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的多重疑竇

2014-08-25  NCW
 
 

 

如何解決惡意佔用額度、稅務安排等問題,

尚待最終敲定

□ 財新記者 林金冰 特派香港記者 鄭斐 戴甜 文滬港通倒計時僅剩兩月不足,兩地券商紛紛摩拳擦掌備戰。此間各大券商頻頻展開路演活動,向基金公司、銀行、公司客戶等推介。

監管機構和交易所也屢次“碰頭” 。

8月中旬,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赴港,分別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會面。

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諸如交易額度的使用及管理、相關稅務安排、內地券商墊資等,受到令監管部門、交易所和市場參與者關注。目前多數問題仍未有定論。

“考慮到國內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相對陌生,上交所特別要求券商開展投資者問卷調查,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國信證券相關負 責人告訴財新記者,準備工作包括交易規則、清算交收、技術開發等。

聚焦惡意 “占位”

熟悉滬港通業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對監管機構而言,交易額度的使用和管理是最令人撓頭的問題。

一名內地大型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掛單就要佔用額度,無論成交與否。如果滬港通大量額度被佔用,就會造成投資者間的相互影響, “例如購買 工行(601398.SH/01398.HK)的客戶為了低買,以低價大額掛單,佔用額度後就有可能影響想要買騰訊(00700.

HK)股票的客戶” 。

對此,接近上交所的人士透露,當下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惡意佔用額度,目前的大原則是,市價的最佳五檔報價和在漲跌幅範圍內的限價報價會考慮到額度範圍。

上交所尚未最終確定日均額度餘額的計算方式,但根據港交所下發給券商的指引,每日的額度餘額= 每日額度 - 買盤訂單 +賣盤成交金額 +微調。當買 盤訂單被取消,買盤訂單被對方交易所拒絕,或買盤訂單以較佳價格執行時,每日額度餘額會有所增加。

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預計,港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將較為踴躍,而滬股通初期額度的使用情況相對平穩。廣發證券預計,初期額度將會在開通後較短的時間內用完,但開閘即額滿的概率不大。

內地大型券商人士估計,初期額度使用量可能爆棚,未來的一個改革方向可能是,五檔報價以內的委托掛單作為額度計量,五檔以外的放開。

李小加則表示,額度的分配完全按買單時間先後排序,與買賣訂單大小無關。為防出現不公平“占位”情況,港交所將嚴格監控,儘量縮小買盤與最近成交盤之間的價差,從而防止不成交的買盤擠佔額度 ;而且不允許修改訂單——如果投資者需要修改已經發出的訂單,必先取消該訂單,再按屆時額度餘額情況發出新訂單、重新排隊。

另一個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關乎券商墊資。目前滬港通的交易機制,無論是港股的T+0還是 A 股的 T+1,對兩市都不成問題,但兩市資金交收時間不同,A 股為 T+1,港股為 T+2。內地券商人士擔心,錢券兌付問題將對兩市套利造成阻礙,即在 A 股賣出股票、到 H 股買入可行,反之就有時間間隔的問題。 “由此產生了券商墊資的問題。

有內地券商認為墊資成本太高。 ”他說。

“大型券商墊資應無問題,但對小券商而言,資金流動性會是個考驗。 ”某證券相關負責人認為,資金交收時間的問題正在討論中,若要實際做到兩市都是T+1, 券商需要思考如何提供幫助。

關於提供行情信息是另一個備受兩地市場參與者關注的問題,也關係投資者切身利益。

目前,A股提供的是五檔行情免費,即前五檔買盤和賣盤報價都能免費看到,十檔行情需要收費,而 H股只提供一檔行情,因此可能存在公平問題。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通過購買 香港方面的實時行情及資訊,向開通滬港通的客戶第一時間提供符合內地投資者閱讀習慣的公告新聞等。

前述內地大型券商人士透露,兩市的停牌問題也在協調中。停牌在香港屬公司行為,在內地則是交易所行為,尚不能實現隨時停牌。

兩地券商關心的其他事項,還包括司法異地管轄權、分析師發表研究報告的限制、證監會的對外信息披露等。

稅務安排待厘清

對於投資 A 股,海外投資者始終有個擔憂,就是內地的資本管制。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自推出以來,關於它的退出及相關稅務安排至今尚未明確。

李小加8月6日公開表示,有關滬港通稅項及股票借貸等方面事宜仍在商討,將在正式推出前確定。港交所早前的資料顯示,滬港通稅務安排或將參考QFII。在7月底內地證監會的一場例會上,發言人表示相關細節將于近期出台。

自2003年試水以來,QFII 的相關稅務細則一直空白。 “稅務是海外金融機構投資 A 股時的一大顧慮。大家也希望內地的國稅總局能借滬港通這一契機,落實相關稅務政策。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稅務合伙人邢果欣,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稅法規定,豁免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 A 股的股權轉讓所得稅(capita gain tax) ,但股息收益在征稅範圍內,最高須徵20% 的個人所得稅。滬港通尚未明確的一點就是,股權轉讓所得稅的豁免,能否延伸至海外個人投資者。

邢果欣向財新記者介紹,對於海外機構投資者,如果內地稅法沒有明確豁免,A 股股權轉讓所得須繳10% 的企業所得稅。但若遵循香港、英美等雙邊稅收安排協定,且投資標的是非不動產的A 股投資,符合條件的 A 股股權轉讓所得可免征企業所得稅。通常海外機構投資者仍須繳10%的股息預提所得稅。

“海外基金投資 A 股的限制在於,若要將資金撤回海外,需要外匯管理局審批,而審批過程中需要出具稅務澄清憑證,即把可能存在的稅務責任履行完畢,但現在主管稅務局也不知如何開稅 務澄清憑證。 ”他補充道。

據邢果欣介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海外基金提交一份臨時性撤回,即預先繳付股權轉讓所得稅與股息預提所得稅,但適用于雙邊稅收協定而豁免的股權轉讓所得除外。 “這也存在不確定性。

據我所知,用這個方法的海外基金屈指可數。 ”“滬港通下,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一直都在與國稅總局溝通,但 QFII 至今仍無詳細稅務安排,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想象的。 ”從事稅務工作多年的某四大會計師行高管向財新記者直言。

滬港通自宣佈以來,也有不少聲音討論對 QFII 和 QDII 的影響。目前QDII 額度相對寬鬆,多數機構未能全部使用,QFII額度需求則較為迫切。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指出,滬港通對 QFII、QDII 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更多的是互為補充。滬港通主要針對 個人投資者,QFII、QDII 是以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為載體。

一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認為,滬港通是一個更高層次的開放措施。QFII和QDII 是額度控制的定向供給,滬港通則是不定向的。 “從制度層面看,滬港通是一個逐步實現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步驟,未來的可擴展性很強。 ”李小加稍早前曾表示,滬港通運行順利後,兩地監管機構將綜合考慮額度使用程度、運行情況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適當調整額度管理機制,甚至有可能逐步取消額度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