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載]SCORTT:長週期中的銀行的位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ygf9.html

盈利历史其实都是后视镜,如果你按照07年的企业业绩来对股票进行估值中枢来估计,那么多半套牢的天空上。
投资股票,第一个需要知道的就是,估值会均值回归,第二个,也应该知道,其实盈利也有均值回归,无非有的企业周期短,有的企业周期长,
但是,第三个,更需要知道的是,就是均值也会移动,这个其实最可怕。关于估值的三个方面,我们后面再结合银行的例子说新的内容。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银行的业绩的长周期。

首先,从逻辑上考虑,银行的正常ROE应该是跟全社会平均ROE接近的,因为资金产品无差异化,同时,资金产品永不过时,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一是不会有大的周期波动,而来是不会有太明显的超额收益。

我们首先看一下FDIC提供的自1934年到2010年的美国商业银行的ROE数据,美国自1929年大萧条之后,银行的盈利数据在1934年是亏损,后 面开始缓慢的回升,到1945年之后上升到10%左右的水平,自此,一路上升,非常缓慢,但是一路上升,一直上升到80年代13%左右,然后经历了 1987年的一个针式下跌到1%之后,继续一路上升,又一路上升到2003年左右的15%。战后,美国的商业银行盈利数据只出现过一年针式下跌,就是 1987年,其他时候都是稳定在10%到15%的区间内,在连续几年15%之后,发生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因为标普的长期收益率其实只有10%-11%,均值,有一个传说中的11%定律,巴菲特早年写文章写过,这里也有一篇现成的[
http://www.generationaldynamics.com/cgi-bin/D.PL?d=ww2010.i.050711eleven],于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银行差不多盈利数据一直粘在这个数字比例,不高也不低。

对于中国的的银行来说,这个事情也会是如此,首先,我们的长期ROE均值,尤其是工中建农四大银行不可能太高,但是反过来看,也不能太低。目前关于看空银 行的一个主要论调是,银行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ROE,没错,我也认同,但是如果你的视角足够长,那么仅仅6年前,中国的银行的ROE还在10%的左右徘 徊,仅仅10年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还保持在0左右,中国银行业的ROE也是仅仅在08年之后才开始站上了20%的门槛。当然少数银行如兴业等很早就站上 了25%的门槛,这并不是全行业的情况。

我们要考虑长周期,还需要从另外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利差,跟不良贷款率,这是两个细节方面的,未来的利空之一,市场利率化。问题如旧,中国的银行不可能 永远保持这么高的利差。中国目前的利差水平是有两个历史原因的,第一:中国的银行业历史上自改革开放只有有60%的时间银行利差是小于2%的。这个数据来 自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009年的论文,第二: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是被产业为先,金融抑制的惯性思路所支配的。而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新的思路就已经开始 超加强金融系统强壮性发展。所以,从历史均值回归也好,从政策导向也好,目前的利差水平可以理解为对改革开放20年低利差的时代进行的回归,而自历次金融 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目前的思路是金融稳定为先,利差合理是调控经济跟银行稳定的基础,这个可以看周小川今年来的讲话,所以利差的事情,会有一些松动的空 间,但也可能不会太大。现在的实际利差比银行利差高太多。

第二个问题是,不良贷款率,美联储关于1985年之后有季度的违约率跟charge-off(坏账率)的统计,自1985年到现在,美国前100大银行的 违约率均值为3.9%,对,你没看错,3.9%,而100大银行的坏账率是1.14%。说实话,最后这个坏账率我真的很想让大家猜一下,对,这些数字包含 了金融危机爆发后的08,09,10年的数据。关于坏账率跟违约率,我后面还会做细的分析,结构上面的。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季度坏账率的峰值是 0.42%-3.42%。所以,我们所有的银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是1.2%的水平,请不要太过质疑历史新低,因为以前30%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正常市 场情况下金融危机都不会发生的坏账率水平,现在美国也就是15%左右。所以,按照中国银行内部的研究,,我们对不良贷款率的衡量区间其实应该是 1%-3.5%左右,也就是,我们认为中国人风险管理水平差一些,历史不良贷款额会比美国高一倍,也就是2%左右,那么,按照银监会规定的系统性银行贷款 拨备率2.5%的新规,这个利空,已经被合理拿去了。

我们再考虑中国的历史不良贷款率的整体水平,历史数据是在1990年之前,大致10%左右,在2000年之前,大致是30%,在2005年之前,大致是 7%,2008年之后降到2%,现在是1%。于是,如果考虑均值回归的话,我们可以同样得出,现在的不良贷款率只是对之前大幅度不良贷款率的一个补偿,而 且,从全社会角度来看,不良贷款并没有造成资金的损失,无非是钱从银行转移到了非银行,所以长时间看,不应该是不良贷款的钱逐渐转回银行系统也是合理的。

小结论:第一,安全起见,应该按照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20%来对银行估值,因为从利差,ROE,以及不良贷款率角度来看,银行现在都是历史最好的时期,如果按照这样来估值,那么势必会被银行的估值中枢下滑而影响一部分收益。
第二,从中性的角度看,目前的银行的长周期,并不是快要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第三,银行业的估值中枢应该在15PE左右,而现在的银行是5pe左右,考虑到银行的业绩下滑,是正常7PE,距离估值中枢,还有50%的距离。考虑到业绩15%的年均增长,现在的价位长期持有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因为我们已经解释了目前只是长周期刚刚开始的时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4

年度個人提醒 scortt

http://xueqiu.com/3311983991/22762092
雪球上大神比較多,我又比較懶,說實話實在不想寫了。
年度價值人物
@Boracay的碎片哥 @trustno1
其實@trustno1 是去年認識的。

本來想偷懶把投資報告貼出來敷衍了事,但是考慮到裡面包含業績的因素就不貼了,多了有人打假,少了有人鄙視。

2012年好像過得格外漫長,比2011年,2010年都漫長。以下這些話用來提醒自己,和分享有人,如果你覺得不妥就別看了,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回覆。

今年的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定位和文化很重要。簡單的重複國外的結論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我們中國的文化跟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決定了大格局。比如,芒格曾說,中國人好賭。所以香港股市波動很大。再比如,歸江在一個文章中曾經提到,華人區的銀行都很好做,再比如,陸東在智者傲行當中提到,華人區的房地產很難投資,因為華人管理的地方,規劃都很差。再比如梁漱溟對毛澤東的一個提示,認識老中國,才能建設新中國。所以這些都是我們分析的基礎,如果忽視這些基礎而簡單的照辦國外的模式來對比,其結果就是發現不了我們的問題。這樣的例子就是說,國外的銀行股市值佔比是多少,我們的佔比應該是多少等等。

2,歷史的位置和市場參與者的短期集體潛意識同樣很重要。格雷厄姆的回憶錄當中特別提及了一戰和二戰一些同樣的事情所造成的不同的影響,正如芒格所說,短期看,人們會學到一些東西,長期看,人們則什麼都學不到。因為這個決定了我們逆向投資的選擇基礎。如果說定位和文化決定了人們頭腦中的無法改變的大框架的話,那麼歷史的位置和市場參與者的短期集體潛意識就是決定逆向投資的選擇基礎。比如,我們現在國內主流民間意識還是房地產是投資品,而股票就是不務正業的人投機的玩具。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第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定性分析,從第二個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定量分析。但是,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單獨分析都不會有結果。因為科學是不可證實,只能證偽的。所以即使你說太多的東西,幾乎也不能確定一個東西比另外一個東西好多少,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你卻可以證明這個東西不會比另外一個東西差。

4,接上茬,定性+定量,路徑太複雜,還是狀態判斷簡單。我最喜歡的例子還是氣體運動的例子。有一個箱子,裡面一半是空氣,一半是真空,中間有隔板。我相信如果你數學和物理學足夠好,是可以計算隔板拿掉以後多久空氣會充滿整個箱子,當然我擔保你的計算不會太精確,但是如果我們把結論簡單成空氣會充滿整個箱子,那麼事情就簡單的多。因為空氣不充滿箱子的出現概率太小,我們大體可以篤定有那麼一個狀態,是空氣會充滿箱子。但是如果一定要從分子級的運動來測算空氣充滿箱子的軌跡,這活其實我覺得分析的準確率偏低。

        今年的一個重要結論就是,大多數時候,股票的未來現值其實是很難很難估計的。而且,我覺得,我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自己的分析能力太過信任。舉個簡單例子是說,某股票的合理價格在10-30,這個區間很寬吧,今年的經驗告訴我,其實你把他放到5-60的區間可能更靠譜,安全邊際往往比你預想的要窄很多。

5,二次創業。第一,現在我們國家的企業都基本上是二次創業期。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所有的企業,以前的盈利模式只要被發現,就可以簡單迅速擴大,而管理稍微好一點,就變成了張裕,茅台,蘇寧,格力。但是經過全球化及舊模式的淘汰,現在基本上都需要二次創業。所以,這些股票當中有一些跌很多是正常的,但是也是不正常的。舉個熟悉的例子,煙台萬華,其競爭優勢本來就是產業化的mdi+性價比。

6,趨勢大家都知道。趨勢猜錯的人,一般都大牛,普通人都知道趨勢,只要勤奮一點。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市場投資。比如電子商務,比如食品安全,比如前幾年的觸摸屏,再比如以前的連鎖超市等等。但是最後誰勝出,就要看內部自身管理了。

7,決策不宜太多,決策多了自然要依靠經驗和直覺,但是直覺往往會誤判。但是很多企業被迫在壓力下進行連續決策,這樣成功的概率很小。當然真成功了就說明很牛。所以我有的時候喜歡飽經競爭之後的勝利者。

8,產業資本的時代來臨了。

9,一定要分析企業的話,關心現金,別關心盈利。企業決策是依靠擁有多少現金流,而不是依靠擁有多少盈利的。現金即權利,盈利有的時候什麼都不是。但是現金不僅僅是經營現金,還包括融資現金。現金良好的企業走出困境期會比較容易,現金差的企業走出來的難度會高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