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葛霖明年退位高盛前總裁接棒滙控搵外人做新主席 李華華

2010-5-24  AD






 

聽講嚟緊今個星 期五,獅子集團滙控(005)將會有一項重要人事任命,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將會接替即將退休嘅集團主席葛霖,成為滙控第一位非執行主席,及第一位在外委任嘅主席。

約翰桑頓曾任工行獨董

呢 個消息係來自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佢話滙控喺倫敦禮拜五舉行股東會當日,就會宣佈呢個消息。其實早喺今年1月,已有路邊社消息話葛霖喺明年暑假退休,約 翰桑頓係繼任人選之一。

今年五十六嘅約翰桑頓,身兼滙控多個職務,08年出任獨立非執董,以及北美滙豐非執行主席,又係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 理學院教授,最緊要嘅係,05至08年期間佢曾出任工行(1398)嘅獨立非執董。約翰桑頓中資經驗咁雄厚,怪唔之得獲得重點發展內地市場嘅獅子集團垂青 喇。

桑頓曾經喺高盛任職23年,1999至2003年出任高盛總裁,但之後同後來做咗美國財長嘅保爾森爆發權力鬥爭而憤然辭職。

明 年底63歲嘅葛霖,報道話佢做到明年6月拜拜,仲有可能接替英國央行行長金默文。滙控發言人話,葛霖以及一班管理層都係百分百投入工作……睇嚟一切到咗星 期五就自有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76

陳曉解決危機 退位國美 CEO只做主席 李華華


2001-06-29  AD





 

上個禮拜失驚無 神真情剖白咗同大股東黃光裕嘅關係,國美(493)主席陳曉噚日突然再嚟料,將行政總裁CEO個位交畀副總裁兼執行董事王俊洲,自己只係留番做主席同執 董,官方解釋話係因為國美已經度過咗危機喎……危機係乜嘢?華華估唔到,但睇嚟市場對呢單「人事變動」無乜反應噃,至少,冇驚動到個股價先吖!

大 佬功成身退畀啲細嘅上位,咁王俊洲又有咩來頭呢?記得仲係黃光裕掌權嘅年代,佢都算係黃氏嘅左右手,經常負責代老細應酬華華同班行家,所以,當貝恩聯同陳 曉攞到控制權,成個「媽屐」都估佢一定要起身,點知,勢估唔到響老黃判咗刑之後,佢唔使走不特止,仲可以再上層樓o忝!

王俊洲上位被讚有默 契

咁單位話事人陳曉對於今次「突變」又點解畫?佢響國美新聞稿度話,經過過去幾年同王俊洲合作,佢哋已經建立咗深度嘅尊重同互信,同時亦磨 合出默契,仲話呢個世界上除咗王俊洲,無人可以更勝任做國美總裁。

嘩……嗰種相逢恨晚,直頭有種「非君不嫁」嘅感覺!不過,咁亦凸顯咗王氏 已經順順利利轉到新馬房!

話時話,華華八到,查實條街普遍係希望貝恩同陳曉一方可以順利接管國美,皆因佢哋想法較單純,而且目標清晰,只係 為咗一個字──錢!咁又係呀,散戶買隻股為咩唧,都係為個「錢」字咋嘛!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24

吳長江:「照明大王」再退位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80_all.html

 吳長江的辭職來得太突然。微博上扔下一句「身心疲憊」後,「照明大王」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

  5月25日,國內最大的照明品牌供應商雷士照明(02222.HK)發表公告稱,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長江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新任董事長是私募股權基金(PE)賽富亞洲合夥人閻焱,首席執行官來自雷士照明去年引入的戰略投資方法國施耐德。

  吳長江的辭職,事先沒有任何徵兆。今年4月中旬,47歲的吳長江在英國參加分公司經營場所的落成儀式,在發給記者的微信中,他意氣風發地說: 「在英國,很開心!」辭職前兩週的5月11日,香港聯交所信息顯示,吳長江剛增持了200萬公司股票,加固了自己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接下來在倫敦奧運會 上,雷士照明也將有多個燈光項目。

  吳長江在這樣的時點因「個人原因」選擇隱退,而且是相當徹底地隱退——辭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董事會所有委員會職務,並辭任現時在 公司全部附屬公司一切職務,不能不讓外界猜測叢生。2010年雷士照明到港交所IPO之前,吳長江先後引入國際PE軟銀賽富和高盛;2011年,為助推公 司國際化,他又引入作為競爭對手的世界五百強公司施耐德,以12.75億港元出售公司9.2%的股份。吳長江離開,PE成為董事長,輿論第一時間想到的解 釋是「投資人奪權」。

  就在辭職公告發佈當日,吳長江在微博上稱:「由於我近期身心疲憊,想休整一段時間,所以辭職,並不是外界猜疑的什麼對賭輸了出局,也與董事間股東間沒有任何分歧矛盾。」此後,吳長江在微博表示自己會再回來,但隨即又刪除了這條微博。

  「他對雷士照明就像對自己小孩一樣,怎麼可能就這樣走了?」多次與吳長江打過交道的外部人士,完全無法理解他的離開。雷士照明獨立董事、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王錦燧及公司內部人員,則統一口徑稱,吳長江確因個人原因辭職。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在業界一貫不按常理出牌、敢賭敢拚的傳奇人物身心疲憊?面對資本市場和媒體,各方都選擇沉默。但吳長江為上市、為發展一再稀釋自己股權的大膽做法以及如今的離開,將給中國很多渴望快速成長的民營企業家帶來思考。

好賭不服輸

  和珠三角很多創業者一樣,吳長江以「敢拚」「吃得苦」起家。好賭不服輸的性格,讓他在一次次賭注中勝出。

  1965年,吳長江生於重慶銅梁礦工家庭,自小就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幹部。20歲考上西北工業大學時,他是當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從飛機製造專 業畢業後,吳長江進入陝西漢中以研製「運八」聞名的陝西飛機製造廠,亦是很受器重。但正當被提升為副處長之時,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談話」,27歲 的吳長江決定南下「下海」。

  初到廣東,這位「國企副處長」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台資企業當保安。四五個月後,他又來到番禺一家港資燈飾企業打工,做過設計,也做過管 理,由此與照明行業結緣。1994年,手裡有了1.5萬元存款的吳長江決定自己創業。老闆開出了副總經理和高薪、房產的待遇挽留,但吳長江說,「我來廣東 的第一天就是要來當老闆的。」

  這一年,吳長江和幾個朋友湊了10萬元錢,合股成立惠州明輝電器公司。吳長江後來對媒體回憶,在惠州一間租用的三室一廳裡,他們幾個自己畫圖設計產品。廣東漫長而炎熱的夏季裡,為了不讓圖紙吹起來,連電扇都不敢開。

  公司的第一個訂單來得突然,客戶要貨很急,但吳長江閉著眼接了。一邊做模具,一邊畫圖設計、採購元器件,然後生產組裝。拼了十個通宵,吳長江按時交出了產品,淨賺20多萬元。

  到1998年,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吳長江離開這家後來被收購的企業,和自己兩個高中同學合資成立新公司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最初的資本100萬元,吳長江佔45%的股份。

  吳長江後來接受採訪時回憶說,設計這樣的股權結構並非錢不夠,而是怕自己獨斷專行。「雷士是我一手創辦的,當時我手中的錢不止100萬元,但我 仍然找了兩個同學進來。我跟他們說,儘管我是第一大股東,但是你們兩個加起來大於我,如果說我以後一意孤行,你們兩個可以制約我。」十多年後再次談起,吳 長江仍然驕傲地認為,沒有幾個老闆會有他這個膽量和心態。

  雷士照明創立前三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但讓雷士照明受到同行重視的不是業績。2000年,雷士照明一批200多萬元已經售出的燈具出現質量問 題。珠三角的燈具經銷商告訴財新記者,當年很多貨品出問題的老闆慣常做法是跑路,或者擦標再上架。但吳長江決定全部召回問題產品。200萬元的損失讓吳長 江在業內建立了信譽。當年,雷士照明的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

  也就在這個時期,雷士照明的第一個專櫃在遙遠的瀋陽開張。吳長江認為,掛了牌子的店要比不掛牌子的店銷售好得多,要從珠三角一帶3000多家照 明企業和飛利浦、歐司朗、松下等跨國照明行業巨頭的重圍中脫穎而出,一要有質量信譽,二要建立品牌意識。為此,他不惜給經銷商貼錢開專賣店和專櫃。一年之 後,雷士照明在全國有了20個專櫃和專賣店,2003年,只有五年歷史的雷士照明銷售額達到3.2億元,進入本土企業的第一梯隊。

  但到了2005年,吳長江遭遇自己創業生涯的第一次挫折——與合夥人遭遇「七年之癢」。為賺來的錢是繼續投入還是分紅,雙方僵持不下。股份上不佔優的吳長江讓出董事長的位置,並被要求領走8000萬元,徹底退出雷士照明。

  事情在第三天峰迴路轉。200多名經銷商和供貨商得知吳長江離開後,從全國各地趕來,集體到公司圍堵兩位股東。吳長江在經銷商、供應商和公司高管層力挺下殺出的這記回馬槍,多年後仍然被人津津樂道。

引風投上市

  雷士照明作為傳統製造企業,2006年能夠成功引入風投讓很多人羨慕,但吳長江自己回憶起來認為不乏驚險。

  吳長江第一次見軟銀賽富的閻焱,是在深圳的五洲賓館。當年的報導稱,引薦人惟恐吳長江講錯話,多方叮囑,吳長江卻認為沒有必要做表面文章。

  吳長江和閻焱談了一個小時,交易基本敲定。吳長江再次顯露「賭徒」性格,和閻焱簽訂一系列苛刻的「對賭協議」,包括每年的業績指標、獎金、轉讓 限制、優先購買權和共售權、贖回權等。贖回權協議規定,如雷士照明不能在2011年8月1日前上市,軟銀賽富有權要求吳長江贖回投資股份。類似的「對賭協 議」也用在高盛投資雷士照明上。吳長江後來坦言,「對賭」條款讓自己很有壓力,但他認為風投要求的30%增長率是行業平均水平,以雷士照明的實力,吳長江 保證了50%的增長率。

  2010年,雷士照明比預期提前一年成功在香港上市。但由於缺乏資金,吳長江上市前進行了兩輪資金募集,股本稀釋嚴重。當年的招股書顯示,雷士照明上市時軟銀賽富、高盛分別持有30.73%和9.39%的股份,吳長江手中的股份只剩下29.33%,成為二股東。

  對於股權稀釋可能造成吳長江失權的外界擔心,吳長江曾多次回應,引入軟銀賽富是因為公司發展業務「的確需要資金」,第一輪募集到了2200萬美 元的資金;高盛入股則有所不同,一方面他需要高盛幫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另一方面也想依靠高盛的名聲來拓展業務,特別是海外擴張的業務。

  雖然雷士照明上市即破發,但業績未讓投資人失望,吳長江辭職前也並未爆出與投資人有過嫌隙或矛盾。雷士照明內部人員告訴財新記者,雷士照明和軟銀賽富關係並不密切,一個做實業,一個做投資,也沒有機會特別密切。

  上市之後,吳長江通過二級市場的操作,又重新取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2011年9月的最後十天,吳長江連續五次共增持公司900萬股,持股 19.45%。港交所信息顯示,到今年5月11日,其通過場內增持200萬股,耗資532萬港元,變動後吳長江持股6.3億股,佔19.95%。相應賽富 亞洲的持股比例降至18.3%,高盛退出前三大股東之列。

  重新成為大股東的吳長江,會因為股權紛爭離開嗎?閻焱第一時間否認了這一說法,並且在微博上宣稱自己將當「翹腳老闆」。

出去和回去

  吳長江對公司的規劃基本可總結為「出去+回去」,即國際化和佈局重慶的生產和研發基地。這一出一回,被外界猜測是導致吳長江離開的最大原因。

  吳長江早在上市前就已經開始在國外併購企業。3月20日,雷士照明與港澳台地區的三家奧委會簽約成為合作夥伴,獲得港澳台奧委會的名稱權及官方 標誌使用權、集體肖像使用權和活動推廣權,號稱「中國本土照明品牌首次亮相國際奧運賽場」。雷士照明曾經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燈光照明產品供應商,並參 與和承攬了部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照明工程建設。

  雷士照明在中國本土的龍頭地位,並不能讓其在國際上輕易取得信任。2011年7月,吳長江主動引入法國施耐德電氣作為戰略投資方和第三大股東。 吳長江的解釋是,施耐德在國際上有很好的燈光工程施工經驗和渠道,雷士照明可以由此獲得更多國際項目,施耐德則看上了吳長江手中3000多家經銷商的中國 零售渠道。

  施耐德集團在國內擴張迅速,併購收購很有一套。早在2005年,施耐德在中國實現了20多個併購案,平均每月併購兩家企業。就在入股雷士照明的 同期,施耐德還在雷士照明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的重慶萬州,收購了吳長江佔股40%的恩林電器。該公司不屬於雷士照明的上市企業,主要生產電工產品,與施耐德 有直接競爭關係,吳長江為實現雙方合作而同意了施耐德的收購要求。

  從2006年在重慶萬州建立生產基地至今,吳長江的老家重慶在雷士照明的地位愈發凸顯。2011年,吳長江正式提出將研發中心遷至重慶,引發公司內部爭論;今年3月,公司內又傳出總部搬往重慶的消息,部分高管已開始在萬州上班,不乏有人向外界抱怨「遷都」。

  就在倫敦奧運臨近、總部搬遷起步之時,吳長江突然辭職,包括公司副總裁在內多位高管全未收到風聲,中高層也將人事變動的流言四起。雷士照明股價當日即低開低走,收報1.76港元,跌20%,各機構紛紛發佈報告調低雷士照明評級。

  吳長江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及,自己最大的願望是關上手機幾天,去和家人一起爬山看海。2005年第一次退出時,經銷商第一時間打電話將他喚回。這一次,吳長江真的關上了手機。

  5月28日,來自施耐德的首席執行官楊開鵬到任。雷士照明告訴財新記者,楊開鵬一就任即召集中高層管理人員見面,並向全體員工發出公開信。楊開鵬稱,非常認同雷士照明和吳長江一直以來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理念,公司管理團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雷士照明現行的發展戰略。

  吳長江

  原雷士照明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1965年生於重慶銅梁縣,1985年考入西北工業大學飛機製 造系。1992年辭職下海,赴廣東打工;1994年開始創業,1998年創立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2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12年5月25日,吳長江宣佈辭去在公司的所有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7

李焜耀退位 暗藏面板雙虎合併劇本

2015-05-25  TCW

李焜耀選在友達光電股東會前二十三天,主動宣布辭去掌舵十九年的友達董事長一職,震撼面板界。

原本外界預料,去年中風住院四個月的李焜耀,很可能因為健康因素,會選在今年友達股東會後,就此退隱江湖,卸甲歸鄉。然而,他僅把董座大位讓給現任總經理彭双浪,仍保有友達董事位置,且並未辭去佳世達、明基電通董事長職位。李焜耀這一步棋,顯然有更深的考量。

現在併,不是好時機?終於獲利,合併反損出貨量

攤開友達的年報,持股比率最高的單一股東就是佳世達,達七.五二%,李焜耀個人也持有○.一一%的股份。這顯示他表面上退位,實際上還牢牢掌握著友達的控制權。

這就不禁讓人推測,李焜耀此舉,是否在為友達與群創的合併鋪路?

面板雙虎合併的議題早已不是新聞,二○一四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張家祝都還親自出面證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主動找他協商,最終因為主導權喬不攏而破局。「一個霸氣,一個強勢,誰也不讓誰,怎麼可能合得成?」一位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說。

但如今李焜耀退位,等於自己把自己這顆大石頭搬開。此時若再談合併,他已不需要再站上第一線,只要讓彭双浪出面,自己在背後垂簾聽政,策略運用反而更靈活,「KY(李焜耀英文名)這一步,進可攻、退可守,」一位在面板業有十五年經驗的業界人士觀察。

但,合併就一定是好事?權威科技研究機構以賽亞(Isaiah Research)執行長曾盟斌搖頭:「這只會把餅變小!」

他分析,友達與群創的主要業務都是代工,沒有自己的出海口。而終端客戶在採購政策上,較少集中下單給單一代工廠,例如聯想,一家頂多只能占二○%。

換句話說,雖然合併能夠整合兩家研發資源、提高採購議價能力與生產效益,但出貨量反而會大幅縮減。

劇本一:切割不賺錢部門只做大面板,財報更好看

更何況,拜景氣循環與換機潮所賜,兩家公司已經開始恢復獲利。尤其友達,二○一四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一.八三元,創下六年來新高,相較於二○一二年,負債超過新台幣三千七百億元,顯然已經走出營運谷底。

「產業已經處於獲利,現在(談合併)時間點不是很適合,」集邦科技旗下顯示器研究部門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說。

全面合併,或許沒有綜效,但若只是把中小尺寸切出去合併,大尺寸部分仍舊維持兩家獨立運作,賽局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友達中小尺寸面板)像是一攤死水,根本沒在賺錢,」一位熟悉友達產能狀況的面板界人士直言,過去手機、平板產業高速成長時,友達中小尺寸一年的出貨量可達兩億片以上,二○一四年則降到一億七千萬片左右。

曾盟斌指出,中小尺寸面板屬於客製化產品,每家廠商要的大小、厚薄、長寬都不同,製程繁複,加上手機產品週期短,開發速度要跟上品牌廠,往往要壓縮在六個月內,成本、壓力都相對高。更尷尬的是,手機市場在經歷了一輪大洗牌之後,前十大除了蘋果、三星與LG之外,幾乎都是中國品牌的天下。

曾盟斌分析,三星、LG原本就有自己的供應鏈,至於蘋果,友達過去雖有搶占到部分Macbook與iPad等訂單,但要打入iPhone供應鏈仍有難度。目前友達在手機面板還掌握了小米這個大客戶,但中國近年大力扶持自家面板廠,這張單子還能吃多久恐怕是個疑問。

友達原本在桃園龍潭就有一座三.五代 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廠,二○一○年購併了東芝(Toshiba)在新加坡的四.五代線廠,現今還在昆山蓋六代線廠,明年即將啟用。但在整體產業結構變化下,屆時很可能會面臨不知道要賣給誰的窘境。

相較之下,中大尺寸面板例如筆電、PC、電視等因為有公定的標準化規格,且產品週期長,「切一塊就可以賣二、三年,研發成本攤掉之後持續cost down(降低成本)就好,」該面板界人士分析,利潤比中小尺寸面板高。

換句話說,如果友達能把不賺錢的中小尺寸面板切出去,留下獲利較高的大尺寸面板,不僅財報會更好看,還可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就是李焜耀辭職第一個可能的劇本。

劇本二:化解購併恩怨交給彭双浪,不用自己談

第二個劇本,牽涉到究竟要怎麼併。

「KY一退,局勢立刻海闊天空,」一位面板界人士分析,最漂亮的做法,是仿照日本JDI(Japan Display Inc)模式,另外成立一家專攻中小尺寸面板的公司,如此一來,政府就有切入的空間,合併對象也不用局限於群創,華映、彩晶,都可以是潛在對象。

對李焜耀來說,沒有友達的牽絆,他可以用個人名義再去投資,甚至主導這家新公司,如果一切順利,再多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不無可能。

即使跟群創併,最尷尬的面子問題也已不復存在。「KY可以說這是Paul(彭双浪英文名)的決定,不用自己出面談判,也不會有誰主導的問題,」業界人士推測。

一位在面板界擁有十五年資歷的人士透露,當年身為達碁科技董事長的李焜耀在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的支持之下,趁聯友總經理段行建不在時進行董事改選,成功的購併了聯友。段行建憤而遠走美國,直到二○一二年,郭台銘出面相請才重出江湖,擔任群創董事長至今。

對於這段往事,李焜耀是否有放在心上,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李焜耀自從去年中風後,友達上下都覺得原本積極強勢的KY似乎變得不太一樣。彭双浪在受訪時就說:「感覺李焜耀大病一場後,對於人生想法又更豁達。」

以此推測,若群創最終主導了與友達的合併,李焜耀其實也不過是把當年對段行建的虧欠默默歸還。換句話說,李焜耀退位,「既可以休息,還不用跟某人低頭,不失面子還可能賺到裡子,等於所有的面相都顧及到了,」該業界人士分析。

這個劇本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看友達的人事布局就知道。職掌中小尺寸面板的移動事業群總經理向富棋,研發工程師出身,技術底子深厚,在業界眼中是憨厚木訥的老實人,比較不會有太多自己的意見。

而總管中大尺寸面板的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蔡國新,一路從採購、業務、行銷打上來,早具備獨當一面的大將能力,足以與彭双浪一起率領友達與其他面板廠抗衡。

李焜耀雖然退下了友達董事長的大位,但是這一齣面板廠合縱連橫的大戲,可能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帶領友達熬過虧損黑暗期,李焜耀卻選擇下台——李焜耀與友達大事紀

1996年 成立達碁科技2001年 購併聯友光電,成立友達光電(友達成為全球第2大面板廠)2006年 購併廣輝電子(友達全球市占率達19%,與三星相當)2010年 美國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起訴友達(友達接下來3年股價跌掉20%)2012年 反托拉斯罪名成立(友達連8季虧損,金額達上千億元)2014年 李焜耀中風住院4個月(友達谷底反彈、全年EPS1.83元創6年新高)2015年 李焜耀辭去友達董事長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53

兩百年來第一次 日本天皇想主動退位

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後美智子

日本共同社7月13日報道稱,據日本政府有關人士13日透露,日本天皇有意生前退位。

NHK援引日本皇室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天皇明仁已經表示了在去世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的意向,可能在未來數年內退位。日本天皇已82歲高齡。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明仁皇太子即位,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改年號為“平成”。1990年11月12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在東京皇宮舉行即位典禮,正式登基。明仁天皇登基後,展開一系列皇室外交,其中最引人關註的無疑是訪華。199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0月23日到28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對中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日兩國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訪問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76

日媒稱日本天皇未考慮盡早退位 曾表態繼續執行公務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關於日本政府正在就天皇讓位給皇太子的“生前退位”展開探討一事,政府相關人士在采訪中透露說,天皇自身並未希望盡早退位。天皇每年年初和夏季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目前沒有發現明顯令人不安之處。近來,當與宮內廳方面談到減輕公務負擔話題時,天皇明確表示“還能以現在的頻率工作”。據悉,他對身邊人士也未曾明確談及“退位”一詞及時期。

據悉隨著年事漸高,天皇一直在考慮能否維持理想的作為“象征”的姿態。

有鑒於此,宮內廳的幹部們聚集起來,從各種角度圍繞“皇位穩定繼承”課題反複展開探討。今年春季起,生前退位的具體研討得到了推進。

雖然收到了有關生前退位討論的匯報,但天皇基於憲法並不就《皇室典範》修訂等與國家制度相關的事宜發言。多名宮內廳相關人士也證實,雖然理解天皇不惜生前退位的心情,但“未曾從陛下口中聽到過生前退位這一明確措辭。”

日本現任天皇明仁

【此前報道】日本天皇近兩百年來首次主動退位 傳位太子德仁

7月14日,有日本媒體報道稱,82歲的日本現任天皇明仁已生退意,可能在數年之內將皇位傳給皇太子德仁。如果實現,這將是日本天皇近兩百年來首次主動退位。

報道援引日本皇室消息人士的話稱,明仁本人希望能漸漸把自己希望退位的意思傳遞出去。NHK報道稱,天皇已經82歲,但他仍然在履行包括憲法規定的國事活動在內各種公務,因此希望在世時將皇位傳給皇太子德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71

日本明仁天皇最快8月8日宣布退位 傳位給德仁親王

據日本NHK英文網站報道,消息人士表示,82歲高齡的現任明仁天皇最快可能會在8月宣布退位。

報道稱,明仁天皇據信已經告知日本宮內廳的親信,他會將皇位傳給德仁親王。消息人士指出,已經在位28年的明仁天皇萌生退位的念頭,是因為他想要在身體虛弱到無法負荷所有天皇事務前退位,明仁天皇據說已經告知家人他的決定。

消息人士還稱,明仁天皇很可能會在臨時國會和內閣重組後,在8月8日宣布他退位的決定。日本官員在考慮用電視直播天皇表達退位的演說,讓更多日本民眾了解天皇的想法,明仁天皇預計將在東京皇居發表10分鐘的演說。

由於日本《憲法》第4條規定天皇“不享有與國政相關的權能”,難以作出政治言行。《憲法》和《皇室典範》也沒有生前退位的規定,如果天皇針對退位的意向和制度表明具體想法,有可能違反憲法。

因此,在表明自身想法時,很有可能避免直接提及生前退位問題。不過,在已82歲高齡的如今,關於如何履行今後的公務,天皇被認為將在一定程度上闡明心情。一位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陛下表明自身意向一事並非完全不可能”。

有分析認為,在天皇表示想法之後,日本政府的研究團隊等將就如何推進生前退位的程序展開討論。作出最終結論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相關人士表示,天皇自大約5年前起,就向身邊人士表達了生前退位的意向。有分析認為,其想法是,作為“象征天皇”積極履行公務,另一方面,在發生無法履行公務的事態之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

根據現行的《皇室典範》,只有在天皇去世時,作為皇位第一繼承人的皇族才能即位,不允許天皇生前退位。

(綜合自中國日報網、日經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4

日本天皇說出的生前退位三原因

日本明仁天皇於日本時間今日下午,通過NHK電視臺發表了一份電視談話,正式向日本國民和世界表明了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強烈心願。

日本自明治時代以來,近200年的歷史中沒有出現過天皇“生前退位”的問題。現今的日本皇室法典《皇室典範》中,也沒有規定天皇可以“提前退位”。戰後制定的日本國憲法規定,天皇不能過問國政,只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因此,明仁天皇要“生前退位”,並不是自己想退位就可以退位,這里面首先涉及到必須修改包括《皇室典範》在內的相關法律的問題。

而這一種修改法律的要求,由於涉及到國家立法機構——國會的問題,天皇自己不能提出明確要求,那會涉及“過問國政”的“違憲”責任。天皇最終只能選擇發表一份談話,表明自己心願的方式,來間接地表明自己準備“生前退位”的意願。

我們註意到,明仁天皇強調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高齡和健康的問題。他說,自己已經動過兩次外科手術,體力也明顯感覺到衰減,因此,對於要繼續承擔作為“象征天皇”的職責,已經顯得很困難。

同時,天皇也表示,考慮到自己之後的皇室繼承等問題,減輕因為天皇的駕崩與新天皇的即位所將要進行的長達一年的相關儀式與活動的負擔,覺得有必要改革皇室的相關制度,讓日本的天皇制傳統與現代社會相吻合,更能適合新時代的要求。

這里面,天皇有一個很重要的擔憂,他沒有明言:那就是立誰為皇太子的問題。

1989年,昭和天皇駕崩後,當時身為皇太子的明仁皇太子繼承了皇位。皇太子成為天皇後,他必須選定一個人作為新的皇太子。所以,在明仁成為天皇後,他就下詔書立自己的大兒子德仁親王為皇太子,這樣就確定了一個接班的程序。

問題是,現在的皇太子德仁和雅子妃結婚後,只生了一個女兒愛子,沒有生兒子。而天皇的小兒子秋筱宮,不僅生了兩個女兒,紀子妃在40歲時,又冒險生下了一個兒子悠仁親王。悠仁的誕生,不僅使得皇室第三代有了唯一的男丁。

生了兒子的秋筱宮,在多個場合對於哥哥和嫂子的言行頗有微詞,於是坊間傳出了兄弟不合的傳言。根據以往的慣例,皇太子成為天皇後,一般總是立自己的孩子為皇太子。在悠仁親王沒有出生前,愛子成為日本未來女皇的呼聲還是不少。日本政府甚至考慮修改《皇室典範》,允許女性繼承皇位。但是,悠仁親王出生後,愛子開始遭遇冷落。

所以,德仁皇太子在自己成為天皇後,要廢棄自己的女兒,而立侄子為皇太子,心里上的這道坎要跨過去很難,尤其是雅子妃,可能病情又會加重。因為,如果立悠仁為皇太子,愛子出家成為平民後,皇太子現在的東宮作為皇室的一個宮家,將會消失。

所以,立誰為皇太子?這不僅是日本政府的一大難題,更是日本皇室的最大危機。如果明仁天皇還在,他可以說服兄弟倆和平交接。如果明仁天皇不在了的話,要兄弟倆人直接面對面爭執,這個問題就大了。因此,天皇在自己頭腦還清醒,還在世的情況下解決好“皇太子”繼承位問題,也成為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天皇最後他還特別強調,如何避免象征天皇的職責中途中斷,保證皇室的長久穩定,對於日本國家和國民的生活都有很重要的關系。

從明仁天皇長達11分鐘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高齡與健康、皇室制度改革、保證皇室長久穩定,是天皇選擇“生前退位”的三大原因,

聽了日本天皇的這一談話,多數日本國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表示能夠感悟到,讓天皇安度晚年,平穩完成天皇權位的交接,對於日本國家和社會都是一件好事。輿論調查也顯示,有80%以上的國民表示理解天皇的心願。

所以,明仁天皇自己考慮“生前退位”,與安倍政權計劃修改憲法,是沒有直接的關聯,更不存在安倍首相“逼宮”要天皇提前退位的問題。

從今天的明仁天皇正式表明“生前退位”的心願,到他正式提前退位,中間還需要修改《皇室典範》等法規,或者還需要制定單獨一部皇室法規,來解決明仁天皇退位後的稱號、待遇等問題。安倍首相在天皇發表談話之後,也代表政府發表了一份意見,表示尊重天皇的旨意,將會認真研究天皇“生前退位”的事情。安倍首相怕說錯話,是專門起草了一份紙面的談話稿,他說:“對於天皇面向國民發表的談話,我們表示嚴肅接受。我們在檢證天皇的年齡和公務負擔現狀問題時,有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去做?必須要予以認真的考慮。”

安倍首相的這一番話,也意味著,政府將會著手組建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研究天皇“生前退位”所涉及的所有事宜,以及需要修改的相關法律。在完成法律環境的整備情況之下,才能選擇合適的時機,來實現天皇的心願,完成皇位的平穩繼承,這就需要時間。

那麽,明仁天皇會在什麽時候正式退位呢?天皇在自己的談話中其實已經略有暗示,那就是在2年之後的2018年,那一年是他即位30周年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2

日本天皇正式表明生前退位意向 稱身體難以應對公務

據朝日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8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下午2時),現年82歲的日本明仁天皇發布視頻講話正式向日本國民表明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考慮到自己已82歲、身體逐漸衰退的情況,天皇稱“擔憂或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務”,向國民謀求理解。

天皇強調公務的重要性稱,“衷心祈願象征天皇的公務能穩定持續下去”。

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資料圖)

以此次表態為契機,天皇透露2012年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開始感覺體力減弱,表示“開始思考當出現難以像以往那樣履行繁重公務時,應當如何安置自身,對國家、對國民,以及對我身後的皇族而言才是適當的方式”。

天皇還談及減輕公務負擔的對策,稱“無限縮小國事行為及公務或許很難”。盡管當天皇健康狀態嚴重不佳時可設置攝政一職,但天皇就此闡述否定想法稱“天皇持續不能履行理應完成的公務,直到生命終結其作為天皇的身份始終不會改變”。

日本共同社稱,此前明仁天皇已向日本宮內廳表達了未來數年內讓位於皇太子德仁親王的“生前退位”意願,並表示“天皇作為憲法規定的日本象征,應該由能夠充分完成這一職責的人來擔任”。據悉,日本政府已在今年6月設立了非正式小組展開討論,天皇今日正式表明想法之後,將正式推進協商。

天皇“生前退位”在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的現代歷史上尚無先例。

日本現行的《皇室典範》中並無有關天皇“生前退位”的規定,因此,若要實現明仁天皇在生前傳位給皇太子的想法,就需要修改法律或特別立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表示,將會在明仁天皇發表意向後,通過評論等方式表明日本政府接受天皇退位決定的態度。

日本共同社本月最新進行的全國緊急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現行日本《皇室典範》中未作規定的天皇“生前退位”,85.7%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接受,認為天皇公務過多的受訪者達到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6

該叫什麽好?日政府擬將天皇生前退位後新身份寫入法律

據日本共同社10日報道,日本政府相關人士9日透露稱,日本政府已開始探討把天皇生前退位後的稱呼叫法寫入相關法律。使得退位後的天皇也可作為皇族擁有新的“身位”(身份地位)。

日本政府準備主要圍繞僅針對現任天皇的特別法展開協調工作。為明確對象僅限現任天皇,目前還出現了將退位時間也寫入條文之中的方案。

退位後的具體稱呼將結合17日召開首次會議的專家會議未來討論再行研究。

在日本,《皇室典範》規定了“皇後”、“親王”、“內親王”等皇族稱呼及其範圍。天皇的精神和身體陷入重病不起的狀態時,可設置代行憲法所規定的“國事行為”的“攝政”位置,但並無生前退位的規定。

由於法律中並無對退位後的稱呼和身份地位的規定,政府有意將新的稱呼等寫入特別法之中。歷史上退位的天皇稱為“太上天皇”,其略稱為“上皇”,若出家則稱為“法皇”。

完善相關法律時,退位後居住地和負責照顧起居的宮內廳職員規模等也將成為討論課題。

在政府內部,有意見提出應在特別法中列入寫明特定時期退位的條文。這可能是考慮采用“現任天皇在平成××年×月×日退位”等表述內容,但不適用於現任皇太子起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對於僅適用於現任天皇的特別法,憲法學者等之中有意見認為“以特定的個人為對象的法律過於隨便,無法認同”,此事也或將成為專家會議上的焦點所在。

據悉,日本政府每月將召開數次專家會議,聽取皇室制度的專家和憲法學者等的意見,並匯總論點。也有意見要求謹慎討論,論點整理可能會持續至明年。

明仁天皇

今年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通過視頻表達了作為象征天皇關於公務的想法,顯示出欲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他稱,考慮到自己已82歲、身體逐漸衰退的情況,“擔憂或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征天皇的公務”,向國民謀求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