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展望俄羅斯:失去的數十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039

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一直未能改變其能源依賴型的經濟結構,這讓俄羅斯未來數十年或將陷入經濟低增長期,威脅著其快速崛起的經濟地位。

Business Insider報導,俄羅斯經濟部在週四出乎意料地將截至2030年的經濟增長率下調至2.5%,這遠遠低於普京當政初期的超過7%的增長率。

俄羅斯央行第一副總裁Alexei Ulyukayev承認,「在上述時期內,俄羅斯經濟增長的速度將低於全球經濟增速。」

今年俄羅斯官方預期的2013年經濟增速僅為1.8%。但對俄羅斯政府來說最頭疼的是,經濟增速的緩慢不僅是因為國際因素,更植根於國內。

俄羅斯經濟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人口數量下降,美國頁岩氣的威脅,政府國防預算的膨脹,等等。

同時,私有商業部門的不景氣,司法體系改革的失敗,勞動生產率的低迷,都讓上述一系列問題更加嚴重;這使得俄羅斯在成為能源製造國的道路上步履蹣跚。

經濟學家們表示,俄羅斯今年經濟的不景氣也是由於這些因素損害了投資環境。

Capital Economics的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表示,經濟部對經濟增速的調整是「政府認為經濟問題是結構性而非週期性的最清晰的信號」。「如果政策上沒有大的改動,我們甚至懷疑俄羅斯會從世界上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變成增速最慢之一。」

經濟部門的預測使得普京期望俄羅斯到2020年成為世界上前五大經濟體的目標淪為笑柄,也讓俄羅斯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地位受到了質疑。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HSE)10月份對21位頂級經濟學家的調查問卷顯示,除了達成2013年經濟增速為1.6%的共識之外,經濟學家們還預期到2022年俄羅斯每年經濟增速都會在3%以下。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Sergei Smirnov表示,「即使是3%這個我們覺得低得不能再低的增速,現在看起來也很難達到。」

他表示,十年緩慢的增速意味著從2013到2022這十年中經濟總增速為29%,這是對政府在10年中將經濟翻倍的目標的大大的嘲諷。

在通脹問題上一直持鷹派態度的俄羅斯央行,儘管仍保持基準利率在5.5%不變,但也在週五對俄羅斯增長前景發出了警告。「由於投資活動低、外部需求恢復緩慢,央行預計俄羅斯中期內經濟保持低增速。」

IMF十月份警告俄羅斯,由於俄羅斯投資環境差,除非採取更多改革措施,否則中期內經濟增速不會超過3.5%。但IMF表示,如果有更多改革措施出現,俄羅斯中期內經濟增速可以達到5.0%。

普京的名望是建立在為經歷了90年代水深火熱的俄羅斯人帶來了繁榮的基礎上。根據IMF數據,自從2000年以來,俄羅斯人均GDP從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33%增長到了55%。

不過截止到2008-2009年金融危機前,俄羅斯的經濟都是被兩個因素一次性拉動的:一是高得不尋常的石油價格,二是前蘇聯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增長釋放。但是如今,這兩個因素的作用已經到此為止了。

IMF預計俄羅斯2013年經濟增速1.5%,2014年3%。俄羅斯政府可能不願聽到的是,IMF表示,俄羅斯通脹和就業率高企,經濟已是全速運行。IMF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經濟中剩餘能量的釋放和上漲的石油價格帶來了俄羅斯年均5%以上的增長,但是這無法複製。」

為避免激化目前在萌芽階段的反對運動,俄羅斯當局希望維持最大程度的經濟穩定,普京將起碼任職到2018年,甚至202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30

對沖基金巨頭鮑爾森2014年展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33

週三,在投資者年度報告會上,鮑爾森對債券市場、併購和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展望。

據知情人士向WSJ表示,今年鮑爾森旗下的各支基金,除黃金基金外,收益均在15%~45%之間。鮑爾森的對沖基金最高峰時掌管360億美元的資產,當前掌管190億美元的資產。

2013年,對沖基金的收益大多不能超越股指:截至10月末,標普500年初至今的回報率超過23%,同期對沖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僅為7.14%。

2007年,鮑爾森通過做空美國房市名聲鵲起。此後,他一部分高調的交易損失慘重,包括:過早拋售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等銀行股,持有大量黃金礦業股票,重倉嘉漢林業股票後遭渾水等空頭持續狙擊。如今,鮑爾森的黃金基金依然巨虧。

今年,鮑爾森旗下表現最好的基金是復甦基金(Recovery Fund),截至10月末,年初至今回報率為45%,其中表現最佳的包括:連鎖酒店Extended Stay America,按揭保險公司Radian,按揭保險公司MGIC Investment,希臘銀行。

2014年,鮑爾森認為,併購(M&A)概念會有大行情。他認為石油、電信、醫療衛生、有線電視等行業會有很多併購發生。石油板塊上,他認為Kodiak Oil & Gas和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都是很好的收購對象。

儘管2013年的併購較少,10月末,鮑爾森無槓桿的併購基金年初至今回報率為14%,同期有槓桿的併購基金回報率為28%。今年,鮑爾森在Verizon對Vodafone美國業務的併購案上獲利不菲。他認為Vodafone英國業務還可能成為併購對象,如果成功,他將獲利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5

展望蓋特納的致富之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250

就算美國前財長蓋特納不去任何一家華爾街頂級公司,他也可以在幾年後成為一位億萬富翁。

16日,PE公司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宣佈聘用蓋特納擔任華平主席、董事總經理。他在華平不會只擔任顧問的角色,也將制定公司的戰略並且參與管理、投資者關係以及投資相關事務。

紐約時報的記者Andrew Ross Sorkin指出,蓋特納實在沒必要走上「旋轉門」的老路,從政府部門跳到被監管的地方。

況且華平不是高盛,其交易的觸角並未覆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華平也比不過響噹噹的私募巨頭黑石,黑石是一家上市公司,而華平是私人公司。截至2012年12月,黑石管理著2020億美元的資產,華平才350億美元。

但這一切都可能發生改變。通過聘請蓋特納,華平已經表現出開拓市場的野心。

最近該公司剛剛做了一筆大交易,其以8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所持的博士倫公司(Bausch & Lomb)的股份,2007年買入時價格只有45億美元。

這看上去還不錯。但對私募公司來說,更快的致富捷徑是IPO。

橡樹資本和凱雷集團在2012年IPO,儘管這不是最佳的上市時間,但橡樹資本的Howard Marks、凱雷集團的David M. Rubenstein和他的聯合創始人都成為了億萬富翁。

KKR在2010年上市的時候,旗下管理的資產也差不多只有350億美元,如今發展的很不錯,當然KKR的聯合創始人Henry Kravis和George Roberts也都躋身億萬身傢俱樂部。

黑石也是如此,該公司在2007年上市,當時還是美國5年來最大的一筆IPO,黑石如今的CEOSteve Schwarzman變得更加富有,當時的聯合創始人Pete Peterson在公司上市後套現18億美元,不久就退休養老去了。Peterson在尼克松執政時期曾擔任過商務部部長。

如果蓋特納想要在華平分得一塊「大蛋糕」,他還需要再往上跳一兩級,從如今來看這還是很有希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72

野村2014年展望:為避免危機,亞洲需實施緊縮政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965

週一,野村證券公佈了2014年年度展望報告。報告中指出,亞洲的政策制定者應將重心從保增長轉移至保穩定。2008年以來,大量的資本流入,寬鬆的貨幣政策,忽略供給方面的改革,使亞洲經濟的基本面變糟。亞洲經常賬戶盈餘較其它區域更大幅度的下降,意味著亞洲經濟基本面的惡化。

野村認為,亞洲應實施緊縮政策,並進行結構化改革,否則將醞釀著新的金融危機。緊縮政策會使內需下降,但是保證了未來經濟能夠可持續地增長。野村預計,出口情況會好轉,2014年中國GDP的增長率為6.9%,亞洲(除日本)GDP的增長率會低於6.0%。也就是說,亞洲經濟的增長將更依賴於世界其它國家經濟的增長。

過去,主要經濟體在發生危機的前5年內,私人信貸/GDP的比率會上漲30個百分點(percentage point)。野村稱之為「5-30」法則。從2008年算起,很多亞洲國家已經突破或者臨近30個百分點的增長了。下圖:縱軸為2013年一季度,私人信貸/GDP;橫軸為2013年一季度較2008年四季度,私人信貸/GDP增長的百分點,其中香港、中國大陸已大幅超過30個百分點,約為50~60個百分點。

此外,亞洲房地產市場過熱。圖中,黑色實線代表美國2000年以來房價走勢,以2000年1月的住房價格做基準。黑色虛線代表中國2008年12月以來房價走勢,以2008年12月的住房價格做基準。其餘亞洲國家類似,均顯示了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房價走勢,以2008年12月的住房價格做基準。深灰線代表香港,淺灰線代表印度,深紅線代表馬來西亞,淺紅線代表新加坡,紅虛線代表台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44

回顧11月展望12月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664356

一個月前,我們「展望」恒指在11月會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600點)作支持,繼續上試今年高點。結果,恒指在11月最低下試22463點,並終在1128日高見24015點,突破9月造出的年度高點。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月份,我們的組合受惠於個別飆升股,回報可觀;但我們沒有停下來,繼續換碼組合內的持股,以保持組合的動力。

目前,受惠月中的三中情緒激動,市場氣氛已趨火熱;基金掃中資股、新股瘋炒、莊家造世界、散戶怕執輸,我們說了好一段日子的小牛終於確切出來了。由於「三中」改變了投資者的原觀點,「三中」更像是小牛運行格局中最後階段的起點而非終點,估計這隻小牛或至少有三個月活躍期。因此,我們在享受(enjoying)中,還是會保持警覺(staying alert)。

回顧11月,指數全月高點24015點(1128日),低點22463點(1113日),波幅約1500點。恒指11月份升675點或約2.91%,國指  11月則漲814點或約7.66%MUPI則於11月漲約3.02%,反映「三中」吸引資金「明顯」入市。恆指YTD表現升5.4%,國指YTD表現持平,MUPI指數YTD表現升19.2%。由於國指在大升後仍相對便宜(落後),我們的投資組合在這個月主要換碼至中資股,以有效地迎接小牛最後一浪。

Picture 

然而,我們顯然是市場中的樂觀一羣,市場內看法保守的其實並非少數。豐盛金融資產管理的黃國英就指出,『正如一位前輩所言,一旦上破23,500點,是可以從此海闊天空,因為代表市場看好今次改革的方向。不過要此刻追買,是十萬個不情願。一來貼近主要阻力位,高追再次中伏機會率不低,二來買入最當炒的中資股的話,等於派彩給春江鴨,而自己對於這些中資公司,有能力踏入結構性增長之路是十分存疑,即是不外乎只是跟炒市場動力,信念有限隨時又輕言止蝕,升少少就自行了斷食胡。

所以,策略上是會降低對沖比例,以免淡倉蠶食利潤,另外再買齊11月及12月價外call,撥出少數注碼,當做買墊底飛,有份參與便算數。中港股市的長期困局,是太少公司有持續增長能力,是否有能力踏入長期牛市,關鍵是看今次改革可否營造一個有利營商環境,以中國人工飛升的大環境,政府又處處想調控扶持的心態,要做到真正國退民進,可謂談何容易,自己認為是只有小陽春,而沒有大升勢。』

結果是,『最近一個月搞到進退失據,檢討原因,是有點捨棄主場,作客硬拚,唔衰攞嚟衰的意味。自己一向極少中資股,但三中全會這方面不敢持倉過低,新增倉位大部分來自這個板塊,另一方面,由於中資股波動增加,變相令到炒期指等同炒中資股。無論長揸短炒,都是與內地高手硬拚。

Picture 

當然自己並非一面倒在跟風中捱打,也博中過港交所(388)、中資保險、證券以及水泥股等等,可是清一色短炒,贏得少精神壓力又大,和犯錯時的損失相比,也不見得有着數。……應變方法當然是回歸主場,索性主力以美股為主,香港方面,則一如早前,全力在中資企業以外尋找機遇。這樣可能一時三刻之內,會跑輸大市,但11月的表現已證明,就算刻意跟紅頂白,亦可以一塌糊塗,倒不如我行我素,跑自己步速,長期拉勻應該除笨有精。』OMG,美股是主場?!

至於林少陽,他也對短線保持謹慎:『本欄對港股的短線表現不是太過樂觀,除了不太重要的H7N9出現確疹案例之外,本欄較為關心的是,A股重啟IPO,或會影響A股的市場氣氛,尤其是今年大升的深圳創業板市場的氣氛,並最終將拖累與深圳一河之隔的港股。

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最近雖然個別當炒的股份炒作極之熾熱,整體市場的氣氛只是一般。以最近兩日為例,雖然阿信屋(759)及新股鳳凰醫療(1515)熱炒,但港股的升降指數及成交均未見過熱,昨日(124日)升降指數繼續維持於偏低的100129,港股成交更跌返600億港元以下。在市況不是很超買的情況下,港股若有調整的話,一般幅度不會超過1,000點。』

展望12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1月收於23881點,動力逐漸增加,恒指這一浪上試24000點至25000點已經不是夢,而是時間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能力作答;我們能指出,指數上得越慢,這隻小牛的生命力將越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90

PIMCO 2014年全球經濟展望:三大風險點包括中國壞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55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將公布最新的2014年全球經濟展望,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告提前進行了劇透。 整體看,PIMCO較此前樂觀,主要由於美國和歐洲的政策較以往的限制減少。 PIMCO的董事總經理Saumil Parikh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5%~3.0%,較此前的2%~2.5%有所提升。Parikh在報告中指出,2013年面臨的許多挑戰或是自行消退了,或是以其它方式解決了,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更加光明。2013年,盡管美國財政政策偏緊,美國房貸利率在上升,中國信貸環境在變緊,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全球經濟增速依然與2012年持平。 Parikh認為,美國經濟在逐步複蘇,預計未來美國勞動力市場將進一步改善,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PIMCO將2014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由此前的1.8%上調至2.25%~2.75%。他同時指出,美聯儲縮減QE可能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複蘇,利率走高,房價上漲,影響了人們的可支付能力。 Parikh的上述觀點與Bill Gross管理的總回報債券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Bond Fund)操作吻合。本周數據顯示,11月,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減持了美國政府債券,持倉比例由38%降至37%。此前數月,Bill Gross還在加倉政府債券。Gross指出,一旦聯儲開始縮減QE,長期債券的收益率會攀升。 Parikh認為,歐元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較以往略有寬松,預計明年歐元區將逐步走出衰退,經濟增速為0.25%~0.75%。日本方面,消費者支出的增長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反映滯後,預計明年日本GDP增速達1%~1.5%,但是日本提升消費稅會限制經濟增長幅度。中國方面,由於海外需求上升,中國出口會走強,推動經濟增長。但是海外家庭需求強於工業需求,這會緩慢地改變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Parikh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 除了美聯儲縮減QE可能給經濟帶來危害,Parikh認為,歐洲銀行的持續去杠桿化可能影響歐元區主權債券,迫使政府保持財政緊縮狀態。此外,中國金融系統的不良貸款可能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13

2013年投資小結 2014年投資展望

來源: http://xueqiu.com/2595056894/26849768

本文首發於雪球,明日交易結束後發於新浪博客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  投資順利 2013年全年的交易即將結束,現對今年的投資歷程進行總結,並對明年的投資做個展望。一   2013年投資成績簡述虧損。嚴重不及格。在年初制定的今年投資收益計劃中,及格線為跑贏大盤(滬指)20個百分點,奮鬥目標為及格。二   2013年投資操作今年總的操作風格是保持較少的持股品種。主要倉位為酒類,其次是創業板,另外還有一點低倉位的B股和H股。酒類中,白酒主要是茅臺,年初和年中有小幅減倉,3月和12月有小幅加倉,但大部分的倉位沒有動;黃酒主要是古越龍山,今年清倉,後面會詳細講述;年底建倉老白幹和青青稞酒。創業板就操作過一只,世紀瑞爾,年初建倉,年中清倉。B股兩只,年初建倉新城B和深基地B,持股未動。H股一只,年初建倉同仁堂科技,年中清倉。三    2013年投資分析酒類部分:貴州茅臺:倉位較重,對賬戶的影響比其它持倉品種對賬戶的影響要大。年初小幅減倉,3月中旬加了一點點回來;年中再次減了一部分,12月再次加倉。回頭來看,12月這次加倉有些倉促,如果晚幾個交易日,加倉成本可以降低10元。古越龍山:這是我近幾年的投資中最需要認真總結的一個投資標的。在買入之前,對黃酒行業和公司進行了比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2007年公司剝離氨綸業務,專註黃酒,我11月底建倉,應該說,當時建倉的價位是非常理想的,5個月後股價翻倍,但沒有及時賣出,當時的計劃是做長線。後來股價隨大盤暴跌,被套後在低位補倉,2010年股價創歷史新高後沒有賣出,然後2012年又一輪過山車行情,仍舊沒有賣出。從2007年到現在,客觀來講,古越龍山基本面發生了一系列的積極改變,前期的博文講過很多了,不再重複。從財務的角度看,盡管盈利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銷售規模始終無法放大,經營現金流長期堪憂,資金需求太大。投資人最期待的體制改革,進展緩慢,一波三折徘徊不前,我個人認為,紹興市委市政府對此應負全責。在近幾年的年終小結中,我每年都提到有可能清倉古越龍山,但一直未能實現。今年促使我下定決心清倉的原因,是古越龍山公告配股再融資。公告是10月25日周五晚網上發布的,經過周末認真思考,決定周一開盤後清倉。對古越龍山始終懷有很深的感情,希望不久以後我還有機會再次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清香型白酒:年底建倉老白幹和青青稞酒。老白幹是老面孔了,2012年曾經做過一個波段,這次是第二次介入,計劃中線持股。青青稞酒是首次建倉,計劃中線持股,邊走邊看吧。創業板部分:今年創業板就介入過一只世紀瑞爾,也是老面孔,2011年曾經短期持有過。年初買入,被套後補了一點倉,持有到8月20日在第二個漲停處清倉。收益約50%,這是今年賬戶單只股票中的最大收益,但這個漲幅拿到今年的創業板中,不值一提,簡直是無臉見人。B股部分:年初建倉新城B和深基地B,新城B浮虧超過30%,深基地B浮盈約10%,由於B股倉位較小,對整體賬戶基本上無太大影響。H股部分:年初建倉同仁堂科技,年中賣出,收益超過20%,由於倉位較小,對整體賬戶基本上無太大影響。美股部分:無操作無持倉。融資融券部分:今年融資融券賬戶無操作。以上所有操作中的大部分均在前期新浪微博、雪球的評論、回複中及時予以披露。按歷年慣例,前期微博雪球中沒有提及的品種,仍舊不提。四   2013年投資教訓今年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發生虧損的年份,也是自2003年以來的第二個虧損年份。今年風險控制做的一塌糊塗。今年虧損的主因是酒類倉位太重,在高位沒有大規模減倉,同時今年酒類特別是白酒跌幅太大。對今年白酒回調的嚴重性和調整深度估計不足,今年白酒回調,也是對前幾年白酒暴漲的一次系統性修正。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同時我也深信,白酒行業經過本輪回調,今後的發展會更健康更理性。五   2013年投資收獲通過雪球和新浪微博結識了更多的投資朋友,朋友們的博文對我的投資風格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中使得我的投資體系更趨成熟,考慮問題更加全面和嚴謹。在投資之余,通過雪球和微博結識了一些神交朋友,很開心。六   2014年投資展望2014年將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充滿希望的一年,對新一屆政府謹慎看好,調結構增收入擴內需值得期待。流動性可能會適度從緊,擴容壓力大增;企業整體盈利預期可能觸底回升;市場整體估值水平難有較大起色。周期性行業或許存在一些投資機會,低估值品種存在估值回歸的預期,成長仍舊是市場主要看點之一。IPO開閘後,新股次新股中小板創業板可能會有一些投機機會。七 2014年投資策略消費類,看好經過深幅調整的白酒板塊,特別是在2013年銷售收入仍有不小增長、管理層換屆、治理結構較好的地方性白酒;黃酒繼續觀察;葡萄酒一般留意;乳制品一般關註;肉制品一般關註;重點關註調味品,醬油、醋等等,重點關註休閑食品等袋裝食品;服裝重點關註。中藥類,估值並無太大優勢,持續關註百年老字號,遇黑天鵝果斷建倉。新興產業類,暫不考慮。區域題材類,暫不考慮。重組類,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跟蹤,不劃算。與往年一樣,一般不主動關註。高科技信息類,盡量避免,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十多年前被高科技深深傷害過,不碰。金融類,金融2011年整體表現強於大盤,2012再次強於大盤,2013表現乏善可陳,2014如果遇到中級調整堅決介入。地產類,重點關註,遇中級調整可考慮建倉。商超流通類,暫不考慮,適度跟蹤即可。機械裝備類,存在結構性行情,主要在行業細分龍頭中。強周期類,主要關註資源有色,西礦金鉬南鋁等熟悉的品種。關註小金屬。八   2014年投資計劃茅臺是非賣品;對茅臺的小倉位加、減倉不多做說明。其余持倉品種都有可能被賣出甚至清倉。可能涉足金融,以及強周期品種,低股價是首要條件。九   2014年投資目標收益36%為及格。                                         2013年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05

2013年枯榮投資回顧與展望 枯榮小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j00r.html

2013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上證綜指開盤2289.51點,收盤(截止12月27日)2101.25點,全年下跌7.4%。深圳成指表現更差,全年下跌11.71%。儘管2013年盤中上證創下新低,但實際上連續兩年上證指數在1900點至2400點之間波動。

 

期末主要持倉股票按照持股權重排列如下:

從年初持有股票:

1、招商銀行  -19.75%(全年漲跌幅,下同)

2、中國平安  -8.67%

3、雙匯發展  +63.61%

4、中國人壽  -28.35%

5、三全食品  +93.49%

 

2013年新買入股票:

1、中國中藥  +3.5%

2、稻香控股  +25.84%

3、遠大醫藥  +3.9%

4、威高國際  +22.83%

5、張裕B    -22.82%

 

2013年賣出股票主要包括:雨潤食品(-45%虧損)、四洲集團(+83.47%)、蘇寧云商(+54.3%,但公司2011、12年合計下跌接近55%)、中順潔柔(-14%)、三全食品(部分賣出)、維達國際(+39.5%,公司被私有化)。還有一次比較失敗的短期操作,在四季度買入了小倉位的煤炭股,隨後很快又賣出,有小幅度的虧損。

另外期末還持有一些基金,主要是50ETF基金和一小部分分級基金。

 

2013年繼續維持高倉位(接近99%的倉位),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全倉操作。但是2013年做了不少的調配,主要是出售了部分A股,換倉到港股。另外期間增加部分資金到港股。在這個較為黯淡的投資時刻,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繼續增加在股市上的投資。

 

2013年A股資本市場最大的亮點是創業板,從2012年底暫停IPO發行以來,連續下跌接近2年的創業板終於迎來一輪新的行情,創業板指數全年上漲了81.31%。毫無疑問,2013年A股沒有參與創業板和海外沒有參與中概股一樣,收益是很難啟齒的。至今仍未開通創業板投資資格的我,自然也屬於OUTMAN一族。對於創業板的判斷,堅持整體迴避的觀點,因為即便在2012年年底指數低位,我依然尋找不到放心的股票。對於這類主要依靠估值驅動的股票,不在我的判斷能力範圍之內。2013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整體雖然業績環比二季度有所好轉,但盈利依然非常疲弱,增速甚至落後於殭屍藍籌的業績增長。但是估值卻逐步向2010年的高峰攀登。隨著IPO的重啟,也許明年將不會是又一個狂歡的季節。在2010-2011年參與過很多創業板公司的IPO機構申購、賣出過程,對於整個創業板企業的質地是深表懷疑的。對於上市公司、保薦人、網下參與配售機構和網上機構散戶與游資的擊鼓傳花遊戲深感厭倦。但需要注意,從2013年來看,創業板實際上已經開始分化,市值較大的公司盈利能力大幅超過了市值排名靠後的公司,這說明並不完全是一種概念性的炒作。如果說創業板行情對我來說根本沒有關係的話,2013年錯過中概股是非常值得反省的錯誤。因為2013年年初的確中概股整體被市場大幅錯殺,其中不少質地優秀的公司符合安全邊際的要求。

 

2013年經濟起起伏伏,從年初的憧憬到被隨即而來的悲觀所籠罩。從新一屆政府的美好期望到對未來中國何去何從的恐懼。這些複雜的情緒都反映在了資本市場上。宏觀經濟如此的撲朔迷離,恐怕是任何投資者都無法用言語簡單闡述清楚的。雖然每一次資本市場在高潮和低潮時期,都有完美的邏輯來解釋,但這一次的確與此前都有所不同。這導致資本市場出現了「傳統」與「新興」行業之間判斷的巨大鴻溝。但我想,無論「傳統」又或是「新興」,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仍然是基本的要素:市場容量、供需關係、市場競爭格局、進入及退出壁壘、護城河及議價權、治理結構及股東態度、管理層等。傳統與新興行業之間有時候根本無法分清。例如很多新興產業正是附著於傳統行業。例如搜房網與房地產市場、汽車之家與汽車市場、脫硫脫銷與火力發電行業等等。的確,中國很多傳統產業已經面臨極限,例如傳統紡織、鋼鐵、鋁製品、造船等等。但也還有很多貌似「傳統」的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消費及服務行業、醫藥醫療等等。其中,我認為還包括金融行業。這也是一個與千萬普通消費者日夜打交道的行業。金融+消費服務+醫藥醫療,是長期穩定的一個組合。這從美股、港股可以得到長期的印證。儘管這一次金融危機將歐美金融業的遮羞布撕去。

 

「殭屍藍籌股」,這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發明。對應的是2006-07年的「中國漂亮50」。如果說之前,我對所謂的「中國漂亮50」嗤之以鼻,現在正好反過來,對所謂的「殭屍藍籌股」觀點更是不屑一顧。從2005年開始,我就是這些殭屍們的投資者,親眼見證著這些「殭屍」一年一年的不斷成長。招商銀行、中國平安這幾年的業績沒有一年倒退,招商銀行2013年淨利潤已經超過2007年的2.89倍,中國平安已經超過2009年的2倍。另一方面,的確市場有它短期正確的邏輯,這一點被很多價值投資者所忽視。例如2005年的市場萎靡對應的是2005年的經濟小低谷。因此和2010年分析招商銀行一樣,銀行的壞賬暴露是滯後於經濟調整的。並且幾乎無例外的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這一點從這兩年的壞賬持續攀升可以看到。

 

但是資本市場總是善於誇大短期的多空信息,並且通過投資人的恐懼和貪婪情緒在資本市場得到繼續放大。因此,對待市場的態度,應是戰略上蔑視(否則市場就是有效市場),戰術上重視。資本市場只是提供了一個選擇權,裡面可能是陷阱,也可能是機會。如果你不能有把握比市場看的更遠更清晰,那這個遊戲幾乎是必輸無疑。

價值投資本身只是一套理論,被全球很多投資者所長期驗證有效的理論。但並無意味著這是一個普遍適用的理論,也不意味著是靈丹妙藥。更糟糕的是,這套理論並不科學,加之學之者領悟各有分歧,因此對於實踐者而言,難免南轅北轍。諸多盲人模象,最終是雞同鴨講。價值投資不死,但「價值投資者」可能會死。

 

2013年最大的收穫是在港股市場。並非是說投資收益,因為這部分被雨潤食品的較大幅虧損(這是多年來極少有的實際大幅虧損)所抵消。而是似乎跨過了以往糾結於「巴式價值投資」的禁錮。在更小的市場中,找到了很多投資機會。這些公司並非屬於以往喜歡的投資類型,但是跨出這一步,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國內沉迷於銀粉、酒粉的投資者而言,也許跨出去會更加精彩。當然,我依然是一名堅定的銀粉。白酒我認為2014年也許股價會先於基本面見到真正的底部區域。最近的類似同仁堂國藥的下跌也讓我欣喜。幾十年過去,我可以看到這些公司都還會存在,但可能很多行業和公司我會再也看不到了。白酒的下跌也讓當年的「時間玫瑰」一個個繼續凋零。先是銀行變成時間的「沼澤地」,隨即是白酒,還有煤炭。除了醫藥外,國內歷史上業績最好的四個板塊已經先後淪陷。

 

展望2014年,由於美股的持續大幅走強,已經不便宜。在資金面稍有收緊時,不排除會出現較大幅度的震盪。這可能影響港股甚至A股更大一些。這是港股的一個潛在風險。但由於恆指本身也處於弱勢震盪,估值在相對低位,因此對市場的壓力應該不如前幾次。小盤股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因此2014年可能需要保持一定的現金應對出現的短暫調整。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繼續尋找那些被市場嚴重忽視的機會。老手怕漲,新手怕跌,成熟的投資人,在有資金流入的情況下,當然希望心儀的公司越廉價越好。如果投資的公司又有持續自由現金流,又維持較穩定的高派息,那麼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

 

對於槓桿,可能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槓桿第一是不能附帶時間限制,第二是不能有較高的利息成本。如何利用好槓桿,而不是被槓桿利用,對於任何投資者都是個較困難過程。明年可能希望有新的嘗試。在某些時刻,做一名「鴕鳥」型的價值投資者,是可以的,甚至是正確的。但是做一名帶著較大「壞」槓桿的「鴕鳥」型價值投資者,那可能是災難性的!

 

對於2014年,少談些主義,多做些實踐。只有調查才有發言權,希望每一筆投資都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將其視作長期,甚至不可撤銷的股權投資。中國加上海外中國股票超過5000多家,你一年能看幾家的年報、季報?能跑幾家上市公司做實地調研?能覆蓋幾個行業?這些實際的努力才是支撐一名優秀投資者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01

2014年股市展望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ij34.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02-01-2014

2014仍為選股之年
2013年香港股市的特色是,恆指及國企指數無甚表現,前者只上升了2.87%(約10.56倍2013預測市盈率),後者更倒退5.42%(8倍)。個別板塊如濠賭,互聯網及中小型股則大放異彩。MSCI中華小型股(包含港資及中資的香港小型股)及香港創業板指數則分別上漲了18.47%(20.5倍)及21.12%(12.6倍)。內地的差異更明顯,上證綜合指數下跌了6.75%(10.6倍),但代表小型股的深圳創業板指數則狂升了82.73%(57.6倍)。

新經濟及創新股份跑出
香港及內地股市的一個共同現象是,投資者離棄了代表傳統經濟的板塊及成份股,聚焦在非製造業,服務性,具創意,新經濟相關及增長較明顯的行業,而她們通常屬於中小型股。

基於內地經濟政策繼續以維穩為主導,2014年極有可能仍然是選股之年,筆者嘗試作出以下十大趨勢展望:

1)相對於深圳創業板,香港中小型股於2013年的升幅尚算溫和,估計2014年仍能跑贏大市。逆向收購及借殼上市概念股將繼續大熱。事實上,前者的2013年預測市盈率高達57.6倍,MSCI中華小型股只有12.6倍,所以香港中小型股還遠遠未到瘋狂時。
2)具創新及業務放大性的產業繼續受到追捧,例如互聯網,媒體及科技相關行業。擁有手機網上商業平台的領袖繼續獨領風騷。繼電子商貿,手機網上金融及電子付款等業務,將成為最新兵家必爭之地。
3)內地電影發行概念,因為行業高增長及獨特性,成為市場新寵兒。
4)憧憬財政部頒發互聯網及手機網上彩票牌照,加上年中舉行世界盃,體育彩票收入受到刺激,福利及體育彩票行業成為市場焦點。
5)互聯網視頻點播及流動電視逐漸成為電視新模式,傳統免費電視收視率逐漸下降。加上兩張新免費牌照正式運作,競爭加劇,香港一台獨大的局面最終將難以維持。
6)內地污染嚴重,環保節能主題繼續受到市場關注。

息口敏感,內銀及商品股繼續跑輸
7)美國中長期國庫債券孳息率持續上升,對息口敏感的香港地產,收租及房托股,以至高息債券將繼續被減持。
8)內銀及商品週期股繼續跑輸大市。前者除了受利率市場化政策影響外,更加因為內銀股供應不斷増加(新IPO加上供股集資),令估值無法提升。後者因為內地經濟增長維穩,商品價格難以突破。
9)國企指數繼續跑輸恆指。

恆指續區間上落
10)傳統行業及重磅股估值難以突破,恆指繼續在區間範圍上落。估計恆指徘徊於9.5倍至11.5倍市盈率之間(即21,481點至26,004點區間),低於過去5年平均值的12.7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04

年結與展望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ex7.html

時間過逝,又一年了。我應該是最遲的一位寫年結與展望的,其實早就寫好了,只是討厭被人隨意copy我的idea,遲些發佈罷了。

13年比較失望,犯了不少錯,也錯過了一些機會,年中挪走了十幾萬的股息,今年年度盈利僅僅1%。也許是骨子裡怕死的性格,我清楚這種錯我必然會再犯,只是希望將來能夠在賣出的時機把握的好些。

今年出了不少牛人,特別是買了國內創業板與美股互聯網的,都是翻倍的收益率。說實話,有點眼紅但不羨慕,這件事反正令我想起了過去一連串的故事。

怎麼說呢?大概不到七八年前吧,我首次從朋友口中得知福建禁止壽山石的開釆,一年內壽山石的價格漲了好幾倍,我當時還笑話一塊破石頭賣好幾萬元,禁令一直維持至今,現在估計又漲了幾十上百倍了。

然後是金絲楠木、酸枝.....然後是獨立別墅的禁令,然後是前兩年北京禁止新盤開售......去年禁止新股上市,結果相對稀缺創業板去年就漲瘋了。大部分創業板股票沒有什麼價值我認為是事實,但是想到那瘋狂的比特幣,它的那個市值,創業板股票十元也值個一兩元吧!如果這麼想,也就釋懷了。

當過剩的流資追逐有限的供應時,不管有沒有什麼價值,反映的只是市場價格的變動,與價值無關。政府禁什麼漲什麼,又一例子。我又一次後知後覺。

股票也就是那麼一回事。A50為代表的大盤股一直低估,價值顯現,為什麼卻不漲呢?幾年間主要的大企業都上市了,供應太多了。但是主要的買家在哪裡呢?QFII額度一直沒有大幅增加,退休基金沒有到位,指數基金不普及。公募基金追逐短期的排名賽,也只能將資金投向升幅明顯的小盤股。

大盤股已經連續6年走熊了,大家對於大盤股越來越迷茫,但是我卻是越來越感興趣了。人民幣開放是大勢,債券市場未來幾年肯定還是不發達,我堅信A50肯定會成為外資主要的資金池之一。外資一旦大規模進入,賺錢效應下,國內流資也必然大規模跟進。

既然決定了走這一條路,就不能夠羨慕別人的收益。在香港國債還很受散戶歡迎呢,這班人都是傻子?這麼多年的投資生涯告訴我,信念不要隨意搖動,否則你將很容易倒在黎明前。

 

就這樣吧,簡簡單單的。明白人明白。

最後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年结与展望

年结与展望

年结与展望

年结与展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