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5.6 觀察所得,蔬菜的價格+iphone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k01.html
蔬菜價格暴漲,好像已經貴過豬肉。

今天問了一個去年的菜農(今年打工1600/月60歲),他去年用兩畝荒地種菜。淨收入3-4萬(撇掉投入成本為算人工),投入勞動力1.5個,他+他老婆0.5。地點外環外不到郊區。銷售點是近外環線。
種子農藥化肥等大約5000-6000
他說按照現在的菜價可以賺到5萬多。一年。問了菜農今年的種子農藥化肥漲幅,他們說有限漲1000塊了不得。
當下租地的價格最好的1200一畝/年
按照4萬算1.5個人工大約收入是2200/月。今年按照5萬算大約2700/月
上週問過出租車司機現在收入大概月入6000+- 500 /雙班,
問過阿姨,老公200多塊一天包中飯裝修工,8小時超過算加班有一天算一天。大約收入6000一個月。阿姨大約3000左右一個月。15/小時計算
上海最低工資1450/這個人人都知道現在.今年漲200.

這幾個數字串聯起來看,菜的漲價應該是基於人工費用的上漲,一般而言人工的漲價是不可逆的,即只升不降!so幾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就是菜價很難回落,同時通膨捲土重來而且未來1-2個Q內會愈演愈烈。
蔬菜漲價影響基本生活。

iphone
最近有一個嗜好看到誰的iphone都要交換過來看看對方裝些什麼APP
有幾個小結論
1.聊天工具很多,但是基本是重複的。真的佔主導還是小企鵝。其他都是陪襯(意思是IM很多,但是朋友都是重複的,就那點人際關係)
2.視頻方面PPS PPlive用的多,看實況足球轉播多數,現在估計是NBA轉播。
聯通268套餐的流量用不完。足夠可以看。
3.我查查還不普及,但是看我演示過我查查的,人人都會去裝。
所有人看到這軟件第一反應是零售沒法做,甚至包括便利店都會有影響。
一般而言便利店會比大賣場貴20-30%

我查查其實也很容易山寨這東西沒啥粘性,如果有你查查我立刻就可以換。
問題的核心是移動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這是非常重大的命題。


4.手機對電視節目插播廣告影響巨大
早前在看NBA轉播中插播廣告我會用NB或者ipad,但是這兩個屏幕太大。切換很不方便,從NB切換到電視很慢,然後容易錯過精彩畫面,(個人習慣,切換是視角視野的切換)現在我已習慣性在插播廣告時用iphone刷圍脖之類。單手操作且屏幕小。一點不影響我看NBA。這個超過早前NB和ipad。核心是切換容易,不佔視線。這樣下去。電視廣告統統完蛋。

5.App應用上國內和國外是兩個生態圈。
幾乎很少見國內的裝path or instagram哪怕這兩個是不用翻牆的!
so割裂的世界?
6.移動金融 反正我是不願意用也不敢用,但是幾乎人人都裝了手機銀行。這個出乎我意料。年輕人中接受度那麼大?手機掉了怎麼辦?你設開機密碼,然後十次銷毀數據?這個安全性足夠了?

這個是週末觀察。很細節很瑣碎不過很有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8

思考的碎片--5.8 廣告觀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liz.html

1.週末第一次看到京東的電視廣告
google下,2010年京東就有電視廣告。
早前做過判斷,任何做電視廣告的電商都長久不了。
看來匹配了
殊途同歸。

2.雨潤的廣告竟然是非公企業的黨建
這公司完蛋鳥。
看到這廣告第一反應是早前一個黑色幽默,「黨員中也有好人」

3.可口可樂張琳的那個廣告
概念上是100%抄襲蘋果的ipod那個脫套頭衫的廣告,換套頭衫但是沒人頭。ipod不換。

山寨創意哈。

4.說個音樂的思考
有趣了
現在流行一首歌兩個調前後不同
Justin Bieber 的Boyfriend
應該就是follow We Are Young的!
創新到流行。。。
we are young早晚會在足球場上流行,類似早前的Queen的we are the champion 和Pet shop boys
的Go We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1

「郭樹清新政」半年觀察:革股市的命,也要革金融體系的命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526

「郭氏新政」遠遠超出了證券市場「自我革命」的範疇,進而呈現出明顯的「銀、證、險、外(資)」通盤設計的色彩。

從過去的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到現在的半年推出幾十個政策,疾風驟雨般的改革節奏,也令外界爭議重重。

千喚萬喚的深滬交易所主板退市制度,終於在五一假期密集推出。至此,郭樹清所倡導的證券市場改革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市場此前猜疑說「郭氏新政」可能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現在卻正在形成共識,認為這是「關乎中國證券市場命運」的「系統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在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的6個月時間內,證監會共出台政策、意見和辦法五十多條,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個新政策出台。其密度和廣度都堪稱「歷史罕見」。

「時至今日,恐怕再沒有人敢不把證券市場的改革當回事,郭樹清主席的言論也成為市場矚目的風向標。」民間智庫安邦諮詢在研究報告中預測,「證券市場的玩法將面臨質變。」

但是對於更多的普通投資者而言,郭樹清所推動的股市變革,無論是其深層的改革邏輯,還是具體的政策效應,都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過去20年裡股市改革說了多少次,改到今天還不是原來的樣子?」有著22年投資經歷的松柏(化名)坦率地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不是郭樹清的問題,「換了張樹清、李樹清上來,體制不變,中國股市的炒作本質就變不了!」

更多的市場研究和觀察人士擔心,在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的證券市場中,許多缺乏「消化期」的政策,會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最終流於形式。

郭氏「整體設計」

在簡單的問題中提出市場諸多深層矛盾的糾纏焦點,並在更大的制度框架內尋找「解結」方案,體現出身為「整體設計派」一員的郭氏施政風格。

2012年2月11日,郭樹清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驚人之問:「IPO不審行不行?」隨即引發了證券市場的巨大震動,關於「行」或「不行」的思考與辯論,迅速觸及到證券市場深層矛盾的本質,並勾勒出郭氏市場改革思路及其背後的「制度邏輯」。

原有被稱為「挑選好孩子」的新股發行規則,在過去十多年裡弊端被市場實踐和理論研究反覆證明,卻始終無法被真正動搖。

而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中,由於信用融資在整個金融系統的缺位,使得中國企業從巨型央企到微型民企,都不得不在兩個「極端」市場——銀行間接融資和股市直接融資——尋找融資機會。在一個「巨人與孩子賽跑」的市場中,投資價值標準混亂,市場化估值體系分裂。

不難看出,證券市場自身的種種「病相」背後,其「病因」其實來自整個金融結構的深處:中國金融體系內至今缺乏市場化的資本定價「基準」。在這一前提下,不僅股市變革難以實質推動,就連銀行體系內的利率市場化等改革也遲遲難以破局。

對此,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以「整體改革派」著名,其後又有著發改委、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任職履歷的郭樹清顯然明白,而他過去多年參與金融政策設計的經驗與人脈資源,也使其在證監會所推動的改革更具備全局觀念。

回顧其就任證監會主席以來的言論及政策,不難看出「郭氏新政」遠遠超出了證券市場「自我革命」的範疇,進而呈現出明顯的「銀、證、險、外(資)」通盤設計的色彩。

在上任之初,他便強力推動債券市場(包括高收益債券)建設,他對債券市場建設的關注,更是涉及到為整個金融體系「樹立基準」的基礎性工程。

這種「整體設計」的思路給市場觀察人士強烈感覺。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國內外政經環境分析,在前期改革中積累 了相當經驗與資源的金融體系,既有必要,也有條件在制度改革方面領先其他領域「跨出一大步」。而證券市場改革則應視為整個金融體制變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陳功同時認為,儘管金融體制改革在方案設計中體現出了很強的整體關聯和「頂層設計」的性質,但是從過去多年的改革經驗來看,還不能指望在具體改革中各個領域能夠做到「相互呼應」甚至「齊頭並進」。

在這一「參差不齊」的改革步伐中,郭樹清所推動的證券市場改革顯然是「領跑者」之一。

再造市場

從強化分紅、加強監管到三板建設、發行改革,郭樹清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幾乎觸動了市場每一個層面的神經,在揮舞著大棒的同時也撒下了更多的「胡蘿蔔種子」(市場機會)。

在上任後的一系列公開演講中,郭樹清的施政方略也開始為市場所瞭解。

在外部建設方面,郭樹清強調要加快從場外市場、三板市場到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在更大的金融體系框架內,力推債券市 場、呼籲社保、險資等各類長期資金入市;並通過重啟國債期貨、推動高收益債券發行和引入銀行理財投資等具體政策,實現債券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傳統 銀行體系之間的「互聯互通」。

這一系列政策的長遠目標,是將原來因市場割裂而飽受「資金推動型」波動之苦的證券市場「資本池」,變成整個金融體系相聯通的「資本湖泊」,進而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在整個金融體系中靈活高效的資源配置功能。

在穩步推進外部建設的同時,郭樹清也在證券市場內部拉開了其施政理念中的「攻堅戰」序幕。證券市場改革已經到了「關鍵一役」: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證券監管轉型。

如果說此前的一系列改革中,以中國證監會為代表的監管部門扮演的還是「裁判」角色的話,那麼發行制度改革對現行監管體制而言無異於「革自己的命」。

在證監監管體系的傳統架構中,手握審批重權的證監會扮演著證券市場「看門人」的角色,在享受著巨大權利所帶來的利益和愉悅感同時,也成為了市場尋租 和特權交易的「形象代言人」;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所本應具備的調查執法功能卻因審批制下的利益關聯而幾近失效,成為失去了市場威懾力的「制度擺設」。

郭樹清的改革目標,就是按國際資本市場標準,將證券監管部門角色從過去負責「選好人」的市場看門人,轉變為專門「抓壞人」的市場執法者。

而所謂「好人壞人」的標準,也從過去層出不窮的審批規則,變得簡單明了:那就是按照相關市場法規「說真話」,向投資者真實披露企業的各項財務和運營信息。在上市公司「說真話」的基礎上,將「挑選好孩子」的權利最終歸還給市場投資者。

在這一總體改革思路之下,證監會近期雷厲風行,一方面向外界公佈重大案例的查處情況以立威;另一方面鼓勵市場化機構在創新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場空間。

現在,證券市場中的每一個層面及相關市場機構,都已經在認真思考並尋找「郭氏新政」可能帶來的新市場格局及投資機會。

從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到半年推出幾十個政策

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需要整體推進。證券市場改革自身的成敗,不僅依賴改革推動者的決心與韌性,同時也取決於金融體系其他領域的改革進程。

在郭樹清上升之初,身為君亮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的吳君亮也像所有市場投資者一樣,懷著好奇和謹慎的態度,從媒體報導中觀察著這位新任證監會主席的一言一行。

隨後不久,他便看到了新主席可能推行「強制分紅」政策的報導。在他看來,儘管「不分紅」確實是許多國內上市企業的「原罪」,但是強制性地要求所有企業分紅,最終扼殺的卻可能是有著高增長前景的優秀企業。

反覆思考之後,他給郭樹清發出了一封信,在信中闡述了自己覺得「強制分紅」制度不合理的理由,並附上自己翻譯的巴菲特有關分紅的論述。

「本來以為事情就過去了。」吳君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沒想到不久後自己便接到了證監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和傳真,向他轉達郭樹清看完信後的批示,並轉達謝意。

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郭氏新政」疾風驟雨般的政策節奏難免引來各種誤讀與爭議,郭樹清以其獨具特色的傾聽和回應模式,一方面迅速消解信息誤導;另一方面則在廣泛蒐集相關建議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調整。

與此同時,某些善意的擔憂也在市場觀察人士們心中泛起。

「之前是十年推不動一個政策,現在是一年推出幾十個政策。」多位市場人士在向南方週末記者表達欣喜之意時,不約而同地擔心「政策進度是不是太快了?」

郭樹清「鐵腕」推動改革,令市場耳目一新。但是要革除多年積弊,顯然非一日之功。到了真正觸碰各方利益格局的中盤博弈時,會不會依舊陷入舉步維艱的泥沼?

但也應該看到,金融體系的變革是一個深具整體性和關聯性的「系統升級」,證券市場自身的改革,如果沒有其他相關領域的改革跟進,亦很難維持此前「單兵突進」的改革步伐。

無論是對於郭樹清,還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任重道遠,還遠遠沒有到「清理戰果」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4

【記者觀察】地方有了喘息之機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742

某種程度上,經濟刺激背景下的信貸放鬆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鬆綁,也給了不堪重負的地方政府一次喘息之機。

5月底的經濟刺激政策出台後,無錫市北塘區發改局局長馮濤和同事們在忙兩件事,一是和上級發改委對接,部署實施新經濟政策;二是代表地方融資平台去和銀行對接。

「之前(地方融資平台)只能通過信託融資,現在信貸放鬆之後直接從銀行貸款,成本可以降低一點,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利好。」他說,「中央再不放鬆的話,地方上就難以為繼了。」

近兩年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剛性支出卻越來越大。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6.9%,增幅比去年下降20個百分點。同時,1-4月全國財政支出卻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2%。

無錫市GDP在全國排名第10位,近年來響應國家政策將低附加值產業轉移出去之後,新興產業卻無法彌補缺口,致使政府稅源增長乏力。

馮濤介紹,無錫北塘區財政收入每年大概三十多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約二十多億,但區一級政府可以支配的只有五六億元,這其中還包括要劃撥給街道的 資金。但每年北塘區的財政支出卻達到六七億元,剛性支出包括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等民生投入,和事業人員績效工資獎金等。「中央和省裡下達的指標必須完 成,錢哪來呢?自己想辦法。」他說。

往年,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但近兩年它已被房地產宏觀調控所剝奪。「信貸抓得死,房地產也降了溫,地方只能去推介地塊發展商業房地產了,沒辦法這都是逼出來的。」一位地方官員說。

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體制原因在於現有分稅制下,地方稅收收入的大部分須上交中央。以增值稅為例,75%轉移給中央後,省、市、區各級地方政府總共留存25%,區一級政府據說連10%都分不到。

「從上到下,越到下面財政越緊張。」上述地方官員告訴記者,官場流行的一句順口溜是:中央喜氣洋洋,省裡勉勉強強,市裡拆東牆補西牆,區一級哭爹喊娘。

地方上「自己想辦法」的後果,是全國形成超過10萬億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此次信貸放鬆之後,地方政府應可以繼續借新債還舊債。

「如果核算淨資產和負債率,中國的很多地方政府都要破產。」該官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7

前輩不教、 同事不懂 但你一定要知道 老闆 默默觀察你的33件事

2012-6-18  TCW




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升官的不是你;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加薪的卻是他。

老闆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我連吃飯夾菜也會出事?!

特搜550位主管最在意的33個關鍵要點,抓住這些眉角,讓你由黑翻紅,不再當職場冤大頭!

製作人‧周啟東 撰文‧燕珍宜、林讓均

插畫‧kuan

經濟動盪不安,你是否擔心飯碗不保、加不了薪水?事實上,經濟不景氣,企業更需要好人才!

景氣好的時候,公司賺錢容易,人才好壞差異反而不明顯;景氣不好時,企業掙扎求生存,主管更迫切需要能夠幫他化危機為轉機的將才,現在正是好人才出頭天的時刻!

「好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而且會到處被搶著要。」台積電前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現為北大、清華、政大EMBA教授的李瑞華說道。企業求良才若渴,如何才能成為主管眼中的好人才?你如果是千里馬,要如何才能被主管看見與賞識?

一個很流行的觀念「有錢人與你想的不一樣」,同樣的道理,「主管與你想的也不一樣」。有人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但是升官總是沒有他的份;有人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卻是乘著直升機升官,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看日常習性

選座位、開會小動作 反映參與熱忱業績、專業早就已經不是選才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危機時刻,專業型人才已無法符合需要。現在好人才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豐富的 「Supporting Knowledge」(輔助知識),亞洲最大電子通路商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輔助知識是指態度、積極度與正面思考能力等的人格特質,這些輔助知識可能 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績效只是一時,態度才是一輩子,」杜書伍明白指出。因此,每位主管都會想盡辦法從各個面向判斷你的態度:是否為一位認真努力的人,是否為正面思考、主動學習的人,以及是否為有責任感、有紀律的人。

專業技能、業績可以用證照、數字來衡量,但是態度、人格特質又該如何量化?只能從日常的行為中檢視。儘管主管類型各有不同,他們仍然會藉由一些「看得到」 的事情,來判斷你這個人是否為值得栽培的千里馬。如果你常常哀嘆:「為什麼升官加薪的不是我?」那麼,你就更必須了解,主管平常不說,卻默默在觀察哪些事 情?

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之所以能成為兩岸三地咖啡王國的推手,就是因為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默默觀察後,給了讓他發光的舞台。

當時徐光宇原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有一次幫統一超商拍廣告,他為了把廣告做得更好,常常跑去找客戶,因而老是出現在統一超商的辦公室。

他認真努力的態度,被當時擔任超商部主管的徐重仁看在眼裡,這個「被看見」的機緣,讓徐光宇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在工作上展現的態度外,主管還會從員工的日常習性、作為,來判斷你是否夠認真努力。其中,開會就是主管常默默觀察員工的重要時候。

開會、上課時選座位的小動作,就會決定你在主管心中的位子。一般開會、上課、聽演講時,多數人都是搶最後面的座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則透露,他這時最注意的是,誰會坐在第一排。

「會坐第一排、且勤於做筆記的人,一定是認真努力、學習動機比較強的人。」薛明玲分析。即使貴為事務所所長,他自己每次去聽演講或開會時,都還是會選擇第一排的位子,並且一定做筆記。任何會議或聚會場合,他也都比預定時間更早到達。

此外,開會時,常常人在、心不在「放空」的人也要留心了!你可能因此錯失被提拔的機會,甚至在主管心中留下壞印象。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表示,開會時,他 最怕那種「沒意見」、只是「形式參與」的人。「這種人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同樣也會留意員工對 會議的參與度。「開會時,就算講到與自己不相關的事,仍會積極參與的員工,就表示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成長潛力較大。」開會正是主管最常默默觀察員工的時 候,想要破繭而出,千萬別再當沒有「聲音」的人。

當你開始受到注意之後,接著就要審視主管是否信任自己。同樣的錯,你犯了,主管就會暴跳如雷;別人犯了,主管卻「雲淡風輕」,為什麼?

看回覆速度

休假也要聯繫得上 檢視向心力指標「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好不好,其實就是一句『信不信得過』。有些事情,主管信得過就不以為意,信不過就會開始懷疑。」曾經擔任信義房屋人資長的黃慧珠一針見血指出。

「信賴非常重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杜書伍異口同聲地說出大老闆的心聲。信任感是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員工不僅要多做一些讓主管放心的事情,也要避開那些會讓主管不放心的地雷。究竟主管們會默默觀察哪些事情,來建立他對員工的信任感呢?

首先,別讓主管老是找不到你。因為當主管主動找你時,一定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長期印象累積下來,主管心裡會有個底,當他需要時,哪些員工總是能夠隨時待命,並由此建立他的信任名單。

根據《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針對五五○位主管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六二%的主管希望,即使是假日也最好在五分鐘之內就能夠聯繫上員工。

「這是一種考驗,如果你休假中還會接公司電話或回簡訊,表示你很有責任心,老闆第一個想升的一定是這種人!」一○四人力銀行事業群資深副總洪廣禮解讀,如果常找不到人,那麼老闆恐怕會認為你向心力太差,容易把你列在不可靠的黑名單上。

看主動性

向上溝通 隨時回報進度大大加分其次,別等主管找上門,應化被動為主動,去敲主管的門。根據問卷調查,高達八八%的主管,希望員工主動回報工作進度。

黃慧珠分享,當她還是基層業務人員時,就運用「五分鐘報告法」,常常主動抓住主管,簡短報告工作進度。「大部分員工都很害怕與主管講話,以為躲得愈遠愈 好。」她說,事實上,如果被動等到主管來追問進度時,主管沒說出口的心裡話其實是:「你怎麼讓我這麼不放心,還要追著你問進度?」認真工作,卻因為沒有主 動回報而被扣了分數,實在得不償失。

任何主管都不會喜歡自己處在狀況外的感覺,因此,即使主管沒要求,還是應該每個星期定期匯報工作進度。這時主管的觀察會是:「可見他都有在工作,真是個認真的員工。」主動回報,不但可以增加你在主管心中的可靠度,還可以讓主管更認識你。

向上溝通,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也是決定員工能否被賞識的關鍵。透過溝通,主管觀察的並不是語言技巧,而是員工是否值得信賴。

看邏輯思考

先確認輕重緩急 勝過埋頭瞎忙那麼,老闆最愛透過哪一種情況,來觀察員工表現?答案是「是否完善處理臨時交辦事項」,有高達五七%的老闆會這麼做!洪廣禮說,在老闆心中,「救援投手型」的員工加分最多,因為臨危受命還能把事情做好,表示能力禁得起考驗。

很多人以為,主管喜歡有自信的人,因此總是信心滿滿地說「沒問題」。這份問卷則顯示,超過八六%的老闆希望你接到任務時,可以先向他確認工作順序與重點之 後,再著手進行。如果你滿口答應、逕自去做,他反而默默擔心:「真的沒問題嗎?」也有人以為,將五十分的事情說成一百分,「說得比做得好」,就是成功地行 銷自己。立源投資顧問執行董事王財貴指出,其實正好相反,這是非常失敗的向上溝通。他解釋,說得太好,主管的期待值被大幅提高,當結果出來,即使還有八十 分,主管卻會覺得只有六十分,因為還要扣掉期待的二十分。

此外,「說得比做得好」,往往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壞事。王財貴解釋,當成果不如預期或遇到困難時,員工往往會因為心虛與面子問題,而不敢向上報告或對外求援,直到最後任務搞砸了,才被主管發現,此時,已經造成公司的巨大損失。

看可塑性

舉一反三、做別人不做的 潛力無限所謂「向上溝通」,黃慧珠認為,應該是「承諾少一點,行動多一點」,抱持「事做十分滿,話只說八分」的溝通哲學。話只說八分,是給自己留後路,有轉圜空間;事做十分滿,則是讓主管驚豔,也是建立信任度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積極任事是主管很重視,而且會特別觀察的面向。把分內工作做好的人,只是盡到基本責任,其實,主管會默默觀察哪些員工能夠舉一反三,以及會再多做一些事情的人。

曾擔任群創光電人力資源處處長、現為全元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的陳培光,就遇過一位員工已經辭職了,但離職後的一個星期,他還是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問之下,原來是因為交接工作沒完成,這位員工不放心,只好繼續來公司。

這種多做一些、不計較的心態,讓陳培光印象深刻,所以當他自己創業時,甚至會想到要挖角那位員工。這「多做一個禮拜」的付出,比工作一整年的效果都還大。

杜書伍還在基層時,原本只負責技術部門,老闆因為人手不夠,要他轉調業務。他看到技術部門沒補人,老闆也沒要求他,自己就主動多承擔一份工作,也沒要求加薪。這種多做一點的態度,也成為他日後觀察員工的指標之一。

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總經理黃維德說,有企圖心的員工,應該主動去承擔自己有能力和體力所能及的更多工作,這種積極任事的員工,沒有主管不搶著要的。

當員工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主管沒說出口的評論是:「其他的不用講,你應該也要知道。」當員工能夠「舉一反三」,那麼主管的內心話就是:「我想到 的,你都已經幫我做好了;我沒想到的,你也先幫我想到了。事情交給你辦,真讓我放心。」嚴長壽著名的「垃圾桶哲學」,則比「多做一點」的境界更高,連「別 人不做」的工作他都樂於擔下來做,如此勇於任事的優秀員工,主管看在眼裡,不重用也難。

看格局

站在他人立場思考者 具前瞻遠見再者,員工站在哪個角度想事情,也是主管默默觀察的重點之一。從員工能否「換位思考」,可評斷此人是否有擔任主管的條件。若員工只能從個人或自己部門的角度想事情,可能就不是主管的候選人。

大部分員工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因此常常覺得主管很機車。蘇英孝表示,如果員工總覺得主管在找麻煩,又怎麼能期待主管信任他?向上溝通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無法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站在主管的肩膀上看事情,會讓人看到不同的視野。李瑞華說,對主管而言,這種視野正是一種團隊思考與更高的格局。對公司、對主管只會抱怨,卻無法提供更好建議的人,其格局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由下往上看的基層。

三十四歲就當上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的歐宏杰曾經表示:「我和同儕相比的最大不同地方,是我比較會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從勞資雙方取得一個平衡點。另外,我也常從未來角度思考工作方向,這樣主管就會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具有前瞻性。」

看自制力

遲到是職場大忌 私生活表露人格特質彼得.杜拉克說:「向上管理祕訣,在於幫助上司發揮所長。」如果你能想主管之所想,急主管之所急,幫主管解決問題,老闆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那麼你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最後,紀律也是主管們會默默觀察的基本項目。「景氣愈不好時,紀律這種價值更被老闆重視,而且這也是職場上比較顯性的價值。」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

紀律可大可小,大自貪汙、收受廠商賄賂,小至上班、開會是否準時。如果以為遲到是「惡小而為之」,看在主管眼裡,他沒說出口的是:「此人紀律不佳,去見客戶也可能遲到,不知哪一天會帶來『意外』的損失。」︽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及職場暢銷書作家吳俊瑩表示。

統一超人資部長曲鴻昌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主管也會默默觀察員工的生活面,以便更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員工搞婚外情,雖然屬於私領域,但是從主管的角度,會認為這代表此人無法拒絕誘惑,因此不適合當主管。

有些企業文化強調要熱愛運動,喜歡泡夜店的員工,則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負面的特質。又或者,月薪只有三萬元,也沒有富爸爸,卻開著雙B跑車,看在主管眼裡,也會認為此人浮誇不實在。

多多觀察、了解老闆、公司的價值觀,對於想要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的人,是不可忽略的。

「人力」隨處都有,「將才」卻是老闆搶著要,要成為「將才」,還是「人力」?關鍵就在自己。除了埋頭打拚外,充分了解現在這個大環境不佳的危機時刻,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將讓你在職場舞台上更如魚得水。

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能力強卻脾氣差,超過九成的老闆受不了你!

Q某員工能力強,工作也很認真,卻常對上司大小聲,你會怎麼做?

52.4% EQ不好會影響團隊合作,若屢勸不聽,寧可開除他。

40.5% 還是會留用他,但EQ不好,所以不會重用。

5.5% 能力強,脾氣差一點沒關係,不影響他的升遷。

1.6% 其他

想升官,老闆最重視跨部門協調能力!

Q有四位部屬執行力都不錯,但只能晉升一位,你會選誰?

75.3% 部屬A,很會調動資源,擅長跨部門協調、整合。

15.8% 部屬B,擁有無人能敵的專業素養與經驗。

4.9% 部屬C,創意十足,常有超越格局的傑作。

3.1% 部屬D,幹勁一百分,經常身先士卒帶頭衝。

0.9% 其他

事情無分大小,隨時回報才上道!

Q當下屬工作遇到困難時,你希望他如何處理?

60.1% 問題不分大小,都要第一時間告知,讓主管掌握狀況。

27.6% 出大問題再稟報,小問題就自己處理。

9.7% 不必事事通報,因為會增加主管的負擔。

2.2% 去請教別的同事。

0.4% 其他

老闆不要你瞎衝,要你想清楚再做!

Q臨時口頭交辦任務,你最欣賞哪一種員工?

86.6% 當場確認重點,並請示手邊事項優先順序。

6.4% 滿口答應,並放下手邊工作,立刻去做。

6.1% 立刻反映任務的難度,讓你認知可行性很低。

0.5% 他另有要務在身,請你改派別人。

0.4% 其他

醒醒吧!沒進度就是沒進度,不能有藉口!

Q臨時抽問員工一個月前交辦事項的進度,他卻答不出來,這時你怎麼想?

68.5% 沒主動回報已經很糟了,問你又答不上來。

14.7% A案答不出來,但給B案進度,也還算認真。

10.4% 我給他太大壓力嗎?趕快問他最近是否太忙了,才沒有進度。

5.9% 不以為意,因為是臨時詢問,沒準備也是應該的。

0.5% 其他

就算在休假,老闆還是希望5分鐘內找到你!

Q因為有緊急公事,你打電話給正在休假的員工,發現他沒接電話,你會怎樣?

47.6% 不再奪命連環call,但會觀察他是否在5分鐘內回覆。

36.8% 體恤員工休假,等他上班再找他就好。

11.7% 一直重撥到他接電話為止。

2.9% 沒接就算了,但會認為他不敬業,沒隨時待命。

1.0% 其他

執行單位:104資訊科技集團調查期間:2012年5月24日~6月1日調查對象:104人力銀行會員,具主管職者有效樣本:546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 4.19%

整理:林讓均

老闆最重視員工的 5大面向

溝通力

1. 打電話老是找不到人。

老闆OS:我需要你的關鍵時刻,怎麼老是不在?此人真是不可靠,對公司向心力太差。

2. 開會時,總是回答:「沒意見」。

老闆OS: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

3. 簡報了一個小時,卻講不出重點。

老闆OS:邏輯能力不好,搞不清楚公司的目標與需求。

4.上級指派工作,不懂裝懂,結果出來,根本不是老闆要的。

老闆OS:一味悶著頭做,也不主動問,做白工,反而增加我麻煩,哪敢交付更重要的任務。

5.對公司不滿意,又不找主管溝通,老是背後抱怨。

老闆OS:這種人會破壞團隊士氣,背後說主管壞話,更不值得信任。

6.你在辦公室,怎麼老是跟人吵架?

老闆OS:如果你是「孤鳥」,沒有同事願意幫忙,怎麼推動我交辦給你的任務。

7.主管沒要求,還是每個星期固定報告工作進度。

老闆OS:主動讓我掌握進度,真讓我放心。

態度力

8.他怎麼老是換工作?

老闆OS:此人穩定性差,經驗累積值也不會好。

9.交辦任務,他總是有藉口、理由一大堆。

老闆OS:不懂變通、不會尋求協助,真是個負面思考的人。

10.一個指令,才做一個動作,只會完成交辦事項。

老闆OS:他都不會舉一反三、主動學習。

11.常把「要不是有老婆小孩要養,我早就離職了」這類話掛在嘴邊。

老闆OS:那就趕快走啊!這種破壞工作氣氛的員工,我才不想留。

12.開會時,就算講到與他不相關的事,仍積極參與。

老闆OS: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有無限成長潛力。

13.開會、上課時,他總是坐第一排,又勤於做筆記。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很認真、積極。

14.經常願意順手幫同事做雜事,且不求回報。

老闆OS:此人熱心、樂於助人,容易有好人緣,適合當團隊領導者。

承擔力

15.自己裝無辜、扮白臉、討好同事,把壞消息留給老闆宣布。

老闆OS:花錢請你當主管,是要你監督、管人;總是讓我當壞人,那還要你做什麼?

16.只挑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做,不喜歡的便推給同事。

老闆OS:自我為中心的人,根本無法領導團隊。

17.檢討會議追究責任時,竟然把過錯都推給部屬。

老闆OS:沒有「肩膀」與責任感,不適合當主管。

18.他自己的團隊績效是不錯,但是卻得罪其他部門。

老闆OS:格局太小,不懂人和,無法承擔更高的職務。

19.派他去任何部門,哪怕再辛苦,他都欣然答應。

老闆OS:願意冒險犯難,有大將之風。

20.這個爛攤子,他竟然願意主動扛起,並成功逆轉勝。

老闆OS:危機化解高手,難得的好人才,要好好重用。

21.第一時間主動坦承錯誤。

老闆OS:雖然別人來告你的狀,其實這件壞消息,你早就向我報告、道歉過了,勇於認錯是加分的行為。

執行力

22.一個月前就交辦的任務,連個消息也沒有,一追問,竟然沒有進度。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常偷懶。

23.只是填個報表,卻錯誤連連。

老闆OS:這麼粗心大意,我怎麼能放心交給他重要任務。

24.客戶明天就要企畫書,到下班時間他還沒完成,竟向客戶要求延後。

老闆OS:完全沒有為公司犧牲奉獻的精神,還得罪這麼重要的客戶。

25.只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創意多好多好,卻不見執行成果。

老闆OS:公司根本不缺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去執行的人。

26.老是嫌預算不夠,無法做事。

老闆OS:只會開口要資源,不知幫公司省錢,不適合當主管。

27.規定的時間還沒到,他竟然提前完成工作。

老闆OS:他很有時間管理能力,效率奇高。

紀律力

28.他上班老是遲到。

老闆OS:自我管理能力差,去見客戶時,他可能也會遲到,不認真也不可靠。

29.都10點了,他還在吃早餐。

老闆OS:利用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敬業度差。

30.月薪只有3萬元,卻開雙B名車。

老闆OS:可能是不務實、愛慕虛榮的人。

31.吃飯時,菜肴還未轉到他面前,就急著伸手去夾。

老闆OS:此人太過躁進,對眼前利益容易有非分之想。

32.他老是穿著邋遢、蓬頭垢面!

老闆OS:太過隨便,以為在自己家裡,不把上班當成一回事。

33.他總是早到晚退,也不要求加班費。

老闆OS:真是個願意多付出的人,可承擔大任。

別再NG!老闆最討厭你??常拖延、愛抱怨、藉口多名次 比率(%) Q:老闆最討厭哪些職場NG行為?

1 53 常拖延,對工作進度掌握能力很差。

2 48 愛抱怨,什麼事情都能發牢騷。

3 46 藉口多,對交辦的任務,總是有藉口推託。

4 43 沒效率,做事抓不到重點、不俐落。

5 33 太自大,以為公司沒有他不行。

5 33 愛打混,逮到機會就想溜班、摸魚。

7 27 超暴躁,彷彿是一顆不定時的情緒炸彈。

8 25 很計較,一有小功勞,就要求升官加薪。

資料來源:《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 》註:共16個選項,可複選5項。 整理: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6

思考的碎片---移動互聯網觀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uvp.html
思考的碎片---移動互聯網觀察

1.牆的威力

最近通過交換手機觀察很多人的手機APP應用情況。
發現GFW的作用下。移動APP的應用割裂程度超過PC的。

幾乎100%是中文APP無論是否越獄。對比之下我的手機又變成小眾。

看來GFW這個毒瘤力量還真不小。

2.流量
移動超流量1/M聯通是0.3/M
幾乎所有小孩子無論是否越獄都在喊流量不夠用。似乎他們已經適應移動互聯的時代。
每到月末都在求流量。


3.遊戲佔2/3

我觀察的結果發現遊戲,特別是免費遊戲的比例超過2/3 其他1/3才是功能應用。

同時很有趣的是看來現在缺少APP的推廣途徑
我給周圍小朋友中朋友大朋友推薦的優質APP幾乎人人都立刻認可然後立刻就像下載。而且都在驚呼有這樣玩法?

舉幾個例子
1.commander compass

2.night sky line  the milky way

有趣的是幾乎沒個手機都裝了Temple run 這是一大發現

看來如何讓手機從遊戲機變成功能機這裡有點機會。


4.安裝數量/使用頻率

我的觀察是20個左右的App不超過50個中位數應該在20-30個。

使用頻率的話最多的是刷圍脖。

幾個初中生交流下來他們的回答是刷圍脖是看別人說話。然後人人網是他們自己的社交就是會看別人同時也會說話。這是很有趣的。

2/3的APP下載後一週用不到一次。

5. Samsung
我聽到不至一個人說。apple的iPhone是街機。他們為了個性化才使用Samsung galaxy
我也用了一個Samsung移動的,我最大的感受是兩個
A.界面太差,interface實在太差 交互的用戶體驗也非常差。好像不是一個量級的產品。大概3-5年的差別。我不知道是android的問題還是Samsung的問題。
其實界面還分兩面1.是美感2.交互的體驗不夠好總要讓我琢磨下才能知道怎麼玩。而且還不一定對。我覺得都沒nokia好。
2.我沒找到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下App 
這個iPhone差距太大。我買的是移動套餐機預裝了很App
直接有一個殺毒的。這個就暗示我手機不安全。非常差的用戶體驗。也沒有China mobile的官方下載渠道。或者他驗證過的背書過的應用。

這裡還有一個插曲。我的套餐機好像是移動問迪信通買的。這個讓我比較吃驚。最後驗機服務是迪信通提供的!
迪信通是私人企業。中國移動上海是國有企業。中間的RS 哈哈大家懂的。

這些差不多就是最近對移動互聯網特別是手機應用的觀察。

具體到是否有好標的,沒啥特別的頭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84

觀察管理人的能力和誠信 一隻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9.html
 渣打被紐約州釘牌,我不知道影響有多大。

巴菲特買美國運通的過程,是可以借鏡。

未來,我想渣打的net interest income業務(屋子貸款,消費貸款)應該照常,信用卡(年費收入)照樣用吧。
至於money transaction的業務會更謹慎 ,不要違法。

很多被美國稱為邪惡國家,這裡的民生市場,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善良的商業活動,他們都需要銀行的服務。這件事,新的銀行應該不會想在這裡插旗,舊的但市場小的很可能因此離開,對渣打應該是好事。

渣打會被罰款多少?暫時無數字, 這個時候最是變化多端。但是,沒有變化,何來機會?

這是個好機會,可以觀察管理人的能力和誠信。
渣打將控狀公開,讓所有股東過目,雖然這不能證明它沒有違法,如果比較同行,顯然強烈分明,值得讚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92

【記者觀察】不同的衝動 不同的未來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2

為何地方政府如此積極?

「保增長是根本原因,但也不排除,這裡面有一些地方政府趁機搞政績工程,獲取中央政策支持。」廣東社科院教授、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告訴南方 週末記者,在這些地方投資計劃中,出發點都是為了保增長,但有的是在保增長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而有的地方,則是在完全走以前的老路。

在他看來,中國的下一步發展,不能再依靠傳統路線,而應該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陳容秋也向南方週末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實際上,早在金融危機時,廣東就已經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彼時,廣東還提 出了「廣貨北上」計劃,著力打內銷市場,省府領導們親自「站台吆喝」。2012年8月27日,廣東再次啟動「廣貨網上行」活動,政府將投資5個億,支持廣 貨「觸網」。「這些計劃,都是一脈相承的,其目的是促進消費,而這正是調整產業結構應該做的。」陳容秋說。

在他看來,媒體將近期各地出台的各項投資計劃,籠統地稱為地方版的「四萬億」,不大合理,因為,各地情況不一。

不過,有趣的是,已經完成換屆的地方政府有更強的「十二五開局」投資衝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季度,中國未完成政府換屆的地區,青海、重慶、海南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幅度,遠遠高於已完成地區,比如江西、河北、廣西等。

不過,對於這樣的投資衝動,許多人卻心懷擔憂。浙江省浙商投資研究會秘書長蔡驊十多年來幫助浙商出外尋找投資,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據他觀察,各地 政府為了吸引投資,已經進入惡性競爭時代,拼的都是優惠政策,比如土地、稅收等。而且,在GDP高壓之下,各地政府都傾向於上馬一些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 工業項目,比如他曾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考察過一個工業園,綠綠的草地全被水泥覆蓋,而當地招來的企業卻寥寥無幾。

「在這一波經濟下行週期中,我們更應該提防各地政府為了做大GDP,不擇手段上馬一些短視項目。」蔡驊說,「畢竟,下一個三十年,我們不能再這樣發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1

【記者觀察】讓商業不再邪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5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業者解決的是生存和賺更多錢的問題,到2000年前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更多是在考慮以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儘可能去乾淨地賺錢。

又十年過去了,一個新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所創之業,已不僅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有價值觀的事業。

也許不那麼賺錢,但他們不在乎,甚至有些反感那種惡狠狠賺錢的姿態。

這個群體特徵鮮明。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大多出生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成長在不那麼短缺、民間日漸殷實的年代,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很多人都接受過海外教育。

如果從年齡劃分,這一撥的創業者,恰好是1980年代初那撥創業者的子女輩,他們所擁有的寬裕的、足夠支撐他們去尋求社會價值而不僅是商業價值的成長背景,是父輩們所缺失的,但也是父輩們所創造的。

這些新一代的創業者們所選擇的事業模式,目前都看不出能迅速上市然後一秒鐘變億萬富翁的可能性。

張安定創辦「青年志」的一個動因,就是不想重複大公司那種很「資本主義」的狀態。他想做一些更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所以做了青年文化實驗室等和賺錢無關卻耗費大量精力的項目。

「新單位」和「點名時間」的出現背景則有些相似,創始人都活躍在創意、藝術這類注定不那麼掙錢的領域。他們都強調自己做的事情,不是服務那些有「錢景」的領域。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個掙大錢的生意。「新單位」今年已經收支打平,但這是以三位創始人「拿比上海最低工資標準還不如的薪水」作為代價,他們需要各自 接些兼職來補貼生活。以他們的教育和職業背景,在上海找份體面而高薪的工作並不困難,但他們互相鼓勵「堅持下去,免得以後後悔」。

「新單位」接觸過很多投資人,但屢屢受阻於財務前景。

「輕年計劃」裡,窮游網市場總監張哲瑞同樣強調,這不是公司的品牌營銷活動,這不是一個商業導向項目。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則把這件事定義為「有情懷」的事。

因為從事調研工作,張安定和上述諸多公司創始人都相熟。他很感慨:上一代人,很多是先賺錢,再成立基金會來實現社會價值,這過程中兩者往往互相矛盾。但到了這代人,可以把過去的矛盾放在一起,從創業時起就注重社會價值,這也是現今社會變革的大趨勢。

「我們每天喝著問題牛奶,這都是商業化過度利益驅動的結果,是商業的邪惡力量。」張安定說,「我們要做的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按自己的方式、和認同我們的人一起慢慢成長,讓商業成為一種正向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6

1號店於剛:觀察、甄別、把握機會

http://xueyuan.cyzone.cn/guandian-guandian2/232202.html

有一次和平安集團的董事長馬明哲一起打高爾夫球時,他講了一段精彩的話來描述球員的優劣:「五流球手用手打,四流球手用臂打,三流球手用腰打,二流 球手用臀打,一流球手用膝打。」我聽後猛然開竅,才理解了為什麼老虎伍茲打高爾夫球膝蓋會受傷,並自嘲到「我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三流球手,因為我最多也就用 到臂部和腰部力量來打球,還沒學會如何用到腿和臀。」後來我一直在悟怎樣用腿和臀的力量,漸漸有些體會。

後來在復旦大學講座時,我借用了上面這段用來談我對機會的看法。我認為:「五流人才看不到機會,四流人才沒準備好錯失機會,三流人才瞻前顧後浪費機會,二流人才抓住機會,一流人才創造機會。」回想起來,我的人生中很多的機會都是自己創造的。下面分享兩個實例。

我89年從沃頓商學院博士畢業時,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聘取了我,但我決定去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任教職。我主動回去對招聘我的聯航運營總監說「我雖然沒 有加入聯航,但我對你們的項目非常感興趣,我希望能幫你們做諮詢。免費!」我知道作為一個業界新人,我需要證明我自己,沒有資格談身價。他們看我誠懇,就 安排了一個顧問的職位,給我提供一些有空位就可登機的往返機票,沒有任何報酬。於是我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諮詢。聯航最開始給了我一個關於機組人員的 排班優化問題(crew scheduling)。我說這個課題業界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能改進的不多,我能做的貢獻也不大,希望換一個。於是他們就換了一個飛機維修計劃 (maintenance planning)問題,我思考後又對他們說,這個項目沒有涉及民航的主營業務,只是一個輔助功能,價值有限,希望再換一個。他們又給我第三個項目,叫 『非正常情況下的運營控制』(Irregular Operations Control),並事先給我打預防針說這個項目還沒有很清晰的定義,缺乏參考資料,可能性眾多且複雜,多次嘗試都失敗了,很難。但這個項目會直接涉及到 航空業的關鍵運營指標-航班正點率,這是除安全運營率之外對民航最重要的指標。我聽後很興奮,說這就是我想做的,我不怕難,就怕不重要沒價值。後來在相當 的一段時間裡我需要跨越南北從奧斯汀飛到芝加哥聯航的總部,並在聯航的控制室裡數個小時不間斷地觀察和分析運營部門的實時決策,理解每次決策的依據和考慮 元素。最後我指導和協助聯航開發了實時航班調整和飛機調換系統,提高了他們的正點率。這段爭取來的零報酬諮詢為我後來在美國的創業和創建實時應急管理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贏得了業界的口碑。我的工作成果發表在數個國際專業雜誌上,也引致了後來美國大陸航空公司來找我,並在我還不擁有任何可使用的系統的情況下就跟我簽署了120萬美元的合同,幫我創業邁出了第一步。

再分享一個。97年我在和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管理總監Anna White通電話時,無意中聽說陸航正在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系統(manpower management system),已有第三方公司開發了系統原型,正在評估。我馬上意識到這個裡面的機會所在,於是專程開車去休斯頓,畫了一張圖給Anna,上面展示了如 何將人力資源作為一個整體從人員篩選、招聘、培訓、崗位安排、度假申請和安排、提升、離職、轉崗、退休等等如何整體規劃和每個環節的優化。其中光用模擬機 培訓飛行員一項的優化就估計每年會給陸航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Anna聽後激動不已,說「太好了,你得講給我的老闆聽。」我一星期後又驅車去休市見 Anna的上司Fred。Fred聽後非常興奮,立即邀請我給陸航的高層再做一次更大範圍的演講。兩星期後我再次前往。這次準備的很充分,將我設想的一個 集成的航空人力資源系統各個模塊功能都細化了,系統價值也用陸航的數據來評估有根有據。參加會議的至少有5個資深副總裁和滿滿一屋人,我講的非常有感覺。 講完後陸航資深副總裁Clay來和我握手,說「你演講的自信和激情讓我回憶起了我的父親,他總是把他要做的事情當作他的嬰兒。」兩個月後,陸航決定停止他 們的研發,投資400多萬美元讓我的公司科萊科技按我的思路來開發這套系統。

要想成為一流的人才,首先必須要有敏銳的眼光去觀察機會,甄別機會;其次要不斷的充實自己,讓機會來臨時不要因為自己實力不足而讓它溜走;同時對好 的機會果斷決策,有棄有得,不然只能在機會過去後而後悔,說「I could have, would have…」;機會稍縱即逝,時間不等人,勇敢抓住機會者才有可能成功,否則只能望洋興嘆或羨慕他人;而最最重要的是去創造機會,把本不屬於自己的機會變 成自己的機會,為成功增加一些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