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潛在的市場黑天鵝:中國加入貨幣戰爭,人民幣開啟貶值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68

U10563P31DT20140318091436

本文作者為金融博客SoberLook專欄作家Matthew Garrett

長久以來,市場對於人民幣的單邊升值預期可能要改變了。

無論是外部環境帶來的出口壓力,還是內部信貸市場惡化引發的寬松預期,人民幣的升值似乎都不可持續。

在未來的12個月內,人民幣有50%的概率會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貶值和大幅波動。該波動幅度之大,很可能會超過央行今年一季度為打破單邊升值預期而主導的貶值。這將會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的、破壞性影響。

背景

近十年來,中國已經從主要的出口國成長為全球經濟發動機之一,在此期間人民幣持續升值也成了市場的根深蒂固的預期。而人民幣之所以升值,主要是因為其匯率並非由市場驅動,而是在盯住美元的前提下實行有管制的浮動。此外,中國還對人民幣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大大限制了人民幣的套利渠道。

人民幣套利表現超過其他貨幣

Fig1

但近來,人民幣開始推動金融系統和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一個主要的舉措就是放松了對香港離岸人民幣的管制。離岸人民幣已經成為外資進入大陸套利和內資對外融資的重要渠道。

在岸/離岸人民幣利差

Fig 2

貨幣戰爭的壓力

隨著中國央行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已經放開到2%。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努力從出口導向轉型為消費導向。

當前,在日本、歐洲等經濟體競相實施本幣貶值的背景下,中國的出口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而美聯儲結束QE後,美元的升值則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壓力。

來自人民幣匯率的壓力驟然增加,導致消費和服務業增長帶來的需求增長可能來不及填補出口減少的缺口。

由於歐洲和日本的總體需求疲軟,中國的出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面臨直接壓力。

內部信貸市場壓力

對內,中國人民銀行一直致力於采取各種定向降息降準工具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而避免全面降息和降準。今年9月和10月,央行就通過MLF提供了7695億流動性。

中國企業杠桿率極高(債務占GDP的比重為124%),而且越來越多的開始求助於美元債券。

信貸市場的持續惡化,增加了全面降息降準的可能性。而隨著這種可能性的增加,人民幣波動性可能會增加。

人民幣存款和市場結構化風險

考慮到近年來在岸、離岸人民幣套利的興起,以及離岸貨幣市場的快速增長,我們有理由預期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有很大的凈敞口和杠桿。而且,大規模的跨境貿易已經讓人民幣成為第二大貿易貨幣。國外公司可能持有大量的人民幣,以方便支付。而這又可能反過來促進他們與中國的貿易。

有趣的是,在和一名商人交談之後,我感覺到,相比於他的業務,他更看中手頭持有的人民幣。

人民幣存款增加

Fig 4

總結

如前所述,以上一系列事件和背景讓我開始懷疑根深蒂固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事實上,我更願意相信,在未來的12個月內,人民幣有50%的概率會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貶值和大幅波動。

該波動幅度之大,很可能會超過央行今年一季度為打破單邊升值預期而主導的貶值。這將會對全球市場造成巨大的、破壞性影響。

觸發人民幣貶值的可能事件

1、外部市場沖擊。比如美聯儲結束零利率政策,導致投資者大規模從新興市場套利交易中撤離等等。

2、中國央行推出大規模貨幣寬松,比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釋放大量廉價貸款,或者激進的資產購買計劃。

3、現有體系之外的區域或全球性突發貨幣事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81

德銀:2015年市場八大潛在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59

德意誌銀行近期發布報告稱,未來幾個月歐元區危機再度爆發以及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較大,並且可能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

德銀核心觀點及潛在風險總結如下:

歐元區危機可能會卷土重來,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風險。這兩大因素將是市場最需要關註的方向。

比較理想的狀況是全球宏觀經濟表現不溫不火,並且沒有任何危機出現。不過這種可能性較低。

DB

  1. 歐洲危機重燃:歐洲央行未能拯救經濟,低通脹伴隨著低增長引發市場對ECB失去信心。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改革步伐緩慢、財政記錄無法保持。
  2. 中國硬著陸:經濟增速無法提升。經濟再平衡過程中可能會引發現金融危機。
  3. 股市無序下跌:美國經濟複蘇及通脹走高引發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從而導致股市無序下跌。
  4. 安倍經濟學失敗:安倍選舉失敗;日本央行/政府放棄寬松(非短期風險)。
  5. 地緣危機:烏克蘭沖突、ISIS、中東地區沖突引發地區性或導致全球性經濟增速放緩。
  6. 傳染病威脅:埃博拉大面積爆發導致全球經濟下行。
  7. 新興國家危機:美聯儲加息或者中國經濟停滯或引發新興國家出現危機。
  8.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地產行業或者商業消費無法回升;極端天氣引發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最理想狀況: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貨幣刺激政策有序退出,牛市動能延續。(概率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23

「逆向思維」實戰:從「油價暴跌」談油氣產業潛在的投資機會 西點老A

來源: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4081193

逆向思維在股市尤其珍貴,比如現在階段什麽板塊股票具備大的機會和安全邊際?軍工?券商?港口?那麽如果您是這麽看,縱使有一千個看好的理由,面對高高在上的價格和估值,未來產業和業績方面的兌現都是值得高度警惕的。那麽,此時此刻,其實最適合“逆向思維”。今天從近期熱門的油價暴跌談談潛在的投資機會。
       2003年開始的一輪全球資源股大牛市中,巴菲特老人家的中石油世紀經典之戰令人印象深刻,一進一出逆大眾而動,堪稱完美。而後的比亞迪之戰,在新能源行業低迷之際殺入,高潮時完成撤退。堪稱完美的逆向投資和逆向思維。那麽今天在國際油價暴跌的背景下,石油迎來大規模做空,可是對於石油股,是不是有投資價值了呢?我這里只是拋磚引玉,概略性的提出問題,具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邏輯的驗證留待後面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完成。下面引述一篇媒體的文章。
       對於石油,屬於戰略性資源,不論本次是歐佩克和頁巖氣之間的搏鬥越好,亦或是美俄等國之間的博弈也罷,其走勢是值得我們高度關註的,聯想到近兩年國家油氣政策的開發和破冰,周邊如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美洲國家的油氣資源向世界開放收購權,這些能給我們什麽啟示?國內眾多公司,如$美都能源(SH600175)$ $準油股份(SZ002207)$ $安控科技(SZ300370)$ $金葉珠寶(SZ000587)$ 等股票停牌,$洲際油氣(SH600759)$ 的國際油氣儲備,這些現象中,我們能否發現一些什麽?




《國際投資大佬紛紛看好石油資產 巴菲特抄底》
2014年12月15日 03:40呂行

【昨日上午消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在上周五收盤後宣布將從ArsenalCapitalPartners收購CharterBrokerage公司,具體內容未予披露。據伯克希爾介紹,Charter公司是服務於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雖然國際油價一路暴跌,至今尚未跌至底部,但以巴菲特為代表的國際投資大佬們已經開始躁動起來,並紛紛看好現在廉價的石油資產。
       昨日上午消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在上周五收盤後宣布將從ArsenalCapitalPartners收購CharterBrokerage公司,具體內容未予披露。據伯克希爾介紹,Charter公司是服務於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Charter有著高質量的業務,財務表現一貫強勁,非常適合加入伯克希爾大家庭。”巴菲特對此表示。數據顯示,伯克希爾股價上周五大跌2.6%,報21.9萬美元,而道瓊斯指數則收盤大跌1.8%。

  資料顯示,CharterBrokerage控股公司是一家一流的基於非資產的第三方物流(“3PL”)供應商,主要服務於北美的石油及相關行業。Charter的服務包括海關和出口經紀及合規服務、退稅咨詢和索賠處理以及外國貿易區燃料的存儲和分配能力的管理。Charter向大部分主要石油公司、石油貿易商、國內外航空公司和機場燃料端經營商提供這些服務。公司總部設在康涅狄格州諾瓦克,在紐約市和休斯敦設有辦事處。

  而此前,總部位於紐約、專註於投資特種工業、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領域中等規模公司的私募股權公司ArsenalCapitalPartners2008年2月21日完成對CharterBrokerage的收購。

  實際上,並非只有巴菲特開始投資石油領域,像國際大型投資公司黑石集團及凱雷投資也開始看好石油資產。分析人士指出,自2014年年中以來,國際油價一路走低,不斷刷新多年低位,並錄得金融危機後最長一波“熊市”。不過,即便這波“熊市”何時是頭仍不確定,也已經有眾多華爾街大型投資機構開始看好能源領域投資。

  12月11日,黑石集團(BlackstoneGroup)董事長史蒂夫·施瓦茨曼公開表示,油價下跌已給投資者提供“極好的”投資選擇,現在是多年來投資能源的最好時機。

  “這種機會是‘許多、許多’年來最好的機會之一。我認為,油價大跌給許多能源企業造成重創,能源領域將會有一波債務重組。許多人以較高的價格借入資金,現在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施瓦茨曼表示。

  目前,黑石正在籌集第二只能源基金,計劃籌集規模上限45億美元。2012年,黑石首只能源基金完成募集,規模25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該基金凈回報達44%。黑石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非股票、債券投資管理公司,目前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840億美元。

  同日(12月11日),凱雷集團(CarlyleGroup)聯合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DavidRubenstein)也表示,能源行業目前更具吸引力,且未來5~10年或許都是如此。

  此外,除了這些國際投資大佬之外,數據也顯示,目前投資者似乎正在抄底能源投資。受原油價格暴跌影響,美國最大的上市能源基金-EnergySelectSPDR價格已較6月份的峰值跌26%。但數據顯示,12月1日至12月9日,該基金竟然獲得4.9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

  “美股能源板塊整體估值已大幅下滑,盡管油價或許尚未觸底,但預計該板塊將會反彈。”美國銀行(BOA)私人財富管理部門U.S.Trust的首席投資官JosephQuinlan對於能源板塊股票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22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1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9 21:29 編輯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作者:格隆匯 吳越釣叟


看到格隆匯諸多大佬分享的好公司,其中不乏可能的十倍股,老實說,看得我心里癢癢。我也大膽獻一次醜,說一只我覺得很可能有10倍空間的股票,也算是對這麽久格隆匯無償分享幹貨的一點點回報。

這個公司很多人印象不算好(貌似老千),多數人也覺得看不懂。

但這符合我的投資原則:

1、跟著大佬布局。我投了不算少的阿里影業,阿里健康,複星國際,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2、在市場多數人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只有這樣,才可能出十倍股;

下面言歸正傳。


實業界有一句老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屌絲創業和大佬布局有什麽不一樣?

最大差異就在於項目選擇的戰略精準性,以及項目可持續性和成功概率的不同。

一般人自己出來做項目,最大問題是項目選擇範圍的戰略縱深不夠,精準欠缺,無法做到“長遠眼光、戰略布局、大手筆”,往往是希望1、2年就有明顯回報,所以項目資源匱乏,抓到碗里就是菜。也許中途碰到稍微大點的坎,比如資金、人力等跟不上,就越不過去了,所以可持續性和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大佬布局不一樣。大佬資源多、人脈廣,站得高看得遠,他們對項目的選擇往往是看到5年後。項目現在也許還沒什麽市場和需求,但一定要5年後有超級大市場和大需求。而且大佬一旦決定要做什麽,就會穩打穩紮,就要做的像個樣,後續的資金、人力、物力源源不斷跟上,也做好了準備會為前期的所有挫折買單,因此相對來說其看準的事,八九不離十。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把它應用在二級市場上,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道理:那些被大佬們借殼用來進行深度布局的公司,最後往往一飛沖天,並且後續走勢絲毫沒有疲軟之態,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這樣的公司,只要你確定大佬是真的在布局,而不是玩票而已,那你只需要執行三個很簡單的動作,就能保證綁定大佬,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那就是


1、跟隨大佬布局,做個小股東;

2、在市場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市場多數人在阿里影業300億市值的時候覺得啥都沒有,怎麽值300億。你忘了這公司叫阿里,忘了馬雲在後面再布局;

3、持有,持有,再持有!

不信,你看:

阿里雙雄逆天走勢


道理就說到這,當然不會就此結束拉,格隆匯兄弟們放心,十倍股福利還是要給的,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莆田系大戰百度”的事,其中自有“黃金屋”——因為這個可能的十倍股就出自“莆田系”。

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莆田系。全中國所有電線桿上的那些疾病廣告,都是莆田系的作品。

前段時間“莆田系大戰度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一度讓我對百度這個自暴自棄的智商非常捉急:BAT這三家中轉型移動互聯網最不成功的一家(百度是靠巨資收購91勉強拿到半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還有心思和自己最大的廣告主打架,這真的是有點活膩歪的感覺(我是真覺得百度已經沒有資格與騰訊、阿里擺在一起了,已經被甩得太遠太遠了)。

而這對於站在風口浪尖的莆田系來說是,則是好壞參半,甚至利大於弊。壞的是行業內幕被置於聚光燈下(違規醫療推廣、虛假廣告等問題),好的是對於莆田系來說,這正是一次絕佳的轉型契機(長久來看,民營醫院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宣傳推廣,必須將醫療技術水平作為核心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而且百度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所謂互聯網

所以,現在來看,莆田系“從良”的時機到了:

1、國家政策支持過去民營醫院在中國並沒有政策扶持,甚至銀行貸款不向民營醫院開放,而現在18大明確了開放政策,民營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

2、莆田系本身牛逼哄哄的實力現在在醫療領域,除了國家隊就是莆田系了,在民營醫療領域,莆田系一家獨大——莆田系醫院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群體,2013年登記在冊的1萬多家民營醫療機構中,莆田系就占據80%以上

3、中國醫健聯盟力促莆田系品牌化運營。目前很多民營醫院都向正規化、品牌化運營,而中國醫健聯盟正致力於此。中國醫健聯盟成立於2013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首批創始成員旗下擁有的醫療機構和醫院超過1000家。

好了,講這麽多莆田系的東西,沒有別的意思,因為往往危機才會促成改變,變則通。莆田系的這次危機也是他們轉型的機會,更是投資者發現機會,發家致富的良機:轉型必須借助載體,而這個十倍股載體就跟醫健聯盟有關。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註意到,上面提到的中國醫健聯盟,其發起大佬有:

1、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2、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3、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


這幾位大佬發起醫健聯盟,是看中了未來醫療服務行業這個超級大金礦,準備大搞移動醫療、民營醫療,甚至養老健康產業。而把這三個大佬聯系在一起的,有且只有這樣一家港A股:華夏醫療(8143.HK



真相終於露面。

這家公司被納入我的重點觀察名單,是因為兩個特別事件。一件是2014年6月公司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因為這個動作,當年公司資產幾乎腰斬,當年利潤也由上年的盈利2431萬,變成巨虧4.98——這種行為在內地俗稱“洗澡”,而且洗得特別的幹凈——這種壯士斷腕,刮骨療傷,如果不是想做點什麽,拿只能說明公司老板智商有問題。

第二個特別事件,就是公司最近的一個最新動作,我給各位格隆匯大俠匯報一下。

最新公告(發股票期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時冷兵器時代大戰之前,必須先準備好糧草才行。這次華夏醫療給管理層發放期權,極大可能就是大戰(大動作)前夕派發的糧餉。

詳情如下: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授出的購股權(1億份,行權價0.68港元)是份額數最多,人員數最多的一次,並且名單中包含了幾乎公司的所有管理層和業務骨幹,其中包括翁國亮的兒子(660萬份)以及侄子(700萬份)

而且,期權執行條件不是一次拿走,而是分三年,按照“433”設定,如下:



這樣設計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了:兄弟夥要玩真的,都給我出死力,一年一看,不出業績,不許行權!

莆田系與百度大戰剛告一段落,華夏醫療就發出這樣的公告,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那麽,華夏醫療(8143.HK),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

先看股權結構與股東背景。

股權結構:翁國亮31.22%,劉永好20.66%。




翁國亮實際持有297531016股,通過易耀控股(萬好國際全資控股,萬好國際由翁國亮實際控制)持有120960500股,另外他還有1700000份購股權和98500000股非上市可轉換優先股,加起來實際控制了31.22%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持有20.66%的股份,是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

股東背景方面,劉永好就不必介紹了,大家夥太熟了。剛淡出了民生銀行,手里一堆錢,著急找項目呢。

翁國亮:這個人很多投資者不熟。但在中國民營醫療領域,則是一個跺跺腳,大地會抖上一抖的角。



翁現為香港莆田商會主席,全國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擁有覆蓋福建省近300家的專業連鎖零售藥店,其所在的莆田系現在管理8000家民營醫院,其在香港投資成立華夏醫療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致力於內地醫療投資管理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華夏醫療參控股公司:



華夏醫療做什麽?


簡歷:公司通過旗下萬嘉集團在福建直接經營113間零售藥店,另外擁有三家綜合性醫院(珠海九龍醫院、重慶市愛德華醫院、嘉興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一定數量的專科連鎖醫院,目標是構建成真正意義的醫療連鎖機構布局,在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起到重要作用。


說白了,就是投資做醫院,做連鎖醫療,而且剛剛起步。

這個領域有多炙手可熱,有多值得追捧,看看郭廣昌的複星醫藥的醫院擴張計劃就知道了。

最關鍵的,它的醫院擴張,不需要像複星一樣,去市場上一家一家艱難地談。因為大股東翁國亮手上就有數百家醫院資源。

問題來了,為何劉永好這樣的行業外大佬也要做醫療?——十倍增長潛力。

拿劉永好來說,對於醫療行業,他算是“門外漢”了,就如同金融業一樣。20年前,劉永好進軍金融,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如今,民生銀行給了新希望集團十幾倍的回報。這一次,作為資本大亨的劉永好,開始對醫療產業不吝慷慨,從趨勢性的移動醫療,到民營醫院,甚至養老健康產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按照他的話:“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還能增長十倍嗎?絕對不可能!增長兩倍是有可能的;房地產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衣服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還有什麽能增長十倍?基於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雲計算的醫療衛生體系完全有可能增長十倍。”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前首富劉永好+地產大佬馮侖+莆田系這三者的豪華組合,可不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

往後了發展,劉永好負責資本,馮侖負責地產和物業,翁國亮負責醫院管理,三人可以共同做大連鎖醫院,做大移動醫療,做大健康產業。此外,華夏醫療還與中信醫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醫療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業務涵蓋醫療健康的全部產業鏈。

小結一下華夏醫療投資邏輯

首先,看好未來它作為大佬布局的載體功能。這個上面已經談得夠詳細了。

其次,作為殼的價值突出。目前,華夏醫療的市值才11個億。

最後,想要取得逆天回報,就應該在市場都沒搞懂的低位買入大佬布局的小公司,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買才能將收益最大化,同時價格底位也保證了跌的空間不大,相對安全。

總之,現階段的華夏醫療市值小,有幹爹(背靠大樹),有錢,有人,有故事,有目標,一切具備,只差臨門一腳了。

最後,關於華夏醫療的老千嫌疑

主要嫌疑有如下幾條:

1、2009.11.24——以6億港元購買翁生持有的藥品批發公司和80間藥店,代價中2000萬元以現金支付,2.9億元按兌換價每股0.06元發行可換股優先股支付、2.9億元發行年息1厘票據支付。



2、2010.10.12——以3:1的比例供股,供股價0.062港元,獲超額認購。由於翁放棄供股,持股被攤薄。

3、2010.12.10——每10股合並為1股,嚇跑不少散戶,股價暴跌。

4、2013.04.11——把1.2億元票據改成可換股優先股,換股價0.238元,相當於合股前的0.0238元,是之前供股價的38%。

5、2014.04.25——翁將部分可換股優先股以0.28元/股賣給劉永好,股價迅速翻番。

6、2014.06.16——把天價藥店的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致使財報巨虧、股價腰斬。

7、2014.12.05——劉永好把持有的可換股優先股全部轉換為普通股,正式成為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股價逐漸回暖。


從上面的1-4條來看,確實有明顯老千嫌疑,但也可解釋為翁國亮在獲取必要比例的股權,這個花了5年時間(09年—13年)。

不過從2014年第5條把股權賣給劉永好開始,公司明確在開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相信2014年6月商譽一次性清零(公司2013年盈利2431萬,2014年巨虧4.98億,洗了一個透徹的大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2014年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公司資產徹底坐實,也是劉永好正式轉換成為股東的前提:都是大佬,一起做事,別玩黑的。

還是那句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大佬都布局了,玩老千的時代也就過去了,畢竟,賺小錢可以靠玩玩財技,真賺大錢,靠的一定是真刀真槍的實幹,品牌和信譽——有馬雲為證。

對華夏醫療來說,如此歷史機遇的港股大牛市豈能放過?必須要做點正經事,賺點名正言順的大錢,公司這點覺悟還是要有的

(特別提示一點,本人並不完全清楚8143華夏醫療過去算不算老千股,以及未來是不是老千股。香港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老千公司,馬雲的阿里影業(1060)過去也一度被傳為老千股。所以,請各位自行控制和分析其中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7

税收政策调整走向 对聚美跨境电商的潜在影响分析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45881305

财政部宣布下调美妆类进口关税税率,该政策对跨境电商影响的市场解读众说纷纭,导致$聚美优品(JMEI)$     股 价出现波动。市场担忧主要源于担心进口关税下调可能导致聚美价格竞争力下降,以及专门针对海淘的收税优惠政策可能取消将进一步使聚美丧失价格优势。综合分 析后,我们认为整体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聚美的,原因是进口关税对传统渠道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小,专门针对海淘的行邮税税率下降可能性高于上升,政策调整大方 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渠道拉动国内消费,对合法完税的B2C海淘是利好。


1)下调关税税率对retail price的影响只有1%
首先要弄明白中国对传统进口贸易的征税构成,聚美CFO Mona在电话会议中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a.  关税tariff (税率将由5%降为2%),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 ;以零售价为300 RMB的商品为例,landed cost为60元(landed is about 20% of retail price ),5%的关税也就是 3 RMB, 对零售价只有1%的影响;

b.  VAT(17%),charge on retail price  , VAT的构成相对复杂,品牌商、经销商及零售商都需按照不同的比例缴纳,同样以300 RMB retail price的商品为例 ,VAT  50 RMB,是税收的大头,比进口税tariff高得多;

c. consumption tax (30%), charge on cost of good sold,只对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比如香水、彩妆、以及奢侈品,以300RMB的商品为例,消费税大概25RMB,8% of retail price;

因此,下调关税对传统进口商品零售价格的影响非常低,那么进而对聚美价格优势的冲击非常弱。


2)政策调整大方向是希望完善进口贸易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对聚美这类B2C海淘电商是利好,对小海淘不利
目前,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相对要高,商品选择有限,而中国人出境消费数额规模不小,在此背景下,国家宣布下调关税税率政策,从大的方向上看,调整是希望完善消费品进口贸易的中间环节,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因此,政策走向不管是对传统进口贸易,还是跨境电商都是有利的。

那么聚美和传统进口贸易渠道是否利益相悖?
首 先,聚美海外购以日韩等地的时尚快销品类为主,这类品牌大部分还没有通过进口贸易的渠道进入中国,中国人通常在境外消费或者通过某些第三方平台的小海淘购 买,“聚美海外购在售的80-90%的商品,都没有和传统进口渠道竞争,也就是说在线下零售店没有销售”,聚美CFO表示,因此和传统渠道在品牌及商品上 目前没有形成直接竞争,国家完善进口税收体系,将促进传统进口贸易及(合法完税的)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发展。

而第三方平台上的小海淘,首先 规模比较小商品价格没有优势,其次由于本身运营能力较弱,不具备和海关IT仓储系统对接的能力,大部分没有合法完税。聚美这类大型B2C海淘网站的进一步 做大,包括品牌、商品种类、运营规模等,将对小海淘产生冲击。据Mona介绍,“目前国内的美妆类消费,当中20-30%发生在第三方平台的小供应商”, 聚美做大将对当中的小海淘产生竞争。

 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聚美的价格优势并非完全仰赖与税收优惠,相反,作为一家电商企业,运营能力是核心,聚美直接和品牌或者其一级代理拿货,缩短了供应链,同时有规模化运营能力,是其具备价格优势的主要原因。


3)行邮税政策走向可能性分析
于 海淘为个人消费行为,和传统进口贸易有区别,因此,国家没有按照进口关税的税率标准向海淘行为征税,取而代之的是行邮税(parcel tax),美妆类parcel tax 50% ,母婴类10%。同时,专门针对海淘网站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应缴税额低于50元将享受免税,聚美在销售美妆类价格100元及以下、母婴类500元及以下 的商品都能享受免税优惠,因此,聚美全球购重点销售单价较低的美妆商品。
而对于单价较高的美妆类商品,50%的行邮税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

a. 50%的税率比传统进口贸易税收高很多,进一步上调可能性极低
传统进口贸易税收的几项税收加起来,合计税收大约在retail price 的18%,比海淘行邮税50%的税率低得多,聚美认为,50%的税率已经是insane的了,本身就制约了聚美的发展,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极低。

b. 优惠政策彻底取消
市 场还有传闻称50 RMB免税的优惠政策可能取消。既然行邮税上调可能性较低,那么只存在税率下调或者只取消优惠政策两种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过,整体政策调整方向是希望完 善消费品进口,进而将海外消费拉回国内消费,如果仅单方面取消优惠政策而全面按照50%的税率向海淘收税,那么高昂的价格对拉动国内消费将构成负面影响。 这是最悲观的假设。

c. 行邮税下调,对聚美是利好
假如市场传闻的免税优惠取消确有其事,那么与此同时下调行邮税税率的可能性比较大。聚美这类B2C海即使销售价格较低的商品也要交税,但是整体税率下调将使其有能力销售价位偏高的商品,要知道之前50%的行邮税税率一直制约着聚美发展高价位美妆类商品。

d. 用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
Mona在电话会议上还谈到海淘新品类母婴的发展规划:母婴毛利基本在0-15%,一些non-standard的母婴类商品毛利能达到20-30%。

公司短期在母婴品类的运营上将维持盈亏平衡,长期来看将同样是高利润的品类,毛利可能达18%,是一个single digit margin business

公司计划用大概2-3年的时间将母婴做到和美妆差不多规模,美妆类长期目标是40%的毛利,20% EBITDA margin。

具体到今年,美妆的毛利今年将保持现有水平,母婴毛利相对要低,将拉低综合毛利,但是由于母婴类客单价ASP较高,因此物流费用占比相对要低。







作者:i美股资产管理李妍
持仓披露:本文发表时所在机构持有$聚美优品(JMEI)$        多仓。
iMeigu Fund是一只专注中概互联网投资的基金,旨在通过专业研究团队的精选组合、仓位配置、动态再平衡、风险控制,获取中国互联网高成长带来的超额投资回报!
http://www.imeigu.com
@梁剑 @Ricky 


财政部周一称,将把包括西装、毛皮服装以及鞋类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减半,从6月1日起生效。其中化妆品税率将从5%下调至2%,纸尿裤税率将从7.5%降至2%。http://mms.prnasia.com/events/event.aspx?id=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52

遠東發展(35)估值低, 潛在盈利能力高

港股繼續疲弱尋底, 筆者繼續擁抱價值股, 事實上, 市況低迷是尋找價值股的好時機. 今次介紹另一支資產折讓股35遠東發展. 根據遠東發展最新中期報告, 截至九月三十日, 集團的股東權益有88.55億元, 已發行股份有19.176億股, 每股資產淨值為4.618元. 不過, 集團持有不少酒店物業, 土地以及停車場, 由於是自己用來經營, 因此, 是以成本減折舊入帳, 不能反映真正資產的市值, 如果將這些自用的酒店物業, 土地以及停車場按市價重估, 集團資產淨值增加至200.5億元, 相當於每股資產淨值10.45元.

此外, 集團私有化帝盛酒店的交易在10月14日完成, 並且增發1.5377億股, 由於私有化價錢較資產真正市值有折讓, 集團資產淨值進一步增加至234.97億元, 相當於每股資產淨值11.35元, 以現股價2.67元計算, PB只有0.235倍.

最近15年集團沒有供股記錄, 年年派息, 最近3年股息都有增長:

2013年: 13仙
2014年: 15仙
2015年: 16仙

以現價計算, 歷史股息率有5.99%. 集團經營往成績不俗, 看看最近5年的一些統計數據:










遠東發展有以下的主要業務:

1. 物業發展, 包括多元化的住宅物業發展項目組合,遍佈澳洲、上海、廣州、香港、倫敦及吉隆坡。帳面值67.24億元, 今年中期來自物業銷售的收入8.89億元. 發展中住宅物業之累計預售總值74.63億元, 預期項目竣工時將產生大量現金流.



2. 物業投資, 包括位於上海、香港、新加坡及墨爾本的零售及辦公樓宇, 帳面值30.04億元,今年中期收入2,574.1萬元.

3. 停車場業務, 包括351個停車場,約有70,700個車位。當中24個為自置停車場(19個位於澳洲、3個位於紐西蘭及2個位於吉隆坡),提供約6,700個車位, 帳面值30.04億元。其餘停車場組合包括位於澳洲、紐西蘭及馬來西亞的約64,000個車位,乃根據與第三方停車場擁有人訂立之管理合約經營。今年中期收入2.99億元.

4. 酒店業務, 經營20間自置酒店共約6,000房間(9間位於香港、5間 位於馬來西亞、4間位於中國內地、1間位於新加坡及1間位於倫敦)及12間發展中自置酒店, 共約3,044房間 (1間位於香港、1間 位於吉隆坡、1間 位於墨爾本 , 1間位於中國內地、1間位於柏 斯,3間位於倫敦及4間位於布里斯本). 帳面值96.26億元, 今年中期酒店業務及管理收益6.34億元.

集團最新投資是在今年11月16日, 與周大福企業以及Echo Entertainment Group合資發展澳洲布里斯本Queen's Wharf項目, 涵蓋位於布里斯本海濱黃金地段的3座由約2,000個單位組成之住宅大廈、5間世界級酒店、高檔餐飲及商業商舖以及一間賭場。預期項目之總核心發展建築面積為544,600平方米.

集團發展項目組合價值高達380億元, 顯示集團未來潛在的盈利能力. 集團自12月1日開始回購股份, 9天共回購了458.1萬股. 大股東今年也是不斷增持.





遠東發展資產折讓高達76.5%, 估值非常便宜, 是淡市收集的好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56

2016年三大潛在投資風險 阿爾法策略更勝一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577.html

2016年三大潛在投資風險 阿爾法策略更勝一籌

一財網 秦偉 2016-01-08 16:13:00

2016年,全球經濟仍面臨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疲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中國經濟放緩等多重不確定因素,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步入正常化,新加坡銀行預計,今年全球股市將出現大幅波動,建議投資者采取阿爾法(alpha)策略,增持創新科技個股,並持有包括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在內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方向標誌著發達市場已經逐漸從金融危機中複蘇,同時,發達市場周而複始推出刺激增長和穩定金融體系措施的日子將會結束。鑒於日本和歐洲經濟已經逐步穩定,預計2016年不會有新一輪的刺激措施。”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師Richard Jerram表示。

新加坡銀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幅為3.4%,略好於去年。其中,發達市場今年經濟增幅預計為2.2%,略高於去年的2.1%,新興市場經濟的增幅則有望從去年的3.9%增至4.4%。預計美聯儲今年每季度加息一次,每次0.25%,聯邦基金利率將於年底達到1.25%~1.5%的水平。

新興市場需要做出經濟改革。“存在貿易赤字和依賴於大宗商品出口的經濟體,匯率遠低於其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反映出美國的極端貨幣政策及高商品價格已經不能發揮明顯效用,這些經濟體更需要推行經濟改革。”Jerram說,已在推進改革措施的中國,近期數據反映出經濟發展趨於穩定,政策在短期內能為經濟提供支持,不過還需要更多基礎性改革調整措施。

過去一段時間,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一直被唱衰。新加坡銀行投資總監侯偉福認為,現在亞洲股票的估值已經低於發達市場,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該行將其評級由負面上調至中性。此外,亞洲政府有加推寬松貨幣政策的空間,也是帶動股市上漲的催化劑。

“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阿爾法策略將成為投資回報的主要來源。我們看好股票市場中的業務創新主題,以及出售認購期權的收益策略。此外,我們建議投資者考慮包括無相關性的策略,尤其是對沖基金。”侯偉福表示,該行建議增持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減持投資級別債券,增持歐洲股票和減持美國股票。

侯偉福認為,投資者在2016年將面對三個潛在風險,建議投資者堅持多樣化的投資組合。第一個風險是中國能否在重新平衡經濟的過程中引導經濟軟著陸;其次是美國利率的走勢,如果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強勁,令通脹壓力上升,美聯儲可能被迫加快加息的步伐;第三個因素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風險,金融危機後全球監管改變,令銀行不可再作為做市商持有債券,令市場流動性大幅削減,如果投資者因負面消息撤資離場,可能令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67

萬寶大戰第二季 萬科重組潛在交易對象是誰?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23/980150.html

2015年12月18日,在寶能系兇猛突襲之時,萬科緊急停牌,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昨晚,萬科披露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2015年的資本大戲萬寶之爭,因萬科繼續停牌重組,成為跨年,進入了第二輪博弈。2016年1月22日晚,萬科披露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去年12月18日,在寶能系兇猛突襲之時,萬科緊急停牌,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

過去的一個月里,萬科管理層合縱連橫,意圖重組,下決心解決股權分散根本問題;而持股24.26%的寶能系,則因為股市下行、監管收緊,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和政策風險。

雙方的博弈仍在進行。兩個月後萬科將複牌,屆時股價若大跌並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萬科管理層出局,也不是投資者包括寶能的期望。

那麽,萬科管理層將如何化解困局?王石郁亮還有什麽籌碼可以換來姚振華的妥協,寶能能否退出第一大股東之位?

重組獲初步進展

在1月18日複牌日到來之前,萬科申請繼續停牌。

從1月22日晚最新的公告內容看,萬科決心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公司已與一名潛在交易對手簽署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書。

但這名交易對手並不是萬科唯一的選擇,公司除與前述潛在交易對手繼續談判之外,還在與其他潛在交易對手方就其他潛在收購標的進行談判和協商。

萬科透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中,預計將收購多項境內外資產,如收購全部成功實施,將有助於提升公司在地產核心業務、新業務和海外業務方面的市場地位,並完善公司產品線布局。

“看起來是很靠譜的資產重組。”接近萬科的人士說,哪怕耗時良久,萬科也要引入戰略投資方,稀釋寶能系股份;另一方面,萬科也在與寶能系談判,希望對方到期可以主動減持股份,退出第一大股東之位。

根據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之前的表態,萬科不能接受寶能的控制,雙方有理念的根本分歧。上述人士說,王石和郁亮是想做實業,打造一家長青的品牌企業。而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過往的履歷顯示他擅長“資本運作”;萬科崇尚“事業合夥人”,正在打破金字塔科層制,姚喜歡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職業經理人在他那里得不到尊重。

一個需要註意的事實是,王石郁亮等管理層不僅是萬科創始人、管理者,同時也是股東,萬科事業合夥人持有公司4.14%的股份,他們有“受托責任”,也有理由操心公司的未來。

當前的萬科,正處在轉型關鍵期,制度變革也剛開始不久,管理層需要的,是一個與他們理念相符,互相支持的大股東,而不是一個攪局者。

“如果我是王石,面對自己一生的成果(遭遇敵意收購),我也會想一切辦法反擊。”上海利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合夥人黃建平說,寶能成為萬科大股東合法,王石反擊也合法,如果從公司價值出發,王石可能是對的。寶能用高成本高杠桿的短期資金舉牌,不大可能長遠規劃萬科的未來,一旦控制萬科,公司在兩年內很可能會被掏空拆解變現來獲取短期收益,因為結構化資管計劃到期必須清算還款。

“沒有寶能,還有其他人(舉牌),”接近萬科的人士表示,這次管理層不僅要擊退寶能這樣的“敵意收購”,更要借助重組這項工作,徹底解決萬科股權結構分散、易被收購的問題。

寶能的風險

萬科停牌這段時間,壓力似乎集中在了寶能一邊。

此前郁亮曾表示,萬科之所以不歡迎寶能,是因為對方杠桿收購尤其是用萬能險收入買萬科股份,管理層需要向相關各方提示風險,包括買萬能險的人、金融機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

“用保險資金來配合實際控制人,把保險機構作為融資平臺,保監會已經提出公開批評,是否要改正,(寶能系)也有政策風險。”萬科獨董華生近日表示。

1月20日,保監會召開座談會,擬就高現價產品監管規則進行修訂,涉及基準額與資本金的比例調整。

前海人壽財報顯示,2014年公司的高現金價值產品保費收入(萬能險)占比為90%,2015年前9月,其萬能險產品收入接近500億,估計全年達600億,占比仍居高不下。

有熟悉前海人壽的保險業內人士分析,前海萬能險收入大概是資本金的10倍,若按此次修訂意見則需調整到2倍,“估計這段期間,前海人壽會繼續通過發債、增資來補充資本,但是就算怎麽補,它高現金價值產品的保費規模肯定大幅受限。”

前海人壽是寶能系舉牌萬科的前鋒,目前持股逾6.6%,而寶能系另一投資平臺鉅盛華公司,資金狀況又如何?

黃建平分析,鉅盛華舉牌萬科的資管計劃是2倍杠桿,0.8平倉線,2-3年期限,優先級資金的年化成本估計在6%以上,資金來源據媒體報道可能來自銀行理財、信托理財等;而如果劣後資金是萬能險,相當於約5倍杠桿,加上資管計劃,總杠桿大約10倍。

此外,寶能系的戰線很長,旗下有約20家各類多行業公司,同時舉牌數家上市公司,如中炬高新(600872.SH)、華僑城A(000069.SZ)、明星電力(600101.SH)、南玻A(000012.SZ)等,從資產負債表大約估算,寶能系的主要資產可能已經大部分抵押,一旦萬科的戰局不利,銀行信托保險客戶都是趨利避害的,寶能資金來源隨時可能枯竭。

14日,萬科公告申請繼續停牌前,寶能罕見發聲,自證資金充裕,力圖洗清市場對其資金鏈問題的質疑。

寶能提供的資料稱,“據某權威估值機構給寶能地產出具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寶能地產目前凈資產約1200億。”但對於該權威機構信息並沒有進行任何披露,凈資產測算方法等也不得而知。

而根據寶能地產2015年10月在深交所提交的債券募集說明書,截至2015年上半年,其凈資產僅為117億元。如果給出了1200億的凈資產估值,則意味著寶能半年內凈資產飆升了10倍。

在多位房地產業界人士看來,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寶能地產還稱,其未來三年綜合物業開發收入將超千億,開發利潤將超百億,而根據億翰智庫2015年房企銷售排名,寶能地產2015年銷售額為132億。若未來三年實現千億收入,則意味著寶能年複合增長率要超過200%。

博弈後的新平衡

寶能多次舉牌,現已穩居萬科第一大股東。但到目前為止,寶能沒有披露,也沒有被要求披露其舉牌的目的。

在寶能投資萬科意圖不明的情況下,雙方只能依靠各自的籌碼博弈。目前,寶能系最大的牌是持股24.26%,並且後續還可能增持;而萬科的牌則是,合縱連橫,爭取所有中小股東,以及利用相關規則迂回。

資產重組,按照萬科公司章程,屬於重大事項,需股東大會2/3以上通過,這意味著,萬科可能要爭取除寶能之外所有其他股東的同意。

王石表示,萬科希望看到最好的結果就是要多贏,照顧到多方利益。只要是能符合廣大股東利益的,他和萬科管理層不介意作出妥協。

接近萬科的人士透露,管理層一直尋求與寶能姚振華溝通,希望找到一個寶能資金安全退出、各方損失降低到最小的方法。

融創董事長孫宏斌認為,以規則來看,寶能控制不了萬科,它(股權)不可能超過30%,否則觸發要約收購,現在萬科股票24塊錢,近3000億的盤子太貴了;而寶能已經是第一大股東,萬科再增發,攤薄了還是第一大股東,因為很難有人再接盤。所以大家最後還得坐下來談。

華生則建議,如果寶能試圖增持萬科股份至30%以上成為控股股東,萬科可經董事會決議,向證監會提出申訴,要求審查寶能的收購人資格;同時,還可聯合華潤等減持受限的機構投資人及董監高,申請證監會不豁免寶能的要約收購義務。

可以預見的是,經過萬寶之爭,萬科股權結構將明顯改變。之前王石曾表示,未來萬科要做符合中國國情的大企業,即混合制企業,智慧就在於國有資本是大股東。

此前在瑞士信貸內部交流中,王石說,按照寶能現有的股權,它進董事會是遲早的事,但並沒有達到可以輕易對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重大改變的地步。

對管理層來說,未來理想的格局是,華潤加上未來引入的國資股東,充當戰略股東,最好就是財務投資,持股在30%以內;萬科事業合夥人及其聯盟萬科企業股中心居於第二位,持股10%-15%;安邦、寶能居後。

“寶能舉牌萬科,只是資本的沖動”。中國房地產職業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認為,寶能也知道,萬科發展起來很重要的原因是股東不幹涉,團隊很成熟。如果把這兩樣都強行拿掉了,萬科將不再是萬科。未來寶能會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董事會,但應該還是參與的角色,對決策不會有重大幹預。

陳雲峰樂觀預測,此次寶萬之爭,結果會向好,股東之間會達成平衡。像原來一樣,管理團隊發揮主導作用,把品牌和企業繼續做好,用實際的業績來回報股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萬科近日召開了年度營銷大會,一系列跡象顯示,現任管理層治下的公司仍在按部就班地運行。

萬科總裁郁亮表示,2015年,萬科確定了萬億大萬科的願景,未來十年達到萬億市值是一個基本的量化目標。

他說,2014-2015年,通過事業合夥人的1.0階段,萬科完成了身份認同和精神氛圍搭建,未來它還會演化到2.0乃至3.0階段,不斷叠代更新,為實現萬億大萬科提供機制保障。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柴剛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4

獨家:華人科學家首次證明寨卡與小頭癥潛在關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75.html

獨家:華人科學家首次證明寨卡與小頭癥潛在關聯

一財網 錢童心 2016-03-13 17:30:00

在最近一期“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科學實驗證明了寨卡病毒與小頭癥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它可以通過直接感染人類神經前體細胞,影響它們的生長雕亡,從而可能影響到胎兒大腦的發育。

寨卡病毒與小頭癥的關系一直被醫學界深深懷疑,但還從未被證實。在最近一期“Cell Stem Cell”《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科學實驗證明了寨卡病毒與小頭癥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它可以通過直接感染人類神經前體細胞,影響它們的生長雕亡,從而可能影響到胎兒大腦的發育。

盡管這一研究結果不足以確認寨卡病毒就是小頭癥的直接誘因,但是仍然足以為今後的科學實驗提供重要基礎,尤其是為短期內研制出抗寨卡病毒療法奠定了關鍵一步。

中國團隊主導的實驗

這項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明國莉和宋洪軍教授領導的實驗室與弗羅里達州立大學唐恒立教授領導的實驗室主導完成,並由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金鵬教授實驗室提供基因表達測序技術。這支研究團隊中有三分之二研究人員來自中國。《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獨家采訪到參與此項研究的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也是文章的作者之一的溫哲钘博士。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整個實驗的過程。

神經前體細胞是正在發育的大腦中的一種幹細胞,它可以分化成多種神經細胞而參與人類大腦的組成。研究人員發現,當神經前體細胞被暴露在寨卡病毒中,它們不但會被感染,而且可以大量複制寨卡病毒。同時,寨卡病毒會殺死這些受感染的神經前體細胞,或限制它們的生長,從而可能引發我們所看到的“小頭癥”。

“我們把人體皮膚細胞‘重新編程’,讓它們變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並分化成大腦皮層神經前體細胞(NPCs),這類細胞類似發育中胎兒的大腦皮層神經幹細胞,也是小頭癥患者欠發育的細胞。研究結果顯示,當此類細胞暴露在寨卡病毒中56小時後,高達90%的細胞被感染。這就說明寨卡病毒能夠直接感染神經前體細胞。”溫哲钘對記者表示。

此前,寨卡病毒已經被發現能夠感染很多種類的人體細胞,不過這項最新的研究揭示了神經前體細胞對寨卡病毒尤其敏感。“我們也想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未來的測試中,我們會獲取更多證據。” 溫哲钘對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該項研究還揭示了寨卡病毒能夠多大程度損害大腦的發育。這是通過基因表達測序(RNA-seq)來證明的。研究人員把寨卡病毒放入幹細胞中,基因表達測序結果顯示,與細胞周期(cell cycle)有關的基因表達都下調了,但與細胞死亡有關的基因表達則是上調的。這些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表達被破壞,意味著細胞無法生長形成正常的腦組織。

盡管這些體外培養的細胞模型的表現缺陷目前還不能直接和小頭癥聯系起來,但是這個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人類細胞的模型,能夠更加便於科學家研究寨卡病毒的機理,特別是對胚胎大腦發育影響的機理。此外,研究還提供了一個藥物篩選的平臺,為抗寨卡藥物的研制鋪平道路。溫哲钘說:“我們會繼續以這個模型深入研究寨卡病毒的作用機理,也會用一個體外大腦三維模型(mini-brain)來進一步研究寨卡病毒和小頭癥更直接的關聯,同時我們會用神經前體細胞作為平臺進行藥物篩選。”

所謂藥物篩選,就是對可能作為藥物使用的物質(采樣)進行生物活性、藥理作用及藥用價值的評估。研究人員將向暴露在寨卡病毒中的幹細胞里面添加不同的藥物成份,從而來判斷哪種藥物對於阻止細胞感染或雕亡最有效。

下一階段的研究中,科學家還要試圖解釋更多問題,比如寨卡病毒的特異性問題。不同種類的寨卡病毒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嗎?而全球不同地區的人對同一種寨卡病毒的反應也會不同嗎?這些問題都有待於今後的研究中得到答案。

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抗擊全球突發性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的努力也在此次寨卡疫情中達到高潮。截止今年2月,全球有15個企業參與了Zika疫苗的研發,20家公司參與了寨卡病毒的診斷測試。上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在華盛頓和日內瓦的通報會上對全球學界商界對寨卡病毒的重視提出表揚,稱此次各方行動速度要比應對埃博拉疫情迅速得多。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傳染病和過敏性疾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博士說:“埃博拉疫苗我們研制了10年,但是醫藥行業對此毫無興趣。我們幾年前還研發出西尼羅疫苗,然而同樣找不到合作的藥企。”

而抗擊寨卡完全是另一個故事。Fauci博士說:“我們已經有了很多主動找上門來的人,其中既有生物醫藥公司,也有大的制藥企業。”世界衛生組織寨卡研究項目負責人Marie-Paule Kieny博士在上個月的發布會上介紹稱,NIH目前已經擁有兩支正在研發的全球最先進的寨卡疫苗。她表示:“寨卡疫苗的進展非常迅速,幾乎每天都是一番不同的景象,數量與日俱增。這是鼓舞人心的,我們相信這樣下去,未來18個月內,大規模的寨卡疫苗臨床試驗就將全面鋪開。”

中國也在積極投身寨卡病毒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數月前就成立了由八個課題組組成的寨卡攻關團隊,通過與國際巴斯德網絡系統的全面合作,正在診斷、疫苗和抗體研發、病毒至病的細胞、分子和免疫機制等多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力爭在短期內有突破性的進展。”

18個月或是18年?

鑒於寨卡疫情是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業內樂觀預期抗寨卡藥物或疫苗有望今年年內就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不過按以往經驗來看,開發一種有效優質的疫苗通常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為15至20年。比如,賽諾菲研制出與寨卡病毒同科的登革熱病毒疫苗就花費了長達20年的時間。賽諾菲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表示:“Fauci博士稱NIH的疫苗最快將於今年年底前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但是他沒有預測何時能夠大規模啟用寨卡疫苗。沒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是很難知道疫苗是否真的有用。”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聯合所長安瑞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研究病毒可能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病毒都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們還無法預測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制需要多長時間。不過隨著信息的不斷積累,會推動研究的進程。上海巴斯德所也將加強對寨卡病毒的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的Kieny博士也表示:“現在還很難預測寨卡疫苗何時能夠商業化,也很難預測驗證測試需要多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去年3月,寨卡疫情在南美洲爆發以來,僅巴西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就達到150萬人。去年10月以來,巴西小頭癥病例增至583例,是往年任何時候的四倍還多。上周五,哥倫比亞出現了首例疑似與寨卡病毒有關的小頭癥病例。除了被懷疑與小頭癥有關之外,寨卡還被懷疑與吉林-巴雷綜合癥(Guillain-Barré)有關,病毒會通過侵襲人的神經系統從而引發癱瘓。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37

專家稱七成危險廢物失控 潛在環境風險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908.html

近期發生的常州外國語學校土地汙染事件引發各方廣泛的關註,“危險廢物”也進入人們的視野。5月10日,環境保護部專家稱,目前我國大約有七成的危險廢物尚未納入環保部門的統計範圍之內,大量環境風險處於不可控狀態。

有企業將廢酸排入市政管道

在當日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廢硫酸環境監管及回收利用政策研討會”上,環保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何藝博士介紹,根據環統數據,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從2000年的830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3634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1.1%。而據專家研究估算,我國每年危險廢物產生量超過1億噸,約有7000萬噸的廢物尚未納入環保部門的統計範圍之內,大量環境風險處於不可控狀態。

頻發的危險廢物非法傾倒和掩埋事故已成為突發環境事件的重要誘因,嚴重威脅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何藝介紹,目前企業自行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情況不明,潛在環境風險高。我國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危險廢物是由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自行簡易利用處置,但產廢單位自行利用處置情況不明,很可能通過產品等其他形式間接給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潛在的風險。

而與此同時,我國危險廢物的焚燒和填埋處置能力不足,焚燒、填埋價格高,危險廢物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導致危險廢物大量堆存,甚至非法傾倒。2014年我國危險廢物利用設施負荷率平均僅為28.4%,能力嚴重過剩。據測算,2014年全國危險廢物需焚燒和填埋處置量約為1000萬噸,能力缺口超過600萬噸;全國醫療廢物需處置量超過200萬噸,能力缺口超過100萬噸。

2014年各級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有2180件,其中涉危險廢物違法案件約占移送案件總數的40%。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溫英民以廢硫酸為例介紹,我國是硫酸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每年產生1億噸廢硫酸,但廢硫酸處置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偷排、直排等問題十分嚴重。

“2014年,引起廣泛關註的騰格里沙漠違法排汙事件中,寧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偷排汙水的主要成分就是高度濃縮的廢酸。”溫英民說,還有企業通過鋪設暗管等方式,將未經處理的廢酸排入市政管道、溝渠、河道、池塘,在偷排上可謂挖空心思。

有預測稱,我國硫酸消費量到2018年將達到1.1億噸,化工行業年消耗硫酸約2000多萬噸,大約有一半會形成廢硫酸。初步預計,我國廢硫酸每年在4000萬噸以上。

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之稱,在工農業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硫酸工業協會副會長徐曉軍介紹,截止到2014年底全國硫酸生產能力達1.24億噸。硫酸的消費主要是兩大塊:化肥用酸和工業用酸,“由於廢硫酸中雜質較多,而化肥質量涉及糧食安全,現在化肥行業禁止采用廢硫酸生產化肥。但許多小企業還在非法使用。”

危廢監管執法能力待加強

“產生廢硫酸的企業,對廢硫酸的去向有極強的保密性。因此,要對廢硫酸的量及種類有一個準確的統計幾乎是不可能的。”青島奧蓋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在軍告訴記者,除鈦白粉、石油加工、鋼鐵酸洗企業廢硫酸量較大之外,其它單個企業產生的廢硫酸量不大,年產廢硫酸量在10000噸以上的企業較少,許多企業每年的廢硫酸量在幾百噸到幾千噸之間。

此外,廢硫酸濃度高低不一,有害雜質含量普遍較高且有的含有重金屬難以處理。廢硫酸有機物含量高。精細化工領域廢硫酸中大多含有有機物,直接利用會造成二次汙染。

研究顯示,廢硫酸對地下水的危害遠大於一般的化工廢水,它在滲入地下的同時,還將巖石、土壤中的重金屬化合物經反應溶解進入河流或地下,對河流或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用這些被汙染的水灌溉,又對土壤造成嚴重汙染。

“由於廢硫酸是一種液體,產生廢硫酸的企業又比較分散,與危險固廢及工業廢氣相比較,偷排偷放非法使用比較方便和隱蔽,因此盡管廢硫酸對環境有極大的破壞性,但並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王在軍說。

研討會上,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政策處副處長賴曉東介紹,危險廢物監管及環境風險防範是我國當前環境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近期中央出臺的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對強化企業環境監管,提升企業環境自律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到2018年要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可以預見,隨著環境汙染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違法成本將大大提高。

溫英民也表示,2015年中央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方案》明確提出關於“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要求,並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保監會聯合研究制定《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方案》,廢硫酸產生、運輸及相關資源回收等企業是否要納入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範圍、如何開展相關環境風險評估與排查、如何進行環境風險監控、如何公開企業環境風險信息並接受社會監督等很多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徐曉軍建議,對全國廢硫酸的產生和應用情況進行摸底普查,基本了解廢硫酸的來源和去向及數量,根據廢硫酸的濃度及所含雜質進行分類,以便於資源利用和管理。強化環保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加大處罰力度,嚴控企業弄虛作假,對廢硫酸的各個環節全面管控。對產生廢硫酸量較大的園區,如同處理危險固廢一樣設立專業的廢硫酸處理中心,實行與處理危險固廢一樣的財政補貼政策及稅收政策。

何藝也建議,強化企業守法意識,加大執法力度,將現有法律法規落實到位。提高危險廢物無害化利用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執法的能力建設。完善現有管理體系,提高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並確保科研經費保障,提高技術支持能力。

某電鍍廠周邊的居民。攝影/章軻

2014年危險廢物實際經營規模利用處置比例

2011-2014年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企業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