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他們,是否是汽車企業們門口的“野蠻人”?

文 | i黑馬研究中心 楊潔

前幾天,LeSEE的首款概念車亮相,賈躍亭更是在發布會現場差點落淚。有句話曾說過,汽車,能激發每個男人內心中天生的熱情。不信的話,但看速度與激情在全球的熱度就知道了。而特斯拉帶動了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潮流,蘋果和谷歌都推出了造車計劃,也激勵了國內互聯網們,紛紛開啟了自己的造車夢想。

從2015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加入了造車隊伍。阿里的互聯網汽車、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樂視概念車先後亮相,據說格力小米也曾躍躍欲試過。我們不如來盤點一下,國內都有哪些在造車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在過去一年內的動作。是玩概念也好,追夢想也好,他們,是否是汽車企業們門口的“野蠻人”?

互聯網“造車”有多難?

一波“全民造車”熱正在襲來。

“外行”造車,成功率能有幾分?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說,今後主導汽車工業的一定是汽車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對於互聯網造車企業而言,這無異於兜頭一盆冷水。

雖然奔馳、大眾、寶馬等車企也表示汽車要智能化、信息化,但是對於它們來說,堅持的仍然是以傳統產業為主體,“+互聯網”,並沒有認為互聯網公司能在這方面取代自己。

特斯拉是個特例,點燃了科技企業對電動車的熱情。但是對於造車而言,其門檻是奇高的。外界對互聯網公司造車的質疑點,也在於此。一款汽車產品,需要經歷研發、設計、制造、測試、量產多個階段,其中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消耗、大量的人員協作,以及各個環節上極強的技術研發能力。而互聯網公司們,雖然能夠招募車企高管與技術人員,但仍舊是缺乏長期的技術積累,以及,最重要的是,汽車行業的核心專利,仍舊基本集中在傳統汽車企業手中。

同時,造車是個燒錢、慢工出細活、生產周期長的事情。習慣了產品快速叠代的互聯網公司,恐怕無法適應這樣的生產模式。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也是直到2012年,才實現了小批量生產。

而比起智能化、信息和來,安全和可靠,仍然是一款汽車產品最核心的需求。

因此,BAT、樂視等巨頭,采取的還是謹慎的做法。它們基本均是從操作系統等軟件方面入手,基本均和整車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並且積極拓展汽車行業上下遊資源,豐富自己的技術積累和供應鏈。而盡管如此,其車輛距離真正上路、量產,仍然有一條遙遠的路要走。

對於其他中小型互聯網造車公司而言,這個難度就更加毋庸置疑。目前,它們的大多數進度仍然停留在概念上。但是,在近兩年,也將有一批新的概念車型即將問世。

這群站在“造車”風口上的野蠻人,能夠叩開汽車業大門,成為下一個特斯拉嗎?我們拭目以待。

站在風口上的9家互聯網造車公司

1、樂視汽車

2014年,賈躍亭公開了樂視關於新能源汽車的“See計劃(Super Electric Ecosystem)”,表示要通過自主研發,打造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建立汽車互聯網生態系統。

樂視汽車團隊擁有一個豪華陣容。聯合創始人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負責整車營銷。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呂征宇、廣汽吉奧總經理高景深、一汽-大眾生產總監Frank Sterzer都加盟其中。樂視汽車的全球研發團隊已經超過700人,其中北美超過400人。

同時,樂視也和傳統造車領域的廠商合作,為樂視汽車提供技術支持。去年3月,樂視與北汽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首款智能汽車。此外,樂視入股了美國電動總成研發公司Atieva。這為樂視汽車提供了技術層面的支持。

在造車之余,樂視也在海外擴張了汽車領域的版圖。去年12月10日,樂視投資的電動車品牌FaradayFuture宣布將在位於美國北拉斯維加斯建設北美制造工廠,總投資額為10億美金。2016年2月17日,樂視與阿斯頓·馬丁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並宣布將成立電動車合作合資公司。

2016年4月20日,樂視汽車LeSEE概念車亮相。這款新車型主打智能互聯概念,可以自動駕駛,並且還可以自我學習,能夠進行人臉識別、情緒識別、環境和路徑識別等。在外形上,這款概念車在前臉配置了超大LED屏,可以向路人顯示車輛狀態。在現場,賈躍亭演示了如何用樂視手機遙控汽車入位。

2014年9月,百度和寶馬簽署戰略協議,共同研發自動化駕駛科技。在雙方的合作中,百度主要研發汽車傳感系統、決策和控制系統,以及進行數據采集、繪制三位環境地圖等。在2014年9月,百度還投資了芬蘭地圖創業公司IndoorAtlas 1000萬美元,而這也被看做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補充。

2015年12月,寶馬和百度合作的自動駕駛汽車進行了路試。該測試車是以寶馬3系GT為基礎研發的,整合了寶馬的車身內部傳感器和車輛控制接口,寶馬提供行駛安全控制系統的技術支持,百度提供地圖、車輛定位、環境感知、控制系統等自動駕駛決策和控制模塊。

據稱,測試車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在北京從百度大廈行駛到奧森公園,再原路返回,時速達100公里/小時,路段包括城市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完成了跟車減速、轉向、變道、超車、上下高速匝道、調頭等動作。

同時,百度宣布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計劃三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化,五年實現量產。

3、阿里汽車

2014年,上汽和阿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圈。雙方計劃打造的全新互聯汽車,將集成阿里的YunOS操作系統、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雲、蝦米音樂等,以及上汽的整車和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

2015年4月,阿里宣布整合旗下汽車相關業務,成立阿里汽車事業部。阿里汽車事業部由五個團隊組成:整車團隊(包括二手車)、O2O團隊、汽車用品團隊、A PP開發應用團隊、汽車營銷團隊,並整合了淘寶汽車和天貓汽車。在內部分工上,阿里汽車事業部服務車生活閉環;YunOS 配合上汽聯合造車,成立了“OS 事業群-互聯網汽車”,由侯劍負責;由俞永福率領的高德,則主要負責汽車應用。

今年4月,上汽阿里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也終於面世。榮威RX5基於上汽SUV架構平臺SSA打造,搭載了阿里YunOS系統,淘寶、支付寶和高德地圖提供大數據支持。例如,如果車主經常上網購買某種食品,那麽,在路過銷售該食品的商店時會自動提示;如果需要加油,車輛會自動搜索最近的加油站。

4、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是家互聯網汽車新貴,但也是一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司。

蔚來汽車於2015年初在上海成立,註冊資本5億美元。由易車創始人李斌擔任董事長,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劉強東、騰訊、高瓴資本,都是它的投資方之一。前福特公司和瑪莎拉蒂公司的高管馬丁·里奇(Martin Leach)也加盟了蔚來汽車,負責運營。

雖然成立不到兩年,但是蔚來汽車的研發團隊已經擴充到了600人,在矽谷、倫敦、慕尼黑、上海都設立了研發機構。其中,矽谷負責軟件系統開發,慕尼黑負責車輛安全系統等,上海負責用戶調研和資源整合,倫敦則是造型設計。

在生產的模式上,蔚來汽車主要是購買現有整車生產廠進行改造,自給自足。根據蔚來汽車之前對媒體的透露,其第一款產品將是高性能電動超跑,將在今年下半年面世。這款產品預計最大輸出功率目標鎖定為1000千瓦,也就是1360馬力,性能對標法拉利LaFerrari。

5、小鵬汽車

UC創始人何小鵬、YY創始人李學淩的名字,和小鵬汽車緊緊聯系在一起,也標註了小鵬汽車的互聯網基因。

小鵬汽車同樣也組建了一個來自整車企業的核心團隊。其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夏珩曾是原廣汽新能源中心控制科科長,主導廣汽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控制系統技術開發,聯合創始人何濤和楊春雷也都是整車企業出身,擁有多年電動車和智能車的研發經驗。團隊50多人主要來自廣汽、寶馬中國、福特等整車企業和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來自三星、華為等IT公司的技術人員。

在產品上,小鵬汽車主打的是“三電一屏”,即電池、電機、電控和大屏智能交互系統,在模式上,小鵬汽車主打的是由局部向整體過度,也即是,先做好重點部件,通過核心技術來實現低成本開發,而不是一開始就著力推出整車。小鵬汽車也希望能夠借助整車廠商的力量,來主導車身的制造和組裝。

據稱,小鵬汽車已經把自己的“三電一屏”裝載到了一輛雷克薩斯NX300h上,並且完成了5000km的道路測試。在電池方面,小鵬汽車選用了 18650 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 150Wh/kg;電機的功率密度也達到了 14.5kW/L。可以實現7.4秒的百公里加速和170km/h的最高時速。

6、智車優行

智車優行在2014年12月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創始人是前360副總裁沈海寅。和小鵬汽車相似,智車優行同樣也是主打“三電”,內部主攻電機、電池、電控以及車載智能化,同步進行外形設計。沈海寅也表示,智車優行不會自建工程,而是利用已有的汽車產業鏈,通過輕資產代工模式造車。

2016年3月,智車優行展示了自己的首款樣車,並將其命名為“奇點汽車”。奇點汽車采用SUV造型,以及搭載了基於QNX操作系統的車載系統。智車優行表示,已經研發出了包括ADAS系統、防疲勞駕駛和夜視系統在內的安全系統。其中,ADAS系統是和地平線機器人合作 研發,可以在行駛中檢測車輛、車道線和行人。在奇點汽車發布會上,沈海寅還宣布,智車優行投資了日本電動超跑公司GLM,並且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奇點汽車的三電系統。

7、車和家

車和家在2015年4月註冊,是由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創立的最新公司,初期註冊資金僅有10萬元,後來擴大到2.4億元。去年10月,李想在微博上發布招聘信息,正式讓車和家出現在大眾視線中。

李想在微博里表示,這次創業,他的目的就打造“小而美的智能電動車”。從蔚來汽車到車和家,李想的造車夢想,一直沒有停下。現在,車和家還沒有具體的產品動向曝出,但李想表示,車和家將從零開始,拿地,自己建廠,招聘和培訓工人,並解決周邊配套的供應鏈、調配生產線,開始生產。

8、易奇泰行

2015年3月,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博泰創始人應宜倫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合資公司易奇泰行成立,三家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

這家公司的成立是由易到用車主導完成的,易到和奇瑞是大股東。共同打造易奇泰行的三家公司里,奇瑞負責整車制造,博泰負責車聯網,易到用車則主要構件汽車共享平臺。在未來,易奇泰行只生產電動車型,並且“只租不賣”。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將成為其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產品信息透露出。

目前,易奇汽車仍在生產過程中,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面世。

9、博泰

車聯網企業博泰,在2015年4月的上海車展中,推出了一款智能汽車Project N,在業內一時走紅。車展上的這款概念車,具備無人駕駛、體感識別、智能應用等多項功能。當時,博泰表示,該車量產版將在2018年問世。

博泰創始人應宜倫,曾與奇瑞、易到用車合資成立“易奇汽車”。沃爾沃中國董事長沈暉也加盟博泰,擔任集團CEO。在去年,博泰還在上海建立了汽車設計室。

但在車展後,博泰在造車上,再沒有相關消息。就在去年下半年,博泰內部產生變動。據說,當時博泰的融資沒有到位,應宜倫與沈暉在繼續專註車聯網還是制造整車上產生矛盾。2015年11月,獲得了紅馬資本的1.2億元A輪投資。而沈暉也離開博泰自己創業。

目前,博泰的主要業務發力點仍然在車聯網領域,其造車項目想要落地,看來仍然具有困難。

此外,也許大家還記得去年曾經發布概念車,引起了大眾的關註,但也飽受質疑,被稱為“PPT造車”的遊俠汽車。雖然在此後一度傳出關停的聲音,但遊俠汽車否認了這一說法,現在它仍在繼續,但顯然它已經吸取了教訓。2015年12月,新的合夥人、西拓能源董事長衛俊加入,黃修源成為產品負責人,主要負責車機、操作系統的產品設計。

對互聯網造車公司們來說,遊俠的遭遇無疑是前車之鑒。在豪氣幹雲談論智能化、互聯網化、生態等等關鍵詞之余,“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應該是常態。“樣子產品”在這個行業內,終究不可能立足。畢竟,和任何一款互聯網或電子產品不同,汽車,除了智能化和信息化,對於每個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還是安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