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王菲演唱會最終花落騰訊一直讓阿里巴巴耿耿於懷,也更讓阿里巴巴意識到加強現場演出產業布局的重要性,於是,阿里巴巴買下了大麥網。
2017年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中國最大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網完成全資收購。這意味著大麥網正式加入阿里大文娛戰略版塊,通過線下內容落地與渠道觸達服務,助力大文娛各大版塊協同發展。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隨著大麥網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收購對阿里大文娛板塊的一個有效補充,特別是在打造文化休閑娛樂平臺方面對內容的一個有效豐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
阿里強化演出市場布局
去年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大集團爭搶“天後”王菲演唱會直播權歷歷在目,最終,騰訊視頻拿下了王菲演唱會線上直播權,騰訊系的娛票兒還承擔王菲演唱會的門票在線售賣業務。這也讓阿里巴巴意識到了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演出產業的布局。
大麥網以演唱會票務起家,是中國最大的覆蓋現場演出、體育賽事等領域的演出票務平臺,也是該領域最大的系統服務提供商。阿里在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
據悉,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的阿里音樂,未來將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借力於同大麥的整合,阿里音樂將實現業務持續升級,引領阿里大文娛音樂戰略全面啟航。
今年3月3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宣布任命張宇為阿里音樂CEO,提出“繼續加速阿里音樂產品和內容生態建設”。此次,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同時大麥網創始人曹傑擔任特別顧問。
線下演出市場目前日益火爆,不僅能夠帶動線下收入,還能帶動線上流量及收入,特別是近年來火爆的在線直播演唱會,就是演出市場線下線上結合的案例。以騰訊為例,2016 年,騰訊Live Music直播項目舉辦了40多場在線演唱會,後街男孩、李易峰等陸續在線開唱,並以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收官。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用戶,在流量極其珍貴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不會放棄這塊蛋糕。
此外,一些新技術也應用在演唱會等演出的線上渠道,去年王菲演唱會讓VR直播火了一把,圈了無數粉絲,吸引了很多公司躍躍欲試。阿里巴巴集團表示,VR(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未來顛覆線下演出行業的關鍵。作為“第二現場”的VR演唱會,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無限想象。“我們認為,VR技術將為消費者帶來一種更加自如,同時更為經濟的全新娛樂體驗。”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據悉,在VR領域,大麥網推出了DamaiVR業務,而阿里巴巴也在去年三月對外透露其VR戰略。二者的結合將在VR業務上的協同將助力大麥網在未來推出VR選座、演出現場切身體驗VR等產品。
不過,這些只是收購大麥網帶來的直接效益,還有一些間接因素不得不考慮。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對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高度重視,且在這些領域皆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因此大麥網在納入阿里巴巴後將通過其進一步優化並更好的處理和管理自身的客戶數據、運營數據、業務數據等內容。阿里巴巴強大的資金和客源優勢為大麥網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借助阿里的電商渠道發展衍生品業務。”
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由UCWeb、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組成的阿里巴巴大娛樂版塊,正在成為繼電商業務、雲計算之後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可見,收購大麥網之後,將進一步豐富阿里巴巴的數據,推動數據業務繼續增長。
大麥從ticketmaster向livenation轉變
對於整個演出行業來說,大麥網納入阿里巴巴版圖後,將觸達更廣泛的用戶,與阿里巴巴其他平臺產生協同效應,也對競爭對手造成擠壓,一家票務平臺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通過阿里巴巴對大麥網的導流,將進一步影響到我們的用戶基礎,給我們造成擠壓,市場空間恐怕將被壓縮。”
更主要的是,大麥網將成為阿里巴巴現場娛樂版塊的重要布局。事實上,大麥網已經開始在布局現場娛樂,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票務平臺。去年六月,大麥集團首席運營官徐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大麥將正式進軍線下場館業務領域,並將斥資數億元與國際最大的場館運營商AEG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近年來,演出行業飛速發展,市場前景被業內看好。從北京市文化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市共舉辦文藝演出325場,演出市場票房達1642.25萬元,吸引觀眾18.1萬人。與2016年、2015年同期相比,觀眾數量創3年來新高。
大麥網創始人曹傑與馮宇鴻在發給大麥員工的內部信中透露,如果說大麥過去的目標是聚焦票務,成為中國的ticketmaster,那麽接下來是要成為中國的livenation。言下之意,大麥網不僅要做票務平臺,還要布局現場娛樂,而大麥這一願景的實現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靠山,阿里巴巴在大文娛板塊擁有在線視頻網站優酷、社交平臺微薄、影視制作公司阿里影業、在線音樂公司阿里音樂等,這些均可以為大麥布局現場娛樂起到協同作用。
大麥創始人內部信透露,大麥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最多數量live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擁有最全面可追溯全國的演出和賽事數據,具備全國最廣泛的現場地面操作能力,以及一批對全國以及區域演出市場最了解的團隊,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加入阿里巴巴生態以來的下一步戰略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彌補阿里巴巴過去在這一環節上的缺失。朱悅表示,大麥網的加入將打通與阿里音樂業務的合作,形成以粉絲為核心,結合藝人和票務資源的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大麥網所擁有的數據采集系統將有助於阿里巴巴對於演出項目和會員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並完善其大文娛版塊的會員管理系統。
——Reuters——
【伊朗總統呼籲對敘化學武器來源展開調查】伊朗總統哈桑周六在演說中呼籲對敘利亞發起深度調查,並提醒美國此次的導彈攻擊將會在敘利亞地區引起極端主義及恐怖主義的反抗。哈桑說道“我們希望能還原事實,並找出敘利亞的化學武器來自哪。貿然發動攻擊只會對地區及全球穩定造成破壞”。
——Bloomberg——
【特朗普提名哈塞特為經濟委員會主席】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提名哈塞特(Kevin Hassett)作為經濟委員會主席,哈塞特作為資深稅務專家及經濟學家,在相關領域已深耕超20年。白宮在一封郵件中做出此聲明,下一步需等待參議院的投票確認。哈塞特自1990年開始便在美聯儲理事會擔任經濟學家,目前擔任美國政治研究主任。
——CNN——
【歐盟財長預計20國增速明年將有所下滑】歐盟財政部長預估,全球最大的20個經濟體在2018年的經濟增長將會不及預期,在過去5年中,這20個國家通過改革令其經濟增長率增加了近2%,為全球額外創造了近2萬億美元及大量的就業崗位。但在2018年,這些增長目標將會全部遭受考驗,達標的關鍵在於加快改革的步伐及增加生產性基礎設施的投資 。
——BBC——
【斯德哥摩爾卡車襲擊嫌疑人被捕】在斯德哥摩爾卡車襲擊過後,一名39歲烏茲別克斯坦男子涉嫌實施襲擊被捕,嫌疑人名字未定,以前從事安保工作,曾有犯罪前科。瑞典警方在實施襲擊卡車座位內發現了一個可疑裝置,但仍未確定是否是炸彈。襲擊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大約15人受傷 。
——CNBC——
【沙特將在其首都打造超級娛樂城】沙特阿拉伯周六宣布計劃在首都利雅得南部建造一個334平方公里的“娛樂城”,其中包括野生動物園和六旗主題公園(Six Flags)在內等文化和娛樂設施。國家公共投資基金將是該項目的主要投資者,該項目將於2018年破土動工,初於2022年正式開放。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警方搗毀大型稅務詐騙集團】印度警方周六稱,已經逮捕了孟買郊區一起呼叫中心詐騙團夥的幕後主使Sagar Thakkar,同時逮捕了近700名犯罪同黨。該犯罪團夥在過去兩年內利用呼叫中心假扮美國國家稅務局工作人員,從約1.5萬名美國人身上騙取了近3億美元。
圖/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泛娛樂產業正逐漸成為社會和資本關註的熱點。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中顯示,2016年泛娛樂核心產業總產值約為4155億元,2017年預計將達到4800億元以上,增速預計為15%以上。此外,周邊衍生品、主題樂園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伴隨著泛娛樂產業的繁榮,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三七互娛、完美世界等在內的一大批企業紛紛搶灘布局泛娛樂業務。隨著絡繹不絕的新進入者,各家爭奪的重點已經從用戶流量的入口轉變為對內容和版權的爭奪,以優質IP為軸心、多種互動娛樂內容形態協同發展的泛娛樂趨勢日趨明顯。
事實上,早在2011年,騰訊在業界就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現如今,其泛娛樂業務平臺已涵蓋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閱文集團、騰訊影業以及騰訊電競共五個泛娛樂業務矩陣。4月20日,這五大泛娛樂業務集體亮相騰訊互動娛樂(以下簡稱騰訊互娛)的UP年度發布會。在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看來:“一個屬於中國文創行業的奇點,一個泛娛樂的新起點,已經到來。”
騰訊泛娛樂註重“IP”
作為整個泛娛樂產業鏈的上遊孵化層——動漫IP和網絡文學作品IP向下衍生出的商業價值是巨大的,它們向下可以到中遊運營的電影、電視劇、音樂,而再向下則是遊戲、演出、衍生品等。
在動漫領域,隨著國產動漫的快速發展,“二次元”的概念和範圍逐步擴展,中國的“二次元”粉絲群體規模快速擴張。加上二次元粉絲的核心群體——90後和00後的消費能力快速提升,二次元和IP正在逐步主流化。咪咕動漫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的核心二次元和用戶將超過8000萬人,二次元用戶總人數將突破3億人。
面對國內動漫“大市場”形態初見端倪,騰訊互動娛樂動漫業務部總經理鄒正宇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成立了5年的騰訊動漫將以大平臺的優勢,打造出真正有價值的動漫IP,以“做大平臺,擁抱大市場”來應對國內動漫產業的商業利好。
在網絡文學領域,隨著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的整合,網絡文學市場呈現閱文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記者註意到,在文學IP的影像化上,近年來霸屏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瑯琊榜》、《盜墓筆記》等影視劇絕大多數都出自閱文。為了助力原生IP的價值最大化,閱文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梁曉東透露,未來像《慶余年》、《鬥破蒼穹》、《星辰變》這些經過多年耐心孵化、擁有良好粉絲基礎的優質IP,也即將從文字走向屏幕,走向更多泛娛樂的呈現形式。
阿里三大方向:IP、創新和國際
騰訊和阿里是泛娛樂領域的兩大互聯網玩家。與騰訊的泛娛樂相比,阿里的泛娛樂布局充滿了資本的印跡。2015年3月,阿里宣布以24億元入股光線傳媒,而此前則先後收購了天天動聽、蝦米音樂、聲盟、華數傳媒、文化中國和優酷土豆,並將文化中國更名為阿里影業。
而阿里文學和阿里遊戲的成立方式也頗為相似,都是外部並購與內容整合的產物。2015年4月,阿里巴巴整合了淘寶閱讀、UC書城、書旗小說等渠道能力,成立了阿里文學;而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將手遊業務交由移動事業群旗下的九遊負責,2016年1月,UC九遊正式宣布更名阿里遊戲。
通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整合、收購,阿里巴巴以資本為紐帶整合IP資源,同時依靠優酷土豆、新浪微博、九遊UC、阿里文學、歌華有線等內容分發平臺和手機、電視盒子等終端平臺,圍繞電商核心優勢,打造了涵蓋電影、連續劇、綜藝、遊戲、音樂、教育、電商的泛娛樂全產業鏈生態圈。
2016年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表內部信,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該版塊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蝦米音樂、阿里星球、天天動聽)、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以及數字娛樂事業部(天貓盒子等),而這八大業務集團以矩陣形式承托起了一個阿里文娛帝國的雛形。
記者註意到,阿里大文娛未來投資的三大方向與騰訊的泛娛樂也不盡相同。在2016年12月8日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發言中,阿里巴巴大文娛戰略和投資委員會主席古永鏘曾披露阿里大文娛的發展戰略。他表示,未來阿里大文娛的發展將會是“雙引擎”驅動:一是平臺和實業,二是生態和投資。
古永鏘表示,他會牽頭建立阿里大文娛的生態跟投資布局,建立一個總量百億的專註於中國文化娛樂的生態基金。他還透露,未來阿里大文娛投資將會抓住IP、國際、創新三大方向。
至於泛娛樂產業未來的競爭會如何?互聯網商業模式分析師郝智偉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騰訊已經先行一步,阿里還需要積累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從各自能力上而言很難來確定哪一家會更有優勢。“阿里變現能力很強,騰訊的社交營銷能力很強,或許某一段時間里會有先後,而最後誰能勝出,就長期來看還無法看出。”
近日,“文化航母”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600637.SH)發布2016年財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194.45億元,同比下降7.95%;盡管如此,東方明珠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9.34億元,同比增長0.94%,而扣非凈利潤則高達18.81億元,較之2015年同比大漲133.19%。
自2016年4月張煒履新東方明珠總裁一職後,公司開啟了 “娛樂+”的戰略,並確立IPTV業務作為東方明珠核心業務的思路,帶動東方明珠各項業績上升。此外,去年,東方明珠獲準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成為中國第一家實施股權激勵的國有文化傳媒上市公司,該計劃有力優化了員工的長效激勵機制,增強了團隊凝聚力與企業歸屬感,明確了未來業績增長和業務發展目標。可見,一系列戰略優化措施推動了東方明珠業績快速回暖,也為下一步在泛娛樂產業進一步開拓打下基礎。
“娛樂+”戰略顯威力
去年,東方明珠為了優化公司總體戰略,提出“娛樂+”戰略思路。東方明珠表示:“管理團隊在董事會領導下,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提出“娛樂+”的戰略思路,即以多元化娛樂IP為紐帶,圍繞家庭用戶需求,推進現有多元業務的融合及新型業務的拓展,完善“娛樂+”生態布局和用戶價值變現的商業模式。”
可以看出,“娛樂+”戰略是東方明珠去年以來一直全力推進的戰略布局。在娛樂+戰略布局下,東方明珠進一步打通了旗下各個業務環節,構建起了龐大的泛娛樂產業鏈閉環。
現如今的東方明珠是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旗下統一的產業平臺和資本平臺,擁有國內最大的多渠道視頻集成與分發平臺及知名的文化旅遊資源,為用戶提供多元、特色鮮明的視頻內容服務及視頻購物、文化娛樂旅遊、影視劇、數字營銷及遊戲等傳媒和娛樂產品。 旗下業務涵蓋了IPTV、SITV、OTT、影視內容、購物、遊戲、廣告、線下旅遊、文化地產等各大板塊。
東方明珠的業務線可謂遍布線上線下,這是國內任何一家傳媒、影視、娛樂、視頻類的文化上市公司都無法比擬的。東方明珠新媒體董事、總裁張煒認為,整合以後產生的優勢,就是平臺的聚合。首先是渠道跟平臺的聚合,第二個是用戶之間的聚合,第三個形成了增值服務的聚合。在此思路指引下,為了更好的讓旗下各業務發生協同效應,東方明珠提出“娛樂+”戰略,在該戰略的推動下,東方明珠多元化娛樂IP內容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東方明珠旗下各內容分發渠道的用戶數量也在激增。截至2016 年末,公司IPTV業務有效用戶超過3200萬戶,同比增長約42%;互聯網電視用戶規模超1980萬戶,同比增長約150%,風行智能一體電視出貨量超過300萬臺。數字電視業務通過有各地有線運營商合作進行業務拓展,服務有線數字電視付費頻道用戶數5200萬,DVB+OTT用戶數400萬,此外還有及超過1000萬的移動終端月活躍用戶。
在娛樂+戰略的指引下,各業務也得到了聯動發展,去年,東方購物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人均訂購件數同比增長12%,人均訂購金額增長19%;遊戲方面,公司與全球兩大遊戲主機商微軟Xbox、索尼PlayStation展開全面合作,與微軟合作共建遊戲運營發行平臺和遊戲商店;文化旅遊方面,公司擁有東方明珠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東方綠舟等上海本地稀缺標誌性文化娛樂旅遊資源,根據東方明珠2016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東方明珠電視塔接待遊客突破530萬人次,同比增長4.3%;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辦演出104場,觀演人數近92萬人次,同比增長12.2%。
內容+渠道齊發力
目前,東方明珠正以多元化娛樂IP為紐帶,圍繞家庭用戶需求,推進現有多元業務的融合及新型業務的拓展,完善“娛樂+”生態布局和用戶價值變現的商業模式。
內容板塊上,東方明珠方面向記者表示,東方明珠主要通過三大措施提高內容數量與質量。首先,全面對接SMG內容資源。對接SMG推出看看新聞24小時新聞直播流。與SMG共同成立上海好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有實力和知名度的網絡內容供應商之一。成功獲取《極限挑戰》、《天籟之戰》等多個SMG核心綜藝版權產品的發行權並實現BesTV平臺播出。
其次,進一步加大國內外優質內容采購力度。加大高清內容采購,新增點播內容中高清比例超過60%,4K內容儲備超過2000小時。獲取包括HBO、NBA新一輪全賽事合作、BBC《Top Gear》全平臺獨家播映權在內的頂級精品內容。尤其是NBA版權的獲得,與現有英超版權,進一步鞏固了在體育版權的優勢地位。
最後,強化內容自制能力與內容產業鏈建設。東方明珠儲備並啟動制作了包括《紫川》、《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麽》、《求婚大作戰》在內的多個優質IP,並通過與BBC、迪士尼等國際領先企業的合作,著力培育電影制作發行能力。與迪士尼合拍並發行了紀錄片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以6644萬票房打破中國自然電影、紀錄電影兩項紀錄。
渠道方面,去年以來,東方明珠以BesTV為統一品牌的融合渠道快速發展。
東方明珠方面向記者表示,BesTV融合渠道平臺繼續保持中國最大的多渠道視頻集成與分發平臺地位,用戶規模得到較快增長。
下一步,東方明珠將以內容產品為核心,以技術服務為支撐,以市場營銷為手段,重點圍繞入口、渠道、內容、變現等方面進行產業生態布局。通過IPTV、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四輪渠道”,B2B與B2C“兩翼齊飛”, 進一步調整BesTV融合渠道的業務結構與收入結構,在內容產品、平臺功能、業務運營、流量變現等維度形成競爭優勢,確保用戶市場占有率和收入穩定增長。
構建泛娛樂生態閉環
通過一系列布局,東方明珠已經逐步構建起“娛樂+”生態閉環。在數字營銷、電視購物、遊戲和文化娛樂旅遊等方面展開以傳媒娛樂為延展的相關服務。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報告指出,東方明珠通過以內容IP為紐帶,打造包括數字營銷、遊戲、電視購物、文化娛樂旅遊在內的娛樂產業生態閉環,包括培育頭部內容IP 研創與運營體系,推出多部重點影視劇項目,布局上遊文學版權宣發,打造內容矩陣;通過IPTV、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四輪渠道,與產業鏈上下遊合作提高增值業務運營,加強BesTV 融合渠道競爭優勢;聚焦家庭用戶,構建全媒體立體銷售平臺,轉型跨平臺遊戲發行運營,建立線上傳播與線下娛樂旅遊聯動,全媒體與線下變現結合。
對於未來發展方向,東方明珠方面表示,將繼續推進“娛樂+”戰略的實施,發揮SMG統一的產業平臺和資本平臺作用,以內容IP為紐帶,圍繞家庭用戶需求,推進現有多元業務的融合及新型業務的拓展,通過不斷夯實多元化娛樂內容和融合渠道優勢,豐富線上線下服務體驗,打造統一用戶體系,完善“娛樂+”生態布局,推進用戶價值變現商業模式的落地,成為中國領先的新型文化產業集團。
萬達集團的終端之一,進擊的文化巨人
國內第一批成立的院線之一,擴張腳步不停歇
公司成立於2005年1月,是國內設立最早的院線之一,是一家自主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影院的電影院線公司。公司2015年1月在IPO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持續拓展公司業務。
伴隨國內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公司通過資產聯結形式在全國範圍內積極部署影院,截止2016年,公司已經擁有影城401座,銀幕3564塊,銀幕占全國總量的8.7%。
外延方面,公司先後收購了澳洲第二大連鎖影院Hoyts、世茂影投、大連奧納、厚品文化及赤峰北鬥星,拓展中外影院資源。此外公司還收購了影院廣告及票務衍生品方面的資源,豐富公司業務,增加非票收入來源。
股權集中於萬達集團,旗下子公司達274家
公司第一大股東為萬達投資,持有公司57.91%股權,其余股東持股比例都未超過5%,第二大股東萬達文化持有公司2.51%股權,萬達投資為萬達文化的子公司,股權非常集中,背靠萬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為王健林。
公司2016年並表子公司有274家,子公司業務集中於電影放映、電影廣告等電影產業,其中含200多家連鎖影城、澳洲第二大連鎖影院Hoyts、廣告代理慕威時尚、電影廣告植入Propaganda、在線票務及衍生品平臺時光網等,子公司之間業務協同能力較強。
公司2015年1月份上市,同年在收購慕威時尚和世茂影投過程中發行了約5400萬股用於資產購買和募集資金,公司限售股權數量集中在大股東萬達投資手中,其余限售股占比較小,限售股解禁時間集中為2018年1月及2019年1月,其他時間段無限售股解禁。
票房業務持續增長,非票收入占比繼續擴大
公司業務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票房收入、影院廣告收入、商品銷售收入、影片投資和宣傳推廣。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為112.09億元,同比增長了40.1%,歸母凈利潤為13.66億元,同比增長15.23%。其中,票房收入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2016年票房收入為75.25億元,占2016年總收入的67.13%,占比持續下降,非票收入的規模增幅較大,其中廣告收入達16.92億元、商品銷售收入13.26億元、影片投資和宣傳推廣收入為1.02億元,整個非票收入的占比高達32.87%,跟國外成熟市場的非票收入占比相當。
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至於國內電影市場的興起和並表業務,公司通過資產聯結方式再全國部署影院,統一排片管理,在院線影院端占據領先位置。
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較穩定,2016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32.75%和12.2%,小幅下降了1.8個百分點和2.65個百分點。但是各業務的毛利率相差比較大,票房收入主要是按照凈票房比例分成,毛利較低,2016年票房毛利為17.35%,但是非票收入的毛利率較高,其中影片廣告的毛利率為66.59%、商品銷售為61.04%。近年來凈利率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建影院帶來成本提升,成本攤銷和各項費用增加,而毛利率有望隨著非票收入的提升而得到改善。
國內院線進入兼並整合階段,公司是院線市場的最強者
他山之石,北美票房市場穩定、院線市場巨頭壟斷
北美電影票房市場經歷時間長,市場已非常成熟,票房表現穩定。2016年北美票房為114億美元,增長2%,漲幅較小,近10年來的複合增長僅為1.6%。盡管票房有所增長,但是觀影人次在逐漸下降,2015年的觀影人次為13.2億,相較於2009年1.42億人次,下降了1億,人均觀影次數從2009年的4.2次下降到2015年的3.7次。整個北美電影市場進入了增長瓶頸期,電影產業格局已定,“五大經紀公司+六大制片廠+三大院線”的產業格局較穩定。
北美影院市場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鎳幣影院時代(1893年-1913年)、電影宮殿時代(1913年-1948年)、多廳影院時代(1948年-至今),影院發展跟隨電影市場的興衰及新技術的出現而變化。影院數量經過前期的擴展之後進入整合期,數量不斷減少。目前全球多廳影院模式的起源就是來至於北美,北美主要院線都是資產聯結型。
1948年美國通過“派拉蒙”法案,將垂直化的大制片廠拆分,制片和放映環節自此被分開,產業各環節獨立發展,六大制片廠把握著北美大部分的優質片源,放映端的影院話語權相對較弱。
鎳幣影院時代
1905年第一家鎳幣影院在匹茲堡設立,開啟獨立影院時代,電影作為一種新穎的娛樂形式被大眾所接受,由於票價為5美分,所以稱為鎳幣影院,這個時候的影院設立多為個人投資行為,成本較低,北美地區遍地開花,環球、福克斯、米高梅等創始人也開始進入影院行業,紛紛設立影院,市場競爭激烈。
電影宮殿時代
20世紀10年代開始,豪華裝飾的大型影院開始出現,每個影院可容納觀眾數千人,票價上漲,影院擺脫了低票價時代,開始走中高端路線。這個時候的宮殿式影院開始於制片商結盟,穩定片源,派拉蒙的前身拉斯基產生,初步形成連鎖影院形式。由於市場的不斷崛起,市場充分競爭,為了穩定片源,影院與制片商的結盟更為緊密,電影上下遊環節整理形成壟斷,到40年代產生了所謂的“五大制片商”,電影產業形成壟斷格局,派拉蒙就是其中最大的壟斷者。
多廳影院時代
1948年美國派拉蒙法案之後,制片與放映分制,影院開始獨立發展,觀影多樣化,同時電視的普及帶來觀影人數的減少,巨型影院已經過時,多影廳開始出現,影片不只是來自八大制片商,還有來自獨立制片商的影片。多影廳起源於1963年德沃德(AMC前身),多影廳模式占美國影院的比例超過96%,模式被全球其他地區複制,成為全球影院主要放映模式。
1995年AMC發明並且設立了首家巨型多廳影院(24個影廳),巨型多廳影院的出現給小影院帶來了經營壓力,同時觀影人數逐步下降,院線(影院)行業隨即進入兼並整合階段,並且形成了Regal、AMC、Cinemark、Carmike幾大巨頭,占據市場份額的50%以上。鎳幣影院時代和電影宮殿時代是電影從產生到高速發展的時代,影院伴隨產業的發展而數量猛增,在1948年“派拉蒙”法案出臺之前達到了最高峰。但是隨著電視、DVD等新娛樂播放形式的產生,觀影人數被分流,加上“4664”嬰兒潮的到來,觀影人群進入影院的意願減弱,逐步被電視等形式代替,影院數量急劇下降。
北美院線市場目前的格局是“三大院線+若幹小院線”的寡頭壟斷階段,市場前三院線分別是Regal、AMC、Cinemark,從銀幕數量來看,三大院線2015年銀幕數占比為48.5%。從票房收入口徑統計,三大院線2015年合計占有票房市場的51.18%,而2000年的市場占有率僅有35%,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隨著北美票房市場進入瓶頸期,小院線崛起的概率進一步減少,加上近年來IMAX等高技術升級的高成本,小院線運營壓力增大,北美院線市場的集中度有進一步增長的可能。
Regal
Regal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院線,影院遍布全美42個州,截止2016年,旗下擁有561家影院、7267塊銀幕,2016年的觀影人次達2.11億。2016年營業收入31.97億元,凈利潤1.7億元。
AMC
AMC是北美第二大院線,公司2012年被萬達集團收購,2016年11月收購Odeon和UCI影院,2016年12月作價8.58億美元收購北美第四大影院Carmike,並購完成之後,AMC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影院),在全球共有影院906家,銀幕10558塊,其中美國地區影院660家、銀幕8293塊,影院遍布沒貨44個州。2016年營收32.36億美元,凈利潤1.12億美元,其中票房收入20.49億美元,占總收入的63.34%。
Cinemark
Cinemark是北美地區第三大院線,截止,2016年,公司已有影院526家,銀幕5903塊,其中美國影院數量為339家,銀幕4559塊,影院遍布全美41個洲。2016年的營收為29.19億美元,凈利潤2.55億美元。
2016年三大院線的營收相差無幾,AMC以32.36億美元的收入稍稍領先,但是Cinemark的凈利潤更高,幾乎是其他兩個院線的兩倍。三家院線的票房收入也相當,Regal票房收入20.62億元近比AMC多0.13億美元,非票收入占三家總營收的35%以上,其中Regal的非票收入占比為35%,AMC為37%,Cinemark為39%。
2016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共114億美元,三家院線的票房占整個市場的51%,並且比例較為穩定,在票房市場穩定的情況之下,三大院線寡頭壟斷的局面將繼續維持。非票收入將持續增長,成為院線重要的收入來源。
北美地區院線發展歷史近百年,從大眾化鎳幣時代到高端化的影院皇宮時代,再到反壟斷趨勢下的制片與放映分制,影院獨立發展,多廳影院代替影院皇宮,制片方與院線相互牽制,制片方控制片源(特別是六大制片商),院線(影院)控制終端放映環節,采取階段式票房分賬模式,放映時間越長,院線分得票房越多,首周上映,院線的分賬比例為10%,每往後延長反映一周,分賬比例增長10%。
北美地區院線進入多廳時代,大院線的資金實力和片源獲取更有優勢,市場向前三大院線集中,各大院線擴大市場份額比例的方法通常只有兼並收購的方式。北美電影產業已成熟,票房增長有限,整個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各大院線票房收入穩定和非票收入增長是兩大趨勢。
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市場集中度低
1)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影院)分賬比例最高
票房2016年之前增速較高,其中2015年的增速高達54%,2014年為33%,2016年的票房增速放緩,票房為455.2億元,增速從上一年的54%降為4%,觀影人次13.8人次,人均觀影人次為1次,增速亦降為9.5%。
票房市場的大幅波動原因是多方面,其中影片質量和票補行為對票房的波動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影片質量是一個長期提高發展的過程,而票補行為則直接助推了票房的高速增長,根據光線傳媒董事長及萬達院線總裁透露的數據,2015年票補高達40億元,約占總票房的10%左右,進入2016,在線電影票務平臺格局已定,票補大大縮水,對2016年整個票房市場的增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整體來看,國內票房市場增長進入一個瓶頸期,欲延續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較困難。但是,從人均觀影次數的對比來看,國內票房增長空間依然較大。
國內票房市場空間具體測算
測算方法:測算票房空間:票房空間=觀影人次*票價
票房空間=票價(變動較小)*觀影人次(觀影人數*觀影頻率)
假設1、票價穩定,取近五年均值(35元)及複合增長2%情況下的值(35.7元);
假設2、影片質量逐漸提升,特別是國產片;
假設3、國內經濟發展穩定,國民收入水平穩步上升;
假設4、觀影人數取2016年人口數量。
2017年我國人均觀影次數僅為1次,城鎮人均觀影次數也僅為1.7次,遠遠低於成熟市場的3-4次的人均觀影次數。加上《中美電影備忘錄》2017年2月份已到期,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增長的概率較大,在國產片質量暫無明顯提升的情況下,依靠進口片拉動票房增長的趨勢較明顯。
根據歷史數據,人均觀影次數從0.1次增長到0.5次耗時5年,從0.5次上增到1次耗時3年,根據我們的測算,人均觀影次數增長一倍,到2次/人,未來3-5年的時間內,國內票房空間可達700億-1000億。
院線(影院)作為電影產業的終端放映環節,直接與客戶連接,影院的投入屬於重資產,在分賬比例上占大頭,分賬比例為凈票房的57%左右。由於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院線(影院)尚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院線希望通過擴建和並購的方式擴大市場占有率。
2)國內院線市場集中度低,市場進入整合期
2001年12月18日實施的《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基本確定了以以院線為主的發行放映機制,減少發行層次,改變以往按區域實行行政計劃供片的模式,院線有設立可以是資產聯結型、也可以是加盟型,或者二者混合設立,萬達院線是國內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院線,對影院的掌控力最強。
院線根據規模不同可以分為省內院線和跨省院線,每個省市設立院線不得超過3家,一個影院智能加盟一個院線,加盟期限至少3年,合約到期可更換加盟院線。國內院線數量隨著市場的興起而逐漸增長,最初院線設立數量為30家,到2015年底,院線數量已達46家,影院數量已超7000家。2016年我國電影銀幕總數超過美國銀幕數量(40759塊),達到41179塊,一半以上是3D銀幕,其中IMAX銀幕超過350塊。
根據藝恩智庫最新的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影院新增577家,銀幕增加3232塊,日均增加36塊。影院數量的擴張和銀幕數量的增長幅度較大,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中,伴隨電影行業發展進入平穩期,未來院線(影院)將走向整合期,大影院兼並中小影院,擴大規模效應將成為趨勢。
目前國內前十大院線控制市場份額的67%左右,但是CR4或者CR3的份額只有37%和29%,市場處於充分競爭狀態,萬達院線占據市場第一,但是比例僅有13.4%,其他院線的市場份額都未超過10%。而且各院線格局具有較強的地域地特性,利潤萬達院線北方市場居多,大地院線和廣州金逸則在廣州深圳等地,以上海電影為主導的上海聯合主要控制上海等長三角地帶,跨地域的院線以萬達院線為主,且一二三城市都有布局。
盡管我國票房市場增長空間較大,且單銀幕產出遠遠低於北美等發達地區,根據2016年票房數據和銀幕數據可知,北美地區單銀幕產出高達27.94萬美元,去年盡管我國的銀幕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的銀幕數量,但是票房總量上的差距導致我國單銀幕產出僅有16.02萬美元,單銀幕產出相差巨大。銀幕的增長速度超過票房的增長速度,導致近期單銀幕產出持續下降,但是由於我國票房空間較大,短期的票房“遇冷”並非代表院線市場已到達天花板。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院線充分競爭的狀態持續時間不會太久,以萬達院線為首的龍頭院線將持續擴建和並購,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國內唯一純資產聯結型院線,效益最高,國內院線當之無愧的龍頭
萬達院線目前占據院線市場的第一,市場占有率為13.4%,比例處於逐步提升中。此外公司的觀影人數、上座率、票價等指數都是國內院線中最高的,單銀幕產出最高,效益最好。同時,公司是國內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院線,旗下影院為公司自有。
萬達院線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都不是最多的院線,但是其票房收入最高,標明其影院運營效率較高,單銀幕產出為195.5萬元/年,遠遠高於其他院線。公司是純資產聯結型,凈票房57%的分賬比例都能納入公司營收,而加盟院線只能獲得7%左右的加盟服務費,營收能力相差巨大。資產聯結型的院線在排片、管理等環節的掌控力更強,國內電影產業跟美國的“制片-放映”分制不同,全產業布局是各大公司追求的目標,在相同片源的情況下,排片能力更強的院線對整個電影市場的話語權更強,產業協同效應更好。
在A股上市的4家院線中,萬達院線的影院自有,其他三家的影院部分自有,上海電影的影院自有數為51家、中國電影自有影院為99家、幸福藍海為55家,萬達院線自有影院遠遠超過其他院線自有影院數。
國內影院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3D、IMAX、杜比等高端放映技術也開始普及,其中3D銀幕2007全國才82套,經過10年的發展,到2015年3D銀幕數量已經達到19521塊,占全部銀幕總數的60%。2016年國內共有IMAX銀幕424套,其中萬達院線擁有202套,占全國IAMX總量的一半,公司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杜比影院(11個),同時還有4D影廳113個。高端技術是提高觀影體驗的重要條件,能夠迎合現代觀影人群的觀影需求,也是提高電影票價的重要因素之一,IMAX3D電影票價比普通3D電影票價高50%左右。
對比國內外票房市場,可以看出國內票房市場並未到達市場天花板,只是缺乏高質量的影片將觀眾吸引進影院,國內人均觀影人次僅1次,增長空間巨大,票房空間伴隨觀影人次的增長而增長。國外院線市場的格局已定,CR3的比例高達51%,而我國CR3的比例僅有29%,萬達院線作為國內院線的龍頭占有市場份額比例僅為13.4%,資產聯結型的院線在獲取票房收入上有巨大分賬優勢,同時自有影院在增加非票收入的時候可以計入公司總營收,這個是加盟型院線無法比擬的優勢。萬達院線自有影院擴張會增加公司的成本,短期內會影響公司的毛利率,但是國內票房市場空間較大,影院市場格局未定,通過新設影院及兼並其他影院的方式來擴展市場份額能夠增加公司的規模效應,減少公司邊際成本。
總體來講,萬達院線已處於行業龍頭地位,市場份額將逐漸擴大,影院經營效益在同行業中屬於第一,行業正處於整合階段,高市場份額、高運營效率將助推萬達院線走上“超級巨頭院線”的位置。
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有望增加,萬達院線收益較大
2017年2月《中美電影備忘錄》到期,新的備忘錄將重新協議簽訂,根據歷史及市場需求預期,可以判斷未來進口分賬片的引進數量將增加。進口分賬片基本涵蓋了國外最優秀、票房最高的影片,進口分賬片數量從90年代的“10部”,到2002年WTO時候的“20部”,再到後來的“34部”,到2016年引進進口分賬片已破38部,數量逐步攀升。
進口分賬片及買斷片構成整個進口片,由於國產片的質量還無法跟進口片相匹敵,進口片的引進數量盡管每年只有幾十部,但是瓜分了國內近五成的票房收入,進口分賬片的制片方能夠獲得25%的凈票房收入分成。
院線作為票房產業分賬比例最高的環節,分賬比例高達57%,進口分賬片的引進勢必會推動票房的上漲,票房上漲將使院線直接收益。萬達院線作為國內唯一一家純資產聯結型的院線,57%的票房分賬直接計入公司營收,對公司的業績推動效果較明顯。同時,公司擁有全國最多的IMAX及杜比系統,進口分賬片一般都是這兩種放映系統之一,高端放映系統帶來觀影新體驗的同時能夠提高電影票價,並且公司的市場占比還處於上升階段,未來市場份額超過15%的可能性較大。
去年進口分賬片數量為38部,根據新傳智庫的統計,2015年和2016年進口分賬片的單部均票房分別為4.25億元、3.82億元,則均值為4.04億元/部,我們可以測算一下,如果進口分賬片的引進數量達40部、50部、60部的情況下,萬達院線將獲得的進口分賬片票房收入。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增加,則公司作為國內第一大院線獲得票房收入可達20億-38億左右,2016年進口分賬片的票房約145億,按照13.4%的市場占有率測算,公司2016年進口分賬片票房收入約19億元,根據我們的測算,進口分賬片引進數量的增加將是公司在這一塊的業務收入增加5%-100%。
4月14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8》上映首日以打破國內首映票房紀錄(4.15億元),該影片同時支持IMAX及杜比系統,在萬達影院可以選擇觀看,該影片的火熱上映有望帶動觀眾的觀影熱情,票房收入突破25億的概率較大。
表82017年進口片匯總
非票收入逐年增長,打開公司業績空間
非票收入占比達33%,業績空間被打開
非票收入主要來源包括:影院廣告(含映前廣告)、商品銷售收入(影院食品飲料及電影衍生品)等等。公司2016年非票收入達36.84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為33%,超過2015年10個百分點,主營結構收入占比與國外成熟市場影院接近。公司收購幕威時代之後,影院公告收入大增,2016年收入為16.92億元,占整個營收的15%,其中映前廣告作為全新的廣告市場,市場空間較大。公司並購時光網之後,持續搶占在線票務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其中衍生品市場是潛力巨大的待挖掘市場。
公司各項業務中票房收入是主力,但是影片成本較高,這一塊業務的毛利率比較低,2016年票房收入毛利率只有17.4%,遠低於影院廣告及商品銷售的毛利率。2016年國內票房“遇冷”的情況下公司非票收入的提升打開公司業績空間。
盡管公司非票收入占比33%與北美三大院線占比相差不大,但是收入僅36.86億元,與北美三大院線的收入差距較大,Regal和Cinemark2016年非票收入約為75.68億元,是萬達院線的兩倍。但是北美地區電影市場已到天花板,國內電影市場尚處於上升階段,非票收入的差距就是未來3-5年的增長空間。
掘金影院廣告,映前廣告市場空間剛打開
電影廣告業務包括:映前廣告、電影貼片廣告和電影植入廣告,映前廣告投向各大影院,影院具有獨立選擇性,這部分收入也是影院自有的收入,不需要分賬。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與影片結合,受影片自身質量影響。
公司自有影院349家,銀幕3115塊,是一個巨大的廣告投放平臺,由於資源自有,該部分收入直接計入公司營收,不需參與分賬,而加盟型院線則無法獲得這部分收入。根據藝恩咨詢的數據,2016年的映前廣告達29.8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26%,伴隨銀幕數量和觀影人次的增長,映前廣告的市場空間較大。
公司自有影院及銀幕是映前廣告和地推廣告的投放陣地,貼片廣告、植入廣告業務主要依靠子公司慕威時尚和Propaganda。
公司在在影院廣告已完成布局,2015年作價12億元收購了電影廣告整合營銷公司慕威時尚,慕威時尚擁有一套可視化實時電影大數據決策系統-FilmBI,是目前國內電影行業首個實時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可以為影片的投資宣傳、電影媒體廣告精準投放、電影院線經營決策等提供重要指導。在電影貼片廣告及廣告植入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慕威時尚承諾2015年、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不得低於6000萬和7800萬,現都已順利完成。2016公司收購了影片廣告植入商Propaganda。
收購時光網,搶占衍生品市場及在線票務市場,完善電影服務生態圈
公司2016年完成對時光網100%股權的收購,作價2.8億美元。時光網業務主要包括電影在線票務、電影衍生品電商及電影營銷推廣業務。2016年時光網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1107萬元,時光網與公司各項業務的協同性較強,萬達會員與時光網會員之間重合度較強。
電影在線票務,背靠萬達院線,交易量有望大幅提升
2016年電影網絡購票滲透率超過74.7%,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發展迅猛,從2008年時候的電影票團購開始,到後來的在線票務平臺“燒錢圈用戶”,現如今在線票務平臺市場格局初定,平臺市場份額增長空間有限,平臺功能多樣化。電影在線票務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收取3元/張左右的服務費。
艾瑞咨詢和易觀智庫的數據,2016年電影在線票務平臺交易規模332億元,用戶數為1.52億,滲透率為74.7%。
2016年票房“遇冷”與在線票務平臺票補減少有關,票補減少側面放映電影在線票務平臺已過“少前期”,行業進入平穩整合期,主要電影在線票務平臺都已找到“靠山”,實現資源互補,例如貓眼與光線,淘票票與阿里,時光網與萬達院線。
時光網和萬達電影兩個在線票務平臺合計為6.9%,市場份額擴大。背靠萬達349家影院,時光網的在線票務交易有望得到提升。
衍生品藍海一片,時光網是正版衍生品第一交易平臺根據LIMA的數據,2015年全球衍生品市場月2517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占57.81%,約1455億美元,而東北亞(中日韓)地區衍生品市場總額才235億美元,僅占全球衍生品市場份額的9.34%。
2015年爆款IP《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電影席卷全球,截至目前,該部影片北美票房成績9.36億美元,內地票房8.25億人民幣。票房大賣的同時,電影衍生品市場也如火如荼,根據NPD集團的調查,2015年9月售賣開始到12月份,《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系列衍生品的一個項目就貢獻了超過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預測上映一年的衍生品銷售額能達到30億-50億美元之間。
國內衍生品市場剛剛興起,市場上流通的衍生品主要以山寨為主,授權商品較少,隨著版權意識的覺醒和市場的規範,衍生品市場有望爆發。時光網是國內較早進入正版衍生品領域的平臺,平臺衍生品包含了各類電影衍生品,價格從幾十到數千元。2015年,時光網作為國內《魔獸》電影衍生品獨家代理平臺,出售相關衍生品金額超億元,引起市場的極大關註。
2015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111億美元,但是衍生品收入為1455億美元,衍生品收入是票房手的13倍。我國票房收入有望在未來3-5年內超過北美地區,但是衍生品市場尚未建成,如按照北美地區衍生品與票房的收入對比,則我國衍生品市場空間巨大,藍海一片。時光網是國內領頭的正版衍生品電商平臺,並入萬達大家庭之後,資源背景更加豐富,有望在衍生品市場興起之時取得先機。
更名萬達電影,進入資產整合期
公司2017年3月發布公告,擬更名為萬達電影,將整合電影產業鏈資源,持續推進公司電影生活生態圈建設。公司擬將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最終建成院線終端平臺、傳媒營銷平臺、影視IP平臺、線上業務平臺、影遊互動平臺五大業務平臺。
公司背靠萬達集團,產業背景豐富,萬達集團旗下文化板塊除了萬達院線之外,還擁有電影制片商萬達影視(含傳奇影業)、全球最大的院線AMC(含Carmike、Odeon、北歐院線),控股了國內最大的電影發行公司五洲發行(44.5%的股權),還有各類線下主題樂園及兒童樂園,集團旗下業務涵蓋了電影產業的整個環節,產業實力極強。
公司2016年計劃將萬達影視、傳奇影業及互愛互動註入到萬達院線,由於體量大等原因重組中止。但是集團電影產業資源未來持續註入上市公司的概率較高。
參考美國30-40年代“五大三小”電影公司,市場集中度高達95%
1948年“派拉蒙”法案之前的美國電影市場曾經出現過“五大三小”電影公司壟斷局面。“制片-放映”分制制度未產生之前,由於電影產業的興旺,制片廠通過產業鏈內的垂直兼並和收購,逐漸形成了“五大”電影公司及“三小”電影公司,五大分別是“米高梅”、“福克斯”、“派拉蒙”、“華納兄弟”、“雷電華”,三小分別是“環球影業”、“聯藝”、“哥倫比亞”,“五大”及“三小”控制了上遊制片及下遊院線發行,拒絕獨立制片商的影片進入影院,“五大”壟斷了電影收入的88%,“五大”及“三小”控制了市場的95%,市場集中度較高。
與美國電影產業的“制片-放映”分制不同,我國電影產業並沒有明確的產業分制政策,短期內出臺類似政策的可能性較小。導致國內各巨頭對電影實行全產業布局,目前全產業布局較完整、體量較大的主要有三家,分別是中影、上影和萬達集團。
萬達集團旗下的電影產業布局較強,上遊的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制片質量較高,五洲發行的發行實力市場首屈一指,院線環節更是國內其他院線無法比擬,國內院線市場第一,國外擁有院線也是全球最強院線資源,各環節較強,整合協同能力高。
同時,萬達院線在2017年4月正式攜遊戲產品單進入遊戲行業,產品單包括《射雕英雄傳手遊》、《河神》、《秦時明月》、《蠻荒記》等十幾款作品。公司有望將遊戲產品與電影產業相結合,實現真正的影遊互動,同時公司擁有數量眾多的線下影院場地資源,為遊戲競技等活動提供了較好的線下活動場所。
國內電影產業尚處於上升期,票房市場暫時性增長放緩,長期來看市場巨大,3-5年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概率較高。伴隨電影市場的發展,國內電影產業格局將逐步顯現,萬達院線背靠萬達集團,集團旗下電影產業資源豐富,整合協作能力較強,未來必將成為國內電影產業巨頭之一。
盈利預測及估值
公司票房收入分為國內票房收入和國外票房收入,國外票房收入主要是澳洲Hoyts的票房收入,由於澳洲近幾年票房表現平穩,波動較小,未來兩年來自Hoyts的票房收入應較為穩定。公司通過新建影院和並購的方式繼續搶占國內院線市場,未來兩年市場占有率增至14%或15%的概率較大,公司票房收入取決於國內整體票房收入,我們預測未來兩年票房收入的增速10%及20%左右。據此,我們預測萬達院線2017年、2018年的票房增速為10%和20%。
廣告業務方面,隨著公司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的增長,映前廣告和場地廣告的營收有望大幅增加,根據我們的預測,今明兩年公司影院數量約為450家和550家,銀幕數量每年增長1000塊左右,影院自有的情況下廣告收入計入公司主營收入,預計2017年、2018年的廣告收入增速為50%和40%。
商品銷售方面,食品飲料等商品收入跟隨影院擴張而增長,增速為30%左右,收購時光網之後,商品銷售品類拓寬,衍生品銷售有望成為未來公司商品銷售的主力,時光網作為國內正版衍生品領先電商平臺,已搶得市場先機。公司2017年、2018年的食品飲料及衍生品銷售收入增速為40%左右。
據此我們預測公司2017年、2018年的營收為128.04億元、159.63億元,凈利潤為18.06億元和23.85億元。2017年、2018年的EPS分別為1.54元、2.03元,對應目前股價的PE分別為33倍、25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國內票房市場不及預期,進口片不及預期,院線(影院)擴張加速帶來的市場飽和風險。(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