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便利店:逆勢增長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304/27297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蓋虹達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在北京發布了《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4)》完整版。自2013年起,雙方針對本土具有代表性的便利店企業開展了行業發展狀況調研,並通過企業高層訪談收集一手數據、資料。本報告是雙方二次合作開展的調研活動。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遭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百貨店整體增速為9.6%,大型綜超和超市增速為7.8%,而便利店逆勢增長,15家主要代表性企業銷售額增速為18.2%,遠高出其他業態。同時,新進業者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開始加速布局。綜合分析各項數據顯示,中國便利店行業仍處於二次擴張時期。

行業體量空間大 門店類型多樣化

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經受經濟增速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增長13.1%,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率為11.5%。零售百強企業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整體增長9.6%,大型綜超和超市為8.7%。2013年百貨業關店數達到23家,代表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下降0.08%,有83家大賣場・超市企業的毛利率呈現負增長的趨勢。

而便利店逆勢增長,主要代表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比率為18.2%,其增幅在傳統零售業中位居榜首。特別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的新進業者加速布局便利店的趨勢非常明顯。2014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簡稱連鎖協會)定點觀測的15家代表性便利店企業在2013年新增門店總數達到4484家。主要便利店企業的門店數都有增長,增幅達到3.4%。

以每百萬人擁有便利店店鋪數量統計,日本是388家,臺灣地區是425家,中國城市平均為54家,而且中國城市便利店單店平均銷售水平也遠落後於日本和臺灣地區。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國便利店的發展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反映出,無論是門店數量的擴張還是行業整體的提升,仍處於二次擴張時期。

目前,門店類型呈兩極分化趨勢:一些從超市業態轉型而來的便利店普遍存在門店面積過大的趨勢,這類店在平效和人效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而一些以加盟方式發展的便利店,門店平均面積都比較小。小型門店在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普遍存在商品種類單一,客單價低的問題。

在網絡零售方面,2014年受訪的十幾家便利店代表性企業均已開展與電商的業務對接,其中50%的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年平均網絡銷售額為622萬元,占總銷售額的0.14%;也另有部分便利店選擇網站自營的形式,而大部分便利店利用自身實體店的規模優勢,與電商的流量資源有效對接,選擇攜手平臺電商進行O2O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數據對比尋找差距海外經驗引領發展

報告從單店銷售額、平均賣場面積、賣場效率、毛利、日均來客數和客單價等經營指標對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日本進行了對比。

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便利店的平均單店銷售額為42032元,約是中國大陸便利店的7.3倍;平效為14萬元/平方米/年,是大陸的5.4倍;日均來客數919人/日,是大陸的2倍。臺灣地區便利店在門店面積、客單價方面與大陸地區差距不大,但其日均來客數接近大陸的2倍,故而單店銷售額和賣場效率(平效)均大幅高於大陸地區。

在來客數和客單價方面,2013年全日本便利店總店鋪數達到49323家,來客數達到155億人次,相比2010年的139億人次,年均增長約3.7%。粗略估算,全日本每天每3個人中便有1人光顧便利店,而每天每家便利店要接待919余人次。平均單店客單價從2010年的577(日元/天)增加到2013年的606(日元/天),年平均增長近1.7%。而在臺灣,便利店店鋪總數已超過1萬家。由於競爭激烈,平均單店來客數有所下滑,但客單價基本能夠保持每年3.1%的增長率。

日本和臺灣地區便利店業態在高速成長之後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其中店鋪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強化,對於提升客單價、增加來客數和來店頻率,起到了難以取代的作用。

報告顯示,日本便利店的服務種類在90年代末期已達百余種。21世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網絡相關的各類服務被不斷開發、創新出來,如電商業務的開展、電子錢包及手機支付的推出、網絡優惠券服務等。並且針對老齡化人群和女性白領開發了針對性服務業務。另外,便利店的服務逐漸延伸至相鄰業態,比如餐飲服務跨業態發展,開發炸雞和咖啡等產品,分割了星巴克、麥當勞這些餐飲連鎖企業主打經營的部分業務,也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臺灣便利店的發展特色是餐飲、服務、公益、購物,其中餐飲與服務是其發展的兩大利器。在服務方面,臺灣便利店又主要充當了臺灣的物流中樞和金流中樞。在物流發展方面,臺灣已經形成以便利店為主的物流配送體系。在金流中樞方面,臺灣便利店更是發揮了強大的門店網絡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服務。臺灣便利店的門店有近800項服務,而且大多數服務都能從門店的終端設備kiosk機上來實現,減輕了店員的負擔。臺灣便利店除充當社會化的物流中樞和金流中樞角色,在業態間合作和政府的公益職能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服務創新迎合需求 營造體驗增加粘性

中國城市消費者追求高品質和便利性的消費趨勢正不斷增強。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者更傾向於將節省購物和外出就餐的時間用於休閑和娛樂上,而便利店的服務正契合消費者這一需求的變化。

另外,電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便利店的服務創新。對便利店企業而言,電商的發展並非沖擊,而是促使便利店創新新服務、新業務的動力,也為便利店企業提供了更多黏合顧客的機會。自2012年,O2O就成為零售行業的熱詞,擁有眾多門店網絡的便利店也成為實現O2O最具成功性的業態。在電商與移動互聯技術應用的推動下,便利店的服務正在被不斷優化,更多契合消費者的服務也在逐步開發、創新之中,便利店企業也正隨著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逐步成長、壯大。

國內便利店企業在結構調整和服務拓展等方面進行的嘗試改造門店,強化顧客的購物體驗;線上線下融合,延伸門店服務;;加強社區類服務項目,提升便利性。

政策支持亟待加強自身能力急需提升

報告指出,中國便利店現階段繼續發展,開展社區服務還面臨產業鏈的成熟度、政府的支持力度、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等課題。

首先,快餐食品擴展方面,供應鏈匱乏的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食品鮮度和食品安全的不穩定性降低了客戶體驗的滿意度。對便利店企業而言,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對需求的預估能力,對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

而在搭建服務平臺方面,便利店主要依靠第三方系統供應商,使系統中操作便利性需求的話語權不高且難以提升。

其次,政府的支持力度上,在國內,對於加強快餐食品的管理上,一方面政府對行業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於食品安全的政策規定有些不適合便利店的發展情況和現實狀況;另一方面,在服務內容和項目增加方面,行業行政性壁壘和地區專屬性壁壘還很多,跨行業增加服務項目時,涉及審批的部門多、手續繁,而且新項目上線後即使消費者反映可嘉,需要跨區域拓展時仍需重新申請和審批,甚至無法推廣。

最後,企業自身管理能力需要提升。關於加強餐飲服務及其管理方面的課題,主要是嚴格的鮮度管理和最大程度地降低損耗。社會性服務功能擴充方面,如何做到門店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運營簡單化和標準化是關鍵。在加強休息型服務的同時,隨著賣場面積和休息區域的擴展,單位賣場面積的銷售額也許會有相應的下降,但如何節省空間、提升賣場效率,這些都對門店銷售和管理人員的綜合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94

優衣庫在中國逆勢擴張 業績為何兩位數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4655.html

優衣庫在中國逆勢擴張 業績為何兩位數增長?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4-10 16:37:00

擁有優衣庫品牌的迅銷集團最新財報顯示,於2015年財政年度上半年(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該公司綜合收益總額為9496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24.2%,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總額為1047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56.2%)。

2014年,中國的服裝上市公司虧損、轉行者比比皆是,好一點的也就是保住以前的地盤,優衣庫的業績卻還是好得有點讓人目瞪口呆。

擁有優衣庫品牌的迅銷集團最新財報顯示,於2015年財政年度上半年(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該公司綜合收益總額為9496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24.2%,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總額為1047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56.2%)。

優衣庫除了服裝,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這家1984年就開出了第一家優衣庫門店的老牌公司,30年後,居然像新創業的公司一樣,業績仍然以兩位數迅猛增長,令人深思。

最近三年,中國為數不少的服裝品牌都在收縮銷售渠道,一年可能關閉幾百家門店,優衣庫在中國擺出的卻是完全逆向擴張的態勢。

2013年11月底,優衣庫在中國只有251家門店,中國臺灣有41間門店。

到了2014年8月,大中華地區(含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優衣庫門店總數增至374間。不到一年的時間,優衣庫在大中華區增加了近100間門店。

還有一個值得指出的看點是,同一時期,優衣庫在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總共只增加了187間門店,大中華區增加的數量占到了近一半。

按照迅銷的計劃,每年打算在中國、香港及臺灣開設約80至100家新門店,並在亞洲其他地區加快開設新門店腳步,來進一步擴大海外UNIQLO業務。

除了新開門店數量多,優衣庫門店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大。此前開業的上海南京西路優衣庫全球旗艦店達約3000平方米。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銷售渠道的布局,要因人而異,有些跨國品牌比中國本土品牌更靈活。

2005年,優衣庫開始采取現行的“舍棄及構建”策略,以門店面積介乎1200平方米~3300平方米的大型門店取代較小、較舊的門店,日本優衣庫門店的銷售面積一般為800至1200平方米,中國市場也奉行類似的策略。

開在核心商圈的大店醒目,氣勢恢宏,可以掙足面子。不過,對於實力不濟的服裝品牌來說,開大店還想賺大錢並不現實,大店的背後出現虧損,強顏歡笑開大店的不少,優衣庫算個例外。

大店不只是提升優衣庫的品牌形象,而且直接拉動銷售。

截止2014年8月31日,優衣庫總的銷售面積達到約13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17.4%;每平方米銷售額(每年)為83.2萬日元,約合4.3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03.4%。

作為對比,國內某家服裝類上市公司,每年的收入只有1萬元/平方米左右,不及優衣庫的四分之一。

由於大中華地區的業績增長超出預期等因素的影響,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六個月期間,優衣庫海外業務收益及溢利增長均高於預期,其中收益大幅增長至3455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48.9%,而經營溢利則升至428億日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63.2%。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8

嬰幼兒奶粉增長率或“腰斬” 乳企逆勢擴充產能存隱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506.html

嬰幼兒奶粉增長率或“腰斬” 乳企逆勢擴充產能存隱憂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5-15 15:41:00

陳煒向透露,在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快速增長後,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增長率會從此前年複合增長率16%下降到7%~8%之間。大量乳企這兩年忙於擴充產能,這些擴大產能的項目將於2016年開始投產,將會在每年新增約41萬噸的嬰幼兒奶粉的產能,相當於2013年中國市場總量的65%,新增的產能將大大加劇市場競爭,嬰幼兒乳企的盈利水平恐遭“劫難”。

嬰幼兒奶粉多年兩位數增長或將終止,這或將對繼續高速擴充產能的嬰幼兒奶粉企業帶來較大沖擊。

5月15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未來五年增速將大幅放緩。荷蘭合作銀行食品級農業研究咨詢部陳煒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在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快速增長後,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增長率會從此前年複合增長率16%下降到7%~8%之間。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增幅將被腰斬的同時,大量乳企這兩年忙於擴充產能,這些擴大產能的項目將於2016年開始投產,將會在每年新增約41萬噸的嬰幼兒奶粉的產能,相當於2013年中國市場總量的65%,新增的產能將大大加劇市場競爭,嬰幼兒乳企的盈利水平恐遭“劫難”。

在陳煒看來,國內外嬰幼兒奶粉企業在中國“輕松賺錢已成為過去”,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將面臨新常態:高速增長已成歷史,未來不太可能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的態勢。在2000年~2013年之間,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基礎較薄弱,因此市場持續了十多年的高增長,而這部分高增長中,外資品牌占據了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增長的最大份額。其中,進口嬰幼兒奶粉年複合增長達到24%,遠超過國內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目前,嬰幼兒奶粉中,進口量占據市場20%以上份額,加上國內的奶粉奶源以及乳清粉大都是使用了國外的原料,所以整個進口奶粉對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滲透率遠超過20%。

對於嬰幼兒奶粉市場增幅大幅放緩的原因,陳煒表示:“盡管中國放寬了‘獨生子女’政策,但是生育率卻不大可能會因此大幅上漲。同時,中國的綜合經濟增長與過去十年相比會相對放緩,所以,預計中國嬰幼兒奶粉增長率會大幅降低。”

事實上,除了出生率因素外,母乳餵養意識的增強也是限制嬰幼兒奶粉繼續高增長的重要原因。過去數年,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對獨生子女的重視,以及乳企大量宣傳嬰幼兒奶粉的作用,讓中國嬰幼兒的母乳餵養率大幅下跌,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中國嬰幼兒純母乳餵養率(六個月內嬰兒的百分比)從1998年的67%下跌到目前的28%以下。

母乳餵養率的下降也讓我國嬰幼兒人均嬰幼兒奶粉的消費量(0~36個月的嬰幼兒)從1.6公斤上升到了2013年的12.9公斤(歐睿及荷蘭合作銀行估算),這一數據遠超過了美國(8公斤)、日本(不到8公斤)和西歐(10公斤)。嬰幼兒奶粉人均消費量繼續上升難度較大,甚至隨著母乳餵養意識的覺醒,人均消費量很可能出現下滑。嬰幼兒人口基數增長放緩。人均消費量也很可能下降,兩個因素影響下,嬰幼兒奶粉市場上漲空間將很有限。

市場增幅“腰斬”的悲觀預計下,嬰幼兒奶粉企業卻並沒有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恰恰相反,大量嬰幼兒奶粉生產線正在上馬。許多中國的乳制品公司紛紛在國內及海外投資,進一步擴大產能,這些項目將於2016年開始投產,投產時間正好處於我國嬰幼兒奶粉增速大幅放緩的階段,並且增加的產能相當於2013年中國市場總量的65%。業內人士擔心,巨大產能建設後,產能利用率將會很低,勢必拉低嬰幼兒奶粉企業的盈利水平。“一般來說,對於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至少維持50%~60%的使用率,可以基本保障盈虧平衡,而新投資項目投資回報率將不如以前,甚至很多生產線可能低於盈虧平衡點。”一位行業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會有一批企業營收、利潤出現下滑,未來幾年主業專註嬰幼兒奶粉的乳企業績表現堪憂,投資者需警惕。”

不過,陳煒也表示:“目前國內外很多奶粉制造商正在進行戰略調整,以應對全新市場環境的挑戰以及法規的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嬰幼兒奶粉市場輕松賺錢的時代顯然已經結束了。”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31

愛馬仕逆勢而動 CEO稱明年將繼續漲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519.html

愛馬仕逆勢而動 CEO稱明年將繼續漲價

一財網 劉瓊 2015-06-04 18:38:00

6月2日,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Hermès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家族企業繼承人埃克塞爾•杜邁(Axel Dumas)稱,盡管匯率的原因導致亞洲和歐洲的產品價格差異巨大,但愛馬仕仍將保持其定價原則,並且2016年將會考慮更大範圍的漲價。

在法國奢侈品牌香奈兒3月在中國等國家大幅下調價格、在歐洲大幅漲價之後,多家奢侈品牌跟進進行了價格調整。

不過,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Hermès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家族企業繼承人埃克塞爾•杜邁(Axel Dumas)6月2日稱,盡管匯率的原因導致亞洲和歐洲的產品價格差異巨大,但愛馬仕仍將保持其定價原則,並且2016年將會考慮更大範圍的漲價。

為何愛馬仕在定價策略上敢逆勢而為?奢侈品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愛馬仕的現有能力和品牌定位能夠支撐其漲價,不同的奢侈品牌其不同價格策略與其市場細分定位相關,未來奢侈品市場會出現更加明顯的兩級分化。

愛馬仕為何敢逆勢漲價?

早在2015年3月香奈兒出於匯率波動、代購風潮等原因宣布進行全球調價,泰格豪雅、百達翡麗、迪奧、卡地亞等品牌紛紛加入降價大軍,不過Axel Dumas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集團不會為了刺激中國地區銷量而采取類似戰略調整。

在6月2日公司年度常規會議上,Axel Dumas再次表態稱:“面對歐元的疲軟,我們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但依然會以我們的定價政策為準。2015年,我們將在瑞士進行大約4%左右的提價。”他還表示,2016年將會考慮更大範圍的漲價。

Axel Dumas表示,愛馬仕設有年度匯率平衡政策,該政策可以緩和因歐元的疲軟給利潤帶來的影響。他稱公司始終相信,產品售價應反映生產成本,特別在品牌著名的鉑金包生產地——法國。他說:“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並不會采用這種‘在一些地方降價,然後在法國提價’的解決方案,因為這對法國消費者而言,提價是不合理的。”

愛馬仕繼續漲價的底氣,或許來自它在奢侈品行業普遍低迷的狀態下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表現。2014年,愛馬仕集團銷售額仍在繼續推高,達41.19億歐元,銷售增長率9.7%,居各大奢侈品集團之首,遠遠拋離其最大競爭對手、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集團時裝皮具部門全年3.9%的收入增長。同時愛馬仕集團利潤達8.59億歐元,年增長率較2013年上漲兩個百分點(9%), 全年同店銷售增長12.7%。

“現有能力和品牌定位能夠支撐愛馬仕的漲價”,奢侈品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記者表示。首先,愛馬仕采取的是節制性的發展方式,在奢侈品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其他奢侈品牌通過門店擴張不斷擴大銷售額的時候,愛馬仕卻謹慎擴張,多年來持續保持個位數的門店增長速度,甚至適時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不斷進行門店調整,以適當的渠道區隔保證高端群體的可見度。

其次愛馬仕始終保持著其核心業務定制服務,而其他不少奢侈品牌在市場高速發展期都砍掉了利潤較小的定制業務,發展更為增長迅速的標準成衣等業務。愛馬仕則通過定制服務保持和增強了高質量老客戶的粘性,而其他品牌在“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中會發現不斷流失老客戶,吸引的新客戶質量又相對不高。

其三,愛馬仕原有的產品定位價格就與市場上其他奢侈品牌有區隔,將低資產人群完全排除在外,吸引的都是高質量客戶,愛馬仕在此基礎上的漲價策略,不僅不會影響其銷售。

值得註意的是,與各大奢侈品集團擴張型的門店發展策略顯著不同,愛馬仕集團的全球店鋪數量在最近三年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僅保留311間店鋪,回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然而銷售額與利潤率並未受到影響。

不同定價策略孰優孰劣?

從19世紀做皮革商品起家,愛馬仕到現在已成為一個涵蓋絲綢、成衣、手表以及香水等多產品線的奢侈品集團,其最著名的是備受追捧的鉑金包(Birkin)和凱莉包(Kelly),盡管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愛馬仕是為數不多的繼續在中國市場保持繁榮的奢侈品牌之一。

雖然沒有披露它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數據,但撇除匯率影響後,愛馬仕最大市場亞洲2014年依然能夠保持雙位數增長,增速達13%。遠超過競爭對手。Axel Dumas此前曾表示,中國的形勢對愛馬仕將越來越有利,因為中國消費者超越了用奢侈品牌來炫耀的階段,開始喜歡品味奢侈品牌的內涵。2014年9月,愛馬仕在中國內地的首家“愛馬仕之家”在上海揭幕,這是全球繼巴黎、紐約、東京和首爾之後的第5家。

對於奢侈品牌不同的定價策略,“很難說孰優孰劣”,國際品牌管理專家、法國KEDGE商學院副院長古澤茲(Michel Gutsazt)博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每個奢侈品牌有自己的定位和市場細分,其定價戰略也是對應其細分市場,這決定了他們和誰進行競爭。

比如,雖然每個品牌都有高價產品、也有低價產品,但是就手袋而言,GUCCI並不是和香奈兒直接進行競爭,而是和TOD’S、巴黎世家進行競爭的。香奈兒相關主推產品的平均價位是2000多歐元,GUCCI主推產品的平均價位是1214歐元,而TOD’S、巴黎世家主推產品的平均價位分別是1036歐元和1033歐元。

對於奢侈品們價格策略的調整,德國Meisterkreis奢侈品協會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lemens Pflanz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調價並不會影響品牌形象,只是你要選擇並且堅持好自己的品牌策略,消費者願意付出與產品價值對等的價格”。

就在2015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愛馬仕刷新拍賣史上手提包最高價成交記錄。一只愛馬仕紫紅色亮面鱷魚皮柏金包拍出22.2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8.12萬元)的天價,據悉,這款柏金包的落槌價比拍賣前估價高出15%。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5

巴西逆勢加息為哪般?通脹11年來最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588.html

巴西逆勢加息為哪般?通脹11年來最高!

第一財經日報 周艾琳 2015-06-04 21:44:00

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巴西近日卻再度逆勢加息50個基點,這已經是連續第六次。本次加息後,巴西基準利率升至13.75%,創六年來新高。緣何深受經濟衰退困擾的巴西能抵擋降息的誘惑?

一度熠熠閃耀的“金磚國家”目前或多或少都面臨困難,尤其是巴西。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巴西近日卻再度逆勢加息50個基點,這已經是連續第六次。本次加息後,巴西基準利率升至13.75%,創六年來新高。

緣何深受經濟衰退困擾的巴西能抵擋降息的誘惑?

“我們的目標是在2016年年底前將通脹鎖定在4.5%的目標值。”巴西央行行長通比尼(Alexandre Tombini)年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2014年和2015年巴西通脹的既定目標是4.5%,可上下浮動2個百分點,即在2.5%~6.5%之間。

然而,今年5月,巴西CPI升至8.17%,連續第四個月遠超巴西央行6.5%的通脹目標上限,意味著國內通脹處於11年來最高水平。美元走強使極度依賴大宗商品的巴西經濟前景慘淡、投資疲軟,但這依然難擋加息的步伐。

巴西通脹創新高 逆勢加息

在過去6個月,巴西央行累計加息275個基點。對於巴西的另類舉動,彭博新聞社調查的56位分析師之中,有55人都預計到這一結果。上月底巴西央行調查結果顯示,分析師已將今年巴西通脹預期上調至8.39%,並預計到今年年底,巴西基準利率將升至14%。據穆迪調查結果,分析師預計今年巴西經濟增長收縮1.27%,這將是1990年以來最差經濟增長表現。

面對通脹高企、經濟衰退的局面,多方認為,25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使得通比尼陷入兩難困境——高利率可以抑制高通脹,但同時也可能會傷及實體經濟。不過,通比尼已經作出承諾,要竭盡所能實現目標,即便失業率攀升也在所不惜。

巴西就業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巴西共減少了9.8萬個正式工作崗位。這一數據震驚了很多分析家,他們曾預計政府將增加5萬個工作崗位。同時,巴西的失業率在4月上升到6.4%,這也是4年來的最高值。

巴西投行BESI Brasil的高級經濟學家Flavio Serrano表示,“巴西央行必須重振公信力,才能協助信心提升,他們現在的做法是正確的,當前經濟困境歸咎於錯誤的經濟政策。”

“拉動經濟的動力主要在於投資,但巴西的商業信心有所下降,因此加強信心和政策信用是巴西此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們正在重塑財政空間,試圖改善這一狀況。”通比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通比尼解釋稱,今年是巴西的過渡年,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會采取諸多行動,爭取重塑財政空間。一部分措施就是提高如能源、電力、交通等行政費用,雖然這暫時推高了短期通脹預期,但這同時也重塑了財政空間,可望壓低中長期通脹。

大宗商品熊市 巴西前景堪憂

盡管通比尼對於本國經濟並非那麽悲觀,但在美元牛市下,新興市場歷來“難逃一劫”。

美元升值使得大宗商品承壓,巴西也正歷嚴重的商品危機。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蔗糖、咖啡和大豆生產國,其經濟仍嚴重依賴商品出口。當前,蔗糖的價格同比下降了24%,咖啡下降了29%,大豆價格下降了32%。相比5年前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巴西得益於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仍十分堅挺。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經濟放緩也對巴西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經濟減速導致巴西商品出口減少。

“中國是除歐盟外巴西重要的貿易夥伴,巴西是大宗商品大型出口國,大宗商品的價格對於巴西保持貿易收支平衡至關重要,而中國的經濟增長將間接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通比尼對記者表示。

不論加息還是中國經濟增速,如果無法解決巴西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巴西經濟難有起色。巴西大量依賴初級產品出口,而政府為爭取民意,將大量財政收入投入到社會福利領域,導致福利水平超出國內經濟實際增長和生產力提升的水平,逐漸形成了一個“本身難以負擔的高福利社會”怪圈。

巴西媒體認為,加息雖從理論上講有助於平抑物價,但因政府開支快速增加,這些年來,加息的積極效應已大打折扣。

最後也不要忘了,美聯儲看似暫時打消了加息的念頭,但2013年5月的那場有美聯儲引發“加息恐慌”(taper tantrum)讓巴西深受其害,雷亞爾更是瘋狂貶值。誰也不能確保“黑天鵝”不會再度出現。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21

急跌重創私募 對沖產品逆勢突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411.html

急跌重創私募 對沖產品逆勢突圍

一財網 趙星巍 2015-07-09 22:21:00

哀鴻遍野之際,也有不少“亂世英雄”在股災中突出重圍,實現業績逆勢上漲。

A股保衛戰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7月9日雖然上演報複性反彈,但之前三周,大盤泥沙俱下給投資者所造成的傷害卻還急待災後重建。前五月在牛市中賺得盆滿缽滿的陽光私募也未能在此次股災中幸免,股票策略型產品成為重災區,僅5.8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

哀鴻遍野之際,也有不少“亂世英雄”在股災中突出重圍,實現業績逆勢上漲。而相對於股票策略型產品,市場中性產品也嶄露頭角,展現出在震蕩行情中的獨特優勢。

股票型產品哀鴻遍野

格上理財統計數據顯示,6月15日至6月30日,陽光私募行業平均跌幅為11.44%,(上證同期下跌17.21%)。其中股票型產品受傷最為慘重,期間平均收益-13.51%,僅5.88%的產品取得正收益。

另外,朝陽永續的一份抽樣統計則顯示,在急跌的三周(6月15日至7月3日)中,7619只樣本私募產品中有6436只私募產品凈值出現回撤,占比近九成,高達88.70%;私募基金產品6月的月度回撤幅度多為年內之最,其中“浦江之星171號”以75.26%的月度回撤率居倒數第一位。

市場斷崖式的下跌使得股票型私募產品的凈值普遍遭受重創,市場上關於知名私募爆倉的傳聞也頻頻滋生,給原本已經焦頭爛額的市場增添了更緊張的情緒。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私募人士向記者介紹,“陽光私募行業沒有設置平倉線的硬性規定,但自2011年來,發行的不少產品都會設置平倉線,一般介於0.6~0.8元之間“。而滬上另一家中等規模的老牌私募人士則告訴記者,該公司的平倉線設置為0.7元,凈值跌破0.7元就強制平倉。

參照這一標準,據Wnd資訊數據,發現截至7月9日,共有18只股票策略產品凈值低於0.7元。“遠遠不止這麽多”,上述老牌私募人士稱,“其實很多私募根本不敢公開凈值。暴跌的這些天,我們的合作渠道每天都能聽到有產品被打爆。”

另就記者的梳理統計情況來看,時至今日,不少私募產品的凈值確實仍然停留在6月19日或者6月26日。“這幾周跌成這樣,敢於及時更新凈值的也算是真的勇士了。”該人士向記者坦言,“我們其實也有少數產品凈值低於1了,這些產品倉位都嚴格控制得很低,有些是空倉,根本不敢亂動。”

值得一提的是,18只凈值低於0.7元的產品中,深圳清水源旗下的“清水源創新子基金2期”也赫然在列,該產品成立於4月15日,7月3日凈值為0.6770元,近一個月收益率為-45.75%,6月的月度回撤高達38.23%。

在7月4日發布的運作說明中,清水源表示產品出現較大的回撤的主要原因是在初期沒有意識到市場快速去杠桿帶來的極值風險,當公司意識到危機時,較高的倉位卻已經因為流動性危機而降不下來,錯過了最好的減倉時機,因此導致了凈值的大幅回撤。

盤點“突出重圍者”

雖然股票型產品在巨震中損傷無數,但也不乏“亂世英雄”,在震蕩中實現業績逆勢上漲。前五月業績表現不佳的老牌私募重陽投資,便是在這次暴跌中突出重圍的典型代表。

“重陽堅持價值投資,選股時比較傾向於有業績支撐的藍籌。在之前的市場行情里確實不占優勢,但是經過這次暴跌,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大盤藍籌確實比小盤股抗跌。”一位接近重陽的私募機構人士稱,重陽在大跌之前已經逐步減倉,並保持股指空頭倉位來對沖市場風險,因此能夠在股災中實現逆勢上漲。

據好買基金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9日,重陽投資旗下24只股票型產品披露了近期產品凈值(6月30日至7月9日),其中絕大多數都在近一個月之內錄得正收益,其中包括“招商匯金之重陽”在內的10余只產品收益率超過20%。另外,重陽旗下的產品凈值回撤也普遍低於同期大盤跌幅。例如,“重陽目標尊享A期”7月3日的凈值為1.5869,6月的月度回報率為24.95%,凈值月度回撤僅2.20%。

除了重陽投資之外,老牌勁旅澤熙投資表現依舊搶鏡。據澤熙官網披露的數據,除“澤熙增熙•定增二期”遭到45.7%的回撤之外,澤熙旗下有4只私募產品在6月實現凈值逆勢增長,且漲幅均超過10%,“澤熙一期”漲近30%。

另值得一提的是,市場暴跌盤整也使得市場中性等對沖策略產品脫穎而出。“市場中性策略賺的就是行情震蕩的錢。”上海衡廬資產董事長劉書文稱,當處於單邊上漲行情中,市場中性策略的表現通常趕不上傳統股票做多策略,但當市場出現震蕩或下行之時,通常會有不錯表現。

好買基金數據顯示,多只市場中性產品不僅抵禦了暴跌,甚至還取得了不少超額收益。例如重陽投資旗下的“重陽對沖3號”等20余只市場中性產品6月的收益率均超過10%;寬智投資旗下的“寬智阿爾法對沖2號”和“寬智阿爾法對沖2號”分別實現了10.73%和11.97%的上漲。主打市場中性策略的尊嘉資產旗下的49只產品均在震蕩的6月實現了正收益。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7

星美覃輝逆勢回歸A股 計劃五年開千家影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393.html

星美覃輝逆勢回歸A股 計劃五年開千家影院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07-13 09:22:00

A股劇烈震蕩之時,仍有機構無懼“亂世”,在市場低位布局二級市場股權收購,星美集團便是其中之一。星美集團創始人覃輝近期重回資本市場的視野,曾經的“民營傳媒老大”會有怎樣的動作呢?

“該喝茶喝茶,該做什麽做什麽,我們都是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時候成為香港市場與傳媒界的焦點。”一周後,再談星美回歸A股,星美集團高管郝彬顯得很淡定。

A股劇烈震蕩之時,仍有機構無懼“亂世”,在市場低位布局二級市場股權收購,星美集團便是其中之一。

星美集團創始人覃輝近期重回資本市場的視野,曾經的“民營傳媒老大”會有怎樣的動作呢?

逆勢收購回歸A股

7月8日,寧波聖萊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002473)發布公告稱,星美聖典(覃輝投資的一家內地公司)以協議方式收購寧波金陽光電熱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權益變動後,星美聖典間接持有寧波聖萊達2900萬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18.125%。

而這一時刻,正是A股市場處於“悲愴”之時,媒體已開始發出疑問,已申請拆解架構回歸A股的中概股公司還會“回家”嗎?

“中國經濟的前景預期給了資本市場最大的空間,這一點,星美集團的創始人覃輝一直很堅信。其次,任何收購並購不是一兩天就完成的事情,去年我們已經布局回歸A股,這次的收購也都是按照時間表實施而已。” 郝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因此公告發布於A股劇烈跌宕之時,覃輝此次的收購之舉引起市場高度關註。

公開資料顯示,寧波聖萊達是國內最大、全球前三的溫控器生產基地,年產高精度“陽光”牌溫控器1200余萬套。其與全球數十家著名電水壺整機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已全面進入歐美、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分析人士指出,回歸A股市場然是大勢所趨,對於星美這樣的海外上市企業來說,即便現金充裕、負債率低,但海外業務比重小,客戶群和市場集中於內地,回歸有助於企業的發展,亦能增強投資者信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星美間接並購聖萊達後,不排除覃輝進一步加快動作,將旗下文化資產註入,做大這支A股的可能性。

100億與700億的差距

擁有星美控股(0198HK)和星美文化(2366HK)兩家上市公司,市值在百億的星美集團,如何追趕市值達700億的華誼兄弟與500億的光線傳媒?

“只有加速度,直達這個產業鏈條的終端,這基於用戶大數據的建設與發展。”郝彬表示。

選擇這樣的方式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資本市場,以內容生產為主的傳媒上市公司其變化莫測總是讓投資者難以捉摸。

事實上,覃輝帶領的星美開創了中國電影市場商業模式的多個第一:第一個投資了現代化影城、第一個投資了電影院線、第一個投資了數字影視制作基地、第一個投資了手機電影、第一個進行了手機視頻直播和第一個投資了影院020電商平臺。

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曾被稱為“中國民間傳媒老大”的覃輝似乎消失在傳媒資本市場。直至2014年,隨著星美國際和星美文化兩大產業平臺的活躍,覃輝算是重回公眾視野。

此時的星美,除了影院外,也已發行了很多影視劇作品。近幾年,《親愛的》、《黃金時代》、《中國合夥人》等比較火的影片背後,都有星美的身影。但現實是,即便這些影片在收益與口碑上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二級市場並沒有良好表現。同時,還會因為投資人個人在市場贏得註度的差異,使得擁有同等資源的兩家上市公司產生天壤之別,市值一度相差數百倍。

更為殘酷的是,隨著互聯網公司進軍內容產業,傳統的影視傳媒公司已進行戰略布局。

比如,華誼兄弟收購了兩家遊戲公司,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華誼財務上的安全性,與此同時,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項目很快將達到20個,在這些地產旅遊項目中,華誼兄弟過去所拍的很多電影都被植入其間,僅僅品牌授權費就有望賺到20億。

華誼創新娛樂公司董事長CEO胡明曾透露,華誼將分拆新媒體和互聯網娛樂業務,分拆出一個基於互聯網基因的娛樂公司,進入到下一個娛樂時代。

光線傳媒也通過收購或入股基金公司,加大影視產業業務的投資,通過投資收益和未來雙方可能的業務合作及互動效應,預計能實現較好的投資利潤率,有效提高公司的資產回報率和股東價值,進一步加強公司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此次A股震蕩,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兩家公司相繼發布停牌公告。

9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表示,正在籌劃購買北京捷通無線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事宜,而具體金額及有關事項正在商討中。

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捷通無線科技有限公是一家電子票務與電子認證應用服務提供商,該公司在同年推出了網票網,成為國內首家全國性的電影票網上選座購買平臺。

10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顯示,因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當前股票市場的合理判斷,公司控股股東光線控股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部分董事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

華誼停牌背後會是怎樣的動作,目前還不知,但分析人士認為,以王中軍7月初的一些動作看,華誼兄弟停牌公告內所謂的“重大事項”應該還是指向“千億市值”努力。

三到五年內影院增至千家

今年上半年,星美控股、星美文化的連續動作引起業界關註。

先是星美文化重組業務,收購移動端“娛樂貓”,此舉被解釋為重構“IP+電影粉絲”業務鏈戰略的第一步,也意味著星美打造移動院線新模式浮出水面。

在這之後,娛樂貓與國內影院聯合推出的互動廣告媒體——影空廣告。影空廣告是將移動互聯網與影院整合形成的一個線上線下統一運營的廣告發布平臺,成為娛樂貓廣告收益的核心來源。

5月21日,星美在北京高調宣布啟動影院+移動電商的“兩公里戰略”。

“我們已經擁有100家影院、200家社區店,並且集聚了年5000萬消費客流,覆蓋一億以上周邊人口,這是非常重要的。” 郝彬認為。

分析人士認為,以影視制作發行為主營的星美文化,意在抓住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契機,尋求模式突破,在移動端整合更大的業績空間。

6月11日,百度、厚樸基金和天安財險共斥4.5億港元入股星美控股,其中百度斥資1.5億港元,獲得星美控股1.59%的股權。

需要註意的是,星美控股大股東覃輝在和百度合作之前進行了幅度不小的增持行為。他於2015年5月8日,場內增持公司好倉832萬股,耗資607.36萬港幣,成交均價0.73港幣,最高成交價0.95港幣。變動後持67.19億股,持股占比65.13%。

“包括此次回歸A股,以及以後的一些措施,都是以兩公里戰略為核心,是將影院為中心的周邊兩公里消費群體,聚合成為星美影視娛樂產品、通訊產品、生活服務產品的消費生態圈。”郝彬表示。

如此目標下,影院擴張將是星美的重要投資領域,未來三到五年,星美影院將增至1000~1500家,互聯網視頻業務正成為星美新的發力點。

本報記者了解到,千集網劇計劃已經啟動,年底前,星美視頻網站或將浮出江湖。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87

陳正輝接任王品集團董事長 王品臺股逆勢上揚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915.html

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每經記者 蔣佩芳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地區最大的連鎖餐飲集團——王品集團於今日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長,結果由現任副董事長、大陸事業群主席陳正輝先生接任。

受接班人結果出爐刺激,王品集團在臺股當日大跌百點的行情中逆勢大漲,表現搶眼。

據了解,王品前董事長戴勝益已於7月6日宣布退休,為穩定投資人信心,王品將臨時董事會提前至7月23日上午舉行。該集團方面認為,經營團隊塵埃落定後,有助公司營運回到正軌,這使得其股價逆勢抗跌在盤中大漲,漲幅逾3.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王品集團目前已在大陸30多個城市發展了4個自營品牌,門店數總計達116家。

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變化,高端餐飲市場的競爭態勢出現變化,一方面,針對公費消費的企業開始式微,典型的是俏江南和湘鄂情,7月17日淩晨,張蘭在個人微信中寫道:“作為白手起家的女性企業家,我在此為自己點一萬個贊,在這個行業奮鬥了整整二十四年,無怨無悔”。自此,俏江南結束了張蘭時代,而湘鄂情創始人孟凱最終也是被迫甩賣湘鄂情的商標以還債。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每經記者 蔣佩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4

日圓大貶 同業業績衰退 慶鴻營收卻逆勢成長10% 台灣工具機硬漢 用研發力單挑日本

2015-07-20  TWM


六月,慶鴻機電工業董事長王武雄滿面春風,贏得了號稱「產業創新奧斯卡獎」的第四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至高榮耀,從一家三人小公司,發展到如今擁有十一家公司 的集團,慶鴻以創新研發見長,業界地位更是全台第一、全球第五大,僅次於瑞士George Fisher及日本Sodick、三菱、FANUC集團。

撰文•林麗娟

今年工具機廠商業績都在掉,但是慶鴻居然還能成長,是台灣工具機業裡的硬漢。」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豎起大拇指稱讚,慶鴻的研發能力讓它在日圓大貶時仍能與日商一較長短,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今年一到六月,台灣工具機出口貿易金額比去年同期下滑九.一%,但慶鴻營收仍然逆勢成長一○%以上,「其實還是有影響啦,本來預估成長二○%,現在把擴增員工的動作緩一緩。」董事長王武雄低調地說。但相較於其他面臨裁員、放無薪假的同業,慶鴻的競爭力顯得特別突出。

因為非上市櫃公司,一般民眾對慶鴻感到陌生。實際上,它是台灣第一大、全球第五大放電加工機公司,也是鴻海、富智康機具的長期供應商,這幾年屢屢得到國家創新研發獎、磐石獎,是台灣每年精品獎的常勝軍。

七月一日,王武雄正式宣布二代接班,擢拔長子王陳鴻由慶鴻集團副總經理升任總經理,父子同心不斷地在技術上鑽研精進,都來自於十五年前三十名核心幹部另立門戶的震撼教育。

三十人離職 「食不下嚥」二○○○年,公司從研發、技術到業務等各部門共有三十人離職,近三分之一的員工一夕消失,另開公司和老東家對拚。以研究部門來說,就只剩下一名員工,而當時攻讀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本科系畢業的王陳鴻,則是碩果僅存的研究部第二名員工。

談起三十人「整盤端走」離去的這段往事,王武雄沉下了臉說:「當時有三個多月,食不下嚥、寢不安枕。」他出國洽公回來,迎接他的竟是一場叛將風雲的巨變。

更慘的是對方把關鍵技術文件都帶走,「有了新產品的訂單,我們卻組裝不起來!」王陳鴻接話說。

王陳鴻回憶那時,他才進公司沒幾天,就面對三十人集體離職的暴風雨,「只有錯愕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當下的心情。」甚至他反省,是不是因為二代進來,讓他們覺 得升遷出路變窄,為了挽留他們,他還提出辭呈,但終究還是留不住人,「原來他們早就把創業資金、建廠地點都籌備好了。」既然局勢無可挽回,只好硬著頭皮上 陣。王陳鴻苦笑著:「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父子倆不得不透過美國代理商取得瑞士同業維修自動穿線裝置的資料,王武雄拿著放大鏡,費力地逐字細看維修 資料內的圖示,拆解研究動作理論,王陳鴻不停地嘗試組裝,兩個人一靜一動,雙雙冒出豆大的汗珠,壓力大到幾乎崩潰。

埋頭﹁改良﹂ 以零誤差勝出幸好,王武雄靠著過去扎實的技術根基,摸索兩個月終於成功,但他憋著一口氣仍不甘願:「對方也有一模一樣的產品,我們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市場裡才能確保勝基。」該怎麼做?「先求有,再求好,『改良』二字就是答案。」王武雄再接再厲,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線性馬達但不致產生背隙 (backlash)磨耗的線切割機,滾珠螺桿與伺服馬達傳動之間的誤差值為零,極度精確,以及全球第一台不漏水、高加工精度的龍門移動式結構機,單單以 線切割機來說,其他大廠必須要置入十二塊控制器印刷板,慶鴻竟然有辦法精簡到三塊,減少傳動零件的維修成本,大大提升競爭力,在中國的銷量就僅次於日本的 Sodick,而且還在直線成長中,慶鴻因而率領台灣躋身全球三大工具機先進國家之列。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將一夕間出走,王武雄父子將危機化為轉機,甚至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

王武雄就與台灣眾多中小企業主一樣,其實是靠著摸機器自學,鑽研技術,但這種黑手出身的技術底子扎根很深厚,更是研發創新的基礎,甚至,現在王武雄還擁有「台灣放電加工機產業之父」的美譽。

王武雄談到創業,首次透露心路歷程說:「這和我成長、創業的個性有關。」他不諱言,小時候不愛與人交談,只喜歡埋首閱讀,現在回首看來很像有自閉症,因而被同學們取外號「聖人」,功課一直都名列前茅。

就讀初中三年級時,有一次他幫鄰居修理故障的機電,發現只是一顆價值五元的電阻燒壞而已,鄰居大喜過望,鼓勵他朝著電機領域發展,於是他考進台中高工電機科。

曾因為在實驗室進行放電加工太久而引起火災,四肢遭灼傷,住院一個多月;畢業後,進入日商松下電機工作,第一個月還未領到薪水時,就在租屋處的頂樓進行放電實驗,又把頂樓燒毀,幸好房東體諒他,讓他分期付賠款。

CP值高 打入國際市場原本就有實驗鑽研性格的王武雄,在松下做了十年技術服務工作,順理成章地踏上創業路。一九七五年,他拿出二十萬元資本,帶著兩名員工,成立了慶鴻機電。

由於開發出國產第一台採用全電晶體式的放電加工機,加工速度超前台灣同業五○%以上,電極消耗卻能降到一半以下,媲美日本進口機性能,價格只是半價,物美價廉,供不應求,奠定江山。

不到五年,慶鴻就與全球最大的放電加工機大廠瑞士Charmilles建立ODM合作方式,推出同名品牌,從此合作逾二十年,透過這個合作模式,行銷全球六十多國。

王武雄回想起當年Charmilles防著他偷師的種種過往,不禁微笑:「他們讓我進廠去看現有機種的時候,不准我帶皮尺,怕我功力太厲害,把技術都學 走,只開給我訂單的規格單而已,我偷偷地用手量,拿出從小養成的看書背誦能耐,強記在心裡,回到台灣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研發機種。」王陳鴻指出,從小到 大,父親總灌輸他要當技術的老大,決不能當老二,否則,只有跟著別人走。也因此,在十五年前那場震撼教育後,公司更加注重技術研發,甚至對人才也有不同的 管理思惟。

寧願分紅員工 也不上市像王武雄至今還是不考慮將公司上市,而是採利潤中心分紅制度,寧願把公司獲利分享給員工,包括提供優渥的子女教育獎助學金、無息貸款購買汽車等福 利,一年十二個月,領薪十八個月以上,並且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公司也會出錢投資。至今,慶鴻底下有十一家關係企業,大多都是員工開枝散葉的結果。

甫接任總經理的王陳鴻,對慶鴻的未來有什麼目標?「父親從基層做起,是技術本位實力派,管理風格是比較接近獨斷式的『神』決策;我則是希望能帶進新時代創 意的團隊成員,讓大家全方位激盪討論。」除了以往與工研院技術合作,王陳鴻這兩年也積極開拓與經濟部及台灣科技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的產學合作。

尤其慶鴻引進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剛石)刀具加工工藝,舉凡可以導電的材料皆可加工,且無硬度上的限制,可克服鑽、磨、車、銑、削的加工盲點;因此機械零組件加工 業、3C產業、IC電子產業、航太工業及車用電子、國防工業、醫療產品,都是潛在客戶群。

慶鴻今年剛慶祝四十周年慶,王武雄有感而發,「我一直是台灣小蝦米在對抗日、瑞大鯨魚!」但如今,這隻小蝦米也已經變成可以與瑞、日三足鼎立的一隻大鯨魚了,即使在日圓大貶的不利因素下,慶鴻還是可以繼續成長,是台灣中小企業中,難能可貴的狠角色。

慶鴻機電公司

成立時間:1975年

負責人:王武雄

資本額:5億元

主要業務:高精度放電加工機、線切割機的研發設計、製造、行銷客戶:鴻海、富智康、美國GE(奇異)等台中廠單廠員工人數:300人單廠獲利:近3年 EPS皆維持5元以上2015年預估營收逾16億元,成長逾10%,EPS挑戰5.5元2014年營收15億元,年成長6%2013年營收14.8億元

得獎紀錄:

2013年台灣精品獎

2014年國家品牌玉山獎、卓越中堅企業獎2015年4項產品獲得台灣精品獎

王武雄

出生:1944年

現職:慶鴻機電工業、

慶鴻集團董事長

經歷:日商松下電機業務

工程師等職10年資歷

學歷:台中高工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一女

王陳鴻

出生:1974年

現職:慶鴻機電工業、

慶鴻集團總經理

學歷:中央大學機械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5

A股H股城商行凈利潤緣何逆勢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801.html

A股H股城商行凈利潤緣何逆勢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 張菲菲 周依帆 2015-09-02 14:25:00

通過分析上市銀行中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凈利潤增速迅猛的城商行業績表現有跡可循:凈息差變動幅度,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帶動中收增加,交易性金融業務拉開了銀行之間的收入差距 。

上市銀行中報的相繼亮相,銀行業隨之呈現出“新常態”: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上市銀行劃分為鮮明的三大陣營:國有五大行凈利潤增速跌破2%以下,股份制銀行凈利潤增速多降至個位數,城商行則成為銀行業低速增長下的“逆勢”新生力量,業績表現不俗。

不過,在A股和H股上市的城商行也存在明顯差異:以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為代表的A股上市城商行凈利潤增速保持了雙位較高速增長,而在H股上市的哈爾濱銀行、徽商銀行、重慶銀行凈利潤增速則降至10%乃至個位數,於去年底登陸港股的盛京銀行則一枝獨秀,上半年以27.1%的凈利潤增幅超越南京銀行24.5%的增速,成為A股、H股兩地上市銀行業績中報“黑馬”。

通過分析上市銀行中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凈利潤增速迅猛的城商行業績表現有跡可循:凈息差變動幅度,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帶動中收增加,交易性金融業務拉開了銀行之間的收入差距 。

凈息差是關鍵

在A股上市銀行中,南京銀行以24.5%的凈利潤增速在16家上市銀行中脫穎而出,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分別以15.09%、13.44%的凈利潤增速,位列第二、第三。

目前H股上市銀行中,盛京銀行以27.7%的凈利潤增速提交了上市以來首份中期業績“成績單“,成為A股、H股資本市場凈利潤增速最快的城商行。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0.3%、8.20%、6.01%,告別了自上市以來的高位增速,降至中低速凈利潤增速態勢。

從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額看,北京銀行上半年盈利100.36億元,成為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凈利潤超過百億的城商行。上半年,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分別為35.68億元和35.52億元不相上下;盛京銀行以32.01億元緊隨其後,徽商銀行以30.73億元位列上市城商行第五位,哈爾濱銀行、重慶銀行分別以20.02億元、18.18億元凈利潤位居第六、第七位。

縱觀上市銀行中報,凈息差是影響銀行凈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A股上市城商行中,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凈息差分別為2.65%、2.39%、2.38%。以2015上半年凈息差增速最為顯著的南京銀行為例,該行凈息差相比去年底提高6個基點(BP),這主要得益於生息資產結構優化。高收益的非標資產頭寸環比增長15%,超過總資產10%的增長速度。

另一個反面例證是,寧波銀行上半年利潤增速低於去年同期3.26個百分點,明顯低於預期。其中的重要因素在於,該行上半年息差降至2.39%,同比下降8BP,較一季度下降5BP,二季度按期初期末余額計算的凈息差環比下降13BP,對此,市場分析認為,降息對該行二季度息差的影響較為明顯。

除了凈息差因素,營業收入也是左右上市銀行凈利潤的重要因素。2015年上半年,南京銀行營業收入109 億元,同比增長46.9%;寧波銀行營業收入90.07 億元,同比增長23.49%;北京銀行營業收入215.18 億元,同比增長18.10%,均表現了較快的增幅水平。

中間業務收入是增收動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的逼近,銀行坐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作為貼近本土客戶定位的城商行,在轉變發展方式和業務收入占比中尤為明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業績表現搶眼的上市城商行的重要推動因素得益於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從而帶動了中間業務收入的提升。

南京銀行表現最為搶眼,該行二季度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106%、環比增長19%。2015年上半年和1季度,南京銀行非息收入分別占總營收的16.7%和16.2%,非利息收入中顧問咨詢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264%,貢獻中間業務47%。

在手續費及傭金方面,重慶銀行勢如破竹。2015上半年,該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較上年同期快速增長3.11億元,增幅達68.4%;該行利息凈收入56.26%,同比增幅21.8%,手續費及傭金收入6.20%,同比增幅12.2%;

同樣表現優秀的北京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凈收入39.86 億元,同比增長28%;手續費凈收入占比為18.5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2 個百分點。

此外,哈爾濱銀行利息凈收入44.517億元,同比增加3.525億元,增幅8.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9.458億元,同比增加1.140億元,增幅13.7%。

非標資產是凈利潤突飛猛進的幕後推手

國金證券報告認為,激進的非標策略仍是南京銀行業績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2015年6 月末,該行應收款項類非標資產余額超過2000 億,較年初增長42%,占總資產比重28%,買入返售類非標資產余額略超30 億,兩項非標合計占總資產29%,占比較年初提升4 個百分點;非利息收入中顧問咨詢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264%,貢獻中間業務47%,

“南京銀行金融市場條線(包含資產負債兩端的同業業務、自營債券投資和表內非標業務)息差環比提升38BP至2.73%的歷史高位,同業和債券業務的利差水平較為穩定,難以驅動如此大幅度的息差提升,非標業務應是這一提升的主要原因。” 國金證券報告分析稱。

無獨有偶,利潤增幅最快的盛京銀行利潤貢獻也得益於金融市場斬獲了不菲的收益。該行金融投資的利息收入由2014年上半年的23.55億元增加至今年上半年的50.76億元,同比增幅達115.6%。

盛京銀行表示,這主要是由於資產管理計劃和債券投資的規模增長規模使得金融投資平均余額上升。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由2014年上半年的3.63億元增至4.82億元,同比增幅達33.1%,這使其平均余額由2014年上半年122.99億元增至205.61億元,同比增幅達67.2%。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