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團購進三甲成生死命題 十強差距拉大至2.8億元

http://news.imeigu.com/a/1335289740477.html

實際上3月團購成交額的回暖僅限於行業前十名。獨立團購導航網站團800數據顯示,今年3月團購銷售額17.3億元,同比增長236.2%,排名前 三位的團購網站銷售額均超過2.5億元,三家總成交額佔整體規模的49%,前十名市場份額佔比約九成。分析認為,「馬太效應」已在十強網站中顯現,年底一 線團購網站或僅存3家。

光進前十HOLD不住

團購前三名加速衝擊市場份額。團800數據顯示,3月團購銷售額17.3億元,環比上漲18.4%,增長率提升10.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原 屬於「2億元俱樂部」成員的美團網、拉手網和窩窩團,3 月集體發力,月成交額均超越2.5億元,其中美團網為行業第一,3月銷售額3.04億元,三家約佔整體成交額的49%,突破了上月45.2%的市場份額佔 比。

同時,排名前十的大眾點評團月成交額也超過2億元,58團購、F團、糯米的月成交額亦均過億元。前十名的總成交額已約佔整個市場的9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名的美團和第十名高朋的銷售額差距已達到2.78億元,「馬太效應」在行業前十名進一步顯現。

針對以上差距,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坦言,該數字仍將擴大,除此之外,業內還將出現整合和倒閉。對此,團800創始人胡琛表示認同,他說:「近日發生的窩窩團接手趕集團購業務,以及F團與高朋的合併傳聞,都足以證明團購行業的洗牌整合已經蔓延至排名靠前的綜合型大站了。」

究竟今年團購網站達到怎樣的級別才安全呢?華強北在線副總裁、華南電商代表性人物龔文祥預測,由於新投資不會再進入團購網站,年底一線團購網站僅存3家左右。

再犧牲357家團購站

雖然業內人士曾指出,在已呈白熱化的團購競爭中,中小站在成本控制和快速反應上較大站更有優勢。然而,目前很多中小網站才剛投入血戰就已掛綵或犧牲了。

據瞭解,繼2月有200家團購網站轉型之後,本月又有357家團購網站轉型為其他業務或關閉。據團800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國內團購網站共計3269家,而2月份全國還擁有3626家團購網站。

面對團購行業愈演愈烈的洗牌和整合,業內專家分析,當出現大規模倒閉、整合後,團購行業的競爭有望從「不計成本的爭奪用戶」轉向「爭取理性的盈利空間」。在這一點上,多家團購網站CEO已有了盈利計劃。記者瞭解到,目前在行業前十名中已有5家將盈利作為近期發展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人士預計,從目前的增長勢頭來看,今年團購行業內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在去年基礎上翻番。

商報記者 魏蔚/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8

拉手網跌出團購三甲背後:吳波唯IPO論埋隱患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5/231128.html

在拉手網之前,吳波已經進行了4次創業,焦點地產網、B2B電子商務網站拉拉手兩家併入搜狐,影立馳、TVix最終借殼上市。這幾次創業均以資本併購的模式結束,表面看上去成功,卻也隱藏著一種「失之交臂」的味道。

一方面,急速擴張讓拉手迅速獲得了市場份額,奠定了規模效應;一方面,唯IPO論的生存方式卻讓其難以進行精細化的管理,無法注重效率。

「吳波已經投入到另一個垂直的服裝類B2C項目中,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業務創新』。」在這個拉手網內部人士的理解裡,吳波已經投入到他的第六次創業中。

上週,拉手網發表聲明否認吳波離職,表示其將作為拉手網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繼續全面負責公司戰略發展和業務創新。在拉手網之前,吳波已經完 成了4次創業,焦點地產網、B2B電子商務網站拉拉手兩家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併入搜狐,3年後靠影立馳、TVix捲土重來,將視頻分享概念帶入中國並 最終借殼上市。

這種獨特的經歷,使得「上市」從一開始就成為了拉手以及吳波創業的主題。「對於普通的企業來說,上市只是融資的手段,但到了拉手就成為了經營目標。」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導向最終令拉手疏離了團購榜首。

唯IPO論生存

2011年10月29日,拉手網向美國SE C正式申請IPO,並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6月,拉手網申請撤回IPO計劃。在此8個月期間,成功登陸美國市場的公司寥寥可數。

但儘管如此,拉手網內部人士透露,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上市的想法。「資本市場遇冷,吳波也沒有放棄上市的想法,在2011年底和今年4月都還進行過嘗試,雖然最後無功而返。」

一位離職的拉手網人士透露,在上市之前拉手每週高管例會的核心就是「離IPO有多少天」,然後由此來制定發展計劃。「最典型的就是,盈利是IP O最核心的考察數據,控制成本的方式就是停止推廣、裁員,但是商家一點不關心公司的整個數據,商家要看的就是網上你賣的數量,幾個月就丟失了很多客戶。」 一位拉手網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來,拉手網成立以來,一切制度與策略都在圍繞快速上市的目標,這最終導致其瘋狂擴張,以及粗放的管理。「IPO前拉手已經著手將月 營業額在60萬以下的站點撤離,但一方面吳波卻不斷以上市鼓勵員工努力工作,很矛盾。拉手是團購行業融資最快最多的企業,錢卻燒得那麼快,這是經營策略的 問題。」

從創辦開始,拉手網共計完成了3輪融資,分別為5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和1.11億美元,共計1.66億美元。而IPO文件顯 示,2011年前9個月拉手的淨虧損為5.72億元人民幣,毛利潤不足0.9億,截至當年9月拉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6.41億元人民幣。「融資,高速 擴張,再融資」一直伴隨著拉手網的成長。一位風投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做大聲勢,規模第一,然後盡快上市,是拉手網及其投資人的策略。

在拉手網之前,吳波已經進行了4次創業,焦點地產網、B2B電子商務網站拉拉手兩家併入搜狐,影立馳(E nreach)、T V ix最終借殼上市。這幾次創業均以資本併購的模式結束,表面看上去成功,卻也隱藏著一種「失之交臂」的味道。在回憶視頻企業影立馳時,吳波曾經評價道,影 立馳股東複雜,融資速度都不夠快,等古永鏘出來融資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晚了,就不再做了。

同行認為,這使得吳波對於資本的需求更為強烈。其中一個側影是,吳波比美團王興晚了半個多月進入團購,但他最快拿到了VC,並只用了四個月就迅 速進入200多個城市,成立了一支1500人的銷售隊伍。在一次採訪中,吳波透露:「在關鍵時刻,退一步,這向來是我做生意的一個觀點,這樣我在融錢的時候比別人快。」

投資人與管理層存分歧

一方面,急速擴張讓拉手迅速獲得了市場份額,奠定了規模效應;一方面,唯IPO論的生存方式卻讓其難以進行精細化的管理,無法注重效率。

「服務行業歸根到底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率』,本地化的地面服務需要人,但並不是人多錢多就力量大。」一位團購行業的管理層告訴記者,拉手早期激進和粗放型的擴張性策略埋下了隱患。

2011年前三個季度,拉手在銷售和市場上的支出超過了5 .2億人民幣,而這三個季度的毛利潤為8800萬。拉手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在2011年前9個月高達負2.45億人民幣。

「市場份額是不是過度依靠市場營銷收入獲取?市場份額的擴張是不是提升了盈利能力?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就違背了低成本高效率,無法說服投資者公司有健康增長,融資能夠支撐公司盈利。」

上述人士認為,投資人和拉手網的管理層早就在策略上有分歧,投資人其實是最瞭解企業經營狀況的。「他們看的是未來的市場,提前很久已經對企業進行了預判。要知道資本方是來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的。」

上述銷售人員認為,對於IPO的執著,讓拉手網陷入了一種走不出的循環,減員減投入,盈利短期內增加,但停掉廣告投放等市場推廣,渠道丟失壓力 又加大,用戶曝光率變少,市場份額和客戶數量也會萎縮。「商家的想法很簡單,同樣的條件,哪個網站賣得好就說明這個網站現在不錯,賣得不好就說明這個網站 不好!」

擴張與收縮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拉手轉而只能提高單位產出。今年6月,吳波在一個演講中感嘆道,團購是個苦差事。「我們實際上是天天在酷暑寒天裡邊跑,或者是天天一個單子一個單子地跑,弄上來那麼低的利潤率最後把掙來的錢基本上交給了hao123、360。」

商品團硬碰天貓、京東?

而在吳波看來,「商品團」類的實物性團購也許是一條出路。早在宣佈IPO前的幾個月,拉手網就組建了商品部,拉手網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一直由吳波在主導。

團購專家胡琛認為:「理論上用戶對商品團的價格敏感度低,毛利會更高一些,但物流和倉儲卻會面臨很大考驗。」

而在外界看來,這無異於向淘寶和京東宣戰,給自己增加了一批比團購更成熟更兇猛的B2C網站做競爭對手。

「如果你做商品配送,就涉及物流等高投入的支出,那一億美元的融資算什麼?如果你不做,由供應商負責,當大家都在比拚發貨速度和客戶體驗的時候,你拿什麼出來比?」上述團購業人士透露,實物團購可以是一種補充,但絕對不能作為戰略。

團800的數據顯示,主流團購網站10強榜的三甲席位在4月份發生了更替,拉手網跌出前三,三甲排名是美團、窩窩團和大眾點評團,這個排名目前已經維持到了第3個月。

「很多互聯網公司IPO的融資也不過1億美元,拉手前三輪融資估值過高,估值估計接近10億,上市已經成為拉手唯一可能的融資渠道。」一位風投 業人士表示,拉手網的換將是一種行業信號,目前看融資停止後大部分團購網站已經沒有刻意追求單純交易額上的領先,而開始把毛利記為傳統意義上的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7

深圳社會資本辦三甲醫院一次性補貼200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746.html

深圳社會資本辦三甲醫院一次性補貼2000萬元

一財網 王玉鳳 2015-07-22 20:36:00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三級醫院的標準很高,尤其是三甲醫院,包括對硬件設備、服務、醫生和專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要達到三甲醫院的標準一般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

近日,曾是國內最早引入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城市之一深圳又出臺財政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對通過審批的社會資本辦三級醫院給予2000萬元或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不過,該細則也對社會資本設置了準入門檻:必須承諾提供不少於50%的基本醫療服務。

兩個類別

社會資本辦醫一直被視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及打破公立醫院壟斷局面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支持社會辦醫的各種政策頻頻出臺。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提出要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條件,將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範圍,並要求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範圍。

7月22日,深圳市公布《關於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財政扶持政策的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以此促進社會辦三級醫院財政扶持政策落地實施。

所謂社會辦三級醫院,分為兩類。一類是深圳市現有三級以下社會辦醫院改建或擴建而成的三級醫院。

截至去年年底,深圳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量為2456家。其中,社會辦醫院有75家,大部分是一級和二級醫院。全市有4家民營醫院跨進全國百強民營醫院,包括深圳華僑醫院、深圳恒生醫院、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和深圳博愛醫院。此外,我國第一家港資獨資醫院——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也落戶深圳。

深圳衛計委規財處處長侯力群在22日的發布會上稱,所有具備資格的醫院都要經過衛計部門的評審和認定,現在哪家醫院能通過尚不確定。

另一類是社會資本投資新建的三級醫院。“十二五”期間,深圳重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華為片區綜合醫院、沙井片區綜合醫院、平湖片區綜合醫院、龍城片區兒童醫院等4家三級醫院。

不過,社會辦醫院必須承諾提供不低於50%的基本醫療服務。《實施細則》也提出了具體的判斷標準:醫院申報並書面承諾門急診服務和住院服務量中,基本醫療服務量不低於50%,並且基本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不高於深圳市同級政府辦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此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床位數占醫院全部床位數的50%以上,且獨立區域,可單獨識別。

侯力群解釋道,基本醫療服務是指具備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的社會辦醫院,為深圳市參保人提供的符合該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部門償付規定的醫療服務,分為門診和住院服務。通俗地說,就是社保部門償付規定的醫療服務,如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疑難雜癥,像美容整形等高端服務等則不屬於基本醫療服務範疇。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執行院長馬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社會辦醫三級醫院提供不少於50%的醫療服務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初衷就是因為百姓看病難,醫療資源供給不足,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基本醫療難以滿足。”

財政扶持力度大

不過未來,深圳社會辦三級醫院,可享受多種類型的財政補助。舉例來說,符合要求的醫院可以申請基本醫療服務補貼。門急診按照20元/人次、住院按照60元/床日計算,康複、兒科類別專科醫院分別按照1.1倍、1.3 倍的標準計算。也可以申請一次性基本醫療服務床位獎勵,標準為每床位10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繳企業所得稅財政獎勵方面,社會辦醫院上一年度已經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可按照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總額的40%予以獎勵。

此外,社會辦醫院在取得三級醫院資格後第一或第二評審周期內,經衛生行政部門評審並獲得三級甲等和三級乙等資質的,分別給予2000萬元、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此前,天津等部分城市已經出臺社會資本辦醫細則,包括支持舉辦營利性大型、高端、專科醫療機構,要求全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占同期醫療機構實有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於20%,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

侯力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深圳上述補助政策在全國來說屬於先行先試,扶持力度也是最大的。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對本報記者表示,“三級醫院的標準很高,尤其是三甲醫院,包括對硬件設備、服務、醫生和專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要達到三甲醫院的標準一般需要十年八年的時間。”

他補充道,三甲醫院評比的時間不固定也給民營醫院成為三甲醫院增加了難度,甚至是公立醫院也很難評上。“上海在過去十幾年間,只有一家公立醫院被評上三甲。” 不過,蔡江南強調社會辦醫細則的落地可以起到政策導向作用。

在未來資金的監管上,深圳的《實施細則》也提出相關監管要求,如要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的規章制度,對提供虛假資料或隱瞞實情,騙取或冒領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補助及獎勵經費的,取消其補助及獎勵資格。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7

全球車企前三甲銷量齊下降 豐田不敵大眾終結“三連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984.html

全球車企前三甲銷量齊下降 豐田不敵大眾終結“三連冠”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7-29 13:57:00

大眾、豐田和通用日前均已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球終端銷量數據。大眾的“期中考成績略勝豐田,以504.1萬輛的“交付銷量”排在第一位,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506.6萬輛,同比微跌0.5%。

2015年以來,全球車市“賽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在汽車消費相對低迷的大環境下,車企之間的較量,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倒退的速度慢些。三年蟬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名的豐田,由於在2015年上半年銷量下滑1.5%,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大眾。

大眾、豐田和通用日前均已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球終端銷量數據。大眾的“期中考成績略勝豐田,以504.1萬輛的“交付銷量”排在第一位,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506.6萬輛,同比微跌0.5%。該數字計入了曼恩和斯堪尼亞兩家商用車子公司銷量。

豐田則跌至第二位,上半年零售銷量為502.2萬輛,與2014年上半年的507.9萬輛相比,下跌1.5%。其中,豐田業務部同比微跌0.3%,至451.3萬輛,大發業務部同比下滑1.2%,至42.6萬輛,日野業務部同比增長3.1%,至8.3萬輛。

通用汽車2015年上半年以486.1萬輛的全球零售銷量排名第三,對比2014年上半年的492.2萬輛,同比微跌1.2%。

一直以來,豐田、大眾以及通用這三大車企巨頭不分上下,競爭格外激烈,而2015年上半年,三者的全球銷量皆不如去年同期。其中,豐田下滑幅度最大,並因此錯過冠軍寶座。此前,豐田已預計到2015年車市發展不明朗,日本本土市場以及印尼等新興市場需求可能下滑,於2015年年初已主動將其2015全球銷量目標下調1%至1015萬輛。

不過,剛在“期中考”中折桂的大眾,目前市場表現也並不容樂觀,尤其是占到大眾在全球銷量1/3的中國市場扭頭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大眾的步伐。2015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出貨量同比下降3.9%至174萬輛,這是自2005年來該集團在中國市場首次出現出貨量減少。

汽車分析師孫木子7月29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大眾之所以能夠在2015年上半年跑贏豐田,一方面是由於豐田下滑幅度超過預期,另一方面是大眾的主戰場歐洲經濟明顯複蘇,歐洲處於五年半以來車市增速最高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眾在中國以及巴西等市場下滑的銷量。不過,大眾在全球銷量冠軍寶座上未必能坐穩。

在爭奪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豐田已發起猛攻,從低迷中扭轉局面。根據豐田汽車前不久公布的銷量數據,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零售銷量為10.06萬輛,同比驟漲41.7%。從4月開始,豐田在華銷量連續3個月同比上行,而6月創下了自2014年3月以來的最高同比增幅。2015年上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新車累計零售銷量為51.28萬輛,同比增長10.1%。

“豐田在下半年一發力,奪回2015年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可能性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豐田多年一直是全球利潤最高的車企,按目前的情況,大眾在利潤上很難超越豐田。”孫木子如此認為。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37

哪里才是真正的“美食之都”?粵浙蘇得前三甲

中國享有“烹飪王國”的美譽,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逐漸形成了八大菜系,包括蘇菜、閩菜、川菜、魯菜、粵菜、湘菜、浙菜、徽菜,各有特點,共同組成了中國的美食文化。

那麽,在中國的大地上,哪些地方的食品最好吃,是真正的“美食之都”呢?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近日發布的《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報告(2016)》介紹,在最新評出的“美食之都”榜單中,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遼寧、安徽、福建、四川、山東為前十名。粵浙蘇奪得前三甲。

普洱學院副教授王俊傑介紹,這前十名有的在餐飲規模和經濟效益方面占有優勢,有的在品牌效益方面占有優勢,有的在傳統美食方面占有優勢。但他同時表示,由於經濟、政策、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美食之都建設還很不平衡,西部和東部地區有明顯的差距。

王俊傑認為,飲食文化是我國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餐飲業不斷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今天來看,打造一批美食之都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可以宣傳中國,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王俊傑介紹,專家們從餐飲行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品牌效益和傳統美食的保護與傳承四個指標制定了美食之都的評價指標體系,遵照科學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操作性原則,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對美食之都建設制定了二層指標體系。利用簡單數據分析法、線性權重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因子分析法對選取的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25個城市進行了樣本分析並得出結論。

評分結果顯示,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遼寧、安徽、福建、四川、山東美食之都建設的評分為前十名。這些省份,有些由於經濟比較發達,帶動餐飲業的發展,從而在美食行業建設方面占有優勢,如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有些為歷史文化名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飲食文化歷史久遠,例如山東、浙江、四川、湖南、湖北;有的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做得比較好,例如浙江和四川在申遺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對廣東、四川、山東、江蘇四省進行的分析顯示,廣東美食行業規模較大,如有中山海港、廣州酒家、深圳嘉旺鳳凰樓等一批餐飲企業,經濟效益很好,餐飲收入位居全國第一,但其在百強餐飲企業和申遺方面做得還不夠,百強餐飲企業僅有3家,申遺只有一項。

江蘇百強餐飲企業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中華老字號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而申遺方面做得還不夠,只有1項。

山東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中華老字號和餐飲收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中華老字號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餐飲收入位居全國第二。但數據顯示,餐飲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四川在中華老字號和申遺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中華老字號有9家,位居全國第一,申遺有5項位居全國第三,需要提升餐飲規模和餐飲收入。

“總之這些省份都各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只要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其不足,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省份中一定可以打造出一批美食之都。”王俊傑說,美食行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美食行業在連鎖規模、品牌效益、人員素質、傳統美食保護和傳承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中國要建成美食之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95

神州優車掛牌獲批 新三板市值前三甲座次重排

13日晚間,神州專車運營主體神州優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州優車”)的新三板掛牌申請已於11日正式獲得批準,轉讓方式為做市轉讓。由此,神州優車將正式摘得“專車第一股”桂冠。

神州優車在最新披露的轉讓說明書中公開募資情況,在4月份提交申報材料後,其又接連完成了兩次增資,若加之3月完成的36.8億融資,神州優車年內共完成3次融資,共募集資金58.09億元,估值達到369億元。這種估值水平在新三板市場中名列前茅。目前,新三板市場,九鼎集團市值超千億排名第一,矽谷天堂市值約245億排名第二。神州優車上市後將超越排名第二的矽谷天堂。

神州專車於2015年1月正式上線,今年4月,神州專車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提交遞交掛牌申請,至今獲批,屈指算來不過一年半多時間。快速上市的背後是神州快速的發展,而快速的發展背後是神州選擇的B2C發展模式。2005年,神州專車剛剛進入市場不久,國家相關部門“不許私家車進入”的禁令已下,但市場上的氣氛對國家放松對專車領域的進一步管制持樂觀態度,熱錢滾滾。不過,神州專車創始人陸正耀還是做了“乖孩子”,讓神州專車走了一條B2C的發展道路。其車輛均來自於神州租車及其他第三方租賃公司,更重要的是人,其所有司機都是第三方服務公司招聘並進行培訓,其基礎是控制力更強的雇傭關系,而非松散的合作關系。陸正耀對第一財經評價這種模式為“輕資產、重運營”,“我這個人坦白講是比較喜歡做"重"的。為什麽?我覺得"重"的東西才有壁壘,天上掉不下來餡餅。”

目前,這種模式已經被行業和投資人越來越多的認可。有觀點認為,本次掛牌申請獲批,意味著其B2C的運營模式獲得了股轉系統的認可,也體現了監管層對新經濟新業態發展的支持和鼓勵。同時,神州自己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根據羅蘭貝格日前發布的《中國專車市場分析報告》,2015年神州專車占據國內專車市場39.9%的份額;訂單量月均增速達到32.9%,遠超19.5%的行業平均水平及其他競爭對手。神州專車的活躍用戶平均次月留存率達70%。

據神州專車最新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單均凈收入達41.70元,同比增長268%;同時,單均成本下降到65.11元,同比降低51.78%。單均凈收入與單均成本正漸趨接近。僅從專車業務的角度看,神州專車距離盈利已經為期不遠。神州優車方面表示,“專車業務逐步止虧,得益於神州專車B2C模式顯著的規模效應,即隨著規模的擴大,單均成本逐漸降低。”

不過,神州和陸正耀的目光並非只限於租車和專車業務,除現有的出行板塊、電商板塊,神州優車未來可能在車聯網、維修保養、智能汽車、汽車保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布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16

深圳“有錢任性”:挖來73個高端醫學團隊後,三甲醫院還將翻倍

在新建市屬公立醫院取消編制、醫生年薪最高可達100萬元等動作之後,屢屢先試先行的深圳醫改還會有什麽動作? 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7月30日走進當地一家媒體的直播間,勾勒了未來深圳的醫改藍圖。

他表示,到2020年,深圳全市三級醫院將從25家增加到60家,其中三甲醫院增加至20家,數量翻倍。此外,從全球引進的高水平醫療團隊及與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合作辦的醫院,也將幫助留住需要尖端醫療技術的患者。

與北上廣相比差距大

深圳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躋身於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列,經濟總量和創新成績令外界矚目。不過,醫療是深圳的隱痛。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在當天隨後舉辦的論壇上表示:“在地級市和計劃單列市中,深圳的醫療服務狀況已經算很不錯的了。但是很顯然,深圳不能以此為對標。與北上廣比較的話,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第一財經記者從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拿到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從萬人病床數看,深圳為27.53張,約為北京、廣州的1/2,上海的2/3。從三甲醫院數看,深圳僅有11家,是北京的1/8,上海和廣州的1/5。

深圳也匱乏尖端醫療人才。當地人就醫喜歡往北上廣或一水之隔的香港跑,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羅樂宣說:“我們統計了一下,發現2.8%的患者是到市外住院,其中大部分是腫瘤病人。”

多管齊下彌補欠賬

對於這座年輕的城市來說,醫療等公共服務短板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當地政府正在極力彌補歷史的欠賬。

“十三五”期間,深圳重點建設12家市級三級醫院。不過,多年來深圳對原特區內外的區別對待導致原特區外醫療資源欠缺,因而上述12家醫院中的10家將集中在原特區外。

羅樂宣給出了一組具體的數字:到“十三五”末,深圳新增床位2.5萬張以上,新增執業醫師1.2萬名,千人床位數4.3張,千人醫生數2.8人。

為了解決尖端醫療人才匱乏、高端醫療消費外流的問題,深圳市政府2014年將“三名工程”列入12項跨年度、跨“十二五”規劃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中,計劃6年內投入巨資,面向全球大手筆引進名醫(名科)、名院、名診所。

其中,在名醫(名科)這一塊,欲引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高層次醫學團隊,加大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幹和臨床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截至去年底,深圳22家醫療單位共引進“三名工程”高層次醫學團隊73個,其中國內團隊62個,國外團隊11個,以及院士團隊22個。

對於深圳這座財力雄厚的城市來說,上述做法可能是解決短板問題的捷徑。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說:“‘三名工程’應運而生,引進的73個高層次醫學團隊對深圳具有深遠的意義。深圳有錢,有錢就要有有錢的做法,要從傳統的做法中跳出來,要利用國內國外最好的團隊,在最短的時間把我們的醫療水平帶上去。”

他補充道:“‘三名工程’雖然看起來花了大價錢,但是實際上綜合成本是最低的,因為它是在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28

國產醫療器械崛起 ,但三甲醫院和醫生怕風險寧可不用

在這個炎炎夏日,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堅冰似乎有消融的痕跡。

“最近兩年,我們的大型治療設備終於開始進入國內的三甲醫院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深圳一家生產高端醫療設備的企業人士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起行業變化時,唏噓中帶著歡喜。

在國內三甲醫院,國產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占有率不高。雖然暫無官方統計數據,但是據多位業內人士觀察,50%以上的中端產品依靠國外進口,高端的進口率甚至高達90%以上。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以生產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則由於技術、資金和回報期漫長等問題,發展緩慢。

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達到211.7億美元,增幅5.73%,但是出口產品仍以一次性醫用耗材、醫用敷料、按摩器具和中低端診療器械為主。高值耗材、CT機、磁共振儀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等高端產品仍以進口為主。

不過,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一大批醫療器械企業強勢崛起,開始進入國內中高端市場。該行業也因此正逐步向中高端的價值鏈上遊轉移,實現進口產品替代。

與此同時,國家對醫療器械行業的監管也日趨嚴格。可以預見的是,大量中小生產企業面臨著行業洗牌,優勢資源和市場將進一步集中到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

外資品牌地位難撼動

珠三角是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重要的集中地之一。相比於前文中生產治療設備的企業,王筱毅的公司生產的經顱多普勒(TCD)等神經科產品是診斷設備,人體使用的風險沒那麽高,進駐三甲醫院更早一些,“大概是在2009年以後吧”。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三甲醫院是我們的主要用戶。”

王筱毅是深圳市德力凱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該公司與TCD發明人Rune Aaslid聯合研發,有6項發明專利,已於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立項。

雖然他們早在2009年左右就進駐了三甲醫院,但是對於這家成立於1998年的企業來說,過程甚至可以說漫長。

目前,他們的TCD除了進入國內的三甲醫院,還出口至美國、德國和韓國等多個國家。去年營業收入近3000萬元。今年,由於新產品的上市,銷售收入預計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即便是這些生產中高端的國產醫療器械開始崛起,外資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壟斷地位短期內也難以撼動。

全國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茅偉明告訴記者,醫療器械是西方醫學的輔助工具,外資品牌在該領域優勢較大。從細分市場來看,強生是植入性醫療器械的巨頭,通用、飛利浦和西門子是診斷器械行業的老大,占到國內高端市場的80%以上,而在檢驗設備領域,前三家外資品牌也占據70%以上的國內高端市場份額。

他說:“局面改觀需要時間。這是一個市場積累的過程,剛剛啟動。另外,高端產品的采購方不缺錢,沒必要冒著一定的風險,為了性價比選擇國產產品。”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問題多

茅偉明補充道,國內能夠稱高端產品的不多,有些號稱技術可以比肩國外的,產品品質也未必過關。

上海證券醫療行業分析師杜臻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技術上,現在有一些小的子行業其實已經跟國外旗鼓相當了,但在一些大型的影像診斷設備上還是跟國外有一定差距。

除了技術與品質,國內整個醫療器械業仍然面臨著規模過小的問題。

根據天星資本今年4月底發布的報告,從營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增速情況看,目前103家醫療器械掛牌企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是規模普遍較小。

盡管深圳的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在國內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本報記者拿到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這里的生產企業平均產值僅在4000萬元左右;上億元的只有三四十家,4000萬元以下的則多達數百家。這與國際巨頭動輒上百億的產值難以匹敵。

“亂”也是國內醫療行業的另一個關鍵詞。深圳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張曉華告訴記者,為了解決租金太貴和工人難招的問題,上次他帶領幾位深圳的企業主到外地去考察一個模範產業園,打算在當地設廠。當時他們去一家企業參觀,待不了5分鐘就出來了,“質量管控不行,管理混亂”。

醫療器械行業與整體工業水平相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醫療器械的應用基礎是西醫學,而中國的傳統醫學理論是中醫學。自中國在近代引入醫療器械後,產業基礎受制於國外,一直較為薄弱。

此外,醫療器械與電子和機械等行業有所不同。後兩者均是以技術領域來劃分,比如說收音機屬於電子行業,以電子學為基礎,技術領域相對固定。而醫療器械是以應用來劃分,技術領域不固定,涉及面很寬泛。這意味著,醫療器械水平的高低和整體工業水平密切相關。

水平不僅僅體現在核心技術,更涉及種種細節。“以前我們和醫生交流,他們打比方說,你們機器性能很好,但是開關不好。”張曉華告訴記者:“醫生會覺得,我在做手術的過程中,心思本來應該放在病人的病理研究上。如果你們的設備細節不完善,會擾亂他的註意力”。

一位醫生告訴本報記者,他對國產治療設備並無偏見,但在使用時會更慎重。

他說:“設備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本身材料有問題呢?比如說,測溫電偶材料有雜質,是否會影響傳輸數據?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比如說接觸不良?”

他補充道:“這些涉及化工材料的制造,很複雜,而國內在這個領域的歷史經驗欠缺,還需要仰賴外國經驗。但手術事關人命,容不得有絲毫的顧慮和疏漏。”

醫院“崇洋”觀念難改

這位醫生的觀念在很多大型醫院普遍存在,短時間難以扭轉。即使一些國產醫療器械的技術水準與國外品牌相差不大,價格更是低一大截,也仍然難登三甲醫院之堂。

張曉華曾去深圳一家生產彩超設備的企業調研,為他們對產品的高要求震驚。“他們(產品)鋁合金的柱子不僅是外部,連內部這個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的地方,也經過了三道工序處理。如果不處理,雖然並不影響其強度,但內部會被氧化。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工序的嚴謹,他們都不弱於國外產品。”

雖然其產品的技術指標與國外的同類設備相比還有一些差異,但這種差別和常規的醫療診斷無關,不會對患者有任何影響。

然而,這家企業進三甲醫院並非易事。張曉華說:“深圳很多質量過硬的醫療器械產品出口到了美日等發達國家,反而進不去本地的醫院。有些醫生對國產產品的性能十分清楚,可有些醫生沒有用過,第一反應就是排斥。”

他補充道,有些醫院還有一種錯誤觀點。“如果買了外企的設備,那麽手術如果出現任何問題,可以推說是別的原因;要是用的是國產設備,院長就會被懷疑是不是拿回扣了。”

技術出錯或超前都成難題

技術不僅將很多躍躍欲試的後來者攔在了門外,也可能讓一些企業的研發項目增加了胎死腹中的風險。

普羅惠仁是深圳一家研發生產無創治療設備的公司。其首席創新官黃漢年對本報記者表示,醫療器械尤其是治療型的醫療器械產品在研發的方向或技術上出錯,產品上市或進入臨床的時間可能會耽誤三五年。

黃漢年補充道,一旦在設計或者方向上出現失誤乃至錯誤,需要重新設計或大幅更改,隨之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都要從頭再來,這樣好幾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這不像研發手機,今天發現做錯了,明天就可以糾正過來。”

普羅惠仁成立於2003年。與大多數的無創治療設備生產企業不同,它們的無創治療並非停留在淺表,而是力圖透過皮膚與肌肉層直接進入到人體組織的特定部位,實現內臟病變組織的精準治療,比如說癌癥。不過,目前該技術乃至整個行業在國內外均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除了專註婦科治療的子宮肌瘤治療設備以外,他們也研發出了一款針對胰腺癌以及一款針對肛腸部位腫瘤的治療設備,目前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反饋情況良好。

即便設備和技術超前,新產品入市後企業如何和醫院在技術認知上銜接到位,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

一位曾在深圳醫療器械行業工作過多年的人士趙明(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深圳以前有家公司研發出了一款動態心電圖監測設備,在全球來說都算是很早的,他們的產品能克服以前靜態心電圖的弊端。“以前那種靜態心電圖,人只要一起一坐,心電圖就亂了,質量也差,很多異常看不出來。”

這家公司雖然對心電圖設備的質量信心滿滿,但是市場很快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因為當時的醫生看不明白,醫生已經習慣了看人在靜態時候的心電圖。”

臨床試驗的漫長等待

除了核心技術這個各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外,對於普羅惠仁來說,更讓他們曾經頭疼的是漫長的臨床試驗。

該公司研發的超聲聚焦治療子宮肌瘤系統臨床驗證從2008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11年。其間,他們進行了兩期臨床試驗,病癥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多種婦科腫瘤疾病,共1000多個病例。

對於處於初創期的企業來說,漫長的臨床試驗無疑是個煎熬。除了忐忑不安地等待試驗結果,還要不斷狠心往里投錢。

黃漢年感慨,項目超級“燒錢”,他們的子宮肌瘤治療系統的臨床試驗前後差不多花了4000萬元。

對於很多醫療企業來說,從對病癥的篩選,到結束治療後的臨床觀察,其間每一個環節錢都在嘩嘩地往外流。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普通企業弱小的肩膀根本扛不住。

本報記者到訪普羅惠仁的時候,正碰到兩位投資人走進該司負責人張激的辦公室。事後張激頗為自豪地向記者表白“不缺錢”——在創辦企業之初他就拉了兩個合夥人一起幹,一路走來不停地有新股東加入,最多的時候有16位。上個月,當地一家風投註入的1億元資金也如期到賬。

“若市場上已經有同類產品研發出來並銷售,那麽你去申請人體試驗,就有了對照物,需要做的病例就會少很多,很可能只要大半年就能完成試驗。”王筱毅解釋說,“不過,如果你的產品是全新的,市場上沒有先例,那麽人體試驗持續個兩三年太正常不過了。”

得之不易的註冊證

王筱毅的企業生產的是診斷設備,此前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醫療器械註冊證(下稱“註冊證”)是該行業的市場準入“通行證”,拿不到無法上市銷售。

我國按照安全性等級把醫療器械分為三類,由不同的藥監部門進行審查管理,類別越高,註冊審批與管理越嚴。根據2014年施行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規定,對第二、三類醫療器械實行產品註冊管理。

在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都有市場準入的問題。在歐盟必須通過CE認證,在美國是FDA;在中國必須拿到註冊證,此外還有生產許可證,不過後者要相對簡單很多,主要看制造環節的生產條件和質量管理體系。

由於治療設備的產品使用風險比診斷設備高出一大截,企業要拿到註冊證,一年時間遠遠不夠。

張激所在的普羅惠仁自創辦到證件到手,花了八九年。據他介紹,目前全國做他們類似產品的企業,僅有3家拿到該類型治療設備的註冊證,就算在全球來說也不超過五家。

“因為醫療涉及的潛在風險太高,政府主管部門不可能輕易地批準。很多企業即便已做了臨床試驗,也拿不到這個證。”他說,註冊證對臨床要求非常高,包括要做多少例的臨床、治療後的相關指標是否達到標準等等。

前期的嚴格管控,對這些企業來說,是憂,也是喜。一旦產品一路過關進入市場,質量遭市場質疑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由於設備質量過硬,張激的企業在沈寂十年後,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爆發的力量。

產品自2014年量產後市場迅速打開,去年生產的30多臺設備絕大部分進了國內的三甲醫院,還有3臺出口至韓國。今年他們預計銷售額將增長3倍,目前正在加班加點擴大產能。

激勵和監管都在強化

上述企業邁向市場的步伐恰逢其時。從2014年開始,政策的暖風一波接一波地吹來。

2014年3月底,新修訂的《條例》公布。《條例》對醫療器械按照風險程度實行分類管理,按風險從低到高將醫療器械分為一、二、三類。其中,第一類醫療器械改為產品備案管理,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繼續實施產品註冊管理。

此外,《條例》也鼓勵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明確實施“先產品註冊,後生產許可”的新監管模式。

隨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也委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啟動第一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這對於優秀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是個重大的機遇。

2015年5月,衛計委公布了首批95個優秀國產醫療設備名單,臺式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數字化X光機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3種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符合基層需要的適宜設備入選。

同月,《中國制造2025》戰略出臺,要求“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提及的十大領域就包括高性能醫療器械。該戰略還提出,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

與此同時,行業監管的力度也越來越大。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成立,並全面啟動了機構改革工作,醫療器械監管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得以完善和充實。食藥監總局成立了醫療器械註冊管理司和醫療器械監管司,分別負責醫療器械上市前和上市後的監管。

一個突出的變化是,醫療器械的監管正從生產環節向流通環節擴展,逐步實現全程化。今年6月,食藥監總局發布2016年第112號公告,決定對醫療器械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身處行業協會的張曉華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以前藥監系統對生產管得多,尤其是生產前的產品註冊環節,重註冊輕監管,對企業的經營環節管理很松。2000年左右才開始要求企業有質量管理體系。但是,“一個產品要安全有效,如果在流通環節做不到控制,很難保證產品安全有效”。“就拿以前被劃到藥品的試劑來說,需要冷鏈運輸,儲存和運輸條件非常關鍵。”張曉華說。

在杜臻雁看來,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未來會有一批劣質的小公司死去,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將會提升。未來,行業重塑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2

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美國、英國、日本列前三甲

G20杭州峰會召開前夕,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等發布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稱,美國、英國、日本位列G20成員的前三甲,其中中國在G20中排名第9位,這是G20集團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一個發展中國家。

分析顯示,2014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處於第一方陣(1-5位)的依次為: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排在第二方陣(6-10位)的依次為:韓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意大利;處於第三方陣(11-15位)的依次為:土耳其、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巴西、墨西哥;處於第四方陣(16-19位)的依次為:南非、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

2013-2014年,共有9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排位發生變化,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加拿大,上升了2位,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西、南非均上升了1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法國和墨西哥,均下降了2位,俄羅斯和阿根廷均下降了1位。此外,只有1個國家發生了跨方陣變動,即加拿大由第二方陣邁入第一方陣。

從排名分布情況看,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呈階梯狀分布,且差異較大。2014年,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達到70分以上,其余國家均低於60分;其中,有1個國家介於50~60分,有7個國家介於40~50分,2個國家介於30~40分,4個國家介於20~30分,3個國家介於10~20分,1個國家低於10分。

從綜合得分情況看,2013-2014年G20大部分成員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共有10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上升,9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得分下降,最終使得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上升了0.6分。俄羅斯、阿根廷、墨西哥3個國家的得分下降明顯,降幅均在1分以上,其中俄羅斯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5.2分,而阿根廷的降幅也達到4.8分,墨西哥的降幅為1.3分。意大利、巴西、中國和沙特阿拉伯的得分上升比較明顯,增幅均在2分以上,其中得分增幅最大的是意大利,上升了5.9分,巴西的增幅也比較高,達到4.4分。

在本評價期內,中國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增幅比較顯著,上升了2.6分,遠高於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的平均變化水平(+0.5分)。報告稱,中國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最高的國家,說明這些年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國家創新競爭力。

通過對比2013-2014年G20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變化情況可以發現,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呈現上升趨勢,這說明這些年G20各成員為了盡快從經濟危機的困局中實現恢複性增長,都采取了“科技創新成為各國實現經濟再平衡、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核心”的創新戰略,有力地推動了創新能力的提升。

“國家創新競爭力較高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9個發達國家全部處於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只有排在第9位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突出反映了發達國家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比較好,創新投入、創新人才資源和創新制度環境優勢明顯,因此,這些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也比較強。”報告稱,國家創新競爭力較低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集中分布在第三和第四方陣,這是緣於這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而且在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效益等方面都還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的差距,需要花大力氣來改變這種狀況,不斷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報告稱,從2013-2014年G20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在世界六大洲、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以及“金磚五國”中的平均得分及其變化情況看,除南美洲和非洲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平均得分下降外,其余各洲得分均有所上升,亞洲和大洋洲的上升幅度比較大,分別上升了1.0分和1.7分,北美洲和歐洲分別上升了0.6分和0.3分。

對“金磚五國”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評價分析顯示,從綜合得分來看,2014年,金磚國家的平均得分為25.7分,比2013年上升了0.5分。中國的創新競爭力得分遠高於其他國家,是唯一一個得分高於30分的國家。金磚國家的得分差異比較大,得分比差為3.53:2.03:1.94:1.46:1。俄羅斯、巴西的得分均高於20分,分別為26.3分和25.1分,而南非和印度的得分均低於20分。

從綜合得分變化來看,得分增長最快的是巴西,上升了4.4分,中國得分上升也比較快,上升了2.6分;印度上升了1.8分,而俄羅斯和南非分別下降了5.2分和0.9分,最終使得金磚國家的創新競爭力整體得分上升了0.5分。

報告稱,從綜合排名來看,2013-2014年,中國是唯一一個處於第二方陣的國家,而俄羅斯和巴西處於第三方陣,南非和印度處於第四方陣。總體來說,金磚國家的整體創新競爭力處於中等偏下水平,排位比較穩定,總體競爭力水平略有上升,而這主要是由創新環境競爭力和創新持續競爭力的快速實施引起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41

白酒半年報前三甲出爐 茅五洋領跑頭尾差距拉大

8月29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發布了半年報,至此除了金種子酒(600199.SH)外,白酒主要上市公司半年業績均已出爐,記者註意到,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和洋河股份三家繼續領跑行業,但前三甲酒企和後續企業的差距正在拉大。

洋河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收入145.4億元,同比增長16.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1億元,增長28.2%,整體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也是自2012年行業大調整以來的歷史新高。

伴隨著銷售的提速,洋河上半年銷售費用也大幅增長22.7%至11.7億元,全國化進程隨之加速,數據顯示,上半年洋河省外市場銷售67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已超過省內。

記者註意到,在分產品項中,洋河上半年白酒銷售為139.4億元,同比增長24.9%,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長12.8%。公告顯示,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稅的核算方式變化,另一方面與上半年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長有關。

對於三季度的預期,洋河公司表示,公司積極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實現了中高端產品銷售持續增長,預計1-9月份的凈利潤增長在20%到30%期間,約為67億元至72.6億元。

在本輪白酒行業增長中,伴隨著消費升級,高端白酒增速最快,次高端次之。2017年,洋河高端產品夢之藍增長迅速,全年銷售45億元,增速超過50%,雖然此次半年洋河沒有公布具體的產品銷售構成,但據記者了解,根據銷售情況,洋河有意在今年推動夢之藍實現翻倍的銷售目標,進而沖擊百億大單品。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洋河半年報的出爐,國內19家白酒上市公司已有18家公布半年報,只有金種子酒尚未公布,但從目前數據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分別以334億,214億和145.4億的收入規模排名前三甲,並進一步與之後的酒企拉開差距。

記者查閱2017年半年報發現,前三甲收入總共為534.2億元,2018年上半年,前三甲的收入為693.4億元,增長近160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其余15家白酒上市公司收入329.5億元,比2017年同期(不含金種子酒)增長了60億元。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輪白酒擠出式增長的格局並未發生改變,增長還是集中於名酒產品。隨著行業逐步進入品牌時代,消費更加理性,對品牌的要求度更高,消費也更加集中,而且名酒本身也在完成“瘦身”動作,砍掉大量條碼,提升集中度,業績也變得更加好看。而從前三甲的增長也不難看出,市場向一線名酒的集中更為明顯。

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白酒行業也將迎來第一輪銷售旺季,此前出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白酒行業下一步增速的預期有所擔憂。

中泰證券分析師範勁松指出,目前白酒名酒旺季前備貨節奏正常,名酒的渠道庫存在1-2月,較前幾輪行業周期頂點相比渠道情況要健康的多。從短期來看,茅臺已經提前執行10月份計劃,有望增厚三季度業績;區域酒企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同時今年中秋在9月下旬,與國慶假期錯開有利於旺季動銷,整體三季度業績值得期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