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便利店:逆勢增長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304/272971.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蓋虹達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在北京發布了《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4)》完整版。自2013年起,雙方針對本土具有代表性的便利店企業開展了行業發展狀況調研,並通過企業高層訪談收集一手數據、資料。本報告是雙方二次合作開展的調研活動。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遭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百貨店整體增速為9.6%,大型綜超和超市增速為7.8%,而便利店逆勢增長,15家主要代表性企業銷售額增速為18.2%,遠高出其他業態。同時,新進業者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開始加速布局。綜合分析各項數據顯示,中國便利店行業仍處於二次擴張時期。

行業體量空間大 門店類型多樣化

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經受經濟增速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增長13.1%,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率為11.5%。零售百強企業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整體增長9.6%,大型綜超和超市為8.7%。2013年百貨業關店數達到23家,代表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下降0.08%,有83家大賣場・超市企業的毛利率呈現負增長的趨勢。

而便利店逆勢增長,主要代表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比率為18.2%,其增幅在傳統零售業中位居榜首。特別是以二、三線城市為中心的新進業者加速布局便利店的趨勢非常明顯。2014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簡稱連鎖協會)定點觀測的15家代表性便利店企業在2013年新增門店總數達到4484家。主要便利店企業的門店數都有增長,增幅達到3.4%。

以每百萬人擁有便利店店鋪數量統計,日本是388家,臺灣地區是425家,中國城市平均為54家,而且中國城市便利店單店平均銷售水平也遠落後於日本和臺灣地區。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國便利店的發展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反映出,無論是門店數量的擴張還是行業整體的提升,仍處於二次擴張時期。

目前,門店類型呈兩極分化趨勢:一些從超市業態轉型而來的便利店普遍存在門店面積過大的趨勢,這類店在平效和人效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而一些以加盟方式發展的便利店,門店平均面積都比較小。小型門店在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普遍存在商品種類單一,客單價低的問題。

在網絡零售方面,2014年受訪的十幾家便利店代表性企業均已開展與電商的業務對接,其中50%的企業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年平均網絡銷售額為622萬元,占總銷售額的0.14%;也另有部分便利店選擇網站自營的形式,而大部分便利店利用自身實體店的規模優勢,與電商的流量資源有效對接,選擇攜手平臺電商進行O2O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數據對比尋找差距海外經驗引領發展

報告從單店銷售額、平均賣場面積、賣場效率、毛利、日均來客數和客單價等經營指標對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日本進行了對比。

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便利店的平均單店銷售額為42032元,約是中國大陸便利店的7.3倍;平效為14萬元/平方米/年,是大陸的5.4倍;日均來客數919人/日,是大陸的2倍。臺灣地區便利店在門店面積、客單價方面與大陸地區差距不大,但其日均來客數接近大陸的2倍,故而單店銷售額和賣場效率(平效)均大幅高於大陸地區。

在來客數和客單價方面,2013年全日本便利店總店鋪數達到49323家,來客數達到155億人次,相比2010年的139億人次,年均增長約3.7%。粗略估算,全日本每天每3個人中便有1人光顧便利店,而每天每家便利店要接待919余人次。平均單店客單價從2010年的577(日元/天)增加到2013年的606(日元/天),年平均增長近1.7%。而在臺灣,便利店店鋪總數已超過1萬家。由於競爭激烈,平均單店來客數有所下滑,但客單價基本能夠保持每年3.1%的增長率。

日本和臺灣地區便利店業態在高速成長之後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其中店鋪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強化,對於提升客單價、增加來客數和來店頻率,起到了難以取代的作用。

報告顯示,日本便利店的服務種類在90年代末期已達百余種。21世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網絡相關的各類服務被不斷開發、創新出來,如電商業務的開展、電子錢包及手機支付的推出、網絡優惠券服務等。並且針對老齡化人群和女性白領開發了針對性服務業務。另外,便利店的服務逐漸延伸至相鄰業態,比如餐飲服務跨業態發展,開發炸雞和咖啡等產品,分割了星巴克、麥當勞這些餐飲連鎖企業主打經營的部分業務,也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臺灣便利店的發展特色是餐飲、服務、公益、購物,其中餐飲與服務是其發展的兩大利器。在服務方面,臺灣便利店又主要充當了臺灣的物流中樞和金流中樞。在物流發展方面,臺灣已經形成以便利店為主的物流配送體系。在金流中樞方面,臺灣便利店更是發揮了強大的門店網絡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服務。臺灣便利店的門店有近800項服務,而且大多數服務都能從門店的終端設備kiosk機上來實現,減輕了店員的負擔。臺灣便利店除充當社會化的物流中樞和金流中樞角色,在業態間合作和政府的公益職能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服務創新迎合需求 營造體驗增加粘性

中國城市消費者追求高品質和便利性的消費趨勢正不斷增強。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者更傾向於將節省購物和外出就餐的時間用於休閑和娛樂上,而便利店的服務正契合消費者這一需求的變化。

另外,電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便利店的服務創新。對便利店企業而言,電商的發展並非沖擊,而是促使便利店創新新服務、新業務的動力,也為便利店企業提供了更多黏合顧客的機會。自2012年,O2O就成為零售行業的熱詞,擁有眾多門店網絡的便利店也成為實現O2O最具成功性的業態。在電商與移動互聯技術應用的推動下,便利店的服務正在被不斷優化,更多契合消費者的服務也在逐步開發、創新之中,便利店企業也正隨著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逐步成長、壯大。

國內便利店企業在結構調整和服務拓展等方面進行的嘗試改造門店,強化顧客的購物體驗;線上線下融合,延伸門店服務;;加強社區類服務項目,提升便利性。

政策支持亟待加強自身能力急需提升

報告指出,中國便利店現階段繼續發展,開展社區服務還面臨產業鏈的成熟度、政府的支持力度、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等課題。

首先,快餐食品擴展方面,供應鏈匱乏的問題比較嚴重,特別是食品鮮度和食品安全的不穩定性降低了客戶體驗的滿意度。對便利店企業而言,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對需求的預估能力,對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

而在搭建服務平臺方面,便利店主要依靠第三方系統供應商,使系統中操作便利性需求的話語權不高且難以提升。

其次,政府的支持力度上,在國內,對於加強快餐食品的管理上,一方面政府對行業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於食品安全的政策規定有些不適合便利店的發展情況和現實狀況;另一方面,在服務內容和項目增加方面,行業行政性壁壘和地區專屬性壁壘還很多,跨行業增加服務項目時,涉及審批的部門多、手續繁,而且新項目上線後即使消費者反映可嘉,需要跨區域拓展時仍需重新申請和審批,甚至無法推廣。

最後,企業自身管理能力需要提升。關於加強餐飲服務及其管理方面的課題,主要是嚴格的鮮度管理和最大程度地降低損耗。社會性服務功能擴充方面,如何做到門店銷售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運營簡單化和標準化是關鍵。在加強休息型服務的同時,隨著賣場面積和休息區域的擴展,單位賣場面積的銷售額也許會有相應的下降,但如何節省空間、提升賣場效率,這些都對門店銷售和管理人員的綜合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