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經CAREFREE - 順叔 買褲送褲袋 (2012年08月06日)

1 : GS(14)@2012-08-06 12:04:5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622&d=1813
賣樓贈窗台,買褲送褲袋,今期開樓。
長江實業(001)啲樓出晒名,型英帥平靚正,一間公司能夠對自己如此有信心,就唔怕公開自己的成功秘訣,就在上星期,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李澤鉅,竟然披露咗長實賣樓的最高商業機密,原來樓盤單位的窗台,查實賣大包益街坊,「送嘅」。
其實,能夠買樓送窗台,咁蝕底,仲可以一年賣樓賺幾十億銀,你估咁容易,唔信你試吓吖,好似做賣褲生意咁,喺條街大聲叫「買褲送褲袋」,睇吓班街坊行過,會用乜嘢表情望住你。
香港人又係嘅,吓吓針對住長實,搞到大少連最高嘅機密都要爆埋出嚟,好似屯門個盤海譽,一幅窗台大過半間房的圖片,都可以在網上瘋傳一餐,大少回應的技巧,值得所有香港公眾人物好好學習研讀,先放低一句:「買樓送窗台」的金句,震懾全場心神,然後撻句類似「net area」的術語,當記者唔知佢講乜的時候,就用唔會公開的「合約細節」,而大班小記者當然要返公司補課。
講真,整個地產市場行業,各發展商高層應付傳媒的能力相當高明,心中有好幾招交代的「答案」,已經練到出神入化,萬變不離其宗,屢見不爽,況且在賣樓和宣傳時,答案肯定早作準備,呢方面高官相信要學番兩度,市民就不會如此勞氣。咁究竟咩係「net area」,查實亦無需深究,一個住宅單位,建築面積又好,實用面積又好,「net area」都好,呎價千變萬化,只係幫助消費者衡量單位價值的工具,去到最後的買賣合約,永遠只有一個單位一個價錢。其實,地產發展商近年所建住宅樓宇,在單位設有窗台已成一種風氣,只是政府開綠燈,為配合環保需要,單位再有一個所謂「環保露台」,大家才可能有所忽略罷了。
當然,買樓難斬件,例如一個單位售價為過千萬元,唔通你可以講價,同地產發展商講,唔使佢「送」窗台,打個八折咩,掉轉頭,如果地產發展商話,一千萬元只係買一個窗台,其他面積全部「送嘅」,相信置業人士同樣難收貨。
所謂舉一反三,香港消費者學嘢喇,如果大家下次去買條牛仔褲嘅時候,記住要問吓個sales姐姐,邊幾個褲袋係「送嘅」,sales姐姐一定會被你撩得好開心,話唔定會打個折過你㖭。
查實,以前的住宅樓宇,多數係方形柱體,只不過近年絕大部分新建樓宇的設計卻走向時代尖端,變晒多邊形,物業外形仲型過變形金剛;想番起喺幾十年前,好似太古城、城市花園、同紅磡黃埔花園咁,首先係物業項目名字簡簡單單,而內裡嘅單位四四正正,邊度會話咁多窗台、工作平台、環保露台,依家新樓盤則變化多端,一個單位分分鐘送五、六個乜台物台,好似秘密基地,可能想業主各成員能夠享有獨立私人空間,阿媽響露台晾衫、阿爸喺工作平台就梗係開工、阿仔喺窗台瞓覺剛剛好,個女仲可以喺最新式無窗浴室溫書,擔保無人騷擾兼方便。
要了解呢個變化,就要講多次「非結構預製外牆」呢個概念,近年新盤所有窗台平台露台,絕大部分都係「預製組件」,唔知點解,政府認為好環保,鼓勵發展商多啲使用,豁免計算建築面積,即係唔使錢送俾地產商,所以近年新盤,「免費贈送」的窗台平台露台愈嚟愈多。
「預製組件」亦可以係貼住窗台露台、用嚟做間格的牆身,大家咪睇小一道10厘米厚、100厘米闊的牆身,如果係「預製組件」,幾十層樓,個個單位都有一道,加埋就好和味。所以,近年新盤,古怪間格特別多,大家可以諗吓,香港啲則師係咪冇晒空間感,點解要花咁多時間,畫埋晒啲鬼五馬六的圖則。相反,見到地產發展商啲總部就四平八穩,唔會搞到個變形金剛咁,呢度一忽嗰度一件,唔通做寫字樓另有一套?
「買樓送窗台」已經唔容易,能夠將幾百方呎實用面積,變大一倍成過千方呎嘅住宅單位,造成豪宅的視覺效果,難度就更加高,聽講喺傳說中的發水秘笈有一招,可以話係香港樓盤圖則的「超必standard」。版面有限,要睇全套就去順叔個Blog度,但無嘢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38

財經CAREFREE - 阿瞬 變種港交所 (2012年08月07日)

1 : GS(14)@2012-08-07 10:59:3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788&d=1814
港交所(388)對上一次突變,應該喺2005年,交通銀行(3328)來香港上市,揭開大量巨型國企嚟香港上市嘅序幕。
當日一變,港交所利潤亦由本來隨住股市上上落落,一飛沖天。之前好景,每年可以賺十多億元,低潮時,盈利就得番一半。於2006年,港交所的盈利升至25億元,於2007年,更超過60億元,雖然於近年逐步回落,但純利依然有大約50億元一年。
今年6月港交所宣布斥資約13.88億英鎊(約166.7億港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可以算係第二度突變,但到目前為止,今次的收購,就禍福難料。
港交所收購LME,有人讚亦有人彈。樂觀嘅就覺得,港交所此舉主要係代替祖國出面,取得世界最大商品交易所之一嘅話事權。至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內部消費長遠,亦將會不斷增加,對商品期貨及期權交易需求,將必有增無減。
有北京照住,他日LME成交額相信亦將會大大提高,甚至遠遠跑贏芝加哥交易所。就算買得貴一些,以及就算初期盈利可能會被攤薄,但估計倘港交所是次為執行國家任務,相信遲早會得到補償。
據報道,港交所是次收購,資金方面,已經得到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支持,可以算係一個有中央政府撐住嘅訊號。
不過,有證券商分析認為,LME必須於中國設立貨倉,應付實物交收需要,才能可以開拓內地市場。但由於現時法例所限,目前外資企業一般難以得到批准。假設最終無法實物交收,對於客戶來說,尤其是生產商等用家,將非常不便。
另外,中國自己要培育上海期貨交易所,幫LME搵生意,有一定利益衝突。所以港交所寄望背靠中國,就能大幅增加LME嘅交易量,暫時可能性唔大,仍然存在好多不明朗因素。
樂觀派另外一個理據係,港交所買咗LME,自必然可以增加交易費用,以及增加產品種類,例如人民幣產品等。至於增加交易費用會唔會咁順利,係另一個問題。至於新產品方面,香港都講咗推出人民幣產品好耐,但由於政策、市場等等因素,香港上市的人民幣證券,到依家只不過得一千零一隻,就是匯賢產業信託(87001)。最近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下,華夏第一個推出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最多遲啲加多幾隻類似嘅ETF,但RQFII進度,始終受到該計劃額度所限。
由此可見,新產品,唔係想推出就推出。內地商品期貨市場,可能潛力無限,不過想想電動車、風電及太陽能都一樣,被認為係未來希望,咁又點,市場好現實,投資者等你一年半載都毫無表現的時候,將來潛力幾大幾多都係假。要等到潛能變成利潤,可能要同港交所鬥長命。
今次交易將會笑得最大聲嘅可能係摩根大通。有報道話,該公司數月前剛剛成為LME的大股東,手頭股份即時升值一倍。
投行大哥大高盛亦屬於大贏家之一。美資投行擅長低買高賣,將市場當提款機,假如佢哋笑騎騎,搓晒手掌等收錢,難免令人擔心交易買方嘅港交所,係咪中咗計。
另外,令人唔太安心嘅理由,係CME中途退出收購戰。如果芝加哥商品期貨老手計過度過條數,都認為諗唔過的話,點解仲未有過相關營運經驗嘅港交所,算盤又打得響。大嗱嗱約167億元, 多過港交所目前股東資金額,萬一出錯咗點算?
港交所買LME,長遠利多弊多,可以辯論十日十夜。但無論港交所行政總裁(CEO)李小加點推銷單deal,都覺得港交所會先吃眼前虧。由於要借錢兼可能發行新股收購,首先要支付利息開支。
LME市盈率(PE)比港交所貴幾倍,買得咁貴,估計LME初期回報有限,即時效果當然係降低每股盈利。
港交所以往最吸引嘅地方,係資本性開支有限,所以現金流強勁,九成利潤可以攞去派息。PE雖然高,股息率依然可以接受。但往後幾年,可能要減低派息,保留多啲現金。本來內地經濟增長放緩,股市成交額縮減,已經令港交所吸引力打折扣,考慮到併購帶來嘅不穩定因素,港交所短期嘅投資價值更加令人懷疑。
(順叔事忙請假,財經茄哩啡專欄由阿瞬代筆兩天) 逢周一至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52

財經CAREFREE - 阿瞬 恒安低調利錢高 (2012年08月08日)

1 : GS(14)@2012-08-08 11:53:0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852&d=1815
多年之前,一個上司曾經提過,報攤非常好賺,當時初初出道,心高氣傲,不以為然,心想賣報紙、雜誌毫無專業感覺,亦冇科技成分,行業屬於低端。
不過,工作多年之後,才明白工作難度高,並不代表回報大。相反,高調又矚目嘅行業,總會吸引大批人才,你聰明,但比你更加聰明嘅人,通街都係。
公司道理一樣。產品屬高科技,公司大規模,資產雄厚等等,並不代表利潤就一定好。平平淡淡的行業,有時候將有更多增長空間,利錢更高,生意更加穩定。
例如做紙巾、衛生棉以及紙尿片嘅恒安 國際(1044),產品屬於日常必需品,幾乎個個家庭都要使用,而且買完用完又要再買,屬於低調,卻好賺好揾嘅好例子。
恒安於2011年度賺逾26億元,毛利率近四成,淨利潤率16%,雖然成本上漲,利錢比往年遜色,但依然屬於非常好賺的生意,該集團旗下衛生棉業務利錢最深,毛利率足足高達六成,至於紙巾以及紙尿片業務,亦有三成。
比較之下,不少行業都要自歎不如,無數表面風光,投資額大大,營業額動不動就過千億元嘅公司,其實收益既低,又波動。
以航空業為例,營運一間航空公司,買架飛機閒閒哋都要億億聲,一個機隊幾百架,牽涉嘅資金有幾龐大,唔計都知。
而且機師個個要專業資格,維修飛機亦需要專門公司負責。保證公司內部運作良好要花嘅心血已經非常多。但依然唔夠,航空公司無法控制嘅變數,好似油價、匯率、經濟好壞,都對業績有極大影響。
甚至以前曾發生沙士,火山爆發等等天災,都會隨時對航空公司造成打擊。搞咁多嘢,兼顧咁多問題,如果以為好好賺,咁就大錯特錯。
南方航空(1055)最近發出盈利預警,指空運需求疲弱,燃料成本又貴,加上人民幣匯率貶值,欠落嘅外幣債相對升值,令該集團中期盈利跌幅將超過五成。
假設全年成績倒退一半,而恒安盈利保持穩定,兩者今年盈利將會非常接近。南航資產約1,200億元人民幣,恒安資產約230億元,回報差十條街。南航低單位數嘅邊際利潤,同恒安亦無得比。
至於東方航空(670)同中國國航(753)首季盈利亦齊齊大跌,最終亦逃唔過發盈警的命運。利錢唔多,生意又大上大落,投資航空股,不如做   乘客好過。
航運業嗰種大風大浪法,一樣嚇死人。波羅的海運費指數,夠膽死由接近12,000點,一度跌到1,000點樓下,可見行業風險幾大。中國遠洋(1919)於2010年,賺約68億元人民幣,2011年逆境就唔見約100億元人民幣有多。比上次2008年金融海嘯後嘅重創更傷。5年平均拉勻,1年賺約40億元人民幣。公司大嗱嗱投資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資產,資產回報率極低。中遠洋今年頭一季再輸27億元人民幣,股本被蠶食到剩番約3.1元人民幣一股,悲情日子,唔知幾時至完。
恒安盈利大部分時間年年錄得穩步增長,十蚊資產,得到一蚊回報。建立一支龐大船隊,中遠洋欠落一身債,恒安就持有淨現金,單單冇利息負擔,兩間公司已經相差好遠。
轉個行業,講講手機。近期手機界中,錢幾乎都比蘋果同三星賺晒,諾基亞同黑莓生產商RIM老早連影都冇。曾經冒起得最快的新星,製造HTC手機嘅宏達國際電子,連續兩季業績都按年大倒退,股價1年左右已經唔見四分三。一兩期新產品唔賣得,就兵敗如山倒,相比之下,都係類似恒安,穩定中有增長嘅業務比較好。例子仲有唔少,中交建(1800)起路起橋起碼頭起鐵路,工程就大大,但毛利率得9%,扣埋其他成本,剩低4%。中國南車(1766)利錢只有幾個百分點,石油價格近年高企,但稅務繁重,煉油生意時好時壞,中國石油(857)去年利潤率7%,中國石化(386)煉油業務比重大,每當出現大虧損,利潤率就跌至2%至3%。
(順叔事忙請假,財經茄哩啡專欄由阿瞬代筆。) 逢周一至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85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海底撈鹹魚(上) (2012年08月09日)

1 : GS(14)@2012-08-09 13:40:4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076&d=1816
呢期太忙,搵幾條鹹魚股望吓,即係跌得好殘,又有唔少人心郁郁博反彈的上市公司。鹹魚雖然唔識游水,但潛在海底唔易撈,博鹹魚翻生,更係高難度動作,呢期只係當打吓牙骹呃兩日稿費,即係放馬後炮。
鹹魚有好多種,有一種叫做深海鹹魚,壓在一個極深的經濟周期,要漫長的結構性變化,或者市場相信結構性變化將會發生,先至會翻生,今年最好例子,就係內地的國企電廠。
發電廠應該係近年表現最差的國企股之一,好似華電國際(1071)咁,5年時間總資產谷大2.4倍,純利反而跌咗86%,增加產能等如做蝕本生意,因為被煤公司及擁有壟斷性地位的電網公司撳住搶。
舊年底寫過幾篇《煤電網聯動》,講過中煤能源(1898)無端端同中國電力(2380)行埋,合資搞發電廠,可能因為煤企收到風,知道電力市場即將出現變革,對發電呢盤生意開始改觀。
雖然跟住大半年電企經營環境,的確好似出現結構性變化,不過,電改只係做咗小手術,電網仍然好惡,真正變化在於市場對煤價走勢轉趨悲觀,最激的講法,有人唱緊煤價十年大牛市已經玩完㖭。
內地發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有機會再講,重點係,如果要博呢類深海鹹魚股翻生,就要超有耐性,等待漫長周期的完結,前提仲要係公司唔會爆煲,最好好似內地國企電廠咁,打腫塊面扮肥佬,年年借錢保持派息,就可以諗諗,依家唔少航運公司,都已變成深海鹹魚,幾年之後,唔排除可以好似電廠咁翻生,不過中間有冇其他更好選擇,又係另一回事。
一條在其他人眼中的鹹魚,在其他公司看來,可能好有策略價值,放落盤淡水好似就會識郁,最佳例子就係綠城中國(3900),本來瀕臨爆煲邊緣,九龍倉(004)突然以「白武士」式的出現,營運資金雖然仍然緊絀,但最重要係,投資者相信公司最大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股價即時鹹魚翻生,反彈一倍咁滯。
近排例子仲有一個例子,就係雨潤食品(1068),突然爆出嘉里集團持股量超過5%,即需披露的水平,股價又係爆升幾成,雖則糖王郭鶴年都有少少糧油生意,除非糖王想醃豬肉乾,否則唔似有意會收購雨潤,嘉里同豬肉檔亦似乎大纜扯唔埋,更似某種原因或交易,坐咗雨潤的衍生工具的技術性接貨。
有時策略投資者打救,或者名牌基金入股,有條水喉入股,未必代表一定會鹹魚翻生,或者點石成金式從此魚躍龍門,例如李寧(2331),早排得到兩大基金入股借錢兼參與管理,股價一度爆升,但最近又已經打回原形,甚至更殘,最新市值,50個億港元都唔夠。
再之前亦有一個例子,叫做國美電器(493),2008年全球融海嘯之後,大股東兼主席黃光裕又要入冊,搵咗貝恩資本入股,貝恩話事人叫竺稼,當年巨型國企排隊嚟香港上市時,呢位「造雨人」呼風喚雨,但係唔代表可以同管理層合作,貝恩資本除咗當日提供資金之外,後來國美管理層爭奪戰,以至近月國美同競爭對手的割喉減價血戰,貝恩資本都好似冇乜幫過拖,同現任管理層的默契,好似及唔上TPG在李寧咁肉緊。國美屬於突然多咗好多魚爭食、爭到個塘都乾埋條條焗住晒的鹹魚,唔單止要同蘇寧等老對手競爭,仲要面對京東商城等電子商貿新玩家,呢個塘夠晒熱鬧,聽講最近連騰訊控股(700)都玩埋一份,下回再續。臨尾賣個廣告,上次寫完篇《買褲送褲袋》之後,發現條底褲有個褲袋,寫多少少斬多幾両,掛住剪片改圖,甩咗稿要阿瞬再出山頂住,已經在網誌加開一場下集,有興趣就上順叔個Blog幫襯吓,送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09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海底撈鹹魚(下) (2012年08月10日)

1 : GS(14)@2012-08-10 10:24:3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491&d=1817
呢期繼續講鹹魚股,上回講到,上市公司搵到名牌基金做策略投資者,放盤淡水入去未必一定翻生,好似國美電器(493)咁,突然有大量競爭對手加入,爭到條條都變晒鹹魚咁滯。
近排國美股價跌得好急,因為這間電器連鎖巨無霸發出咗盈利預警,一間舊年明明仲賺緊近廿億人仔的上市公司,竟然可以話今年上半年要見紅,原因話係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電子商貿。
國美同埋老對手蘇寧電器,近日聯手發起地獄式割喉減價戰,成個勢,似乎想在京東商城(360buy.com)未上市之前,以本傷人,實行將呢個網上競爭對手擠走,不過,聽講內地消費者都好興在網上購買電器產品,即使他們能夠真的砌低一個又出一個,唔單止阿里巴巴的淘寶網,連同騰訊控股(700)今年先完成收購的易訊網(51buy.com)後,又話要加入減價戰戰團。
玩電子商貿大戰,唔係搭個網上平台咁簡單,最攞命嘅係要做埋倉存物流部分,呢個環節喺舊年開始出現好多新政策,斷估未有邊間公司掌握到絕對優勢,即係未來將發生一場混戰。
美國幅員唔細得過內地幾多,雖然人口較少,但網上購物流行咗好耐,不過,電子商貿到依家仍然取代唔到現實世界的零售網絡,否則Walmart都唔需要開咁多巨舖請咁多人,內地電貿戰打到飛起,血光之後,國美蘇寧等坐住幾十億銀、資產負債表又唔算單薄的鹹魚,應該有一兩條可以翻生。
有一類公司,變成鹹魚股的原因,在於擴張得太快,但又係唔肯走位,衝去曬太陽,搞到想唔變鹹魚都唔得,例如比亞迪(1211)。
咪以為比亞迪只係燒錢搞電動車,呢隻嘢放落太陽能電池的投資,亦都唔嘢少。早兩年在內地睇報紙,提到陝西省發改委有個「陝南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由2009年規劃到2020年,當中「十大工程」之一,就係比亞迪投資22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5,000兆瓦光伏電池項目。
比亞迪今年有113億元銀行債務到期,每年資本開支約100個億,舊年主業現金流入只有60個億,最近一單新聞,竟然係在天津起電動巴士廠,又投資20個億,好似完全唔擔心會爆煲。比亞迪及保利協鑫(3800)等公司,話佢環保節能又得,話佢科學發展又得,啱晒國策,所以應該大把地方政府搶住搵佢哋投資,亦會有唔少補貼或著數,呢樣極可能係比亞迪仲咁夠膽燒錢的主要原因。
內地得到政府支持,甚至中央政府的祝福,歐美國家近年成日追住內地光伏業,認為國家補貼構成不公平競爭,應該唔會全部老屈,加上在做光伏有著數下,個個湧住去曬太陽,國策支持最終變產能過剩,一間二間公司變晒鹹魚,發展太陽能是一個必然趨勢,內地光伏企業,最終會有幾間鹹魚翻生,不過亦有唔少會變成梅香鹹魚。
當然啦,有啲鹹魚只係扮翻生,彈兩吓就當正已經復活,好似思捷環球(330)咁,高層出名人工高兼福利好,但偏偏個個都坐唔定,出出入入好似自製股價波幅,今日升三成,幾個月後又跌番兩成,已經變成不折不扣的炒股,最新呢位行政總裁又唔知可以坐幾耐,會唔會又掟個「3年轉型計劃」出嚟,一年唔夠就拜拜嚟多過起跌循環。
要捕捉到觸發鹹魚翻生的因素,應該留意管理層在逆境時候的取態及策略,呢啲先係最有用的金融財經資訊。不過呢,由大行報告到傳媒報道,多數人都傾向一沉踩多腳,好似呢兩日提過的上市公司,股價已經跌咗幾截,大行分析員先嚟調低所謂「12個月目標價」又有乜嘢用,有時可能上內地網上論壇收收風,甚至搵啲公司管理層微博關注吓,可能比睇目標價更有用。
假設用100個億港銀做指標,依家可以買起半間保利協鑫,5間霸王國際(1338),3間滙源果汁(1886), 0.8間國美電器,0.7間思捷環球,兩間李寧(2331),順叔唔係話建議大家走去撈底,只係想指出一點,依家個市夠殘,成個金魚缸都係鹹魚,查實唔需要分析都知道,未來必定有唔少鹹魚翻生的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27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利豐繼續吹 (2012年08月13日)

1 : GS(14)@2012-08-13 09:40:3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666&d=1818
今期開利豐(494)。
幾年前呢度第一次寫利豐的時候,講過呢隻嘢明明好似好高透明度,不過,睇嚟睇去,諗嚟諗去,都唔能夠諗得明白佢哋盤數,不過呢,分析員及芬佬,又個個好似好明咁!
不過一間咁「透明」、機構投資者又咁「明白」的上市公司,上星期四公佈的中期成績表時,同「市場預期」相比,竟然嚴重「甩轆」,一隻市值過千億元的藍籌公司,之後一日的股價,竟可以插兩成,成交唔係沽空,而係真金白銀掟貨居多,可以想像市場反應有幾大。講緊利豐係管理「市場預期」的高手,同分析員溝通一向良好,例如3年又3年的業務計劃,講得出叫做交到數,又例如經常有一大抽所謂「Management Guidance」,分析員跟住嚟估,唔會錯得去邊。
至於中期業績可以令全世界大跌眼鏡,除咗一句「差過市場預期」之外,仲可以咁理解,市場的極度波動,通常源於恐懼,恐懼又通常源於無知,從上星期利豐公佈業績後的市場反應來看,可以好合理咁推斷,唔少機構投資者,對利豐呢隻股票,其實只是一知半解。查實每次見到利豐的管理層,好認真咁公開研究自己條鏈,講緊的係「供應鏈」,例如出書,又例如在學術抑或金融研討會,都忍唔住好想笑出聲,因為總係諗起《史力加3》裡面,小木偶回應Prince Charming盤問時,避免鼻哥變長、講咗等如冇講的一番說話。
假如用地球話去解釋利豐呢間公司,查實好簡單,2010年前,不過做緊馮氏兄弟伯爺100年前做緊的老本行,即係「買辦」,大家問嚇有做過「採購」、「跟單」的朋友,就知道利豐唔係做緊乜嘢高技術的生意,而只是擔擔抬抬的粗重功夫,呢度唔係睇小山大斬埋有柴的辛苦錢,而係利豐盤生意,搞到又出書、又做哈佛工商管理研究案例,就誇張咗少少囉。
利豐年報話你知,公司在2010年,完成咗「歷史上最複雜的改組」,將主業一變三。
即係由「一條」供應鏈,變咗「三個」網絡,包括「貿易」、「物流」以及「本土業務」,如果再用地球話去解釋的話,亦即係同樣幫人做採購的大型競爭對手,已經被收購得七七八八,利豐的收購對象,已經轉移到最下游的零售業務,即時收買營業額,買埋買埋一大抽雜嘜品牌,在自己條供應鏈做生意,盤生意愈大愈雜,開始要撈埋物流同埋零售業務。
當利豐講緊做採購跟單的供應鏈,又識轉彎又識飛,依家做埋物流同零售業務,仲要講緊管理一大堆雜嘜零售品牌,今日利豐的管理層,要三頭六臂先搞得掂。好似做物流的UPS,做零售的Walmart,夠大未?市盈率都係講緊15倍樓下,如果利豐做物流及零售都咁出色的話,20倍市盈率當然值,不過難度唔細,利豐舊年同Walmart達成採購協議,聽講第一年採購額已經有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不過,一單咁重要的生意,利豐又唔係特別講多兩句,奇奇怪怪。
利豐3年又3年的業務計劃,擴張軌跡好簡單,就係集資、收購、交數,再集資、再收購、再交數,總知三三不盡六六無窮,建基於市場認為利豐的帳目好透明、盤生意好易明,不過,近年打開利豐的業績資料的Power Points望一望,就愈嚟愈複雜,有愈睇愈難明的趨勢,唔知分析員同埋芬佬,係咪個個都繼續睇得明白。如果唔想搞到咁複雜,可以先睇睇一組最簡單的數字,利豐最新的3年計劃,該集團的目標,是在2013年核心經營溢利達到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假設利豐講得出亦最後交到數,市盈率有望約20倍,市值將超過2,300億港元,如果估值重返市盈率約30倍的歷史高位,市值更加有可能超過3,500億港元。
假設利豐講得出做得到,3年又3年,一間市值二千幾億元的公司,下一個3年計劃又係點,下一步要收購乜嘢,唔通要收買UPS同埋Walmart咩?!繼續吹囉。
2 : GS(14)@2012-08-13 09:42:52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613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98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放眼中電(上) (2012年08月14日)

1 : GS(14)@2012-08-14 09:57:2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845&d=1819
今期開中電控股(002)。
五大國企發電公司,近月因為市場開始唱衰煤價前景,股價反彈唔少,不過,用星期一的收市價計算,A股加埋H股,市值總值仍然唔夠4,500億元,中電控股加埋電能實業(006),兩股已經接近3,000個億,即係佔三分之二的比重。
內地電力市場廠網分家,中電以及電能旗下的港燈,一條龍垂直式壟斷市場,亦有大量海外業務,唔可以直接比較,但係本港彈丸之地共約700萬人口的電力市場,所養大的兩間電力公司,竟然可以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擁有13億人口大國的五大發電國企匹敵,可以想像過去兩電有幾好搵。
兩電的香港業務,去年純利大約100個億,是否暴利尚屬其次,最緊要係穩定,每年穩袋幾十個億。
在2008年之前幾十年,最多間唔中被立法會砌嚇鬧兩句,或者有人去集團總部門口示嚇威咁,既無需要擔心競爭對手出現,更無需要擔心客仔幫襯隔籬。
香港市場仲有一樣好,就係地域細,電纜可以駁少啲、駁短啲,又好少話乜嘢自然天災,十幾年先打一次10號風球,電線、電纜唔會吹斷一兩條,近年乜嘢力場好似減弱,颱風韋森特早前襲港,中電位於青山發電廠只係運煤帶其中一節鬆脫墮地,供電系統冇受影響。
不過,同樣屬於天災,中電位於澳洲的電廠,6月時煤礦場曾被洪水浸咗,發電量被迫減少,又要付出額外的重建開支,可想而知,香港對於兩電,由監管架構到自然環境,都算係福地。
市場會飽和,咩嘢力場會減弱,監管架構亦會改變,兩電在香港呢個老地盤,近年擺出嚟個姿態,好似愈嚟愈受委屈咁,例如政府唔利用08年重訂利潤管制協議的時機,加大影響力,早排兩電在商業協議容許範圍內加價,政府竟然加入輿論壓力一部分迫兩電轉軚。
在商言商又好難唔發火,近日所見,尤其係中電,同政府講數拗手瓜時候,愈見刀光劍影。
「在少數天朗氣清的日子,當我從中環的辦公室遠眺維港,我會看到西九龍填海區和啟德機場舊址,這兩幅土地已經丟空和閒置多年。假如中電在管理和營運九龍和新界供電系統方面,其決策和執行速度與效率也處於這種水平的話,那今天我大概會是在一片漆黑中和大家見面。」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唔好話發火開拖,咁多年嚟公開講嘢都唔多句,以上呢幾句「怒片」香港政府的評語,出自今年5月時中電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當日米高嘉道理因為喉嚨痛出唔到聲,唔係放低新聞稿算數,更要由副主席毛嘉達(William Mocatta)代為開聲發炮,務求電子傳媒可以有聲有畫,可見呢位已經植根香港的猶太富豪有幾火滾。
至於講緊的兩塊大型地皮,順叔相信用嚟種菜都可以供應嚇本地有機市場,偏偏放喺度曬太陽多年,大家試嚇想像一下,米高嘉道理遠眺維港彼岸時,映入眼簾的,又點會只係兩塊空地及政府的工作效率而已,在呢位中電主席眼中,查實好可能還見到西九、南九項目落成後,以萬計、甚至係十萬計的潛在商住用戶。
中電同港燈,一個在香港島發展,另一個就發展九龍新界區,各據壟斷一方,香港「地少人多」,可以發展空間有限的既定概念,對港燈可能仲成立到,但對於中電,又唔係咁講法。
例如西九、南九發展起嚟,就會為中電帶嚟大量的新增商住用戶,又例如政府要發展新界新市鎮衛星城市,中電又有生意做。
中電及電能市盈率不相伯仲,但相對於版圖侷限於港島的港燈,中電的香港業務,仍然存在好大的地域性擴展空間,呢個廣被忽略的因素,既然係中電未來的重要發展潛力,亦好可能成為中電為未來電力市場監管框架,同政府拗數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至於中電昨日收市報67.6元,升0.4%,全日總成交額5,614萬元,該集團亦將於今日公佈中期業績,且看管理層對未來發展前景有何看法。
而電能昨日收市報61.95元,升0.65元,增幅逾1%,全日成交額約9,949萬元。
下回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38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放眼中電(下) (2012年08月15日)

1 : GS(14)@2012-08-15 09:49:3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029&d=1820
上回講到,中電控股(002)壟斷九龍新界的電力市場,相對於侷限在港島的電能實業(006),中電的本土市場,其實仲有相當發展的空間,例如西九及南九兩大發展項目,仲有在新界可能出現的新市鎮,都可以為該集團未來帶嚟以萬計,甚至十萬計的新增商住用戶,當中仲未計中港邊境的發展,例如河套區的發展,供電好可能都係幫襯中電。
中電本身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內地業務,一直有賣電到內地,仲有25%的大亞灣核電站,中電大本營,地理環境上,連接中國內地,比起電能旗下的港燈,有更大自然增長空間。
不過,有辣亦有唔辣,同內地市場更貼近,唔需要過大海,駁條電纜過嚟都容易一點,所以中電的壟斷性優勢,亦較容易因為監管環境的轉變,例如開放電網,受到內地國企的挑戰。
除咗潛在的市場機會或競爭之外,內地市場對香港電力市場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燃料供應,香港政府近年推動更清潔能源發展,為本地發電廠設定更嚴格的排放上限,能源結構向天然氣靠攏,可以話係近年電力市場監管的最重要變化。
從中電管理層早幾年的言論,同埋年報的表述,相信中電本來有興趣染指天然氣業務,包括在大鴉洲發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中電亦曾經提及過,如果成事,將有助香港在國際市場入口價格更具競爭力的天然氣,再搞大啲,香港甚至可以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市場,同新加坡爭嚇飯食。
於2008年,港府同兩電簽署新的利潤管制協議,同年電力市場的能源供應,亦出現咗一個突變因素,作為中央政府「挺港」措施之一,港府同中國國家能源局,簽署咗一項能源供應諒解備忘錄,簽咗呢個備忘錄之後,中電好快放棄咗大鴉洲起接收站的計劃。
絕大部分「挺港」措施,其實一家便宜兩家著,例如呢份能源供應備忘錄,香港叫做未來20年有穩定的能源供應,包括核電及天然氣,內地亦唔會蝕底,有關天然氣部分,中海油(883)會繼續以市價向香港供應海上天然氣20年。
至於中國石油(857)亦會透過西氣東輸二線向香港供應液化天然氣,不過,接收站設於內地一邊。
中電目前的天然氣供應,主要是來自中海油母公司旗下的崖城氣田,合約20年前簽落時,油價約為20美元(約156港元)一桶,據中電昨日於中期業績記者會上透露,中石油將於12個月內,會向中電供氣,不過,供氣價格就相等於現時的3倍。
從中電角度睇,港府選擇內地作為長期天然氣來源,客觀效果上,避免咗興建接收站所需的巨額資本開支,降低咗加電費的誘因,不過,同時令香港電力市場的燃料供應,掌握在大型國企手中,國企市價供氣,中電將燃料成本轉嫁予香港用戶時,港府又加入輿論鬧埋一份,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當然氣頂。
氣頂一件事,數仍然是要講的,今年底就要進行利潤管制計劃的中期檢討。中電同電能實業同撈同煲,食同一行飯,又唔需要爭飯碗,多得長和系的強大政經力量,中電多年以來,應該慳返唔少遊說政府的財力物力精力,已經可以坐享電力市場的政策便利。
兩電在過去咁多年,同政府拗手瓜都站在同一陣線,一齊加價、一齊轉軚,連拒絕向立法會透露「機密商業資料」的理由,都一模一樣,相信兩個集團應該係好好傾。
不過,中電在香港的本業,燃料供應既握在大型國企手中,更重要係,仲有自然增長的空間,用戶增加,可以溝淡燃料上升的成本,呢個形勢上的分別,有可能反映在兩電在未來監管架構上的取態,中電同電能實業旗下的港燈,未必會站在同一陣線上。
另外,中電本來傾緊收購埃克森美孚手上的60%青山發電股權,3月時突然宣佈,南方電網在後期加入洽購,最少反映咗中電都有意思受埋南方電網一齊玩,最近中電重新委任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做董事,放眼中電近來的部署,或者可以見到未來電力市場發展的脈絡。
至於講番中電2012年度6月底止業績,受到澳洲雅洛恩礦場需要撥備等影響,上半年純利大幅倒退42%,僅賺33.5億元,第二次中期息微升1.9%,而該股昨日收市報67.75元,上揚0.2%。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86

財經CAREFREE - 順叔 電商血拼(下) (2012年08月17日)

1 : GS(14)@2012-08-17 10:07:3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485&d=1822
上回講到,內地電器零售公司爆發割喉式減價戰,京東商城、國美電器(493)以及蘇寧管理層的微博,變成最佳觀戰地點,人哋噴口水,九唔搭八的SOHO中國(410)主席潘石屹亦趕住抽水,有網民索性叫呢位日日掛住在網上風花雪月的地產發展商,搞嚇減價戰,等內地同胞可以買嚇平樓。
不過,電器同樓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可以喺好多個割裂的市場,例如電視機劈價,可以劈到血本無歸,iPhone亦可以完全唔受影響,假如國美買電飯煲送iPad,作為生產供應商的美國蘋果都唔會睬你。
「樓價」基本上可以當成一間上市公司的「股價」咁睇,一個個住宅單位的成交價,直接左右「股價」的上落。亦即係話,地產商好大程度上,坐埋同一條船,劈「樓價」等如劈自己有份的公司「股價」咁,所以,地產商劈價多數唔係為咗隊冧對手,而係為咗自保。
中國電商血拼又好唔同講法,國美、蘇寧可以趁住京東商城未上市,以競爭消滅競爭對手,以本傷人,恃住自己本帳簿仲有咁上下斤両,用短期內盈利的波動,換取競爭對手的消失。
呢場在虛擬世界進行的割喉大戰,同十幾年前壹傳媒(282)老闆黎智英推出的蘋果速銷手法非常相似,當時百佳、惠康兩大超市,曾出現過短暫惡性減價戰,最後結果係,蘋果速銷執笠收場,聽講肥佬黎因此出血十個億港銀。當日蘋果速銷挑戰超市霸權失敗,有人話,係因為香港兩大超市背後的地產財團使橫手,威迫利誘供應商唔供貨俾蘋果速銷,令肥佬黎被迫從海外入貨,最後頂唔順,物流成本高最終要執笠。呢個香港「反壟斷」的典故,相信唔少人都曾經聽過,可能程度有多高,可以睇睇家樂福在香港都生存唔到就知啦,掉轉頭,百佳在上海亦要執笠,反而擁有大量內地貨源的華潤創業(291),旗下的超市以及便利店在香港則愈開愈多。
從香港發展的經驗,或者可以用嚟評估一嚇中國呢場電商血拼的勝負結果,電器零售公司只係銷售代理,唔似得地產發展商,本身並冇生產能力,供應商惡啲?定係零售商惡啲?邊個靠邊個,可以左右呢場電商血拼的結束時間及結果。
早排TCL多媒體(1070)及海爾電器(1169)先後撲出嚟,想叫停這場惡性競爭,出發點唔係話驚影響到本身的盈利,而係怕零售商拖長周轉找數期。網上罵戰鬥多口水,割喉減價就要鬥多血,國美及蘇寧本身已經坐住幾十億元的現金,可以打持久戰,而蘇寧一個月前,亦曾發新股俾大股東,獲注資45億元人民幣之後,日前又宣佈計劃發債集資最多80個億人仔,減價戰又點需要過百億元資金,蘇寧擺明車馬就係全力進攻姿態,為網上業務及物流配套做足準備。
京東商城聽講先後經過三輪私募集資,早幾個月更嚟香港見人,曾經傳過第三輪注資的估值,等如京東商城2007年第一輪的100倍,數目可能有出入,不過,京東商場現時面對最大的問題,係背後點樣說服唔同的基金股東拆掂呢條數。國美暫時未有任何注資行動或者集資消息,不過今個星期,幾份內地傳媒先後報導過,國美大股東黃光裕,有意大幅減價,出售在北京的國美商都地產項目,套現大約50億人仔。順叔之前亦都講過,身陷囹圄的黃光裕,又經歷早兩年的國美控制權爭奪戰,現時只係手持約三成幾國美的股權,應該冇乜安全感,如果唔想放棄盤生意,有一定誘因去提高持股比例。
不過,依家國美股價仲低過當日貝恩資本的「白武士海嘯價」,公司又存在一定注資的需要,如果黃光裕變賣私人持有的地產項目,要套現半百億元的消息屬實的話,順叔相信,係黃光裕大手增持股權的前奏。而以國美週三收市價0.67元計,今年以來,股價已經冇咗62.7%,黃光裕增持的成本其實已減低不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3

財經CAREFREE - 順叔 SOHOHOHO中國(上) (2012年08月20日)

1 : GS(14)@2012-08-20 11:29:2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719&d=1823
今期開SOHO中國(410),一間可能要抱住睇「呵呵片」心態去觀察的內地房地產公司。
首先要講一句,作為一名「金融義和團」的團民,順叔每逢見到一啲覺得老外8月15特別圓、特別鍾意咀的中國人,冇乜好感,所以對一間公司名又中又西、要用一個英文字、一個美國概念凸顯自己又「高尚」又「Posh」的中國公司,一開始已經存在偏見。
跟住又要講一句,作為一個基本分析原教主義分子,順叔由細到大,所接受的分析技巧訓練,都講緊成功的公司,有一個專注的管理層,公司不務正業,或者管理層在業務範圍以外的曝光率太高,多數有古怪,所以對於一個日日四圍吹水、抽水的上市公司高層,一開始已經存在戒心。
中國人多、網民又多,互聯網虛擬世界叫做係個相對自由空間,倒瀉屎都有百幾萬人圍觀,一個公司高層,搞個博客平台,解釋嚇自己對經濟以及行業趨勢睇法,講嚇在股東會或投資者推介會難以觸及的公司資料,當然係好事,不過,好似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咁落力的例子又好少見,日日夜夜在博客或微博風花雪月指手劃腳,邊度出現網上熱點多人圍觀,多數會見到潘Sir身影,例如呢排電器零售公司打價格戰、口水戰,人哋在網上噴口水,潘Sir衝去抽水,股東見到,難免會問句:究竟你係咪返緊工嘅呢?
潘石屹花大量時間精神在互聯網噴口水,又出席大大小小的吹水論壇,如果因為咁就話佢不務正業,應該唔係咁公道,SOHO中國係少數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分咗工的內地上市房企,理論上係個企業管治的良好榜樣,不過分工未分家,負責實務擔任公司總裁一職者,正正係潘石屹的老婆張欣,呢位面形輪廓同「女股神」劉央有幾分相似的賢內助,聽講後生時加盟的銀行部門,啱啱被高盛收購,所以陰差陽錯在高盛香港掛單一年,履歷表從此多咗投資大行賓架的光環,有老婆主內打點一切,潘石屹可以放心出外打滾,日日「SOHO」。
地產公司砌磚頭,磚頭估值點都有個譜,固定資產又硬兜兜企喺度任人睇,要用概念包裝磚頭,仲要得到相對其他行家更高的估值,查實係超高難度動作,而SOHO中國呢方面,就做到出神入化,理得佢「SOHO」定「呵呵呵」,總之賣磚頭吹到好似賣菜咁,講品味講享受,吹到外國芬佬都相信公司有本事點磚頭成黃金,從呢個角度睇,潘石屹查實只係好專注咁做緊佢在公司的本分職責,就係吹水。
「SOHO」又好、「呵呵呵」都好,最緊要令人講得佢好有「品味」,將與別不同形象,幻化成公司別具潛力的「感覺」。
邊位對SOHO中國呢間公司有印象,但又未認真睇過公司盤數的話,不妨試嚇瞇埋眼,試諗嚇SOHO中國的「印象」係乜,然後又諗嚇呢間地產公司的「主業」係乜,如果閣下講唔出SOHO中國做住宅定係做寫字樓、收租定賣樓的話,閣下就要佩服潘石屹的吹水神技。
由當年兩本招股文件,到公司網頁資料,到舊年年報,SOHO中國介紹旗下地產項目的時候,例牌先嚟一個超凡脫俗但九唔搭八的樓盤名,搞到唔知「長城腳下的公社」定「長城公社下的腳」,「凌空SOHO」定「深洞呵呵呵」咁,香港啲凱旋門巴黎鐵塔都顯得落塵俗氣,然後就撻一抽建築師或者文化概念,吹到係「私人收藏的當代建築藝術品」,點呀?
一碟臭豆腐,拎到上枱,你可以叫佢做「遍地黃金磚」,就好似一個鬚刨,其實可以係個風筒,不過,你估佢唔到,先叫做吹水最高境界,當你以為風筒一定係鬚刨啦,點知佢真正其實係一個風筒。
吹咗咁多,SOHO中國查實賣商舖賣寫字樓,不過一件二件「當代建築藝術品」,近排唔知賣唔出,定係唔捨得賣,SOHO中國決定都係「私人收藏」,啱啱宣佈轉型做包租公。得唔得,下回再續。
2 : GS(14)@2012-08-20 11:31:20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2012/08/sohohoho.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