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第一家P2P十一年後終盈利 中國式P2P們“錢”景堪憂

在經歷了漫長的11年之後,全球第一家P2P公司Zopa終於實現盈利。

頂著全球首家P2P平臺的光環,Zopa的一舉一動對於全球的網貸行業來說,總是有一點風向標的意味。

2015年8月18日,Zopa促成的貸款超過了10億英鎊(約88億元人民幣),這是英國乃至歐洲第一個促成貸款發放量超過10億英鎊的網貸平臺。

不過,與急速增長的成交量相對應的卻並不是穩步攀升的利潤,而是連年遞增的虧損。財報顯示,2015年,Zopa的虧損額從2014年的610萬英鎊(約5368萬元人民幣)增長到了890萬英鎊(約7832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45%。

直到今年9月,Zopa的首席執行官JaidevJanardana才正式宣布Zopa終於實現了盈利。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Zopa發放的貸款量已經超過了17.5億英鎊,但Zopa11年間的合並利潤還不足6萬英鎊,虧損額更是年年攀升。

這幾年全球P2P市場規模暴增,但只是看上去很美,大部分平臺都是賠本賺吆喝,即便是最著名的幾家平臺,總是更願意對媒體公布自己急速膨脹的成交規模和估值,而對盈利情況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作為全美最大的網貸平臺,Lending Club,截至到今年一季度,它已經完成接近200億美元的貸款發放量,但盈利只在2013年短暫地出現過。在接下來的2014年,平臺就迎來成立以來最大的虧損額,此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盈利。

而美國的另一家P2P平臺Prosper,單季度貸款總額保持在10億美元左右,最近新一輪估值達到近19億美元,可仍不能改變上線10年至今還未實現盈利的事實,在今年一季度,裁員也已經被提上日程。

相比之下,OnDeck的盈利狀況已經是表現最為優秀的,在平臺上線6年之後開始實現盈利,只不過在連續兩年的凈利潤負增長之後,2015年的財報狀況又重新變為虧損。

相比於國外的平臺在盈利方面還有據可查,國內的P2P們對於盈利的話題更加諱莫如深。在發展前期,大多數平臺為了跑馬圈地而不得不參與“燒錢大戰”;後期壞賬爆發,獲客成本也越來越高,盈利成為了許多平臺“不能承受之重”。

不過網貸平臺盈利困難的真正原因,還不止於此,如果要究其根本,可能要從商業模式說起。

信息中介的日子不好過

P2P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

這是中國的網絡借貸監管辦法和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反複提及的,其核心意思在於平臺只能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服務,不兜底。與之相對應的,是所謂的信用中介模式,即平臺為借款人提供增信服務。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美國的網貸平臺是信息中介的典型代表,即投資人直接將錢借給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網貸平臺就像房地產中介一樣只負責撮合交易。這種直接借款的模式最有代表性的平臺是OnDeck,不過現在也已經漸漸偏向混合模式,即我們最為熟知的以Lending Club為代表的平臺借款模式。

在平臺借款模式下,投資人買的是網貸平臺轉讓的債權,網貸平臺與發行鈔票的存款機構合作,通過把債權打包或發行證券的方式轉售給投資者,投資者和借款人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系。

無論是直接借款模式還是平臺借款模式,美國網貸平臺與我國網貸平臺之間的一個本質區別就是前者的平臺透明度。

比如通過查看Lending Club最近的季報我們就可以看到,平臺在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項目基本是一一對應的,金額也基本完全相同。它沒有任何的債務,即使倒閉,投資者也可以基本上完好無損的獲得借款人的債權。

作為信息中介平臺,LC的主要營業收入來自四個部分:交易費、服務費、管理費和其他收入。

類型

收入來源

決定因素

備註

交易費(Transaction Fees)

貸款銀行、教育或醫療服務商

 

貸款條款(等級、利率、期限)

 

貸款本金的1%-7%,對教育或醫療服務商來說,其要向Lending Club繳納的交易費可能超過7%。教育和醫療貸款主要由Lending Club收購的Springstone促成;

 

服務費

(Servicing Fees)

個人和機構投資人

 

票據持有人通常按照其收到借款人還款金額的1%繳納服務費;

整體貸款購買者(合格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按照購買貸款本金余額每月支付不超過年化1.3%的服務費;

該項費用是投資人向Lending Club支付的補償其運營平臺、催收、收取借款人還款、收取投資人投資款和管理投資人賬戶中資產組合的費用的款項。服務費的規模受投資渠道、未償還本金余額、從借款人處催收回的本息、售出貸款面值的變化等影響

 

管理費

(Management Fees)

Advisors2所管理基金的投資人

 

投資人按照委托LC Advisors管理資產的余額每月支付

 

年化0.7%-1.5%,信托憑證持有人繳納的管理費不超過年化1.2%

 

其他收入

(Other Revenues)

貸款買方或第三方貸款機構

 

“銷售貸款所得”取決於售出貸款時收取的服務費是否高於預計中市場通行費率。如果前者高於後者,則記為利得,如果前者低於後者,則記為損失。

“推薦費”的收取區間取決於Lending Club向借款人推薦第三方貸款機構後,借款人完成了從“點擊第三方貸款機構官網鏈接”到“獲得第三方機構貸款”流程中的哪些行為。

 

“銷售貸款所得”是Lending Club直接銷售貸款本身(而非票據)所得,銷售貸款時,Lending Club會向購買方收取交易費和服務費;

 

從其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來看,平臺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9.5億美元,交易費累計收入達到1.024億美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超過90%。平臺的交易規模越大,帶來的營收也就越高。但是問題在於,營業收入無法覆蓋營業支出。

從LC二季度平臺的市場營銷費用、貸款發放服務產生的費用以及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等累計超過1.8億美元,再加一季度的公司醜聞導致貸款成交量下降、營收下降,平臺想要實現正向現金流實在道阻且長。

與LC營收模式接近的Prosper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截至今年6月30日,Prosper第二季度共發放了4.45億美元的貸款,總營收為270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44%。凈收入為2817萬美元,環比下降43%。季度虧損額達356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了近480%。

從這兩家全球知名的P2P平臺的經營情況來看,定位信息中介的P2P們日子確實不好過。

據業內人士介紹,純線上的信息中介模式前期的投入很大,但開支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因此會出現一個盈虧平衡點。從Zopa的案例來看,4-5億英鎊的年成交量大約是英美平臺的盈虧持平點。

P2P們暗淡的商業前景

放眼世界,信息中介的P2P盈利之路都如此艱難,中國的平臺們恐怕也難有捷徑可走。

如果僅看規模,國內年成交量超過百億的P2P平臺也不在少數,但真正盈利的卻寥寥可數,究其原因還是跟中國式P2P的商業模式有關。先來看看目前國內的P2P都靠什麽賺錢?

與純線上的美國網貸模式相比,國內的P2P網貸平臺們大多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網貸模型,即P2P網貸公司在線上主攻理財端,吸引出借人,並公開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關法律服務流程。

而實際的資產端主要來自線下,通過線下團隊強化風險控制、開發貸款端客戶,P2P網貸平臺自己或者聯合合作機構(如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

在費用方面,針對投資人:利息管理費(費率為收益的6%-10%)、VIP費用(VIP的年費)、充值費、提現費。但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平臺向投資人收取的費用經常減免。而且如果用戶基數不夠大,這部分費用基本可忽略。

針對借款人:(如果是純中介的平臺)主要收取借款管理費,這個也是未來平臺盈利的關鍵。(如果是線上+線下的平臺)資產端還是依靠線下渠道解決,費用除了利息,還有一些服務費等。

在後者這種主流模式下,國內的P2P營收的主要來源仍是線下放貸的利息收益,純互聯網部分收入基本可忽略。其實賺錢的模式還是依靠傳統的信貸,吃利息,以收益覆蓋風險。

有業內人士曾透露,如果沒有息差的話,平臺手續費的收入大約為待收的1%。這樣算來,假設平臺一個月待收10億元,那麽一個月收入大約1000萬,不過按照這個體量,這類平臺已經是行業第一梯隊,每月高企的推廣費、人員支出成本,這區區1000萬也僅僅能維持平臺運作及推廣而已。

相比之下,平臺針對借款人收取的所謂借款管理費、服務費、利息才是平臺盈利的關鍵。國內不少P2P平臺都有自己的資產供給方,典型的如人人貸與友信。資產供給方提供的資產質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P2P平臺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所以,眼下P2P的轉型方式也非常清楚,要麽徹底舍棄理財端,專註為大平臺提供資產;要麽通過拆分,把線下線下業務剝離開,形成集團化運營。最終整個集團是盈利的,但就線上P2P這個形態本身,商業前景顯然並不樂觀。

作為信息中介的P2P的盈利關鍵點:規模大、壞賬低、開支還要控制。但在眼下的中國市場,要滿足這幾點更是難上加難。

從去年開始監管政策趨嚴、廣告投放政策收緊都讓原本就賺錢不多的P2P平臺壓力更大, 2016年P2P註冊用戶的成本較去年幾乎翻了一番,而投資用戶的成本則由去年500元/投資用戶上漲至700-800元。

這是國內的P2P面臨比美國平臺更大的問題,如果獲客成本持續走高,貸款規模的增加也不能帶來盈利,平臺只能賠本賺吆喝。而在資本寒冬里,冷靜的投資人們也更加不願意為持續的燒錢大戰買單,平臺無法擴大規模進而進入一個死循環。

目前,國內公開宣布已實現的盈利的平臺不超過20家。而在新規之下,不少平臺的盈利點也面臨收窄。而那些寄希望於先建立規模效應,進而挖掘用戶和數據的附加價值來盈利的平臺未來恐怕會更加步履維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46

凍產協議前景堪憂,國際油價重挫逾3%

周一國際油價大跌3%,美元走強及市場對於凍產協議前景憂慮令市場承壓,歐佩克秘書長表態並未安撫市場信心。OPEC秘書長Barkindo周一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歐佩克14個成員國及俄羅斯等非成員國均表達了在11月30日的集團會議中達成協議控制全球產能過剩的願望,即使伊拉克要求獲得產量豁免,也表示完全服從阿爾及爾協定,願意成為協議中的一份子。Barkindo表態後,國際油價跌幅從2%繼續擴大至3%以上。

歐佩克9月28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達成八年來首個限產協議,準備將組織日產量控制在3250-3300萬桶,相當於最多減產90萬桶,國際油價受此支撐一度站上50美元上方。近期油價出現回落,市場擔心阿爾及爾會談的成果能否實現,像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和尼日利亞都在尋求獲得產量豁免,俄羅斯的限產承諾同樣令人懷疑,近期歐佩克與非成員國間的談判結果更是引發市場拋售。

據報道,上周末歐佩克與阿塞拜疆、巴西、哈薩克斯坦、墨西哥、阿曼和俄羅斯等非成員國在奧地利維也納展開會談,這些國家全部拒絕在歐佩克達成限產協議前承諾凍產或限產,巴西和哈薩克斯坦甚至在會談後提出了增產計劃。對此,Barkindo表示目前預測有多少非歐佩克產油國願意加入到凍產行列依然言之過早。

 

目前歐佩克還陷入到限產分配及產量評估的爭論中。上周歐佩克舉辦的技術論壇上,產油國各方在如何分配限產份額問題上發生爭論。伊朗、伊拉克及委內瑞拉則對歐佩克的石油產量評估提出異議,伊拉克上周日公布了國內主要油田的產量數據,以證明歐佩克低估了其產量。

截止發稿時,布倫特原油2017年1月合約重挫3.5%報49.19美元/桶,WTI原油12月合約大跌3.2%報47.22美元/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16

李嘉誠深圳世紀匯項目經營堪憂 部分商戶到港請願

11月23日,香港一直下著大雨。在中環李嘉誠的長江中心樓下,十幾名來自深圳的商家站著商量對策。有些人打出了橫幅:和記黃埔欺詐商戶,我們傾家蕩產。

他們都是深圳世紀匯商場的租戶。據這些人反映,由於深圳世紀匯項目的開業情況不理想,令已經入駐的商戶蒙受損失,而深圳和記黃埔中航地產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卻將這些商戶告上法庭,要求他們繳交所欠租金。這些租戶迫於無奈,只能到李嘉誠商業帝國的總部--長江中心要求會見高層。

招商承諾無法兌現

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長實地產”,01113.HK)網站顯示,深圳世紀匯項目修建在深圳地鐵一號線華強路站上,人流量匯集,商場樓高7層,總建築面積約5.9萬平方米。

據部分商戶投訴,原本在商業中心區地帶的世紀匯,開業率卻不到30%,更有君尚等大品牌相繼撤走。這樣的經營情況,讓不少業內人士聯想到不久前李嘉誠出售的上海世紀匯項目。他們的疑問是,深圳世紀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上海世紀匯。

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和黃中航地產股東由曉中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航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組成,分別占比為80%和20%。

一名餐飲業商戶馬小姐對第一財經1℃記者稱,2012年,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在招商時,已經出示了店鋪落地圖。1℃記者拿到的落地圖顯示,2012年9月4日,深圳世紀匯引入的都是國際品牌,包括Tommy Hilfiger、Versace Collection、Club Monaco等。有了這些品牌的背書,給了不少商戶一定信心。馬小姐毅然賣掉老家的兩套房子,在2014年投入到這個項目里來。但最終,商場里這些品牌都不見了蹤影。

馬小姐稱,當時的招商條件就是,商場開業率可以達到70%,國際一線大牌進場,以及電影院、遊樂場綜合體都會到位。而且還稱,深圳世紀匯將來會成為亞洲國際旗艦商場。然而,這些承諾都沒有兌現,就連君尚百貨,也在2015年8月徹底退出。

馬小姐與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定下的租約是每個月每平方米610元,而商場多次書面發函承諾,會積極及慎重研究租金優惠方案,並計劃按不同業態及情況在租金上向各租戶提供劃一的方案。這些也都沒有實現。

另一名從事服裝行業的周先生出示了與深圳和黃中航地產簽訂的合同,合同寫明:“如該商場整體簽約率低於70%,甲方同意豁免乙方支付基本租金,直至該商場整體簽約率達到70%以上,但該段期間內乙方仍須向甲方支付相當於該房產每月提成租金(該提成租金不得扣減基本租金)”。

在商場的開業率尚未到達70%的情況下,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在2016年將周先生告上法庭,要求追討周先生2014年9月5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基本租金、推廣費及違約金。像周先生一樣的被告有60至70家,他們大多數都欠租金等費用超過百萬元。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法院判決,數名商家需要支付所欠租金、推廣費及違約金等費用。

“都是信任李嘉誠的品牌,我們才會虧得這麽慘。”部分商戶有著一致的說法。

負責此案件的廣東華途律師事務所胡海軍對記者稱,此案件最大的問題在於,為什麽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在開業一年多,都沒有追討過商戶的租金,甚至變相放縱了租戶的違約損失。

據胡海軍介紹,有的商戶的租約上寫明,租金每月超過10萬元,但這些商戶的每月營業額只有幾千。這樣的情況下,深圳和黃中航地產也沒有追討過租金,讓很多小商戶難以止損。在此期間,不少商戶反映,深圳和黃中航地產一直都在跟租戶們郵件往來,郵件中經常提到正在研究租金優惠方案,並希望他們可以共度難關,給了很多商戶希望。但最終種結果讓很多商戶覺得上述做法是“被人挖了坑”。

11月法院判決結果出來後,深圳和黃中航地產關閉了與這些商戶的溝通通道。周先生說,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到長江中心,要求高層溝通。

截至記者發稿,長實地產方面沒有接聽記者的電話。

經營不善導致開業率低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深圳世紀匯這個項目如此不具人氣呢?

福田區法院的民事判決書顯示,所有租戶都是由和記物業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一名熟悉深圳商業市場的人士告訴記者,深圳世紀匯項目中和黃占股比例大,香港人在運營管理,很多運營思路跟內地不一樣。當時是先開業後招商,開業時還引入了深圳的高端百貨品牌君尚,也有引進一些大牌。開業後負一樓、一樓和二樓的招商情況一直不好,君尚也撤出了。

2015年,深圳世紀匯隔壁九方購物中心開業,很多餐飲品牌都搬去九方。這對世紀匯的沖擊很大。

九方是中航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購物中心品牌。如果從位置上相比,世紀匯比九方更靠近深南路,而世紀匯跟九方負一樓是聯通的。“港資”、“地理位置佳”,這些原本都是世紀匯的優勢,卻仍然無法挽回頹勢。

上述市場人士稱,和黃根本無心經營這個商場,導致深圳世紀匯的定位規劃不清晰,品牌業態也很亂,招商更加混亂,什麽品牌都可以進駐,讓消費者感覺很低端,直接導致商場人氣一直不旺。

從宣傳的角度來看,深圳世紀匯確實存在宣傳力度不足的情況。根據深圳和黃中航地產的官方微博“深圳世紀匯”顯示,深圳世紀匯於2014年8月2日試營業,其發出的第一條微博是在2014年7月19日,截至2016年11月23日。“深圳世紀匯”一共僅發出154條微博,且絕大部份微博沒有或僅有個位數的評論和轉發。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李嘉誠發展商業項目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深圳世紀匯除了商場項目,還有48層的甲級寫字樓“世紀匯廣場”項目和商務公寓“世紀匯•都會軒”項目。其中商務公寓“世紀匯•都會軒”是公寓項目,總建築面積為17.9萬平方米,開盤時間為2011年8月15日。當時,該項目以“不限貸不限購”為標語,並引用李嘉誠的投資名言“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作為廣告語,吸引了很多投資者購買。

世紀匯商場項目發展至今天的局面,李嘉誠所屬公司並未有正面官方的回應。(本報記者林春挺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04

期貨午盤:國債期貨弱勢難改 市場流動性堪憂

期貨午間收盤,滬鋅、滬鋁、滬錫跌超2%;黑色系走勢分化,鐵礦石、螺紋鋼跌超3%,熱卷跌超2%,焦煤漲近2%;化工品普跌,PVC、聚丙烯跌超3%,玻璃跌超2%,瀝青漲超3%。

國債期貨依然呈現弱勢,今日早盤,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盤初一度大跌1.1%,臨近午盤跌幅收窄至0.68%;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一度跌0.75%,現跌0.39%。

公開市場方面,央行今日進行了9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5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日將有1150億逆回購到期。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投放650億元。

中信債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流動性應分為兩個層次:宏觀流動性和市場流動性,從宏觀流動性的角度,貨幣總量較為充裕,央行呵護資金面之心不變,市場資金處於平衡狀態。

但從市場流動性角度,違約事件的發酵使得機構不願意做代持雙方的中間人,債券交易的活躍程度下降,債券市場本來交易活躍程度就遠不及股市,違約事件下又增加了市場的緊張情緒,債市價格發現功能受到制約。債市前期動蕩不定,違約事件爆發,市場情緒極度脆弱。如果市場交易制度在短期內難以改善,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在短期內仍將持續,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

國泰君安證券徐寒飛指出, 債券市場的微觀交易模式開始崩塌,機構的“杠桿”可能出現加速下降,而且短期的“解杠桿”過程導致的流動性需求會非線性上升,導致債券市場的短期調整會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66

7萬億財政投入績效堪憂,醫改升級可借社會力量

從2009年到2016年8年間,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已近7萬億元。然而,財政對新醫改的巨大投入卻沒有換來民眾就醫滿意度的同步提升,醫患矛盾亦未明顯改善。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17日的“社會力量助推醫改升級”研討會上表示,醫改已經不能滿足城鄉居民的新訴求,政府不可能包辦醫改,必須大力支持社會力量介入來促進醫改升級。

在“三醫聯動,醫保先行”成為醫改方針的當下,醫保基金經辦和管理部門也向社會力量發出“英雄帖”。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華波表示,異地結算、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智能監控、大數據利用等列入醫保2017年工作重點的項目均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目前全國年均衛生總費用突破4萬億元,其中,由醫保基金支付的約占1.5萬億元。這個1.5萬億元的蛋糕正在吸引資本的目光:海虹控股、平安保險、萬達、阿里巴巴等涉足醫療業務的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圍繞醫保服務鏈和產業鏈進行布局。

近7萬億投入被低效消耗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5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達到56400多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0.8%。根據年初預算,2016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12363億元。據此推算,從2009年到2016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將達到6.8萬億元。

新醫改以來,各級財政對於醫療衛生的投入一直都是慷慨的,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8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6.8%。

2016年的預算顯示,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3%。各級財政醫療衛生預算安排比2015年增長3.7%,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1.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3731億元,比2015年增長9.3%,比同期中央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3個百分點。

數萬億元的財政投入加速實現了全民醫保,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含金量,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也有效緩解了人民疾病醫療的後顧之憂,但各個階層對疾病問題仍然焦慮不安;醫生、醫保、患者難以達成利益共識,醫患矛盾突出,醫院存在的過度醫療也是導致醫保基金吃緊的重要原因之一。
鄭功成認為,民眾在醫療服務上的獲得感與財政的巨大投入不相匹配的原因,並非是老百姓期望上升太快,而是公共資源在實踐中被無效消耗或者低效消耗。

眾所周知,財政對於新醫改的投入有一大部分變成了患者不該吃的藥和不該做的檢查。醫改中各種問題導致的結果是公共資源浪費嚴重,不當醫療行為與藥價虛高帶來的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不僅損害了醫保制度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也直接損害了醫療服務與醫藥供給的良性發展,導致醫患關系惡化。

鄭功成認為,必須優化醫療機制,在不損害制度公正的前提下力求效率提升。當務之急是強化監管機制,嚴格懲治醫療領域的腐敗與違法違規現象。

新醫改無法令人民滿意的另一個原因是跟不上民眾訴求的變化。民眾需要的不只是報銷多少醫療費用,而是穩定的安全預期,否則,即使報銷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依然不可能從根本上解除。

鄭功成說,當前不僅低收入階層畏懼疾病特別是重大疾病,即使是中產階層也同樣充滿著不安與焦慮。下一步醫改必須用確切的制度安排來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

鄭功成看來,在醫改分歧巨大並遭遇阻力的條件下,調動社會力量特別是市場主體參與醫改是一條必由之路。只有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醫改,才能促使體制機制在變革中走向成熟定型。

醫保借力完善監管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三醫聯動中,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固然是一大頑疾,但醫保部門也應該反思在“看病難”、“看病貴”、醫改目標流失等問題發生過程中需承擔的責任。

從1998年至今,中國用不到20年的時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險計劃,基本上實現了13億人醫療保險制度的全覆蓋。

楊燕綏說,2014年之前醫保只管基金收支平衡卻不知道如何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醫保部門作為醫療基金的守門人本應該構建抑制道德風險的信息系統,卻受限於醫保資金使用的信息不對稱,醫保只能站在醫院門外和醫生對話。

成都市醫保局副局長狄進在17日的研討會上表示,醫保經辦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服務能力不能適應群眾對醫療保險服務可及性的需求;二是傳統經辦服務管理方式不能適應風險管控的要求;三是落後的管理型思維不能適應防控醫療衛生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內在要求。

狄進表示,成都市從2013年引入第三方智能監控審核系統後,有效地解決了費用審核專業性、權威性不夠的問題,緩解了審核人員人手不足的現實矛盾。通過該系統,成都共審核完成住院醫療費用597.32萬人次,明細數據13.15億條,涉及審核預付金額255.93億元,實際扣款1.98億元,實際扣款比為1.02%。

成都市針對醫保對醫療機構財務管理上的監督不夠專業和深入的問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定點醫療機構財務、藥品及材料“進銷存”關鍵環節進行審計。2015年,公開遴選5家事務所對全市200多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專項審計,追回基金1000多萬元,扣減保證金2000多萬元。

醫保通過引入社會力量提高了管理能力,也提升了服務參保者的水平。“只有充分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改,才能透過競爭提高效率與醫療服務質量。”鄭功成說。



社會力量參與醫改的空間

鄭功成表示,政府雖然可以主導醫改,但因存在公共資源有限、傳統體制機制束縛以及無法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局限性,不可能包辦醫改。

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加快發展健康產業,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健康服務,推動醫療、養老、旅遊等深度融合,增加醫養資源有效供給。會議還確定了“十三五”期間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創新綜合監管,放寬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準入要求,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015年相關的統計公報顯示,全國衛生總費用達40587.7億元,其中,城鎮基本醫保基金支出9312億元,新農合基金支出2993.5億元,兩者相加醫保總計約為1.2萬億,按照每年約15%的支出增幅,到2016年底,醫保支付規模約為1.5萬億元。社會資本看中這1.5萬億元醫保基金所延伸出的服務鏈和產業鏈,紛紛主動與醫保部門進行合作。

黃華波認為,醫保管理部門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醫保經辦,將有助於形成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從而可以提高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效率和質量。

黃華波說,全民參保計劃、全民聯網結算、城鄉居民整合、醫保省級統籌、電子社保、互聯網+、支付標準研究、談判機制研究等方面都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深度參與。

海虹控股助理總裁韓煒表示,引入社會力量有助於緩解醫改所面臨的多種風險,如醫藥費用持續不合理增長所引發的基金風險、以醫患矛盾和欺詐騙保所代表的社會風險,以及缺人才、缺手段導致的治理體系不健全、治理能力有限等風險。

鄭功成表示,在引入社會力量時,政府需要奉行不歧視原則,放開能夠放開的服務內容,同時確保競爭環境公平,以質量與技術取勝,不搞本位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46

真實狀況堪憂 汽車美容"錢景"雖好標準難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25/1193860.html

10522275654730971683.thumb_head

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汽車美容業也成為備受矚目的朝陽行業。然而,由於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準入門檻,“一塊抹布一桶水,三個夥計一個店”一度成為許多汽車美容養護店的真實寫照,臟、亂、差也成為車主形容汽車美容養護店時的常用詞。

日前,記者走訪調查了山城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試圖揭開行業的真實面紗。

汽車美容店遍地開花

“呲呲呲……”刺耳的高壓水槍不停沖洗著滿是白泡的汽車,幾分鐘後,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拿著抹布,一手提著水桶,開始了汽車的清潔工作,門店前則不時駛來汽車等候清洗。近段時間以來,記者在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前都看到了上述類似的情景。

“樓下的洗車店太多了,停在車庫里的車,經常被塞上辦卡的小廣告。”重慶一大型小區的住戶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小區有數千住戶,汽車數量不少,因此小區外的洗車店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家,“自這些洗車店開門以來,路面就再也沒有幹過。”

記者走訪發現,在重慶,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汽車美容行業已成為重慶一項重要服務行業,特別在是重慶城區,汽車美容店更是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店鋪已遍布大街小巷。

“汽車美容的概念1994年在國內出現,如今已成為普及廣、專業化強的服務行業。”重慶一家汽車美容店的負責人稱,現在,汽車美容店業務量最大的是洗車服務,而利潤最大的則是各類保養、零配件的更換。他認為,現有的汽車美容店還不足以讓整個行業達到飽和狀態,未來還將出現更多的店面。

事實上,洗車業務屬於汽車美容和維修行業,有的洗車店就開設在汽車維修店內。居民小區、道路兩邊的洗車店更是不少,車輛隨意停放,損壞道路交通設施的情況時常發生。

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美容行業是朝陽行業,店鋪遍地開花是行業發展需要,但開花後還需要保證花開不敗。

無統一標準

據調查,目前重慶洗一次車的平均價格在10元~30元間,自動洗車的價格更高;車內除塵、臭氧消毒等清潔項目的價格動輒數百上千元。

然而,汽車美容裝飾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只要3至5人,一把高壓水槍,幾瓶汽車蠟和幾卷防爆膜,再加上幾件簡單的工具,一個小規模的美容裝飾店就能開張了,更有甚者,單靠一根水管、幾塊抹布就在路邊開起了“便利”美容店。

據了解,汽車美容裝飾行業的考核標準至今仍未出臺。有車主向記者透露,雖然一些汽車品牌的4S店都有自己的裝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也經過生產廠家的正規培訓,但基本上也只做拋光、清理內飾、安裝倒車雷達等裝飾項目,對於貼防爆膜、封釉等業務,基本上還是外包或找專業技師來處理。

此外,由於缺乏統一的服務、收費標準,收費多少全憑車主與店鋪工作人員口頭協商,不少汽車美容店已經多次與車主產生糾紛。

“由於汽車在美容裝飾後,短時間內很難辨別質量和效果,市場上不少無正規培訓、無專業品牌產品、無專業機械設備、無服務質量保證的‘四無’美容裝飾店遍地都是。”重慶一4S店的負責人陳放說,很多店鋪都吃準車主不懂行情,漫天要價,盡管最終價格有所優惠,但多數情況都是車主吃虧。

“渾水”如何變“清水”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穩定增長期,作為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汽車美容行業的發展開設受到廣泛關註。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04億輛,其中汽車2.0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3.71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28億人。

“汽車美容市場這塊蛋糕將越來越大。” 重慶多家汽車美容店的負責人均認為,人們對汽車美容保養觀念已發生變化,“以養代修”的觀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車主開始重視對汽車的保養,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去維護汽車。

“未來,汽車美容養護業將迅速崛起,但當下‘各自為政’的發展局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專家稱,連鎖經營是規範中國汽車後市場服務的較佳方式,汽車後市場服務業要做到品牌化、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可謂理想舉措。

多位行業專家坦言,汽車美容行業或將成為未來最具有潛力的“黃金行業”之一,也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第二桶金”,但目前該行業已被攪成了一灘渾水,相關政府部門還需加強管理,例如設立行業管理部門,對所轄城市洗車店網點進行科學、合理布局,杜絕行業惡性競爭;推行市場準入管理,同時由物價部門出面制定固定的收費標準;規範行業經營行為,防止偷稅漏稅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24

爆炸毗鄰自貿區天津經濟堪憂

1 : GS(14)@2015-09-22 02:28:24

■輕軌總站損毀嚴重,當局已決定拆除。輕軌是濱海新區前往天津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本報記者攝



【天津直擊】天津8.12大爆炸傷亡慘重,震驚全球,事件不單暴露內地規劃、監管制度落後,更由於事發點位於天津經濟核心區域,所造成的環境後果將令這個中央着力打造的北方金融中心陷入危機。本報記者在津爆滿月後,前往當地實地探訪,發現災情仍未受控,居民人心惶惶,經濟前景堪憂。


在多位出身天津的中央領導,包括溫家寶、張高麗等高層的關照下,天津經濟近年崛起,被稱為「北方明珠」。在2008年後,天津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並曾在2010至2013年居全國之首。今年上半年,天津仍以9.4%的增速高居第三位。今年4月,天津自貿區掛牌成立,為中國北方首個自貿區,中央寄以厚望,希望輻射整個東北亞,成為區域性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



窒礙服務業進駐自貿區

然而,一聲巨響,令上述宏圖可能夢碎。根據規劃,天津自貿區分為機場、東疆保稅港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三個片區,而此次爆炸的發生地,正位於東疆保稅港區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的交界處,也正是天津自貿區的核心地帶。根據官方公佈,天津大爆炸事發地點有約40種危險化學品,總數達2,500噸,其中有700噸為劇毒物氰化鈉(俗稱山埃)。天津自貿區發展重點為金融業和服務業,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陳波表示,在如此巨量危險化學品爆炸後,還有多少高檔服務業願意進駐自貿區,將成疑問。





■門外放有多個疑似變形金剛的泰達影城已停止營業,杳無人煙。





災後一個月 附近商場仍關閉

爆炸一個月過後,當局試圖淡化事件,稱現場已經清理完畢,並擬在原址建生態公園、小學、幼稚園。然而記者在現場所見,災區仍滿目瘡痍。爆炸點幾公里範圍內原是繁華商業區,現仍宛如鬼域,大部份寫字樓空置,多個大型商場關閉。多位居民向本報表示,每逢下雨仍有不明化學物品自燃冒出毒煙。而武警、公安對「爆心」層層設防,實際災情外界難以得知。大爆炸過後,天津掀起問責風暴,至今已有11位官員落馬。不過,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向本報表示,當局對事件沒有真正的反思和檢討,只意圖平息事件。天津爆炸案為一場人禍,顯示人治大於法治,當局應以更公開透明方式善後,現時黑箱作業只會令國際投資者更加卻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18/19300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04

明年奧運治安堪憂 連環劫海灘住宅區里約熱內盧爆童黨搶掠潮

1 : GS(14)@2015-09-24 01:47:46

■少年賊人大模廝樣掏出女子後袋中的手機。



明夏舉行奧運的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上周末連續兩日爆搶劫暴潮,大群童黨連環搶劫旅遊熱點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和伊帕內馬(Ipanema)海灘泳客後,再到附近住宅區搶掠路人和商店,引發恐慌和混亂。有居民不忿,襲擊相信載有小賊的巴士,令里約頓成「無主之城」。



■賊黨在海灘大肆搶掠,其中一人被警察制服。


忍受了連日冷雨的遊客和居民,上周六見陽光普照,把里約兩大海灘擠得水洩不通。人頭湧湧的海灘吸引童黨「開工」,有電視台拍到一群青少年橫掃海灘,既暗偷亦明搶,不管是手袋、銀包還是手機、首飾,只要他們見到就會出手。泳客多不敢反抗,紛紛倉皇逃跑,有女士花容失色,邊跑邊哭。


■有泳客反抗,遭童黨打傷面部。

泳客倉皇逃跑 賊群襲警

有人試圖阻止賊人。網上影片可見男泳客追趕小賊,另有人想替女友奪回被搶的手機,反被毆傷面部。亦有人反擊成功,奪回被搶的金鏈,匪徒被打傷。連近日到里約演出的美國組合「OneRepublic」都有份阻止罪案,當地傳媒報道指樂隊成員Ryan Tedder當日在酒店房間露台目擊海灘上有小賊偷竊,即把瓶裝水擲向賊人,可惜失敗。其實現場亦有警察,但小賊恃着人多勢眾,不但不驚,反而襲警,有電視影片拍到有少年抓起沙子撒向警察臉部,警員隨即拔槍,少年才拔足逃去。


■水果檔販遭槍傷,現場血迹斑斑。


不少泳客一聽到有人喊「拖網啊!」立即收拾財物敗興回家。一名女子怒說:「他們一出動,就無法留在海灘。」這類掃蕩式打劫,在里約海灘不時發生,當地人稱之為「拖網」,而且由於小賊都能迅速消失在人群中,因此少有人落網。但這次事件令人格外關注,原因是賊黨在洗劫海灘後,意猶未盡,竟到附近中產住宅區烏邁塔(Humaita)與博塔福古(Botafogo)繼續「搵食」。當地傳媒指,童黨乘巴士由海灘回貧民區,但巴士駛至上述住宅區時,有50人突然躍下,無視附近的警察,二話不說就搶劫路人財物和搶掠商店,路人紛紛跑入超市等商店躲避,商店都急忙拉閘。一名在路旁擺賣水果的51歲男子,無處可避,腿部中彈受傷。據報警方當晚拘捕了20人。


■科帕卡巴納是全球數一數二聞名的海灘。

居民組義警隊襲擊賊巴士

但這並未打擊童黨「鬥志」,據報翌日當地繼續有童黨做案,多人被搶劫財物。童黨的無法無天,令到科帕卡巴納居民非常憤怒,有居民組成「義警隊」,周日透過社交網串連發起「自救」行動。他們相信賊黨來自里約北部的貧窮社區,於是截停並攻擊由科帕卡巴納回到該些社區的巴士,有人拍到影片,可見「義警」怒喊:「開門!開門!」有人把車窗玻璃砸碎,有乘客跳窗逃走,但被「義警」圍住怒罵,警員其後介入,但仍阻止不了「義警」痛毆幾名年輕人。警方表示周末期間共拘捕61名劫案疑犯,大都未成年,很快就獲釋。法新社/路透社/巴西《環球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3/193056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41

港股堪憂 黑期跌穿18500

1 : GS(14)@2016-02-10 13:33:45

【本報訊】農曆新年假期,中、港兩地股市休息,惟外圍股市跌勢未止。分析員認為,雖然距離年初四開市仍有一段時間,但港股ADR及俗稱「黑期」的新加坡恒指期貨曾低水近800點,恐怕初四(11日)紅盤高開機會極微。



較上周低水近800點

歐美股市昨晚未見止瀉,新加坡恒指期貨「黑期」昨早段已一度低水675點;截至昨晚10時,新加坡恒指期貨跌幅加劇,報18486點,較上周五港股收市位19288點低水近802點。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認為,日股昨跌近千點,日圓再度抽高,反映日本央行負利率失敗。外圍環球股市動盪,資金流向避險資產,油價繼續於每桶30美元爭持,料短期內難以達成減產,繼續拖累後市表現。雖然外圍市場對A股影響微,但內地未來仍走改革去產能等方向,料不會有太多好消息出台;港股亦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料紅盤高開機會極微。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港股紅盤高開的機會接近零,除非大奇蹟日,但氣氛未如想像中差,外圍市場於昨日下午亦有喘定迹象,而美股跌得最多都是高估值、高增長的股份,主要是由於商業社交平台LinkedIn爆煲引致,但資金亦流向石油或美國零售等板塊。因此初四港股有機會避過一劫,但低開幾百點在所難免,料港股開於18700點水平,整體仍然看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0/19485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89

投資導航:人幣料破7算 港股堪憂

1 : GS(14)@2016-10-30 14:34:15

■隨着內地資金持續外流,美元兌人幣今年內恐跌破7算。 資料圖片





人民幣持續貶值,並逐步逼近6.8的「鐵底」,市場對中央能否保持有秩序貶值開始質疑。美銀美林報告指出,隨着內地資金持續外流,美元兌人幣今年內將跌破7算,回復2008年金融海嘯前水平。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如人幣貶值失控,可能觸發市場恐慌,對港股造成巨大震盪。2005年7月內地啟動滙改後,人幣滙價升足九年,由原來8.28升至2014年1月的6.04,累計升幅近三成。其間2005至2007年人幣升勢最強,當時港股亦出現長達兩年的大牛市。但2014年起形勢逆轉,人幣連續三年下跌,自今年10月起跌勢再加劇,連續多日創下2010年以來的六年新低,至今累計跌幅已達12%。人幣滙價逆轉,源於經濟放緩及美國加息後,內地資金持續外流。至今年9月,中國外滙儲備已跌至3.17萬億美元,較2014年高位減少8,300億美元或20%。外滙佔款餘額至今年9月亦已連續11個月下跌,累跌4.52萬億人幣或16.5%。兩者均無止跌迹象。美銀美林報告指,中央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在10月人幣入SDR等關鍵日子過後,已不需維持人幣滙價,預計今年內跌破7算,明年再跌至7.25,以上周五人幣在岸價6.78計,等於分別再跌3%和7%。



貶值失控或觸發恐慌

大和資本市場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明年人幣下行壓力將會更大,故此將跌破7算。新任美國總統無論是特朗普或是希拉莉,均料會對中國實施較強硬措施。另外,明年美國加息步伐加快,中美息差有機會擴闊,加劇內地資金流走趨勢。去年至今人幣滙價曾兩次急跌,其間港股均出現大跌市。去年8月人行突然將人幣滙率中間價貶值2%,其後恒指至月底跌幅近3,000點或12%。去年12月人幣滙價再急跌,其後恒指急插逾3,500點或16%。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指,人幣明年如持續貶值並破7,對港股影響正反皆有,原因是北水會繼續南下買港股,外資同時會因中資股受累人幣下跌而避開。但一旦人行無法控制人幣有序下跌,對港股「肯定係壞事」,因可能會觸發市場恐慌,而且北水屆時反而會極力避開中資股,直至AH差價顯著擴闊至具吸引力的水平,才會來港撈底。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則推斷,本輪人幣貶值其實獲人行默許,因貶值對內地經濟有利,如果內地經濟受到人幣走弱帶動,對港股是好事。不過一旦貶值速度失控,羅尚沛認為會對港股造成很大震盪。記者:黃尹華 周家誠 余倩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4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