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方電氣(1072)訪問要點 :去年新增核電訂單 30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72

東方電氣(1072)訪問要點 :去年新增核電訂單 30億
作者:侯捷

14 年 1-9 月份業績概覽
14 年 1-9 月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6.3%至 285 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 11 億元,同比下降 42.3%,基本每股收益為 0.54 元。期內總資產同比增加 9.4%至 851 億元,經營現金流 9.4 億元,同比增加 50%。前三季度新增訂單為 255 億元, 同比下降 9.6%。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 3.9 個百分點至 15.3%。 14 年火電和風電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的價格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例如鍋爐價格下降 約40-50%,火電的電機20%下降。水電業務毛利率下降(同比下降約7.7%至14.8%) 主要由於產品結構不同造成,季度間出現差異是正常的。整體而言,風電和火電 的價格在逐步回升,下跌已經停止。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需要達到標準
我們目前聽到的關於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至少要達到 85%,這主要是針對“華龍 一號”提出來的---根據國家能源局在複函中要求,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的核電裝備 制造業體系,支持關鍵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壓力容器、蒸汽發生 器、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以及常規島等關鍵設備, 泵、閥等零部件,690U 型管、核級電纜、焊材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比例不能低於 85%。或者也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在建造一個核電機組的總成本里,國產化成本 占比不得少於 85%(包括材料、土建、設備等)。  

核電設備招標需要提前至少一年
核電出口的招標流程還沒有確定。在國內一般是在 FCD(第一罐混凝土澆註日期) 一年以前開始招標重點設備,而國內一個核電機組的建造周期一般控制在 60 個月 內左右。主設備的質保為 3 年左右。像這種大鍛件和鑄件在我國主要由一重、二 重和上重供應,而海外供應商有兩家,分別來自法國和日本兩家公司。由於國家 鼓勵使用國內的大鍛件和鑄件,所以公司原則上是購買國產的產品。

核電出口不得急於求成
公司認為核電市場競爭是國與國的競爭,我國核電出口的優勢在於:1)資金比較 充裕 2)政府積極主動推銷核電出口 3)核電設備的制造能力很強且富余,其產品 通過了投運的測試,能夠證明質量是可靠和安全的。而西方國家幾十年的在裝備 制造業並沒有去大力發展,所以借助我國在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實現了制造成本 的優勢。弱點是:自主知識產權方面還比較弱,盡管 CAP1400 和“華龍一號”具 有自主知識產權,例如“華龍一號”在研發過程中強調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 要性,通過各項專利認證,防止以後出現專利方面的糾紛。但是另一方面,我國 境內還沒有任何“華龍一號”或者 CAP1400 核電技術運營的示範項目,缺少運營 數據來證明我國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安全可靠性,這對於出口核電是不利的。 所以公司認為,核電出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過程,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突 破。  

三代核電的建造成本和優勢還難以驗證
核電的建造成本和堆型的類型相關,例如 AP1000,西方國家計劃是要控制在 3000 美金/千瓦以下,但目前實際情況是 EPR 和 AP1000 現在都在嚴重拖期,說明這樣的預算並不準。反觀二代+技術,平均成本在 2000 多美金/千瓦左右,百萬千瓦核 電機組整體造價大約為 120 億元人民幣。由於目前還沒有任何一臺三代核電機組 投運,所以其實際成本目前還無法得到驗證。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韓國和俄羅斯的設備競爭力比較強,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以後, 俄羅斯在國際市場拿的訂單很多(俄羅斯也是自己開發的技術)。而 AP1000 是一 個最新的技術,從研發到運行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是之前大家太過於樂觀,導致 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就現階段而言,AP1000 技術的優勢從成本、國產化率、可 靠性方面,還需要去驗證。  

未來主流核電技術仍不清晰,AP1000 被給予厚望
自從三代核電時期開始,我國第一個引進的就是來自美國西屋(Westinghouse)研 發設計的 AP1000(AP1000 核電技術是目前唯一一項通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終 設計批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有被譽為目前全球核電市場中最安全、最先進的商 業核電技術)。全球首臺 AP1000 核電機組於 2009 年 4 月 19 日在浙江三門正式開 工建設,由於受各種原因(福島核事故影響、關鍵設備供應延誤、施工設計延誤 等),進度一度受阻,原計劃在 2013 年並網發電,目前預計要推遲到 2016 年才能 建成並網。另外還有一個 AP1000 示範項目的 2 個核電機組在山東海陽,目前也 處於建造中。  

之後我國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國引進的第三代先進核電 AP1000 非能動技 術的基礎上也自主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CAP1400 三代核電技術,其示範項 目定在山東榮成石島灣,目前該項目還在研發過程中,還沒有得到批準建造。  

EPR 是由法國阿海琺設計研發的第三代核電設計,由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於 2007 年年底引進,目前兩臺 175 萬千瓦機組 EPR 核電一期項目正在廣東臺山核電 站建設過程中,而二期建設開工目前還沒有定論。  

除此以上三個堆型以外,我國還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其容量較小一 些,在 108 萬千瓦-120 萬千瓦之間,示範項目落地於廣西防城港的 3、4 號機組和 福建福清 5、6 號機組。這個由中廣核和中核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在技術上已 經通過設計認可(今年 8 月,“華龍一號”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牽頭 組織的權威評審),但上述的四臺機組的示範項目還沒有得到正式批準建設許可。

至於未來以上哪個核電技術會成為我國的最主流的技術,從國家引導層面來看, 是把 AP1000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點和主流機型。但是同時 也需要考慮市場的態度,所以未來核電技術花落誰家現在仍很難斷定。  

核電收入隨著生產進度來逐步確認
核電屬於建造周期比較長的產品,所以公司是按照建造合同金額來逐步確認收入。 一般當生產成本達到 40%以上就開始進入銷售,按照百分比,生產多少就計入多 少收入。一般設備合同簽訂以後,大約三個月之內預付款就到了。核電設備生產 周期需要根據業主的實際建造周期來安排公司自己的排產情況,但一般情況下, 主設備基本上在 2 到 3 年左右實現銷售收入的確認。需要註意的是,核電設備銷 售收入的確認和 FCD 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根據制造進度來確認收入,而業主則 根據進度情況出資。但也有例外,例如海陽 3、4 號機組一直沒有開工或者內陸完 全停工的核電站,那麽銷售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最新核電項目招標情況 目前二代+的設備制造已經接近尾聲,二代+的設備開始進入大量的安裝調試階段。 回顧 2014 年,共有 5 臺機組投入商運,分別為紅沿河 2 號機組、陽江的 1 號機組、 福建寧德的 2 號機組、福清 1 號機組和方家山 1 號機組。而 2015 年預計將有 7 臺 機組投入商運,分別為方家山 2 號機組、福清 2 號機組以及中廣核旗下的遼寧紅 沿河 3 號、4 號機組、寧德 3 號機組、陽江 2 號機組和防城港 1 號機組。2015 年 將會成為是中國歷史上核電機組投運最多的一年。 AP1000 機組建設受阻以後,目前沒有新的 AP1000 項目在招標。估計沿海有些項 目會有些機會,具體哪些還不能確定。  

公司新增核電訂單
預計公司 14 年全年核電新增合同金額超過 30 億元,其中核島設備 10 億元左右, 包括一些 AP1000 和 CAP1400 三代核電技術的主設備訂單。去年公司也第一次進 入核電站服務市場,中標了江蘇田灣核電站的改造項目(主要針對核電的汽輪機 改造)。 公司目前在手核電訂單總共 360 億元左右,其中常規島 200 億,核島主設備 160 億元。未來核電的排產還是比較滿的,預計 15 和 16 年核電收入保持上升趨勢。 去年公司和中核、中廣核和國核技在開拓海外市場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和中核 在關於小堆方面簽了排他性的協議,未來中核的小堆將由東方電氣承制;另外還 和中廣核關於羅馬尼亞和英國的項目進行了深度的合作;還有和中核在巴西項目 進行很好的合作,希望今明兩年會有些突破。   

核電建造成本拆分
下面都是根據二代+情況而言:在造價 120 億元人民幣的百萬千瓦機組中,涉及到 設備的(廠房,土建)占比約 50%,然後涉及到主設備(例如 TG 包、蒸汽發生 器和穩壓器等)的接近 40 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一臺 120 億元的核電機組造 價里面,如果公司把全部能夠能生產的都拿下,大約接近 40 億元。一般而言,常 規島設備(發電機、汽輪機、汽水分離再熱器等)總價值 10 多億元,剩下的 30 億元都是核島設備(壓力容器,蒸發器,穩壓器,主泵,堆內構件,安註箱,驅 動機構等),又以蒸汽發生器的價值最高。三代核電的成本構成會有些差異,具體 還需要等待有實際三代核電機組建成並網才能計算。  

全覆蓋二代+和三代核島主設備
公司表示核島設備和堆型沒有太大關系,公司在核島設備制造方面,除了主管道 和閥門以外,其他核島設備都能參與制造。例如二代+所有的核島主設備都能自主 制造。三代核電技術里面,包括 EPR、AP1000、CAP1400 和華龍一號,公司基本 都能覆蓋所有核島主設備的制造,並且也獲取了設備訂單。公司去年在堆內構件 (在武漢生產)和控制板驅動機構(德陽事業部)得到突破的發展,並已有產出。 目前公司在積極爭取這一塊設備的市場份額。 公司認為在目前 AP1000 核電技術時期下,主設備市場供應商呈現三分天下的格 局。但在我國大力推行核電國產化自主知識產權大背景下,公司認為自己更具優 勢,希望在新一輪的三代核電發展過程中把握機會,提高市場占有率。  

核島設備毛利率比較穩定
按照過往經驗來看,核島毛利率穩定在 30%左右。常規島毛利率會根據產品結構、 產量和產品成熟度等情況,出現些波動,但一般穩定在 12%左右。預計未來核島的毛利率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而常規島若在市場價格不變和產量提高情況下, 可能會有所上升。另外自從福島核事故以後,國家加強了監管,提高了門檻,新 競爭者要進入核電制造領域非常不容易,預計未來競爭對手格局會比較穩定,因 此核電整體毛利率能維持穩定。   

其他業務情況
火電產品價格這兩年下降很大,部分產品下降 40%多。但從去年下半年而言,火 電價格開始企穩,沒有看到繼續下探的跡象。因此 14 年-15 年火電毛利率都會是 在下降的趨勢,但預計 16 年會有所穩定。另外從火電 14-15 年的產出安排來看, 15 年火電收入還會有所下降。 風電今年有複蘇的跡象,去年成立風電事業部,整合了風電的資源。今年的風電 產量、新增訂單和銷售收入比去年都有所增加,排名也從第 9 名升到第 7 名。風 電價格雖然出現回升,但就公司而言,由於還有一些成本需要消化,加上原來風 電的機組訂單實現的毛利率較低,所以並沒有看到風電毛利率的提升。 整體而言,15 年生產經營依然壓力較大,火電的下降導致收入和盈利減少至少在 15 年無法彌補。 目前在手訂單中海外項目占比 18%,比計劃 25-30%的目標略少。目前南美,中東, 東南亞市場都有項目推進,如果未來“一路一帶”政策能夠從資金量或者稅收方 面帶來保證,這對於海外項目推進有直接利好和幫助,因為目前公司在海外雖然 是有很多項目在推進,但是局限於當地部門資金不足,而受到影響。

(來自第一上海金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53

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激增 M2跌至紀錄最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26

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激增,但社會融資規模不及預期,M2增速更是創下歷史新低。分析師稱,這背後除了統計口徑調整的影響,還與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有關,未來M2有失速的風險。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 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明顯好於預期, 創2009年6月以來的新高。但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0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億元,略低於分析師的預期。 

值得註意的是,1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降至10.8%,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個和2.4個百分點,為199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增速。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00億元,預期13500億元,前值6973億元。

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20500億元,預期21000億元,前值16900億元修正為16945億元。

中國1月M2貨幣供應同比+10.8%,為紀錄最低,預期+12.1%,前值+12.2%。 

對於M2增速的大幅放緩,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一方面與M2統計口徑調整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經濟活躍度下降、貨幣乘數降低,內生動力趨弱趨勢值得警惕

報告在備註中提到了統計口徑的變化,“自2015年起,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存款含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款項,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貸款含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

盡管M2降至歷史新低,但“好在信貸1.5萬億增速仍然穩定,社會融資2.1萬億總量不少,這意味著市場傳聞的近日降息難成真。”魯政委說。

從結構來看,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1.7%,同比高20.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均少增,這些影子銀行相關的融資增速相較去年出現明顯放緩。

招商銀行分析師劉東亮認為,1月新增信貸大增或是投資項目密集批複後的資金配套,且年初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前者主要依賴政策拉動;後者則要視乎風險偏好而定,不排除因盈利壓力導致銀行被動加大信貸投放的可能性。

此前中金公司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及,央行曾於1月底引導銀行增加信貸投放。

下為央行報告原文:

2015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

初步統計,2015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0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同比多增1531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212億元,同比少增1288億元;委托貸款增加804億元,同比少增316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52億元,同比少增1007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950億元,同比少增2952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863億元,同比多1488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26億元,同比多72億元。

從結構看,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1.7%,同比高20.8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占比1.0%,同比低4.8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占比3.9%,同比低11.4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占比0.3%,同比低3.8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9.5%,同比低9.4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占比9.1%,同比高7.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2.6%,同比高0.8個百分點。

註1: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非金融企業和住戶,下同)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量。其中,增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獲得的資金總額,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獲得的資金余額。

註2: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來源於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保監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

註3: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本外幣貸款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不包含銀行業金融機構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

註4:2015年1月起,委托貸款統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將委托貸款劃分為現金管理項下的委托貸款和一般委托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委托貸款只包括由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托人提供資金,由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向境內實體經濟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貸款。

註5:當期數據為初步統計數,當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數據為可比口徑數據。

2015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一、廣義貨幣增長10.8%,狹義貨幣增長10.6%

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個和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7.2個和9.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30萬億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凈投放現金2781億元。

二、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311億美元

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89.29萬億元,同比增長13.7%。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3.70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26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96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294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0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9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121億元,票據融資增加96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4億元。月末外幣貸款余額9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3%,當月外幣貸款增加311億美元。

三、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70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452億美元

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2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2.41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6個和0.7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70萬億元,同比多增1.6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83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037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00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70億元。月末外幣存款余額6557億美元,同比增長26.2%,當月外幣存款增加452億美元。

四、1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3.18%,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3.10%

1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債券回購方式合計成交29.41萬億元,日均成交1.40萬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88.7%。

1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3.18%,比上月低0.31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3.10%,比上月低0.39個百分點。

五、當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387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969億元

1月份,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發生4834億元、553億元、105億元、864億元。

註1:當期數據為初步數。

註2:2011年10月起,貨幣供應量已包括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註3:自2014年8月份開始,轉口貿易被調整到貨物貿易進行統計,貨物貿易金額擴大,服務貿易金額相應減少。

註4:本月M2同比增速根據可比口徑計算。

註5:自2015年起,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存款含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款項,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貸款含拆放給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款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40

繼續搞大!Uber把第五輪融資新增10億美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19/898471.html

本文來自彭博社報道,由網易科技翻譯:

由於投資者對移動汽車預定應用興趣日益增大,Uber將最新一輪融資的規模擴大了10億美元。周三該公司向特拉華州務卿提交文件稱,第五輪融資規模增加了10億美元,總額提高到28億美元。此前Uber已經在這次融資中籌集了18億美元。

Uber一直在融資,去年12月,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領導的該公司在這次融資中籌集到12億美元,估值達到400億美元,成為估值最高的私人控股新創公司之一。最近該公司在這次融資中再籌集6億美元。上月有消息人士稱,Uber完成了向高盛財富管理客戶發行16億美元可轉股債券。

Uber全球溝通主管奈利·胡爾達吉安(Nairi Hourdajian)表示:“Uber第五輪融資的參與情況可以看到,投資者對該公司的發展有信心。”

擴張計劃

上月消息人士稱,Uber計劃利用新融資的資金在全球更多城市推出服務,投資研發和提高安全性,擴大UberPool拼車服務。當前UberPool已經在舊金山、紐約和巴黎推出。由卡拉尼克和蓋雷特·坎普(Garrett Camp)於2009年創立的Uber,業務遍及54個國家的277個城市,並表示每隔一天都會進入一個新城市。

該服務嚴重影響了現有出租車和豪車出租公司的業務,常常引發他們的抗議。Uber也讓監管者頭疼,從加州到巴西監管機構都起訴了該公司或禁止其運營。矽谷律師事務所Fenwick&West在17日發布的報告稱,去年美國風投金額上升到520億美元,為2000年以來最高,交易集中在融資規模更大、估值更高的少部分公司。

  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08892/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37

路透:發改委規範企業發債 不能新增政府債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66

78_140503101547_1

地方政府性債務存量甄別結果尚未出臺,發改委再次發文規範企業債發行,加強政府性債務增量管理,將企業信用與政府信用隔離。

路透社報道,兩位消息人士透露,發改委近期下發《關於進一步改進和規範企業債券發行工作的幾點意見》文件,規範企業債的償債保障措施,強調不能新增政府債務;企業與政府簽訂的BT(建設-移交)協議收入,以及政府指定紅線圖內土地的未來出讓收入返還,都暫不能作為償債來源,並從今日起執行。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指出,隔離政府信用後,企業發新債的難度將有所加大,但發出來的債將都是“好債”,對二級市場反而是一種利好。

發改委文件指出,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應將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隔離,不能新增政府債務,企業應該主要依托自身信用,完善償債保障措施。

文件鼓勵企業通過以自身擁有的土地抵押和第三方擔保抵押等多種形式作為增信措施,同時鼓勵各地結合PPP(公私合作)和創新預算內投資方式,積極研究擴大項目收益債、可續期債券等創新品種規模。

目前,財政部門正根據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對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進行逐筆甄別,可以通過PPP模式轉化為企業債務的,不納入政府債務,其他的分類計入一般債務及專項債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23

標普:今年亞太新增2.6萬億美元債務 中國占多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25

u=2156822901,4201549349&fm=21&gp=0

標普評級預計,獲其評級的亞太21國今年新增債務將達到2.6萬億美元。因擴大刺激規模,中國將占據其中很大一塊。

Kim Eng Tan帶領的標普分析師們在周四發布的報告中寫道,2015年,這些國家的總債務將增加4.7%至16.5萬億美元;預計日本和澳大利亞下降的新增債務將被其他國家的增長所抵消。

Tan 周五在電話中告訴彭博新聞社

這一增長還是相對較小的,因為亞太地區最近幾年剛剛複蘇,因此財政赤字較大,舉債需求也更大。我們現在認為,該地區債務需求會開始下降。

中國擴大今年的財政赤字目標和將GDP增長目標定在7%以後,其債務占亞太區總債務的比重將會上升。據該報告,2015年中國占亞太區總債務比例將從2014年的10.5%增長至12.7%。

中國已顯示出,今年可能會采取更加激進的政策,尤其是在投資對於刺激增長可能不再像曾經那麽重要的背景下。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日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此外,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地方歷史債務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被問及中國財政政策時,樓繼偉稱,

全球通縮的趨勢在加重,複蘇的趨勢不明朗,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影響會很大。“三期疊加”造成的一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解決,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發生改變,這時候就是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穩步地去杠桿化,但是又不要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落。頂住這些下行的壓力,所以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

標普的報告還指出,盡管日本政府今年可能會減少舉債,日本仍然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債務人。截至2015年末,日本占亞太區總債務的70%和新增債務的63%。此外,日本計劃將今年新售國債的平均期限延長至九年,較去年的平均期限延長6個月。

標普評估的債務主要是(中央)政府債務,不包含地方政府債務、社保基金債務、主權擔保債務以及央行出於實施貨幣政策目的發行債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90

上海電氣(02727)火電業務力爭穩定核電風電是新增動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5

上海電氣(02727)火電業務力爭穩定核電風電是新增動力
作者:李明

1、風電業務概況:2013年風電行業回暖,2014年態勢延續,公司抓住機遇,有不錯的進展。從訂單來看,14年風電承接了94億訂單,同比增加135.4%,單價提升7%。同時,毛利率從13年的-4.4%提升到14年的5.7%,平均單價提升是主要原因。公司的銷售和訂單的增長幅度都超出行業表現,可見公司市場份額增加。2013年公司市場占有率大概6.3%,14年提升到7.5%,排名第六。由於14年末在手訂單達68億,預計15年銷售能夠增長至少20%。公司在風電業務方面希望能夠在陸上風電做到前三,海上風電爭取做到第一,通過三年努力銷售突破100億規模,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有提升的空間。2014年風電業務仍然是虧損的,希望15年能夠扭虧。

2、核島設備:2014年略有下降,降幅為16%。從訂單看,14年新增29.7億,同比增加28%,14年末在手訂單160億,規模較大。盈利能力方面,14年毛利率為26.1%,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主要受銷售結構的影響。公司的控制棒、驅動結構的毛利率高,大概為40%以上,市占率90%以上。當然,新增對手長遠會導致公司市場份額和單價的下降,但是短期影響不明顯。其他的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等競爭對手可以生產,毛利率只有20%多。所以去年控制棒等銷售占比下降導致毛利率變化。未來預計在20%-30%之間浮動。

我們覺得國家在節能減排、大氣汙染方面壓力較大,還需要加快核電建設,國際核電占比為16%左右,法國占比為75%,中國要更快。有望每年平均做到6-8套的規模。短期由於核電建設周期較長,審批比原來想象的慢,所以目前增長不明顯。但是審批和新的規模出來的話,17年、18年核電收入增長反映到報表上會更加明顯。另外,核電走出去也會帶動業務增長。

3、常規島:14年沒有承接訂單,因為只有一個項目投標,公司沒有中標。14年末常規島在手訂單132億。公司期內銷售也很少,大概為6.9億銷售收入,13年為24億,下降明顯。盈利能力方面,正常的毛利率應該是20%多,但是之前陽江有6套設備是為了爭取百萬千瓦級常規島的業績,所以公司承接了一個虧損項目。目前還沒有交付完,交付了3-4臺,會影響後續的毛利率。

4、鑄鍛件:06、07年,由於國家核電建設規模大,需要一些超大型的鑄鍛件,當時中國生產不出來,廢品率高,產能不夠。按發展速度和規模,瓶頸需要突破。所以公司就投入了鑄鍛件企業,想把熱加工能力提高到極端加工能力,投入較大。福島事件之後,這部分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鑄鍛件不光可以應用於核電,也可以應用於造船、火電等。4萬億拉動內需之後,客戶產能過剩嚴重,對鑄鍛件的需求也有大幅度下降,影響了公司的銷售。這部分在過去比較艱難,虧損厲害。現在核電建設加快,會改善鑄鍛件業務的情況,價格可能會有所回升。重工部分14年已經減少虧損幾個億,間接幫助盈利的回升。

5、高效清潔能源:2014年燃煤銷售下降11%左右,新增訂單214億,同比下降15%。平均單價從過去一直往下走的趨勢,改為上升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改善。燃煤發電連同電站工程占比高,中國雖然空氣汙染嚴重,聚焦新能源發展,但是燃煤發電還是有空間。數據顯示,14年國家新增104GW,其中水電22GW,太陽能10GW,風電23GW,核電5GW,加到一起還有30-40GW的缺口,由火電補充。未來幾年,雖然核電建設要加快,但是在建規模僅為20GW,建設周期廠,每年僅能新增幾個GW。而風電2015年目標為100GW,2020年200GW,一年大概新增20GW。太陽能14年目標沒有達到,估計今年15-17GW。水電估計會放緩,因為能夠建設的場所越來越少了。未來幾年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在一起一年60GW,缺口還有30-40GW,假設中國GDP增長7%,基數越來越大,平均一年90多GW的裝機規模估計還能維持。燃氣發電的氣供應不夠,所以由燃煤來補充缺口,燃煤發電未來幾年還是有一定空間的,不用太悲觀。從盈利能力來看,13年燃煤的毛利率下降0.3個百分點,14年的毛利率為18.3%,下降幅度加大。15年公司會努力通過采購降本、技術降本等措施,希望能夠把燃煤毛利率下降幅度控制在2個點以內。

6、電梯業務情況:14年房地產增速下降,公司銷售垂直梯和房地產相關,導致當年下降;但是扶梯業務仍然有增長。15年還是維持去年的態勢,電梯略有下降,扶梯和服務這部分希望能夠增長,維持電梯整個業務的增長。14年服務占比20%,但是增長30%,通過加強這部分來改善電梯業務。另外,公司看好電梯改造工程。15年前建的房,電梯進入更新換代和改造周期,公司在香港、上海都承接過電梯改造工程。這部分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為一般高級商務樓很難長時間關閉,只能通過假期快速處理。這需要很好的組織安排和設計能力。這塊未來在機組改造服務上有能力做的更好。電梯產業能繼續保持增長。中長期來看,中國城鎮化進程繼續,生活水平提高,將帶動電梯的需求。


來源:國元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5

國土部嚴控城市邊界 大城市新增供地將減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31.html

國土部嚴控城市邊界 大城市新增供地將減少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5-10 19:36:00

劃定城市邊界後,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將明顯提高。隨著土地供應的減少,未來新供應的土地中,低容積率的土地將越來越少,土地的容積率也會提高不少。未來大城市新增的土地將不斷減少,更多的將是存量土地的再升級再改造。

過去大城市“攤大餅”式的擴張模式將明顯改變,未來大城市將以盤活存量為主。

14城嚴控邊界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在會上表示,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首次是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來。這次《意見》再次提出了明確要求。

《意見》提出,要科學確定城鎮開發強度,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區人口密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從嚴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推動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嚴格新城、新區設立條件和程序。

在此前4月底召開的第八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國土部副部長胡存智指出,傳統城市開發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脫離實際、貪大求洋的建設方式嚴重浪費建築空間和土地資源;傳統城市建造模式和用地方式耗能費地,導致嚴重的“城市病”,侵占優質耕地,沖擊耕保紅線,危及生態安全。

董祚繼也說,多年來,城市外延擴張確實占用了大量土地,中國的國情是可耕地不多,城市所在區域大多數又是平原地區,所以城市的擴張占用的大量土地一半以上是耕地。因此劃定城市邊界有利於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是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重要舉措。

“一個時期以來城鎮化加快發展,但城鎮化質量不高。這里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規模、城市建設的低效外延擴張,缺乏一種壓力最終導致轉型發展動力不夠。城市開發邊界明確下來,會成為城鎮化轉型發展的一個新動力。”董祚繼說。

去年7月,國土資源部會同住建部挑選了14個大城市,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進行首期試驗。董祚繼介紹,目前14個城市開發邊界的劃定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在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再擴大,爭取在全國600多個城市最終都能夠把開發邊界劃定下來,而且嚴格管理起來。

特大城市供地或減少

劃定城市邊界,這也意味著未來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用地規模將受到嚴格控制。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特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大城市病”、過度膨脹,不僅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而且也擠占了二三線、四五線城市的發展空間。“一線城市無限膨脹,肯定會吸收更多的資源進來。因此,從生態、經濟轉型的角度來說,劃分城市邊界都十分重要。”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已經明顯縮減。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日前,北京成交的住宅用地僅為13宗,預計全年成交量將遠低於2014年和2013年。“最近兩年,北京住宅土地市場稀缺。”

張大偉分析,未來大城市的土地市場將出現兩個變化,一是新增土地的供應會越來越少,土地的價格會越來越貴,一線城市的房價會更加堅挺,尤其是中心區域的豪宅化會更加明顯。

物以稀為貴。在土地供應緊缺和今年以來樓市快速升溫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從4月單月看,一線城市合計成交住宅類土地9宗,平均樓面價達到了14012元的月度新高紀錄,從溢價率看,因為北京設定了上限,導致停留在49.6%,實際平均溢價率超過60%。

另一方面,劃定城市邊界後,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將明顯提高。隨著土地供應的減少,未來新供應的土地中,低容積率的土地將越來越少,土地的容積率也會提高不少。張大偉說,未來大城市新增的土地將不斷減少,更多的將是存量土地的再升級再改造。

一二線城市要做減法

此前,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了當前的經濟形勢,同時對房地產市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會議中提到,“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盤活存量資產,意味著未來在土地供應方面,相應的存量資產也要盤活,比如重點城市的更新改造中,工業用地轉為住宅用地等。

例如,5月1日開始實施《上海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提出,在符合區域發展導向和國家規劃土地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允許用地性質的兼容與轉換,鼓勵公共性設施合理複合集約設置;在地區整體空間對建築高度不敏感的地區,允許高度適度提高,緊湊建設,以高度換開放空間等。

不過,如果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產業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那麽嚴格控制大城市邊界將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廈門市政協委員、集美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李友華說,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市民化應該是一個梯度轉移,即村鎮人口主要向三四線城市轉移。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村的人口大多直接向一二線大城市發展,再加上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還在向一二線城市轉移。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說,要讓三四線城市真正發展起來,關鍵核心還在於公共產品的供給。比如好的醫院、學校、交通主要公共產品,要是都仍然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那三四線城市就很難真正發展起來。

“一方面,一二線城市要做減法,既減少土地供應,也要轉移走一些產業。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要做加法,增加一些產業和公共資源。”張大偉說。

董祚繼說,目前國土部正和農業部合作,把所有城郊的耕地挑出來,然後進行評價。如果質量確實非常好,就要盡量把這些耕地留下來,跳出去發展,衛星城市、組團式發展。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9

銀行業:新增貸款低於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4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14 15:06 編輯

銀行業:新增貸款低於預期
作者:萬麗 李珊珊




新增貸款低於預期。

4月末,M2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個和3.1個百分點,低於彭博市場預期1.8個百分點。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79億元,同比多增1855億元。新增貸款低於市場預期1950億,低於我們預期1000億左右。從新增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票據貼現顯著多增,體現投資需求和房地產市場需求疲弱。分部門看,居民短期貸款新增1356億,同比多增450億,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1568億,同比少增333億;企業短期貸款新增704億,同比多增136億,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2776億,同比少增458億,為14年7月以來首次同比少增;票據貼現新增1361億,同比多增501億。預計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在9000億左右。

新增社會融資低於市場預期,表外融資仍較低迷。

2015年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5萬億元,低於彭博市場預期1500億,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億元和4488億元。同比少增主要由於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同比分別少增2328億和2113億,環比少增主要由於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同比少增。表外融資仍較低迷,4月新增委托貸款344億,為12年6月以來的新低,由於15年1月開始統計口徑有所調整,相比前三個月(均超過800億)亦降幅較大;信托貸款減少46億,較上月略有收窄;新增未貼現票據較少74億,跌幅較前兩月有所收窄。

存款增速逐月放緩,貸存比未來改為參考指標進一步降低吸存壓力。

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5.7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4個和4.6個百分點。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8711億元,同比少增3009億元。其中,住尜存款減少1.05萬億元,同比少減1800億;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969億元,同比多增2254億;財政性存款增加1101億元,同比少增4520億,體現減稅力度較大。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3萬億元。近尤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表示,貸存比未來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利於進一步降低銀行吸存壓力。

4月流動性寬裕,新股發行會帶來市場利率波動,但預計總體上將維持低位。

4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9%,相當於14年3月的利率水平,環比下降1.02個百分點,為13年8月以來的最大環比降幅;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37%,環比下降1.23個百分點。4月20尤央行下調存準率1個百分點,隔夜SHIBOR開始降至2%,截至5月11尤已經持續下降至1.345%,為10年5月以來的新低。5月11尤央行進行了對稱降息,後續隨著新股發行凍結資金,市場利率會有波動,但總體上預計將維持在低位。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再創新高,理財預期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

2015年4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6928只,同比上升1986只,環比上升433只,超過上月,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同比看,利率、債券、股票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增加較多;環比看,債券、利率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環比顯著增長。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比69.8%,環比顯著增加3.5個百分點。5%以上的理財產品數量占比67.2%,環比略降0.05個百分點,近兩月均呈小幅下降趨勢。預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將呈下降趨勢。5月第一周3個月和1年期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相比4月第一周分別下降12和13個基點。目前隔夜SHIBOR已經降至1.5%的較低水平,市場流動性寬裕,債券、利率基等基礎資產的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存貸比由監管指標改為參考指標,降低銀行吸存壓力的同時,也有利於降低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

歐美銀行業:美國銀行貸款增速環比顯著回升,房地產貸款增速創新高

截至15年3月末,銀行貸款折年率環比上升11.0%,較上月大幅上升6.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工商企業貸款折年率環比增長18.6%,增速環比上升8.2個百分點,增速雖然波動較大,但基本維持快速增長;消費貸款環比上升2.4%,增速較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環比增長7.8%,增速環比上升4.2個百分點,為08年以來的新高。歐元區:信貸增速仍呈穩步回升幠勢。歐元區銀行3月底向政府部門提供的信貸總量環比年化增速為2.5%,增速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從14年6月以來信貸增速呈穩步回升趨勢;向私人部門(含家庭和企業)提供的信貸總量年化降幅為0.2%,降幅環比收窄0.3個百分點。

維持行業領先評級。

4月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低於預期,以及目前較低的通脹風險,較差的投資和消費數據,表明未來仍需要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甚至加大力度.H股銀行15年動幠PE和PB分別為5.53和0.97倍,維持行業領先評級。維持中信、光大銀行買入評級

新增貸款低於預期,表外融資仍低迷

4月末,M2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個和3.1個百分點,低於彭博市場預期1.8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86.6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1個和0.3個百分點。

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79億元,同比多增1855億元。新增貸款低於市場預期1950億,低於我們預期1000億左右。從新增貸款結構來看,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票據貼現顯著多增,體現投資需求和房地產市場需求疲弱。分部門看,居民短期貸款新增1356億,同比多增450億,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1568億,同比少增333億;企業短期貸款新增704億,同比多增136億,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2776億,同比少增458億,為14年7月以來首次同比少增;票據貼現新增1361億,同比多增501億。

預計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在9000億左右。

新增社會融資低於市場預期,表外融資仍較低迷。2015年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5萬億元,低於彭博市場預期1500億,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億元和4488億元。同比少增主要由於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同比分別少增2328億和2113億,環比少增主要由於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同比少增。表外融資仍較低迷,4月新增委托貸款344億,為12年6月以來的新低,由於15年1月開始統計口徑有所調整,相比前三個月的規模(均超過800億)亦降幅較大;信托貸款減少46億,較上月略有收窄;新增未貼現票據較少74億,跌幅較前兩月有所收窄。


存款增速逐月放緩,貸存比未來改為參考指標進一步降低吸存壓力

年初以來存款增速逐月放緩。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25.76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4個和4.6個百分點。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8711億元,同比少增3009億元。其中,住尜存款減少1.05萬億元,同比少減1800億;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3969億元,同比多增2254億;財政性存款增加1101億元,同比少增4520億,體現減稅力度較大。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3萬億元。近尤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表示,貸存比未來將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有利於進一步降低銀行吸存壓力。


4月流動性寬裕,新股發行會帶來市場利率波動,但預計總體上將維持低位

4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9%,相當於14年3月的利率水平,環比下降1.02個百分點,為13年8月以來的最大環比降幅;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37%,環比下降1.23個百分點。4月20尤央行下調存準率1個百分點,隔夜SHIBOR開始降至2%,截至5月11尤已經持續下降至1.345%,為10年5月以來的新低。5月11尤央行進行了對稱降息,後續隨著新股發行凍結資金,市場利率會有波動,但總體上預計將維持在低位。15年3月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為19.67%,環比略升0.29個百分點。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自14年9月以來總體呈小幅下降趨勢,隨著降息效果體現,以及受市場流動性寬裕影響,預計後續利率走勢仍呈下降趨勢。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再創新高,理財預期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

2015年4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6928只,同比上升1986只,環比上升433只,超過上月,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同比看,利率、債券、股票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增加較多;環比看,債券、利率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環比顯著增長。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比69.8%,環比顯著增加3.5個百分點。5%以上的理財產品數量占比67.2%,環比略降0.05個百分點,近兩月均呈小幅下降趨勢。

預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將呈下降趨勢。年初以來,1年期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基本維持在5.40-5.55%的區間運行,3個月期基本維持在5.25-5.35%的區間。從4月開始,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出現逐步下降趨勢。5月第一周3個月和1年期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相比4月第一周分別下降12和13個基點。目前隔夜SHIBOR已經降至1.5%的較低水平,市場流動性寬裕,債券、利率基等基礎資產的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存貸比由監管指標改為參考指標,降低銀行吸存壓力的同時,也有利於降低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


歐美銀行業動幠:

美國:銀行貸款增速環比顯著回升,房地產貸款增速創新高

截至15年3月末,銀行貸款折年率環比上升11.0%,較上月大幅上升6.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工商企業貸款折年率環比增長18.6%,增速環比上升8.2個百分點,增速雖然波動較大,但基本維持快速增長;消費貸款環比上升2.4%,增速較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環比增長7.8%,增速環比上升4.2個百分點,為08年以來的新高。

從房地產貸款結構看,房地產開發貸(Commercialrealestateloans)折年率環比上升12.5%,增速環比上升7.0個百分點,為08年以來的新高。從13年4月開始,房地產開發貸折年率環比增速均保持在4%以上;按揭貸款(Closed-endresidentialloans)折年率環比上升7.1%,增速環比上升3.3個百分點;循環房屋權益貸款(Revolvinghomeequityloans)折年率環比下降5.8%,降幅環比擴大1.3個百分點。

消費貸款增速環比穩定。信用卡等循環貸款(Creditcardsandotherrevolvingplans)折年率環比下降1.2%,增速較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其他消費貸款(Otherconsumerloans)折年率環比上升6.2%,增速環比上升5.2個百分點。




歐元區:信貸增速仍呈穩步回升勢頭

歐元區銀行3月底向政府部門提供的信貸總量環比年化增速為2.5%,增速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從14年6月以來信貸增速呈穩步回升趨勢;向私人部門(含家庭和企業)提供的信貸總量年化降幅為0.2%,降幅環比收窄0.3個百分點。家庭部門貸款折年率環比持平,跌幅環比略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消費信貸折年率環比降幅0.3%,較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余額環比增長0.2%,增速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年化降幅為0.6%,跌幅環比略收窄0.1個百分點。


維持行業領先評級

4月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低於預期,以及目前較低的通脹風險,較差的投資和消費數據,表明未來仍需要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甚至加大力度.H股銀行15年動幠PE和PB分別為6.22和0.97倍,維持行業領先評級。維持重農行、光大銀行買入評級。



來源: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69

核電的春天:5年內新增投資可達50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27.html

核電的春天:5年內新增投資可達5000億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5-21 22:12:00

要實現2020年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唯一選擇是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低碳清潔能源。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中國對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一度緩慢。而現在,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這個行業正重新走入春天。

5月2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2015”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表示,按照規劃,到2020年以前,中國還要新建35GW,平均每年新開工5到6臺機組,新增核電投資約5000多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投運和在建的核電廠已達40多個機組,安全水平和運行業績達到全球核電機組中值水平以上,有的機組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核電設備制造方面,設備國產化可達80%以上,主設備年貨能力達10套以上。

考慮到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以及現有能源結構,上述量級顯然還不夠。

在徐玉明看來,到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可能比現在增加1倍,而我國的能源結果不合理的現象十分突出,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的66%,占電力生產的75%,非化石能源占比僅11.2%,“要實現2020年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唯一選擇是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低碳清潔能源”。

安全運營是核電繞不開的話題,據了解,新建核電機組要符合三代核電安全標準,進一步降低堆芯融化及放射性釋放概率。以華龍一號、AP1000、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中未來核電規模化發展的主流。

4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20多天後,在福建福清,這項示範工程的首臺機組——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開工。

中核集團自1999年就開始研發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從CNP1000到CP1000,再到ACP1000,最後與中廣核的技術融合,形成了“華龍一號”。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郭奇勛表示,此前的AP1000是我國從國外引進的三代核電堆型,而“華龍一號”屬於自主品牌,通過示範實踐也可以達到三代技術,這樣國內外核電設計技術方案有可能在我國並存,並在國內同時發展。

本報記者註意到,國內建設提速的時候,核電“走出去”也在加快。

今年1月份,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34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將建設大規模核電廠,此後,中國又與阿根廷政府簽訂了《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華龍一號”出口拉丁美洲。

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測算,出口一臺“華龍一號”,大概相當於出口30萬輛汽車,全壽期估值大概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華龍一號示範堆是商業示範堆,已經批量化了,國內要批四臺示範堆,國際上也簽了2臺合同、5臺框架協議、後續還要簽。”錢智民曾向媒體如是表示。

巧合的是,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明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到2025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而在已經明確的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中,將聚焦電力裝備等十大重點領域。在電力裝備方面,國家將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範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

外界分析,《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核電設備制造商降受益頗多。目前,上海電氣(601727.SH)在核島領域的市場份額較高,特別是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裝置。截至2014年年底,東方電氣(600875.SH)的高效清潔能源在手訂單為810億元(含核電),占其1267億元在手訂單的64%。

但也有人發出了善意提醒,不要對核電“走出去”盲目樂觀。

世界核能協會總監FrancoisMORIN在當天的演講中也提到,全球的核電會有非常大的增長,但發展也有很多挑戰,尤其是中國。他認為,中國走出去的熱情,有點過熱了。

據悉,中國存在巨大的核電潛在產能,阿根廷則計劃重振核工業、調整能源結構。不過,雖然核電是阿根廷的重大工程,國企也確實比民營或中小企業抗風險性強,但政治不穩定導致的政策風險以及匯率風險,還是值得警惕。

“我不想讓大家失望,但要告訴大家現實。”他說,中國的核電企業,在全球建立名聲,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非洲在建的核電站數量為0,我不認為現在不搶占就會失去機會,所以沒必要急功近利”。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39

“暑期檔”為何能成為全球概念?因為中國每天新增9塊大熒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894.html

“暑期檔”為何能成為全球概念?因為中國每天新增9塊大熒幕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6-14 16:13:00

好萊塢在歐洲和日本等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瞄準了迅速崛起的中國電影市場,並預計中國市場的規模將在2020年超過北美

                                    《侏羅紀世界》在中國的上映日期比美國本土還早了兩天

隨著暑期的臨近,各大影院和電影公司開始摩拳擦掌,暑期檔大戰的帷幕即將拉開。《侏羅紀世界》等四部進口大片強勢來襲,鎖定了6月的票房。數據顯示,中國的院線以每天9塊大屏幕的速度迅猛發展。正因如此,《侏羅紀世界》在中國的上映日期比美國本土還早了兩天。

續集電影緣何風靡

暑期檔的概念最早源於上世紀70年代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處女作的《大白鯊》,泛指每年6到8月的院線排片檔期,並將4~24歲的年輕觀眾作為主要收視群體。

除了暑期檔,《大白鯊》也開啟了好萊塢大片的續篇模式,相繼推出的3部續集票房表現均可圈可點。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影制作和營銷產業,好萊塢充分挖掘了電影劇本和題材的可持續性。

稍晚於《大白鯊》,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也展開了漫長的續篇模式,創造出現象級的科幻經典,直到現在全世界都有大量“星戰迷”對於同該電影相關的道具及衍生品樂此不疲。本世紀開始,《指環王》、《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系列也貢獻了十幾部電影續篇,而且幾乎每一部都毫無意外地斬獲高額票房。不管觀眾是不是看膩了,拍攝續集已經成為好萊塢掙錢的經典模式。

大片的湧現也培養了挑剔的觀眾,總有人抱怨好萊塢大片里滿大街的超級英雄、動輒炸翻整條大街的電影特效和似乎永遠拍不完的續集。但盡管抱怨再多,總有人為大片埋單,好萊塢永遠以票房說明問題。

《教父》三部曲的制片人羅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稱:“制造票房熱門大片是20世紀最新的藝術形式。”

人們耳熟能詳的好萊塢經典續集電影還有《速度與激情》、《碟中諜》、《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蜘蛛俠》、《終結者》等系列。一方面,成熟的制作模式讓每個系列在開拍之前就詳細地預估了風險、成本和票房,另一方面,源源不斷的暢銷題材小說也給續集電影貢獻了符合市場口味的劇本。

討好中國市場?

拿《侏羅紀公園》來說,1993年在法國首映時,時任法國文化部長杜蓬(Jacques Toubon)不無擔心地說,這部電影是“對法國民族認同的一個威脅”,法國人應該看的是由描寫19世紀末礦工悲慘命運的著名小說《萌芽》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以展現“愛國之心”。法國報紙甚至呼籲時任總理愛德華·巴拉迪爾(Édouard Balladur)與這些靠恐龍題材“入侵”法國的美國文化對峙。

盡管有很多水土不服,好萊塢大片依然在美國本土之外開疆拓土,勢如破竹。就在此後一年,好萊塢的海外票房超過了本土市場。2009年,《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的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一半以上。

觀眾是好萊塢電影最終掏錢的客戶。很快,好萊塢在歐洲和日本等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瞄準了迅速崛起的中國電影市場,並預計中國市場的規模將在2020年超過北美。面對中國的院線每天增長9塊大熒幕的速度,好萊塢敏銳地在中國調整相應的電影營銷策略。

出於對中國票房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片里出現了中國元素,甚至中國產品的植入。《變形金剛3》里來自中國的電腦、服飾、乳品和電視的四個品牌在片中植入廣告的時長超過了5分鐘;2013年的《鋼鐵俠3》里,範冰冰和王學圻兩位中國大腕5分鐘的露面竟只出現在“中國版”的拷貝中,不少觀眾紛紛吐槽質疑。但是,討好也好,牟利也罷,好萊塢和中國市場的相互滲透在不少制片人眼中已經是大勢所趨。

2001年,作為中國加入WTO條件,中國將引進電影的數量從10部增長到20部;2012年,中美達成協議將美國大片的配額提高到34部,美國電影業從中分賬的比例從原來的13%升至25%,中國電影行業紛紛稱“狼來了”。

少女撐起暑期檔

此外毋庸置疑的是,暑期檔的概念之所以興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青少年這一龐大觀眾群體,他們能輕松將“漫威”漫畫所改編的任何一個超級英雄故事送上票房排行榜首位。基於這個原因,各大電影公司也樂此不疲地開發符合青少年趣味的劇本,知名導演邁克爾·貝甚至稱他是在為十幾歲的男孩們拍電影。

一般來講,漫畫和電玩對男生的吸引力遠遠超過女生。不過,這一現象從2008年的《暮光之城》系列後開始有了轉變,帥氣的吸血鬼男主角吸引了大批女粉絲,一些資深動漫宅男甚至抗議《暮光之城》和它帶來的女粉絲毀了“神聖”的動漫界。

今年,好萊塢推出了一系列女性主題大片,包括迪士尼出品的《灰姑娘》、改編自女性作家詹姆斯(EL James)同名小說的《五十度灰》、女主角帶領其他人穿越險境的《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和《饑餓遊戲》第3部的下篇等。類似的一些以女性為主角的題材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小女生進入電影院,撐起暑期檔。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