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浪三次併購與被併購,為何總能左右中國互聯網的格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418.html

第一次,盛大收購新浪,最大門戶+最大網遊公司的超級想像力

2005年2月19日,不甘心只做遊戲的盛大宣佈盛大及其控股的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斥資2.3億美元,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網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盛大成新浪第一大股東,此前新浪最大的股東四通公司的持股量也不過4.96%。此次併購的目的是為了將新聞資訊、網絡遊戲、休閒遊戲等數字娛樂內容全部植入盛大的數字家庭,實施盛大公司的數字家庭娛樂戰略。

當時整個中國互聯網最賺錢的模式是廣告、SP和遊戲,新浪、盛大都又正當年,什麼社交、電商、視頻都還比較弱小,移動互聯網更稚嫩。如果盛大收購新浪成功,那麼將可能誕生中國互聯網史上市值最高的企業(廣告+遊戲),一舉改變中國互聯網產業格局。

但當時還是中國第一門戶,靠著無線和廣告業務在中國互聯網呼風喚雨的新浪,自然不把以遊戲發家的盛大放在眼裡,那會新浪管理層的心態可是有點「驕傲」。

於是,十幾個小時之後,時任新浪網CEO的汪延給員工的一封信中一再強調:「雖然盛大已經成為新浪目前的第一大股東,但它並沒有任何法律或實際意義上的控股權或控制權。盛大沒有控制我們的董事會和管理層,我們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曹國偉和我自己),也從未在盛大購買我們的股票前夕拋售過股票或期權……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只有一個信息要傳遞:新浪沒有變。」

2月22日,新浪正式宣佈啟動「股東購股權計劃」(俗稱「毒丸計劃」)。按照該計劃,盛大如果試圖繼續擴大新浪股份,將付出超過每股150美元的代價。基本上扼殺了盛大進一步增持新浪股票進而收購控制新浪的企圖。

後來盛大花巨資打造的「盒子」在市場上遭冷遇,巨額研發費用打「水漂」,盛大的數字家庭娛樂戰略宣告失敗。之後,盛大對新浪股票的收購轉變為純粹的投資。

2006年11月,盛大向花旗環球金融轉讓370萬股新浪股票,作價9910萬美元,並使盛大所持新浪股份減至11.4%。2007年2月,盛大再度出售400萬股新浪股票給花旗環球金融,作價1.296億美元。該交易結束後,盛大仍持有新浪股票210萬股。而今年5月,盛大把剩下的全部210萬股新浪股票出售,作價7650萬美元。至此,盛大公司不再擁有新浪股份。在三次拋售中,總價為3.05億美元,減去當初收購共花費的2.3億美元,盛大獲益超過7000萬美元。

第二次,無奈的新浪擬併購分眾傳媒戶外廣告業務,壟斷新媒體廣告,把媒體基因進行到底

2008年12月22日晚,新浪和分眾傳媒集團宣佈雙方達成協議,新浪將合併分眾旗下的戶外數字廣告業務。新浪CEO曹國偉認為,兩家公司的合併將形成中國最大的佔主導市場的新媒體廣告企業。新浪有許多網絡用戶,分眾傳媒、目標傳媒(Target Media)和框架傳媒也有許多用戶。兩家公司將能夠共享用戶資源。而且合併後,新公司將能不限時間、地點為用戶提供內容,不管用戶是在家裡上網,還是在室外。因此能為廣告主提供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新媒體廣告解決方案。

併購分眾戶外廣告業務,應該是新浪管理層「最痛苦時候」的一次無奈之舉。因為2006年之後,門戶行列裡,人們不再言必稱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了,騰訊通過門戶+IM模式強勢崛起,流量很快趕超新浪,成為第一門戶(影響力上還不是)。

網易遊戲本就排第二;搜狐後來也搗騰出一個超強的現金牛業務—暢遊,2008年暢遊遊戲營收已佔了搜狐半壁江山,在新浪宣佈併購分眾傳媒的當時暢遊已在衝刺上市了(2009年4月暢遊上市)。這樣,傳統3大門戶只有新浪這個老大變得最孱弱——只靠廣告業務苦苦支撐,遊戲、社交、視頻等熱門業務一無所獲。要命的是,以網絡廣告為主業的新浪,在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下,營收壓力極大。曹國偉只好橫了心打造「中國最大的新媒體廣告企業」,寄望通過線上線下廣告協同效應來獲取更多溢價。

最終因涉嫌壟斷,商務部不批准,併購不了了之。2009年9月28日,新浪與分眾傳媒同時宣佈,合併交易終止。但同時又宣佈以曹國偉為代表的新浪管理層以約1.8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浪約560萬普通股,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完成管理層持股。這時,新浪微博已內測近1個多月,新浪完成MBO為新浪微博的崛起提供了體制保證。

因禍得福,說的就是曹國偉。

第三次,不同意阿里全資併購或者控股新浪微博,新浪左右猶疑,不甘只做媒體

這次跟阿里談收購,持有新浪微博的新浪和曹國偉是最有底氣的,但也猶疑不定。站在阿里巴巴佈局移動互聯網和社會化電商的角度,阿里巴巴當然希望全資或者控股收購新浪微博,但可以想像,即便新浪一口氣以33億美元賣了新浪微博,剩下的新浪門戶怎麼辦?(搜狐IT也採訪證實阿里確實想全資併購或者控股新浪微博,曹國偉不同意,想讓新浪微博獨立上市)

現在無論是四大還是五大門戶的PC門戶,都因為用戶大量轉向移動端,流量和影響力受到巨大挑戰。「傳統門戶已死」的呼聲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比較明顯。為了救自己的命,搜狐和網易都賭新聞客戶端,搜狐新聞客戶端號稱用戶量已過億。

新浪因為有微博,所以押寶在「社會化閱讀」上,推新浪視野;騰訊有微信和微博以及QQ瀏覽器,對新聞客戶端需求沒那麼大。

如果新浪把微博完全賣給或被阿里控股,新浪就不剩下什麼可想像的業務了。那對於2009年實現了MBO的新浪管理層來講,不能接受,新浪微博將來上市會否讓他們獲利更多?畢竟這是一張移動互聯網的重要門票。其實對新浪管理層來說,理想狀態是,新浪形成一個類搜狐的架構:搜狐門戶+暢遊——新浪門戶+新浪微博。

不過如果不跟阿里合作,新浪微博的變現能力又無法提高,眼看著微信一天天做大,新浪管理層有點上火。2012年長達一年的探索已證明,新浪尚沒有除廣告和無線業務外獲取其他新型規模營收(虛擬物品、遊戲和電商)的能力。

所以,談出5.86億美元佔股18%,最後不高於30%的股權比例是比較完滿的結果。它既合乎新浪管理層因新浪微博受微信擠壓,而借阿里入股加強變現能力,提振業界和投資人信心的心理需求,又合乎新浪管理層對新浪微博未來還有「憧憬」的微妙心理——不賣,待價而沽嘛。

如果阿里全資合併新浪微博,阿里+新浪微博與騰訊競爭,未來會否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形成兩大寡頭對決格局?難說。但目前這種對阿里來說不咸不淡的架構,對微信影響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45

年輕人為何總能掀起“社交網絡狂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0/57286.html

毛主席說“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i黑馬很認同這一點。在國外,很多年輕人造成的社交營銷事件,其效果甚至比花費幾百萬美元進行營銷的大公司所取得的效果好。他們是如何舉重若輕,制造一場場社交營銷狂歡?i黑馬認為其中乾坤值得推敲。i黑馬認為,掌握了營銷,你也就掌握了互聯網最寶貴的用戶與流量,這是成功創業者必備的素質。眾所周知,在社交網絡上進行營銷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失敗的社交營銷更是所有人的夢魘。但從以往的結果來看,某一特定人群似乎已經成為了自我社交營銷方面的大師,他們所進行社交營銷的效果甚至比動不動就花費幾百萬美元大型企業所取得的效果更加出色,而這部分人群就是大學生。現年19歲的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一新生洛根・保羅(Logan Paul)表示:“我會不眠不休地找到可以使自己在Vine平臺更具知名度的方法,我非常羨慕那些僅有16歲,但卻擁有20萬關註者的孩子,我也希望成為那樣的人。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一點,我也一樣可以做到。”僅僅4個月前,保羅的Vine賬戶才擁有900名關註者,但現在他的關註者人數已經達到了170萬。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家名為“Sumpto”的公司,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將客戶公司的品牌同諸如保羅這樣的知名社交用戶想辦法聯系到一起來借此增加客戶品牌曝光率,同時也為保羅他們提供了一些“零用錢”。據悉,這家公司已經通過各大社交網絡找到了33000位校園社交名人,其中的75人擁有超過100萬名關註者,而這部分人群的平均關註者數量達到了34.3萬人。那麽,這一新興社交營銷方式真的會成為未來企業營銷的主流方案嗎?對於這些問題,美國知名科技媒體Fast Company記者愛瑪・霍蘭德(Emma Holland)就采訪了三名校園社交名人,並邀請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看法。1. 洛根・保羅(Logan Paul)在洛根・保羅使用Vine前,他和哥哥一直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片段。在他看來,Vine不久前發布的“reVine工具”(一個可以允許用戶轉發視頻片段給他人的工具)是自己獲得成功的關鍵。“我知道人們之所以在Youtube上關註我和哥哥是因為我們發布的視頻很有趣,但Vine卻有所不同,因為你需要把所有視頻的時長控制在6秒以內。因此,我曾查看過Vine上擁有眾多關註者用戶的帳號,並了解了Vine用戶真正喜歡、和感到有趣的視頻類型。所以,我在之後基於這些視頻類型進行了改進,並融入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保羅說道。的確,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操練後,現在的保羅已經在社交營銷方面駕輕就熟。“我制作了一些有趣的視頻,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在我僅僅擁有900名關註者的時候,我的一段視頻被一個擁有超過40萬關註者的用戶轉發了,所以效果非常出色。”保羅補充道。平心而論,目前大多數的社交營銷活動並沒有集中在Vine平臺展開,但這一情況可能即將迎來改變。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自從Vine推出了reVine功能後,我便不再使用這一應用了,因為我的Vine主頁會充斥著各類好友轉發的內容。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出發,reVine或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功能。保羅認為:“Vine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社交營銷催化器,因為它折射出的是我的個人性格,人們有時會覺得‘噢,這孩子挺有趣的,我要關註下他的Twitter’。這也就是說,如果你拍攝了一些不錯的內容,人們一定會註意到你。”除此之外,保羅還提醒我始終保持自己對所在Vine社區的積極性。“保持你的興趣,關註其他用戶的動態,嘗試交到更多朋友,並即時了解所屬社區發生的新鮮事。”保羅最後說道。2. 凱爾・赫伯特(Kyle Herbert)現年22歲的赫伯特同洛根-保羅有所不同,因為他不跟風學習社交名人的視頻風格,所發布的社交內容通常也緊跟時下新鮮話題。但作為美國亞利桑達州立大學的大四學生,他卻已經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社交大師。“有時候,我覺得營銷公司僅僅是迎合了人們的自身需求而已。但如果能以更加隨意、簡潔的方式完成這一工作的話,人們顯然會感覺更加舒服。比如,在觀看廣告的時候你會知道這是商家在試圖向你推銷產品,但在社交領域,我卻可以潛移默化的暗示你應該穿著哪些品牌的衣服或者使用哪些產品。”目前在Instagram和Twitter均擁有超過50000名關註者的赫伯特說道。需要指出的是,赫伯特的這些關註者大都是他所在學校的校友。不過,赫伯特之所以能夠在校園內俘獲這麽多關註者也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當我初進大學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喜歡美國亞利桑達州立大學的生活,因為我的生活幾乎就是從宿舍到教室兩點一線,幾乎都不認識什麽朋友。因此我開始通過社交網絡結實朋友,並認識了不少意氣相投的朋友。”的確,就像赫伯特所說的那樣,社交媒體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它是一個人們可以連接在一起的平臺,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可連接性”。3. 安迪・雷克斯福德(Andy Rexford)安迪-雷克斯福德的情況和赫伯特、保羅均有所不同,他的個人Twitter賬戶並沒有成千上萬的關註者,他所在的薩吉諾谷州立大學(Saginaw Valley State campus)也沒有多少人認識他,但他卻是擁有近35萬關註者@CollegeStudent Twitter賬戶背後的所有者。事實上,匿名展開社交營銷是一個同前兩者完全不同的遊戲。因為無論你通過匿名營銷取得多大的成功都和所謂的“個人榮譽”沒有多大關系,且你需要精心打造出與自己本人有所不同的“社交性格”。然而,這樣的社交營銷形式不恰恰就是如今許多大企業所采用的嗎?“社交營銷應該越短越好。”現年21歲的安迪-雷克斯福德接著說道:“事實上,自從Twitter更新了之後,我個人賬戶關註者的參與度也變得更高了。在@CollegeStudent方面,我通常喜歡分享一些自己、或者朋友的真實經歷以及所遇到的諸多困難,因為這正是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東西。”雖然@CollegeStudent是匿名存在的,但這同時也給了你創造出一個能夠吸引更多關註者社交人物的更大空間。雷克斯福德認為,就像@CollegeStudent一樣,匿名賬戶可以根據其存在的目的而設計出不同的行為風格。“你可以根據目標受眾的不同來打造匿名賬戶。當然,熟悉運用標簽功能也會使自己獲得更高的用戶關註度,但這一前提是你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戶並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雷克斯福德最後說道。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騰訊科技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