二年,中華電信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尤其最近一年,幾乎是沒日、沒夜、沒假日的拚。」中華電信研究院雲端研究所所長梁冠雄笑得苦澀,卻是這兩百人團隊的心聲。

○九年,中華電信將各部門最精英的人才,都調去開發這顆重要的雲端心臟,然而,這塊領域一直都為國際大廠微軟、VMware所把持。

「長官就很擔心,做大型系統,我們很在行,可是這次要做的,是雲端運算裡最重要的心臟,我們真的有辦法嗎?」梁冠雄坦言,這三年最常被長官質疑的問題,就是「花了這麼多錢、投入這麼多人力與資源,真的做得出來嗎?」正因內部質疑聲不斷,又是中華電信不得不走的路,才讓這兩百人團隊背負龐大壓力,「有的工程師因為在其他硬體廠工作太累才轉來中華電信,沒想到卻更操、更累。」梁冠雄不諱言,潛藏的開發失敗壓力,讓部分受不了的工程師選擇離開。

人才一走,梁冠雄就頭疼,「VMware、思科開發數十年,累積很多雲端人才,但我們才做三年,根本找不到人。」為此,中華電信將工程師送到VMware、思科受訓,就是要培養開發雲端心臟的能力。

為了縮短開發時間,中華電信把各種雲端底層的技術拿來做研究,「我們測試了各種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就是希望在『開放』的基礎架構上,去開發中華電信自己的雲端核心作業系統,這樣失敗機率也會大大降低。」中華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朱榮華說。

便宜又好用

客製化服務拚出優勢

不過,雲端市場百家爭鳴,微軟、IBM、VMware都是上千人的團隊,研發數十年,中華電信的雲端服務卻是從○九年才開始做,一進門就挑最難的關鍵心臟做,怎麼打得贏?

「我們要有不同的性價比,不只成本要低,客製化程度也要高。」朱榮華說的這套大衛挑戰巨人歌利亞以小搏大的戲,宛如當年Android手機以免費作業系統之姿,挑戰微軟視窗手機。

梁冠雄進一步解釋,Virtuoso不只價格低,重點是服務迅速,「以前我們向外國雲端大廠買產品,只是想增加一個功能,快則一季、慢則半年,才能完成。」因此,大廠的雲端產品客製化程度都不高。

但中華電信沒有這個包袱:一來,中華電信在全球雲端產業的招牌還不算大,比起國外一線大廠,價格本來就沒有等量齊觀的空間;二來Virtuoso的開發彈性大,可以提供的客製化程度高,更能服務到中小企業,加上中華電信還有網路頻寬可以支援,優勢更勝一籌。

所以,當李安帶著張弛來敲門時,就像挖到寶藏般。因為在此之前,R&H每在一個地方開設工作室,從動畫基礎設備開始投資,初期成本就高達二億元新台幣,目前R&H全球擁有六個工作室,就得投入十二億元新台幣,再加上網路成本費用,每年投入資金很可觀,時間成本更是龐大到難以計數。

就在「少年Pi」上映這一天的早上十點,張弛將與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簽署合作備忘錄,在他們共同繳出這張成績單之後,R&H還要繼續加碼,搭著中華電信上雲端。當好萊塢3D動畫大廠遇上台灣電信公司,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端看「少年Pi」就知道。

一張「放在雲端的桌子」,串聯全球團隊R&H6個工作室分布全球,又須分散製作所有動畫,耗時又耗力,直到中華電信的平台出現,改變了既有生態。

中華電信Virtuoso平台同時運算所有動畫

R&H印度海德拉巴

R&H馬來西亞

R&H印度孟買

R&H加拿大溫哥華

R&H台灣

R&H美國洛杉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2

「壯士怎麼才能斷腕? 把刀交給別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09

從十八大到2013年兩會,改革重新回到熱議的話題中心,整個社會現在都在期待政府的行動。

2013年3月31日,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與財新傳媒主辦的第二屆嶺南論壇在廣州召開。為期一天的論壇上,改革、中國夢、增長質量成為最熱門的關鍵詞。

GDP與中國夢

「GDP是重要的,沒有GDP就沒有財富。但是我們獲得GDP的代價有多大,GDP分配得公平不公平,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說GDP不重要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不考慮獲得GDP的代價,那麼實際上是不為子孫考慮。」

「我主要講三個觀點:一是實現『中國夢』,不發展經濟不行;二是發展經濟,不可持續不行;三是環境保護是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說話的是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聲音洪亮,鏗鏘有力。

他的演講基本上由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組成,但現場觀眾似乎並不滿意,會場兩邊的「微博牆」上,有人抱怨道:「萬總,能不能說點實在的,到底怎麼保護環境啊?」

環保,美麗中國,中國夢,這幾個詞被嘉賓們一再提起,組合使用。輪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發言時,他將槍口指向了「萬惡的GDP」:「我們的『中國夢』是什麼?大家都比較看重GDP,我覺得中國夢不是GDP的夢。」

與他同在台上的,共有7位嘉賓,其中一位是官員——深圳市副市長唐傑。提問環節,觀眾給他出了個難題:「你是體制中人,能不能點評下鄭教授的發言?」

問題還沒說完,現場便掌聲雷動。

「不要說唐傑副市長,要說唐傑教授,我就回答。」唐傑笑道。頓了幾秒,他舉起話筒,「GDP是重要的,沒有GDP就沒有財富。但是我們獲得GDP的代價有多大,GDP分配得公平不公平,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說GDP不重要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不考慮GDP獲得的代價,那麼實際上是不為子孫考慮」。

「我是廣東省算GDP的,」在另一場對話中,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滿臉堆笑,第一句話便開門見山:「我知道大家對GDP有一些看法,但是借國家統計局馬局長的話,有GDP不一定幸福,但是沒有GDP一定不幸福。」

有趣的是,他的發言主要談及江蘇的GDP為何超過廣東。江蘇的平均稅率比較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們跟地稅局搞過調查,他們不承認收稅比較多,但是跟江蘇的平均稅率相比,我們是高的。」

他分析的另外兩個原因則是:第一產業佈局得早,石化工業結構不一樣;固定資產投資廣東滯後,2005年低了2%,近幾年低了4.7%,「現在的投資跟江蘇的差距是多少?他們是3.2萬億元,我們是1.9萬億元」。

關於GDP的對話實際上延續了整整一天,一些人在爭論GDP與幸福感,另一些對話則圍繞著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唐傑講述了深圳的挑戰。

30年前,深圳的經濟總量是香港的1/30,2012年結束後,深圳的經濟總量按美元結算是香港的97.6%。這30年裡,深圳的平均增長速度是28%。

到現在,深圳的經濟總量超過了2000億美元,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已經進入了標準的高收入。

「我們要把高速增長逐漸下降,下降到一個什麼地方合適?深圳未來的模式應該是怎麼走?」唐傑說這是進入高收入時代後,深圳面臨的重要問題。2013年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他進政府以來起草的第10個政府工作報告,但耗時最久,改動最多次,「大概改了45次」。這個報告最終的主題是「有質量的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不僅是深圳,整個中國都面臨著質量與增長之間的挑戰。

「質量、增長,這兩個詞,可以有四種組合方式,有質量的增長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還有一種是有質量沒有增長;還有就是有增長沒有質量;」這場對話的主持人,財新傳媒主編王爍說,「最差的就是既沒有增長,也沒有質量。」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法律法規。」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貫穿這一天的另一個話題。

「市場上很多的埋怨是『前世造孽,所以今天干企業』。政府天天講改革兩難,進難退難,改革深水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前主席劉明康如此描述了現在的情狀。

他講了一個船的故事。

在過去十年中,日本的造船業從打得一塌糊塗,到重塑了自己的現代造船業,而且影響著全球造船標準。

日本原來有六十多家工廠,現在只有幾家。歷經幾次削減產能,產能只剩下原來的30%,但是賣出去的船反而價格更高。在此期間,日本國內的產業體系進行重組,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做環保型的船舶;二是從造船到鑽井和海洋石油開發向附加值更高的地方延伸。

「日本巧妙地運用了政府有限的支持,和行業協會的重大力量的影響,居然今天可以操控全球各類船的標準。」劉明康感慨說。而在中國,造船在十年裡增長了2000%。全世界現在過剩的產能達到七八千萬噸,都在這裡。

「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法律法規。」劉明康特別強調,這些標準與規定等都要與時俱進,「不能生活在昨天,要適應今天發展的情況」。

在他看來,政府必須在變化的世界中,建立和培育有力的夥伴關係。而如何才能培育起強大的產業與企業?他舉了稅收的例子:韓國名義稅收是27.5%,但因為投資可以抵扣,LG每年只交19.2%,三星是15.7%。台灣跟我們一樣的稅率是25%,但是華碩只交了12%,台積電只交了13%,奇美也沒有超過10%的稅。新加坡名義上只有18%,但是新加坡通訊公司只交11.5%。「我們交稅十幾種,交費五十多種。」

如何處理眼下產能過剩的問題,則成為討論的焦點所在。因為無論是造船,還是鋼鐵、玻璃、電力……在許多產業中,這都是個嚴峻的問題,並且造成了價格戰、環境污染等沒有底線的競爭。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的「藥方」是環境評價政策:「通過環境評價的政策進行限制,必要的話還要採取區域限制的手段。」

「化解矛盾的當務之急是嚴格市場的准入。」工信部部長苗圩說。但他強調,從長遠來看,要盡快改變依靠行政審批的管理方式,轉向更多的依靠落實和強化規範政策標準等措施,從源頭上遏制企業進入產能過剩的階段。「我們應該增強用市場機制來調節,減少政府干預。」

不過,中歐商學院許小年教授卻開炮說,「當時我要是在的話,就會說,苗部長,先用行政干預手段製造過剩的產能,製造一個亂攤子,然後就用市場機制解決過剩的產能?」

「政府干預必須非常謹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則說。

在他看來,許多長時間支持高增長的領域和產業,如住房、基礎設施、鋼鐵、建材等產品,已經或在近幾年都會達到歷史需求峰值,產業調整將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他的建議是要有進有退——「進」應主要靠企業和市場的選擇,政府應當把注意力放在「退」上,創建和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頂層設計VS摸石頭

「現在的問題是頂層通過怎樣的設計,減少對頂層改革的阻礙。」

關於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則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提及,吳敬璉等中國經濟界著名人士曾經透露,全套改革方案將在2013年秋天召開的三中全會上成型。不過,她目前還沒聽到有關頂層設計的進展。

她注意到的一個積極動向是,國辦最近發的22號文,亦即《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裡面有不少改革的具體佈置,有步驟,有分工,也有時間表,稱得上是「相當積極的舉措」。但是,這個舉措激起的反響卻並不大,她認為那說明大家都在等待一場重大的真正的改革。

在她看來,改革的策略安排,需要摸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結合,而且在中央政府層面,需要長短打的配合。也就是說,對重大改革需要總體設計規劃,形成「最小一攬子方案」;一些已經確定方向、建立共識的基本改革,需要鼓勵基層創新;而對那些明顯不符合市場經濟取向的政策措施,可從現在著手「清零」。

不過,現場的經濟學家們卻並不是全都贊同。

「頂層設計,我本人就從來不相信。」許小年就在隨後的互動環節中直言不諱地說,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從來就沒有頂層設計。「農業改革是頂層設計嗎?不是的,是小崗村幹出來的;城鎮改革開放是頂層設計嗎?不是的,是想賺錢和想發財的民營企業家啟動的。」

許回憶說,他也曾做所謂的頂層設計工作。1981年,研究生剛畢業的他來到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工作,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對國家重大的項目進行論證。在這裡,許參與了三峽工程、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設的論證等。那時候,這個中心還有一個項目組,任務是預測「2000年的中國」,為中央決策做參考。

這群青年意氣風發,對未來做了很多設想。然而,2001年,當他們再聚首,回頭看當年的預測時,發現基本上是「十萬八千里的離譜」。「唯一一個做得比較準的,就是中國的人口」,許小年調侃道。

會場上笑聲一片。

「預測是無法測準的,人類的歷史發展有很大的偶然性,加上人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侷限性,任何聰明的大腦或者是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對未來進行準確的預測,在此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許正色道。在他看來,鄧小平沒有做頂層設計,而是將民間智慧集中起來,正是其偉大之處。他說,「小平同志講的都允許試,不要設置障礙,這就是頂層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也持類似觀點。他說,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在呼籲頂層設計,但現在感覺越來越渺茫。誰是頂層?頂層是否有權力?

在他看來,中國進行的改革就是體制改革,而每一個體制背後都是龐大的利益集團。很多改革一到上層,就遭遇官僚利益集團抵制。

鄭永年說,「沒有頂層設計,改革就無法進行。現在的問題是頂層通過怎樣的設計,減少對頂層改革的阻礙。」

「將刀交給別人」

「這個刀就是13億中國人。把關權力的籠子交給13億人,不僅僅使得改革有公信力,而且是改革成功的唯一希望。」

有觀眾提問,政府說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動力何在,路徑何在?許小年很乾脆地回答:壯士斷腕是不可能的,「不信,自己做一個試驗,右手拿刀砍自己」,他在台上比劃著,「不要說斷腕,砍一個指頭都不行」。

「王安石失敗了,張居正失敗了,光緒皇帝失敗了,他們斷腕的決心大不大?」會場突然一片安靜。「鄧小平的成功在於什麼地方?在於他突破了現有的格局,依靠民眾來推進改革,依靠小崗村的農民,依靠年廣久這樣的民營企業家推動中國的改革。」

「怎麼才可以斷腕,必須將刀交給別人!」許小年在空中畫了一個圈,「這個刀就是13億中國人。把關權力的籠子交給13億人,不僅僅使得改革有公信力,而且是改革成功的唯一希望。」

在許小年看來,這個「刀」是泛指社會公民對政府的監督和制衡,比如說要讓大家知道政府在做什麼,也要讓市場經濟得到司法體系的有力支撐。

而在鄭永年看來,在中國當前的體制下,創新比改革來得更加重要。

他舉例說,在國有銀行體制改革中,如果讓大型的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失敗的機會多於成功的機會,因為沒有動機。但如果允許民間的金融機構產生,它們自然會給中小企業貸款。

「改革是很難的,」他認為創新才是最大的紅利,「在既得利益之外培養新的利益,這樣做是很容易的。這將對既得利益構成巨大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9

壯士斷臂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284501
 若是不幸你手上持有的股份被沈、周「品題」中的話,你馬上趁其當天抽高之時先行賣掉,然後等其跌下來之後回補套利,近期可說是「百發百中」。

  話說五月二十八日沈大師及周公子不約而同地分別在《蘋果》及《AM730》「品題」了華建(0479),兩大「高手」同時出招,我豈能不加倍留意?

  看過當天華建由開市的0.136元抽高至0.146元之後插至0.131元收市,我已經擔心其有跌破0.124元並低見0.1元的可能,結果其股價真的於兩天後的五月三十日跌破了0.124元的支持,並於本周二低見0.109元,尚差九個價位就到達目標了,能說不信邪嗎?

  周三,華建突見異動,以大成交量的兩億多股突破了10天價的0.115元而飆升至0.126元,我以為其將翻炒而於其回調至0.123元時接了貨,接貨之後才去再查看其成交量的細節,發現原來有兩億多股是於0.113元成交的,那可能是大手成交的交易,心知不妙,可能中了計,果然,尾市其股價已經跌回0.116元,我惟有被逼持貨過夜。

  昨天赫見沈大師又再「品題」華建,說道:「華建控股自2011年高位一直回落,過去18個月股價一直在低位浮沉,大部份時間處0.1元之上。現時市值僅2.76億元,近日低位開始有成交。若以上述概念分析,這也是一個具備殼股概念的股份。策略很簡單,現水平買一注,上破250日線0.132元加碼,跌穿0.13元先走加碼的部份。最重要的是以0.095元止蝕,控制着風險去博。」我心中暗想這回要糟了,非得「逃之夭夭」不可。

  於是一開市我馬上把華建掛於0.128元賣,期望借助「沉舟效應」(一般是會先行抽升)而脫身,可惜華建高開於0.121元之後只能抽升至0.125元就跌下去,我擔心下午三點之後又像往常的「沉舟效應」般繼續下跌,眼看其股價完全沒有反彈力,惟有改價於0.116元止蝕賣掉,豈料賣掉之後不久其股價出現後抽而高見0.121元,我還以為這一回是估計錯了,結果華建還是跌回0.117元收市,剛剛的反彈可能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今天,華建果然繼續反彈乏力,更跌破了10天價的0.115元而收於0.113元,證明昨天我的止蝕暫時是對的,要是下周其股價進一步跌破0.109元的支持位的話,豈非要跌至0.092元的水平?屆時才相信沈大師於0.095元才止蝕豈非「傷亡慘重」?

  上次沈、周同日「品題」華建之時,其股價即日抽高至0.146元而跌回0.131元收市;今次沈大師「單槍匹馬」上陣其股價則只能抽高至0.125元而跌回0.117元收市,較之上次「品題」之時低了10.7%。按過往的經驗,周公子及聞風至很快會分別於《AM730》(或者下周三的《蘋果》專欄)及《頭條財經網》出來「護航」了(未知我這個諸葛孔明能否事先批中?),屆時其股價會否於「護航」無功之後跌破0.109元的支持而跌至0.092元的水平呢?姑且拭目以待。

  沈、周一點的股份又跌個不亦樂乎,真是不由得你不信邪!又再一次獲得證明,且看這一回我果斷的「壯士斷臂」日後是對還是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10

壯士斷腕,多元擴張:富士膠片何以輝煌重生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501/t20150109_708017.htm
 尹一丁/文

  富士和柯達,同為膠片時代的鉅子,但曾經無比強大的柯達如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富士卻及時壯士斷臂,敢於自毀長城涅槃重生。在強有力的領袖帶領下,富士不走捷徑,踏踏實實地投入到技術和產品的艱苦開發中,最終轉型成為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企業。自視為品牌和營銷企業、不想自主開發技術的柯達卻最終潰敗。富士輝煌重生的故事充分表明,勇氣、眼光和意志是變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人類全力遏制埃博拉病毒的戰役中,日本富士膠片株式會社(Fujifilm)出人意料地異軍突起,推出抗疫藥品Avigan,成為對抗埃博拉的先鋒。在人們的印象中,富士過去是一家生產膠卷的企業,現在它也製造數碼相機,但沒有人會把它和醫藥聯繫起來。其實,富士膠片,雖然它依然這麼稱呼自己,卻早已不僅是一家和攝影有關的企業。在數字攝影的技術浪潮衝擊之下,它審時度勢,成功轉型為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企業。而它昔日最大的競爭對手,曾經無比強大的柯達,在面對此激進的朝代變革時卻分崩離析,於2012年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日本富士創建於1934年,旨在實現膠卷的國產化,其前身是賽璐璐公司的照相膠片業務部。當時由於技術保護,無法從海外引進技術,富士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生產用於相機、攝影機和醫用X光儀器的膠片,並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在某些核心技術領域達到甚至超越了柯達的水平。

  上世紀60年代起,富士積極進行海外擴張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業務遍佈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額佔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今天的富士膠片在全球財富500強榜上排名第487位,利潤達8億美元,全球員工3萬餘人,業務涉及影像、照相設備、信息事業、醫藥和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印刷系統、記錄媒體以及辦公與工業器材等諸多領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科技企業。

  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在攝影數字化技術變革的洶湧大潮下,富士不但沒有像其競爭對手柯達那樣徹底崩潰,還成功轉型,表現愈發出色。作為攝影膠片行業的兩大巨頭,富士和柯達業務相似,商業模式基本相同,也都具有大企業的通病,又同時預見了數字化浪潮的來臨,但表現卻截然不同。在應對時代變革的輾轉騰挪中,富士好似一家靈活的美國公司,而柯達卻像足一家緩慢固執的日本企業。這種完全不同的變革作風,最終造成了兩家企業完全不同的命運,其原因令人深思。作為少數幾家深度轉型成功的國際大企業,富士鳳凰涅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學習。

  領導力的價值

  有很多原因能夠用來解釋兩家企業的不同結局,但最關鍵的一點是執行力上的巨大差別。其實,柯達早在1975年就研發出世界上首款數碼相機,但它誤判了形勢的嚴峻性,遲遲不願放棄多年來主要的現金來源—攝影膠片,導致變革緩慢,最終被新時代所拋棄。

  與之相反,富士的變革則非常堅決。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程度僅為25%,但富士已高達60%。而在2004年,富士更是大規模收縮膠片業務,不惜違反日企一貫的作風,大刀闊斧地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裁員,並進行業務和機構的大幅重組。這種變革的速度和深度背後,是富士極其強大的執行力。這種規模的變革是一般日企根本無法想像的,也正是富士重生而柯達覆滅的關鍵所在。

  一家企業的執行力是否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總裁。富士的領袖古森重隆就是一位具有強大的意志力和無比的勇氣及決心的人。他做事極其果斷堅決,一旦定下目標就義無反顧地前行。這種性格與他的成長經歷有著莫大關係。他幼時正值戰亂,父親給了他一柄短劍,讓他在父親遭遇不測時保護母親和妹妹,並教育他要像一個武士一樣永遠勇敢地面對任何危險和挑戰。古森一生都秉持這種精神。他在青年時刻苦訓練成為柔道高手,在東京大學讀書時,主動參與當時被認為是很危險的體育運動美式橄欖球,並從中獲得身心成長的重大體驗。

  在領導富士變革時,古森同樣也是敢作敢為。2006年,富士違反日企慣例,一舉解僱5000名員工,而且毫不顧及情面,果斷摧毀並重塑前任總裁多年辛苦打造的企業帝國,就算富士的利潤當年驟降逾30%也毫不動搖。在這樣一位意志堅定、內心強大的領袖帶領下,富士才能披荊斬棘,跨越其他企業難以踰越的轉型鴻溝。

  當然,除了強大的執行力,古森重隆還高瞻遠矚,對行業發展具有深刻的洞察力。2000年他出任總裁時,全球對彩色膠片的需求恰好到達頂峰,此時的柯達正沉醉在盛世華章的美夢裡,然而古森卻非常清醒地開始逐步退出此業務—雖然勢力龐大的膠片部門曾極力反對,但他用超凡的領導力擊潰了這些守舊者的反擊。

  2004年,古森拋出了企業深度變革的總體規劃,並且在進行結構改選的同時,全力開拓新業務,不但設立了併購部和企業內部風險基金,而且鼓勵這些部門承擔風險,更為積極地尋找新的成長機會。2006年,他又制訂了長期發展計劃,決定將LCD顯示屏材料、醫療成像和生命科學、出版印刷、文件處理和光學設備五個技術領域作為富士今後發展的方向,並極其準確地將戰略重心定位在顯示屏材料和醫療及生命科學上。目前,這兩個領域是富士發展最為迅速的。

  反觀柯達,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恰恰缺乏一位強有力的領袖。所以,它的轉型不但緩慢,且方向不明,執行時又三心二意,疲軟無力。而且柯達的領袖團隊沒有連貫性,不斷換帥,戰略隨著每一任總裁的改變而改變。

  1993-1999年,柯達總裁喬治·費舍爾(George Fisher)將企業核心技能定義在圖像領域,所以大力開發數碼相機並推出互聯網上傳並分享照片的功能。但他對互聯網缺乏深厚的洞察力,僅是淺嚐輒止。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成功改造柯達傳統的硬件虧錢、軟件盈利的商業模式,雖打造出頗具規模的數字相機部門,但很快被智能手機的照相功能顛覆。柯達最後一任總裁安東尼奧·伯萊茲(Antonio Perez)來自惠普,專注於將柯達轉型為一家數字打印企業,但卻不具備惠普的技術能力來實現這一目標。在軟弱的領袖和混亂的戰略雙重夾擊下,柯達的覆滅絕非偶然。

  技術為本 多元擴張

  富士興、柯達亡的主觀原因是領袖才華和魄力的不同。但客觀原因也很重要,即這兩家公司的內涵存在巨大區別。也就是說,雖然富士和柯達表面相似,但本質卻完全不同。富士從來都是一個技術型公司,而柯達雖然在膠片上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本質上卻是一個品牌和營銷公司。因此,兩家企業在決定進行深度轉型時,改採取的擴張戰略和結果完全不同。

  作為一家技術為本的公司,富士其實多年來都在不斷進行以技術應用延伸為導向的擴張。早在1948年,它就進入了照相機及其他光學器材領域,1954年開始研發存儲材料,並在上世紀60年代推出錄像和錄音帶,隨後70年代推出電腦存儲盤。1962年,富士開始研發複印技術,並和施樂成立合資企業。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所有這些努力彙集成為富士的信息部門,它其實早已不是單純的膠片公司了。

  與此同時,富士在上世紀80年代看到了電子編輯系統在出版業的興起,果斷投入資金進行大規模研發,並在1989年和杜邦公司聯手收購英國電子印刷產品公司。而富士最先進入數字時代的則是醫療影像業務。其經過8年的研發,在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個電腦化的X光診斷系統FCR。1980-1999年的20年間,富士在數碼成像領域投入近20億美元,並在1991年推出第一款數碼相機。所以,富士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攝影數字化浪潮準備轉型時,已具備了多元化的部門和雄厚的技術基礎,它的華麗轉身其實並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突然和激進。

  整體來看,富士當時進行的戰略轉型其實並不複雜,即在淡化膠片業務的過程中,儘量榨出剩餘利潤,同時通過收購和自主研發向新領域延伸。

  從2000年起,富士投資近65億美元收購多家醫療公司,包括以10億美元收購美國超聲波設備企業SonoSite。它把醫療和生命科學作為未來業務的重心,發展包括藥品研發、放射器材、醫療光學儀器和化妝品等多個市場。富士在膠片業務的研發中共積累了20萬化合物的專利,其中4000種具有抗氧化功能,它依此推出了化妝品Astalift系列,並獲得了成功。富士同時還將其感光材料的專利應用於精密化工材料的研發上。在2000年初共投資40億美元開發的LCD顯示膜業務已成為富士最具有競爭力的領域。另外,富士還廣泛收購微電子材料、印刷油墨和工業噴墨打印機頭等公司繼續拓展它在文本印刷的市場空間。因為富士自身有雄厚的技術支持,所以它的擴張不斷速度快,而且更為成功。

  與此同時,柯達的轉型戰略和結果則完全不同。它從來都認為自己的核心技能是品牌和營銷,所以根本就沒有想過自主開發新業務,而想走捷徑,通過戰略合作或收購而進入新領域,如製藥和化學材料等。但因為自身沒有相關的技術基礎,既無法準確評估收購對象的資質,也無法將其成功整合。收購製藥公司Sterling Drug後,柯達因為缺乏核心技能開發新藥,掙扎6年後不得不黯然售出。柯達把自己視為一家品牌和營銷企業,既無雄厚技術,也不想吃苦去自主開發技術,所以在轉型時軟弱無力,完全沒有一個強大企業的素質和氣概,其徹底潰敗是必然的。

  重市場輕技術、重品牌輕資產是不少美國企業的通病。這也是美國產業服務化造成的副作用。蘋果和耐克模式對世人也有誤導,以為劍走輕靈也可以繁榮昌盛。其實,無論對於任何企業,技術永遠都是生命力的源泉。同時,高端和精密製造也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力。所以,中國企業不但要以技術為本,而且不能輕資產。先進的技術和紮實高超的生產能力,永遠都是企業和國家安身立命的本錢。而且,企業應對時代變革一定要有多元化技術和業務為基礎,富士就是最好的佐證。

  吃苦耐勞 百折不撓

  從本質上來看,企業如同個人一樣,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它的性格和精神。具有強大的性格和精神的企業就一定會在技術和戰略執行上表現出眾。所以,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其說是產品和戰略的成功,不如說是企業性格和精神的成功。日企雖然行動比較謹慎緩慢,官僚主義蔓延,但它們善於吃苦,敢打硬仗,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一點非常可貴,也是當下中國企業,甚至不少美國企業,如柯達等缺乏的素質。富士的轉型雖然得益於它卓越的領導人古森重隆和其多元化業務及技術基礎,但成功的真正保證,在於旗下萬餘員工在統帥的帶領下,認準方向、全力以赴、披荊斬棘、義無反顧的作風。這就是日本人的韌勁和其企業與國家強盛的原因。

  日本人具有這樣的民族性格,是因為他們從來都有很強的危機感。富士轉型如此成功也是因為它未雨綢繆,很早就做好了準備。有危機感的企業才有希望。有危機感的企業才願意隨時代而變革,必要時壯士斷腕,隨時放棄核心業務,這也是高科技企業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有危機感才會勇敢堅韌、不畏挑戰和困難。中國企業中,華為的「狼文化」是與這種企業精神最為接近的,它充滿危機感,不斷自新。所以,華為能在2014年成為中國第一家上榜Interbrand全球百強品牌的企業,絕非偶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18

說史150417南越史(二) 壯士長歌入漢關:奠邊府大捷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4/17/%e8%aa%aa%e5%8f%b2150417%e5%8d%97%e8%b6%8a%e5%8f%b2%e4%ba%8c-%e5%a3%af%e5%a3%ab%e9%95%b7%e6%ad%8c%e5%85%a5%e6%bc%a2%e9%97%9c%ef%bc%9a%e5%a5%a0%e9%82%8a%e5%ba%9c%e5%a4%a7%e6%8d%b7/

說史150417

南越史(二) 壯士長歌入漢關:奠邊府大捷

掌門執筆

 

上回說至: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胡誌明宣告越南獨立, 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同日,盟軍發布指令,以北緯16度為分界綫, 北界由中華民國軍隊受降,南界由英軍受降. 中國短暫接管北界,隔年便撤出, 於是胡誌明掌握了北越.***

英國拒不承認北越,而美國更支持法國重返越南.   19462月法國「遠東派遣軍」抵達西貢,英軍當即移交權力. 法國人取回半壁江山, 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基本格局.****

 

1946年12月北越和法國談判破裂,「第一次印支戰爭」爆發. 戰爭伊始,法國人揮師進逼河內,戰場從頭到尾都在北越境內. 北越人以遊擊戰頑強抗阻,戰事很快陷入僵局.

1949年新中國建立極大地鼓舞了北越人的鬥誌, 並且從中國人那兒取得大量軍事及經濟援助. 這是北越能夠長期抗戰的先決條件.***

 

(4) 「越南國」和「越南共和國」

1948法國人整頓局勢, 從香港召回阮氏王朝末代皇帝 保大,成立「越南國」.*** 法國承認越南 “獨立”, 夢想恢復二戰前的殖民地政治狀態. 只是時移勢易,今非昔比, 現今法國需要仰仗美國鼻息才能立足印支. 越南國政局混亂,軍閥割據, 內閣走馬燈式更替.

 

1954保大從歐洲召回舊世家後人,聲望卓著的 吳廷琰出任總理.

1955年10月吳廷琰卻透過全民公投,革了越南國的命, 成立「越南共和國」, 並出任首屆總統.***** 本書說的就是這個短命國家(1955-75年)的歷史. (註:當時國際上一般稱之為 “南越”; 以別於稱為 “北越” 的「越南民主共和國」.)

 

回頭戰況,1952年底韓戰結束,美國騰出資源支援法國. 法國人重拾主動,取得局部勝利,再次進逼河內. 而中國也同樣地從韓戰脫身,騰出資源支援北越, 透過 “代理人戰爭”,中美再一次較勁.***

(5) 奠邊府大捷

1953年法國調來名將 納瓦爾Navarre出任派遣軍總司令, 為求決勝,部署了「奠邊府會戰」.*** 奠邊之戰是個“必殺局”, 火中取栗,構思大膽. 納瓦爾設局有深意, 並不止於表面看來那樣 “步步為營”. 他的戰略構想如下:

選定的戰場位於群山中的谷地,與法軍大營相互隔絕; 卻是北越軍從腹地南下的必經之路. 法軍空投兵員16,000人和大量物資, 依地勢構築了三個勢成犄角的火力基地, 另加六個外圍哨站, 各以總司令一位情人的名字命名, 合成 “九寨環形陣地”.

此陣專為降伏 “人海戰術”而設,非常利害. 法軍擁有制空權,實施空中補給, 足以長期固守, 而機場則設在核心基地之內. 北越軍欲解河內之困,只得攻堅; 而攻堅又只能用人海戰術, 這樣法軍就可以殲削其主力了.****

 

1954年3月北越人甘心中法國人之意, 發兵50,000傾巢入陣,兩軍決戰奠邊府.  納瓦爾的對手是 武元甲將軍,一位投筆從戎的學校教師. 這是武術名家vs街頭鬥士之戰.

雙方都士氣高昂,作戰英勇. 北越軍初遇此陣,死傷慘重; 但手中擁有未曝光的皇牌— 中國供應的重炮, 只是苦於缺乏制空權,無法調到適切位置進行轟擊. 另一方面, “九美人大陣”雖然牢不可破,近攻必死; 但機場卻是其 “死穴’. 破了機場,斷其補給, 則法軍立成甕中之鼈.

 

北越人的做法是:先以重大代價攻破一個前哨站, 從側面迫近核心基地. 再把重炮拆缷為零件,用人力搬上附近山頭, 重新裝組,轟擊機場. 還有, 一切要摸黑幹,以避開法國空軍視綫.*** 北越人艱苦卓絕如此!他們成功了. 機場被毀,法軍彈盡援絕,終於5月投降. 此役點算, 法軍2,080人戰死, 10,900人被俘,可算是全軍覆滅.

 

法國人之敗除了自信過度,兵行過險外; 納瓦爾癌癥暴發,中途退役, 後繼者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亦是敗因. 而北越人的狠勁實在令人無話可說, 只不知當年究有幾多熱血男兒粉身碎骨於斷崖深壑….. 是役, 北越戰死者7,900人.

在這場歷時八年的戰爭中,總計法軍76,000人陣亡; 北越軍死者更高達20萬以上.

 

「奠邊府大捷」是法國人的終局, 他們承認失敗,決定徹底退出印支,*** 由美國人收拾爛攤子.

(6) 日內瓦會議

1954年4月美蘇英法中五國在 日內瓦召開會議,商討和平解決亞洲問題, 會議分為朝鮮和印支兩部分.  5月討論印支局勢, 參與國除五大國外還包括:柬埔寨、老撾、越南國和北越.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該部分會議, 他這樣做別有用心, 為的是避免在有關決議上簽字,保存未來的操作彈性.***

 

經過了極其艱辛的討價還價, 諸國終於1954年7月達成共識,發布了著名的「日內瓦協定」.***

協議共有十三項條款, 其中最具重要性的有以下三點:

A 以北緯17度為「臨時軍事分界綫」, 南北各五公里劃為非軍事區.

B 法國軍隊在規定時間內全面撤出印支.

C  1956年7月南北越合併, 舉行全國秘密投票普選.

 

由於整個協定暗含著南北二國對等, 越南國」(ie南越)認為不可接受,拒絕承認.

總理 吳廷琰更宣布簽署日為 “國恥日”.

最後, 簽署國共有 蘇、英、法、中、老撾和 「越南民主共和國」(ie北越) 六個國家. 柬埔寨持保留態度. 美國單方面聲明 “不妨礙該協定” 雲雲.

 

「日內瓦協定」當時被視為國際外交上的重大成就,*** 冷戰兩大陣營達成妥協, 和平解決了棘手的區域政治難題, 避免重蹈韓戰覆轍.

但是內中卻有一事鮮為人知: 17綫的訂立令到北越喪失若幹地盤, 他原先堅持的是16綫. 但法國人要求18綫, 為了達成妥協,周恩來在最後關頭向北越施加極大壓力,逼其就範. *** 為此越人銜恨甚深!

二十多年後中越反目,兵戎相見. 越南人把事件抖出來,並且這樣定性: “在日內瓦會議最後一周, 是周恩來出賣了越南人民.”***

 

 

資料出自《南越第一共和國興亡史:越南戰爭序曲》(2014)  唐向宇.

「奠邊府大捷」章節資料出自 《鏖戰的年代A time for war》 (1999) Schulzing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19

賈躍亭好言安撫 投資者顧慮難消建言壯士斷腕

“看不清。”

11月9日中午,北京冬日的霧霾並未散去,深圳榕樹投資總經理翟敬勇拖著行李箱走出姚家園路105號的樂視大廈。對於剛剛結束的樂視投資者與公司管理層的交流會,他對第一財經記者這樣說。

他直言,現在自己對樂視最大的疑問是:“現實和夢想誰能跑贏誰?”

“樂視現在處在很危險的階段,賈總需要壯士斷腕,專註於大屏做到極致就能度過這次危機了。目前還沒看到他有這個決心。”翟敬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過去一周里,樂視陷入了“多事之秋”。拖欠供應商款項傳聞四起,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項目緊急“剎車”,連續四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超百億……賈躍亭更以內部信反思樂視面臨的多重問題。

在互聯網評論人士方興東看來,樂視的確低估了不夠專註的報複,也低估了企業成長資金激增的巨大壓力,把樂視的願景和冷酷的現實分得不清。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交流中坦言,“過去我忽視了資本,忽視了融資,我們最薄弱的是資本部。我們目前已經具備了一切可能盈利的能力,但是融資能力還是非常的欠缺。”

“我們可能死在成功的路上,這考驗的是我們的資金能力、組織能力。”賈躍亭說。

賈躍亭:最擔心沒有未來

11月9日9點, 樂視總部大樓下,數十名保安維護現場秩序,不少趕來參加樂視投資者交流會的人員已經排起了長隊,等待入場。還有一些人拖著行李箱,從上海、深圳等地趕來。

由於參加交流會的人員及所在機構必須提前報名,會議室空間限制,現場的情況一度有些混亂,不少未報名的股東最終沒能進入會場。

“看了賈躍亭的內部信,最想了解的還是樂視怎麽解決資金難的問題,還有對樂視業務未來的規劃,會不會有戰略調整?”一位趕來的參會人士說。

交流會一開場,賈躍亭首先對投資者致歉。“首先表示很抱歉,最近表現不是很理想。”

他坦言,樂視發展的確遇到了一些短期的困難,但是更多的是非上市公司體系的困難,而非上市公司業務。

此前,他在內部信中表示,目前主要是非上市公司LeEco在節奏和組織能力上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在資金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下子將全球化戰線拉得太長,但組織能力卻沒有跟上,導致非上市公司旗下業務“後勁明顯乏力”。

在交流會上,賈躍亭回答了投資者關於戰略節奏調整、未來上市公司業務、國際化等方面的提問。

賈躍亭對投資者表示,樂視的模式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家認為樂視是騙人和編故事,第二階段開始觀望,第三階段大家開始複制,第四階段就是當下,樂視自曝出現了危機。

針對上市公司業務,賈躍亭認為樂視已經具備了可能盈利的能力和前提,包括從運營到研發,到供應鏈、品牌、策略、營銷、銷售能力、用戶運營的能力、終端運營等。

他預判樂視上市公司2017、2018年會開始出現利潤快速增長的情況,因為超級電視開始進入利潤期,從過去兩年的財報來看,超級電視虧損變小很多。

賈躍亭透露,上市公司在視頻、電視、雲三個業務之後,未來將增加open eco,形成四大業務。

針對包括手機、汽車等在內的非上市公司業務,賈躍亭稱不會采取全面盈利的模式,會停止燒錢,會真正讓現金流、毛利快速地增長。

他坦言,超級手機在過去一年半中沒有實現心目中理想的用戶模型,而樂視汽車業務預計對上市公司未來的反哺作用會非常強大,只是還需要時間。

在回應“樂視全球化怎麽走”的問題上,賈躍亭稱,這是生死冒險之旅,坦言全球化戰略走得太快,帶來了資金的壓力,但不會懊惱。“這些年全球化的布局,雖然有很大的壓力,但對樂視有極大的意義。”

“最重要的還是自身,自身的現金流快速增長才是最核心的。”賈躍亭說。

對於外界最為關註的資金鏈問題,賈躍亭直言,樂視的資金從來沒有寬松過,樂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掙脫資金枷鎖的歷史。“資金不是最擔心的,沒有未來才是最擔心的。”

他還透露,樂視非上市業務吸引了戰略級的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的關註,但樂視生態絕不會委身於任何一個第三方。

交流會上,賈躍亭自稱是全球最窮CEO,因為自己把所有的錢都投入了樂視的事業發展中。

“我身邊所有董事長每天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每天過著非常愉快的生活,但是我為什麽選擇這一條路,我說我是全世界最窮的上市公司的老板,最窮的,沒有之一。”賈躍亭說,“我們一家8口人住的房子不到200平(方米),不是說沒錢買一個大房子,而是的確沒有時間處理這些事。”

戰略節奏調整

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並不能完全打消投資人的顧慮。在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中,部分與會投資者表示還將繼續長期持有樂視,並對樂視的未來表示樂觀;也有部分投資者直言難做判斷,在殘酷的資本現實和賈躍亭的夢想之間,究竟誰跑得更快?

此前,上海一位私募基金董事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賈躍亭已經將樂視造成了“航空母艦”,這決定了樂視的每個戰略布局都必須具備前瞻性和可行性。2015年瘋狂布局時市場不缺錢,且認可預期帶來的股價效應,但目前市場環境巨變,導致樂視哪兒都缺錢。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資金確實正在逃離樂視。11月7日,樂視巨額成交19.11億元,較前一日成交額放大七成以上,但當日多達1.65億元主力資金逃離樂視網。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10月25日至今,樂視網持續被主力資金拋售,10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已累計出逃超15億元。

“對樂視來說,用結果來回應這種質疑,是最好的反擊。”賈躍亭這樣說。

他同時在交流會上安慰股東,不要過於擔心資金困局,樂視每隔2年~3年都會遇到這樣的困難,只要企業在不斷創造核心的、全新的價值,就不會消亡,只是最終實現目標的時間長短而已。

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樂視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劉弘對記者強調,現在樂視做的不是戰略方向的調整,是戰略節奏的調整。“調整得早比晚好。”

按照此前計劃,樂視要進入生態戰略第二階段:從此前的以燒錢來擴張用戶規模,轉向以經營為導向、聚焦現有生態和區域市場、高質量和可持續增長。

賈躍亭稱,樂視將建立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是以UP2U為理念、以自有O2O平臺為核心的全渠道、立體化、全付費生態產品的銷售及服務體系。

他也在交流會上透露,去年樂視全生態的收入在200億元左右,今年很快將會突破500億,暗示樂視已經進入到收入快速增長的階段。

但對於上市業務而言,如果樂視影業無法在2016年完成註入,會對樂視帶來多大影響?

劉弘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樂視影業所在的影視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存在對業績承諾及估值的基礎產生較大影響的可能,按照現有進度情況,預計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無法在2016年完成。

他並未對記者透露如何對樂視影業估值進行重新評估,但他強調,未來樂視影業一定會註入樂視上市公司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78

海南省省長: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人民日報今日刊登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近期在省政府一次全會上的講話稱,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調整優化產品、區域、租售結構,決不讓海南變成房地產加工廠。要突出海南優勢和特色,超前謀劃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產業發展。

沈曉明

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結合海南實際,將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是政績。中央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近年來,我們重點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遊業、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服務、海洋產業等12個產業,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同時也要看到,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我們還任重道遠,12個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還有待提高。我們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調整優化產品、區域、租售結構,決不讓海南變成房地產加工廠。我們要突出海南優勢和特色,超前謀劃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產業發展。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政績。保護好海南的生態環境,我們要有緊迫感,既要看全國排名,還要看趨勢。我們的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9%以上,這是我們的優勢。同時,我們能不能提出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更高標準?環保等職能部門、各市縣能不能立字為據、立下軍令狀?我們要以最嚴謹的規劃、最嚴格的措施、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確保今後海南的青山更綠、海水更藍、沙灘更美、陽光更燦爛、空氣更清新。

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政績。一個項目、一項政策、一條措施好不好,最終都要看百姓是否需要、是否認可、是否得益、得益多少、得益的面廣不廣。我到基層調研,村民向我反映,免費放露天電影是政府做的好事,但事實上真正看的人寥寥無幾,還不如免費增加一些手機流量。實事項目要順應民之所想所急,事先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公開征集民生實事意見,事後再問效於民,讓群眾來評價。提升人民獲得感,就要沈下心來、俯下身子,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能自己這一任轟轟烈烈搞一把,而留一筆爛賬給後任;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放在拿各種牌子、稱號上。

把土地等寶貴資源留給後人也是政績。關於土地,我有三個觀點:一是要把好的土地提供給好的項目。就好比一塊毛料大布千萬別拿去只做成馬甲背心;二是要把好的土地交給好的開發商。也就是說好的衣料交給好裁縫去做;三是不能把子孫後代的土地在我們手里都用完了,要相信後人比我們更有智慧,可以讓這些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益。保護也是發展,留白也是發展,留住土地,就留住了子孫後代的“飯碗”。我們這一屆政府要給後人留下什麽?一個更加美麗、更加富饒的海南,這是建設美好新海南的應有之義,同時更希望能夠將盡可能多的土地留給後人,我們可以不給後人留下什麽標誌性工程,但一定要為後人留下他們建設標誌性工程的空間。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近期在省政府一次全會上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40

「狼牙山五壯士」案終審 《炎黃春秋》前主編敗訴

1 : GS(14)@2016-08-16 06:27:55

在內地引起廣泛關注的「狼牙山五壯士」後人告《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洪振快案,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昨做出終審判決,洪敗訴,要在媒體向「五壯士」後人公開道歉。洪對《蘋果》記者表示,有關判決是莫須有的政治審判,當局缺乏歷史探究精神,判決違反司法原則。本案被視為習近平打壓否定中共歷史的「歷史虛無主義」舉措之一。狼牙山五壯士是指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5名中共八路軍士兵在河北易縣狼牙山戰鬥中抗擊日軍,子彈打光後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3人身亡2人倖存。該事迹一直被官方宣傳為「紅色經典」,2013年,歷史學者洪振快在《炎黃春秋》連發兩文質疑「五壯士」跳崖真實性,認為官方在敍史過程中「拔高」和「神化」人物。



■洪振快

要連續5天登報道歉

不料文章惹怒當局,軍方更是赤膊上陣。國防大學前政委趙可銘、前副總參謀長張黎出面力挺,《解放軍報》發輿論戰捍衞「狼牙山五壯士」;「五壯士」兩名後人控告洪振快侵犯父輩名譽案,軍方大校王立華親任控方律師;法院於6月27日一審判洪敗訴,洪不服上訴。終審法院昨駁回上訴,拒接受以「學術自由、言論自由」抗辯,判詞強調洪的文章侵害的是「由英雄人物的名譽、榮譽融入的社會公共利益」。法院指「五壯士」這段故事已構成「中華民族共同記憶」,對它的質疑損害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洪振快必須連續登報5天賠禮道歉。洪振快昨向《蘋果》指,早已預到終審結果,認為這是政治判決,當局缺乏歷史探究精神,判決違反司法原則,「我的考證是客觀公正的,他們只推測我3年前寫文章的動機和行為本身來判,就像古代的莫須有」。洪表示會考慮向高院申訴,本案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被視為是習近平上台後回擊否定中共歷史,打壓體制內「歷史虛無主義」的舉措。《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6/197380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