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托之外的另一火藥桶:基金子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87

雖然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誠信托事件最終涉險過關,但考慮到今年中國有近150億煤礦類信托產品到期,礦業信托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火藥桶。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增長逐漸顯出疲態,去年在地產“類信托”上狂飆突進的基金子公司正在成為信托之外的另一個火藥桶。 基金子公司:房地產“類信托”瘋狂增長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個基金子公司就開始陸續推出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目前已經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涉足地產類業務。 作為首批成立的基金子公司,嘉實資本於2013年2月中旬就推出首個投資於房地產項目“嘉實基金……此後,新成立的基金子公司也紛紛涉足房地產,包括金元惠理、華宸未來、新華富時、中信信誠、財通資產、萬家共贏、信達新興等公募子公司,目前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已涉足房地產類信托業務。 這些產品大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存續期為1至2年,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就將陸續進入兌付期。但相對於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從事信托業務,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風險控制上都更加欠缺。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證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2月初,基金管理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達到63家,註冊資本合計30.3億元,平均每家不到5000萬元。 其中,註冊資本超過1億元的僅有7家,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資本註冊資本達到3億元,在所有基金子公司中排名首位,而有超過一半的基金子公司註冊資本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 同樣從事信托業務,信托公司有嚴格的凈資本管理要求,而基金子公司幾乎處於“裸奔”狀態,資本與風險嚴重背離。 地產增長放緩 銀行收縮信貸 如今,隨著房地產增長日漸顯出疲態,地產融資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敏感的銀行業已經嗅到一絲危險的氣息,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 今年1月,我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環比下降。2月10日至2月16日當周,42個城市同比月周均成交面積9成全部下跌。 而且價格上漲乏力也讓人不得不擔憂房地產的前景。一二線城市同比漲幅也開始收窄,三四線城市價格更是穩中微降。與去年同期的火爆相比,今年樓市開局顯得相當沈悶。 近日,媒體報道稱已經有銀行預見到風險增加,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周一A股房地產板塊相關個股表現低迷,成為下跌主力,四大地產龍頭均跌逾5%,上證指數跌破2100點,報收2077點。其中萬科跌6.56%,保利跌8.51%,招商地產跌8.07%,金地集團跌7.66%。 上周五華爾街見聞曾引述《21世紀經濟報道》未具名報道,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要求企業金融業務條線重新審視相關政策流程並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停辦理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昨天,《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確認,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確如傳言所說,春節前即下發相關通知。今天,興業銀行也在網站公開確認已停止夾層融資。 前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發表看空中國房地產預測,他稱自己首次開始從趨勢上看空房地產,並認為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已是盛世危途”。 財大氣粗的銀行尚且謹慎,資本單薄的基金子公司不得不令人更加憂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8

人人公司盈利路:從炒股到出售子公司

http://tech.163.com/14/0319/11/9NMOVGPI000915BF.html

文|廚子

人人公司又盈利了,這次靠的不是炒股而是賣公司。

根據人人公司最新公佈的201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人人公司第四季度總淨營收為3070萬美元,同比下滑29.1%;歸屬人人公司的淨利潤為1.015億美元,好於上年同期的淨虧損2110萬美元。但人人公司第四季度淨利潤的大幅飆升得益於出售子公司糯米獲得1.327億美元的一次性收益。這個數字同時說明,如果人人公司沒有出售糯米網,第四季度至少虧損超過3000萬美元(這還不算糯米網極有可能產生的虧損)。

在財報公佈前,人人公司剛剛經歷了股價暴跌的一天,盤後下跌8%,最大跌幅則超過10%(按照人人公司目前的市值來計算,10%基本與出售糯米網的獲利相同)。

糟糕的財報

這是一份讓陳一舟感到難堪的財報:

人人公司第四季度總淨營收為30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29.1%;

人人公司第四季度淨營收為15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3.7%;

人人公司第四季度遊戲淨營收為156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9.6%;

人人公司第四季度毛利潤為13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9.8%;

人人公司第四季度運營虧損為4260萬美元,去年同期運營虧損為2270萬美元。

曾經的陳一舟被稱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具野心的創始人之一。在赴美上市後,人人公司對自己的介紹往往是:「Facebook人人網)+Groupon(糯米)+Zynga(人人遊戲)+Linkedin(經緯)+Youtube(56網)」。但現在有一個數字顯得無比殘酷,人人公司現在的市值僅有14億美元左右,跟它的任何一個模仿對象都相去甚遠。

而不夠專注的人人公司或許還需要儘量出售更多的業務來瘦身(以及盈利),在市場中佔據份額較少的56網以及經緯網都可以考慮跟隨糯米網的腳步。

漫長的業務線

有評論指出:一個1億活躍用戶數的產品比5個1000萬用戶的產品值錢4倍,而人人公司恰恰做了那5個1000萬的生意,更可怕的是這幾個產品之間很少有互補和協同效應產生。

看起來曾經讓人人引以為傲的多業務線正在成為人人的拖累,「Facebook(人人網)+Groupon(糯米)+Zynga(人人遊戲)+Linkedin(經緯)+Youtube(56網)」中除了已經甩賣的糯米以外,幾乎都困難重重,

財報顯示人人公司第四季度遊戲淨營收為156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9.6%。人人遊戲曾經輝煌過,但隨即而來的則是連續虧損,公司大幅裁員,甚至有消息稱還有新的裁員在醞釀之中,而人人遊戲的業務負責人也病休在家。人人公司對遊戲淨營收的同比下滑解讀為主要由於先前發佈的遊戲已進入成熟期。顯然遊戲業務的調整以及開發放緩導致人人公司最重要的現金流來源受到衝擊,如果人人想重新輝煌,人人遊戲必是重中之重。

除了人人遊戲外,人人公司旗下的經緯網和56網面臨的困難更大,甚至不排除再度被出售的風險。

去年年底,經緯網全新改版重新上線;今年年初,經緯網則開始引入大數據解決方案團隊,並進一步整合人人職場資源。但被稱為中國的Linkedin的經緯網並沒有顯示出一點Linkedin的影子,而且正版的Linkedin(領英)目前已經入華,並與多家社交媒體達成深度合作。未來經緯網將受到更大的挑戰。

和經緯網相比,56網的日子要好過一些。根據人人公司2013財報顯示,其互聯網增值服務(IVAS)營收為21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8%,而此項營收的增長主要由於來自於公司在56.com網站上的虛擬人才秀服務我秀的營收增長。但和其他主流視頻網站相比,56網無論是市場佔有份額還是品牌認知度都遠遠不足,在移動端更是幾乎沒有展現出發展前景。

移動端乏力

在人人公司的第四季度淨營收中,在線廣告營收為10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9%,人人公司解讀為主要由於競爭壓力加大,以及流量繼續從PC平台向移動平台過渡。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人人網宣佈重回校園以及加大對移動端的投入,並發布多個移動端新版本。但從財報數字顯示,移動端要想成為人人公司收入主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人人公司在移動端發力並不晚,事實上早在2011年,人人公司就開始投身移動互聯網。當年11月,陳一舟宣稱要打三場戰役其中一場就是加快遊戲的移動步伐,盡快分拆上市。此後人人公司更是推出不少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比如啵啵、美美以及眾多遊戲APP,但這些產品並未引發多大的市場反響。

隨後經緯名片通曾被陳一舟視作其轉戰移動互聯網端的另一款「殺手級」應用。陳一舟希望借用這款集名片掃瞄、溝通聊天和商務社交功能為一體的產品撬動移動互聯網,形成一條不同於騰訊QQ的社交關係鏈。但由於僅有名片功能而缺乏社交,這款相對小眾的產品也並未撐起人人公司的移動天空。

去年年底,人人公司開始佈局移動互聯網IM,但在這個並不算太熟悉的戰場,人人公司面對的是強大的微信以及來勢洶洶的易信和來往。

更讓人人公司覺得困難的是,目前在移動端還沒有良好的商業手段,其CFO黃輝曾坦言:「現在,用戶將四分之三的時間用在了移動端上,但目前尚未進行移動廣告商業化。」

在財報公佈後,黃輝則表示:「在去年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預測去年四季度的廣告營收中有8%來自移動端,而實際錄得的數字是10%。今年農曆新年之後,公司移動端開放平台的廣告營收有加速增長趨勢,但是正如陳一舟此前所言,目前中國市場上,相比在傳統在線廣告方面的投入,廣告主在移動端的預算還很小。」

同時黃輝還表示:「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很少積極開拓移動端廣告業務,並向品牌廣告商推廣這一業務。你可能聽到某些企業移動端貢獻的廣告營收比人人的要高,這些企業主要還都是電商企業,而純粹通過移動端營銷的品牌廣告商數量很有限。預計今年人人的移動端廣告業務還會增長,但是因為這個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公司無法準確預測增長的速度和規模。」

這就是現在人人公司的一個困惑所在,由於移動端的衝擊,PC端的流量在持續減少,但移動端廣告的生態系統還不算成熟,很多廣告代理和第三方公司僅停留在談論移動端廣告的階段,在相應的廣告預算和測試系統方面仍然缺管進展。

移動端或許還要人人公司更耐心的等待,才能成為陳一舟口中的「移動互聯網站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85

訛稱「十方控股」子公司「中國六合彩」詐騙實錄

2014-06-19  NM
 
 

 

世界盃開鑼,賭波博彩熱潮乘勢而起,自稱屬上市公司「十方控股」(1831)旗下的蚊型公司「兆睿」,獲有「中國六合彩」之稱的中國福利彩票授權,發展網上賭業,四出遊說「幸運」市民入股十萬港元,揚言一年後每月可賺五千元,記者追查下卻發現「兆睿」與「十方控股」並無關係,彩票業務更純屬虛構,市民要小心提防。

陳小姐(化名)年屆七旬的母親早前經朋友介紹,參加「兆睿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計劃,陳小姐為瞭解投資詳情,遂陪母親出席其投資講座。講座上「兆睿」稱獲大陸官方彩票公司中國福利彩票授權,於坊間集資推廣大陸彩票業務,聲言投資者以五百至二萬美元開設投資戶口,一年後每月最少可獲五千元利潤。陳小姐認為事有蹊蹺,「我聽咗成個座談會,根本唔知自己應該要點做投資,同埋幾時攞番錢,點樣攞番錢。」惟陳母深信不疑,早前更已以五千美元入股,陳擔心母親墮入騙局,遂向本刊求助。

跟進:拉上市公司落水

據知「兆睿」逢週二、五晚上,均於觀塘成運工業大廈一單位舉行投資講座,記者上週到訪,職員一見陌生人即十分避忌,表明無介紹人陪同不能內進,更一度否認有投資講座,直至記者說出負責人名稱,職員始放行。講座場地只有三數百呎,場內並無任何公司商標、招牌,當晚約有十多人聽講座,多為中年人,部分人互相認識。及後一名年約六十歲、自稱金老師的負責人登場,一出場便向觀眾問:「六合彩會唔會執笠?」他接著以專家口吻稱香港賽馬會業務「穩賺」,然後話鋒一轉搬出數據,指有「中國六合彩」之稱的中國福利彩票投注額,近年亦已增長逾萬倍,又指為進一步推廣彩票業務,福利彩票已批出網絡下注代理權予在港上市的「十方控股有限公司」,負責網上、電話投注及推廣業務,此時金更著在場人士上網搜尋,以確認十方為香港上市公司。

不提風險只講賺錢

金續指,「兆睿」為十方旗下公司,現為上述項目向公眾集資,呼籲在場「幸運兒」把握機會投資:「保守估計一年後,每個月可按投資比例,拎到彩票公司銷售額百分之五為利潤,如果彩票公司有十萬投注額,(投資者)一次俾七萬蚊開戶,每個月就有五六千。」他又大派定心丸指,「中國福利彩票永遠唔會執,十方控股係個主公司,唔會走咗去。」過程中負責人並無解釋公司如何使用資金推廣計劃,更無提及投資風險,最後「兆睿」主要負責人「四哥」許漢傑粉墨登場,指在場不少人已開設投資戶口,又提醒成功介紹朋友加入投資可獲一千美元獎金,揚言「收百分之五佣金足以令我哋致富」。

十方與兆睿無關

根據「兆睿」網頁,除了彩票,公司亦發展林木及二元期權等投資,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兆睿」於一三年二月成立,前身為「佰樂嘉商務管理有限公司」,由持馬來西亞護照、報稱居於深圳的Mahadir Bin Mohamed持有。證監會的網頁顯示,「兆睿」並非持牌中介人。十方控股(1831)則於二千年成立,為大陸媒體廣告商,公司發言人向本刊表明跟「兆睿」並無任何關聯或業務往來,公司目前更沒有從事彩票相關的業務,踢爆「兆睿」謊話連篇。

專家話:無牌集資違例

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指,世界盃開鑼前,一直有市場消息炒作,指中國彩票業將開放網上平台,但其實至今未有任何公司獲授權。他又指,市場未有足夠資料瞭解代售或轉售彩票的毛利有多少,市民須小心提防,雖然過往有上市公司確會找名下公司集資,投資者應要求公司提供證書或聲明,核實其集資途徑。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則指,只有持中介人牌照者,方可於證監會監管下集資,加上「兆睿」稱介紹朋友投資可抽佣,無牌的「兆睿」及一眾參與者事實上已擔當中介人角色,故有機會觸犯證監會《證券及期貨條例》,「中介人須有相關的投資知識,過程中亦要解釋投資風險,如果你咩都唔識就叫人投資彩票,咁其實已經犯咗例。」

回應:口供前後矛盾

記者其後致電許漢傑質詢,許先指「兆睿」跟十方控股「係無關」,但又自相矛盾地指「係佢屬下嘅公司……我哋公司都未開,喺網上(集資)咋嘛」,許隨後又自稱只是參加者,「六月廿二日兆睿正式開幕你再詳細瞭解,我唔需要答你呢樣嘢。」本刊已將個案轉介證監會,事主已向證監會投訴,會方將調查事件,但拒絕評論。(李詠珊)

中國福利彩票係乜?

有廿七年歷史的中國福利彩票為官方彩票機構,由大陸財政部全面管理,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發行,禁止地方擅自發行。福利彩票有多個玩法,除了跟六合彩玩法相似的「七樂彩」和「雙色球」,亦有較傳統的「刮刮樂」,種類繁多,一二年全年投注額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

壹判官

「兆睿」作古仔氹客人交出積蓄,投資者應做足功課,以免誤墮投資騙局!劣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854

史無前例!三一重工子公司告贏白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572

一家中國企業和美國白宮打官司,居然還破天荒地打贏了! 周二,美國一家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奧巴馬政府禁止中國企業拉爾斯控股公司(Ralls Corp)的一宗在美並購案,這一行為侵犯了對方的合法權益,拉爾斯公司應當被允許質證。拉爾斯控股公司是中國大陸三一重工集團的子公司。 早在2012年9月,拉爾斯控股欲收購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海軍軍事基地附近的4座風力發電廠項目,但遭奧巴馬政府和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下令阻止。此後該公司便提出訴訟,指控奧巴馬政府越權。 中資企業勝訴白宮的法律案件前所未有。此案是第一宗挑戰CFIUS的審核流程案例。這宗案件的勝利,意味著美國以存在國家安全風險為由阻礙外資公司收購美國企業或商業項目未來可能存在挑戰。類似這種審查案件中,外資企業尤其中資企業收購美國資產屢屢遇阻的情況可能發生改變。 曾在政府貿易相關訴訟領域從業多年的Mayer Brown合夥人Timothy Keeler評論稱: 我認為這是個相當大的事情。這是史上首次CFIUS面臨嚴重的貿易訴訟,也是其歷史上第一次敗訴。 該公司沒有挑戰奧巴馬的決定,而是批評對方缺乏基於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正當程序。上訴法院的裁決也並沒有反對美國總統基於國家安全而阻止外國投資的的最高權力。然而,法院裁決可能改變企業的對美投資策略。 拉爾斯控股去年的上訴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並沒有為他們的最終決定或行為向拉爾斯給出任何理由或者解釋。” CFIUS成立於1950年,這是一個由財政部長主持的跨部門協作委員會。通常,CFIUS會針對那些被視為涉及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開展為期30天的審查。若有需要,CFIUS有權將審查期額外延長45天。之後,美國總統有15天時間做出最終決定。 當前,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公司的低端服務器業務也在接受CFIUS審查,最終結果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14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 tulip鬱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30491522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註明:本人曾做空一波華聞傳媒已獲利不錯,目前剛開始建倉微不足道小小賣空倉,佔我倉位尚不足輕重,爭取中肯,涉及個股多空雙方不用來找我辯論,兼聽則明嘛)

     被華聞視為未來的國廣東方,身為國家OTT播控平台7家牌照商之一,啥事不干總想躺著掙大錢,結果7家裡面唯一從未起步,早已遠遠落後於市場。

     優朋與南方傳媒合資做版權終端渠道,百事通,湖南芒果TV,CNTV這些完全已經加速起步,CNTV的OTT愛上電視半年前就以一週20多萬新增用戶規模巨速增長,現在只會翻番;優朋最近新增每天超過3萬戶;芒果TV已經發力;百事通隨時可以IPTV轉OTT;樂視再遭殃也有個打擦邊球的超級電視,版權畢竟有儲備;連難兄難弟央廣都聯合愛奇藝、江蘇廣電啟動一年多了。其他地方廣電也可以申請內容牌照,國廣東方以為自己是香餑餑,一直就躺著做夢漫天要價,其實就是個只有牌照又沒帶寬又沒內容又沒終端渠道商的「三無」棄兒,還沒有央廣覺醒的早,已經沒有多少選擇。

     這時優土來了,優土其實不一定要這個牌照,因為阿里也入股了華數啊,但優土想隔了兩層的小股東關係,還不如多個備胎。

     可國廣東方是「三無」,出不起價,要麼優土殺得狠啊,拿著算盤就可以算:帶寬你沒有,還要用我的,折多少錢;內容你沒有,都我去做去買,折多少;終端你沒有,還是我去找,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辛苦費買路錢太虧了,折多少;技術我比你好,技術吃喝工資算多少多少。。。最後總盤估值3億RMB,可憐兮兮。相對之下,優土5000萬划算啊,想當年$樂視網(SZ300104)$ 一筆過5000萬給了CNTV地痞流氓費才有了現在的局面,可還不是說沒渣都沒了?!優土佔了國廣東方16%呢,還有個渣。

     可國廣沒辦法啊,這麼多年「三無」總要改變啊,可是。。。優土其實不是最理想的,1)它是媒體大平台,不靠你,也沒你什麼事;2)它在內容製作方面網站裡算好的,影視製作裡算業餘選手,就是個最會炒菜的好裁縫。3)人家還有渠道、備胎

總結:優土賺,國廣虧,但沒辦法。想想國家待你多好,給你個牌照顧你,折騰這麼多年就值3億RMB,有眼無珠啊。
評估優土:其實我看好優土,雖然資本不看好。
評估華聞:國廣就估3億人民幣,華聞到現在還總估值235億,值個毛啊。儘是夕陽媒體的平台,超高溢價亂收購。我慢慢繼續做空,4個主要做空標的之一,一直看到6-8元,第一目標1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7

貝萊德在滬設全資子公司 外資陸續“搶灘登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352

中國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站顯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近日已獲準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貝萊德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從原先的代表處到設立中國子公司,貝萊德不僅有機會直接在中國開拓其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還能在內地更靈活和快捷地執行其大中國戰略。 而且,這種趨勢或蔓延至全球其它大型資產管理機構,加大中國市場拓展力度,陸續成立從事投資咨詢業務的中國子公司。當前,不僅是貝萊德,另外兩家全球大型資產管理機構也成立了中國投資咨詢子公司。 不僅是大型資管公司,無論是創逾三年新高的恒指、升值壓力大增的港元,還是創下年內高點的A股、創近5個月新高的人民幣,都顯示外資看好中國市場,陸續“搶灘登陸”。最近國際資本的流入,甚至令部分投資者猜測是否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再起。 獨立咨詢機構澤奔咨詢(Z-BEN)周四最新報告稱,這些機構的舉動,意味著全球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中國戰略已開始出現非常大的變化。在這些機構產生的標桿效應下,預計明年底前還有約20家全球型資產管理機構設立中國子公司。 相對於代表處,中國子公司的業務範圍更廣。目前外資代表處僅可開展研究及有限的管理職能。外資資產管理機構若要開展業務,還需要由境外銷售代表來國內與客戶詳談投資細節。而中國子公司可以獨立簽署商務合同、設立分支機構、直接雇用職員等。 更有意義的是,此前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必須通過合資公司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開展零售和機構業務。而成立中國子公司,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將有機會直接在中國開拓其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 貝萊德已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投資專業人士超過1.15萬位。截止3月底,貝萊德管理的總資產達4.4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8

皖江物流子公司債務亂局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022/267648.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史堯堯 隨著民生銀行的一紙訴訟,迄今為止國內最大一筆鋼材貿易信貸違約事件被公之於眾。

9月10日,安徽皖江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575.SH,下稱“皖江物流”)公告稱,2014年9月5日獲悉公司全資子公司淮礦現代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淮礦物流”)因無足額資金支付到期債務,作為第一被告被中國民生銀行上海分行起訴,截至2014年9月5日,物流公司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20多個賬戶已經被全部凍結,凍結金額共計1.5億元。

皖江物流的數據顯示,淮礦物流金融類債務總額127.18億元,涉及19家銀行,其中已到期債務9.98億元,未到期債務117.2億元。隨後,與皖江物流有業務的商業銀行紛紛采取措施,其中貸款金額不大的商業銀行多采取債務平移的方式來暫時掩蓋風險。

與此同時皖江物流拋出了淮礦物流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的解決方案。這引起了債權銀行的不安。

追債

多家商業銀行對於上述訴訟頗有不解。

“淮礦物流擁有很多商業銀行的短期借款。皖江物流的大股東又是安徽省大型國有企業,無論哪一方都可以籌集一些資金還給民生銀行。”一家與淮礦物流公司有借款關系的商業銀行高管趙某說。

記者獲得的淮礦物流公司2013年度和2014年上半年度財務報表(不包括其子公司)顯示,商業銀行的短期借款分別為57億元和65.5億元。

對此,民生銀行總行相關人士表示,起訴前,民生銀行與公司大股東、皖江物流和淮礦物流多方溝通、交涉。在各方面都無法解決下,最終將淮礦物流公司告上法庭。

公開資料顯示,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淮南礦業)以41.56%的股份為皖江物流的控股股東。

淮南礦業是安徽省屬重點國有企業,是全國520家大型企業集團和安徽省17家重點企業之一,現有12處生產礦井、14個子公司,資產總額1490億元。

在皖江物流的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物流貿易,鐵路運輸和港口業務收入。其中,物流貿易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90%以上。而物流業務主要由公司全資子淮礦物流公司運營,從銷售的主要產品來看,鋼材和銅材經營的主要品種。

據記者了解,在民生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及皖江物流發布公告後,與皖江物流有業務的商業銀行紛紛采取措施,其中貸款金額不大的商業銀行多采取“債務平移”的方式來暫時掩蓋風險。也就是說 ,債權銀行向皖江物流或者控股股東淮南礦業發放一筆貸款授信,由後者接收淮礦物流的債務。“民生銀行應該是沒有與相關方面談妥這種方式。而其他涉及金額較大商業銀行只有進行正規的法律程序來向相關方面施加壓力。”上述商業銀行高管趙某稱。

今年9月17日,皖江物流公告稱,接上海證券交易所電話通知,稱中國光大銀行武漢分行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反映公司全資子公司淮礦物流商業承兌匯票逾期形成光大武漢分行墊款事宜。

此份公告揭示了淮礦物流的業務模式。 作為中間商,淮礦物流借助皖江物流和母公司大股東淮南礦業的國企背景從商業銀行獲取信用借款。一方面,從上遊供貨商獲得鋼材後,其向供貨商開具商業銀行承兌匯票;隨後在獲取鋼材後,其再賣給下遊經銷商,從後者獲得貨款。

在此當中,商業銀行借出的資金不是以貸款科目,而是以承兌匯票和信用證的方式。參與其中的商業銀行向淮礦物流公司要取保證金存款和萬分之五足有手續費、收取信用證金額千分之一、二左右的手續費。

皖江物流公告指出,截至目前已經發生的涉及光大銀行的該類業務共5筆,除上述淮礦物流向上海中望公司開出的1.2億元商業承兌匯票之外,尚有5.1億此類款項。截止發稿,光大銀行並未回複記者提出如何解決此類業務的問題。自民生銀行提起訴訟起,多家債權商業銀行開始與安徽省政府、淮南礦業、皖江物流進行協商,但進展緩慢。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如果想不出現不良貸款,只有不停地進行墊資。

據記者了解,作為最大債權人,起初由興業銀行主導與以上各個方面的談判,但談判進程並不順利,現已改為中國銀行牽頭來商討債務償還問題。截止發稿,興業銀行、中國銀行兩家銀行並未給與記者采訪回複。

在此期間,當地公安局曾召集所有債權銀行的經辦人談話,向他們詢問在與淮礦物流公司業務中有沒有行賄受賄行為,並告知隨後等待公安局意見。

一位了解此事的債權銀行高管李某說,據了解由於較大債權銀行為股份制銀行,相關部門有意讓他們承擔更多損失,以此讓其他較小的債權銀行承擔較少的損失。“中國銀行畢竟是國有商業銀行而且在當地貸款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其出面可能會有更多議價能力。”李某說。

斷臂

隨著事態的發展,令債權銀行感到不安的是,面對全資子公司127.18億的銀行債務,相關方面將要選擇拋棄子公司的方式來保全自己。

9月24日,皖江物流公告指出,淮礦物流公司債務總額167.49億元,其中已到期債務20.69億元,未到期債務146.8億元。根據債權人性質將債務劃分為金融類債務和非金融類債務,金融類債務總額127.18億元,涉及19家銀行,其中已到期債務9.98億元,未到期債務117.2億元。非金融類債務40.31億元,其中已到期債務10.71億元,未到期債務29.6億元。

皖江物流董事會秘書姚虎告訴記者,安徽省政府相關部門將淮礦物流本次重大信用風險事項,定性為典型的系統性案件。不僅事關淮礦物流債權人的利益,而且事關皖江物流全體股東、債權人的利益,事關安徽省金融生態環境和投資發展環境,事關社會穩定。“因此,如何處置,必須綜合考慮皖江物流、淮南礦業、本公司股東、債權銀行、其他債權人等各方面的情況,局面異常複雜,必須慎重研究,兼顧各方訴求。”姚虎說。

不過,皖江物流10月1日發布公告 稱,同意全資子公司淮礦物流向法院申請重整。“進入法定重整程序後,物流公司的債權債務將從上市公司剝離,上市公司對物流公司出資成本及應收款項等損失約29億。上市公司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安徽省國資委以及控股股東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可以通過借力資本市場,采取諸如重大資產重組等方式,彌補上市公司投資及應收款項等損失,最大限度保護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及債權人的利益,實現上市公司平穩過渡。”

一位從事企業破產重整業務的金融業人士周某說,在法律上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要承擔所有責任,母公司只承擔有限責任(其擔保的關聯債務),現在皖江物流決議放棄占其收入90%以上的子公司,說明其已經決心以破產重整方式來解決債務,隨後可能再邀請新的投資人加入。“淮礦物流實質上已經資不抵債。依照公告說法,債權銀行或有100億元左右的損失。”周某說,從道義上,債權銀行也無法指責皖江物流逃廢債務。“為什麽會給淮礦物流這麽多貸款?關聯擔保這麽多,銀行是否早有警覺?”

在皖江物流董事會看來,國內鋼鐵、鋼貿行業由於產能過剩、整體持續下滑,導致淮礦物流資金周轉困難;此外,銀行過度授信,在淮礦物流資本金只有?10?億元的條件下,銀行給予的授信額度卻高達?130?億元,授信時未盡必要的審查義務。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銀行以金融創新名義,向企業推介所謂“商貿銀”業務;淮礦物流被銀行列入鋼貿企業後,授信額度不斷被收縮,導致淮礦物流授信額度使用率達?100%,現金流難以為繼,出現到期債務違約。

所謂商貿銀就是供應鏈融資。這是一種沒有抵押以貿易往來進行融資的借款形式,如果最終出現風險,借款公司無法償還借款。

以上接受記者采訪的金融業人士看來,雖然皖江物流短期內可以獲利,但從長遠看,這實際上是債務違約性質的事件,會對安徽省的融資生態產生很大影響。

作為目前依然維持淮南礦業AA+的評級公司,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高級分析師劉金玲表示,基於跟蹤報告出具時所獲知的信息,認為物流公司逾期金額較小,且作為獨立的法人主體,淮南礦業與物流公司之間存在兩層隔離,其信用風險的發生不能直接傳導至淮南礦業本身,只有在此事件導致其破產清算並將債務風險層層向上傳導時,淮南礦業才面臨直接的債務壓力,總體上看,當時信息披露內容對淮南礦業集團影響不大。

物流公司事件對淮南礦業的影響還取決於資產重組的具體方案和進展,中債資信將對該事件進展保持持續關註,若此次信用風險事件後續的處理對淮南礦業產生重大影響,中債資信將會對其信用風險進行重新評估。

在一位券商債券交易主管看來,如果安徽公司方面是有意債務違約,那這對市場帶來的信用風險將是不可估量的。

此時,複雜多變的市場或正在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商業銀行必須為其不謹慎的經營付出代價,而企業也必須以更加透明的方式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77

中航科工(2357)子公司哈飛股份投資邏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9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1 21:05 編輯

中航科工(2357)子公司哈飛股份投資邏輯
作者:格隆匯 南海之夢


1.      哈飛的核心投資邏輯

⑴ 低空域開放,民機市場啟動的最大受益者。

   一個直觀的數據:全球通飛市場目前美國23萬架私人飛機,南非巴西各有1萬多架;中國目前1000

   相對於固定翼飛機的諸多限制,直升機無疑將占有大部分的通飛市場,而哈飛在中國基本處於壟斷地位。

⑵軍品定價體制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我們取軍品註入後的1314年營收來看:13年收入108億,凈利潤2.47億,凈利率2.3%; 截至14Q3收入81億(+9.1%),凈利潤2.42億(+49.5%),凈利率3%。 軍品目前占比約90%

  原來5%成本加成的定價機制改革後,市場一致預期軍品尤其是軍品總裝將回升到8-10%的正常凈利率水平,如此將給哈飛提供巨大的業績彈性(100-200%

⑶核心軍品總裝資產註入

14712日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牌,被解讀為哈飛集團及昌飛集團直升機總裝相關資產註入。13年哈飛向中航工業成員單位出售商品及勞務發生關聯交易金額94.85億,占哈飛13年收入87.6%,可以理解為總裝和試飛的資產收入。總裝資產註入後將大幅降低關聯交易金額,提高整體經營效率及盈利能力。

中國直升機研究所(602所)有待改制註入。



2.       哈飛的主要機型

  
  
型號
級別
用途
產能、訂單、交付情況
  
  
  
軍用
WZ-10
  
武裝攻擊機(霹靂火)
  
單價:1.5
作戰任務
  
同類:阿帕奇
產能30架,16年前滿產
WZ-19
  
武裝偵察機(黑寡婦)
  
單價:8-9千萬
作戰、偵查任務
  
同類:AH-1
產能30架,16年前滿產
Z-9
  
AC312
4噸輕型機多用途武裝
  
軍品:8-9千萬
  
民品:6千萬,軍品為主
目前占國內陸航團現役直升機30%
  
運輸、近海搜救、海上巡邏、近距火力支援、反潛
13年交付25
  
14H1出口玻利維亞陸軍6架,全年出口10架,目前滿產
  
  
  
  
民用
Z-15
  
EC175/
  
AC352
6噸級中型多用途
  
單價:1400萬歐元
  
國產版未定價
石油平臺、長航搜救、VIP運輸、國土安全
哈飛目前主要提供機體,未來可能總裝
  
與法國簽訂100架機體訂單,空客直升機意向未來81000架,國產版開始組裝
Y-12
輕型雙發活塞式多用途
  
單價:2200
  
出口版:450萬美元
中短程支線飛機
  
航空遙感、人工增雨、森林巡護、播種、定點公務、空中遊覽、海洋監測
產能20架計劃擴產到40
  
13年交付15架,14年目標20
  
加拿大航空意向550架;其他在手訂單34
Z-11
  
AC311
2噸級小型
  
單價:1500
通用型
天津基地70AC301,311,312總裝能力
  
13年交付3架,14H1交付4
  
訂單15
  
其他
EC-120
  
2噸輕型(蜂鳥)
  
單價:1300
通用型
  
直升機教練機
交付10
Z-20
10噸中型機
軍事運輸,同類:黑鷹
1312月首飛,17年交付
Z-8
8-10噸大型機
淘汰機型

3.       軍裝空間巨大

截至13年軍方直升機410架,即2/萬人,遠低於美國42架,日本29架,俄羅斯15架。哈飛擁有直9武裝版、武直10、武直19三個產品,遠遠不能滿足軍方需求。據報道我國軍方未來將陸續裝備72個陸航團,其中陸軍40個、海軍20個、空軍7個、武警5個。每個團24-28架直升機總數將在近2000架。仔細算算並不多,陸軍18個集團軍還不能保證每個師都有一個陸航團,一個武裝運輸陸航團一次也就是運送2個連隊。所以和軍事強國仍然差距甚遠。哈飛處於歷史的機遇中。


再看哈飛是因為公司14Q3業績超預期,順便把他的產品線再梳理一下。

最後,這樣的位置研究哈飛有點不尷不尬,好在支撐哈飛的是長邏輯,且行且觀察吧



南海之夢


2014117

11月13日哈飛5500萬股定增股上市,同時珠海航展上哈飛又收獲頗豐,號稱簽署109架意向訂單,未來怎樣表現觀察一下吧。
以前說過哈飛未來是最有可能走出中航光電的成長路徑,但需要時間。這個是軍工中業績可以落地的公司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28

中聯辦子公司包攬特區護照

2015-04-16  NM  
 

 

本刊上期踢爆中聯辦迂迴持有聯合出版集團九成九股份,公然違反《基本法》營運書店及出版事業,干預香港商業活動。記者追查的過程中發現,聯合出版還擁有一家「中華商務安全印務」,經營書刊與商業印刷、RFID智能標籤、以及安全印務等業務。港人可以選擇不光顧聯合出版旗下書店,但出國旅遊公幹在所難免。原來回歸十八年以來,香港特區護照及其他旅遊證件一直由中華商務安全印務印製,大部分港人均不知悉申請特區護照,等於間接進貢中聯辦。單是特區護照,該公司每年獲特區政府最少三千萬元合約,招標過程卻非公開,透明度欠奉。由中聯辦旗下子公司印製特區護照,另一個關注點是市民私隱。中華商務安全印務近年積極擴充業務,過去由大埔廠房進行的工序,部分或已北移至深圳、上海,違反中方回歸前作出的承諾,個人資料外洩和保安風險會否增加,惹人憂慮。

灣仔入境大樓專責特區護照申請和簽發的樓層,本週二人頭湧湧。記者早上逗留了短短個多小時,申領人潮絡繹不絕,等候座位幾近爆滿。入境處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共發出近七十七萬本特區護照。

香港市民反應錯愕

本刊訪問十多名領取了特區護照的市民,是否知悉中聯辦旗下子公司獲得合約印製護照,全部表示不知情並露出錯愕表情。其中趙小姐直言難以接受,從未想過中聯辦會「搞生意」,插手商業活動,「最重要係政府點解會幫襯,覺得有默契。」她又擔心個人資料會被中聯辦收集作其他用途。另一名市民趙先生一直以為,由辦理申請至印刷特區護照的過程均只由港府負責,他以「神奇」形容中聯辦與手上的特區護照有關聯,卻謂個人資料即使外洩也「擔心唔嚟」,因為外遊不能不申請特區護照,惟有寄望港府與中聯辦盡快斬纜,以消除不必要聯想。公眾的反應不難理解。中華商務安全印務八五年成立,三年後隨母公司併入聯合出版集團的版圖,但一般港人並不了解安全印務已透過多重公司,加入中聯辦大家庭,遑論發現中聯辦介入香港另一敏感的商業活動。

中方印製空白護照

本刊翻閱官方文件僅發現,一九九六年一月中英兩國簽訂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關於簽發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準備工作的會議紀要》,指出護照由中方印製,香港入境處只是訂取空白護照一方:「中方負責印製空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並將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護照印製程序安全穩妥;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將是訂取空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唯一機關。」不過,紀要沒有明確指出印務工作該由官方或民間機構負責。紀要公布後,當時的民主派立法局議員非常關注特區護照的保安及私隱問題,要求在香港進行印製工序,時任港澳辦副主任王鳳超曾向傳媒承諾,護照會在香港印製。不過,時移勢易,中華商務安全印刷有否改變做法?尤其是○三年三月底,安全印務曾大規模裁員,有員工不滿資方將廠房搬往大陸,只保留七至八名員工,遣散其餘四十人。入境處當時承諾,特區護照的印製和保安不受搬遷影響,印刷會繼續由該廠負責。根據中華商務聯合印刷網頁,其安全印務產品包括銀行存摺、月結單、現金券等,還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區護照、香港簽證身份書等旅遊證件,由旗下安全印務負責。網頁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大埔設有廠房,近年積極北上擴充,深圳、上海均有設廠;去年七月聯合出版集團更公布,將在北京開設中國區總部及中華商務研發生產基地,佔地逾九萬平方米,研發範圍包括高科技安全印刷。

大埔廠房保安森嚴

記者到大埔汀麗路的廠房查察,廠房正進行外牆翻新工程,棚架覆蓋整幢大廈。電梯大堂的大門玻璃被近六呎高的磨砂貼紙覆蓋,完全不能從外窺探裡面情況;除設在門口的一般電動閘杆,停車場部分區域更被兩層樓高的鐵欄圍封,車路設有自動升降路障,人亦要經過金屬製的旋轉門才能進入該區域。員工對公司負責印刷的物品三緘其口,大多推說不清楚,部分更明言為公司保安機密,「我完全唔可以答你嘢o架喎!唔好意思。」其後一名人事行政部人員由大廈走出,指員工不便回應傳媒提問,記者應向公關部查詢。但她向記者確認特區護照部分工序在大埔廠房印製,但有否其他工序在外地進行則須向公關部及入境處查詢。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在大陸各地有不少廠房,深圳共三個據點,其中一家位於龍崗區的安全印刷廠,廠房大門有雲石底不銹鋼字招牌,車路設大閘緊閉,每當車輛出入,必須出示文件才獲放行。廠房大門內為一個空曠的大公園,經過公園後才能抵達廠房大樓,大門旁邊設有員工宿舍。記者上週末到訪印刷廠,發現鮮有員工出入,守在門口崗位的保安員抱有高度戒心,對記者有關廠內產品的問題毫不理會,被再三追問才淡然地表示:「我不能告訴你。」對面雜貨店的店員對工廠製品毫不知情,「反正是國有企業吧」,反問記者是否想到工廠應徵;另一所店的店員僅聽說廠內印製卡類物品,例如銀行卡,「身份證應該印不了吧?」

入境處拒答印製地

本刊向入境處查詢特區護照印製工序是否僅在香港進行,但未獲正面回覆,僅稱國家負責印製空白護照,該處訂取護照後負責核實資料頁上的個人資料。據了解,特區護照的空白護照(blank book)印刷工作外判予安全印務,其後入境處會接收合乎標準的blank book。當申請人遞交申請後,入境處才會在總部內,將合資格申請人的個人資料打印上blank book的內頁及加密在晶片中。消息指入境處只會檢查blank book是否合乎標準,對於是否在香港廠房生產,須由安全印務方面確認。安全印務印製特區護照的另一關注點,是該公司如何獲得合約;過程中承印機構有否進行公開招標;有沒有另一家公司取得合約。二○一○年聯合集團旗下三聯書店曾出版有關機構歷史的《印刷的故事——中華商務的歷史與傳承》,書中指出,安全印務一九九六年「經過一場激烈競爭」而取得香港特區護照印製權,並由當時的董事總經理周圍,在北京與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簽署印製協議書。該書又稱,二○○七年入境處推出新版生物特徵電子護照時,同樣由安全印務承印。

政府招標文件欠奉

所謂「激烈競爭」,是否暗示印務合約曾進行公開招標?本刊翻查多年港府《憲報》及官方公開資料,均無法找到政府為印刷特區護照招標的文件,或批予安全印務的合約內容。記者僅從《憲報》得悉,近年政府多次經由局限性的非公開招標,把電子簽證身份書及多次通用回港證的印刷服務,批出合約予安全印務。由○七年起計,政府向安全印務批出合約,涉款超過六千萬元。立法會文件顯示,二○○七至○八年度入境處購入空白特區護照的成本為四千二百萬元,○八至○九年度亦達三千四百萬元。

入境處強調保私隱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成員涂謹申認為,政府印刷證件的選擇不多,因為涉及特殊技術,若多年來印刷護照「穩陣」,政府沒有太大理由另覓其他公司:「但現時無理由搵私人公司印嘅,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都係自己印o架,我覺得咁重要嘅嘢,佢俾番印鈔局(香港印鈔公司)印,會比較穩陣啲囉。」入境處發言人稱,國家決定印製護照的機構,具體合約則交特區政府跟服務供應商訂立,但該處未有正面回應護照有否進行招標,僅稱政府會跟服務提供者訂立合約條款,強調合約經既定程序審批,服務提供者亦必須符合相關技術及保安要求。對於保障申請人私隱問題,入境處強調,所有涉及個人資料部分的印製工序,只會在入境處的旅行證件印製中心內進行,整個印製工序由入境處全權負責。中聯辦、聯合出版集團則未有回覆本刊查詢。

曼徹斯特印製BNO

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市民申領的英國屬土公民護照(簡稱BDTC)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與其他英國護照一樣,由總部位於曼徹斯特的安全印刷系統公司,在當地印製空白護照。在本港申請的英國護照,一直由領事館印製個人資料,直至二○一○年推出新款生物特徵護照,因保安及成本問題,英國政府決定陸續將海外護照申請遷回英國本土辦理。現時香港人續領BNO,須把申請表連同舊護照一同速遞至位於利物浦的護照中心辦理。二○○八年曾有準備送到海外領事館的空白護照,由印刷廠運送到空軍基地途中被盜。其後英國政府在二○○九年招標印製生物特徵護照時,改選另一間公司印製,但部分護照會在馬爾他製造,曾有人因此要求再次招標。

逾億公帑進貢聯合出版

本刊上期踢爆中聯辦實益持有香港出版業一哥聯合出版,牢牢掌控香港八成出版市場,公然干預香港經濟活動。報導刊出前後,記者不斷向中聯辦、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及聯合出版查詢,惟至今仍無人回應事件。聯合公關部僅承認接獲本刊電郵查詢,但表示回覆與否「公司仲考慮緊」。不過,聯合曾回應《信報》,否認壟斷八成市場,未有回應其他問題。

連年向圖書館供書

不過,本刊追查後發現,聯合除了橫掃零售市場,特區政府也是其大客,每年間接向中聯辦進貢不少公帑。根據政府物流服務署公開招標資料,聯合旗下的三聯、中華、商務起碼自二○○一年起,便連年輪流為政府提供中文書籍。三聯書店最少連續十三年內五次中標,為香港公共圖書館提供中文書籍,每份合約服務期限為二至三年,價值由一千九百多萬元至三千多萬元不等,三聯過去單是提供中文書予圖書館共獲批一億四千七百多萬元。以一三年為例,共有三間承辦公司提供中文書予香港公共圖書館,以三聯獲批三千六百多萬元最多,其次為三千四百多萬元的台資「城邦(香港)出版集團」。不過,獲批七百五十萬元的國企「中國圖書進出口」,其香港子公司亦由聯合出版的全資附屬公司「新民主出版社」出任股東,換言之中聯辦亦持有其香港子公司股份。三聯、商務亦多次中標為教育局等提供教育書籍,自○一年起最少七次中標、獲批二千二百多萬元,尤以商務承辦最多。埋單計數,政府幫襯聯合出版購買中文書,十四年間批出逾一億五千萬元公帑。

競爭法難禁壟斷

聯合壟斷本港出版市場,但《競爭條例》仍未全面實施,草擬料本月提交立法會。《條例》的草擬指引有概括條文禁止三大類反競爭行為,「第二行為守則」禁止具相當市場權勢業務實體濫用權勢妨礙競爭。不過,競爭事務委員會回應稱,未進行詳細市場研究或調查之前,無法評論某行業是否存在反競爭行為,並指現階段競委會尚未全面運作,只稱期間任何人士如發現可能違反競爭的行為,可提供有關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07

新城發展控股(1030):子公司重組增強競爭優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20

新城發展控股(1030):子公司重組增強競爭優勢
作者:吳偉

投資要點

公司各項業務進展順利:公司2015年3月份合同銷售額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一季度公司共實現合同銷售額44.9億元,同比增長11%,公司銷售表現穩健,公司一季度只有兩個項目新推和老盤加推,主要推貨集中在二三季度,隨之市場回暖,我們預計公司主要項目所在地上海、南京、蘇州市場會有較好表現。

B股子公司重組預計將增強公司競爭優勢:由於A股市場估值水平相對較高,地產企業股權融資功能恢複,我們認為B股子公司回歸A股將提升公司的股權融資能力,進而提高公司的發展速度,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股東的投資回報。同時,相對單純A股或者H股上市的公司,公司的融資渠道更加通暢,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

繼續維持買入評級,提高目標價至至61.6港元:我們維持未來幾年公司業績預測,預計公司2015年到2017年確認營業收入分別為240億元、290億元和340億元,未來三年結算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18%,預計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23、0.33和0.37元。我們預計公司2015年NAV為2.67港幣,假設公司B股子公司重組成功,參照A股主要地產開發類企業2015年15倍平均動態市盈率和AH同時上市公司H股34%的折價率,按照7倍市盈率計算,公司合理價值應為1.6港元,相對目前公司股價仍有23%的漲幅,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B股重組方案滯後。

新城B股擬回歸A股,估值提升加快價值發現

4月7日公司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新城地產宣布初步重組方案,建議按照新城控股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並江蘇新城地產B股的方式,解決歷史遺留B股事項。

假如公司B股子公司回歸A股,參照目前A股主要地產開發類企業估值水平,2014年PB平均為2.1倍,2015年動態市盈率平均為16倍,我們認為公司B股子公司回歸A股後整體的估值水平會隨之大幅提升。

隨著中央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和保險資金投資港股創業板公司,加上港股整體估值水平處於窪地,國內資金形成南下趨勢,AH同時上市公司兩地價差逐步縮小,AH同時上市的公司H股價格相對A股價格平均折價縮小至33%。其中房地產企業萬科H相對萬科A仍有溢價,而金隅股份H股價格相對A股折價38%,未來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和國內新募集港股公募基金資金到位,我們認為AH股價差仍有進一步縮小的空間。

因此,參照A股主要地產開發類企業平均估值和目前AH折價率,我們認為新城發展的估值水平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我們按照2015年7倍的動態市盈率計算,公司的合理市場價值為1.6港幣,相對公司2015年預計NAV折讓46%,相對公司目前估值仍有23%的上升空間,我們繼續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