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16-sep-2011.html
昨天沽出330,我相信買入前做過此股研究的理性人,看了業績報告後絕對有能力在3秒之內作出沽清決定,即使不賣出,亦絕不會買入,但為何我可以在直 插$17.xx後的短時間停頓可以順利成交賣出呢?什麼人接我的貨呢?
我的思想實驗作出三個假設:
1. 搏反彈的投機者。
2. 無論任何情況都愈跌愈買的持有者。
3. 程式交易的自動買盤。
大家認為以上三項中的那一項最大機會接我貨呢?
近期的思捷門事件引來了大量的「討論」,其實分析錯誤有幾閒,最重要是保持FA入FA出,TA入TA出,如果大家認為FA入TA出的變招技巧會更有效,我 不會反對使用,但我相信在未來長久的投資生涯中,會出現更大量的錯誤,即是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我想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這點有部份人已經身同感受。
當然有些人的投資系統是封閉式的(Close End),即是有入無出,無論FA入又或者TA入,任何情況都沒有一致性的退出機制是十分危險的。這種封閉式投資系統的最大問題就是蝕多了很多不應該蝕 的。
賺少了很多應該賺的,還是蝕多了很多不應該蝕的,大家自行研究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吧。那些對個人投資哲學思考沒有幫助的「討論」,大家還是左眼入右眼 出吧(單眼發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0vemb.html
前段時間去了4S店轉轉,發現比亞迪的G6做的真不錯,8萬多的價格,給人感覺如同20萬左右的車車,旁邊的顧客也有同樣感覺,聽銷售人員說S6預定了 100多輛,G6剛到就預定了2輛,恩,不錯,G6簡直可以秒殺國內其他品牌了,後來瞭解到現款F3、F6明年出將出2012款,估計也會耳目一亮,這個 時候感覺到9月底開始,比亞迪強勢的原因了,可惜這些信息現在才略知一二。
買入公司:
一、比亞迪:
本來可以和老巴同志同成本持有,現在卻高高介入,今天買入比亞迪,這個公司其實是三塊業務,一、汽車,二、新能源、三、電池、照明、IT
目前市值440億港幣,按財政狀況,這個公司不值得投入,但王傳福這個人是個不可多的好企業家,綜合看,BYD值得投。
二、環球思捷:
關注思捷很久了,歐洲的經濟危機總讓我擔心,但基於綜合考慮,今天也買入思捷。
管財兄做為行內人士的分析讓我有一定的認知基礎。
三、李寧:
其品牌內生價值有長生命力的可能,有擴張全球的潛力。
比亞迪:王總和老巴是主要因素,其次,其產品品質提升神速讓我驚訝;
思捷:ESPRIT的品牌價值和休閒服飾與體育服飾的對沖關係;
李寧:其綜合體育事業有吸引力,內生性品牌價值沒有得到發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yn3f.html
壓抑不住興奮,思捷環球(00330)中期業績好於預期。之前估算,2011年撥備足夠多了, 撇除撥備,她還是很賺錢的公司,好運氣。今天暴漲該股一鼓作氣超越新華文軒(00811)成為投資組闔第一重倉股--算浮盈還是新華文軒位列前茅,我並不 介意及十分期待思捷環球將來浮盈超越新華文軒。
簡訊:
思捷<00330.HK>中期純利跌74%至5.55億元,每股盈利43仙;派發中期股息26仙,派息比率維持60%。
補充點資料,大家投資思維有差異,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人最近半年,十月去了新西蘭(沒看到思捷蹤影),去了新加波,香港,11--12月去了華中及東北 三省,一月去了泰國,我見到的思捷環球專賣店生意都不好(可以說是很不好,體育類服裝專賣店也很差),而且問過追蹤他的博友,生意都不好。媒體也都不看好 她的生意。但在11年十一月到12年一月,還是分批買進,並成為投資組闔第二重倉,今日才跳升為第一。至於為什麼,可以說我好運氣。也可以說這是適合我的 搵食套路。
泰國CENTRAL WORLD,亞洲出名的購物中心,二十幾分鐘沒客人埋單,寥寥幾個在看。
個人的投資比較簡單,也沒高等的知識(初中水平,除了英語)更沒能力預測她的業績,或巴菲特那種現金流折現那種估值,變量太多(我看很多人的預測更多的都是錯得一塌糊塗,不單純指思捷環球)。本人買入的思維比較單純---假設我有錢買這公司,值不值得買?在遠離市場的同時,希望撿些便宜貨(當然好公司是求之不得)。而有時也撿到山埃,例如合生創展。----我是頑強的打不死的小強。
投資有風險,謹慎獨立思維。
思捷環球在美國紐約34街的旗艦店正在清倉(號稱全球最大的梅西百貨也在這街),便宜到你不信,3美元一件T,還買2送一,毛衣十幾美金,褲子十美金。明 顯是在結束營業的清倉,整個賣場貨已不多,只有三分之一面積在營業,其他已清空,客人在排隊搶----股東的心疼得血都在流,賣得那麼便宜---只是,估 計美國市場已計提足夠,賣多少都算利潤吧。
美國消費者實在是太幸福了,這裡MADE IN CHINA的東西,如服飾類CK,DKNY,GUESS等,像在紐約著名21世紀百貨連鎖店(還不是OUTLET)賣得比我們佐丹奴這類還便宜,真正的物 美價極廉(也許比某購物網站的假貨還便宜)。正是由於中國廉價的製造,才令美國的物價很平穩,1美金還很多在用。以購買力來看,人名幣是泡沫之母---我 更相信美金的國際公認購買力,一旦人民幣失去炒作的價值,基本在國際沒多少價值,很多地方她和港幣的兌換價差不多,呵。
為思捷環球退出美國喝彩,這裡的消費者實在不好侍候。期待其在中國這個錢多人傻的市場能混得好。
另外,美國很精彩,比想像中精彩多了。更適合「遊學」而不是單純的「旅遊」或「購物」。值得膜拜的東西,在電視電影常看到的建築物,或是價值觀,太多太多。
明天思捷環球將公佈年終業績,做個推測--會比市場預期好。
我當然沒能力精確預測她的業績,甚至完全沒有底,只是從大股東的背後的意願來推測,說白了,就是YY.
1,股價大幅下跌,人事劇烈調整。好歹是個曾經過千億市值的公司,怎麼都要維持一個形象,今年的業績要穩定軍心,先維穩,再發展。
2,前年大幅計提,今年會回流部分。而且不必為美國業務輸血,德語區經營穩定。
3,ZARA的大股東財富比巴菲特還多,優衣庫的大股東是日本的首富---說明普通休閒服裝這個行業,還是很賺錢的行業,只是護城河不高。股價從高位下跌超過九成,已過度反映。
4,我相信她還是個賺錢機器。
----
以上只是YY,推測。今天股價似乎偷步炒上,無論業績如何,我都會再減少部分倉位,進一步降低成本,然後做五年左右的長線持有。回顧我的投資組合,一般能低價買入而持有五年左右的股票,即使不算股息,都可以獲得十分可觀的收益。
投資有風險,謹慎獨立思維。
在Zara與H&M自助模式崛起,並取得成功的同時,Espirt對於提供自助模式始終是有點抗拒,雖然香港有些門店已經劃出部分舖面,給顧客自行試穿貨品,然後才到收銀處付賬,但這些改革,終究是慢了一步。
採購團隊對潮流的敏感度不足,似乎仍然困擾著思捷,集團去年銷售額301.65億元,較去年有所減少,但宣傳及廣告開支卻由9.8億元大幅增加至15.8億元,顯示集團要大力催谷宣傳,方能維持過去的銷售額,而非因為銷售僱客認為趨時的產品,而蜂擁趕去購買。
叫筆者擔心的是,思捷的現金流狀況惡化得頗快,翻閱財務資料,去年7月時整個集團手頭淨現金還有27.14億元,一年時間過去,現金卻花了不少,現時淨現金水平跌至14.89億元,一來一回沒有了13億元,過去集團現金豐厚的優勢,似乎逐漸消失。
翻開整份報告,筆者覺得,思捷的優勢已經所剩無幾,惟一可恃的,是我真心相信這盤賬是真的,思捷每年均為賣不出的貨減值,德國人做生意很老實,不用擔心賬目是假的。
思捷環球00330的突然低價配股,感到極為詫異。配股價是近十年最低價格,還不用通過股東會通過,連單一大股東也是事後才知曉。高 盛表示,思捷6月底止手持現金31.7億元,而債務為16.8億,淨現金為15億元。公司過去六個月錄經營虧損,而集團需要進行供股,反映下半年營運無改 善。在新CEO領導下,集團重心似乎尚未轉移至削減成本及重大投資。供股集資所得,將優先用於產品供應、供應鏈等,預計供股導至營運成本更高。這麼大規模,低價的配股無需經股東會通過,甚至連和大股東溝通都沒,時間也很急促。吸引投資者的昔日優秀管理層,和投資人良好溝通公司文化已經悄然改變。除了應付營運,這次集資,也許有複雜的利益爭鬥。
中國動向前段時間崩盤讓我對股票的價值有了新的畏懼,市場先生可以給出淨現金還打五折的價格。這個畏懼和價值認知也使我八月和九月連續減倉思捷環球。今天繼續賣出部分,多次賣出持有成本已在10元下。供股以否,仍在考慮。我可以耐心等她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恢復雄風,但前提是---持股成本不能高。
今日借助深圳控股00604大升超過8%,及中國動向連續攀升,老三股新華文軒,筆克遠東,貿易通均在52周新高附近,個人投資市值創新高。深圳控股已成為投資組合市值最高的股票,而且還有很多想像空間,紀念一下。
思捷〈0330〉於週一晚上宣布,建議以二比一的基準供股,每股供股價為8元。考慮到其前景一般,現價也不算吸引,欲供股者真的要三思。
按照供款條款,若有投資者於週一收市前以每股12.44元買入2000股思捷,並按建議供股,股東要維持與現在同樣比例的權益,將要付出8000元供股〈8元X1000),每股的成本將由12.44元升至16.44元〈12.44元X2+8元〉/2。
當然,供股是一種眾志城成籌錢發展的活動,思捷與供股後的體質將於上週一時不同,現金將會增加51億元,負債比率降低了,這樣體質的思捷值博嗎?一 家上市公司供股若有所為,是可以考慮支持的。不過,思捷於供股文件中,供股所得資金將用作重振Esprit品牌、整頓產品動力、翻新現有店舖、發展供應鏈 等,筆者對此有所保留。誠如筆者於早前於「思捷只剩下信用」一文中提及,過去一年集團為及重塑品牌,令到手頭現金明顯減少,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現金及等 價物由47.94億元減至31.71億元,財政實力大為削弱。
這一年重塑品牌的效益,並不顯著。歐洲地區的營業額由去年首季的66.88億元,減少21.3%至52.64億元,跌幅頗大。思捷在當地遇到的問題不只是當地市場消費疲弱,新興對手的崛起也把消費者吸引到別的品牌,要重奪競爭優勢,須加倍努力。
亞太區方面,首季銷售亦告倒退。今年七至九月的首季度錄得營業額11.73億元,下跌12.1%。中國方面,由於早年跟華創(0291)合作時大力 擴張銷售點,部分店舖的位置不佳,失去華創這個伙伴後,在華發展要重新整合,重組分店是難免的。以現時的價格和公司前景衡量,今天股價雖下跌,尚未到吸納 時。
伸延閱讀:思捷只剩下信用:http://mymoneyinsider.com/?p=1490
圖:思捷首季度歐洲地區的銷售下跌(Wikimedia Commons)
| ||||||
由紅底股變成爛股的思捷(330),上週一宣布上市以來首次供股,供股價八元,較當日收市價折讓達三成六,比例為二供一,抽水超過五十億元。消息一出,投資者即「掟貨」離場,拖累股價三日內急跌一成六。九三年上市的思捷,曾是基金及散戶愛股,股價大上大落,堪稱股壇最刺激的「過山車」,成為近年最受爭議的股票之一。去年,集團推出一百八十億元變身大計,之後主席、CEO相繼換馬。如今,生意未見轉機,股價卻愈跌愈有,散戶「一殼眼淚」。本刊找來股評人陸叔(陳永陸),點評三個不同時期買入思捷的新舊股民,他們的經歷代表了金魚缸內的眾生相。 上圖左起爛蓆王持有約20,000股思捷98年4月買入平均入貨價 約$5性格:被動、欠計劃煉「金」者持有50,000股思捷11年10月買入平均入貨價 約$11性格:理性、唔熟唔食好「息」賭徒持有20,494股思捷09年11月買入平均入貨價 約$45性格:固執、不服輸 煉「金」者 散戶:周先生年齡:六十多歲職業:退休持股年期:1年累收股息:$20,500賬面蝕:$77,000會否供股:供 有十幾年買股經驗的周先生,七、八十年代時經營布料買賣生意,曾賣布料予當時的思捷亞洲。九八年,他看好邢李㷧會搞好思捷,便在兩元三毫價位入市,再於七元時沽出,勁賺二十萬。之後,思捷股價升至過百元,他怕摸頂,一直忍手。「股價不斷破頂,怎知幾時真係到頂?邊度敢買?啲錢唔係我賺就唔諗喇。」他毫不惋惜道。去年十月,思捷發盈警,股價跌穿十一元,他決定搏一搏,大手買入五萬股。「思捷係藍籌股,市值由千幾億跌到得百幾億,再跌嘅風險好低,如果公司成功轉型,一定有機會升番啲。」他決定斥十六萬元參與今次思捷供股,將每股成本拉低至十元二毫,搏思捷浴火重生,「周顯(專欄作家)五十蚊時叫人沽,話會跌到五蚊,依家佢都叫人買,話會升到上廿蚊。」但就不會額外買供股權,周先生解釋:「睇吓下年業績表現,如果盈利繼續沉落去,盤生意一定有問題,到時會考慮斬纜﹗」 陸叔點評:理性得財者 「周先生EQ一流,夠冷靜理性,七蚊賣出後,見到思捷升到過百蚊都唔買,真係忍得。加上佢熟悉行業運作,所以跌到咁低都敢入貨,而家已立於不敗之地。待市況好轉,股價升超過十一蚊時,可將供股部分賣咗先,餘下股份就等下年公布業績後再作打算。」 好「息」賭徒 散戶:黃伯年齡:八十二歲職業:退休持股年期:3年累收股息:$116,200賬面蝕:$720,000會否供股:供 「積穀防飢,養兒防老,得第一句啱,仔女都要照顧自己家庭。買股可以升值,又有息收。」黃伯笑說。九○年退休前,他用二十多萬元在中環買下一間唐樓,其餘閒錢就用來買股。○八年,思捷股價插水至三十多元後再反彈至五十多元,黃伯見思捷派高息,便沽出部分滙豐(5)及新世界(17)股票,買入一萬多股思捷,○九年全年派息$2.85,「那年我收咗三萬幾蚊息o架,之後上過六十蚊,但貪佢高息無放到,之後跌到倒水咁,走唔切,於是喺四十蚊我溝咗一次,三十蚊我又溝多次。原先諗住收息食飯,點知佢咁衰,由益我變咗害我﹗」黃伯呻道。上週六,他向女兒借了八萬元,參與思捷供股,「焗搏o架啦,賣咗啲供股權有咩用啫?得嗰幾毫、一蚊,供咗仲有得搏喎!」黃伯手上仍持有滙豐、新世界等藍籌股,兩間公司近年都供股,黃伯亦本住「無蝕底」精神照供如儀。如今,思捷股份賬面勁蝕七十二萬,黃伯仍十分淡定:「人家話買股票同賭錢無分別,我唔係咁計,賭錢輸咗渣都無,股票唔輸得晒!我又未賣,賣就話蝕啫,未賣仲有希望,等佢返家鄉!」 陸叔點評︰死纏爛打 愈輸愈多 「黃伯係『雙高』,即高齡兼高位入貨。我唔贊成佢借錢供股,除非有好多現金,唔係又何必同屋企人借呢?我建議佢沽走部分思捷股票,套現去供股,風險細啲。退休後買股收息係啱,但小心跌入股息陷阱。周期性股票好受經濟周期影響,唔係長期都派到高息,特別息更加無保證。公用股就唔同,經濟差都要用水、用電,房地產信託派息都穩定。」 爛蓆王 散戶:黃先生年齡:四十多歲職業:任職銀行信貸部持股年期:13年累收股息:$390,000賬面賺:$94,000會否供股:不供 最「長情」,非黃先生莫屬。他於九八年起用十萬元買入思捷,「貪零售股業務較易睇,我都炒過佐丹奴(709)。」其後思捷股價拾級而上,以○七年歷史高位計算,他手上的思捷股票市值高達二百六十萬元,黃先生卻一直「攬住唔放」。「對我嚟講,思捷升到二十蚊已經係神話!但升到二十蚊唔放,八十蚊又點會放呢?破一百幾蚊時,我都覺得升到傻咗,朋友問點解仲唔賣,但我唔知套現後有咩用。(唔換馬?)當時我無乜留意股票,無心水股,索性擺喺度收息。」黃先生一副「唔在乎」的模樣,但提到九八年買入自住的藍田匯景花園單位仍未供完時,他不禁嘆氣道:「早知一百蚊賣咗思捷,供完層樓有凸,錯失咗機會!只怪當時思捷派息勁,供樓利息又唔係特別高!」錯失發達機會,幸好賬面仍有賺,但黃先生卻拒絕再拿八萬元供股。「一定唔供﹗供股價八蚊較我平均成本價仲要高,無謂再掟錢落去!攤薄係賬面嘅問題,係數字遊戲,股價升得番就無問題。」口硬皆因手上的股票已「回晒本」,「○五、○六年開始派高息,收一、兩年股息,我已經回咗本,可以話無本生利!」黃先生使出「磨爛蓆」本色,繼續期盼:「我會等下一個高峰期先放,有可能升番上去四十蚊!或者擺喺度,等到退休先。」 陸叔點評︰成也EQ 敗也EQ 「黃先生竟然無咬牙切齒?由五蚊升到一百蚊都無動於衷,佢唔單只EQ高,係EQ過高!係人都想賺多啲,但問題係佢唔識止賺,升市要止賺,跌市更加要止賺!一百蚊時唔賺,跌到五十蚊就一定要賣,賺少咗係肉赤,但都係賺呀!呢個係好多股民嘅心魔。其實○九年後都無咩息派,大把機會逃生,就算無心水股,都可以套現先,再慢慢搵。佢唔供股都啱,隻股票冇幫佢賺過大錢,無謂再掟錢落去。」 供股坐三年 思捷大折讓供股,有外資分析員直言,集團的變身大計就算成功,亦要至少三年後才有成果,散戶要有心理準備當長線投資,才值得供股。「思捷最大問題係銷售問題,公司高達五成業務來自批發,令改革鞭長莫及。」該分析員指,思捷的特許經營店數目遠多過自營店,「以往好多大牌子如Prada、Burberry都用franchise模式,但因為轉款速度太慢,慢慢轉以自營店為主,思捷都必須走同一條路。但佢集團太大,短期內earnings唔會點升,就算股民對佢有信心,都要將股票放入枕頭底唔理佢三年,先會見到改革成果。」他透露,思捷短期內因消息出現波動,成為不少基金的「短炒樂園」,最壞情況可能低見$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