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媒體追求“10萬+”的背後:言論自由與商譽保護需兩全

近日,京東成為又一家因自媒體侵權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索賠的企業。2015年以來,王健林、阿里巴巴、杭州娃哈哈等多家企業或個人向法院起訴自媒體侵權。自媒體和企業商譽的正面碰撞和摩擦正在加劇。

為何自媒體侵權案件愈發頻繁?互聯網環境下自媒體侵害商譽權如何認定?在司法實踐中,電子證據如何保存,企業侵權的損害程度如何界定?在保護表達自由、鼓勵並規範自媒體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擺在了司法部門、監管部門、企業和自媒體從業者的面前。

自媒體侵權案件為何頻發?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近日舉辦了題為“網絡時代自媒體侵害商譽權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上,北京市網信辦法規處副處長張愛國認為,一些網絡從業者,通過在網上發布謠言信息對相關的人員造成了侵權,但他從中獲得了社會關註,並從衍生出的利益鏈中受益。

為什麽自媒體侵權案件越來越多?張愛國分析,當前的網紅經濟與眼球經濟導致這一模式下“網紅”只追求關註度,追求出名,關註的背後就有風投。

從王健林訴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一案看,王健林訴稱:2015年11月12日,被告在其公眾微信號“頂尖企業家思維”刊登《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薦讀)》一文,冒用原告名義惡意誹謗、誣蔑淘寶網及網購電商。而這篇文章短短3天時間閱讀量就突破10萬,點贊數近萬,廣泛傳播。

張愛國認為,互聯網行業的競爭過大,加之沒有相應的門檻以及條件,導致競爭無序,一些從業者放任了自己的底線。

從另一方面看,自媒體主體的多樣性以及侵權行為的便利性,也是導致自媒體侵權事件頻發原因之一。此外,由於互聯網的無地域性,商譽侵權行為的取證困難,當前的法律救濟環境也不利於個體維權。

立法應明確判斷商譽損失的基本標準

目前自媒體侵權的爭議在法院層面主要體現為侵害企業的商標權、名譽權、名稱權,包括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等方面。

北京市三中院民六庭庭長周荊表示,技術問題成為案件審理的難點,包括電子證據、其後臺信息如何來保存。此外,對企業商譽損失的確定,在立法上應該建立判斷的基本標準。但目前法官只能根據侵害手法、具體方式、侵害的後果進行大致判斷。

周荊介紹,對於這類案件的處理,法官的理念是一方面要尊重媒體的言論自由,但同時也要保護企業的合法的權益,從而達到兩者的平衡。

具體而言,自媒體侵權案件中有三方主體:一是侵權信息的生產者,二是涉及到侵權信息的發布平臺,三是侵權信息所涉及的利益受損的企業。

商譽案件中通常是分為兩類糾紛:以信息制作者為被告的案件,即直接侵權;以非信息制造者的信息發布平臺為被告的間接侵權。

直接侵權案件通常適用《侵權責任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周荊分析,其認定標準上分四點:需認定實施商譽侵權行為的主體是自媒體,自媒體自身或是員工的職務行為均可;其次,企業的商譽受損,通常涉及到企業產品現狀、經營狀態、履約能力等受到貶損,這是法官在進行損失裁量時所考慮的具體因素;其三是涉及到違法結果跟企業商譽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第四自媒體要有主觀過錯,而且對於新聞媒體主觀過錯在審判中不能一概而論,要按照過錯程度區別對待。一方面尊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同時也要考慮保護經濟主體的合法權利。

間接侵權方面,目前法律沒有規定信息服務平臺要承擔事先審查責任,而且平臺也沒有能力對海量信息逐一核實,因此只要是平臺履行通知刪除義務,通常來講就不再承擔責任。而例外的情況是,若網絡平臺對信息發布並不是中立態度,而是積極參與,不再是簡單地提供網絡空間服務,這一情況下平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探索自媒體平臺的分類管理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劉莘認為,表達自由、言論自由,本身是一項很高尚的權利,但是這項權利在行使過程中由於濫用或者不負責任就會造成侵權。商譽侵權,尤其自媒體商譽侵權,這實際上是言論自由和侵權的兩邊對立。

“探討的是如何劃一道比較清晰的線,既不傷害言論自由,又讓商譽得到比較好的保護。”劉莘建議,規制侵權,行政法可以大有作為:第一,在立法方面,增加一些行政執法的規定,賦予某些行政主管機關采取處罰或者是強制措施這樣一些手段來制止商譽侵權;第二,確定行政執法主體;其三,擴展責任主體的行政責任。

如何維護企業的合法商譽?

張愛國認為,首先要加強對自媒體以及平臺的管理,要探索對自媒體平臺分類的管理,也就是根據內容和對象可能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尺度和管理的要求。“同時,一定要加強平臺責任,現有平臺在新用戶進入時都有協議,但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平臺一定要加強管理,甚至通過協議解除的方式實現對違規用戶的懲戒,”

張愛國還建議,行業要建立信用機制,對於失信的自媒體公號及其從業人員要采取更嚴厲的信用懲戒措施。最終。還是要通過宣傳以及法治環境的營造,形成不做惡的社會道德環境以及樸實的價值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91

移動支付:安全和便民何以兩全?

創新,對於移動支付而言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面是行業的助推器,一面是風險的助燃劑。

近年來,由移動支付引發的用戶隱私泄露、電信詐騙等事件屢見不鮮,且詐騙行為越來越隱匿化、集團化和專業化,而消費者安全意識的缺乏,也間接導致了風險事件的爆發。

“移動支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前提,就是安全、便民和創新,安全是支付業務的首要目標、重中之重。”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支付工具管理處副處長翁泉,日前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018年移動支付安全便民宣傳周”啟動儀式上表示。今年的宣傳周以“移動支付安全便民”為主題,宣傳移動支付在便民惠民方面的重要作用,普及移動支付知識。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7年末,我國手機網絡用戶規模達7.53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7.5%,較2016年末上升2.4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移動支付業務375.52億筆,金額202.9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

移動支付高速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小覷。

“中國零售極具創新活力,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這一細分領域,創新不言而喻有利於刺激市場競爭提升業務效率,優化服務質量,改善客戶體驗。但是,除了這一些正面效應之外,創新還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比如,新興技術的應用帶來新的操作風險,新業務的環節分化可能會增加新的風險點,新參與者的加入有可能會架空市場準入管理,新商業模式的出現也會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翁泉在發言中指出。

研討會上,來自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的嘉賓們介紹了各自所在機構安全創新方面的經驗,從他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一些共性。首先,隨著技術的創新,支付安全的理念在發生改變,從過去只專註於交易前或者交易後,到更加註重事前、事中、事後整個交易環節的風險防控。與此同時,增加了防控措施的多樣化,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優化客戶的體驗。此外,強調利用數據的整合。

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場景合作處處長謝翔介紹稱,傳統的移動支風險控制模式是通過手機銀行提供證書和密碼器這種強認證的方式,從交易端控制風險,但是這種方式會給客戶造成體驗上的困難,因為需要安裝硬件支持。“現在,我們重新調整思路,在整個支付的環節進行全方位控制。比如,不僅在前端,在事中也提供了多種控制方式,包括手機綁定客戶端、客戶端安全認證等。此外,用後臺的數據分析,通過大數據發現可疑交易,進行事中控制。在安全方面,我們要盡量做到讓客戶無感。”謝翔稱,就是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手段為客戶移動支付提供安全保證的情況下,讓客戶感受更便捷。

招商銀行零售網絡銀行部總經理助理劉衍波表示,以前利用數據主要是靜態的,現在更多是連續的、動態化的,根據客戶“從入到出”的情況來了解客戶行為,有的放矢。他指出,在安全防控的策略方面,和過去相比,現在更加靈活多樣。比如,目前廣泛應用於移動支付的一些手段包括動態密碼、支付密碼、刷臉,以及人工驗證,事後對資金的堵截等,形式越來越多樣化。

劉衍波還建議,要建立移動支付的安全聯防、聯控機制。由人民銀行統籌,讓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各方聯合,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行業黑名單的共享。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客戶的安全教育也不可忽視。“現在社會上的騙子,並不是直接攻擊你的客戶端,而是編造一個場景去引誘客戶給他匯款,實施詐騙。”謝翔表示,對於機構來講,要對客戶進行安全教育,幫助他們識別騙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50

兩全其美的方法-東方日報20120827

1 : GS(14)@2012-09-02 00:19:06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72934220767/
高精密(591)再次停牌,根據傳媒說這次停牌的理由跟上次停牌的一樣,但是這次勒令停牌的是證監會。其實早在2004年,港交所與證監會已經開始出現某些監管範圍的爭奪。當時市場認為港所交既為上市公司,要為股東追求利益之餘,又要擔當監管的任務,兩者存在衝突。當時香港公司法改革委員會主席羅傑志法官,認為上市審批權好比生菜,港交所好比兔子,讓港交所擁有上市審批權無異將生菜交與兔子看管一樣。故此,有人提出把上市公司的審批權轉交給獨立機構,如證監會。但是對於港交所來說,上市費用是公司盈利的一個重要部份,故此它們不會傾向於放棄上市審批權。最後,建議方案未能獲得通過,僅以「擴大雙重存盤制度」的方案作為應對策略。

上星期五高精密舉行了股東會,主席向記者表示「有信心公司可以復牌」。筆者在想如果真的成功復牌,那股價又會是怎樣反應?對於有持貨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現在的想法一定是想快快沽貨,這心態將導致股價一開市,就又跌個幾十個百分比。但是相反去看,如果連證監會這一關都過了,那是不是證明公司在國家機密的問題上,的確是沒有存在欺騙成份?故此,筆者認為投資者心態是挺矛盾的。如果最後證監會不能證明公司存在欺騙成份,但是公司又不能夠滿足證監會對於披露的要求,無限期停牌只是對小股東不負責的行為。其中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是強逼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那麼公司可以在其它監管比較寬鬆的地方再上市,而證監會又不用把監管底線調低。這個正如銀行操作一樣,當銀行感覺到客戶賬戶交易不合乎其身份時,在有疑問但沒有證據下,大部份銀行都是選擇強迫客戶關掉賬戶,不做他的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53

陳永傑:工作與投資兩全其美

1 : GS(14)@2016-11-08 05:35:42

【明報專訊】工作與投資如果處理得不好,就不會取得平衡,所以,兩者要掌握得好才會兩全其美。怎樣做才算好呢?就是投資不影響到工作,但又有理想投資回報,那麼便算是完美了。

一直以來,筆者以購買住宅樓收租作為投資重點,反而沒有太多參與股票的投資。因為買賣股票要時常留意股價,非常費神,一定影響到工作。尤其是自己做地產代理,平時已經非常繁忙,如果再參與太多股票投資,一定會影響到工作心情及決策,所以,買樓收租算了,可以專心工作。

買樓收租有2厘至3厘租金回報,但按揭息口低至約2厘,收租可謂穩賺。不過,筆者會將一切租務工作交給公司屬下的租管服務部門代勞,雖然要支付租金3%至5%作管理費,但她們代自己處理所有一切租務及管理事宜,更能夠篩選租客,自己就可以專心處理工作。雖然每月收少了幾個百分比的租金,但卻可以很放心,不必自己與租客周旋租務瑣碎問題,專心工作,反而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物業交租管公司打理 可專心工作

樓市表現平穩,安定程度比黃金、股票、外匯及期貨等投資工具更好,投資成績簡直是跑贏大市。而且金股匯非常波動,秒秒鐘都有幾十萬元上落,不影響到工作心情才怪。筆者正計劃增加在住宅等物業的投資,一則享受到樓價升值的好處,二來又有平穩的租金回報率,三來更不會影響到工作心情,得以專心工作,物業投資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租務管理公司代辦租務事宜,交給別人代行令自己在公在私賺得更多,更值得!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73&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