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聖誕月都是過得特別快的一個月,我們「展望」恒指在12月會出現小陰燭,但調整會繼續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654點)作支持。結果,恒指在12月2日高見24112點後,開始進入調整浪,直到12月20日最低下試22714點才開始回升。在這個調整月份,我們的組合繼續以換碼組合內的持股,來保持組合的動力,效果尚算不錯。
由於市場從三中激情中冷靜下來後,開始懷疑政策成效的投資者逐漸增加,加上缺乏新資金流入;中資股在12月開始見沽壓(我們早前估計錯誤),但新股仍然瘋炒,莊家仍然活躍。為此,我們相信,這仍屬小牛運行格局中的健康調整。因此,我們仍會在這個活躍期裡,繼續100%股票、0%現金。
回顧12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400點。恒指12月份跌575點或約2.41%,國指 12月則跌625點或約5.46%,MUPI則於12月跌約0.9%,反映資金從中資股流出。恆指YTD表現升2.9%,國指YTD表現跌5.4%,MUPI指數YTD表現升18.9%。12月的亮點是IPO、半新股,關鍵是供求不平衡、氣氛主導;我們認為,這是典型的莊家牛市揾食格。
展望2014年1月,林少陽認為:『……在新興市場之中,由於中國最早「退市」,A股亦是眾多新興市場之中,最早完成後雷曼反彈的市場。假如2014年新興市場轉弱,中國市場或有較佳的相對表現。事實上,人民幣很可能是惟一在今年內兌美元持續轉強的新興市場貨幣。
由於年結在即,內地拆息抽升。受到相關消息打擊,加上來年A股將重啟IPO,增加A股投資者對後市的憂慮,中港股市於過去兩個星期出現弱勢。由於拆息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人民幣銀利率自由化的其中一步棋,而且是極之周期性的現象,實在不值得投資者恐慌沽貨,預期年結後,拆息及中港股市,將逐步恢復秩序。
中國近期的連串改革,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有利,明年中港股市應該是繼續保持過去兩年溫和回升的步伐,任何重大的回落,均是趁低吸納的時機。經過過去一年持續的弱勢,內房股於現水平,看來已到了價值顯現的價位。』刊於12月23日
黃國英則表示:『……暫時看來,港股繼續會是炒股不炒市,強勢股甚高,而弱勢股份則無藥可救,處境十分尷尬。毋須焦急,資金流向應該會在1月初開始明顯,屆時才比較積極進取也不遲,何況香港這邊大批股票似乎有粉飾窗櫥的現象,追買贏面只是一般,反而值得趁年尾清理組合,令來年有重新起步的感覺。
目前,市場指數上落細,個別板塊炒到飛天,這些熱炒股票,特色是一起動之後,便段段快放,速度驚人,……問題是升得勁同樣會回得深,一個正常調整,幅度15%至20%是基本消費,駕馭的方法惟有是注碼控制或者用期權出擊,晒冷式一舖推出去,隨時會抵受不了心理折磨而重創。在2014年,耐性等候這些股票的入市時機,是其中一個致勝關鍵。
另一個耐性等候的目標,是自己估計中小型股有望跑出。不少人在科網股及濠賭股上大有斬獲,恃旺繼續冒險疊上去的機會甚大,而大型國企太過不濟,過去兩個月A股已證明衰過利物浦,無謂憧憬,因此受惠於換股潮的股票,會是那些少數有概念的細公司。
事實上,要投資中國,除了個別行業外,從背景出發,自己會揀香港公司及低負債民企,至少管理層做決定,主要是以盈利作為考慮,而不是盲目追求規模,令股價長遠突圍的機會率較高,而且香港人財政管理審慎,較少過度投資的包袱,加上規模細又往往做得好,隨時成為內地企業兼併的對象。
雖然11月起細價股亂飛,其中一個原因只是炒殼,但氣氛復甦後,來年應有一批中小型股,憑藉基本因素跑出。要投中國,倒不如搞一個細價股組合,揀十隻至十五隻,未必要隻隻中,拉勻後有着數便可以,總好過大注買大型國企。
然而,自己大方向肯定仍然會是跟紅頂白,將較多注碼轉移到美股,既然兩地年尾走勢有異,剛好反方向,正正是換股的時機,不過整體注碼則不宜增加,才可以令稍後見真章的時候有較大的作戰彈性。』
展望1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2月收於23306點;基於25000點目標未達,加上氣氛仍然不溫不火,陰燭過後,估計今個月會是陽燭的機會比較大。因此,我們不太擔心月初的恒指下跌;我們仍然看恒指在未來兩個月內挑戰25000點。且看這隻小慢牛如何跌跌撞撞地到達目的地。剛剛步入2014年,投資專欄總要先談一談對未來十二個月的投資看法。我們今天先看看林少陽對2014年的展望文章,文中提到對美股、港股、A股、歐股和日股的初步看法,值得大家記存作參考。『還有不足一個月,2013年便要跟我們說再見。今日想跟大家談談,未來一年金融市場的一些基本看法概要,有機會的話,會在未來兩三期,再深入討論個別值得深入討論的話題。
明顯地,環球股市正處於一個上升周期,當中以美國領先全球股市。踏入年底,個別基金經理開始對美股後市看法存在分歧。最近美銀美林調查美國基金經理報告顯示,整個2013年機構投資者都在拋售美股,單計上星期,便有機構投資者從美股撤出23億美元的資金,有趣的是,標普500指數不跌反升,上周仍然微升0.1%。機構投資者的沽盤,被私人投資者的買盤全數吸納。過去一年,流入股市的資金,主要是透過交易所掛牌指數基金(EFT)的資金流及,以及散戶的個人買盤支撐大市。
有分析指此乃美股由強手轉入弱手的證據。我的看法剛好相反。自2008年以來,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於2008年碰到一鼻子灰,面目無光的大批對沖基金經理,被2008年的海嘯嚇到「鼻哥窿冇肉」,對後市看法持續落後於形勢,基金表現被指數大幅拋離。在這個背景之下,機構投資者怎可能不出現基金贖回?而在基金贖回的壓力之下,機構投資者怎可能不被逼變賣資產,套回現金應付贖回潮?誰是主,誰是客,不是已經清楚不過了嗎?
正如本欄早前指出,年初至今,美股長期錄得資金淨流入,只是流入的資金來自ETF及私人投資者的直接投資。假如上述情況持續,機構投資者為了爭取表現,明年或有機會將一反今年的常態,更加進取以求重新獲得股民的信賴。基於這個看法,美股明年的表現,看來仍然持續大漲小回,甚至到了某個關鍵水平,指數可能升勢加劇。
然而,世局不會是一面倒的向好或向淡。美國聯儲局退市的陰影,仍有機會偶然引發市場的短暫調整。正如最近連串利好的宏觀經濟數據,成為投資者獲利回吐的藉口,因為利好的經濟數據,被演繹為聯儲局提早退市的重要線索。
港股市場,本欄相信會漸入佳境。但與美股的情況類似,市況不可能是一面倒的向好,因為三中全會之後,市場對新一屆中國政府的信心是加強了,但是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以銀行利率改革為例,那將減弱銀行的淨息差,對內銀股不利,而內銀股是恒指及國指的中流砥柱,內銀股升不起,指數的升幅將受到局限。
然而,指數的表現或者對投資者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重要的是投資者是否堅信今屆政府真的會落實「國退民進」政策,假如這個本欄猜測已久的預期落實,則個別二三線民企,以及有機會私營化的二三線國企股,或有機會出現一些重大的重組合併,或因行政效率獲得提升的獲利機會。投資者應關注未來部份國企及紅籌,會否獲得上級批准,發出具吸引力的股權激勵計劃,當中以紅籌股的身份較為特殊,獲利的機會較大。
總之,明年中港股市的表現,關鍵詞很可能是「國退民進」。相對本港股市,本欄預期明年港股表現會繼續優於A股。原因如下:本港樓市受制於政府「辣招」,交投一池死水,市民過去一年多累積的存款要找出路,樓市之路不通,港人對債券投資從來都不熱衷,看來看去資金惟一的出路,就只有股票一途。未來一年港股的潛在燃料(資金),將會有增無減。
反觀國內樓市,雖然亦有政府調控措施壓住,但是A股市場實在太多騙子,樓市升勢屢壓不止,國民的心態跟港人甚是不同。另一方面,較為保守的國民,亦有購買國債及企業債的習慣,事實上過去幾年債券市場的表現穩步向上,對國民的吸引力持續上升,只要經濟不是出現跳崖式急挫,債券違約情況微不足道,債市會是國民在樓市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另類投資選擇。加上明年A股重啟IPO,股票供應大增,未來一年A股會否出現戲劇性的復甦,仍然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至於其他海外市場,本欄會繼續留意日股的發展形勢。除非東海局勢出現重大的變故,否則的話,明年中日兩地股市,表現都不會太差。中國因為改革初期,需要時間休養,盈利增長動力未必很強,但好處是這幾年整體市況落後全球股市,估值偏低,加上市場往往走在經濟復甦之前,只要投資者相信改革成功,在盈利未出現明顯復甦之前,大市依然可以首先出現估值上調。
另一方面,日本因為有重大的政策扶持,日股的上升動力可能更強。當然,偶然間的中日貿易及海岸線主權糾紛,或會持續困擾中日兩國股市,為長線投資者提供短線低位買貨的機會。
歐洲方面,德國十年期國債息率目前是1.86厘,而美國十年國債息率是2.86厘,息差剛好是1厘,但是目前德國DAX指數的預期未來一年市盈率只是13.5倍,往績息率是3厘,較十年期國債存在1.1厘息差。反觀美國,目前標普500指數(“SPX”)的往績息率只得2厘,雖然亦是與十年期國債息率仍然有正息差,但是息差不足0.2厘。SPX的預期未來一年市盈率是16倍,較DAX出現18.5%的估值溢價。若以市帳率計算,SPX的市帳率高達2.6倍,相對DAX是1.7倍,估值溢價高達50%。大家可能察覺得到,市盈率的溢價與市帳率溢價有偏差,反映美國企業的ROE高達16%,而德國企業的ROE則不足13%。上述差距,部份來自過去幾年歐洲經濟表現較美國弱,同時顯示德國企業未來改善盈利的潛力較美國大。
若將美股與日本股市比較,我們得出的結論相若。按目前市場的平均預測,日本TOPIX指數(TPX)未來一年預測市盈率是15倍,往績息率是1.72厘,相對日本十年期國債息率0.64厘,息差超過1厘。若以市帳率計算,日本股市是三大成熟市場中估值最低者,其往績市帳率只得1.25倍,市帳率估值是DAX的七折,是SPX的五折。這個差距,主要來自日本企業遠低於德國及美國企業的股本回報率(ROE),按未來一年預測盈利推算,TOPIX的平均ROE只得7.6%,而相對SPX及DAX分別為16%及13%。
安倍經濟學能否刺激日本出口及本土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成為未來日本股市表現的關鍵。正如股市傳統智慧所言,牛市是在絕望中誕生(2011年311日本海嘯核災難,導致日本企業2012年3月底止年度錄得破人類紀錄的企業虧損,夠絕望了嗎?),在懷疑中成長(現時當地投資者年初至今仍然是淨股票沽家,買貨的大部份是海外投資者,即使是機構投資者及分析師,看好看淡的比例大約是一半一半,算不算是懷疑?),最後在一致看好聲中見頂(有排都未到這個階段)。』刊於12月6日港股在2014年1月可說是開壞個頭。我們早前「展望」恒指在1月會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513點)作支持,並以陽燭作結。結果當然令人失望,恒指在1月2日高見23469點後,開始進入調整浪,直到1月30日最低下試21746點。在這個由頭跌到尾的月份,我們的組合選擇性沽出弱股,以換碼期待已久的目標股份,希望在下一個升浪取得更佳效果。
由於擔心受資金流出新興市場拖累,港股在1月的沽壓廣泛遍及各類股份,連早前強勢的主題股、半新股和莊家股皆見強勁套現壓力。不過,由於恒指仍能守於24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1739點)上,我們並未改變港股處於小牛運行格局的原先想法;因此,我們此刻仍繼續是100%股票、0%現金。
回顧1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700點。恒指1月份跌1271點或約5.45%,國指 1月則跌998點或約9.23%,MUPI則於1月跌約0.54%,反映資金仍主要從指數股流出。恆指新一年YTD表現跌5.45%,國指YTD表現跌9.23%,MUPI指數YTD表現跌0.54%。
回顧1月,豐盛金融的黃國英表示:『1月市況發展相當有參考性,一直都是牛熊共舞,超級兩極化,甚至到後期出現新興市場走資陰影這件宏觀事件,也無改投資者微觀上的操作,甚至因應形勢,情況變本加厲。市場愈來愈成熟,再不相信世界會一鑊熟,當環境趨向惡劣,就更加擁抱少數卓越有條件免疫的公司。
回顧整個1月的操作,感覺是帶點沮喪。有好幾場漂亮的勝仗,卻不知怎地,利潤總是在其他地方蒸發掉。賽後檢討,白做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有兩三次重錘出擊失手被反噬;第二則是不少長期持倉由熱變冷,不經不覺之間被陰乾。
針對第一點,惟有是反其道而行,將選股範圍進一步收窄,減少犯錯的機會,例如現時如果想博中國宏觀經濟復甦,基本上只篩剩兩三個名字,其餘不會再手痕心癢去亂碰。另外,再加強注碼管理,假如投入金錢超過某個數目,舉例說一球美元,就一定要這隻股票的每日成交額高過一個數,保障大注買貨之後不會遇上撤退困難的問題。
至於持倉熱變冷,主要是那些零成本持股的戰利品。營運目前的旗艦基金數年,手法都是每次獲利套現後,保留小量股票,即是要獎品不要獎金。例如近期那些乳業股奶粉股以及個別紡織股,轉眼之間跌了相當多,損失聚沙成塔,這個問題自己的處理是由它去吧。』
展望2月,黃國英認為:『很少像1月般八成股票跌到七彩,另外兩成升到爆,馬年投資肯定高風險,事實上年年都波動,但今年絕對不宜保守,策略應該是豁出去,砌一個增長股組合,分散投資來迎戰。另外,以往自己每逢贏到一定利潤之後,都會買REITs來降低風險,現時不彈此調已久。負責鎖定部分利潤的目標對象,已經變成海外幾隻娛樂電影股、信用卡股以及CBOE等等,這些公司有溫和增長,股價波幅其實不算細,但勝在賺錢能力算穩定,就算有一時挫折,也可以復元,何況分散幾隻的話,拉上補下,風險便不會太大。』
林少陽認為:『昨日(1月27日)雖是跌市,但升降指數不是恐怖的1:9,而是較為溫和的1:6,上升股份數量仍有203隻,相對下跌股份1212隻。不過,自6月底以來,創 (52周)新高相對創新低比率一直維持於強勢,但昨日創新低股份數量急升至125隻,反映弱勢板塊弱勢進一步加劇。
在跌市之中,強勢板塊維持強勢,包括賭業股、環保股、科技股及醫護股。市場訊息已極明確,上述強勢板塊很大機會在未來的市況回升逾中,最快創出創史新高,而創新低的股份則恐怕只能寄望死貓式反彈,而博弱股反彈,在目前兩極化日益嚴重的市況,看來是頗為危險的動作,為智者所不為。
昨晚美股表現仍然反覆,個別當炒股份反而於大市企穩之下轉弱。港股是否已回穩,目前仍是言之尚早,但是考慮到上述的兩極化走勢,港股的弱勢,或者對上述強勢的行業,其實是給遲來者趁低吸納的機會。』刊於1月28日
展望2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月收於21746點;基於恒指自2009年以來未曾連續出現三枝陰燭,估計今個月出現陽燭的機會較之前更大。不過,由於恒指支持線由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513點),轉為24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1739點),我們將短線信號由「看好」轉為「中性」,12個月移動平均線可能是恒指的2月頂點。指數以外,我們更關注個股表現;若恒指在2月的反彈中,個股(MUPI)表現走樣,那將是一個非常負面的信號。港股在2014年3月的走勢可說是凶險非常。我們早前「展望」恆指的3月表現能給予我們啟示,結果恆指還是在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485點)與24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1854點)之間月結,令明確信號尚未出現。恆指在3月5日高見22839點後,開始進入下跌浪,直到3月20日最低見21138點才反彈。在這個凶險月份,我們的組合以按兵不動為主,極力避免被凌亂市場訊息混淆。
事實上,在3月港股的跌浪中,更多過去的強勢個股如主題股、半新股和莊家股都出現洗倉式下跌,資金從熱門股(主要為新經濟股)套利意慾強烈;及至3月21日起的反彈,資金更是以流入市場幾近遺忘的舊經濟股為主。儘管這並非正面信號,不過,由於恆指仍能重上24個月移動平均線之上,令我們沒有得到確實的利淡信號,因此不如以不變應萬變。
回顧3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700點。恆指3月份跌686點或約3.00%,國指 3月則升184點或約1.86%,MUPI則於3月跌約3.26%,反映資金沽強買弱。恆指YTD表現跌5.0%,國指YTD表現跌6.9%,MUPI指數YTD表現跌0.3%。
展望未來,長期部署重美輕港的黃國英表示:『……經過上週慘烈的兩極化市況後,有兩個基本操作信念需要重新審視。第一是科網股還是大牛市,抑或泡沫已經爆破,自己相信會是前者,目前不外只是大調整。始終科技創新太快,製造一批新贏家,兼且淘汰一些舊產業的洪流是不變。
第二則是中資宏觀相關股份,包括金融、地產及資源等,是否繼續長期看淡,這一點軟化了立場,起碼暫時放棄逢高沽空的習慣,基本因素難言轉好。不過,市場可以連疲弱不堪的PMI也不理,對於這個優先股試行的計劃,實在是無比亢奮。最近五年港股長期反反覆覆,對於這種短線勁升,是不必太過緊張,根本經歷過無數次。
資市場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地方,對於其他人如何去解讀一段新聞,絕對是控制不了,但也需要自信,……儘量避重就輕。如果自己和市場看法……好像目前有所分歧的話,就要尊重市場,不能拗頸硬拚,只適宜逐步進駐,再等市況掉頭之後,確認有一班好友中伏之後,才加注追沽。
因此,雖然自己還是堅持己見,認定這項措施對於長期基調並無太大幫助,但股票是炒期望,表面估值仍算低,看陣勢又似有好消息跟尾,敵暗我明,不宜再硬拚。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鎖定將會攻擊的股票目標。』
林少陽提到:『我們怎知道現時身處牛市?最近公佈的中國官方宏觀經濟數據,可以說是奇差無比;然而,股票市場卻表現得出奇地堅挺。……我傾向相信,中國的宏觀經濟仍有待改善,而與中國宏觀經濟息息相關的大型國企股,很可能在可見的將來依舊冇運行。因此,我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投資大型中資國企股了。然而,這並不表示,股票市場沒有投資的機會。
基於估值的考慮,我不會於現價買入從事心腦血管藥物研發及分銷的四環醫藥(460)。但即使是從旁看戲,我亦不得不對其剛公佈的2013年度業績,給個like字。從四環的最新業績,你能看得出中國經濟正在下沉嗎?或許醫護、科技與消費股雖然良莠不齊,但社會的發展,確實為從業員及股東提供較多的發展與獲利的機會。而我們在大型中資國企揀無可揀下,惟有退而求其次,繼續在偏貴的本港藍籌,以及二三線增長股中找機會。』
展望4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恆指3月收於22151點,形勢略為向好,但恆指在4月要決定向上走還是向下走了嗎?作為樂觀的牛派,我當然是繼續Hope for the best(站於12個月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博4月來一個陽燭,但prepare for the worst(跌落24個月移動平均線之下運行)。有股友問,在炒股唔炒市的今天,這個月線圖有作用嗎?有的,氣氛也!因為一個真正的熊市跌浪,炒股唔炒市是不存在的。而我認定,在這個無數假跌假升的牛市培育階段,穩坐好股比左右搖擺更容易吃得飽,我們去年在120元以下買入的宏利金融(945)就是最佳示範。港股在2014年4月的走勢可說是令人失望。我們早前「展望」恒指的4月走勢表現繼續無突破,結果恒指還是在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435點)與24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1897點)之間月結,具方向性的信號繼續無影。恒指在4月10日高見23225點後,開始進入下跌浪,直到4月28日見全月最低22097點。問題是,儘管4月恒指只是微跌,但過去的強勢個股繼續被洗倉才是主菜。在這個陷阱處處的月份,我們的組合基本上已「息Monitor」,任它free float。
事實上,在4月港股的上落市中,過去的強勢個股如主題股、半新股和莊家股都繼續洗倉式下跌,資金的套利意慾已形成市場共識。儘管中港政府在4月10日公布「滬港通」股市互聯互通試點消息,一度令大市亢奮,資金追炒AH差價,但未幾炒風迅即收斂。令這個消息更似是圖表上的假突破陷阱,進一步打擊市場內已經不多的投資意慾。
回顧4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100點。恒指4月份跌17點或約0.08%,國指 4月則跌295點或約2.93%,MUPI則於4月跌約3.61%,反映資金繼續沽個股買指數。恆指YTD表現跌5.0%,國指YTD表現跌9.6%,MUPI指數YTD表現跌3.9%。
展望5月,黃國英表示:『……近期港股忽上忽落,可是有超過八成股票都是持續下跌,主要是高估值股份,以及二、三線股。身處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容易養成「有食要食」的心態,所以對散戶而言,現時祭出「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格言,可能除笨有精。
要是現在強行入市,就算有幸翌日便升,基於上述「有食要食」的心態,必然是先食雞胡而後快,即使之後再大升,也都無法受惠。而且在低位買入,小賺一點便已回吐,如果真是碰上大升,心有不甘而於更高位再度追買的心理壓力很大。如此既食不到大胡,犯錯的可能性也不低。雖然股票是有可能見底,未必不能提供充裕的升幅,但是由於投資者一早已在心中自我設限,並且近來不停地被短促的走勢強化心態,是難以堅持坐貨。
另外的一個問題,是現在選股的命中率太低,實在難以操作。現時有能力出現可觀升幅的股票,多數是背後有政策支持,但是對於這類股票,一來缺乏資訊的優勢,二來很多時升浪也不長久,這在以往中石化(386)的表現,已經可見一斑,所以沒有興趣再參與這個遊戲。
與此同時,累積跌幅較大的股票,卻又蟹貨重重,很難出現一個像樣的反彈。投資者在人同此心下,又多數採取觀望的態度,不會輕言買入,令弱勢股份更加缺乏支持。
由此觀之,不論是強勢股還是弱勢股,操作的信心都不大,要找出可以上升一成的股份,可謂甚難,大市中這類股票少於一成。所以暫時的應市策略,都是以觀望為上,特別是五、六月並沒有重要消息,市場情緒應該會繼續審慎,入市也不用急於一時。』
林少陽則認為:『……昨日(4月29日)期指結算,恒指在多隻大型中資電訊、中資銀行,以及本港地產及公用股的帶動下,收市抽升了超過320點,亦似乎在告訴市場玩家們,股市的音樂椅,似乎已由新經濟股份,轉移玉步至舊經濟股份!究竟5至6月期間,二、三線股份的洗倉潮會否持續,本欄暫時不得而知,但是若純以恒指作為指標,則今年的5至6月,很可能一反過去四年的慣例,將有頗大機會是連續兩個月的升市!
事實上,最近多家剛公佈2014年首季業績的傳統大型國企股,其業績大多符合或優於預期,令人懷疑究竟港股還有甚麼誘因,在現水平進一步急跌。
話雖如此,本欄傾向相信,港股其實仍未擺脫上落市的格局,因此如果目前投資者是持有大量過去兩年大幅跑贏大市的二、三線(過氣)當炒股份,則未來兩個月對閣下來說,則很可能仍然繼續是「五窮六絕」。不過,經過最近一輪放煙花式的急跌,二、三線股的跌勢亦頗有屆尾聲的感覺。』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4月收於22134點,連續兩個月在移動平均線上落區間月收;除非出現系統性風險導致的下跌浪,令恒指恐慌性跌穿24個月移動平均線,否則,我相信5月收陽燭的機會明顯更高。當然,一如林少陽所言,未來一段日子,市場氣氛或由指數股、大價股帶動;過去的強勢個股,可能會先在這段期間,完成參差見底這個過程。丹尼爾·摩根/文
2014年開局遲滯且存在不確定性,但隨著北半球冬季過去,春天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轉暖,交易環境好轉,甚至預示著樂觀的心態。每年上半年,全球工業活動基本上都會攀升。
美國可持續的正增長是現實存在的。實際上,瑞銀經濟學家預計2014年美聯儲會繼續縮減QE,然後到2015年中期首次加息。全球來看,歐美的財政拖累在減弱,歐洲削減財政開支的影響在消散;中國方面,儘管銀行系統改革影響了經濟活動和市場信心,但政府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大的增長目標。重要的是,中國通脹較溫和,給政策提供了一些餘地。
通常,春季大宗商品交易會更活躍,以滿足每年 6-7月產銷旺季的需求。因此,一季度主要工業大宗商品全線走弱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觀—除了冬季天氣令美國遭遇重創,促使黃金上漲10%外,銅、鐵礦石、冶金煤和動力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最小的也達到了10%。
2014年一季度也出現了不小的市場風險。首先是印尼已經強制實施未加工礦物出口禁令(最受影響的大宗商品是鎳、鋁土礦及氧化鋁)。第二,克里米亞半島局勢的變化,可能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貿易制裁(最受影響的大宗商品包括鉑系金屬、鎳、煤炭及石油和天然氣)。第三,中國採取措施治理大城市的污染(鐵礦石、鋼材、鋁、銅、鋅及鉛都受影響)。
在活躍的季節性因素和市場風險的共同影響下,2014年二季度哪些大宗商品更被看好?
鐵礦石:二季度價格回升
受中國信貸限制、政策不確定性及足夠的礦石庫存影響,年度補庫存(2-5月)開始時,鐵礦石價格呈下滑趨勢。
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信號或顯示出礦石貿易呈現疲態,但下游卻非常活躍。中國港口礦石庫存升至1.03億噸。鐵礦石現貨對3個月期貨掉期價差從逆價差變為平價。螺紋鋼等主要鋼材價格上漲或持續堅挺。中國粗鋼總產量攀升,到2014年3月底升至每日210萬噸。國內礦石產量高於1.3億噸/月,而國內礦石現貨價持穩,這意味著進口更為便宜。
所以整體看,雖然鐵礦石貿易在一季度時較疲弱,但目前已有跡象表明中國粗鋼產量將出現 季節性回升,因此預計礦石價格將上漲—在2013年二季度升向130美元/噸(華北,到岸價),這是在2013年四季度更平衡貿易中建立起來的「可接受」價位。
鎳:三大正面推動因素
全球鎳市2014年開局事件頻發,有三大正面推動因素:印尼正式禁止含鎳紅土出口;俄羅斯-烏克蘭克里米亞爭端對原鎳來源危及較大;且有跡象表明傳統中心需求增長。
印尼強制實施未加工礦石出口禁令是供給面臨的主要風險。印尼的含鎳礦石出口占全球原鎳供給的約13%。中國截至2014年2月的進口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該貿易幾未受干擾。但此項禁令從1月才剛剛開始實施,目前仍未受影響可能是因為最後一波礦山庫存出清。預計印尼因素將導致中國3月和4月相關貿易數據放緩。此外,作為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行為的回應,俄羅斯可能被施以全面的經濟制裁,這將危及全球11%的原鎳供給。雖然,此因素眼下仍為猜測,但足以推動鎳價上漲。
於是,僅憑市場人氣改善這一點,長期以來處於「休眠」狀態的鎳價信號就突然「醒來」。但別忽視發達市場的需求增長的拉動力量。目前美國和歐洲的合金附加費及不鏽鋼廢料價格在上漲,且美國汽車銷量仍在1500萬輛以上(年化),為發達市場含鎳不鏽鋼需求提供了支撐。
冶金煤:終於減產?
由於中國在冬季撤出冶金煤貿易,及整個亞洲庫存充裕對冶金煤價格造成了衝擊,2014年迄今,冶金煤產品的日子並不好過。澳大利亞供給,尤其來自必和必拓三菱聯合體的供給激增也令價格承壓。
市場供給充裕,就需要減產。高成本的北美供給已連續數年穩定在6000萬噸/年的高位。儘管現金流與財務槓桿負面,但減產並不明朗。對該行業的信貸繼續增長。但產能關閉的跡象正在一點點顯現。預計整個2014年上半年,隨著夏季到來鋼鐵行業活動增加,冶金煤價格會從目前的低點回升。預計2014年二季度品位最高的硬焦煤價格將回升至130美元/噸以上。這種前景展望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鋼鐵產能削減、治污政策以及煤炭產量的季節性回升,全都與中國有關。
作者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
系瑞銀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
港股在2014年5月的走勢可說是令人意外,當大多數人談論sell in May時,市場自然要走相反方向。我們早前「展望」恒指的5月走勢會以陽燭作結,結果恒指超預期地明顯突破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493點),終於以陽燭給予方向性信號。恒指在5月7日低見21680點後,開始進入上升浪,直到5月29日見全月最高的23209點。雖然個別股份、板塊未能全面擺脫弱勢,但符合我預期的參差見底過程。整個5月,我們的組合連一個trade也沒有,是多年來首次。
事實上,在5月港股人人喊淡的時候,市場走相反方向已非新鮮事,根本整個2014年第二季都是玩這一套路數。除非投機者心理質素極高,操作夠快、夠狠,否則持股長一些,放棄一兩波短線上落,不隨便止蝕,等待利潤出現才考慮套現,不失為身處牛市二期的較好存活方法。大家應該還記得我說過,牛市二期最重要是保存購買力,不要被過於短線的上落,消弭我們的彈藥與意志。
回顧5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500點。恒指5月份升948點或4.28%,國指 5月則升470點或約4.81%,MUPI則於4月上升約2.02%,反映資金轉向大市值股、指數股。恆指YTD表現跌1.0%,國指YTD表現跌5.2%,MUPI指數YTD表現跌2.0%。
展望6月,黃國英在5月29日的文章表示:『……以恒指為例,自己這幾日博短期調整,但六月則看升,太過刁鑽,一來一回結果平白浪費一百幾十點,倒不如一早設定一個目標,以及關鍵的支持位,就算出現回吐,就算有如昨日尾市跌得如狼似虎,也可以咬緊牙關,再買一注,博下個月再破頂,好過被短期走勢牽引,既賭得細,平倉時候急住走又會被抽水。
短期內欠缺催化劑,成交低波幅細是常態,不過外圍長期反覆中偏勁,香港追落後的機會是較高,未見一次跌300點以上的調整之前,繼續當作矮仔上樓梯,通常順勢而行是比較上算,其實挾到24,000點也並非太過分,記住欠缺想像力是投資投機的大忌。』
林少陽在同日的文章指出:『……整個5月份,上升股份其實頗為集中於大市值股份,多少反映目前市場避險情緒仍然濃烈,投資者即使入市,亦只選擇成交量大隨時可以套現離場的交易工具。很多二三線股份,即使有好消息刺激,往往亦只得數日的大成交急升,然後股價又可能沉寂下來。……有意入市的投資者,亦只宜小注吸納,並留備彈藥於股價回調時增持。
到目前為止,究竟是6月份升勢開始蔓延至藍籌以外股份,還是5月份的藍籌股反彈,不過是機構投資者為了避險將二三線股份沽出換馬至藍籌股的結果?……在未見明確方向前,投資者不宜有太多主觀的看法,同時必須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以防像2011年的走勢重現,對投資組合造成不能彌補的損失。
本欄說投資者不應有太多主觀的看法,是因為短線港股的上落,其實很受衍生工具的賭注影響,那不過是市場博奕的結果。……因為即使宏觀經濟的訊息是多麼明確,6月份港股還是逆群眾之意及宏觀形勢上升;然而,由於很大程度上,6月份殺淡倉的誘因已經減弱,令到6月份的港股更難猜測。情況很可能是,要看群眾是否仍然「死熊一邊頸」而定。』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5月以陽燭收於23082點,上升信號確認,預期恒指在6月可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作支持,並在其之上運行;而本浪上試目標則是24000點,甚至25000點。且看這個目標可否在6月或7月抵達。個別股份在5月完成參差見底後,可望出現一輪升勢,為有準備的投資者提供獲利機會。港股在連續兩個月出乎意料的走勢後,6月的走勢終於可以一如預期般沉悶,因為世界杯效應產生作用。我早前「展望」恒指在6月可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692點)作支持,並在其之上運行,結果順利達到;不過,浪頂目標24000點至25000點的預測,如果一舉在7月達到,讀者反而要小心點!
恒指在6月23日的單日波幅達590點,正好是全月波幅的上下限,即低點22802點及高點23398點,可見港股在6月是如何窄幅上落。然而,個別股份、板塊已經不單擺脫弱勢,部分甚至強勢畢現。雖然如此,基於手感不足,我們的組合在6月只針對性加碼個別有信心的現有成員。
回顧6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950點。恒指6月份升109點或0.47%,國指 6月則升85點或約0.83%,MUPI則於6月上升約1.36%,反映資金開始轉向個股。恆指YTD表現跌0.5%,國指YTD表現跌4.5%,MUPI指數YTD表現跌0.6%。
黃國英表示:『現時港股成交低波幅細,好友依然佔上風,但動力差,長期是升三步退兩步的格局。在這種環境中,就算耐心等到低位入,也會急急腳食雞胡,回報不高。……
所以與其緊緊張張,倒不如豁出去買遠期期權。所謂遠期,今年9月也已經足夠,因為滬港通應該會是催化劑,9月是未成事,不過時間上已經夠接近,相信屆時一定炒起氣氛,炒唔起就惟有又認命。
滬港通好玩之處,是受惠股有,受害股都有,所以不妨Call Put一齊買。買恒指Call、港交所(00388)Call,另外再買貴價H股Put,然後費時眼冤不再日日睇。真的出現突破之後,才因應手上的Call Put倉位作掉動,原理基本上和瑞士一旦晉級後的策略相同。
投資和一般工作最大不同之處,是努力未必有回報。現時形勢比人強,放棄短炒,落基本注博中長線,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打法,何況注碼不必太大,不會構成心理壓力。』
林少陽則指出:『昨日(6月17日)港股雖然弱勢,港匯繼續維持強勢,今早最新報7.7514港元兌一美元,人民幣繼續維持強勢,最新報1.2455港元兌一人民幣。作為利差貨幣的日圓,亦跌返102.2兌一美元。……本欄維持看好6至7月港股指數的表現的看法,惟主要的買貨部署,應該已於5月完成,現時是等收成的時候。因此,即使本欄傾向看好後市,現時具信心入市的股份數量有限。』
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6月以陽燭收於23191點,保持上升勢頭。然而,我更傾向關注7月會否形成先高後低的陰燭。如果陰燭在見過浪頂目標24000點至25000點後出現,則投資者應準備執行獲利部署;如果恒指繼續以窄幅移動式爬升,則大家大可繼續持有組合,等待真正見頂信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