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41204冬天(四十七) 麥克阿瑟vs杜魯門 1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04/%e8%aa%aa%e5%8f%b2141204%e5%86%ac%e5%a4%a9%e5%9b%9b%e5%8d%81%e4%b8%83-%e9%ba%a5%e5%85%8b%e9%98%bf%e7%91%9fvs%e6%9d%9c%e9%ad%af%e9%96%80-1/

說史141204

最寒冷冬天(四十七) 麥克阿瑟vs杜魯門 1

蕭律師執筆

 

華盛頓終可鬆一口氣了,不必再擔心像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電報所描繪的那樣,再度蒙受鄧茍克大撤退那樣的羞辱,被中國人趕出朝鮮半島。 但戰局的好轉也未能緩和東京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

遠東師令部對華盛頓越來越橫蠻, 越來越公開批評杜魯門Harry Truman的戰爭政策,越來越公開貶抑李奇微Matt Ridgway的功勞。 不久之前,麥克阿瑟還感嘆世界末日的觀點,及與杜魯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唱反調。 按他的說法,面對強大的中國軍隊,如果不繼續向韓國增兵或動用原子彈,美國人將被逐出朝鮮半島。 但現在他挫敗了,他的觀點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對同情他的記者和政治人士說,要奪取真正的勝利,就必須到亞洲大陸與中共決一死戰。***

 

中國人的第一次進攻和聯合國軍隊的潰敗讓他聲望大跌。 一方面,華盛頓的軍界同行對他越來越貶抑; 另一方面,李奇微與中共軍隊對峙,在戰場上平分秋色,而這一直被他認為是無法實現的。 在這場與華盛頓的較量中,麥克阿瑟離勝利越來越遠,因為之間更多的是政治較量,而不是軍事較量。

 

李奇微在戰場上的勝利的沒有替民主黨帶來任何政治上的好處, 內憂外患的政府不會因此而擺脫麻煩,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也不會因為勝利而受到歡迎。 李奇微的「屠夫」戰術預示著這場戰爭更不受歡迎。 戰爭持續越久,他們需付出的政治代價就越大。

麥克阿瑟在與參聯會和總統的關係上一直處於被動, 他的支持者人數也不斷萎縮。 這樣的形勢肯定為他帶來最壞的結果,他會被華頓頓拋棄和實質忽略,因此他亟欲奮起一戰。

 

民主黨在美國公眾間聲望降低, 那是由於杜魯門在執政期間面臨了太多的困難抉擇,經歷過太多的艱辛時刻,有太多的力量他無法左右。 蘇聯擁有原子彈、蔣介石的垮臺、轟動一時的希斯事件及韓戰,都讓杜魯門政府陷入窘境。 隨著中共軍隊進入北韓,這場戰爭變得遙遙無期,看不到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最讓杜魯門政府無法忍受的,是麥克阿瑟的誤判使戰局惡化,而他還對政府橫加指責,拒絕承擔任何責任。

 

這一切都造成總統和將軍最終無法避免的決裂,因為總統無法約束將軍。 1951年一月底,麥克阿瑟飛抵水原,李奇微到機場迎接。 在場記者無意中聽到麥克阿瑟說:「七個月前,我正是在這裡展開聖戰。 我們現在的奮鬥目標已經不只是韓國了,而是一個自由的亞洲。」英國記者馬丁Martin記下了「聖戰」和「自由亞洲」這兩個詞,並發表在倫敦的報紙上。 這讓英國政府非常不安;他們意識到,這位遠東司令想打一場大仗,很有可能是一場針對中國的全面戰爭。

 

麥克阿瑟對當前戰局的認識不同於大多數將領,與參聯會更是針鋒相對。 對於蘇聯帶給歐洲的威脅,他視而不見。 杜魯門擔心,只要美國把韓戰升級,蘇聯極有可能採取相應的對策。 柏林、越南、南斯拉夫,尤其是伊朗危機,都讓杜魯門擔心。 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被蘇聯利用作軍事幹預的藉口。

至於轟炸中國的城市,杜魯門及其同僚認為,麥克阿瑟忽略了轟炸可能做成的後果,而且轟炸不會結束戰爭,也可能招致蘇聯報復轟炸日本的城市。 當柯林斯Joe Collins和參聯會其他成員向麥克阿瑟提出這個問題時,麥克阿瑟全然不理。

 

從一個將軍去批評另一位將軍的角度,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Omar Bradley的說話是尖銳的:「麥克阿瑟的反應如此強烈,是因為他的威望受到挑戰,他在軍界的傳奇色彩受到玷汙,紅色中國赤裸裸地愚弄了永不犯錯的『軍事天才』。 因此,他若想恢復自身的尊嚴和軍事上的威望, 唯一可行的就是讓那些曾經愚弄過他的中國將軍們慘敗。 為了要實現這目標,就不惜與中國──甚至蘇聯──打一場全面的戰爭,不惜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不惜動用原子彈。」

 

麥克阿瑟論定兵力嚴重不足的那支軍隊,在李奇微的指揮下卻在砥平里和其他地方節節勝利。 李奇微的勝利就是麥克阿瑟的失敗,因為這讓他毫無理由再狂妄自大。 同樣讓麥克阿瑟感到受傷的是,李奇微成為媒體眼中令人敬佩的明星級將軍。 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一直是麥克阿瑟夢寐以求的,而如今這些榮耀卻降臨在自己屬下身上。

 

就在李奇微的「屠夫」計畫即將實施時,麥克阿瑟突然從東京飛到李奇微的司令部水原,對記者大言不慚地宣布開始進攻,想藉此「騎劫」李奇微日益奪目的榮光,把這個計劃的功勞據為己有。 麥克阿瑟和他身邊的親信根本沒有參與「屠夫」計畫的制訂。

 

麥克阿瑟對杜魯門政府的非難很快升級。 早在十二月初,杜魯門便以政令形式要求所有與韓戰有關的評論必須得到國務院認可後才能公佈。*** 但麥克阿瑟顯然刻意違抗指令,抱怨華府限制他的指揮權,並且不給與足以完成任務的部隊。他又指責華府為他的敵人提供避難所,而對美國的避難所──東京和橫須賀──卻沒有給予絲毫關註。事實上中國人根本無力攻擊這些重要目標。

 

在國內共和黨也一直攻擊政府對共產黨的過度妥協,以致讓美國失去了中國。*** 麥克阿瑟的新牢騷與他政治上的支持者(國內極右反共力量)不謀而合。 麥克阿瑟寫給媒體的信中認為,美國只要在亞洲打敗共產主義,他們在歐洲才能擺脫共產主義的威脅。 只要華盛頓讓他放手去做──他們有現成的軍隊,蔣介石的軍隊已做好反攻大陸的準備──他一定能贏得勝利,挫敗中國,打擊共產主義。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33

說史141216冬天(四十八) 麥克阿瑟vs杜魯門2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16/%E8%AA%AA%E5%8F%B2141216%E5%86%AC%E5%A4%A9%E5%9B%9B%E5%8D%81%E5%85%AB-%E9%BA%A5%E5%85%8B%E9%98%BF%E7%91%9Fvs%E6%9D%9C%E9%AD%AF%E9%96%802/

說史141216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八) 麥克阿瑟vs杜魯門2

蕭律師執筆

 

到了1951年初,倍感挫折的 麥克阿瑟竟與總統攤牌。***

起初,這是麥克阿瑟的獨腳戲:他一而再、再而三挑戰華盛頓,而後者一直拒絕回應。 於是他變本加厲,近乎挑釁。華盛頓因和麥克阿瑟對抗的代價太大而延遲與他對抗。***

 

在二戰最激烈的那段歲月,他們找到的不光是天才,還有關於天才的神話。 在這十年間,兩位總統和他們的高級顧問一直忍受著麥克阿瑟的狂妄。為了成全這位將軍對名聲與榮譽的欲望,他們默默吞下苦水。 二戰後,華盛頓已不像以前那麼需要他的才華,但仍沒有回應他的挑釁。 華盛頓付出的代價不僅越來越大,而且隨著老將軍的政治力量愈發強大,整個情勢開始對華府更加不利。 華盛頓已忍無可忍,這個自我神化過程持續得太久了,而主要是以政府的損失為代價。

 

李奇微的成功使麥克阿瑟拉攏部分參聯會成員的希望破滅了。 在參聯會裡,一向強硬的海軍作戰部長 謝爾曼Forest Sherman上將在美國人是否會被中國人趕出半島這個問題上開始退縮,這就讓麥克阿瑟不得不把矛頭指向總統本人,因為總統「阻撓了他的聖戰」。 如果他無法在韓國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就會設法打倒所有擋路者。

他有意違抗杜魯門十二月六日的政令。 他曾在一次午宴上對朋友說,他已是七十一歲的老人了,不遵守這些廢話般的政令不會有什麼損失。 如果他們想解除他的職務,就請便吧。 布萊爾Clay Blair指出,麥克阿瑟在公開場合抨擊這項政令不下六次,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刁鑽刻薄。 他常飛到韓國前線,然後發表言論,痛罵政府的戰爭政策,這無異打杜魯門耳光。

 

華盛頓不想與戰區司令起「戰事」,但這場戰事無法避免。在華盛頓開始認真考慮把北京拉到談判桌上時,麥克阿瑟則在嘲笑中國人的失敗和種種缺。 這激怒了總統,因為麥克阿瑟使美國與中國和談更加困難。***

 

在軍事上,麥克阿瑟開始越來挑剔李奇微的戰略,在公開場合以極端輕蔑的口吻把李奇微的所有成功稱作「手風琴式的戰爭」──在進攻時,聯合國軍隊只前進二、三十哩,一遇到中國人進攻便立刻退回原地。  李奇微聽了以後非常憤怒,也召開記者會,說聯合國軍隊抵達三八線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還補充:「我們不打算征服中國;我們的目標是阻止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在戰場上顯示了強大的力量。如果人數明顯占優的中國人沒有把我們趕下大海,那就等於失敗。」

多年後,麥克阿瑟仍沒有忘記李奇微一語之仇。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他稱李奇微是自己手下「最差勁的指揮官」。

 

好戲還在後頭。三月二十日,麥克阿瑟收到華盛頓發來的兩封機密電報,指出:「目前是與中國展開實質性和談的最佳時機」。 由於李奇微的勝利,聯合國軍隊在戰場上已取得主動,因此目前存在著談判的機會,最後使雙方穩定在半島三十八度緯線上,以結束這場雙方都不希望打的戰爭。

 

對麥克阿瑟來說,停下來意味著他的失敗。*** 在得知華盛頓準備和談時,他便蓄意破壞華盛頓的和平努力。 三月二十四日,他再臨南韓,發布了一篇惡毒貶低中國軍事領導人的聲明。 這是對北京和華盛頓的直接攻擊,使和平之路就此中斷,也錯過了和談的最佳時機。 這是對杜魯門言論限制令的「極大蔑視和公開挑釁」(布萊爾語)。

 

這篇聲明到達華盛頓時,杜魯門正和 艾奇遜Dean Acheson(國務卿)、洛威特(國防部二號人物)和勒斯克Dean Rust在開會。 他們看了麥克阿瑟的聲明後都面色發青。 艾奇遜稱這篇聲明是「重大的蓄意破壞行動」。 這篇聲明把總統與將軍的對抗推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也由此引出到底誰是總司令的問題。***

 

第二天。杜魯門召開高層會議,暫時擱置和談建議。現在問題不是要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而是什麼時候解除。*** 洛威特主將立刻執行。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則擔心整個國家的情緒和麥克阿瑟的巨大聲望,罷免他可能使國會更難批準軍事預算。 艾其遜擔心參聯會會否有不同意見,這會更鞏固麥克阿瑟的地位,讓他更肆無忌憚。 但杜魯門毫無疑問已下定決心,只待最佳時機。

 

時機來了。 差不多在杜魯門有此想法同時,麥克阿瑟接到共和黨員 馬丁Joe Martin的來信。 作為蔣介石之積極支持者和「院外援華集團」的重要成員,馬丁非常贊同麥克阿瑟的亞洲戰略,尤其是支持蔣介石和中國大陸再打一仗,開闢亞洲第二戰線。*** 他在信中寫道:「你的崇拜者不計其數,你的指揮已經贏得無限的尊重。」他還希望麥克阿瑟做出私下或公開的回覆。

 

麥克阿瑟回信表示同意馬丁的話,並在信中說: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你所提到的『使用蔣介石的部隊』一事既合邏輯,又符合傳統」。他後來還大發麥式牢騷:「我們在歐洲駐紮了太多部隊和外交官。如果我們在亞洲戰場上輸給共產黨,那麼歐洲也無法倖存。 如果我們獲勝,那麼歐洲就能繼續享受自由和安全。正如你所說的,我們必須獲勝。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