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解決惡意佔用額度、稅務安排等問題, 尚待最終敲定 □ 財新記者 林金冰 特派香港記者 鄭斐 戴甜 文滬港通倒計時僅剩兩月不足,兩地券商紛紛摩拳擦掌備戰。此間各大券商頻頻展開路演活動,向基金公司、銀行、公司客戶等推介。 監管機構和交易所也屢次“碰頭” 。 8月中旬,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赴港,分別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會面。 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諸如交易額度的使用及管理、相關稅務安排、內地券商墊資等,受到令監管部門、交易所和市場參與者關注。目前多數問題仍未有定論。 “考慮到國內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相對陌生,上交所特別要求券商開展投資者問卷調查,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國信證券相關負 責人告訴財新記者,準備工作包括交易規則、清算交收、技術開發等。 聚焦惡意 “占位” 熟悉滬港通業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對監管機構而言,交易額度的使用和管理是最令人撓頭的問題。 一名內地大型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掛單就要佔用額度,無論成交與否。如果滬港通大量額度被佔用,就會造成投資者間的相互影響, “例如購買 工行(601398.SH/01398.HK)的客戶為了低買,以低價大額掛單,佔用額度後就有可能影響想要買騰訊(00700. HK)股票的客戶” 。 對此,接近上交所的人士透露,當下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惡意佔用額度,目前的大原則是,市價的最佳五檔報價和在漲跌幅範圍內的限價報價會考慮到額度範圍。 上交所尚未最終確定日均額度餘額的計算方式,但根據港交所下發給券商的指引,每日的額度餘額= 每日額度 - 買盤訂單 +賣盤成交金額 +微調。當買 盤訂單被取消,買盤訂單被對方交易所拒絕,或買盤訂單以較佳價格執行時,每日額度餘額會有所增加。 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預計,港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將較為踴躍,而滬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相對平穩。廣發證券預計,初期額度將會在開通後較短的時間內用完,但開閘即額滿的概率不大。 內地大型券商人士估計,初期額度使用量可能爆棚,未來的一個改革方向可能是,五檔報價以內的委托掛單作為額度計量,五檔以外的放開。 李小加則表示,額度的分配完全按買單時間先後排序,與買賣訂單大小無關。為防出現不公平“占位”情況,港交所將嚴格監控,儘量縮小買盤與最近成交盤之間的價差,從而防止不成交的買盤擠佔額度 ;而且不允許修改訂單——如果投資者需要修改已經發出的訂單,必先取消該訂單,再按屆時額度餘額情況發出新訂單、重新排隊。 另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關乎券商墊資。目前滬港通的交易機制,無論是港股的T+0還是 A 股的 T+1,對兩市都不成問題,但兩市資金交收時間不同,A 股為 T+1,港股為 T+2。內地券商人士擔心,錢券兌付問題將對兩市套利造成阻礙,即在 A 股賣出股票、到 H 股買入可行,反之就有時間間隔的問題。 “由此產生了券商墊資的問題。 有內地券商認為墊資成本太高。 ”他說。 “大型券商墊資應無問題,但對小券商而言,資金流動性會是個考驗。 ”某證券相關負責人認為,資金交收時間的問題正在討論中,若要實際做到兩市都是T+1, 券商需要思考如何提供幫助。 關於提供行情信息是另一個備受兩地市場參與者關注的問題,也關係投資者切身利益。 目前,A股提供的是五檔行情免費,即前五檔買盤和賣盤報價都能免費看到,十檔行情需要收費,而 H股只提供一檔行情,因此可能存在公平問題。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通過購買 香港方面的實時行情及資訊,向開通滬港通的客戶第一時間提供符合內地投資者閱讀習慣的公告新聞等。 前述內地大型券商人士透露,兩市的停牌問題也在協調中。停牌在香港屬公司行為,在內地則是交易所行為,尚不能實現隨時停牌。 兩地券商關心的其他事項,還包括司法異地管轄權、分析師發表研究報告的限制、證監會的對外信息披露等。 稅務安排待厘清 對於投資 A 股,海外投資者始終有個擔憂,就是內地的資本管制。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自推出以來,關於它的退出及相關稅務安排至今尚未明確。 李小加8月6日公開表示,有關滬港通稅項及股票借貸等方面事宜仍在商討,將在正式推出前確定。港交所早前的資料顯示,滬港通稅務安排或將參考QFII。在7月底內地證監會的一場例會上,發言人表示相關細節將于近期出台。 自2003年試水以來,QFII 的相關稅務細則一直空白。 “稅務是海外金融機構投資 A 股時的一大顧慮。大家也希望內地的國稅總局能借滬港通這一契機,落實相關稅務政策。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合伙人邢果欣,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稅法規定,豁免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 A 股的股權轉讓所得稅(capita gain tax) ,但股息收益在征稅範圍內,最高須徵20% 的個人所得稅。滬港通尚未明確的一點就是,股權轉讓所得稅的豁免,能否延伸至海外個人投資者。 邢果欣向財新記者介紹,對於海外機構投資者,如果內地稅法沒有明確豁免,A 股股權轉讓所得須繳10% 的企業所得稅。但若遵循香港、英美等雙邊稅收安排協定,且投資標的是非不動產的A 股投資,符合條件的 A 股股權轉讓所得可免征企業所得稅。通常海外機構投資者仍須繳10%的股息預提所得稅。 “海外基金投資 A 股的限制在於,若要將資金撤回海外,需要外匯管理局審批,而審批過程中需要出具稅務澄清憑證,即把可能存在的稅務責任履行完畢,但現在主管稅務局也不知如何開稅 務澄清憑證。 ”他補充道。 據邢果欣介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海外基金提交一份臨時性撤回,即預先繳付股權轉讓所得稅與股息預提所得稅,但適用于雙邊稅收協定而豁免的股權轉讓所得除外。 “這也存在不確定性。 據我所知,用這個方法的海外基金屈指可數。 ”“滬港通下,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一直都在與國稅總局溝通,但 QFII 至今仍無詳細稅務安排,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想象的。 ”從事稅務工作多年的某四大會計師行高管向財新記者直言。 滬港通自宣佈以來,也有不少聲音討論對 QFII 和 QDII 的影響。目前QDII 額度相對寬鬆,多數機構未能全部使用,QFII額度需求則較為迫切。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指出,滬港通對 QFII、QDII 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更多的是互為補充。滬港通主要針對 個人投資者,QFII、QDII 是以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為載體。 一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認為,滬港通是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放措施。QFII和QDII 是額度控制的定向供給,滬港通則是不定向的。 “從制度層面看,滬港通是一個逐步實現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步驟,未來的可擴展性很強。 ”李小加稍早前曾表示,滬港通運行順利後,兩地監管機構將綜合考慮額度使用程度、運行情況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適當調整額度管理機制,甚至有可能逐步取消額度管理。 |
| ||||||
滬港通最引人關注的是兩邊市場的價差套利以及各種制度套利,由於兩地市場並未完全打通,A/H股的價差將會一直存在◎ 財新特派香港記者 戴甜 王端 記者 林金冰 鄭斐 文這個夏季,基金經理們即使在年假中也不願錯過滬港通的任何風吹草動,小到演習日期的確定,都能引發兩地市場一陣騷動。 8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啓動港股通業務全天候測試,滬深兩市股指當日收盤漲逾1.0%,恒生指數升1.3%。8月30日和31日,滬港通將啓動兩地聯網演習。早前接受培訓的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上交所曾口頭傳達,滬港通有望在10月13日正式啓動。 此間,各路資金不斷湧入香港,7月恒生指數累計上升超過6.8%,創近22個月來單月最高升幅。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主席兼行政總裁閻峰大膽預言,近期聚集香港的資金最終目的地是投資內地市場。 目前,部分投資者傾向認為,滬港通將是 A 股熊市的“終結者”;但較理性的看法認為 A 股轉好仍須由企業盈利周期轉好來根本推動。另外,目前滬港通並不允許做空行為,因此很難做對沖交易,缺少相應套利空間。伴隨滬港通測試先行,市場升溫,各種“看上去很美”的套利遐想也將迎來真槍實戰。 價差套利 “套利機會當然有。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執行官龔方雄向財新記者分析。 一名國際機構投資者向財新記者表示,由於港股投資標的相對較少,受供求關係影響,香港市場往往是“越好越貴” ,質優的大藍籌較其A 股溢價較多。 舉例而言,香港市場的大型煤炭股主要是三只:中國神華(601088.SH/01088. HK) 、 中 煤 能 源(601898.SH/01898. HK)和兗州煤業(600188.SH/01171. HK) 。由於中國神華比其他兩家基本面好,如果機構投資者配置煤炭股,一定首選中國神華,因此中國神華H 股比 A 股溢價不少;而兗州煤業 H 股相對於 A 股就有大幅折價。 在兩地市場上,價差套利交易並非自滬港通始。同時投資兩地市場的基金經理,常會留意A/H股之間的價差。 “我認為,這波內地關注滬港通的套利交易,主要還是內地股市要炒套利概念,其實套利空間相對有限,畢竟市場不是完全開放,頂多是賺個A/H股的價差,但也是有風險的,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資資產管理機構首席投資官向財新記者坦言, “券商鼓吹套利交易,可以增加業務量嘛。 ”目前市場就滬港通的套利主要基於A/H 股價差,直白的表述就是“哪邊便宜買哪邊”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策略師蔣有衡向財新記者概括道。蔣有衡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就在資本市場浸淫,在香港可謂前輩級人物。不過在他看來,套利交易並非投資的主流行為。 目前,65% 的 A 股較 H 股仍有溢價,但因市值加權基礎中金融板塊占較大, 故恒生中國A/H股溢價指數(Hang Seng China A/H premium index)目前為 -7.2%,即A股較 H股有折讓。 無法消除的價差 自滬港通4月公佈以來,A/H 股價差已平均收窄了10.5%,目前價差小于10% 的A/H股僅占19%。 “這主要是海外投資者對於滬港通還處於觀望態度,目前他們會對交易的有效性(trading efficiency)保持懷疑。 這當然有出于政策層面的擔心,譬如資金進出的管制,以及滬港通具體操作方面的一些細節。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些估值差異是沒辦法修復的,即使排除匯率波動,A/H 股股價最終也不一定重合,兩地借貸成本不相同,內地差不多在6% 以上的水平,而香港只需0.5%。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向財新記者表示。此外,兩地投資者結構以及投資參照系也促使A/ H股兩地始終會存在價差。 一名海外投資人向財新記者舉例說,譬如海螺水泥H股較A股至今還明顯溢價近30%,主要是因為同類優質公司在香港市場較少,外國投資者沒有太多選擇; 但在A股可選擇的標的物更多,且質地較差公司可能有更多題材便於炒作。此外,同一隻 A+H 的股票在兩地的市場權重和流動股份供應量,也不同。 “A/H 股的價差始終會存在。我們現在估計,價差大概可能會回歸到10% 的水平。 ”上述國際機構投資者指出。 洪灝指出,基於兩地交易時間等機制不同的套利也有風險,因為雖對應的是同一公司資產,A/H 股仍是兩個不同標的,且反映同一信息的股價表現不一定相同。 “A/H 股股價的驅動因素完全不同,如果同時看 A 股和 H 股的策略師,精神會分裂的。 ”他開玩笑地說。 “關鍵的是股份不能相互轉換,仍是兩個完全割裂的市場。 ”蔣有衡向財新記者舉例說,如在加拿大創業板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南戈壁(01878.HK)投資者可在加拿大市場買入,在香港賣出同批股份,但滬港通還不能實現。 多層套利空間 除了有限的價差套利,市場有觀點認為 滬港通存在多層套利空間。 廣發證券方面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 指出,港股採用T+0,無漲跌停板,且兩地交易時間及假期不同,致使 A 股、H 股會出現無法重疊交易的情況,再加之滬港通交易額度的限制,導致滿額後某些個股暫時無法交易,投資者相信這會產生套利空間。 廣州證券旗下廣證恒生策略組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分析,這其中包括融資成本的利差套利,如將面向港股投資者的低成本融資,用以償還內地高成本負債 ;股權融資成本的套利,如在低估值市場回購股本,在高估值市場溢價增發;高溢價標的估空套利,如融資融券標的品種中,同類型或同行業的高溢價估值股票的估空套利 ;以及在匯率波動較大時進行交易套利。 市場層面的“套利”之外,另一種遐想是監管套利。內地一名資深券商人士舉例稱,關於兩地市場持有一間上市公司5% 或以上股份需要披露的規定,可能有人就會分散持倉,避免暴露股份持有人。 “這些投資者監管套利行為,會倒逼上交所進行改革,包括A 股的交易機制、信息披露機制和監管策略。這與國際板不同,國際板是想方設法把外面的人和錢圈進來,按照自己的制度管,滬港通則是通過走出去改革自身。 ”“券商會考慮在兩地市場或其中一個開發或使用衍生品工具,也在研判日內交易的套利空間,更好地服務境內外投資者的需求。 ”廣發證券方面陳述。 A股拐點? 自從滬港通公佈後,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就是對 H 股、A 股的影響。7月以來,外資持續湧港,港元匯率一路走高,香港金融管理局多次入市平抑匯價。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8月12日與傳媒茶聚時指出,7月至今,金管局已承接超過90億美元沽盤,相當于超過700億港元湧入香港。 港交所(0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在8月6日的中期業績會上不諱言,滬港通即將實施,是近期市場氣氛轉好及資金持續流入香港的重要因素之一。 “港股始終更國際化,A 股又在逐漸開放,現在海外大基金的行為是兩地市場一起做多,因為之前全球配置的基金中,中國一直被低配。 ”蔣有衡向財新記者表示,最重要的是,可能資金會出現相互抵消的效應,但兩邊市場的成交量都會上升,產生雪球效應。 市場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滬港通計劃公佈後,香港和上海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已經分別飆升49%和88%。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在8月7日最新發佈的報告中指出,滬港通啓動在即,兩地投資者會集中就 A/H 股進行套利,“我們認為隨著‘一個中國’股市的形成,在A股、H股同時上市的84家公司股票估值會持續趨同(convergence) 。 ”“最近的確一些外資基金已經開始準備,都在詢問A股的投資機會。而對於 H 股,其實 H 股小盤股影響最多。 盡管目前投資標的仍是成分股,但未來放開是趨勢,因此小盤股被炒了起來。 ”陳昌華告訴財新記者。 “滬港通開通後,中國 A 股可投資性提高,流動性改善,增加了納入全球指數可能性。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又會鼓勵全球更多基金湧向A 股。就市場影響力方面,滬港通比QFII影響深遠很多。 ”龔方雄表示。 國際投資者對於滬港通的理解,部分是中國持續改革的信號。就在8月7日,美國大型基金富達國際第四次增持了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 。 “幾乎歷次 A 股大底,都是外國投資者 QFII基金買起的。 ”龔方雄稱。 但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判斷,滬港通試點啓航後,短期受益H股居多,中長期受益 A 股居多。他同時認 為,A 股不會就此迎來拐點,因為推動A 股還是需要經濟周期轉好,帶來企業盈利周期的轉好; 從綜合流動性、估值、盈利、風險等各方面來看,A 股現階段也不具備產生拐點的條件。 財新實習記者楊剛對此文亦有貢獻 滬港通的套利機會 技術層面 ■ 交易時間差套利 共同交易日機制下的兩地節假日異動套利策略; 交易時間不一致的開市及 收市異動套利策略 ■ 交易制度差套利 港股T+0與A 股T+1之間的異動套利;港股無漲跌停板與A 股漲跌停板之間 的異動套利 ■ 行業估值差套利 兩地市場因投資習慣、 流動性等不同,導致同類型行業整體估值出現較大偏差而出現棄高增低的套利策略; 機構組合品種間的行業估值調換策略■ A+H股間的價差套利策略 宏觀層面 ■ 融資成本的利差套利 針對港股投資者的低成本融資, 用以 償還內地高成本負債 ■股權融資成本的套利 在低估值市場回購股本、 高估值市場 溢價增發等 ■ 高溢價標的估空套利 融資融券標的品種中同類型或同行業的高溢價估值股票估空套利■ 當匯率波動較大時進行交易套利■ 未來或將存在衍生品之間的套利資料來源:廣證恒生策略組 | ||||||
周四“滬港通”又出現重要進展,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及香港結算,已與上交所及中國結算訂立協議,該協議被稱為“四方協議”。協議中,港交所和上交所同意平均分享因滬港結算通以結算費用方式產生的收入。(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協議內容如下:
一、聯交所與上交所同意將為各自市場的投資者提供訂單路由安排及相關技術基礎設施,讓雙方買賣在對方市場上市的股票;
二、香港結算與中國結算同意將為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投資者提供交易清算及交收安排,以及存管、名義持有人和其他相關服務;
三、上交所和聯交所同意將根據公平對等的原則平均分享因滬港交易通以交易費用方式產生的收入;以及中國結算和香港結算同意將根據相同原則平均分享因滬港結算通以結算費用方式產生的收入。
經各方協議的滬港通主要特點大致與聯交所及香港結算於 2014 年 4 月 29 日刊發的通告所載者相同(見香港交易所同日發出的公告)。
概要而言,四方協議訂明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除少數的例外情況外,上交所將接納上證 180 指數的成份股、上證 380 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數成份股內而有股票同時在聯交所上市及買賣的滬股為滬股通股票,以供滬股通投資者通過滬股交易通進行交易;
二、除少數的例外情況外,聯交所將接納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成份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數成份股內而有股票同時在上交所上市及買賣的 H 股為港股通股票,以供港股通投資者通過港股交易通進行交易;
三、上交所和聯交所可商議並經雙方同意及獲得有關監管機構批準後修改通過滬港交易通買賣的股票範圍;
四、滬股通投資者買賣滬股通股票,僅限以人民幣交易和交收;而港股通投資者買賣港股通股票,僅限以港幣報價,並以人民幣與中國結算或其結算參與人進行交收;
五、上交所及聯交所各自同意,未經對方書面同意,不得以對方市場上市的股票或股票指數為基礎自行開發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倘有發行商擬以上交所或聯交所中一方市場上市的股票或股票指數為基礎發行權證及其他衍生產品(包括牛熊證)以在另一方的市場上市,有關安排由上交所與聯交所另行商定。除若幹例外情況外,若就前述產品取得另一方的書面同意或與另一方另行達成協議,上交所或聯交所(視情況而定)從有關產品獲得的收益將由雙方平均分享。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2 21:15 編輯 港交所滬港通教育:如何獲取市場資訊 作者:格隆匯整理 1、投資者如何獲得港股通股票的披露信息? 答:滬港通業務不改變現有滬港兩地市場監管架構和市場運行模式。其中,港股通股票的相關信息披露,直接適用聯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 內地投資者既可以通過登錄聯交所“披露易”網站獲取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可以通過上市公司自設的網站等途徑獲取。至於上市公司自設的網站電子地址,投資者可以通過查閱聯交所網站的“網上聯系”欄目獲取。 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年報及半年報(香港市場稱為“中期報告”)等,投資者不僅可在“披露易”網站上查閱,還可以向上市公司索要中文或英文的電子和印刷版本的年報。 2、投資者如何從“披露易”網站查閱港股通股票以往發布的信息披露文件? 答:聯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包括以下幾類:公告及通告,通函,財務報表/環境、社會及管治資料,月報表等。通常,聯交所上市公司在發布年報前,會預先披露全年業績公告(屬於公告及通告的一類)。其中,投資者較為關註的公司主要經營狀況、財務數據均會在全年業績公告中有所體現。 具體而言,投資者查詢上市公司公告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從“披露易”網站內“上市公司公告”一欄內選擇“進階搜尋”查詢上市公司的公告。具體操作時,投資者可在“現有上市證券”欄內輸入股份代號或股份名稱(繁體字或英文),在“標題類別”中選擇“公告及通告”及“財務資料”,以查看該公司的董事會會議召開日期、業績公告內容、股息分派詳情等。 二是在“披露易”網站上,從“發行人相關資料”欄目下的“董事會會議通知”及“證券持有人享有的權益(股息及其他)”查閱近期公司發布的有關資料。 三是登錄聯交所網站,在“中國證券市場網頁”欄目下的“上市公司”中搜尋上市公司曾發布的公告和派息紀錄等。 3、港股通股票的最新信息及公告何時會刊登在“披露易”網站? 答: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當通過聯交所電子呈交系統“披露易”網站發布公告。該系統的操作時間為每個交易日上午6:00至晚上11:00,以及交易日之前的非交易日下午6:00至晚上8:00。 提示投資者關註,不同類型文件在“披露易”網站刊登的時間不盡相同: 一是公告及通告不得在正常交易日上午8:30至中午12:00或下午12:30至下午4:15期間,或者在聖誕節前夕、元旦前夕及農歷新年前夕(不設午市交易時段)上午8:30至中午12:00的期間刊登。但是,海外監管公告、沒有附帶意見的股價或成交量異動的澄清公告、沒有附帶意見的新聞報道或報告的澄清公告、短暫停牌或停牌公告這四項公告不受此約束,投資者可以及時了解。 二是股息及業績公告,一般應在正常交易日中午12時至12時30分、或下午4時15分收盤後公布。 三是例如“通函”及“年報”等其它類型的上市公司文件,在交易日上午6:00至晚上11:00期間、及在交易日之前的非交易日下午6:00至晚上8:00期間隨時刊登。 投資者在了解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就可以在“披露易”網站的“最新上市公司公告”欄中瀏覽公司發布的最新公告了。 4、在哪里可以查閱到聯交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的名單? 答:如果投資者想查詢聯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那麽分兩種情況:一是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免費查詢存放於公司股份過戶處的股東名冊了解;二是未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向股份過戶處繳付費用後,也可以查詢該股東名冊。 對於董事名單,投資者不僅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年報或最近刊登的公告或通函中查看,也可到“披露易”網站上“發行人相關資料”下的“董事名單”欄目下載,或者按照股份代號、上市公司名稱或董事名稱查找。 提示內地投資者註意的是,當您在查閱聯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時,可能會發現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名單中有這樣一家機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實,這家公司並非大型公募基金或其他機構,而是香港證券市場特有的一種制度安排。目前,在香港市場,有超過七成的股票(按股數計算)均存放在香港交易所旗下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內,這些股份都是以香港交易所集團全資附屬成員機構 —“香港中央結算 (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名義登記在冊的。因此,投資者可以在部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上看到,“香港中央結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都是其中一名大股東。 此外,投資者也可以查詢“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這名“大股東”背後的其他相關股東信息。聯交所於2008年4月28日增設了“CCASS網上股權披露服務”。投資者只要在“披露易”網站上“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欄中輸入所查詢的上市公司股份代號及日期,即可查看過去一年內任何指定日期的每名CCASS的參與者,以及願意披露的投資者賬戶持有人所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的持股量。 持有某聯交所上市公司5%或以上股權的投資者即是大股東,而大股東無論出售或購入公司股份時,只要其股權變動時跨越了某個整數百分點(例如,某上市公司大股東原本持股占比為5.8%,後來購入股份後使其持股占比增加至6.2%,也就是跨越6%這個整數百分點),就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聯交所告知市場。此外,上市公司的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員也應當披露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權益。投資者如果想了解這方面的資料,可以查閱“披露易”網站“股權披露”欄目下的“披露權益”部分了解。(以上內容來自香港交易所網站) 內地能訪問的香港主要財經媒體及地址: 香港文匯報財經版:http://paper.wenweipo.com/006FI/; 香港信報:http://www.hkej.com/template/landing11/jsp/main.jsp; 香港經濟日報:http://www.hket.com/eti/; 明報財經版: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Newsmain.htm; 香港東方日報:http://www.orientaldaily.on.cc/; 東方互動網:http://www.on.cc/finance/ 財華網:http://www.finet.hk/mainsite/index.htm; 匯港資訊:http://www.infocastfn.com/zh_CN/web/guest/hong-kong-stock-all-news; 經濟通:http://www.etnet.com.cn/; 雅虎財經香港:https://hk.finance.yahoo.com/ |
昨天恆指大升568.38點,以報25317.95點,一舉重上二萬五之上,成交更超過1,000億。這次證明二萬五的阻力已破,後市將繼續因滬港通概念而炒作。
投資銀行高盛發表中國策略報告,指滬港通將引領A股走向世界,並釋放大量內地投資組合流向香港,成為兩地資金的匯集場所,成為全球市值第二、交易額排名第三的大市場。滬港通推出後,A股和H股估值將趨同、B股歷史任務完結並會轉換為H股、滬港之間的競爭不再是零和遊戲而是雙向流動。
若然大家認同高盛的意見,可以考慮一些香港同上海都有上市,而又同樣屬於滬港通的股票,因為兩地的買家都可買到這些股票。
港交所有設立滬港通的專頁,介紹詳情:http://www.hkex.com.hk/chi/market/sec_tradinfra/chinaconnect/chinaconnect_c.htm
早在2007年港股直通車之前,已經有好多人留意香港A股同國內H股之間的互動關係,恆指服務公司還為此而推出AH股溢價指數,當時A股係以比H股高溢價成交。
到現在,因為兩地市場還未接軌,差價的情況仍然存在,理論上如果滬港通有效操作,是可以令到差價縮少的,因為如果其中一種股票溢價高的話,就會引發拋售,投資者寧願去買另外一種較平宜的。
在實際操作上,因為A股和H股係兩種不同的股票,技術上不可以賣出H股換為A股,亦不可以賣出A股換為H股,結果都不會是完全兌換。
在網上有很多AH股對比的網站,以下是以昨天收市價計算,溢價最高的是洛陽玻璃,最低的是安徽海螺水坭,比大家參考一下:
公司名稱 | H股編號 | A股編號 | H股全日收 (港元) | A股全日收 (人民幣) | 溢價(%) |
第一拖拉機股 | 港:00038 | 滬:601038 | $5.76 | ¥9.02 | 96.7% |
四川成渝高速 | 港:00107 | 滬:601107 | $2.78 | ¥2.99 | 35.1% |
青島啤酒股份 | 港:00168 | 滬:600600 | $59.15 | ¥40.26 | -14.5% |
江蘇寧滬高速 | 港:00177 | 滬:600377 | $8.95 | ¥6.09 | -14.5% |
京城機電股份 | 港:00187 | 滬:600860 | $4.38 | ¥6.90 | 97.9% |
昆明機床 | 港:00300 | 滬:600806 | $3.25 | ¥5.02 | 94.0% |
廣州廣船國際 | 港:00317 | 滬:600685 | $13.73 | ¥17.13 | 56.7% |
馬鞍山鋼鐵股 | 港:00323 | 滬:600808 | $1.79 | ¥1.78 | 24.9% |
上海石油化工 | 港:00338 | 滬:600688 | $2.68 | ¥3.59 | 68.3% |
江西銅業股份 | 港:00358 | 滬:600362 | $14.18 | ¥13.67 | 21.1% |
中國石油化工 | 港:00386 | 滬:600028 | $8.14 | ¥5.69 | -12.2% |
中國中鐵 | 港:00390 | 滬:601390 | $4.27 | ¥2.90 | -14.7% |
廣深鐵路股份 | 港:00525 | 滬:601333 | $3.20 | ¥2.85 | 11.9% |
深圳高速公路 | 港:00548 | 滬:600548 | $5.02 | ¥4.90 | 22.6% |
南京熊貓電子 | 港:00553 | 滬:600775 | $7.04 | ¥10.63 | 89.7% |
鄭煤機 | 港:00564 | 滬:601717 | $5.44 | ¥6.04 | 39.5% |
北京北辰實業 | 港:00588 | 滬:601588 | $2.24 | ¥2.74 | 53.6% |
中國東方航空 | 港:00670 | 滬:600115 | $2.72 | ¥2.68 | 23.8% |
中國國航 | 港:00753 | 滬:601111 | $5.09 | ¥3.66 | -9.7% |
中國石油股份 | 港:00857 | 滬:601857 | $11.50 | ¥8.05 | -12.1% |
白雲山 | 港:00874 | 滬:600332 | $27.80 | ¥27.93 | 26.2% |
華能國際電力 | 港:00902 | 滬:600011 | $9.24 | ¥6.20 | -15.7% |
安徽海螺水泥 | 港:00914 | 滬:600585 | $28.55 | ¥17.84 | -21.5% |
建設銀行 | 港:00939 | 滬:601939 | $5.91 | ¥4.11 | -12.7% |
大唐發電 | 港:00991 | 滬:601991 | $4.57 | ¥3.91 | 7.5% |
安徽皖通高速 | 港:00995 | 滬:600012 | $4.75 | ¥4.52 | 19.5% |
中信銀行 | 港:00998 | 滬:601998 | $4.86 | ¥4.42 | 14.2% |
儀征化纖股份 | 港:01033 | 滬:600871 | $1.77 | ¥2.78 | 97.3% |
重慶鋼鐵股份 | 港:01053 | 滬:601005 | $1.86 | ¥2.80 | 89.1% |
中國南方航空 | 港:01055 | 滬:600029 | $2.70 | ¥2.55 | 18.6% |
天津創業環保 | 港:01065 | 滬:600874 | $5.75 | ¥8.29 | 81.1% |
華電國際電力 | 港:01071 | 滬:600027 | $5.81 | ¥3.85 | -16.8% |
東方電氣 | 港:01072 | 滬:600875 | $13.26 | ¥13.34 | 26.4% |
中國神華 | 港:01088 | 滬:601088 | $23.10 | ¥15.44 | -16.1% |
洛陽玻璃股份 | 港:01108 | 滬:600876 | $3.80 | ¥7.24 | 139.3% |
中海發展股份 | 港:01138 | 滬:600026 | $5.79 | ¥5.60 | 21.5% |
兗州煤業股份 | 港:01171 | 滬:600188 | $6.95 | ¥8.49 | 53.4% |
中國鐵建 | 港:01186 | 滬:601186 | $7.44 | ¥5.12 | -13.6% |
農業銀行 | 港:01288 | 滬:601288 | $3.66 | ¥2.50 | -14.2% |
新華保險 | 港:01336 | 滬:601336 | $28.35 | ¥24.95 | 10.5% |
工商銀行 | 港:01398 | 滬:601398 | $5.28 | ¥3.55 | -15.6% |
中國中冶 | 港:01618 | 滬:601618 | $1.90 | ¥1.91 | 26.3% |
中國南車 | 港:01766 | 滬:601766 | $7.14 | ¥5.22 | -8.2% |
中國交通建設 | 港:01800 | 滬:601800 | $5.85 | ¥4.11 | -11.8% |
中煤能源 | 港:01898 | 滬:601898 | $4.97 | ¥4.37 | 10.4% |
中國遠洋 | 港:01919 | 滬:601919 | $3.51 | ¥3.53 | 26.3% |
民生銀行 | 港:01988 | 滬:600016 | $7.64 | ¥6.37 | 4.7% |
金隅股份 | 港:02009 | 滬:601992 | $6.00 | ¥6.49 | 35.9% |
復星醫藥 | 港:02196 | 滬:600196 | $26.00 | ¥18.94 | -8.5% |
廣汽集團 | 港:02238 | 滬:601238 | $8.35 | ¥8.30 | 24.9% |
中國平安 | 港:02318 | 滬:601318 | $65.30 | ¥43.40 | -16.5% |
長城汽車 | 港:02333 | 滬:601633 | $33.20 | ¥32.50 | 23.0% |
中國鋁業 | 港:02600 | 滬:601600 | $3.72 | ¥3.81 | 28.6% |
中國太保 | 港:02601 | 滬:601601 | $30.00 | ¥20.09 | -15.9% |
上海醫藥 | 港:02607 | 滬:601607 | $16.98 | ¥13.86 | 2.5% |
中國人壽 | 港:02628 | 滬:601628 | $23.05 | ¥15.38 | -16.2% |
上海電氣 | 港:02727 | 滬:601727 | $3.59 | ¥4.30 | 50.4% |
中海集運 | 港:02866 | 滬:601866 | $2.34 | ¥2.93 | 57.3% |
大連港 | 港:02880 | 滬:601880 | $2.61 | ¥3.25 | 56.4% |
中海油田服務 | 港:02883 | 滬:601808 | $23.25 | ¥19.86 | 7.3% |
紫金礦業 | 港:02899 | 滬:601899 | $1.99 | ¥2.34 | 47.7% |
交通銀行 | 港:03328 | 滬:601328 | $5.83 | ¥4.35 | -6.3% |
招商銀行 | 港:03968 | 滬:600036 | $15.04 | ¥10.78 | -10.0% |
中國銀行 | 港:03988 | 滬:601988 | $3.69 | ¥2.71 | -7.8% |
洛陽鉬業 | 港:03993 | 滬:603993 | $5.47 | ¥7.50 | 72.2% |
中信証券 | 港:06030 | 滬:600030 | $19.46 | ¥13.26 | -14.4% |
中國北車 | 港:06199 | 滬:601299 | $6.81 | ¥5.12 | -5.6% |
中國光大銀行 | 港:06818 | 滬:601818 | $3.76 | ¥2.71 | -9.5% |
海通證券 | 港:06837 | 滬:600837 | $12.96 | ¥10.06 | -2.5% |
753 total views, 9 views today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指數 | 淨利潤同比增長 (%) | 往績市盈率 | 往績市帳率 |
---|---|---|---|
上證綜合指數 | 12.54% | 10.51倍 | 1.28 |
上證50指數 | 12.52% | 7.94倍 | 1.11 |
滬深300指數 | 12.42% | 9.39倍 | 1.23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 ||||||
滬港通的推出,代表全球投資人可以透過香港前進中國股市,同享中國經濟與股市成長的果實。這個全球資本市場的大事,台灣投資人該如何參與?事先又該了解哪些「眉角」? 撰文‧唐祖貽 問題1.前進滬、港股市,該選擇複委託或直接開戶? 答:目前國內投資人想要投資海外市場有兩個管道:一是在國內券商開立「複委託」帳戶,另一個就是到當地直接開戶。投資人該如何選擇呢? 富邦證券海外商品行銷部協理鍾瑞釗指出,目前國內複委託帳戶可投資的海外股市有美國、香港、日本等國家或地區,並未包括中國。依現今的規定,除了總資產超過三千萬元的專業投資人,可透過複委託帳戶直接投資中國B股之外,即使滬港通上路,複委託帳戶仍然不能直接或經由香港買賣A股,想要投資中國股市,只能自行到香港開戶。即使直接到香港開戶,目前也只能投資上海股市中滬港通限定的五六八檔,上海股市其他個股、深圳股市、創業板等仍然不能投資。 是否一定要去香港開戶?鍾瑞釗認為其實未必,即使複委託目前不能直接投資中國股市,但從港股中追蹤中國股市指數的ETF,以及國企股(H股,中國企業至香港掛牌的公司)中尋找本益比偏低或與A股價差過大的公司,獲利空間並不亞於直接投資中國股市。 此外,複委託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只要開立一個帳戶,就可以投資所有主管機關核准的海外股市,且匯款、下單都在國內完成。否則若要投資多個海外股市,就得分別到當地券商與銀行開戶,不論是帳戶管理、匯款、下單都不方便。因此,複委託仍是投資多個海外市場的最佳選擇。 當然,複委託也不是沒有缺點。一般來說,複委託的手續費比當地券商高,另外,目前國內券商提供複委託的報價行情,大多是延遲十五分鐘,除非每月交易金額達到一定額度的大戶,才會提供即時報價,這對於短線、當沖客較為不便。若在當地券商開戶,取得即時報價的條件比較寬鬆。 因此,複委託與直接開戶,適合的對象不同,投資人可多加比較。 走!到香港開戶去—— 赴港開戶與交易須知去哪裡開戶? 在香港,以下兩類券商皆可開戶。第一類是隸屬於銀行的證券經紀部門,這類似國內的金控,另一類是獨立券商,類似台灣如群益、元富、統一等券商。由於銀行規模普遍較大,旗下的券商研究資源也比較豐富,因此是較多投資人的選擇。 開戶要填哪些文件? 要準備多少資金在戶頭內? 一般來說,到香港開戶所需填的文件大同小異,且並不複雜,重點是別忘了從台灣攜帶下表中提到的文件。 至於須預存多少港幣在帳戶內?各家規定不一,大多是港幣100元,門檻並不高。特別注意的是,未來下單交易時須先從台灣匯款,匯款方式與規定務必要在開戶時當面問清楚並確認無誤,否則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如何查詢成交紀錄? 查詢是否成交主要有兩種方式:1. 用帳號密碼登入該銀行或券商網站查詢。 2. 每月的對帳單可作為再確認之用。 有些券商還提供簡訊回報的功能,可於開戶時一併確認。 選哪個好?—— 複委託與直接開戶比較 複委託 直接開港股戶頭 開戶方式 簡單,現有國內證券帳戶加開即可 較複雜,需本人至香港辦理開戶所需資料 與國內證券戶相同,並加開外幣帳戶 1.護照 2.台胞證或身分證 3.國內通訊地址英譯名稱 4.上述通訊地址的水費或電費帳單。 投資範圍 1.香港股市(含ETF、國企股)2.主管機關核准的海外股市 1.香港股市(含ETF、國企股)2.滬港通範圍內的滬股共568檔手續費較高 較有彈性報價資訊 即時/延遲15分鐘 即時適合對象 1.入門、一般投資人2.想分散布局海外股市3.以波段投資為主1.資金較雄厚或熟悉滬港股2.想直接投資中國股市3.短線、波段皆可問題2.滬、港、台股市,交易制度有什麼差異? 答:滬港通上路之後,大幅拉近兩岸三地主要股市的距離,未來﹁錢﹂進中、港股市,將成為投資新趨勢。因此有必要先了解滬、港、台三地股市的基本交易規則,並比較其差異與特色。 首先,從交易時間來看,滬股、港股都有上午盤、下午盤與中午休息的設計。當行情過熱時,午盤的休息會有「降溫」的效果,但全天交易時間也因此拉長。 至於交易單位,台股和滬股以「張」為單位,台股每張固定一千股,滬股則是一百股。較特別的是港股,是以「手」為單位,而且每手的股數不一定。不知道某家公司的「一手」是多少股怎麼辦?目前港股的交易軟體,已會自動提供每手股數,只要下單時輸入港股代號,就會出現每手最小委託股數,以此股數的倍數下單就可以。 另外,三地股市的交割日也不同。而且滬、港股在下單前,會先檢查帳戶內是否有足夠的金額或股票,若不足會拒絕接受下單,這和國內股市不須事先檢核金額不同。 沒有漲跌幅限制,是港股與滬股、台股的另一大差異。 在行情大幅波動時,港股指數可以在一天之內震盪超過千點,個股單日漲跌超過三○%比比皆是。因此,想要投資港股的投資人,請盡量避免以市價搶進殺出。 在信用交易部分,雖然目前國內法規並未開放複委託可以從事信用交易,不過港股早已有現股當沖的機制,而且條件比台股寬鬆許多,還是可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規定大不同—— 滬股、港股、台股交易制度比較交易時間 午盤休息 交易單位 交割日與 規定 個股 漲跌幅 信用交易 滬股 早盤 09:3011:30 午盤 13:0015:00 共4小時 有, 11:30 13:00 1張等於100股 T+1,下單時帳戶內需有足夠金額或股票 ±10% 可 港股 早盤 09:3012:00 午盤 13:0016:00 共5.5小時 有, 12:00 13:00 1手,每手交易股數由該公司自定 T+2,下單時帳戶內需有足夠金額或股票 無限制複委託:不可直接開戶:可(融資、融券戶分別加開)台股 09:0013:30 共4.5小時 無 1張等於1000股 T+2 ±7%可問題3.滬、港、台股的交易成本誰較高? 答:除了交易規則,投資人最關心的應該就是交易成本了。以下分別列出滬、港、台三地股市的交易成本,並以網路單為例,假設各買進一千股來試算,供投資人比較。 滬、港、台三地股市相比,台股相對來說,交易成本較低,而港股由於收費名目較多,且實際費率也比滬股與台股高,因此,除非在手續費上有優惠,否則,應以中長線波段持有為主,並不適合短線或頻繁交易。 誰的成本高?—— 滬股、港股、台股交易成本比較 滬股 交易佣金 上限0.3%,最低人民幣5元過戶費* 成交股數的0.06% 印花稅 賣出時課0.1% 證交稅 無 *註:過戶費在買賣滬股時都要收取,深圳股市不收。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3%+(1000股×0.06%)=成交金額×0.3%+人民幣0.6元 佣金 過戶費 賣出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3% +0.1%)+(1000股×0.06%)=成交金額×0.4%+人民幣0.6元交易佣金 印花稅 過戶費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7%+人民幣1.2元 港股 複委託 直接開戶 手續費 0.25% 0.50%,最低港幣50元 0.25%,最低港幣100元 交易費 0.005% 交易徵費 0.003% 結算費 0.004% (單筆最低港幣2元,最高港幣200元)印花稅 買賣皆須課0.1% (不足港幣1元以港幣1元計) 證交稅 無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25%+0.005%+0.003%+0.004% +0.1%)=成交金額×0.362% 手續費 交易費 交易徵費 結算費 印花稅賣出交易成本:同上=成交金額×0.362% 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724% 台股 手續費 上限0.1425%,最低20元證交稅 賣出時課0.3%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1425% 手續費 賣出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1425%+0.3%)=成交金額×0.4425% 手續費 證交稅 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585% 交易成本:港股>滬股>台股問題4.滬、港、台股誰的稅負最重? 答:交易成本雖然是港股最高、台股最低,但比起稅負可就完全不同,無論是滬股或港股在相關稅負上的優惠,都比台灣更具競爭力,未來也勢必吸引更多高資產人士投入。 左表為試算滬、港、台股市投資人在稅負方面的差距。 假設某投資人收入均適用台、港、中當地的最高所得稅率,分別投資台股、港股與滬股,二○一四年各領到相當於新台幣五萬元的現金股息。 首先看香港,香港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最高為二○%。更重要的是,在港股領到的現金股息除了國企股、紅籌股因需配合中國股市,以分離課稅的方式課徵一○%股息稅之外,本地股的股息一律免股息稅,也不用納入個人所得,更沒有其他稅捐負擔,可說是真正的賦稅天堂。 其次,中國股市雖有課徵股息稅,但會以持有時間長短做分級,持股時間愈長稅率愈低,並搭配分離課稅,不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同樣也沒有證所稅或其他稅捐。 台灣呢?很早開始,現金股息就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另外,股利從去年起滿五千元以上者,需加徵二%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加上證所稅,台灣對於股利,無論是賦稅名目還是課稅金額,在兩岸三地股市都是最高且最複雜的。 更慘的是,明年起,個人最高所得稅率將從四○%調高到四五%,以及可扣抵稅率減半,代表領股息者還要再增加稅負或減少扣抵金額。 誰的稅負重?—— 滬股、港股、台股稅負成本比較 港股 滬股 台股* 個人所得稅 0 0 50000×40% =20000 股息稅 本地股:0 國企、紅籌股: 分離課稅、稅率10% 50000×10%=5000 分離課稅,並依持股時間分三級:超過1年:稅率5% 1個月至1年:稅率10% 1個月以內:稅率20% 0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0 0 50000×2% =1000 資本利得稅(證所稅) 無 無 有,本例為0 其他稅負 無 無 無 總計 約新台幣0或5000元 約新台幣2500至10000元 新台幣21000元*註:本案例未考量累進稅率扣除額稅負成本:台股>滬股>港股問題5.如何搜尋中、港股市的相關資訊? 答:有關股市的資訊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上市公司發布的重大訊息或財務報告。以滬、港、台三地股市相比,台股在財報揭露的頻率與數量,堪稱三地股市之冠。 另一類則是財經新聞與訊息,對於海外投資人來說,透過內容豐富且功能完整的大型財經網站,了解所投資市場的動態,是投資時必備的工具之一,以下推薦的網站值得好好利用。 如何搜集資訊? 1.官方資訊 1. 滬股:巨潮資訊 http://www.cninfo.com.cn/ 2. 港股:披露易 http://www.hkexnews.hk/ index_c.htm 滬股的「巨潮資訊」、港股的「披露易」,與台股「公開資訊觀測站」相同,涵蓋所有上市公司的重大訊息、財務報告揭露與搜尋等功能。 2.一般財經訊息 1. 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f=pad 2. 阿思達克財經網 http://www.aastocks.com/ tc/default.aspx 3. Wind萬得資訊 http://www.wind.com.cn/ Default.aspx 4. 華爾街日報(繁體中文版)http://tw.wsj.com/big5/ 5. 香港信報 http://www.hkej.com/template/ landing11/jsp/main.jsp 財報何時公布?—— 滬、港、台股市財報公布時程 滬股 港股 台股 每月營收 無 無 有(每月10日前)季報 有(第一季4/30前,第三季10/31前) 無 有(第一季5/15前,第三季11/14前)半年報 有,8/31前 有,8/31前 有,8/14前年報 有,4/30前 有,3/31前 有,3/31前 |
| ||||||
10月即將上路的滬港通,吸引全球資金前進香港、帶動A股從谷底反彈兩成。 中國政府終於敞開A股大門,朝國際化邁開大步,對個別投資人而言,滬港通可能帶來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然而在中、港兩地強力吸金下,台股是否邊緣化,令人憂心,要讓財富持盈保泰,搞懂滬港通成為一門重要功課。 製作人.謝富旭 撰文.周岐原 研究員.蔡曜蓮 這是你今年一定要認識的三個字!因為這三個字不僅牽動國際上數以兆元計的資金流動,而且不管你願不願意,因為這三個字,你我將被捲入一場澎湃洶湧的全球財富重新分配浪潮。 這三個字叫作「滬港通」。今年四月,中國政府正式批准這個聽起來彷彿某條高速公路即將動工的金融開放政策。然而,如果滬、港兩地真的「通」起來,它的影響,遠勝過在上海(滬)與香港(港)兩地之間真的興建一條十線道的實體高速公路! 你認為太誇張?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港股半年內大漲二○%,登上六年多來最高點?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走了長達五年大空頭,幾乎水波不興的上海股市,近半年來突然大漲一成,漲幅甚至超越台股,露出由熊轉牛的契機?又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受到經濟成長放緩影響的人民幣由貶轉升,兌美元匯價創下六個月來新高? 所有問題的共同答案都指向這三個字:滬港通。滬港通從四月迄今,只是被中國官方「批准」的政策,還沒正式實施。預定過完十一長假後,簡單地說,「中國投資人可在自家下單買港股,香港投資人可在自家下單買陸股」的政策,才會正式上線實施。 滬港通造成的效應,會不會成為今年另一個最強的賺錢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一九九○年,正是「台灣錢淹腳目」,加權指數飆上萬點的流金歲月。當時已名列台股「四大天王」的「榮安邱」(本名邱明宏)決定急流勇退,撤出台股,將資金轉往當時指數僅三千多點的香港股市(目前為兩萬五千多點),並重押匯豐銀行。這個決定,不僅讓「榮安邱」躲過了之後的台股大崩盤,更讓自己的財富再上層樓,增長數十倍。 翻版「榮安邱」滬港通再度上演人人都想成為「榮安邱」,但當機會真的降臨,卻鮮少人能像他一樣,具備慧眼及勇氣,緊緊掌握! 事實上,滬港通帶來的致富機會,已經有嗅覺靈敏的投資達人默默布局,在即將到來的這場財富重新分配浪潮中卡好位置。《今周刊》曾經以封面故事報導的「司機大戶」|| 關大戶,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關大戶布局在中國生產馬口鐵罐的統一實,後來漲到三十元以上,今年他陸續出清,轉戰中國股市。關大戶認為,上海A股將結束五年空頭邁入多頭,於是買進中國寶安、撫順特鋼及同仁堂。三檔個股中,中國寶安宣布從房地產跨足鋰電池業務,股價自人民幣八.五二元漲到人民幣十三.四六元,漲幅近一倍;撫順特鋼則受惠中國製造航空母艦將使用公司產品消息激勵,今年來股價上漲逾二五○%。 事實上,如同「榮安邱」一樣,在九○年代初期、台股萬點行情正熱時,關大戶曾經賣掉股價三位數的三商銀,轉買每股只有五港幣的匯豐銀行。當時,他退出牛氣沖天,每天都在大漲的台股,轉入冷冷清清,看不出未來在哪裡的港股,此舉曾引來周遭許多訕笑,卻也成功締造倍數獲利。如今,他認為中國股市具有同樣的吸引力。「接下來,真正的機會在A股!」近來忙著廟務的關大戶笑說。 投資經歷長達三十多年的資深投資人劉俊杰則說:「全球主要股市中,就屬中國股市基期最低、最便宜,就長線投資的角度而言,也是最有可能創造數以倍計報酬的市場。但前提是,習李的政經改革能有一定程度的成效!」滬港通不僅是關先生或劉俊杰這種大戶級投資人目前最關注的趨勢,芸芸小資族或許對滬港通一知半解,然而,滬港通帶來的不僅是投資中國股市的方便性,更為廣大中國基金的投資人帶來了解套、甚至是為過去半年來急漲一成的中國基金帶來大賺一倍以上的希望曙光。 其實,搭上滬港通列車,未必得要遠赴香港或上海開設股票帳戶才能辦得到。目前,在台灣總計有四檔中國ETF以及兩檔中國股票型基金可供投資,它們所連結標的均是上海、深圳以及香港三地股市主要指數的成分股。除此之外,經金管會核備公開販售的中國股票型基金則有超過三十幾檔可供選擇。換言之,台灣現有投資滬、港兩地股市已經有相當方便的管道,投資人未必非得長途跋涉赴海外開戶,才能參與滬港通帶來的投資機會。 開放雙向買賣 新金流即將誕生到底滬港通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滬港通就是二○○七年「港股直通車」的「二.○」版本。 當年,港股直通車僅放寬中國投資人買賣H股(中國成立公司、香港掛牌個股)。七年後的滬港通,則進一步准許雙向交易,也就是在香港開戶的投資人,未來可買進上海交易所指定的五六八檔個股,中國的投資機構法人及帳戶餘額超過人民幣五十萬元的散戶,則可買進香港交易所指定的二六六檔股票。 換句話說,滬港通上路之後,騰訊、長江實業、高鑫控股等,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業,中國散戶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成為股東;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如貴州茅台、上海汽車等在香港相當罕見的產業,也將是國際投資人經由香港布局的重點標的。 從滬港通的實施規模,也凸顯中國政府的自信心。深入觀察兩岸股、房市的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說:「這次光開放買進上海證券的總額人民幣三千億元,規模就是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十二年來累積總額的一半。」可見開放力道之大。 交易帳戶數量和成交量的變化,往往是衡量股市人氣最有效指標。今年八月底,A股的交易戶數增加至一三一四萬戶,為一○年來同期最高水準;不僅如此,上海證交所(簡稱上交所)的月成交金額也從今年元月的人民幣一.三六兆元增加至八月的人民幣二.七九兆元,數據雙雙價漲量增,意味著A股離最壞局面正在遠颺之中。 「中國絕大部分資金都被房地產吸進去,因為房市太好,大家都忘記股市往往是第二大的資金倉庫。現在第一大倉庫(房市)遭殃,資金往外跑,第二大倉庫的價值就出現了。」前長城基金總經理張涵分析。 張涵指出,滬港通固然是A股利多因素之一,但市場信心改善,才是推動行情的主要引擎。他分析,投資人原來對中國總體經濟與中國政經改革太過悲觀與疑慮,想不到習李體制反貪力度如此之大,所以一旦情勢比預期來得好,股市自然走強。 政策推動 A股接軌國際市場「對滬港通的預期,是今年以來A股漲勢一個比較小的原因,頂多可視為一個催化劑,A股大漲主要還是中國國內資金流入所致。」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表示。他指出,A股上漲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亞洲政經局勢相對平靜,尤其對俄羅斯方面的資金沒有限制。由於東歐局勢緊張,部分俄羅斯資金轉進香港,今年第二季,香港金管局統計淨流入資金就有三百億美元之多。 浦永灝對滬港通上路帶來的實際效應,依舊抱持信心。他表示:「滬港通是一項影響深遠的措施,因為它是漸進式,每日有限額,不會一下子暴衝,所以會形成長期影響。」目前市場看滬港通還停留在討論滬港兩地同時掛牌的股票套利空間的多寡,浦永灝預期接下來滬港通之後,A股投資人形同打開新的大門,因為香港不只有H股,還有許多知名外國企業在此掛牌,例如新秀麗(Samsonite)、俄國鋁業(RUSAL)、普拉達(PRADA)等,買進外國股票,是滬港通實現中國資金買賣國外證券的重要意義。 如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浦永灝反問:「現在滬港已經通了,以後會不會與新加坡股市、甚至美國股市連通呢?這是第三層的想像空間。」換句話說,當中國政府用明確的開放進程表,宣示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將讓這一輪行情,走得更久更遠。 中國散戶找到資金「出海口」滬港通「未演先轟動」,有其歷史因素。回顧○七年時,當中國官方宣布港股直通車,雖然配套措施全無,但市場情緒已然沸騰,短短四個月之間,恆生指數就暴漲一萬點、以六成漲幅創下三一九五八點的歷史新高。但是幾個月之後,溫家寶親口喊停港股直通車,恆生指數又隨之暴跌。 正因為港股直通車告吹,讓投資人情緒從激昂降至冰點,這次在博鰲論壇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提出滬港通,市場高度關注,能否如官方預期進度實施,將是大中華股市一大變數。幸好目前看來,上海、香港交易所在八月底的連線測試,至少已完成模擬交易,距離實際開通雙向買賣,又邁進一步。 滬港通備受矚目,另一重意義是,海外投資人只要在香港開戶,就能買進上交所的部分股票,打開外資投資A股大門;相對地,中國散戶也找到資金投資海外市場的「出海口」。 高盛亞洲區執行董事劉勁津指出,目前中國民眾持有的資產當中,A股比重遠遠不如房地產及現金,約只有五%;在上海A股少見的企業,未來將特別受到中國投資人歡迎,滬港通於是將成為投資人分散風險的重要管道。 而且與其他國際股市對比,中國股市價位也顯著偏低。當世界主要股市紛紛創歷史新高,美國、德國股市站上歷史新高,連台股也長期在高檔區間整理,唯獨中國,儘管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證指數卻只有歷史高點的四成不到。 在市場信心最低迷時,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試圖力捧股市,他曾在活動中公開直言:「藍籌股已具備罕見的投資價值!」然而政府首長力挺,救市效果仍不彰,自一○年反彈至三四七八點後,A股一路下滑,跌破一九四九點「建國底」、一九一一點「民國底」,直到去年出現一八四九點「道光底」,今年才正式展開反彈。 從上述種種跡象看來,就價位而言,中國顯然是全球主要國家中,相對低價的股票市場。股市有一句俗諺說,「高價就是最大的利空」,滬港通尚未放行,中國股市的氣氛已明顯改善,這種預期心理若能延續至方案實際開通,勢必成為中國股市築底、展開另一輪多頭行情的新動力。 每次股市多頭,都是在一片死寂中出現,並在半信半疑中成長。中國股市如今從低點起步,在滬港通加持之下,哪些標的最有上漲機會?「稀少性」,將是主導因素。 浦永灝認為,想買進港股的中資,應不會只滿意於買進恆生指數大型權值股,而是布局A股少見的股票。其次,市值規模屬中小型在港上市的中資股,也將是中國散戶青睞標的。高盛也發布報告指出,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白酒產業,以及文化媒體產業、醫藥產業,都是市場需求較熱切,且貼近GDP(國內生產毛額)實質成長的族群,這些擁有長線成長空間的族群,將是資金追逐的焦點。 需觀察台股是否出現「排擠效應」然而,滬港通啟動之後,在外資眼中,兩岸三地股市的比重,是否因此隨之受到調整,令台股出現「排擠效應」?浦永灝認為,兩岸三地股市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還得考量日本、印度和印尼等其他市場的投資價值,未必影響台灣原本的資金分配。 惠理康和投信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蔡俊宸也認為,台股基期較高,將是資金短期轉戰滬股原因之一;若台股回檔,資金還是會優先考量有上漲機會的市場,資金未必長久分流。 相較之下,徐一鳴顯得對台灣股市前景較為悲觀。他表示,「由於距離紐約交易所太近,人才、資金不斷外流,所以加拿大股市不管成交量或漲跌動能均較以往大幅減弱。台灣一定要精準定位自己、避免成為加拿大股市。政府強化台灣股市的作法,應該是加強吸引電子、生技和大型台商掛牌,將這三種類型企業為主的台股,設計成『亞洲的那斯達克』,這樣無論企業上市或購併,都會想到台灣。」箭在弦上的滬港通,終於打開買進A股的大門,這是全球資本市場今年的大事。它可能是一個賺錢機會,也可能對台股造成深遠衝擊,不管願不願意,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滬港通2大方便門 1.中國投資人可直接下單港股只要資格符合,中國投資人可以在總額人民幣2500億元、每日限額人民幣105億元總量下,買進266檔香港上市股票;但在港交所休市期間不開放交易,也不開放更改訂單、賣空及融資券。 2.開啟外資投資A股大門香港投資人可投資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成分股,及同時在港交所掛牌的滬股,共計568檔;但在上交所休市期間停止交易,亦不得進行融資券。 3大養分 滋養滬港通 政策出台後,散戶信心改善、成交金額放大,A股築底漸漸成形散戶進場買A 股 8月底,參與A股交易的帳戶達1314萬戶,創5年來同期最高數字,顯示散戶正重新開始買賣A股。 成交金額放大 上海交易所A股成交金額逐月放大,從今年1月1.36兆元、增長至8月2.79兆元,增加超過一倍,顯示買盤已逐漸回籠。 政策明確指示 5月中國國務院發表「新國九條」,明確提出資本市場開放時間表,市場解讀此為中國官方有意逐步提振資本市場的重要訊號。 滬港通實施後最值得關注的受惠股 滬 今年以來漲跌幅 貴州茅台 6.9% 市值:7163億元上海汽車 10.7% 市值:3638億元中國國旅 11.0% 市值:1799億元寶鋼 26.5% 市值:9544億元中信證券 32.3% 市值:9051億元 港 今年以來漲跌幅 康哲藥業 48.3% 市值:1123億元港交所 39.8 % 市值:8256億元聯想 31.0% 市值:5027億元友邦人壽 14.6% 市值:20791億元光大國際 3.3% 市值:1841億元套利空間大! —— A 股與 H 股折價前五大個股較有反彈空間 A 股折價幅度 中國銀行 8.7% A股代號 : 601988 建設銀行13.9% A股代號 : 601939 寧滬高速 14.3% A股代號 : 600377 工商銀行 17.3% A股代號 : 601398 中國平安 18.8% A股代號 : 601318 H股折價幅度 山東墨龍 60.5% H股代號 : 568 東北電 52.4% H股代號 : 42 經緯 50.3% H股代號 : 350 北人 50% H股代號 : 187 第一拖拉機 47.9% H股代號 : 38 註:漲跌幅統計截至9月4日在台灣,散戶可參與 「滬港通」的3種管道: 1、透過四檔在證交所掛牌的A股相關ETF 寶滬深(0061)、FB上證(006205)、元上證(006206)、FH滬深(006207)交易方式:與股票下單一樣2、透過國內核備的境內外中國相關基金, 約30多檔 例如:「聯博中國時機基金」、「歐義銳榮中國股票基金」交易方式:可單筆買進或定期定額 3、透過指數股票型基金 例如:「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恒生H股指數股票型基金」交易方式:與買基金一樣,可單筆買進或定期定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