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記者觀察】讓商業不再邪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5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業者解決的是生存和賺更多錢的問題,到2000年前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更多是在考慮以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儘可能去乾淨地賺錢。

又十年過去了,一個新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所創之業,已不僅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有價值觀的事業。

也許不那麼賺錢,但他們不在乎,甚至有些反感那種惡狠狠賺錢的姿態。

這個群體特徵鮮明。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大多出生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成長在不那麼短缺、民間日漸殷實的年代,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很多人都接受過海外教育。

如果從年齡劃分,這一撥的創業者,恰好是1980年代初那撥創業者的子女輩,他們所擁有的寬裕的、足夠支撐他們去尋求社會價值而不僅是商業價值的成長背景,是父輩們所缺失的,但也是父輩們所創造的。

這些新一代的創業者們所選擇的事業模式,目前都看不出能迅速上市然後一秒鐘變億萬富翁的可能性。

張安定創辦「青年志」的一個動因,就是不想重複大公司那種很「資本主義」的狀態。他想做一些更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所以做了青年文化實驗室等和賺錢無關卻耗費大量精力的項目。

「新單位」和「點名時間」的出現背景則有些相似,創始人都活躍在創意、藝術這類注定不那麼掙錢的領域。他們都強調自己做的事情,不是服務那些有「錢景」的領域。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個掙大錢的生意。「新單位」今年已經收支打平,但這是以三位創始人「拿比上海最低工資標準還不如的薪水」作為代價,他們需要各自接些兼職來補貼生活。以他們的教育和職業背景,在上海找份體面而高薪的工作並不困難,但他們互相鼓勵「堅持下去,免得以後後悔」。

「新單位」接觸過很多投資人,但屢屢受阻於財務前景。

「輕年計劃」裡,窮游網市場總監張哲瑞同樣強調,這不是公司的品牌營銷活動,這不是一個商業導向項目。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則把這件事定義為「有情懷」的事。

因為從事調研工作,張安定和上述諸多公司創始人都相熟。他很感慨:上一代人,很多是先賺錢,再成立基金會來實現社會價值,這過程中兩者往往互相矛盾。但到了這代人,可以把過去的矛盾放在一起,從創業時起就注重社會價值,這也是現今社會變革的大趨勢。

「我們每天喝著問題牛奶,這都是商業化過度利益驅動的結果,是商業的邪惡力量。」張安定說,「我們要做的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按自己的方式、和認同我們的人一起慢慢成長,讓商業成為一種正向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