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Sep 14 - 滬港通 與 中國A50指數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4/09/10-sep-14-a50.html
過去2年來,上證指數多次嘗試沖往2,000點,無視什麼2132點鑽石底(又稱豆腐底),直奔1949點建國底,雖然破了之後很快便反彈回2000點樓上,但一直上升缺力。 「滬港通」在今年4月公佈後,資金首先湧入香港,除了追入上市的A股ETF外,亦帶動港股從4月的2萬2千多點至今上升了2500點或10%以上。 港股牛氣沖天,三扒兩撥已上升至2萬5水平; 急升過後,港股在2萬5千點上下幾百點整固。 上證指數亦不弱,近日沖上了2300點以上收市。
在香港過去幾個月,不少散戶明顯未能坐上這架烈火戰車,跑輪恒指。 另一方面,外資流入押註A股,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搶手貨 從5月到8月中,追蹤中國A股的兩個最大的ETF共計吸引了約25億美元的資金。 A股ETF成為基金經理入市炒A股概念之選,交投踴躍,歷史最悠久的安碩A50中國(2823)亦在同期跟隨上證指數上升。 這個某程度代表買指數在這段時期比較直接和有效。
滬港雖然未通,中國證監會已允許深圳證券交易所研究與港交所(0388)互聯互通的「深港通」方案,待方案完善後可上報。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4月底已指出,「滬港通」是試點,未來將視乎市場情況及監管審批,可靈活擴容、擴量、擴市 —— 如「深港通」。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資金自由行 - 港股
「滬港通」的推出,將打通上海與本港股票市場間的資金流動,並有望收窄在兩地上市企業A股和H股的差價。市場人士相信,在「滬港通」推行後,隨之而來的,會是打通深圳與本港股票市場的「深港通」。不過,互聯互通是否擴大至深圳,最終仍要看「滬港通」是否成功而定。
林少陽先生說: 「今次滬港通不過是試驗性質,情況就像當年推行旅客自由行之時,開始只不過是廣東省的人口可以一簽多行來港旅遊,後來自由行放行的省市數量才逐步增加。同樣地,這次推行的資金自由行,起步點只限於上交所上市的500多隻及港交所掛牌不足的300隻股份,且限定每日交易金額不超過125億元人民幣及100億港元。可以預期,股份及金額未來肯定會逐步增加,這將會激活兩地的資金互聯互通,提升兩地市場資產的定價效率。」
曾淵滄教授亦說: 「滬港通不是一次過、只影響股市幾個月的政策,滬港通是一項長期規劃,與2003年的自由行一樣,會不斷擴大。」
自由行造就了香港零售股的10年牛市,令到 莎莎國際(0178)、六福集團 (0590)、周生生(0116)等成為有10倍以上回報的股份十倍股(Ten Bagger)。 之前的QFII、QDII以及CEPA對券商的商機不多,也無成功的例子,前海也成了搞房地產,只有滬港通有實質的東西,內地在金融安全的原則之下,已突破以往的保守政策。 在現有QFII額度外,「滬港通」讓機構投資者新增了另一投資A股的渠道,透過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提升內地股市的估值。 經由「滬港通」買賣A股,毋須受現時資金滙入、滙出的申報及時間限制,投資靈活性大得多。
如未來投資A股的新增外資額度主要通過「滬港通」落實,則在資本帳全開放前,本港市場將成為外資進入A股的獨家代理。 長期來看,券商及基金都估計,「滬港通」執行後,大增A股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令資產規模達1.4萬億美元的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追入A股。
估值提升 - A股
市場人仕一直認為A股估值低,但是由於中國的市場利率大概是5厘、6厘,加上風險溢價, A股每年的 required rate of return 理應要遠高於利率,因而A股的合理市盈率的區間也應較低,這是A股估值一直低迷的解釋之一。 海外資金成本較低,A股的高息率資產對海外資金而言更具吸引力,由於可以捕足中國經濟增長,國際投資者都願意配置資金到A股市場。 在「滬港通」和未來逐步開放資金流動的前提下,A股有望逐漸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個影響可令A股的估值逐步提升。
滬深300指數目前的2014年預測市盈率約爲9倍,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估值合理,筆者對市場長期走勢樂觀。
指數 | 淨利潤同比增長 (%) | 往績市盈率 | 往績市帳率 |
上證綜合指數 | 12.54% | 10.51倍 | 1.28 |
上證50指數 | 12.52% | 7.94倍 | 1.11 |
滬深300指數 | 12.42% | 9.39倍 | 1.23 |
資金自由行會令到港股那些板塊和股票成為十倍股(Ten Bagger),筆者仍在和友人討論和分析中,只知道港交所(0388)和一眾證券行肯定受惠。 至於A股,筆者認識有限,筆者在相信估值提升的前提下,傾向於認為與其找尋十倍股,不如首先簡單的投資高透明度、高流通性、大市相關的指數股或者指數ETF,會比較簡單直接。 這樣,除了可簡單的enjoy估值提升的回報,亦可分散投資優質的股份和降低投資成本。 另一方面,技術上,以年度計算的趨勢來看,A股的轉勢信號,已經非常、非常明顯了。
上證指數突破下降軌
技術上,上證指數已經突破5年來的下降軌,雖然不排除在通車前後有一段波動,筆者傾向於認為,「滬港通」正式通車後 ,成功引入海外資金進入上海股市,資金會擇肥而噬,正式帶動A股慢牛式的上升。
富時中國A50指數最大特點是金融股比重極高,50隻成分股中金融股佔六成,頭30隻最大比重股份中,金融股比重達47%。 相比,滬綜300指數成份股達300隻,金融股約佔40%,首30隻持股比重最高股份,金融股共14隻,比重只有25%。
A50指數成分股主要是金融股,佔基金組合逾6成比例,較其他指數為高。 內地金融股的A股與H股存在較大價差,A股對H股平均有7%至8%折讓。由於預期在「滬港通」實行後,A股對H股的折讓將大幅收窄,A股若回升有望帶動A50指數迅速上升。
中國A50指數中,如果集中權重+五大,十五大的比重接近6成,當中一半同時有A股和H股的成員,A股相比H股有折讓平均有1成。 如果相信在「滬港通」正式通車,折讓會繼續減少,富時中國A50指數跑贏相對的H股的機會很高。

(備註: 權重是2014年8月數字,人民幣和港幣股價是9月數字)
富時 FTSE 中國A50指數
富時中國指數A系列把中國A股市場以規模分割成不同部分
▪ 市值最大的50家藍籌公司組成的A50,
▪ 大型公司組成的A200,
▪ 中型公司組成的A400,
▪ 由A200及A400合成的大中型A600,以及包含其他合資格公司並能進佔市值首98%的富時中國A小盤指數。
富時中國A50指數是投資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一個基準。 它是一支包含了在這上海,深圳證券兩個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的實時可交易指數。 季度審核於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進行,以確保該指數能反映中國市場。
截至2014年8月,富時中國A50指數十大成分股是
▪ 601318 中國平安(A股),人壽保險
▪ 600036 招商銀行(A股),銀行
▪ 600016 中國民生銀行(A股),銀行
▪ 600030 中信證券(A股),投資服務
▪ 601166 興業銀行(A股),銀行
▪ 600000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A股),銀行
▪ 000002 萬科企業(A股),地產及其開發
▪ 601328 交通銀行(A股),銀行
▪ 600887 伊利股份(A股),食品
▪ 600519 貴州茅臺(A股),蒸餾酒和葡萄酒商
▪ 601398 中國工商銀行(A股),銀行
▪ 000651 格力電器(A股),耐用家庭用品
▪ 601288 農業銀行(A股),銀行
▪ 600837 海通證券(A股),投資服務
▪ 000001 平安銀行(A股),銀行
央企改革
說了一輪大方向比較樂觀的評論,筆者對於短期大市的走勢反而未敢太樂觀,可能是因為市場現時的投資情緒似乎太樂觀了一點,尤其是某部分炒了上去,但細節欠奉、管理層執行能力「有目共睹」的央企改革概念企業改革後又如何呢 ... ... ... 筆者似乎有點離題,越扯越遠,這方面的討論留待有機會再談。
(>‿◠)
權益披露: 筆者持有 X安碩A50(2823)。
參考:
1. 富時中國A50指數 富時 月刊報告 - 2014年8月
http://www.ftse.com/sites/indices/china-a50
2. 立論:炒滬港通化繁為簡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13/18830255
3. 國內有龐大增長空間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7093
4. 滬港通是長期規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6/18844511
5. A股慢牛三因素
6. 指數估值分析
http://www.indexfunds.com.cn/html/menu/371.html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